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合集下载

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精)

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精)

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兼论估算方法的适用性王桂新 陈冠春[摘要] 本文考察了当前较多采用的几种代表性的物质资本存量估算方法,讨论了基年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当年投资以及折旧等物质资本存量估算四个基本变量的指标选取和计算。

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统计数据,采用不同方法具体估算和比较了上海改革开放开放30年间的总体物质资本存量及分三大产业的资本存量,发现上海总体资本存量、三大产业资本积累及资本-产出比的变动趋势,说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物质资本存量,资本-产出比,永续盘存法,上海[作者简介] 王桂新,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公 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双聘教授。

陈冠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 学博士研究生。

在经济总量增长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资本投入要素一直是经济学界众多学者探究的基础问题之一。

本文试图以目前国内已有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总体物质资本存量和按三次产业分类的资本存量进行测算和比较,并试图探索更加科学适用的估算方法。

1、方法与数据1.1 主要方法估算物质资本存量一般用两种方法:Hedonic 评估法(Hedonic Valuation ,简称HV 法)和永续盘存法(Goldsmith ,1951)。

由于HV 法所需条件非常复杂,所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用永续盘存法。

我国在没有大规模资产普查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首先估计一个基年值,然后用永续盘存法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某年物质资本存量(张军,2003)。

基本公式为1(1)t t t t K K I δ-=-+ (1)其中K t 和K t-1分别为第t 年和第t-1年资本存量,δt 为第t 年经济折旧率(或重置率),I t 为第t 年的新增投资额。

在我国,以往限于细分数据不足,研究多集中于对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

中国农村资本存量K估计

中国农村资本存量K估计

中国农村资本存量K的估计摘要:关于中国当代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都要用到资本投入这个变量,特别是关于经济增长、投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科学的规定资本的范围来度量资本投入数值对研究起着重要作用,资本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资本等一切可以进入生产函数的资本,而狭义的资本概念仅指物质资本。

资本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所积存的物质资本,大多数研究经济增长的学者认为,用资本存量作为度量资本投入的指标是合适的。

本文所测算的农村资本存量所指的是农村物质资本存量。

关键词:农村资本;资本存量;资产投资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一、资本存量估算综述1951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开创性的运用永续盘存法定期估计美国年度资本存量,20世纪70年代,美国商务部开始运用永续盘存法进行年度资本存量的正式估计,目前,国际上测量资本存量的通用方法就是永续盘存法(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

近年来,运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中国资本存量的文献很多,代表性的文献主要在3个层面展开:一是估计全国的资本存量,代表性的文献有贺菊煌(1992)、chow(1993)、young(2000)、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张军和章元(2003)等。

尽管都是采用永续盘存法估计,由于在指标选择等上缺乏一致性,所估算的结果有较大出入。

张军和章元(2003)对此做了综述;二是省份资本存量的估计。

张军等(2004)做了十分细致而具有意义的工作,估计并公布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市1952-2000年的物质资本存量,徐现祥等(2010)系统地估计我国1978-2002年各省区三次产业的物质资本存量,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三是产业的资本存量。

吴方卫(1999)则估计了我国1980-1997年的农业资本存量,黄勇峰等(2002)对1978-1995年间中国制造业及其14个主要工业的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方法很细致。

人力资本构成

人力资本构成

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彭国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致谢:作者感谢王则柯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在数据资料方面得到了2004年《经济研究》第10期文章《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的作者张军教授等提供的便利与帮助。

作者文责自负。

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摘要基于Nelson and Phelps (1966),本文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TFP) 与人力资本构成的关系,并运用Dynamic Panel Data 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对1982-2002年我国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部分对TFP 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把人力资本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们对TFP和人力资本的理解,还可以使我们对国外现有文献中人力资本与产出的一些争议提供解释。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构成,技术扩散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in Chinese ProvincesAbstract In the spirit of Nelson and Phelps (1966),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and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 Using dynamic panel data first-differenced GMM method for a sample of 28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1982-2002, we find that only the tertiary educated human capital can enhance the level of TFP. Our result can explain why there is a mix in the previou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output growth in the world.JEL Classification J24, O30, O47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一、引言目前,很多学者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了分析,但现有的大部分文献主要集中于对TFP的测算及其对增长的贡献上,如Young(2003)等。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费反弹效应_使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费反弹效应_使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第30卷第9期2008年9月资 源 科 学RES OURCES SCIE NCE V ol.30,N o.9September ,2008文章编号:1007-7588(2008)09-1300-07收稿日期:2008-03-27;修订日期:2008-05-19作者简介:刘源远,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经济学。

