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复建”重创后的古城复兴路径探索——以大同古城为例
大同古城墙的修复与再利用研究

大同古城墙的修复与再利用研究作者:李小瑞赵敏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10期【摘要】山西大同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引发了众多争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不同理解。
本文从大同城墙修复的材料与技艺、形态与设计、用途与功能、精神与情感、法律与保护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大同古城墙保护与修复的实践应遵循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在现代功用方面有所突破。
【关键词】大同古城墙;修复;再利用【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古城保护与现代规划的关系在当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各地的古城保护中,梁思成与陈占祥的‘北京规划’是古城保护的典范。
”[1]虽然“梁陈”的“北京规划”并未被实施,但此方案所折射出的思路、方法与理念,成为了当代中国古城保护的代表性思路。
2008年,中共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做出了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
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做出了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议,同时提出“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立;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名城保护基本思路,这也充分印证了梁思成先生超前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正确性,这也是“梁陈方案”目前为止在中国唯一的实践。
至此,大同这座千年古城的保护与复兴迈出了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大同古城的保护与修复这项浩大的工程从一开始便质疑不断,原因首先在于修复、重建的力度之大,可以说是举全市之力修复大同古城;其次,在于在保护与修复工程中既遵循着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有所突破,就像大同古城东小城、南小城未能原址复建,这是在经济社会众多因素比较,各个要素的利与弊权衡之下的结果。
一、材料与技艺大同古城墙修复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修复前期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收集、信息整理、调查研究;而后,文保、规划、环境、工程、材料、旅游等多方面的专家参与古城保护的相关论证;最终,在修缮与复建中,采用原始的工艺技术,选取原来的建筑材料,遵循原有的建筑形制,保存原本的建筑结构。
积极探索和实践名城古都保护复兴之路

积极探索和实践名城古都保护复兴之路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长耿彦波大同作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演绎出无数灿烂辉煌的活剧。
公元前三世纪,即2300年前,赵武灵王开疆拓土,在大同地区建立代、云中、雁门三郡。
西晋永嘉七年,即公元313年,拓跋部首领代王猗卢定汉代平旧城为代国南都。
天兴元年,即公元398年,北魏王朝定都平城。
凭藉历史的契机,边陲平城走到了时代的最前列,在将近一个世纪中成为中国整个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夏向往和仰慕的圣地。
北魏王朝的崛起,结束了中国北方自东汉以来长期动乱分裂的局面,形成了民族和文化的大融合,确定了中华特色的多民族发展的历史走向,开启了大唐盛世走来的序幕。
自辽重熙13年,即公元1044年始,平城作为辽、金陪都,历时久达190年。
具有帝都王气文脉的大同,历史上作为京都、陪都的时间长达410年。
进入明代,平城作为大明帝国神京门户,巍然军事重镇,由徐达大将军督造,在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增扩而成今日遗存之明代古城。
辉煌的历史为大同积淀了深厚的城市记忆。
漫漫岁月,大同遭受过无数次战争的洗礼,一次又一次受到重创,一次又一次重新崛起,一次又一次积累辉煌,打不垮,毁不掉,灭不了,是一座不朽之城。
基于这样一个丰厚的历史渊源,1982年大同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深入自己血脉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看得见的只有文化成果的遗产,而几千年的文明史,失去的东西比保存下来的多得多。
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的脚步,有文化遗产才有今天展示古文明的可能。
大同古城中一片片历史街区、一条条古老街巷、一座座传统建筑,就像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贮存着城市的文化信息,见证着城市的历史足迹。
一个没有文化遗产的城市,虽然它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它仍然是浅薄的。
文化遗产决定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度。
《山西晚报》对大同历史文化复兴和古城保护工程的近期报道

