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

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
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

?专家讲座?L ecture of Spec i a l

ist

谈谈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The Ba sic Knowledge on Ana lysis of Chest F il m

蔡锡类

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CT和M R I诊断已成为大家学习和钻研的重要领域,但是传统的X线检查仍然是医院影像诊断的主要工作,特别是胸部X线检查,几乎是大部分病人来院诊治的常规检查项目,即使需要CT、M R检查的病例,也常需要参考胸部X线检查的表现。因此,无可置疑传统胸部X线检查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疗效观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一些放射科医师对胸部正常的标准缺乏明确的概念,在胸部X线诊断报告中往往可以看到“肺纹理增多”“肺纹理增强”等等一些含意不清的术语,使临床医师无所适从。有时可把正常看成有病变,增加患者经济上和精神上不必要的负担;有时则把早期胸部病变看成为正常变异,贻误早期治疗的机会。因此,深入掌握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正确分辨胸片正常和异常是非常必要的。

近2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对肺门的X线解剖和表现有比较深入的研究[1~6],致使发现肺门病变有很大的帮助,但涉及肺纹理、胸膜、肺实质透明度的正常X线表现则研究的较少。我们认为这些与肺门阴影是密切相关的,是揭开胸部疾病,进行诊断思维的重要一环。现就我们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文献,谈一谈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在详细阐述前还必须强调指出:胸片是肺部瞬间生理状况和形态的平面录像,分析时既要有胸部解剖的主体观念,也必须对患者具体生理动态的思考。此外,也必须注意各种投照技术因素对照片清晰度的影响。

1 肺门阴影

1.1 正常肺门的解剖学基础和X线表现:X线诊断所指的肺门阴影是一个复杂的组成体,所包含的组织结构与人体解剖学中的肺根不尽相同,X线所指肺门除解剖学的肺根外,还包括部分进入肺内的动静脉,第二级支气管和部分第三级支气管近端(图1)。正常情况下,淋巴结、淋巴管、神经和胸膜等并不显影。实际上,肺血管和支气管是形成正常肺门阴影的主要解剖结构,特别是肺动脉,认识正常肺门血管在胸部正侧位片中投影的形态就可以辨别肺门阴影的正常和异常。

1.1.1 右肺门阴影:由右下肺动脉及其分支、右上肺动脉的分支和尖前静脉、

下后干静脉以及二者汇成的1.左心房;2.肺动脉干;3.左肺动脉弓;4.右下肺动脉;5.气管;

6.右中间支气管;

7.下后干;

8.右上肺静脉干;

9.右下肺静脉;

10.后静脉;11.下静脉;12.尖后动脉;13.尖后静脉;14.舌叶动脉;15.尖前静脉;16.奇静脉

图1 肺门大血管支气管解剖示意图

右上肺静脉所构成。右肺门的最上方为右上叶支气管。在心影后面,从右肺动脉分出的右上肺动脉伸出纵隔时即向外上分支,所以右肺门阴影上界是不十分明确的,一般以右上肺动脉分支起始点为上界。右肺门阴影的下界亦以右下肺动脉分支起始点为依据。右下肺静脉位置较低,且较水平方向汇入左心房,没有参与右肺门阴影的组成。

右肺门阴影根据血管走行方向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血管主要是右上肺动脉和下后干静脉(有的下后干较短或缺如,代之以上叶后静脉和尖支静脉);有的病例可见从右下肺动脉起始处发出的一支弧形后回归动脉(供血上叶后段)参与组成。这些血管可以排列密集,相互重叠,也可疏朗分布。下后干静脉与尖前静脉汇合而成的右上肺静脉在肺门区越过右下肺动脉和中间段支气管近端前方汇入左心房。虽然各段肺静脉均位于相应动脉的外侧或下方,但相互伴随或重叠,二者往往不易分辨。

右肺门阴影的下部主要是右下肺动脉和其分支的起始部。右下肺动脉形态比较突出,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解剖结构。它位于中间段支气管的外后侧,并且与后者平行地向下外方伸展,由于内外均有低密度肺组织和中间段支气管衬托,境界十分清楚,成人平均宽度一

作者单位:210009 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放射科

般不超过15mm(图2,3)。

右下肺静脉下后干与右下肺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称为右肺门角,此夹角的顶点有时可以圆钝,但不应变平,更不应呈弧形向外凸出:变平是上肺野有纤维化牵拉血管所致;局部隆起则表明局部有肿大淋巴结或肿瘤(图4)。上肺门血管呈集中型的,其肺门角更明确。

1.1.2 左肺门阴影:形成左肺门阴影的解剖结构与右肺门不完全相同,由肺动脉分出的左肺动脉弓是组成左肺门阴影的最主要解剖结构,它形成左肺门阴影上界,轮廓清楚,一般呈水平或微向上凸,内端与主动脉阴影重叠,有时此处可见胸膜反折影,使二者之间形成钝角。97%的病例,左肺门阴影上界比右肺门阴影约高出1c m。但左肺动脉弓的投影横径却因人而异,往往与心脏和主动脉形态相关,较大的投影易误为淋巴结肿大或肿瘤。左肺动脉弓下方为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在弓的外端前方越过。尖后段肺动脉和静脉位于尖后支气管的内侧,二者常不易辨认。前动脉位于弓的外侧。

左下肺动脉干可有长短变异:长者与右下肺动脉相似;较短的即在左上叶支气管后方就分出下叶背段支和基底动脉各分支。舌叶动脉从左肺动脉弓的腹侧发出,与下叶背段肺动脉位于同一平面,但由后向前下走行,有时也可呈弧形走向下方,构成环影(图5)。左上肺静脉与左肺动脉弓及心影重叠。多数不能认出。

1.2 判别正位胸片肺门阴影是否正常的4个要点:充分认识上述肺门阴影的解剖基础,发出任何上述结构

图2 正常肺门阴影,清楚显示肺门角 图3 正常肺门阴影,右上肺门可见弧形后回归动脉影 图4 右肺门角区隆起,显示淋巴结肿大 图5 左肺门下弧形血管影为舌叶动脉形成 图6 右肺门淋巴结结核,右下肺动脉影外缘有重叠的淋巴结影隆起图7 右肺门影下移,右下肺动脉向心缘靠近,右上中肺纹理呈弧形向下走行,上肺野气肿