E 2m ail :liuyy85@1631com 通讯作者:刘凤朝,E 2m ail :pandarx f @1631com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费反弹效应———使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刘源远,刘凤朝(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大连 116024) 摘 要:反弹效应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新古典三要素生产函数的框架内,采用中国1985年~2005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非平稳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关系,运用索洛余数方法计算了考察期间中国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而依据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估计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减量、增量和反弹效应。

结果表明:①中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存在下降趋势,说明提升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已成为能源有效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手段;②1986年~2005年中国总体的平均反弹效应为53168%,说明不能仅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解决能源约束问题,适当的能源政府管制手段是有必要的;③西部地区的反弹效应最大,其次是中部,最小的是东部,而技术进步带来的能源消费减量效应则相反,因此要彻底解决能源约束问题,需要关注和重视中国区域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均衡协调发展问题。

关键词:技术进步;能源消费;反弹效应;非平稳面板数据;中国1 引言2006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169718百万吨油当量(BP2007),居世界第二[1]。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的能源约束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将单位G DP 能耗降低20%列为“十一五”规划的八大约束性指标之一。

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

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

China's Provincial Estimates of the Efficiency of Capital Use:1981~2005
作者: 李瑞娟;孙琳琳
作者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191
出版物刊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8-5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资本边际产出比
摘要:采用永续盘存法和最新的数据测算中国31个省份1980年~2005年的建筑和设备资本存量,而后结合各省的GDP数据测得中国各省份1981年~2005年的资本边际产出比。

从计算结果看,东部省份资本积累已经相对饱和且在2001年前后开始出现资本边际产出递减的情况;中部省份资本存量水平适中;西部省份资本积累还不足,应继续加大资本投入。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传统理论因素1.资本因素(K)。

资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增值,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会自觉地从低利润行业流向高利润行业,从而使得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带动经济的增长。

资本因素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最重要的两大影响因素之一,资本因素用“实际资本存量(1952年价格)[3]”来衡量。

2.劳动力因素(L)。

劳动力来源于人口,人口数量越多,劳动力来源越广。

劳动力数量是劳动力因素影响经济的具体表现之一,随着现代化的实施和高科技的运用,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程度的影响有超越前者之势。

由于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这就是至今仍保留劳动力因素的原因所在。

劳动力因素用“从业人员数量[4]”来衡量。

(二)最新理论因素1.产业因素(I)。

产业因素主要指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间各产业的比例关系及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其影响机制在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提高了资源的流通和使用效率,改善了投入和产出的配比关系,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产业因素用“第二三产业人员比重[5]”来衡量。

2.制度因素(S)。

根据近代学者们的研究表明,确实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影响的程度是否显著将通过统计学检验来断定。

改革开发至今,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国有经济发展越来越活跃,因此在众多反映制度因素的指标中,非国有化率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非国有化率可以通过间接计算非国有化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的办法来衡量[6]。

3.FDI因素(F)。

持续的外部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合同利用外资仅仅还停留在表面上,“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才是促进增长的真正动力,因此必须准确区分用合同利用外资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并加以统计。

可见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这一指标来量化FDI因素是更加合适的。

四、结论建议1.从模型②中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可知:资本因素是目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国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继续加大对资本的投入。

中国各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二阶段估算

中国各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二阶段估算

中国各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二阶段估算作者:余妙志孔庆洋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21期[摘要]本文估算1978-1990年的工业资本存量时使用综合价格指数方法,而1991-2005年工业资本存量估算使用一般价格指数法估计。

估算结果发现:全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平均几何工业净投资增长率为16.47%;西部地区的几何平均增长率为29.26%;中部地区最低为16.71%;东部地区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1.56%。