古城新颜城墙“美貌”叹为观止8月末的初秋,大同秋高气爽、风和日丽。
正值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前夕,大同的美景吸引了各地游客聚集于此。
“大同的古城墙太美,珍贵、美丽堪比故宫!”领略过大同古城墙之雄伟、迷人、俊俏、秀丽的游客,无不对其叹为观止。
2008年起,大同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和古城保护工程。
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修复后的古城墙雄伟壮观,特别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灯光,使古城墙楼阁俊俏秀丽,伟岸的轮廓更具魅力——日夜美景堪比故宫经历了2300多年的沧桑,大同的古城墙城垣犹存,雄姿犹在。
大同市城墙管理处处长刘海兵说,大同古城墙为明代在北魏平城的古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在全国颇有名气。
城墙的总周长为7270.7米,形制为东西略长的矩形城池。
现在,恢复工作完成并全面开放的是东城墙、南城墙和北城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居民打着变废为宝的口号,对古城墙的破坏尤为严重。
在古城的四周先后建起大大小小的砖瓦窑,大量地挖土烧砖,甚至动用推土机开挖城墙,使古城垣遭到空前的破坏。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生于1987年的当地居民王女士,她说:“我小的时候,姥姥家就住在城墙边的窑洞里,那时我们经常上城墙玩儿。
现在城墙修复,姥姥家早已安置到其他地方,古城墙也成为游客们来大同的必游之地。
”白天的城墙,呈现出一派雄伟瑰丽的景象:雄伟壮观的城墙下,围绕着一条宽十多米的护城河,河水像一条绸带漂浮在城墙之外。
站在城墙脚下仰望城楼,城墙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威武和雄伟,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屹立眼前。
登上城墙俯视城内,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面貌赫然展现在你的眼前。
有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有宽阔的广场和绿油油的草坪,还有整洁而傲然挺立的松柏……夜幕降临,更别有一番风味。
漫步在斜阳夕照的古城墙上,游客们都能感受这座文化古都带来的古韵与风情。
月亮升起,古城灯光启动,整座城市都笼罩在一片月色和灯光之中,交相辉映,好不漂亮。
11刘慧敏+基于古城复兴契机的大同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基于古城复兴契机的大同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班级:11级旅游管理升本班姓名:刘慧敏指导教师:郝金连职称:讲师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13 日基于古城复兴契机的大同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摘要:发展文化旅游,一方面能够满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当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深度发掘现有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底蕴将会成为未来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
文章首先概括了文化旅游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大同文化旅游资源及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城复兴契机下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即:以云冈石窟为依托构筑北魏平城文化游;联动周围的佛教文化氛围构建寺庙文化游;依照地域优势打造边塞文化游;以民俗特色为基础开展文化节庆游。
关键词:大同;古城复兴;文化旅游;建议目录1 引言 (1)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2 研究背景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文化旅游的内涵 (2)2.1文化旅游 (2)3 大同文化旅游资源及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2)3.1大同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开发空间大 (2)3.2.2 旅游经营企业缺乏文化旅游的理念 (2)3.3文化旅游已提升了经济效益,但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投入不足 (3)3.4 文化旅游软硬实力相结合,提高了文化产品创意 (3)3.4.1 古城复兴带动旅游配套硬件设施改善 (3)3.4.2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旅游创意 (3)4 古城复兴契机下大同发展文化旅游的建议 (4)4.1以云冈石窟为依托构筑北魏平城文化游 (4)4.1.1横向扩展北魏文化游的规模 (4)4.1.2旅游企业纵向配合 (4)4.2联动周围佛教文化氛围构建寺庙文化游 (5)4.2.1古城复建情形下的寺庙文化新起点 (5)4.2.2 综合体现寺庙文化游的自然与人文要素 (5)4.3 依照地域优势打造边塞文化游 (5)4.3.1大同地域优势 (5)4.3.2 挖掘保护传承,打响名镇品牌 (6)4.3.3打造边塞“堡”文化旅游 (6)4.3.4 特殊的文化符号—古长城 (6)4.4以民俗特色为基础的节庆文化游 (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7)致谢 (10)1 引言1.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已经逐渐普及到人们的日常旅行观念之中,成为当今旅游界较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并且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
试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更新与保护

试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更新与保护刘涛【摘要】阐述了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与管理的意义,结合大同更新与保护面临的现状问题,探索了大同更新与保护的思路,并对大同大有广场规划改建案例作了分析,以供参考。
%The thesis describes the meaning for protecting and managing historical cultural city,explores the concept of Datong innovation and creation by combining with Datong renovation and protecting problems,and finally analyzes Dayou square planning and transformation case,with a view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2页(P19-19,20)【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更新;保护;思路【作者】刘涛【作者单位】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71 研究的意义历史文化名城是无数先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华夏几千年来璀璨历史传承变迁的见证。
保护好、管理好历史文化古城,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当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当代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大同,位于山西省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准确地把握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在城市建设发展与古城保护与更新中的对立统一,不仅有助于大同更全面科学地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同时,也对另外与大同有同样发展困扰的历史文化名城极具借鉴意义[1]。
大同古城新貌五年级作文

大同古城新貌五年级作文
大同古城新貌五年级作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年的秋天对我来说具有非凡意义,我回到了家乡大同,看到了家乡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放眼大同市区夜景,一派流光溢彩。
原来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建起了很多商务楼、写字楼、办公大厦。
眼前的`一幢幢高楼大厦外面装饰得灯火辉煌,大厦上的灯光倒映在河里,显得一派五彩缤纷、璀璨夺目。
游走在家乡华严寺附近,一间间寺庙宏伟庄重。
华严寺建于辽代,曾经的鼎盛时期规模宏大。
可是到了如今,昔日的鼎盛已经渐渐消去。
如今,政府部门又对华严寺进行了一番修缮,新修的华严寺广场古色古香,广场上的侍女雕像活灵活现,身体丰盈,慈眉善目,神情生动。
漫步云岗景区,一块园林绿地映入眼帘。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号称为“艺术瑰宝”。
漫步其间,能够看到一个个建筑古色古香,颇有江南韵味。
金秋游玩大同,家乡大同凤凰涅槃,焕发出了辉煌新貌,真是叫人流连不已。
大同古城保护实践之路