形态的改变都应考虑有病变存在。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从下列4方面来思考:

1.2.1 肺门阴影的大小:右上肺动脉在肺野的起始部和下肺动脉开始分支处分别代表右肺门阴影的上下界,右下肺动脉的外缘和肺门角代表右肺门阴影的外界,任何异常阴影凸出这些临界标志或者这些血管阴影的明显扩张都可认为右肺门阴影异常(图4,6)。反之,由于上、下肺叶不张,肺门血管随之向纵隔侧移位,甚之重叠于心影或上纵隔旁,则上述临界标志不清,肺门阴影缩小亦为异常表现(图7)。左肺门阴影的大小判断基本与右侧肺门相同,但左肺动脉弓上界明确,容易识别异常;左肺门阴影外界和下界不如右肺门阴影清楚,且常部分地被心影重叠,增加判断困难。

1.2.2 肺门阴影的位置:肺门血管与心脏密切相连,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两侧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在正

常情况下,其解剖关系是恒定的,即左肺动脉弓发自肺动脉主干,故左肺门阴影位于左心腰部,相当于左心脏缘第二和第三弓平面;右肺门阴影上界比左肺门略低1c m 左右。另一方面,两侧支气管与肺门动静脉的排列平行而且有一定规律,因此,某一肺叶不张或纤维化就可影响该侧肺门阴影上下位置的改变,若以两侧肺门阴影高度作对比或与心缘关系作联系,很容易发现肺门阴影位置的异常(图7)。

1.2.3 肺门阴影的密度: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静脉主干和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交互重叠构成,密度不均匀,且远低于心影。如果肺门区淋巴结肿大或肿瘤浸润、或有炎性渗出、或有静脉回流受阻的漏出液,必然使肺门阴影密度增高,且可均匀一致,即使肺门阴影不增大,亦应考虑有肺门阴影异常可能(图8)。

1.2.4 肺门阴影分支血管的轮廓清晰度:

在正确投照

图8 右上肺门上缘均匀致密增浓

为中心型肺癌早期表现,水平叶间裂上移

图9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炎症型,显

示两侧肺门阴影模糊,左侧明显

图10 正常右侧位胸片,肺门呈分开

型,并见左右肺二个支气管断面

图11 右下肺野纹理密集、增粗、扭

曲,右肺门影下移,右上肺野纹理稀少,肺气肿

图12 右中间段气管内类癌伴中、下

肺叶不张,显示上叶纹理向下走行,肺门影下移

条件和对比良好的胸片中,从肺门伸出的各分支动脉或汇入上肺静脉的各分支静脉轮廓是清晰可辨的。如果肺门淋巴结感染产生渗出液或静脉郁血造成血浆漏出,则肺门阴影模糊,伸出或汇入的血管轮廓亦不清楚,但必须除外肺门前后方的肺实质炎性浸润病灶(图9)。

1.3 侧位肺门阴影的解剖学基础和正常X线表现[6]:侧位胸片所见的肺门阴影并不代表两侧肺动脉和肺静脉重叠投影的组合,根据新鲜尸体肺动静脉造影和尸解标本对照,李铁一等认为侧位胸片所见肺门阴影则介于第一肺门(肺根各组织出入肺脏处)和第二肺门(肺叶或肺段支气管及其伴行动脉出入肺叶处)之间的支气管、动静脉干及其分支构成的。右侧位胸片中,肺门血管投影呈椭圆形,位于主动脉弓阴影的下方,紧贴后缘为中间段支气管,紧贴下端的为中叶支气管。此椭圆形阴影的前部为右上肺静脉,前缘隆起成弧形,其清晰度取决于右上肺静脉干是否与X线束成切线。右下肺动脉位于右上肺静脉与中间段支气管之间,有时可显出,较扁长而密度略高。上述动静脉投影形成椭圆形的大小随年龄大小而不同,年龄愈大,阴影亦愈大,对比度也愈清楚,一般成人的前后径在1.5~3c m 之间(图10)。如果有肺门淋巴结或肿瘤重合,不仅形状不相称地增大,而且轮廓模糊或出现分叶状表现。中间段支气管的上端常可见二个支气管断面透亮区,上方代表右上叶支气管,亦可作为肺门上界的标志;下方代表左主支气管断面。二个断面的清晰度也是根据中心X线束是否与管腔成切线而定。中间段支气管上端后方,常可见左肺动脉弓阴影,几乎与显影的主动脉弓降段平行,其延伸的左下肺动脉可与右下肺动脉分开显影(分开型),也可相互重叠(重叠型)。中间段支气管下端分叉为下中叶各支气管起始端,亦为肺门下界的标志。中间段支气管后壁一般表现为清楚的白线,成人平均宽度为1.37mm(0.5~

2.5mm),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稍增宽[7]。如果此后壁不规则增宽,则应考虑为异常。

2 肺纹理

2.1 正常肺纹理的解剖学基础: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管组成,肺动脉和支气管的分布完全一致。段以下的肺静脉的分布则与肺动脉及支气管既不一致,亦不平行。两侧下肺静脉呈水平方向汇入左心房,影像较淡,管径较粗,分支角度也较大,容易辨认。因此,构成肺纹理的最主要成分仍为肺动脉。除了靠近肺门区的肺静脉外,中外带肺野的中、小静脉显影较淡,只有肺郁血时肺静脉扩张,可见肺纹理增多表现。正常支气管管壁较薄,淋巴管较细,均不显影。2.2 正常肺纹理的X线表现[8]:根据上述解剖学基础,正位胸片中肺纹理的形态和分布与支气管一致,有一定规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支气管的情况,这对分析胸部病变,推测病变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

