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胸片检查结果分析护理方案

胸片检查结果分析护理方案

CHAPTER
04
护理效果评估与反馈
护理效果评估方法
患者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 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环境设施
等方面。
护理效果指标
根据胸片检查结果和患者病情, 制定护理效果指标,如疼痛缓解 程度、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等,以
便对护理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观察与记录
肺部肿瘤
观察肺部是否存在结节或 肿块,判断是否存在肺部 肿瘤。
胸腔病变分析
胸腔积液
肋骨骨折
观察胸腔内是否存在液体,判断是否 存在胸腔积液。
观察肋骨是否连续,判断是否存在肋 骨骨折。
胸膜增厚
观察胸膜是否增厚,判断是否存在胸 膜增厚。
心脏病变分析
心影增大
观察心影是否增大,判断是否存 在心脏肥大。
心包积液
患者反馈分析
对患者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和建议, 为优化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护理方案调整与优化
方案调整
根据护理效果评估结果和患者反馈,对护理方案 进行针对性地调整,优化护理措施和服务流程。
培训与提升
针对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培训和提 升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自身认知情 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护 理效果的变化和患者的需求,为
评估提供依据。
护理效果评估结果分析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护理效果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护理效果的总 体情况,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变化趋势等。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如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环境设施等, 以便针对性地改进。
呼吸功能锻炼护理
呼吸训练

慢性咳嗽60例的X线胸片检查分析

慢性咳嗽60例的X线胸片检查分析

慢性咳嗽60例的X线胸片检查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咳嗽患者的X胸片检查结果。

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咳嗽患者,通过X线胸片检查,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慢性咳嗽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39例,支气管扩张4例,肺结核8例,肺癌9例,每种疾病患者的X线胸片检查结果都各有差异。

结论:X线胸片对慢性咳嗽诊断准确,常用于肺部常规检查,能有效判断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气肿、肺癌等初步判断,是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咳嗽;X胸片检查;观察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81-02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变现为咳嗽,发生咳嗽的病因有很多,慢性咳嗽指咳嗽时间长,超过8周,X线胸片无明显肺疾病[1]。

慢性咳嗽主要诊断方法有询问病史、X线检查、听诊、实验室检查的等,随着医学的发展,X线胸片对肺部疾病造成的慢性咳嗽有了确切的诊断结果,为治疗患者提供有效的依据[2]。

本文就以治的60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X线胸片检查进行分析对比,现在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咳嗽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2.3±11.4)岁,病程3个月~12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

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慢性咳嗽患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39例,支气管扩张4例,肺结核8例,肺癌9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胸片检查,X线胸片使用GMM OPERA T2000 X线机。

1.3 观察标准所有患者均拍摄X线胸片正侧位片,观察患者发病部位,X线胸片具体表现。

2.结果2.1 慢性支气管炎39例患者的X线胸片特点慢性支气管炎X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紊乱、增多、索条状、网状、斑片状模糊影。

并发有肺气肿表现为两肺透光度增强、胸廓成桶状,肺纹理稀少、纤细,隔膈低平。

胸部X光片分析报告

胸部X光片分析报告

胸部X光片分析报告患者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女性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胸部X光片分析报告:一、检查目的和方法胸部X光片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胸部器官的结构、形态和病变情况。