大同古城保护实践之路大同古城保护实践之路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是一座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之称。
在历史长河中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如今,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塞上古都,怀着对历史文化的尊敬和景仰,追寻曾经逝去的历史记忆,探索和实践名城古都的复兴之路。
古都悠久的历史大同这片热土,从远古以来,就生息和繁衍着汉族和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先祖,因而这里也是神州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300年,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开疆拓土,在雁门关以北的广大地区,设立了云中、雁门、代郡三个新郡,大同遂成为赵国的边陲重地。
西汉时期,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单于冒顿在平城(今大同)东的马铺山打了一仗,历史上称为“白登之战”。
此役,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与各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即“和亲”政策。
魏晋之际,鲜卑族拓跋部自漠北兴起。
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内蒙古盛乐建立了北魏。
公元398年七月,又迁都于平城(今大同)。
在此历经六帝七世,共97年,后于494年迁于洛阳。
在定都平城期间北魏实行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并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
通过这样的历史契机,边陲平城作为北魏的帝都走到了时代最前列,在将近一个世纪中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华夏向往和仰慕的圣地。
北魏王朝的崛起,结束了中国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动乱分裂的局面,形成了民族和文化的大融合,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后晋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契丹人得云州(今大同)如获至宝,因为这里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交通要道。
鉴于云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公元1044年,辽兴宗将云州升为西京府,成为辽国京师的陪都,在云州建筑了规模宏大、祖佛一体的华严寺。
陪都和祖庙,这都是特殊设置,可见大同地位的重要性。
后来,兴起的金朝向辽夺取这座重镇后,也把云州作为陪都,也在华严寺安奉了自己的祖宗。
未来大同古城规划方案-最新版

