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文化概况

合集下载

山西大同的介绍

山西大同的介绍

山西大同的介绍
山西大同,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它是中国五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山西大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同市区内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点,如云冈石窟、大同古城、雁门关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其中,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山西大同还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

大同市区周边有许多自然景观,如五台山、峨眉山、九龙壁等,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其中,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被誉为“北方的普陀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山西大同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大同市区内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和节日,如大同火把节、大同葫芦节等,这些活动和节日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其中,大同火把节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同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山西大同还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

大同市区内有许多特色美食,如大同烤鸭、大同烤肉、大同烧饼等,这些美食都有着独特的口味和
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其中,大同烤鸭是大同市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被誉为“北方第一鸭”。

山西大同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特色的城市,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品尝美食。

如果你还没有来过山西大同,那么不妨来一次旅行,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大同的历史文化

大同的历史文化

大同的历史文化
大同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其中,最令我着迷的就是著名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西邻浑源县,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93年-498年)。

云冈石窟现存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为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时近400年建成。

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先后有20多位皇帝、近40位皇后、100多位诸王、100多位皇太子、30多个高僧、60多个道观、100多个僧俗弟子到这里进行过开凿和营造活动。

云冈石窟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

其中最大的洞窟是“卢舍那佛宫”,高20米,长30米。

有5个佛龛,每龛造像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有3座高5米的浮雕墙。

从左至右依次为“东方持国如来”“南方增长如来”“西方广目如来”;从上至下依次为“东方阿修罗王”“北方多罗罗王王佛”。

—— 1 —1 —。

大同文化

大同文化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

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

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

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

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

关于大同古城的资料

关于大同古城的资料

关于大同古城的资料
大同古城:
一、历史沿革
1.宋朝:大同古城始建于宋朝,是南宋一位宰相河北赵宝的得意之作。

当时的红山中都建有官府,大同古城就是其中之一,雄踞着河北西部边境的中心位置,镶嵌在金色山川间,被誉为“河北东皇”。

2.元、明时期:随着地缘政治的运动,大同古城以易主继承,在元朝和明朝时期更进一步发展。

元朝改建大同古城,把木墙变成砖墙,古城的规模更加宏大壮观,形成了一个圆方型的古城,并把它修建成宏伟的陵墓形状,朝拜天子之用。

明朝时期,大同古城繁荣发展,成为一座宫殿橱窗参天、古建筑纵横交错的繁华古城。

二、产业特色
1.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叶,大同古城捕捉到了工业革命的礁石,现在古城拥有多座现代化企业,d大同产业业态多元,以工业为主导,其次是农牧业和服务业,而采矿工业及造纸业也是传统产业。

2.旅游资源:除了工业产业外,大同古城也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拥有数座古迹和古建筑,吸引旅游者不断涌入,让大同古城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得到提升。

三、景点介绍
1.岳阳楼:岳阳楼位于大同古城西南角,是物种馆,也是一座精美的古建筑,历史悠久,起源于宋朝,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墙体装饰有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地理图,里面有很多宋元时期的瓷器,大约二百件。

2.长白山:长白山景区位于大同古城南面,是一座天然历史文化名山,古代舆图中就有其踪迹,也是宋代通向辽西的咽白通道的尽头,遍植着珍稀植物,是弘扬宋元文化的重要景点。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山西大同位于中国北方,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以下将对山西大同的文化进行简要介绍。

山西大同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夏代。

经过多个朝代的沧桑变迁,大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大同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观。

大同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南16公里处,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佛教造像和壁画,展示了古代中国艺术的卓越成就。

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除了云冈石窟,大同还有其他许多著名的文化景观,如大同古城、雁门关、恒山等。

大同古城是中国少数完整保存的古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雁门关是中国重要的关隘之一,历史上曾是中原和北方的交通要道,也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恒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北岳”,是佛教和道教的圣地,也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大同的传统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