本次检查采用的是正位胸片拍摄方法,并通过分析影像结果,提供详细的胸部X光片分析报告。

二、影像结果分析1. 肺部结构通过分析胸部X光片,可以观察到患者双肺采取自然姿势,未见明显异常。

肺野透明度均匀分布,无明显模糊和病灶阴影。

2. 胸廓形态胸廓对称,横径与前后径比例正常。

胸骨、肋骨和锁骨无明显骨质疏松或骨折征象。

3. 心脏和大血管心脏大小、形态正常,位于胸骨后方。

主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扩张。

4. 脊柱和胸椎脊柱居中,椎间隙正常,未见明显骨性畸形、脊柱侧凸或骨质破坏。

5. 胸膜和胸腔双侧胸膜清晰可见,胸腔未见积液和胸膜增厚。

6. 腋窝和肋隔腋窝和肋隔未见明显肿块、淋巴结肿大或肋间隔增宽。

三、诊断意见根据对患者胸部X光片的分析,得出以下诊断意见:1. 双肺透明度均匀分布,无明显异常。

2. 胸廓形态正常。

3. 心脏和大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4. 脊柱和胸椎结构正常。

5. 胸膜和胸腔未见异常表现。

6. 腋窝和肋隔未见明显异常。

四、建议与注意事项根据本次胸部X光片分析结果,患者胸部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建议继续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避免吸烟等有害习惯。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其他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提供该报告。

请患者持报告与医生沟通,以便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以上为本次胸部X光片分析报告,请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如有疑问,请与医生进行进一步咨询和解读。

(补充说明:此文为虚构内容,仅用于示范目的)。

成人胸片

成人胸片

成人胸片正位 68~75 100(小) 0.06 180/(-)侧位 73~78 100(小) 0.24 180/(-)斜位 73~75 100(小) 0.2 180/(-)前弓位 70~75 100(小) 0.10 180/(-)卧正位 70~75 100(小) 0.2 100/(+)幼童胸片正/侧位 58~62 100(小) 0.05 180/(-)掌指跖趾正侧斜 48~52 50(小) 0.12 100/(-)尺桡骨正侧位 55~58 50(小) 0.12 1 00/(-)肱骨正侧位 57~60 50(小) 0.16 100/(-)胫腓骨正侧位 58~62 50(小) 0.16 100/(-)股骨正侧位 65~70 100(小) 0.24 100/(+)腕关节正侧位 55~60 50(小) 0.12 100/(-)肘关节正侧位 55~58 50(小) 0.12 100/(-)肩关节正侧位 70~72 100(小) 0.10 180/(-)踝关节正侧位 55~58 50(小) 0.12 100/(-)膝关节正侧位 60~65 50(小) 0.16 100/(-)腹部平片正卧位 70~75 100(大) 0.4 100/(+)正立位 70~75 100(大) 0.12 150/(-)立滤位 95~100 200(大) 0.3 150/(+)骨盆(髋关节)正卧位 70~75 100(大) 0.4 100/(+)颈椎正侧位 68~72 100(小) 0.08 180/(-)斜位 70~75 100(小) 0.08 180/(-)胸椎正位 73~75 100(大) 0.3 100/(+)侧位 75~78 100(大) 0.4 100/(+)腰椎正位 70~75 100(大) 0.4 100/(+)侧位 80~85 200(大) 0.4 100/(+)斜位 75~80 200(大) 0.4 100/(+)骶尾椎侧位 80~85 200(大) 0.4 100/(+)头颅正侧位 70~75 100(大) 0.4 100/(+)副鼻窦华柯氏 73~78 100(大) 0.4 100/(+)张口 65~67 100(小) 0.3 100/(+)下颌骨正侧位 65 100(小) 0.16 100/(-)颞颌关节张闭口 65~70 100(小) 0.2 100/(-)鼻骨侧位 70 100(小) 0.1 180/(-)颧弓轴位 65 100(小) 0.2 100/(-)立式滤线器摄影胸部正位 85 100(大) 0.16 150/(+)侧位 85 100(大) 0.3 150/(+)肩关节正位 85 100(大) 0.16 150/(+)颈椎正侧位 85 100(大) 0.16 150/(+)腹部正位 200(大) 0.3 150/(+)1 :正常子宫:子宫大小约xxmm,轮廓清晰,包膜光滑,宫壁回声均匀,宫腔线居中,内膜厚mm。