地区之间工业净投资的标准差逐年上升,表明地区之间工业净投资之间的差距逐年拉大,且近几年有明显加速的趋势。

[关键词]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综合价格指数作者简介:余妙志(1974-),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分析;孔庆洋(1968-),男,吉林省靖宇县人,硕士,安徽师范大学经贸学院讲师。

一、引言在我国有关经济增长等相关研究中,如生产函数和TFP等的估计中,资本存量的准确估算是困扰经济学家的难题之一。

而我国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估算是一项空白。

在资本存量的计算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永续盘存法。

永续盘存法的公式为:Kit=Iit+(1-δit)Ki,t-1或Kit=Ki,t-1+(Iit-δitKi,t-1) (1)其中Kit,Iit,δit分别表示第i个地区第t年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和折旧率。

依据不同的数据所采用的估计方法各不相同。

中国早期的工业资本和投资数据缺乏,只有中国工业交通能源50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1999)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有关于地区工业资本的记录,即地区工业固定资产净值。

且1991年以前没有发布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因此1991年以前的资本存量不能按(1)式估计。

本文构造了价格指数来估计1978年-1990年的工业资本存量,而1991年后使用式(1)直接估计。

二种方法数据都是针对工业投资展开,所以依据第二种方法,以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作为统计口径。

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

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
而且数据来源单一, 有助于避免由不同数据来源所 带来的估计偏差。第二, 利用省区三次产业的丰富 信息, 估计出各省区三次产业的资本存量, 将它们加 总就可以对现有估计进行有益 的检验和补充。第
量时, 仅指严格意义上的物质资本, 本文也将遵循这一 传统”2 L〕 ’。 ④ 在文献中, 永续盘存法的通常表达式为 矶 二 . 凡- 从_ + 武 一, . , 其中B K : 是重置率。在一定条件下, 重置率等于折旧率。对 此, 乔根森( 1 详细讨 ’, 峰等( 左 也 姗) 做了 论〔 黄勇 3 〕 2 ) 做了阐 9。 以 述1 1
伴耳 加 i et ap a . o tn, ee a a a um n ad e s ao e i h s 街 a d u e. e 祀 a n n rP o h A u is ncs 厅dtd s t n t e mtn ,rnt t r i s d , lv o y c s m o P s aj t e e h t i i e u e s s Y c h e m e o t a r O c w t s i l ru s bt e idc i s k场 s adr o s s adi h sa s h p c ni i h i l i a r , u dtl a t t i t t f epe i d t e m a t te e h r e ae p o l ac e n e nie m r o t c i g ie t t nt e ppr wi mg P v s 即rodtf t ep c sd. a , h h i r l u tf a o h m i at y e c h od p t s ar e i rlu K y od 哪印 l n n r e h c t t k e mc o : e ai et m t ; ai sc; oo ig wh ewr s u vo l y d e Pa o l c n r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张 军 吴桂英 张吉鹏*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和比较已有研究中国资本存量的相关文献,考虑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的几次重大补充和调整,本文对各年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重置率、基年资本存量的选择与构造以及缺失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补充和调整后的分省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估计了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1952-2000年各年末的物质资本存量。

关键词:省际资本存量 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 经济折旧率

* 本文是张军主持的研究项目“资本形成、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978-20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之一,该项目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批准号02BJY129)的慷慨资助,对此,本文作者表示感谢。文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缺陷由张军负责。本文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尤其要感谢许宪春先生向作者对若干统计指标的解释,章元博士有益的讨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经济发展分地区电子数据库”,孙刚同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刘明兴博士在数据方面提供的建议和帮助。当然,文责自负。 * 张军,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33,电话:(021)65643054;E-mail:********************.con。

吴桂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张吉鹏,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 引 言 正如许多利用总量数据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指出的,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对产出与投入数据的科学计量,特别是资本数据的计量尤其重要。而对于那些直接考察投资相关问题的研究来说,资本数据更是不可或缺。已经有一些研究试图对中国的总量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在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按时间顺序依次包括,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邹(Chow, 1993),谢千里等(Jefferson, etc., 1996),任若恩和刘晓生(1997),胡和阚(Hu and Khan, 1997),王小鲁(2000),杨格(Young, 2000),王和姚(Wang and Yao, 2001),张军(2002),黄永峰等(2002),宋海岩等(2003),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何枫等(2003),张军和章元(2003),张军等(2003),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1。 然而,随着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研究的深入,实证工作对中国省际资本存量的数据提出了要求。我们认为,准确估计各省区市的

