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分析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是指采用沥青混合料铺设的公路路面。

由于高速公路的日常车流量大,车速高,路面承受的应力和负荷大,因此容易出现各种路面病害。

本文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1. 裂缝裂缝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连接裂缝等。

横向裂缝通常发生在寒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沥青层的温度变化引起收缩和膨胀,最终产生裂缝。

连接裂缝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施工不规范,连接处的沥青层之间产生错位,形成连接裂缝。

2. 鼓包鼓包是沥青路面中的一个常见病害,主要是由于基层不均匀、太湿或者太软,沥青层在车辆通过时受到的压力过大,造成沥青层局部抬起形成鼓包。

3. 路面坑槽路面坑槽通常是由于路面材料老化、水分渗入、车辆频繁通过等原因造成的,坑槽不仅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还可能导致行车安全隐患。

4. 磨损沥青路面的磨损是指由于车辆的不断行驶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沥青层表面的石料逐渐脱落,导致路面变得粗糙,影响行车的平稳性。

5. 掉块掉块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局部块状破损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路面材料老化、水分渗入、车辆频繁通过等原因导致的。

二、防治措施1. 对于裂缝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裂缝尚未出现时,可以加强路面的设计和施工,尽量避免温度对沥青层的影响,例如采用防裂摆动缝,增加沥青层的柔韧性。

- 裂缝已经出现时,可以采取补缀的方法进行修复,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填充裂缝,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安全。

2. 对于鼓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基层施工时要求均匀、夯实,确保基层的稳定性。

- 沥青层施工时要求适当的厚度,通过夯实等方法保证沥青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对于路面坑槽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为主,定期检查路面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和修补。

例如清理路面的积水,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

- 路面坑槽较大且严重时,可以采取铣刨处理,去除旧沥青层,重新施工新的沥青层。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养护技术分析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养护技术分析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养护技术分析本文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养护技术的使用进行分析,发现高速公路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路面裂缝、车辙、壅包、坑槽、沉陷、波浪等,不同的问题需要对应不同的解决措施,同时在措施落实时还要积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勘察,保证措施的作用全面发挥。

标签: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养护技术引言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与辐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因此很多城市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始对公路的建设力度进行提升,开设大量的高速公路工程,除了保证工程初始建设质量的同时,也要及时对养护工作进行保证,尤其是病害的处理,积极保证公路使用的安全与稳定。

1 病害类型与成因1.1 裂缝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性虽然较好,但是由于其中也有混凝土成分,因此在高温或是温差较大的情况下,路面容易出现裂缝,导致路面的使用年限无法达到标准,或是给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安全带来隐患。

通常状况下,裂缝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横向裂缝,一种是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与高速公路的中线垂直,因此很容易出现小裂缝,一旦出现很多小裂缝,没有及时得到关注与治理,就会给行驶的车辆安全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导致跳车。

同时这种裂缝的蔓延速度也较快,很快就会导致较大的面积的裂缝问题。

縱向裂缝不容导致过多的小裂缝,但是单一的裂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身的尺度会越来越大,裂缝病害.1.2 沉陷导致路面出现沉陷问题的原因是路基的竖向变形最终导致路基或是路面出现下沉的情况,其中沉陷的种类也较多,如均匀沉陷、不均匀沉陷,还有局部沉陷。

不同的沉陷类型需要对应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些沉陷的病害的尺寸较小,因此很容易不被重视,也可能没有及时被发现,那么随着其深度的不断加大,就会成为坑槽,积水后,还可能导致其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沉陷、坑槽病害。

1.3 车辙高速公路很容易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出现车辙,这种塑性变形一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与水平路面之间出现的高差尺度会越来越大,因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就会导致跳车问题的出现,对道路行驶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预防措施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预防措施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预防措施
公路沥青路面是指由矿物骨料、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即沥青混凝土)组成的道路面层。

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沥青路面可能会出现一些病害,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车辆通行的安全。

以下是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及预防措施。

1. 路面龟裂
路面龟裂是指沥青路面可见的细小裂缝,其形状像龟壳一样。

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引起路面的膨胀和收缩,进而导致龟裂的产生。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高弹性沥青混凝土,提高路面的柔性,减少温度变形;加强路面养护,定期修补裂缝。

2. 推沉
推沉是指路面局部或整体下陷,常见于路肩或泊车区域。

其主要原因是路面承载能力不足,逐渐发生沉降变形。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设计路面结构,选择合适的骨料和沥青,保证路面的承载能力;加强施工监控,确保路面质量符合要求。

3. 路面坑洞
路面坑洞是指沥青路面的局部凹陷或塌陷,常常由于长期受到车辆过载或车轮浸轧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对车辆的超载限制,避免车辆对路面造成过大的荷载;加强路面的养护,尽早发现和修复坑洞,避免扩大。