肺动脉从肺门发出,逐渐变细,逐渐对称分支(肺静脉系非对称性小支吻合),直达肺外带。上叶肺纹理分布于第三前肋间以上肺野,呈扇形排列:肺尖及第一前肋间为尖段动脉(左侧为尖后段动脉),第二、三前肋间肺纹理呈水平或略向上外走行,轮廓较清楚为上叶后段和前段肺动脉。有时在肺内带肺门外上方可见一小圆点和平列的小环影为前段肺动脉的亚段和相应亚段支气管的断面投影。此血管断面直径约为3~5 mm。Sp izam y认为大于5mm时应考虑有异常[9]。第三、四肋间的肺纹理为下叶背段的一个分支肺动脉所构成,呈水平方向走行。第四前肋间以下至膈面呈散开放射状分布的肺纹理为中叶和基底各肺段动脉所构成。因血供和重力关系,各肺纹理较粗大,又因中、下叶解剖形态影响,正位胸片显示下肺野内带纹理相互重叠而密集,只有借助斜位或侧位胸片可以分清和识别中叶和下叶基底段各支肺动脉的形态。下肺静脉呈水平方向走行,与肺动脉交叉,容易识别(图1)。

左肺野纹理分布基本与右肺相同,分析胸片时有对比参考意义。左下肺动脉较短时,第三、四前肋间可见略向下走行的舌叶动脉。

侧位胸片中,肺纹理呈放射状分布:上叶各肺段和亚段肺纹理的分布与肺段解剖一致。前段肺纹理大多呈水平方向,位于肺门阴影上界;中叶肺纹理位于肺门阴影下界,水平叶间胸膜的下方,向前下呈放射状分布,中内段肺纹理偏上,中外段肺纹理偏下。左肺舌叶肺纹理与右中叶不同,呈上下排列分布,且与左肺基底前段分界清楚,有时可见斜裂胸膜分隔。下叶基底各段肺纹理则按前、中、后顺次排列。由于下肺静脉呈水平方向走行,在侧位胸片中,常与基底肺动脉外支和前支交叉重叠,形成致密结节样阴影,勿误为病变(图10)。

2.3 判别肺纹理是否正常的三个要点

2.3.1 肺纹理的轮廓和形状:在正确投照和有良好对比的胸片中,正常肺纹理轮廓应该是清楚可辨的,从肺门至肺外带如树枝状逐渐由粗变细,逐渐分支有一定自然规律。在病理情况下,如支气管周围炎性渗出或肺静脉郁张伴漏出液,可使肺纹理轮廓不清或模糊;如支气管壁局部增厚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时,可使局部肺纹理出现粗细不均和扭曲现象;又如在各种肺气肿情况中,气肿区肺纹理变纤细,并可失去正常血管柔软形态(图11)。

2.3.2 肺纹理走行方向和位置的改变:注意肺纹理走行方向和分布部位的改变是分析胸片疾病极重要步骤,这不仅有利于鉴别肺部阴影的性质,而且有利于发现不明显的病灶。例如下叶肺不张,可见第二、三前肋间肺纹理从上肺门开始改变位置,斜向下行(图12)。严重的上叶纤维化,可使肺门上提,中下叶肺纹理呈垂柳状。

2.3.3 肺纹理多少的改变:肺野各部位肺纹理的数目是比较恒定的。肺纹理显示的程度与肺血管充血或郁张情况或肺泡含气量多少是密切相关的,即血流的分布是根据肺动脉压、肺静脉压和肺泡压的相互关系而定,而肺纹理的显出又与血管周围肺野对比是否良好有关。过分肺气肿的区域,肺纹理纤细而减少;肺不张的区域,肺纹理密集靠扰而增粗(图11)。二尖辨心脏病患者可见上肺野肺纹理比下肺野多而明显。此外,正常肺纹理的显示与年龄和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年幼者肺纹理显示相对地不明显,老年人或生活在粉尘较浓环境的成年人的肺纹理相对地较明显。

上述三种肺纹理的改变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出现。

3 胸膜和肺野透明度

在正常胸片中,除了叶间胸膜、肺尖和脊柱旁胸膜反折部外,其他部位胸膜是不显影的。正常叶间胸膜与中心X线束成切线投照时表现为毛发样细线。水平叶间胸膜位于第三前肋间平面,有时因水平叶间胸膜的前后部不在同一水平面,故可部分地出现紧密靠近的二条细线。斜裂肺叶面通常呈凸面或凹面,或前后面呈S状,因此侧位胸片中斜裂叶间胸膜投影常呈凸面向后的浅弧线状,此种现象不应随意疑为下叶萎缩。全长斜裂叶间胸膜显影的很少,据统计只占2%[10]。叶间裂胸膜的显示对于病变的定位和性质的判断有一定帮助(图8),但必须注意在解剖发育上可以出现不完整叶间裂或额外的副叶间裂[11],右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肺叶之间常可见水平叶间裂胸膜,类似水平叶间裂胸膜线向后延伸。

肺野透明度的判别是比较困难的,照片黑化的程度往往受投照条件(电压、电流、曝光时间)和冲洗技术的影响,又受到肺外胸壁软组织厚度重叠的影响。一张合格的胸片(只能显示出上胸椎三个椎体分节阴影)能够提供肺野与心脏、纵隔、和横膈良好的对比,能够清楚地显示肺门阴影、肺纹理和纤细的水平叶间胸膜,这样的肺野透明度是正常的。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都会影响病变的发现。

在医学影像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传统X线胸部检查仍是放射诊断工作者的基础任务。我们认为扎实地掌握胸片分析的基本知识,这对提高胸部疾病的诊断水平会有帮助的。

4 参考文献

1 陈瑞铨,曾纪霖译.肺部检查之X线解剖基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2 胡景钤.肺门的X线解剖.中华放射学杂志,1966;11(3):183~187 3 李铁一主编:肺部疾病的X线影像及其病理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4~15

4 韩凤岳,李 楠,吴小凤.右肺门角X线解剖学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84;18(3):167~170

5 陈瑞铨,曾纪霖译.肺部检查之X线解剖基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75

6 李铁一,冀景玲,贾绍田,等.侧位肺门阴影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诊断上的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1984;18(3):220~221

7 吴恩惠,刘荫棣,刘继生,等.侧位胸片上中间支气管后壁的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1984;3(4):194~196

8E ric N C.M ilne.Co rrelati on of physi o logic findings w ith chest roentgeno logy.R adi o l C lin N o r Am,1973;15(1):17~47

9Sp izam y DL,Cavanaugh B.T he anteni o r bronchus sign:A new clue to h ilar abmo rm ality.A FR,1985;145:265~267