1 从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使用的数据和指标说明来看,其资本数据可能直接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发展论坛”提供的《1952-1999中国经济增长数据》。所以本文对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中资本数据的评论也适用于《1952-1999中国经济增长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资本存量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也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是因为,第一,已有对中国总量资本存量的估算在指标选择和计算方法上缺乏一致的结论,所估算的数据也有较大出入,见张军和章元(2003)在论文中对此所做的一个简要综述。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和比较,我们试图采用更为合理的指标和方法,利用省际数据的丰富信息,估计出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数据,如果将它们加总,就可以对已有总量资本存量的估算进行有益的检验和补充。 第二,细分省际的资本存量数据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的研究非常重要,而这种研究正在也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张吉鹏和吴桂英,2004)。但是就估算资本存量的文献来看,除了一些近期的研究开始计算分省数据,如杨格(Young,2000),宋海岩等(2003)以及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大部分研究并未进行省一级的细分的估算;而即使计算了分省数据的研究,也都没有公布其估算的最终结果。 第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对改革开放后的1978至1984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6年至1988年间进行的;第二次是对改革开放以前的1952至1977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8至1997年间进行的。而第一次重大调整是在中国进行首次第三产业普查后的1994年和1995年间进行的。这两次补充数据和一次调整数据的详细资料主要发表在国家统计局经济核算司(1997)出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一书上,见许宪春(2002)对此的一个介绍。由于这本年鉴以及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都包含了分省数据,并首次公布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所以为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计省际资本存量提供了客观条件2。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本文是对已有中国资本存量估算研究的补充和延续,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正式开始测算资本存量之前,有必要指出,资本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广义的资本可以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虽然少数研究考虑或讨论了土地和人力资本,如邹(Chow, 1993),张军和章元(2003)以及王和姚(Wang and Yao, 2001),但是大部分研究在估计资本存量时,仅指严格意义上的物质资本,本文也将遵循这一传统。 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测算资本存量的方法是戈登史密斯(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由于中国没有过大规模的资产普查,所以我们在本文中所采用的是在估计一个基准年后运用永续盘存法按不变价格计算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采用相对效率几何递减模型,资本存量的估算可以写作:

ititititIKK11 (1)

其中i指第i个省区市,t指第t年。(1)式一共涉及到四个变量,a.当年投资I的选取;b.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以折算到不变价格;c.经济折旧率的确定;d.基年资本存量K的确定。对于部分数据缺失的省份,还必须考虑第五个问题:e. 数据缺失的处理。

2 国外的研究者在进行同类研究时,最重要的数据来自于许等人的研究成果(Hsueh etc., 1993, 1999)。前者包括1949年到1989年中国的分省统计数据,后者包括1952年到1995年的相应数据。虽然我们对这两本年鉴的确切内容不得而知,但是从已有研究中采用的数据来看,可以判断,这两本年鉴很有可能正是包含了两次补充和一次调整数据的详细资料,从而采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所进行的研究与采用许等人(Hsueh etc., 1993, 1999)进行的相关研究应该具有可比性和相互参考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本文其余部分将分别讨论对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额、基年资本存量和数据缺失的处理。然后,汇报我们所测算的1952-2000年各年末的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物质资本存量。最后对估算数据进行比较和检验。

二 当年投资I的选取 已有研究对当年投资的选取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采用所谓“积累”(accumulation)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如早期的研究张军扩(1991),邹(Chow, 1993),贺菊煌(1992),以及沿用贺菊煌(1992)方法的张军(2002)以及张军和章元(2003)。第二种是采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total soci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如王小鲁(2000)。第三种是大部分近期研究采用的资本形成总额(gross capital formation)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积累的定义是:在一年之内,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非生产性建设以及增加社会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储备的总额。其物质形态为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价值)和流动资产。积累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按照性能可分为固定资产积累和流动资产积累两部分。其中,生产性积累是指由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组成,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新增加的生产用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以及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和属于生产资料的产成品库存、商品库存、物资储备库存等流动资产的增加额。(《中国统计年鉴199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即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