4. 沥青剥落
沥青剥落是指沥青路面表层的石料和沥青分离,常常由于沥青与石料的反应性差,结合力不足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质量良好的沥青和骨料,确保路面结合力;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沥青的密实性和粘结性。

5. 路面泛油
路面泛油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明显的油斑,常常由于沥青中的可挥发物大量蒸发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低挥发性的沥青,减少挥发的可挥发物;增加路面防水涂层,减少湿润条件下的油斑出现。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一、龟裂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成因:1.基层承载力不足:基层土质不均匀或承载力不足,造成路面受力不均匀而龟裂。

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沥青混凝土中矿料、沥青、胶结剂、添加剂的配合比例不合理,导致龟裂。

3.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紫外线照射等对路面的影响,造成龟裂。

4.过度荷载:超载车辆、频繁重载等导致路面承载能力超过设计要求,使路面龟裂。

处理措施方案:1.加强基层处理:对基层土质进行加固处理,提高路面的承载力,避免龟裂病害的发生。

2.优化配合比:合理控制矿料、沥青、胶结剂、添加剂的配合比例,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龟裂能力。

3.施工技术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温度、湿度和施工速度的控制,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对路面造成的不利影响。

4.限制超载车辆:加强对超载车辆的治理,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和提高超载运费等方式限制超载车辆的行驶。

二、坑槽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成因:1.车辆碾压:车辆经过路面时产生的挤压作用,使路面产生坑槽。

2.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好:沥青混凝土施工时未按要求进行密实,导致其易被车辆碾压形成坑槽。

3.沥青路面老化:沥青路面老化后变得硬而脆弱,容易受到车辆碾压形成坑槽。

处理措施方案:1.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对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坑槽病害的产生。

2.加强路面养护:定期对路面进行养护,及时修补路面坑槽,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加剧。

3.提高路面耐久性:在沥青混凝土中添加添加剂等材料,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坑槽病害的产生。

三、破碎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成因:1.高温状况:高温下沥青混凝土容易发生软化、变形,进而造成破碎病害。

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沥青混凝土中矿料、沥青、胶结剂、添加剂的配合比例不合理,导致沥青混凝土易发生龟裂、破碎等病害。

3.车流量大:车流量大,尤其是频繁重载车辆经过,会对路面产生较大冲击力,造成破碎病害。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最为常见的路面形式之一,它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不过,与其它路面形式一样,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多种病害,这不仅影响了路面的美观度和通行效率,还会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建设和维护沥青路面时,需要认真研究其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以确保其正常和可靠的使用。

一、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一)龟裂病害龟裂病害是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其表现为路面表面出现一系列的小裂缝,形如乌龟的背甲,因此得名“龟裂病害”。

该病害的原因主要包括路面过于老化,沥青含量不足,路面基础不够坚硬等。

龟裂病害不仅会减小路面的美观度,还会阻碍雨水的排除,有可能造成路面深层损伤、车辆滑动等危险。

(二)坑洞病害坑洞病害是指路面表面的凹陷形成的坑,其主要原因是路面基础沉降、路面材料失效等。

坑洞病害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了很大的不舒适感,还有可能会对车辆造成损伤,影响行车安全。

(三)疲劳裂缝病害疲劳裂缝病害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裂缝,其形态多样,可以呈线状、箭头状等。

该病害主要是因为路面受到重复的载荷作用,导致材料受力过度、损伤。

该病害的出现会加速路面老化、破损,对行车安全产生威胁。

(四)水损病害沥青路面若接触过多的水,容易形成水损病害,该病害的特征是路面表面的石子被冲刷掉,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在路面表面留下明显的凹陷。

水损病害不仅对路面的美观度产生影响,还可能损害路面的基础,降低路面使用寿命。

二、沥青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一)龟裂病害的处理针对龟裂病害,需要采用定期养护和治理措施。

当龟裂病害尚未很严重时,可以进行找平和涂刷粘合剂的措施,这样可以将裂缝密实填充,并且利用粘合剂来加强石子的支撑能力。

若龟裂严重,可以行龟裂层切割、混合物掺加等方法进行修补。

(二)坑洞病害的处理对于坑洞病害,需要对路面进行彻底的修补。

一般情况下,需要先用锤击散坑泥,然后再进行填充和铺平。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和路况状况,常见的病害主要分为龟裂、坑槽、剥落和沉陷等几种类型。

以下是对常见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的介绍。

1. 龟裂龟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有横向龟裂、纵向龟裂和龟裂网状裂缝等。

龟裂的主要原因是路面受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的影响,导致沥青混凝土产生收缩和伸长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从而形成裂缝。

预防和治理措施:- 采取合适的沥青混凝土配方设计,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 控制施工温度和压实水平,避免沥青混凝土过早开放交通或过早受到车辆荷载。

-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和修补,及时填补裂缝,减少水分渗透,防止进一步扩大。

2. 坑槽坑槽是指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产生的较大的槽状或坑状病害,主要由车辆的频繁行驶和重复荷载造成,尤其是在路面漏修、水稳层破损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预防和治理措施:- 严格控制超载车辆的通行,减少对路面的荷载影响。