10R aasch BN,Carsky E W,lane EJ et al.R adi ograph ic anatom y of the interlobar fissures:A study of100speci m ens.A JR,1982;138: 1043~1049

11M edlar E M.V ariati ons in interlobar fissures.A JR,1947;57(6): 723~725

常见的X线胸片

导语:X线胸片作为一种经济简便的常规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出胸廓、肺组织与肺血管、心脏、胸部血管等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虽然其精确性不如新兴的断层成像手段,但因其简、便、廉和可重复性等优点,仍然有着独特且重要的参考作用。临床上对某些疾病,例如主动脉夹层,考虑到此病可能比诊断出此病更为重要,而胸片往往是患者入院后第一手影像学资料,如果可以从胸片的异常征象中发现心血管病的蛛丝马迹,进而诊断出相关疾病,特别是主动脉夹层这种需紧急处理的疾病,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最常见的后前位胸部平片作引,扒一扒那些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异常胸片征象。(一)正常胸片中的心脏与大血管 图 1-1 正常胸部 X 线平片(后前位)正常胸部解剖结构及后前位胸片如上图所示。胸片可见:1. 右心缘:上段为上腔静脉,下段为右心房右缘;2. 左心缘:上段为主动脉结(即主动脉弓投影);中段为肺动脉段,由肺动脉主干构成;下段为左心室缘; 3.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经右侧膈肌顶端测量的胸廓内壁横径,可衡量心脏在胸腔内相对大小,如图,即 (a1+a2)/b ,正常值为±,且不超过。心胸比率在时,为轻度增大;为中度增 大;大于则为重度增大。(二)异常胸片中的心脏与大血管 1-1 1. 普大型心:又称为球形心,见于全心衰、心肌炎、心包积液,胸片特点为:各房室均增大。多由左右心室、心房同时扩大或者

心包内渗出、心影呈烧瓶样扩张所致。 图 2-1 普大型心,左右心房、心室均扩大,肺动脉段平直 2.梨形心:也称二尖瓣型心,见于二尖瓣瓣膜病变、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等。胸片特点为: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房室增大。多由二尖瓣病变导致左房、右室及肺循环负荷增大所致。 3. 主动脉型心:又称为靴型心,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瓣膜病变、法洛氏四联症。胸片特点为:主动脉结增大,心腰凹陷,心尖下移、隆突并向左增大。是多种原因引起左心室肥大的共同表现。 4. 纵隔影增宽:见于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其胸片特点为:纵隔影增宽,主动脉壁钙化。胸主动脉瘤可伴有主动脉根部与升主动脉影增大,主动脉弓迂曲延长;主动脉夹层时有主动脉结突出,心影增大,左侧胸腔积液表现。 2-1 2- 2-3 图 2-2 普大型心,该 例为心包积液,心胸比率约 . 图 2-3 梨形心,左房、右室扩大,肺动脉段突出(箭头示),肺纹理增粗。 图 2-4 靴型心,肺动脉段凹陷,主动脉结增宽(箭头),心尖明显左移 2-4 图2-5 纵隔影增

软件测试基本知识

软件测试基本知识 1、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在软件发布前对软件开发各阶段产品的最终检查,是为了保证软件开发产品的正确性、完全性和一致性而检测软件错误、修正软件错误的过程。 软件测试是: ①程序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②测试是为了证明程序有错,而不是证明程序无错误; ③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在于它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 ④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软件开发的目的是开发出实现用户需求的高质量、高性能的软件产品,而软件测试是以检查软件功能和其他非功能特性为核心,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也是成功实现软件开发目标的重要保障。 2、测试的种类 从测试方法角度,测试分为: 1.黑盒测试:是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依据该程序功能上的输入输出关系,或是程序的外部特性来设计和选择测试用例,推断程序编码的正确性。 2.白盒测试:是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测试者熟悉程序的内部结构,依据程序模块的内部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检测程序代码的正确性 从测试发生的时间顺序,测试分为: 1.单元测试:是对软件基本单元的测试 2.集成测试:对由个模块组装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检查各模块间的接口和通信 3.验收测试: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它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4.系统测试:是将通过验收测试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等其它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的目的在于通过与系统的需求定义作比较,发现软件与系统的定义不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 在MSF中,测试分为2大类: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食品物性学:就是以食品(包括食品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与 工程特性的一门科学。 2、内聚能:定义为1mol的聚集体汽化时所吸收的能量。 3、结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4、液晶态:分子间几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但就是具有一定 的流动性(如动植物细胞膜与一定条件下的脂肪)。 5、玻璃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即与液态分子排列 相似。 6、粒子凝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离子随机发生碰撞会形成粒子团,当这个 粒子团再与另外的粒子团发生碰撞时又会形成更大的粒子团,最后形成一定的结构形态。 7、聚合物凝胶:就是由细而长的线形高分子,通过共价键、氢键、盐桥、二硫 键、微晶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形态。 8、黏性:就是表现流体流动性的指标,阻碍流体流动的性质。 9、牛顿流体:流动状态方程符合牛顿定律的流体统称为牛顿流体;非牛顿流 体:流动状态方程不符合牛顿定律,且流体的黏度不就是常数,它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10、胀塑性流体: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如果1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空2分。) 1、人体的腋下正常体温是(36℃-37℃) 2、人体最长的骨头是(股骨) 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4、患者仰卧的时间过久,最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是(骶尾)部。 5、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脾) 二、判断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 1、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可以在乡镇卫生院独立从事医疗活动;(√) 2、静脉注射,针头与皮肤呈90°角;(×) 呈60°角 3、肌肉注射时,应选择肌肉较丰富,与大血管、神经距离相对较近(远)的部位;(×)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是脑栓塞;(×) 5、患者男性,45岁,头晕6个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门诊化验血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建议生活方式为:高脂饮食;(×) 三、多选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 1、关于体温的论述下列哪项正确:(C) A、体温低于36.5℃称体温过低 B、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常有体温过低 C、体温高于37.5℃称发热 D、无菌性炎症一般无发热 E、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常有体温升高 2、成人血压正常值:(B) A、高压120 mmHg,低压80 mmHg B、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 C、收缩压为9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 D、120/80 mmHg E、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80mmHg 3、静脉输液时,下列哪项不是液体检查的内容:(D) A、液体的名称 B、浓度和剂量 C、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D、开瓶时间 E、液体的质量 4、进行下述哪项检查时,不必通知患者空腹采集血标本(B) A、抽血检查甘油三酯 B、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 C、检查血糖 D、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 E、检查肝功能 5、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B) A、检查瓶口有无裂缝 B、冲洗瓶口 C、查看溶液的颜色 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E、嗅察溶液有无异味 四、简答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 1、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答、肺气肿、肺心病 2、患者男,32岁,咳嗽1月余,伴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痰中带血10天,胸片示:右肺上叶尖段炎症,伴有空洞形成。最可能的诊断的是什么病? 答:浸润型肺结核 3、医疗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能否开业接诊? 答:不能