大同民间艺术独具特色,有著名的大同木版年画、剪纸、皮影等。

大同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

剪纸和皮影则是大同民间传统手工艺品,通过剪刻和剪纸的方式表现出各种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元素。

大同的传统节日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大同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和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参与。

这些节日不仅展示了大同的传统文化,也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

总的来说,山西大同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它以云冈石窟等文化景观为代表,展示了古代中国艺术的瑰宝;大同古城、雁门关等历史遗迹则见证了城市的历史沧桑;大同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则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大同的文化瑰宝和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也为大同增添了无限魅力。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

山西大同文化简介山西大同位于中国山西省中北部,是山西省的地级市,也是山西省最大的地区和经济中心之一。

大同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大同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同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留下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和文化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同古城,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被誉为“北方的丽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同古城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参考。

除了古城,大同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文化景点。

例如,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

石窟中的壁画和石雕以其精美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还有九龙壁、大同府文庙等历史建筑,在展示着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大同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古建筑和艺术品上,还体现在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中。

大同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大同皮影戏、大同木偶戏等,这些艺术形式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外,大同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的时刻。

大同的文化也受到了多种民族文化的影响和融合。

在大同地区,汉族是主要的民族,但还有少数民族如回族、满族等。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大同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不同民族的服饰、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大同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大同的文化之所以独特而丰富,与其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大同地处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这种自然环境为大同的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大同曾是中国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历史文化。

这些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得大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其风俗也非常独特和有趣。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风俗:
1. 拜寿送礼:在家乡大同,人们在生日、结婚等特殊日子会拜寿,拜寿时会送一些礼物,如糖果、干果、饼干等。

2. 汉字文化节:每年的汉字文化节是家乡大同的一大盛事,人们会在这个时候举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书法比赛、诗歌比赛等。

3. 祭祖:家乡大同的人们非常注重祭祖,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都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烧香、献花、敬酒,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4. 赛龙舟:赛龙舟是家乡大同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每年端午节期间会举行龙舟比赛,各个团队都会为了荣誉和奖励而拼尽全力。

5. 吃饺子:在家乡大同,吃饺子是过年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除夕夜包饺子,以一家人团圆为主题,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总之,家乡大同的风俗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风俗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代代相传,成为了家乡文化的一部分。

- 1 -。

介绍大同传统文化的解说词

介绍大同传统文化的解说词

介绍大同传统文化的解说词大同传统文化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在这篇解说词中,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大同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首先,大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大同曾是北方军事重镇,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军事文化的痕迹,如明代的古城墙、古代的军事要塞等。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展示了大同作为军事要地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独特魅力。

其次,大同传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也是其独特之处。

大同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交融使得大同的民俗文化异常丰富多样。

例如,大同的传统节日庙会是当地人民最为喜爱的活动之一。

庙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品尝到各种美食,体验到当地民俗的独特魅力。

同时,大同还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大同剪纸、大同石雕等,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示了大同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是大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大同还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而闻名于世。

大同是北方地区的文化重镇,这里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也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