未来大同古城规划方案简介大同古城是山西省大同市的著名旅游景点,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都之一,被誉为北方历代城池之冠。
然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大同古城的保存和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制定一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来保护和维护这个重要的历史遗址。
本文将探讨未来大同古城规划方案的基本框架和策略。
规划框架对于未来大同古城的规划,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来思考:保护古城文化遗产大同古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保护其文化遗产是规划的首要任务。
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维护这些历史建筑、文化遗迹和文物。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促进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制定详细的遗产保护规划,防止历史建筑、文化遗迹和文物受到破坏和损失;•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提高游客和居民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加强历史文化的教育普及和推广,增加人们对古城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除了保护古城文化遗产,大同古城还需要遵循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这就需要在保护古城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以下几点:•加快古城现代化建设,使其成为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发掘点和亮点;•发挥其地域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城市治理和管理,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提供更优秀的城市服务体验。
规划策略为了全面实现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我们需要制定以下几个副策略:保障人民居住安全古城中的居民是无法避免的。
而受到大的规划限制,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条件也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差。
目前,大多数居民居住于城市的老旧房屋,这些房屋也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对这些房屋进行检查,对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整改或拆除重建。
发扬文化遗产优势作为文化遗产的大同古城,有各种独特的文化宝藏,如历史建筑、文物、民俗文化等。
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和文化活动,让游客和居民在欣赏古城美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这个古老文明的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城 市 文 化
王 竿 : “ 整体 复 建 ” 重 创 后 的 古 城 复 兴 路 径 探 索 — — 以 大 同 古 城 为 例
宽罩 } 填
定 理 蒙 一硭 攥 裁
仿古商业街分布
复建后 的鼓楼西街 ( 2 0 1 4 年)
域 旅 游服 务中心 、 特 色 宜 居 地 。
要对古 城 未 来 保 护 与 发 展 的 定 位 和 承 载 的功 能进行 准确 认识 , 需 从 城 市 整 体功 能 和 空 间结 构 的
视角加 以审视 , 新版 《 大 同市 城 市 总体 规 划》 通过 对
古 城 的特 色 、 区位 、 交 通等 要 素 进 行综 合分 析 , 结 合 城 市 整体 布 局 , 将 古 城 定 位 为 城 市 的 专 业 化 中心 , 承担 历史 文 化 展 示 、 特色商业 、 休 闲 娱 乐 等 特 色综 合功 能 。新版 《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在 总 体规 划 的基 础 上 , 把 古 城 的定 位 为 文 化 旅 游 区 、 区
i
古城 内 闲 置 用 地 分 布 图
古城部分用地缩减情况统计
圈3 大 同古 城 传 统 生 活 网 络 和 功 能 破 坏 状 况
城市 发 展 研 究 2 3卷 2 01 6年 1 l期 Ur b a n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u d i e s Vo 1 . 2 3 No . I I 2 0 I 6
条件 的 分析 , 笔 者认 为 , 未 来 大 同 古 城 应 发 展 成 为
观规律 , 对城 市肌 体造 成 了致命 的损伤 。
特 色鲜 口 J j 、 相对完 整的城 市单 元, 是兼具 居住 、 商 业、 旅游 、 文化 产 业 等 功 能 于 一 体 的综 合 型 古 城 。 在这 一判 断 的 基 础 L, 结 合 现 状 问题 , 形 成 两 点 基
古 商业街 区活力严 重不 足 ( 图4 ) ; 此外, 政 府 强势 主
大同西大街拆除重建 前后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大同华严寺 重 建前后
导 的 一 次 性 大 规 模 更 新 严 重 忽 视 了 建 筑 风 貌 等 细 节 的推 敲 , 并 且 缺乏相 应 的评价 监督 机制 。 2 . 2 对 古 城 的 基 本 认 识
然 无存 , 古城的城市功能 已无法正常运转 , 处 于 大 萧 条状 态 ( 图3 ) 。此 外 , 大量 传 统 商 业 街 、 老字号 、 节 庆场 所被 拆 除 , 古城特 色功能不断弱化 , 严 重 阻
董 的现 象 , 短 期 内统 一 建 设 仿 古 建 筑 , 迅 速 复建 一
王 军 : “ 整体复建 ” 重 创 后 的 古 城 复 兴 路 径 探 索 — — 以大 同古 城 为例
城 市 文 化
2 . 1 . 1 破 坏 了传 统格 局风 貌和 文化 遗产 的真 实性 真 实性 是 文化 遗 产 价 值 的 核心 , 其 历史 、 科学 、 艺 术价 值均 附 着于 此 , 城 市 历 史 文 明精 华 只有 通 过 真 实 的遗产 才 能有 效 传 承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以大 同 为代表 的古 城 复建 过 程存 在 大 量 拆 真 遗 产 、 建 假古
露
图4 政 府主 导 复建 的 仿 古 商 业 街 运 营 长 期 F { 组 织 演 化 的 良性 机 制
丰富多元 的生 活 网络 , 严 重 违 反 了 古 城 发 展 的 客
通过 对 L位 相 关 规 划 的 解 读 以 及对 城 综 合
座 宏伟 壮观 却毫 无历 史底 蕴 和 文化 内涵 的 “ 古城” , 建筑 风 格 、 体量 、 高 度 等 与 原有 格 局 肌 理 格 格 不入 。 以似 乱 真 、 混淆视听 , 严 重 破 坏 了 古 城 的历 史 真 实
性, 对 文化遗 产 造成 不可 挽 回的损 失 ( 图2 ) 。
碍 了传 统文 化 的有效传 承 。
2 . 1 . 3 政 府一 元 主 导模 式 缺 乏 对市 场 情 况 的精 准
把 握
大 同古城 现状 更新 模 式 为 政 府一 元 主导 , 保 护 与 开发项 目主要 由政 府 投 资建 设 , 市 场 企业 仅 有 零 星参与, 社 区居 民 则 完 全 处 于被 动 地 位 。但 是 , 从 实 施过 程 和结 果 来 看 , 这 种方式存在严重 的弊端 : 首先, 财 政压 力过 大 , 回报 周 期 较 长 , 维 护 运 营成 本 高昂, 商 业产 生 的风 险 被 全 社 会共 同分 担 ; 其次 , 政 府 对商 业运 营 、 市场评估等 方面不擅长 , 复 建 的 仿
城 长期 积淀 而成 的 生 活 网络 和 社 会结 构 , 严 重 违 背 了城市 发 展 的客 观 规 律 。大 同古 城 目前 闲 置 用 地 比例 高达 2 0 %, 医院、 学校、 文化 馆 等公 共 设 施 几乎
拆迁 殆 尽 , 社区管理混乱 、 传 统 生 活 网络 和 秩 序 荡
图 2 大 同古 城 复 建 中 对 于 真 实 性 的 破坏
2 . 1 . 2 破坏 了传 统生 活 网络和 正 常城市 功 能 历 史 文化 名城 是 特 殊 的城 市 类 型 , 目前 绝 大 部 分 名 城 的 核 心—— 古 城 区 , 仍 是城 市的重要单 元 , 承担 居住 、 商业 、 游憩等基本功能, 在 现 代社 会 中发 挥 着 不可 替 代 的作 用 。古 城 传 统 生 活 网 络 是 传 统 文化 延续 的重 要 载 体 , 然 而 大 规模 集 中式 的 改 造 , 整体 搬迁 原 住 居 民 , 成 片拆 除传 统 建 筑 , 破 坏 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