食品分析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 1.食品分析的概念、性质、任务和作用 食品分析概念: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食品分析的性质:是一门包括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多学科科学。 食品分析的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化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成分及其性质进行检测。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为新工艺、新技术、新资源、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 食品分析的作用: 1.保证原料质量 2.掌握生产过程情况、决定工艺条件 3.控制产品质量 4.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 5.进行科研工作的手段 2.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理化分析、生化分析等概念的含义 化学分析法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 ?定性分析:解决含有何种组分的问题 ?定量分析:解决这种组分含有多少的问题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是根据在化学变化中,样品中被测组分的某些物理性质与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 方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吸收光谱法、旋光法、折光法等 ?色谱分析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电流滴定法等 ?气体分析法:呼吸仪、瓶装啤酒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仪 理化分析法(物理分析法):通过对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折射率、沸点、透明度、比重等的测定,可间接求出食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进而判断被检测样品的纯度和品质。 微生物分析法:微生物法的原理在于利用了微生物对于某些营养物质、药物等成分的特异性,根据微生物数量、生理状态等变化,采用比色、比浊、滴定的方法来定性、定量表征待测物的方法。 生化(物)分析法 ?生化(物):酶法 ?免疫分析(immunoassay) ?受体分析法 3.食品分析相关的几个国际组织: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 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简称AOAC)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 世界卫生组织(WHO)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测试基础知识面试题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面试题 1、介绍一下整体项目流程 答案: 1. 搭建缺陷管理的环境和测试环境以及配置管理的环境搭建; 2. 编写测试计划; 3. 设计测试用例; 4. 编写测试用例; 5. 测试用例的评审; 6. 执行测试; 7. 缺陷管理; 8. 测试报告的输出 2、在实际项目中你是如何做测试计划 答案: 1.对客户提供的或需求分析人员编写的用户需求文档或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分析,提炼出测试要点; 2.根据测试要点编写测试用例。 3.由评审组对测试用例进行评审--修改--再次评审--初步定稿 4.执行测试 4.1 按照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功能验证及客户的需求验证 4.2 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Bug录入缺陷管理系统 4.3 新版本发布后,对本次版本新增加的功能以及开发人员修正的Bug进行回归测试 4.4 根据项目需要提交测试报告。 3、你是如何制定测试过程中的时间进度表的 答案: 根据项目的需求、开发周期、开发人员的开发进度等时间安排来制定一个测试时间进度初稿,并将测试时间进度表交与整个项目团队成员大家一起讨论和分析,最终和所有人达成共识制定出一个大家都可以执行的测试时间进度表。 时间表中包括了开发人员提交功能或功能模块的时间,以及为了更好的执行测试,配合测试人员进行功能培训的时间,以及测试执行时间等,都详细的写到WBS(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对项目要素进行的分组,它归纳和定义了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中,并按照这个时间进度表来执行项目的测试任务。 4、测试计划都包括那些项 答案: 1. 测试计划目标 2. 测试参考文档 3.测试术语与定义 4. 测试内容 5. 测试人员的分工 6. 测试进度 7. 测试流程 8. 测试工具 9.测试缺陷管理10. 测试的风险分析 5、测试用例如何设计的 答案: 在测试用例设计之前首先要熟悉客户的需求文档或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做到对被测系统的熟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

天籁影音制作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样品、误差、精密度、准确度等。 样品(sample)是能够代表商品品质的少量实物。 误差(error):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准确度(accuracy):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precision):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2 有哪些样品预处理的方法?原理是什么? 一、有机物破坏法 (一)干法灰化 原理: 将一定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电炉中(一般为500-550℃)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浅灰色为止,所得的残渣即为无机成分,可供测定用。 (二)湿法消化(消化法) 原理: 向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成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供测试用。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二、溶剂提取法 利用样品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将各组分完全或部分分离的方法,称为溶剂提取法。(一)索氏提取法 将一定量样品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溶剂加热回流一定时间,将被测成分提取出来。 溶剂用量少,提取完全,回收率高,操作麻烦需专用的索氏提取器。 (二)溶剂萃取法 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方法,叫溶剂萃取法。 三、蒸馏法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所进行分离的方法。 (一)常压蒸馏 当被蒸馏的物质受热后不发生分解或沸点不太高时,可在常压下进行蒸馏。 加热方式:水浴、油浴或直接加热。 (二) 减压蒸馏 当常压蒸馏容易使蒸馏物质分解,或其沸点太高时,可以采用减压蒸馏。 (三)水蒸汽蒸馏 某些物质沸点较高,直接加热蒸馏时,因受热不均易引起局部炭化;还有些被测成分,当加热到沸点时可能发生分解。 四、色层分离法 又称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分离效果好。 五、化学分离法 (一)磺化和皂化 ◇硫酸磺化 原理:浓硫酸能使脂肪磺化,并与脂肪和色素中的不饱和键起加成作用,形成可溶于硫酸和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皂化法 原理:利用KOH-乙醇溶液将脂肪等杂质皂化除去,以达到净化目的。 适用:对碱稳定的农药提取液的净化。 六、浓缩