医学影像学:第六章 影像的分析与诊断

医学影像学:第六章 影像的分析与诊断

1.病变的部位:病变有其好发部位
右中叶实变:肺炎
两上叶实变:结核
2.边缘及形态:清楚-模糊 ;圆形-斑片
清楚圆形:肿瘤
斑片模糊:炎症
3.大小数目:结节-团块;多个-单个
单个巨大:肿瘤,大于4cm 单个小肿块:结核球,小于4cm
4.密度及结构:高-低;是否均匀
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及水样密度:肝癌 脂肪密度:脂肪瘤 均匀水样密度:囊肿
总论 思考题
X线成像
1.产生X线需要哪些条件? 2.X线有哪些基本性质? 3.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什么是X线造影? 5.CR的原理?CR成像板的性质?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1.普通X线成像与CT成像的相同 与不同?
2.何为窗口技术?什么是窗宽、 窗位?请举例说明。
3.何为体层、体素、像素?
第六章 影像的分析与诊断
X线片、CT
影像学诊断原则
综合诊断 结合临床 分析异常 明辨正常
影像学诊断步骤----明辨正常
(一)明辨正常
– 根据解剖 – 根据生理 –源自根据成像原理来判断照片上不同密度影 是否正常
影像学诊断步骤—(二)分析病变
病变部位分布 大小、数目 形态 边缘 密度 邻近器官、组织变化 器官功能改变 动态变化
5.周围情况:移位或转移
向健侧移位:大量积液
向患侧移位:一侧肺不张
6.功能变化:透视下动态观察
透视下观察有无右膈矛 盾运动,来诊断纵隔有 无淋巴转移压迫膈神经
7.发展变化:前后对照比较
一周前实变,一周后病灶消失:炎症
影像学诊断步骤
---- 结合临床,
综合诊断
发热,寒战, 胸痛伴咳嗽咳 痰,痰液放置 后有分层改变

正常胸片实训报告

正常胸片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正常胸片的观察与分析,加深对胸部影像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胸部正常影像学特征的识别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正确诊断胸部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影像诊断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正常胸片基本知识- 胸部解剖结构:肺、心脏、纵隔、胸膜、骨骼等。

- 胸片投照技术:包括前后位、侧位、斜位等。

- 胸片正常影像学表现:肺野清晰,边缘锐利;心脏形态规则,大小适中;纵隔对称,无增宽或移位;胸膜光滑,无增厚或粘连;骨骼无畸形或病变。

2. 正常胸片观察与分析- 肺部:观察肺纹理、肺门、肺实质、肺边缘等。

- 心脏:观察心脏大小、形态、位置、心缘等。

- 纵隔:观察纵隔宽度、形态、结构等。

- 胸膜:观察胸膜厚度、光滑度等。

- 骨骼:观察肋骨、胸椎、锁骨、肩胛骨等。

3. 正常胸片影像学特征- 肺纹理:呈放射状分布,由浅入深,清晰可见。

- 肺门: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两侧对称。

-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形态规则,大小适中,两侧对称。

- 纵隔:宽度适中,结构清晰,无增宽或移位。

- 胸膜:光滑,无增厚或粘连。

- 骨骼:肋骨排列整齐,胸椎、锁骨、肩胛骨形态正常。

五、实训过程1. 实习教师简要介绍正常胸片的基本知识和观察要点。

2. 学生分组进行胸片观察与分析,实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实习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学生总结实训心得,撰写实训报告。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正常胸片的基本知识和观察要点,能够独立识别胸部正常影像学特征,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正确诊断胸部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实训总结1. 理论联系实际:本次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胸部影像学知识。

2. 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正常胸片,学生提高了对胸部影像学特征的识别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分组进行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胸片的分析方法

胸片的分析方法

胸片的分析方法(2009-10-10 21:22:00)转载标签:杂谈“胸廓对称,两侧肋骨肋间隙正常;两肺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实质性浸润;两侧肺门纵膈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膈肌平滑,双侧肋膈角锐利。

”1.数肋骨正常胸片肋骨从后上向前下数,第一肋与锁骨围成一个类圆形的透亮区,这一部分也是肺尖所在的区域,两侧对比有利于发现肺尖的病灶。

2.肺纹理一侧肺野从肺门到肺的外周分为三等份分别称为肺的内、中、外带,正常情况下肺内中带有肺纹理,外带无,如果外带出现了肺纹理则肺纹理增多,反之内中带透亮度增加则肺纹理减少。

