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思想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工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课程考核

科目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任课教师温志宏

班级国贸081 班

学号 200801803021

姓名黄达红

二○一○年七月

克鲁格曼思想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经济地理学、汇率目标区理论、货币危机理论和萧条经济学五个方面进行整理,简要地综述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的学术思想,文章的最后,是对其思想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克鲁格曼思想理论政策主张

一、克鲁格曼的简介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53年2月出生于纽约长岛,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任教,美国经济学家,是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创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模型,为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

二、克鲁格曼的经济理论思想

(一)关于国际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是第一个同时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来分析当代国际贸易并建立起理论模型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不能恰当地说明经验观察结果的几个方面,它显然无法解释贸易量、贸易构成与对外直接投资的量和作用”。他的新贸易理论使贸易分析迈上新台阶,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理论中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建立在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等全新的假设之上。

克鲁格曼运用内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异化构筑起来的PP-ZZ模型,很好的论证了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之间技术或要素禀赋差异的必然结果。通过综合了规模报酬递增与比较优势,说明了如果国家之间要素禀赋越相似,产业内分工的性质就越明显,而在产品的种类很多的情况下,较丰富的要素和稀缺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利,当资源禀赋相似,两个要素也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

由新贸易理论出发,克鲁格曼提出了两个政策主张。

1、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寡头垄断市场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可采用较高的

进口关税这种战略性政策来保护本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幼稚产业,当本国市场容量足够大,将会使其获得静态规模经济收益,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出口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布兰德和斯潘塞后来正是在克鲁格曼的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以出口补贴促进出口,这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被很多国家采用。

2、外部经济论:外部经济论又称为技术外溢论。外部经济论有两层含义:一是外部经济存在于厂商的外部但在同一产业的内部,同一产业内部的厂商既相互协作并共同分享信息、管理经验和以及技术外溢等公共品,又相互竞争。在这种相互协作、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同产业内部的厂商提高了效率和管理技能,从而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二是外部经济应放在全球范围内去讨论。克鲁格曼于1983年在提出技术竞争理论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和总结了外部经济的观点,认为一国政府应该采取保护主义和干预主义的政策来保护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

(二)、关于经济地理学理论

克鲁格曼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引入国际贸易,指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从而成功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变化的新格局,建立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同时,克鲁格曼考虑了运输费用问题,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运输成本为零的假定,提出了经济活动的区位问题。克鲁格曼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为出发点,将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分析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开创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时代,被誉为“新经济地理学之父”。

在这里,他提出了两个模型:中心-外围模型和国际经济模型。中心-外围模型阐释在企业层面的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运输成本变动导致企业在地理上形成集聚或分散状态的作用机制。克鲁格曼在他1980年的文章中提出了“本国市场效应”,只要存在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生产要素就会向大的市场集中。“本国市场效应”一方面使得拥有更多劳动力的地区会有更高的真实工资水平,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品种,这都会吸引劳动力向已经拥有更多劳动力的地区流动,这种流动可能导致城市的形成。在1995年,克鲁格曼和维奈布尔斯建立了一个具有产业间关联与产业内关联差异的国际经济模型,该模型假设企业生产最终产品需要消耗本行业中间产品的价值要超过其他行业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使行业内部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强于行业之间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正是这种行业内和行业间关联效应的差异使得国家间的专业化成为可能。(三)、关于汇率目标区理论

克鲁格曼理论的出发点是:汇率像其它资产价格一样,既取决于现实经济中的一些基本变量,也受人们对汇率未来值预期的影响。

为了很好的论证,他建立了一个模型。该模型有4个假设前提:

1、货币政策是被动的,货币供给的改变仅仅是为了维护汇率目标区,除此以外货币供给维持不变。

2、货币供应量以外所有决定汇率的基本变量服从布朗运动,其变动是不规则的,不可预测的。

3、汇率目标区是完全可信的,市场参与者完全相信政府会努力维持的汇率目标区,使之保持不变。完全可信的汇率目标区不会发生汇率重组(改变中央汇率)。

4、政府只有在汇率冲击目标区边界时才进行干预。

在克鲁格曼的汇率目标区模型中,他认为汇率不单取决于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变量,也受制于对汇率变动的预期。

从他的理论模型中,我们可知由于目标区带有一定浮动范围,在区间内,货币当局有干预和不干预两种选择,这样,央行的汇率政策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公众的“预期心理”来增强政策干预的有效性。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后,汇率自由浮动就有一定的余地,央行也就有了相机干预的自主权,二是目标区汇率灵活性和稳定性兼顾的特点使汇率政策能够有效的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外部平衡,而汇率政策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货币政策有效达到宏观经济内部平衡目标,不必过多受制于外部因素,可以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四)、关于货币危机理论

在以往的货币危机理论中,模型的构造者将注意力放在投资行为而非实际经济上,单商品的假定中忽视了贸易和实际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货币理论模型的中心应该讨论由于实际贬值或者是经济衰退所带来的经常账户逆转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资本流动逆

转的需求问题。

格鲁格曼将货币危机的关健并不放在银行上,而在于企业,本币贬值、高利率以及销售的下降恶化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削弱了企业财务状况,这一问题并非银行本身的问题。克鲁格曼在单商品的假定之下,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小国经济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克鲁格曼增加了商品对进口商品的不完全替代性,分析了贸易及实际汇率变动的影响与效应,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因此产生。

第三代货币理论的核心是金融过度。当金融机构可以自由进出国际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的道德冒险会转化成为证券金融资产和房地产的过度积累,这就是金融过度。金融过度加剧了一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当外部条件合适时,将导致泡沫破裂,发生危机。如今这一理论同样可以运用于全球金融风暴,金融风暴是金融滥用的结果,金融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