功率放大器测试基本常识

功率放大器测试基本常识 一、功率放大器常用测量的仪器: 1.音频信号发生器, 2.毫伏表, 3.示波器, 4.失真仪, 5.负载, 6.信号扫 频仪, 7.万能表, 8.高压测试仪, 9.电阻测试仪。 二、测量仪器连接方式: 三、测试项目: 1.AC 电压测试:单位:V (交流电压) 根据出货地点不同而设定的电压:117±5 V 、220±5 V 。 老化实验时必须提升原电压的10%作为测试电压。 2.DC 电压测试:单位:V (直流电压) 根据各机器要求不同而设定的电压,如±10V 。 3.ID 测试:单位:mv ID 为功率放大器的静态电流之简称。 测试时用万用表200MV 挡,测水泥电阻的两端(发射极对地),标准值为 5MV 或按工程要求。 4.灵敏度测试:(信号强度) 单位:mv 输出额定电压时所须的信号强度:(专业机型)卡侬座700—800 mv ,莲花 音频信号发生器 信号扫频仪 被测产品(功率放大 器) 负载箱 失真仪 毫伏表 示波器 转换器 IN OUT 并联 并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座400—500 mv或按工程要求。 5.分离度、串音测试:单位:dB 输出额定电压时,两通道间的分离幅度,从一通道满功率输出测另一通道的dB数。标准值60dB。或按工程要求。 6.频响测试:(频率响应) 单位:dB 输出额定电压时,调小本通道VR,使输出衰减10dB,(或20 dB按要求)的电压为“0” dB,调节信号频率至低频和高频(20Hz----20KHz测试),并使信号源幅度不变(输入信号和原来一样),此时的输出与“0” dB相比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3 dB。 7.信噪比(S\N) 测试:单位:dB或mv 输出额定电压时,去掉信号后的电压,噪音和满功率信号的比值,90dB 以上、3mv以下或按工程要求。 8.额定功率测试:单位:W 2 信号强度和阻抗一定时的电压。功率(P)=电压(U)/阻抗(R)最大不失真的条件下。 9.失真度测试:单位:% 1KHz信号,输出额定电压时的失真度。0.5%以下或按工程要求。 10.动态失真测试:单位:% 输出额定电压时,先关本通道VR至最小,信号源按要求提升25或30dB, 再调大本通道VR,输出10V(例),或按工程要求的电压值,波形不切波,看失真。 11.容性电容测试: 输出额定电压时,把负载调至容性负载,看输出与额定输出相比较的值 应在一定范围内,并且波形无毛刺(振荡)现象。输出额定电压时所加

食品分析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3 1、评价食品品质的好坏,就是要看它的营养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 2、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这是食品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3、PPM —10-6(mg / kg )或(mg / L )或(ug/g)PPB —(10-9) PPT —(10-12) 4、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常产生、引入或污染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按其性质分,主要有以下几类:1、有害元素: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使食品中砷、镉、汞、铅、铜、铬等超标。2、农药:不合理施用农药造成食品中农药的残留。3、细菌、霉菌及其毒素:如黄曲霉毒素4、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腌制、发酵等形成亚硝胺;烧烤、烟熏等形成3,4-苯并芘 5、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聚氯乙稀、多氯联苯、荧光增白剂等。 5、食品分析:就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11 1、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 2、采样一般分为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检样:由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3、回收率:P % = (x1 - x0)/ m ×100 % P%——加入标准物质的回收;m——加入标准物质的量;x0——未知样品的测定值;x1——加标样品的测定值。 4、在研究一个分析方法时,通常用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这三项指标评价。精密度: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接近的程度。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最低限量。 5、采样的原则:(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3)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6、样品的采集有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两种方法。 7、采样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问答 (1) 一切采样工具应清洁,不应将任何有害物质带入样品中。 (2) 设法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理化指标。 (3) 感官性质极不相同的样品,切不可混在一起。 (4) 样品采集完后,应迅速进行分析,以免发生变化。 (5) 盛装样品的器具上要贴牢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析项目及采样人。 8、干法灰化:是指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因而又叫作灼烧法。 9、干法灰化的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500-550℃)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10、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的对比。

食品分析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 一、食品分析概念、性质: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学科。 食品分析的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食品分析的作用: ●帮助人们认识食品的物质组成,结合营养学、毒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知识食品营 养及安全成分。 ●控制和管理生产,保证和监督食品的质量。 ●为科研与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矿物元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 二、食品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灵敏度低,误差小,常量组分的分析。 定量分析:解决这种组分含有多少的问题,是食品分析的基础。包括重量法和容量法。 重量法:测水分、灰分、脂肪、果胶、纤维等。 容量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通过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灵敏度高,误差大,微量或痕量组分分析。 物理分析法:通过对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折光率、旋光度、沸点、透明度、比重等的测定,求出食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物理化学分析法:常用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生化分析法:以生化反应为定量基础。酶法、免疫分析、受体分析法。 超微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10-6)(/ )或(/ L ) ——(10-9) ——(10-12) 第二部分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一、采样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典型性适用于: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整理

软件测试基础教程 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是产品发布、提交给最终用户前的稳定化阶段。 一、测试的分类: 从测试方法的角度分为: (1)手工测试:不使用任何测试工具,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来运行系统,测试各功能模块。 (2)自动化测试:利用测试工具,通过编写测试脚本和输入测试数据,自动运行测试程序。目前最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是基于GUI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基本原理都是录制、回放技术。 > 从整体的角度分为: (1)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一般包括逻辑检查、结构检查、接口检查、出错处理、代码注释、输入校验、边界值检查。单元测试的依据是系统的详细设计;一般由项目组开发人员自己 完成。 (2)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进行测试。一般包括逻辑关系检查、数据关系检查、业务关系检查、模块间接口检查、外部接口检查。 (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在所有单元、集成测试后,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的总体测试。 (4)确认测试:模拟用户运行的业务环境,运用黑盒测试方法,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或软件需求说明书中指明的软件特性(功能、非功能)上的。 从测试原理上分为: . (1)白盒测试:是通过程序的源代码进行测试而不使用用户界面。这种类型的测试需要从代码句法发现内部代码在算法,溢出,路径,条件等等中的缺点或者错误,进而加以修正。 (2)黑盒测试:是通过使用整个软件或某种软件功能来严格地测试,而并没有通过检查程序的源代码或者很清楚地了解该软件的源代码程序具体是怎样设计的。测试人员通过输入他们的数据然后看输出的结果从而了解软件怎样工作。在测试时, 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盆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 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和正确的输出。 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法。 A、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 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 用例设计方法。 B、边界值分析: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 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 误。 C、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 方法。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 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例如,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 错误。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输入数据 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 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王永华版