对肺内中外带的区分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对肺气肿时肺压缩的判断,一般来说肺内中外带占肺的量分别为60%、30%、10%。

3.纵膈与肺门:肺门前方平第二到四肋间隙,后平对四到六胸椎棘突高度,在后正中线与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的垂直线上。

举个例子:在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时,有“肺门上吊”,如果你知道了正常肺门的位置就很容易判断是否是肺门上吊。

关于纵隔主要判断是否移位。

4.心脏:心脏后对五到八胸椎,前对二到六肋骨。

(补心胸比)主动脉结就是主动脉弓由右转向左出突出于胸骨左缘的地方,它平对左胸第二肋软骨,那就是肺动脉段的位置,肺动脉段位于主动脉结下方,对判断肺动脉高压很有意义。

5.膈肌和肋膈角:一般右肋膈顶在第五肋前端至第六肋前间水平,由于右侧有肝脏的存在,右膈顶通常要比左侧高一到两厘米。

意义:胸腔或腹腔压力的改变可以改变膈肌的位置,如气胸膈位置可以压低;膈神经麻痹出现矛盾呼吸。

正常的肋膈角是锐利的,如果肋膈角变钝则有胸腔有积液或积血存在,一般肋膈角变钝:积液300ml;肋膈角闭锁:500ml。

6.乳头位置男性乳头一般位于第五肋前间,女性乳头位置可较低,两侧不对称的乳头阴影易误诊为节结病灶。

7.病灶是来自肺内还是来自胸膜腔如果病灶大部分在肺内则病灶来自肺内;可以结合侧位片来判断,同时CT可以精确鉴别。

8.心影的最外缘在膈平面以上称心尖上翘,代表右心室肥厚;反之心影的最外缘在膈平面以下称心尖下移,代表左心室肥厚。

护理实习生胸片报告

护理实习生胸片报告

护理实习生胸片报告一、胸片检查的背景和目的胸片检查是护理实习生的必备技能之一,通过胸片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肺部状况、心脏位置、胸廓形态等,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结合我实习期间所遇到的病例,对胸片检查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0岁,因“咳嗽、咳痰、气促”就诊。

患者自诉近期工作繁忙,体力劳动较大,伴有低热、盗汗。

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8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30/80mmHg。

肺部听诊发现干湿性啰音。

三、胸片检查结果1. 肺部状况:双肺纹理增多,紊乱,边缘模糊。

右下肺可见一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密度均匀。

左上肺野见一圆形透亮区,直径约5mm,边缘光滑。

2. 心脏位置:心脏呈顺时针旋转,心尖部稍向左下移位。

3. 胸廓形态:胸廓对称,无明显畸形。

四、胸片检查结果分析1. 肺部状况:双肺纹理增多、紊乱、边缘模糊,可能与患者近期劳累、感染等因素有关。

右下肺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考虑为肺部感染、炎症可能性大。

左上肺野圆形透亮区,直径约5mm,边缘光滑,考虑为肺结核空洞。

2. 心脏位置:患者心脏呈顺时针旋转,心尖部稍向左下移位,符合正常心脏位置。

3. 胸廓形态:患者胸廓对称,无明显畸形,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五、护理诊断和措施1. 护理诊断:肺部感染、肺结核、劳累过度。

2. 护理措施:(1)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控制肺部感染。

(2)针对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3)加强休息,避免劳累,提高机体免疫力。

(4)给予吸氧治疗,改善呼吸困难。

(5)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六、总结通过本次胸片检查,我们发现了患者的肺部感染和肺结核病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也提醒了我们作为护理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要熟练掌握胸片检查的基本知识,善于观察和分析影像学表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讲座・L ecture of Spec i a list谈谈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The Ba sic Knowledge on Ana lysis of Chest F il m蔡锡类 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CT和M R I诊断已成为大家学习和钻研的重要领域,但是传统的X线检查仍然是医院影像诊断的主要工作,特别是胸部X线检查,几乎是大部分病人来院诊治的常规检查项目,即使需要CT、M R检查的病例,也常需要参考胸部X线检查的表现。