大同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也是其文化的瑰宝,如大同花鼓、大同锣鼓等。

这些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富有动感的表演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总结起来,大同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色,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了解大同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统一后,又有突厥侵扰,唐末这里又成
为沙陀人与吐谷浑争战的战场。五代十国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这里长达433 年一直由契丹、女真、蒙古占领。明时又 常受蒙古瓦剌侵扰,清为满人统治。
纵观大同历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交融史。
民族大融合 北魏从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
方,50多年的制度建设、社会改革和经济 的发展,鲜卑拓跋部在完成自身的汉化、 封建化的同时,使各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上基本融为一体。 孝文帝拓跋宏和冯太后的三项制度改革, 奠定全面汉化和北魏大融合基础,拓跋鲜 卑在北魏平城时代所代表的包容开放,兼 收并蓄的气度和精神,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在汉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 这种精神对大同历史文化的传承产生着深 远的影响。
宝殿”为全国最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内 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 斯”;雕刻精美的“天宫楼阁”,壁藏犹 如玉宇琼楼,玲珑之致,被称为“海内孤 品”。
善化寺古称开元寺,唐韵悠悠的普贤阁造
型精美绝伦;大雄宝殿中的二十四护法诸 天塑像,神情各异,极富人间韵味,为金 塑之佳品;三圣殿中的朱弁碑,文章绝唱、 书法绝世、刻工绝妙,可称“三绝”。
大同文化概况
介绍
大同文化
恢弘大气的古都文化
雄伟壮观的军旅文化
精粹深邃的宗教文化
绚丽多彩的融合文化
举世瞩目的长城文化
兴旺发达的边贸文化
蕴涵丰富的煤炭文化
古都文化
南都时期 北魏前身代国,鲜卑拓跋猗卢,
(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修秦汉平城 为南都,作为代国的南都长达86年。
北魏都城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
分支。
北宋 与契丹和战之间通商互市,交界处
设榷场,以茶易马,数额巨大。
元代 西方各国使节、商人、旅行家、传
教士接踵而来,大同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 商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记有记载。
明代 大同不仅是九边重镇,同时是蒙古
封建主“入贡”的必经之道和蒙汉人民贸 易的重要市场。明代在大同三设马市,建 有官市、民市,有月市、小市。大同镇遂 成为“晋商”的发祥地。
大同古城至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百多处
中,寺庙遗构占绝对优势。
融合文化
大同自古是连接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同中原
华夏文化的一个纽带。
北方多民族聚居融合的一个重要基地。 春秋时为北狄林胡所居,秦汉受匈奴侵扰,
西晋后为鲜卑占领,北魏建都平城后,除 汉、鲜卑外,尚有山胡、屠各胡、卢水胡、 铁弗匈奴、高车、丁零、乌桓、党、氐di、 羌等族。
土的煤块足以证明。
辽金元时,大同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锻
造兵器,促进了煤炭的发展。明清时代, 小煤窑林立。
建国60年来,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发运煤炭
23亿吨。
煤文化的主体是矿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
和环境下,造就了富于战斗精神的矿工队 伍,锻造了一代代采煤者的独有风骨。他 们凝重、豪爽、粗犷的性格,韧性、刚毅、 胆识和魄力,给予他们与大自然抗争的决 心和气魄。他们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开怀、豁达、讲义气、重友情,“站在煤 堆上好说话”,表达了他们朴实、厚道、 深沉的感情。他们的生活像一副塞上的风 情画,格调悲壮、苍凉,他们在四面石头 的地下矿井中,背负着中华大地,成为中 华民族的脊梁,为人类送去光和热。