精心整理琼州学院2013年《食品分析》考试复习攻略 一、分析基础 1、食品分析的一般步骤: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样品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撰写 2、按照样品的采集过程样品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3、采集方法:随机取样、代表性取样(粮食、油料类常用四分法) ) 数校正为标准温度下的读数。对于20℃/4℃乳稠计,在10~2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乳稠计读数平均下降0.2°即相当于相对密度值平均减少0.0002,所以当乳温高于标准温度20℃时,则每高1℃需加上0.2° 3)酒精密度计:表示溶液中含酒精的体积百分含量,刻度是用已知酒精浓度(体积分数)的纯酒精溶液来标定的,以20℃时在蒸馏水中为0,在1%的酒精溶液中为1,即100ml酒精溶液中含乙醇1ml,故从酒精计上可直接读取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注意:T≠20℃时要校正,且刻度标识是从上到下,为由大到小)

4)波美密度计:刻度表示的是液体的浓度或者质量分数。 8、密度瓶上小帽的作用 该小帽使得带温度计的精密密度瓶处于封闭状态,以免样液温度发生改变;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可排出少量液体维持测液体的体积恒定;一定程度上防止液体挥发。 9、阿贝折射仪:(原理)n样液=n棱镜.sina临 10、旋光法:对于变旋光物质为什么配成溶液后的样品要过夜再测定? (s)或 3、蒸馏法:香料、谷类、干果、油类 防止水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生成乳浊液,可以添加少量戊醇、异丁醇 4、卡尔-费休法:脂肪油品中痕量水分的测定,以及仲裁 卡尔-费休试剂:SO2、I2、吡啶、甲醇 14、在水分测定过程中,干燥器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干燥器? 作用:干燥和冷却 维护:(1)干燥剂不可放得太多,以免污染坩埚底部

测试基本知识培训试题

基本知识培训试题、版本管理 1 ?版本管理的好处是什么? 答: 统一版本,历史回溯,变更比较,文件存放安全。 4 ?版本管理最常用的操作是哪些? 答: 增加、Checkin、Checkout 、Delete 。

、测试 7 .用ftp工具,以用户名rulej登录服务器,如果将本地文件上传到mm21s目录下,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答:

无法将本地文件上传到mm21s的目录下,由于使用rulej用户登录服务器,不具有对rulej的同级目

录和父级目录的操作权限。 8 ?如何在测试服务器上压缩或解压 tar 文件? a ) 如何将当前目录下的 test 目录,压缩成test.tar b ) 如何将当前目录下的test.tar 压缩文件解压 答: a ) $tar cvf test.tar test b ) $tar xvf test.tar test 9 .请写出unix 下操作的常用命令。 答: ls,more,cd,mkdir,rm,pwd,cat,... 10 .如何设置环境变量。 答: a) $ NAME=TOM export NAME b) $ NAME=TOM $ export NAME 11 .如何编译程序? 答: 调用make [参数] 12 .如何使用vi 编辑器? 答: $ vi [文件名] i 命令、a 命令、o 命令 <-进入编辑状态 按ESC 键退出编辑状态 w-保存q-退出wq 保存退出q!不保存退出 13 .分别说出下列命令行的作用: a)$find . —n ame “ so.txt ” -pri nt b)$find . —n ame “so.txt ” -exec rm {} ; b)$find . —n ame “so.txt ” -ok rm {} “; 答: a ) 在当前目录以及子目录下查找文件 b ) 在当前目录以及子目录下查找文件 c ) 在当前目录以及子目录下查找文件 在使用find 命令删除文件或目录时,如果无法确认是否删除所有匹配的文件或目录,最好使用 c ),删 除之前出确认信息,键入 y 将删除,键入n 将忽略。 14 .什么命令可以查看 cpu 的占有率 答: top 命令 so.txt ,将查找结果输出到标准输出。 so.txt ,将找到的文件删除,无提示信息。 so.txt ,在删除找到的文件前出是否删除文件的确认信息。

食品分析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 一、食品分析概念、性质: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学科。 食品分析的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与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食品分析的作用: ●帮助人们认识食品的物质组成,结合营养学、毒理学与生物化学的知识食品营养及安全 成分。 ●控制与管理生产,保证与监督食品的质量。 ●为科研与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矿物元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 二、食品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类。灵敏度低,误差小,常量组分的分析。 定量分析:解决这种组分含有多少的问题,就是食品分析的基础。包括重量法与容量法。 重量法:测水分、灰分、脂肪、果胶、纤维等。 容量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与沉淀滴定法。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通过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法与物理化学分析法。灵敏度高,误差大,微量或痕量组分分析。 物理分析法:通过对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折光率、旋光度、沸点、透明度、比重等的测定,求出食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物理化学分析法:常用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生化分析法:以生化反应为定量基础。酶法、免疫分析、受体分析法。 超微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PPM ——parts per million (10-6)( mg / kg )或( mg / L ) PPB —— parts per billion (10-9) PPT —— parts per trillion (10-12) 第二部分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一、采样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典型性适用于: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品;掺伪或怀疑掺伪的食品;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正确采样:1、要均匀,有代表性;2、要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 采样:在大量产品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检样:有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分析检验用的称平均样品 试样:从平均样品中分取供全部项目检验用的样品。 复检样品:留作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复检用的样品。 保留样品:由平均样品分出的需封存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再次验证的样品。 缩分:指按一定的方法,不改样品的代表性而缩小样品量的操作。 一般程序:需检食品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复检样品、保留样品每份样品数量>=0、5kg) 采样方法:颗粒状样品(粮食、粉状食品):应从某个角落,上中下各取一类,然后混合,用四分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摘自《软件评测师教程》) 什么是软件测试? RE:“软件测试”的经典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 什么是软件质量? RE:在1991年软件产品质量评价国际标准ISO 9126中定义的“软件质量”是: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特性的综合。 到1999年,软件“产品评价”国际标准ISO 14598经典的“软件质量”定义是: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RE:测试的目的,是想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通过修正各种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质量,回避软件发布后由于潜在的软件缺陷和错误造成的隐患所带来的商业风险。 同时,测试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活动,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与评估,以验证软件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的程度,为用户选择与接受软件提供有力的依据。 软件测试的原则是什么? RE:A 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 B 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测试者的座右铭。 C 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 D 测试无法显示软件潜在的缺陷。 E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F 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 G 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 什么是黑盒测试? RE: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黑盒测试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主要试图发现下列积累错误::. A 功能不正确或遗漏; B 界面错误; C 数据库访问错误; D 性能错误; E 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什么是测试用例? RE:测试用例就是设计一个情况,软件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程序所设计的执行结果。测试用例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 使用测试用例的好处是什么? RE:A 在开始实施测试之前设计好测试用例,可以避免盲目测试并提高测试效率。 B 测试用例的使用令软件测试的实施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C 在软件版本更新后只需修正少部分的测试用例便可展开测试工作,降低工作强度,缩短项目周 期。 D 功能模块的通用化和复用化使软件易于开发,而测试用例的通用化和复用化则会使软件测试易 于开展,并随着测试用例的不断精化其效率也不断攀升。