因此,无可置疑传统胸部X线检查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疗效观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一些放射科医师对胸部正常的标准缺乏明确的概念,在胸部X线诊断报告中往往可以看到“肺纹理增多”“肺纹理增强”等等一些含意不清的术语,使临床医师无所适从。

有时可把正常看成有病变,增加患者经济上和精神上不必要的负担;有时则把早期胸部病变看成为正常变异,贻误早期治疗的机会。

因此,深入掌握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正确分辨胸片正常和异常是非常必要的。

近2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对肺门的X线解剖和表现有比较深入的研究[1~6],致使发现肺门病变有很大的帮助,但涉及肺纹理、胸膜、肺实质透明度的正常X线表现则研究的较少。

我们认为这些与肺门阴影是密切相关的,是揭开胸部疾病,进行诊断思维的重要一环。

现就我们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文献,谈一谈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

在详细阐述前还必须强调指出:胸片是肺部瞬间生理状况和形态的平面录像,分析时既要有胸部解剖的主体观念,也必须对患者具体生理动态的思考。

此外,也必须注意各种投照技术因素对照片清晰度的影响。

1 肺门阴影1.1 正常肺门的解剖学基础和X线表现:X线诊断所指的肺门阴影是一个复杂的组成体,所包含的组织结构与人体解剖学中的肺根不尽相同,X线所指肺门除解剖学的肺根外,还包括部分进入肺内的动静脉,第二级支气管和部分第三级支气管近端(图1)。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淋巴管、神经和胸膜等并不显影。

实际上,肺血管和支气管是形成正常肺门阴影的主要解剖结构,特别是肺动脉,认识正常肺门血管在胸部正侧位片中投影的形态就可以辨别肺门阴影的正常和异常。

1.1.1 右肺门阴影:由右下肺动脉及其分支、右上肺动脉的分支和尖前静脉、下后干静脉以及二者汇成的1.左心房;2.肺动脉干;3.左肺动脉弓;4.右下肺动脉;5.气管;6.右中间支气管;7.下后干;8.右上肺静脉干;9.右下肺静脉;10.后静脉;11.下静脉;12.尖后动脉;13.尖后静脉;14.舌叶动脉;15.尖前静脉;16.奇静脉图1 肺门大血管支气管解剖示意图右上肺静脉所构成。

右肺门的最上方为右上叶支气管。

在心影后面,从右肺动脉分出的右上肺动脉伸出纵隔时即向外上分支,所以右肺门阴影上界是不十分明确的,一般以右上肺动脉分支起始点为上界。

右肺门阴影的下界亦以右下肺动脉分支起始点为依据。

右下肺静脉位置较低,且较水平方向汇入左心房,没有参与右肺门阴影的组成。

右肺门阴影根据血管走行方向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血管主要是右上肺动脉和下后干静脉(有的下后干较短或缺如,代之以上叶后静脉和尖支静脉);有的病例可见从右下肺动脉起始处发出的一支弧形后回归动脉(供血上叶后段)参与组成。

这些血管可以排列密集,相互重叠,也可疏朗分布。

下后干静脉与尖前静脉汇合而成的右上肺静脉在肺门区越过右下肺动脉和中间段支气管近端前方汇入左心房。

虽然各段肺静脉均位于相应动脉的外侧或下方,但相互伴随或重叠,二者往往不易分辨。

右肺门阴影的下部主要是右下肺动脉和其分支的起始部。

右下肺动脉形态比较突出,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解剖结构。

它位于中间段支气管的外后侧,并且与后者平行地向下外方伸展,由于内外均有低密度肺组织和中间段支气管衬托,境界十分清楚,成人平均宽度一作者单位:210009 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放射科般不超过15mm(图2,3)。

右下肺静脉下后干与右下肺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称为右肺门角,此夹角的顶点有时可以圆钝,但不应变平,更不应呈弧形向外凸出:变平是上肺野有纤维化牵拉血管所致;局部隆起则表明局部有肿大淋巴结或肿瘤(图4)。