女真之亡辽,蒙古之亡金,李闯之覆明,
皆先下大同。
知名战事:白登之战、六镇之变、吴峦拒
城、姜瓖叛清、土木之变、沙窝之战、辛 亥举义、平型关大捷
知名将领:李牧、蒙恬、李广、靳尚、卫
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贵、郭子仪、杨 业、常遇春、徐达、郭登、翁万达等驻守 过大同。
明代 九边重镇之一,朱元璋封其十三子
朱桂为代王就藩大同,为“九塞王”之一。 大同辖13卫所,823堡塞,307座墩台, 大同镇分4道、辖9路、驻军达135778员, 战马51654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 之称。
特点:分布广、历史久、设施全、且富有
特色,古风古韵、原汁原味、具有原生态 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边贸文化
大同地扼晋、冀、蒙通衢之咽喉,是通往
蒙古、俄罗斯、东欧等国的重要通道。
汉 长城脚下与匈奴互市 北魏 当时平城百万人口,四通八达,西
域入贡,商路繁盛,为丝绸之路起点已成 为“四裔往还极盛”时代。
隋唐 大同成为“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
徐达修建的大同城,壮丽雄伟,郛fu固城
坚,固若金汤,各种防御设施配套自成体 系,成为我国古代军事重镇建设的典范。
现今大同古城,基本是在明大同城基础上
进行了保护修复。
宗教文化
历经战争动乱的大同人民,希冀和平安定,
崇信佛神。
大同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时的通光寺(北
寺),兴盛于北魏、辽、金,延续于元明 清。
现存宗教寺庙景点主要有: 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 有被誉为辽金博物馆的华严寺,其“大雄
民国 京包、同蒲铁路开通后,沟通全国,
大同煤炭、煨煤、黄花、黄芪、皮毛、蛋 制品、胡麻油等批量出口。
煤炭文化
大同百里煤田,山不秀而雄浑;林不茂而
宝藏温暖的历史;
是生与死的搏斗、意志的磨练、体力的付 出和灵魂净化的历史。
大同煤炭,远在汉代已开采利用,汉墓出
公元398年,自盛乐迁都平城,历6帝7世达 97年之久;
辽代西京 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改云州
为西京,长达78年;
金代西京 金称西京90年。
元代西京 元初仍称西京76年,直到至 元二十五年(1288)改西京道大同府为 大同路。辽、金、元称西京计244年。
综上,大同建都称京计有427年的历史。
“三代京华”是大同最辉煌的时代。
大皮袄”。
服饰中的红主腰、红裤带、白茬皮袄,皮
塌皮。
饮食中的“稠粥莜面软黄糕,荞面圪坨搅
拿糕”、“冬涮羊肉夏旋粉,四季火锅羊 头拌粉”,风味小吃中的羊杂、粉汤、大 头麻叶、蜜麻叶、大杂、熏肉套大饼等。
北方民族尚武,青年人射箭、投石、虎打、
掰腕、摔跤常见于田间地头和城市街巷之 中。连小孩玩得踢蛋儿、拉毛、打台、打 岗、挤旮旯、翻鞋篓等无不充满浓厚的民 族生活气息。
浓厚泥土芳香的耍孩儿、罗罗腔、二人台、
北路梆子、坐腔等异彩纷呈的地方戏曲,
慷慨激昂,刚健粗犷,反映了大同当地人 民的憨厚、质朴、爽朗的性格。
长城文化
大同地区先后修筑有赵长城、汉长城、北
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
据大同长城普查统计,境内现存历代长城
遗址计1047华里,其中明外长城501华里, 内长城350华里。东汉长城74华里。赵长 城110华里。北魏长城12华里。
民族大融合 辽、金时契丹、女真入主中
原,既带来他们的风俗习惯,更多的是吸收 了许多汉人的先进文化和风俗习惯,使大同 风俗呈现出交融互补的有趣现象。
朝朝代代,一批批少数民族在大同定居,
他们和大同人民相互影响、融合。
大同居民的语言、服饰、饮食、起居、民
俗、民风至今仍保留着北方民族的古老遗风。
有名的“雁门关外三件宝——莜面、山药、
清代 大同成为连接欧洲的商品集散地, 山西商人在半个中国范围内,贩来茶叶、 丝绸、土布、瓷器、手工艺品以及本省的 铜铁制品、米谷、烟叶、酿造品等,通过 大同,转运蒙古恰克图,与俄国交换毛皮、 毛呢、羽纱、天鹅绒、棉线、麝香、马鹿 角等商品。晋商拥有大批的马匹、骆驼, 马帮、驼帮终年不绝,大同驼铃响彻“西 口”内外,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茶叶之 路”。晋商还以大同产的香皮、石碌、花 斑石、玛瑙石、黄芪、黄腊等东渡日本换 铜。使大同铜器驰名全国,时有“五台山 拜佛,大同城买铜”之说。
军旅文化
大同是我国北方军事重镇。 地形:“山环采凉,水抱桑干,长城界其
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白登” 军事上,进有依托,守有屏障,自古为兵 家必争之地,乃首都之门户,三晋之屏藩, 中原之保障。
历史上的参合径、勾注径、飞孤道直通内
蒙、晋南、华北各地。
自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割地
(幽云十六州)于契丹,中原四百余年失 之防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