透析基础知识

透析基础知识 1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每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肝素使用时间比透析时间短30分钟。 2 血液透析设备包括(1)透析器(2)水处理系统(3)透析液(4)血液循环控制系统(5)超滤及超滤控制系 统(6)透析机基本结构和维护消毒。 3血液循环控制系统:由动脉血路,透析器,静脉血路三部分组成。 从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开始到透析器的动脉端称动脉管路。 动脉血路上也有血泵,肝素泵,动脉壶和动脉压力监测器。 静脉血路上有静脉壶,静脉压监测器,空气探测器及静脉夹。 4超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为超滤。能排除尿毒症患者体内多余水分,是透析疗法的主要功能之一。 5合理使用抗凝剂:1)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使用行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或深静脉留置导管术后立即进行紧急透析者,为了有利于止血,避免皮下血肿。一般选用低分子肝素透析。2)对于血管条件好,无出血倾向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肝素透析。3)对于严重出血倾向可给予无肝素透析。 6透析用水要求清除所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影响透析液电解质浓度的物质,对透析机造成 损害的物质,包括不溶解性颗粒,可溶性有机物,可溶性无机物,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细菌和致热源。 7透析液电导度主要反映钠离子的浓度,正常范围13.5----14.5ms/cm,钠浓度过高时患者易口渴,心力衰竭;钠浓度过低可引起抽搐,低血压。 8透析液的正常温度为36.5---37.5C,温度过高会引起溶血,过低患者会发冷,寒战。 9血液透析定义:简称血透,是根据Gibbs-Donan膜平衡原理,将病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内,分别在透析膜的两侧反向移动,两种液体内的溶质及水按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作跨膜运动,以进行物质交换,达到动态平衡, 又称人工肾。 10弥散:任何溶质总是由浓度高的部位向浓度低的部位流动,这种依靠浓度梯度进行的转运叫弥散,这是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影响弥散的因素包括溶质浓度梯度,溶质的分子量,半透膜的阻力,透析时血液和透析液的流速等。 11血液透析时血液与透析液逆向流动时浓度梯度最大,血液与透析液同向流动时,其清除率将减少10%。 12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 1)用利尿药难以控制的水超负荷, 2)用药物难以控制的高钾血症 3)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4)有明显的尿毒症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2)慢性肾衰 : 1)有尿毒症表现非透析治疗无效。BUN高于28.56mmol/L血肌酐高于707umol/L. 2)肾移植前准备,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导致肾衰或慢性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失调,需透析治疗维持。 13干体重:身体内无多余水分潴留,也不缺水时的理想体重。身体无不适,血压正常(高血压者除外),无水肿的体腔积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X线胸片检查心胸比例小于50%,无肺淤血表现时的体重为干体重的设定值。

食品分析名词解释

- 食品分析作业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食品: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之一,是人类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能源。 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科学 食品营养成分:主要有水分、灰分、矿物元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八大类。 食品感官鉴定:各种食品都具有各自的感官特征,除了色香味是所有的食品的共同特征外,液态食品还有澄清、透明等感官指标,对固体、半固体食品还有软硬、弹性、韧性、粘滑、干燥等一切能为人体感官判定的指标。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霉菌毒素: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利用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容量分析:是将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试液中,根据完成化学反应所消耗的试剂量来确定被测物质的量。随机抽样:即按照随机原则,从大批物料

中抽取部分样品的采样方法。测定加入标准无前后样品中此回收率:在试样中加入已知量标准物质测定加入该标准物质,物质的含量以检验和估计系统误差和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3cm 以下的图四分法: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开成厚度在形,并划成“十”字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对角线的两份混合,再如上分成四份,,取对角线两份混合纸质所得所需数量的一种取样方法。 是用七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七检验:从而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的一种检验方法。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的样品。平均样品: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制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得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液相色谱:借助于真空泵降低系统内压力从而降低液体沸点的蒸馏方法。减压蒸馏: 是利用超临界状态的流体具有的优异的传递和溶解特性而 对物质进行提超临界萃取:取分离的技术。听过尼科尔棱镜的光,只有一个光的前进方向互相垂直的光波振动面。偏振面:偏振光:仅在一个平面上振动的光。旋光度: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的溶质时,其振动平面所旋转的角

社区考试基础知识及重点试题

一基础知识 1.社区的概念: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们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社区的基本属性: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3.社区的基本类型:单位型社区,小区型社区,板块型社区,功能型社区。 4.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地域,人口,区位,组织机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要素。 5.城市社区的范围指: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6.社区设立的依据: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社区。 7.社区的成立,撤销和调整是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8.社区名称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习惯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命名。 9.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提高社区人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文明小社会的过程。 10.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11.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区域发展;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党政推进;民主自治;渐进创新;的八项原则; 12.城市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治安建设. 13.加强社区建设的意义:加强社区建设,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步骤。 14.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规划;指导;扶持的作用。 15.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的地位,职责,原则,权利及义务? 答:社区单位是平等参加社区自治活动的主体。应当遵守所在社区的自治章程和各项制度,参加社区各项活动;社区单位应当本着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支持社区工作,向社会无偿,低偿或有偿提供服务资源。社区单位有权对社区的工作进行监督。 16.今后五年到十年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1)要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军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