上肺门血管呈集中型的,其肺门角更明确。

1.1.2 左肺门阴影:形成左肺门阴影的解剖结构与右肺门不完全相同,由肺动脉分出的左肺动脉弓是组成左肺门阴影的最主要解剖结构,它形成左肺门阴影上界,轮廓清楚,一般呈水平或微向上凸,内端与主动脉阴影重叠,有时此处可见胸膜反折影,使二者之间形成钝角。

97%的病例,左肺门阴影上界比右肺门阴影约高出1c m。

但左肺动脉弓的投影横径却因人而异,往往与心脏和主动脉形态相关,较大的投影易误为淋巴结肿大或肿瘤。

左肺动脉弓下方为左主支气管。

左上叶支气管在弓的外端前方越过。

尖后段肺动脉和静脉位于尖后支气管的内侧,二者常不易辨认。

前动脉位于弓的外侧。

左下肺动脉干可有长短变异:长者与右下肺动脉相似;较短的即在左上叶支气管后方就分出下叶背段支和基底动脉各分支。

舌叶动脉从左肺动脉弓的腹侧发出,与下叶背段肺动脉位于同一平面,但由后向前下走行,有时也可呈弧形走向下方,构成环影(图5)。

左上肺静脉与左肺动脉弓及心影重叠。

多数不能认出。

1.2 判别正位胸片肺门阴影是否正常的4个要点:充分认识上述肺门阴影的解剖基础,发出任何上述结构图2 正常肺门阴影,清楚显示肺门角 图3 正常肺门阴影,右上肺门可见弧形后回归动脉影 图4 右肺门角区隆起,显示淋巴结肿大 图5 左肺门下弧形血管影为舌叶动脉形成 图6 右肺门淋巴结结核,右下肺动脉影外缘有重叠的淋巴结影隆起图7 右肺门影下移,右下肺动脉向心缘靠近,右上中肺纹理呈弧形向下走行,上肺野气肿形态的改变都应考虑有病变存在。

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从下列4方面来思考:1.2.1 肺门阴影的大小:右上肺动脉在肺野的起始部和下肺动脉开始分支处分别代表右肺门阴影的上下界,右下肺动脉的外缘和肺门角代表右肺门阴影的外界,任何异常阴影凸出这些临界标志或者这些血管阴影的明显扩张都可认为右肺门阴影异常(图4,6)。

反之,由于上、下肺叶不张,肺门血管随之向纵隔侧移位,甚之重叠于心影或上纵隔旁,则上述临界标志不清,肺门阴影缩小亦为异常表现(图7)。

左肺门阴影的大小判断基本与右侧肺门相同,但左肺动脉弓上界明确,容易识别异常;左肺门阴影外界和下界不如右肺门阴影清楚,且常部分地被心影重叠,增加判断困难。

1.2.2 肺门阴影的位置:肺门血管与心脏密切相连,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两侧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在正常情况下,其解剖关系是恒定的,即左肺动脉弓发自肺动脉主干,故左肺门阴影位于左心腰部,相当于左心脏缘第二和第三弓平面;右肺门阴影上界比左肺门略低1c m 左右。

另一方面,两侧支气管与肺门动静脉的排列平行而且有一定规律,因此,某一肺叶不张或纤维化就可影响该侧肺门阴影上下位置的改变,若以两侧肺门阴影高度作对比或与心缘关系作联系,很容易发现肺门阴影位置的异常(图7)。

1.2.3 肺门阴影的密度: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静脉主干和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交互重叠构成,密度不均匀,且远低于心影。

如果肺门区淋巴结肿大或肿瘤浸润、或有炎性渗出、或有静脉回流受阻的漏出液,必然使肺门阴影密度增高,且可均匀一致,即使肺门阴影不增大,亦应考虑有肺门阴影异常可能(图8)。

1.2.4 肺门阴影分支血管的轮廓清晰度:在正确投照图8 右上肺门上缘均匀致密增浓为中心型肺癌早期表现,水平叶间裂上移图9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炎症型,显示两侧肺门阴影模糊,左侧明显图10 正常右侧位胸片,肺门呈分开型,并见左右肺二个支气管断面图11 右下肺野纹理密集、增粗、扭曲,右肺门影下移,右上肺野纹理稀少,肺气肿图12 右中间段气管内类癌伴中、下肺叶不张,显示上叶纹理向下走行,肺门影下移条件和对比良好的胸片中,从肺门伸出的各分支动脉或汇入上肺静脉的各分支静脉轮廓是清晰可辨的。

如果肺门淋巴结感染产生渗出液或静脉郁血造成血浆漏出,则肺门阴影模糊,伸出或汇入的血管轮廓亦不清楚,但必须除外肺门前后方的肺实质炎性浸润病灶(图9)。

1.3 侧位肺门阴影的解剖学基础和正常X线表现[6]:侧位胸片所见的肺门阴影并不代表两侧肺动脉和肺静脉重叠投影的组合,根据新鲜尸体肺动静脉造影和尸解标本对照,李铁一等认为侧位胸片所见肺门阴影则介于第一肺门(肺根各组织出入肺脏处)和第二肺门(肺叶或肺段支气管及其伴行动脉出入肺叶处)之间的支气管、动静脉干及其分支构成的。

右侧位胸片中,肺门血管投影呈椭圆形,位于主动脉弓阴影的下方,紧贴后缘为中间段支气管,紧贴下端的为中叶支气管。

此椭圆形阴影的前部为右上肺静脉,前缘隆起成弧形,其清晰度取决于右上肺静脉干是否与X线束成切线。

右下肺动脉位于右上肺静脉与中间段支气管之间,有时可显出,较扁长而密度略高。

上述动静脉投影形成椭圆形的大小随年龄大小而不同,年龄愈大,阴影亦愈大,对比度也愈清楚,一般成人的前后径在1.5~3c m 之间(图10)。

如果有肺门淋巴结或肿瘤重合,不仅形状不相称地增大,而且轮廓模糊或出现分叶状表现。

中间段支气管的上端常可见二个支气管断面透亮区,上方代表右上叶支气管,亦可作为肺门上界的标志;下方代表左主支气管断面。

二个断面的清晰度也是根据中心X线束是否与管腔成切线而定。

中间段支气管上端后方,常可见左肺动脉弓阴影,几乎与显影的主动脉弓降段平行,其延伸的左下肺动脉可与右下肺动脉分开显影(分开型),也可相互重叠(重叠型)。

中间段支气管下端分叉为下中叶各支气管起始端,亦为肺门下界的标志。

中间段支气管后壁一般表现为清楚的白线,成人平均宽度为1.37mm(0.5~2.5mm),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稍增宽[7]。

如果此后壁不规则增宽,则应考虑为异常。

2 肺纹理2.1 正常肺纹理的解剖学基础: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管组成,肺动脉和支气管的分布完全一致。

段以下的肺静脉的分布则与肺动脉及支气管既不一致,亦不平行。

两侧下肺静脉呈水平方向汇入左心房,影像较淡,管径较粗,分支角度也较大,容易辨认。

因此,构成肺纹理的最主要成分仍为肺动脉。

除了靠近肺门区的肺静脉外,中外带肺野的中、小静脉显影较淡,只有肺郁血时肺静脉扩张,可见肺纹理增多表现。

正常支气管管壁较薄,淋巴管较细,均不显影。

2.2 正常肺纹理的X线表现[8]:根据上述解剖学基础,正位胸片中肺纹理的形态和分布与支气管一致,有一定规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支气管的情况,这对分析胸部病变,推测病变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

肺动脉从肺门发出,逐渐变细,逐渐对称分支(肺静脉系非对称性小支吻合),直达肺外带。

上叶肺纹理分布于第三前肋间以上肺野,呈扇形排列:肺尖及第一前肋间为尖段动脉(左侧为尖后段动脉),第二、三前肋间肺纹理呈水平或略向上外走行,轮廓较清楚为上叶后段和前段肺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