- 定期检查路面磨损情况,及时修复路面漏修的部分,避免坑槽的产生。

- 对已经形成的坑槽进行修补,尽快恢复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产生影响。

3. 剥落剥落是指沥青混凝土表层出现较大范围的剥离、龟裂和脱落的病害,通常是由路面混凝土质量不好、施工工艺不当或者长期积水等原因引起的。

4. 沉陷沉陷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因为地基不稳定、地下管线开挖等原因,导致路面下沉或变形的现象。

沉陷严重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安全。

预防和治理措施:- 加强对基础土壤的检测和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 控制地下管线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避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损害。

- 定期检查路面的沉陷情况,及时修复,恢复路面的平整度。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设计和施工、定期维护和修复,以及加强对基础土壤和地下管线的管理和检测。

只有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产生,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养护处理

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养护处理

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养护处理高速公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间、地区间的货物运输和旅客交通任务。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高速公路的路面病害问题也日益显现。

高速公路路面病害不仅影响了行车安全,还影响了路面寿命和交通运输效率,因此及时的养护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养护处理方法。

一、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1. 裂缝裂缝是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的病害,裂缝的出现会加速路面的损坏,降低路面的承载能力,危及行车安全。

裂缝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基础变形、材料老化和车辆荷载等因素。

裂缝可分为沥青路面裂缝、混凝土路面裂缝、变形缝等多种类型。

2. 泛油泛油是指路面中的过多的沥青添加剂上浮后,表现为路面呈现出黑色光滑的现象。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还会影响路面的抗滑能力和抗水性能。

泛油的主要原因是沥青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当以及车辆长期压路等因素。

3. 鼓包鼓包是指路面表层出现凸起现象,形成“包”样病害。

鼓包病害会增加车辆的颠簸感,降低行车的舒适性并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路面设计不当、材料质量差和施工工艺不合理等因素。

4. 掉落路面掉落是指路面表层的材料出现掉落、破碎等现象。

这种病害容易导致行车事故,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安全。

路面掉落的主要原因包括材料老化、结构设计不合理和车辆超载等。

5. 剥离剥离是指路面表层和基层之间出现分层、剥离的现象。

这种病害会导致路面的变形和损坏,严重影响路面的承载能力。

剥离的产生原因通常包括材料老化、施工工艺不当以及车辆长期压路等。

对于裂缝病害,可以采用路面封闭剂、路面胶结材料、热补材料等进行养护处理。

在处理时需要先清理裂缝处的杂物和松散材料,然后填充封闭剂或胶结材料,最后再进行热补,确保补材与路面材料的结合牢固。

泛油的处理主要包括路面清洗、草案处理和再铺设沥青封层等。

在清洗时需要使用专业清洗设备,对路面进行彻底清洁,然后对泛油处进行草案处理,最后再进行沥青封层的再铺设。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对于沥青路面病害的处理,首先要了解其种类和成因。

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包括龟裂、疏松、坑洼、沉陷等。

这些病害可能是由于材料质量问题、施工不当、车辆频繁行驶等原因引起的。

根据病害的种类和程度,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1.龟裂处理龟裂是指路面表面出现的类似龟裂状的裂缝。

处理龟裂问题的方法可以分为补充型和覆盖型。

补充型方法是通过在裂缝中注入沥青封料或填充料来将裂缝补充或堵塞。

这可以防止水分渗入并进一步损害路面。

填充料可以选择聚合物、水泥等材料。

覆盖型方法是在路面表面覆盖一层沥青混凝土或其他材料以遮盖裂缝。

这可以将裂缝隐藏起来,使路面看起来更美观。

但是,覆盖型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

2.疏松处理疏松是指路面表面的颗粒间隙过大,导致材料无法紧密结合的问题。

处理疏松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重新进行压实。

重新压实可以通过使用压路机或其他压实设备来进行。

在压实前,可以先进行浇水湿润路面,以提高压实效果。

压实时应按照压实指导参数,适当调整压实设备的质量、速度和频率。

3.坑洼处理坑洼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凹陷或下陷的区域。

处理坑洼问题的方法可以分为修复型和重建型。

修复型方法是通过填充材料来填平坑洼。

填充材料可以选择沥青混凝土、水泥等。

填充时应确保填料与周围路面的密实程度一致,以免造成接缝或不平整。

重建型方法是将坑洼处的路面彻底挖掉,重新铺设新的沥青混凝土。

这样可以确保新的路面结构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4.沉陷处理沉陷是指路面表面下方地基土层发生沉陷,导致路面不平整。

处理沉陷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加固地基。

加固地基可以通过加固草坪、填补松散土壤、加固基础等方式进行。

加固草坪可以增强地基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

填补松散土壤可以提高地基的密实程度。

加固基础可以通过添加桩基或地面灌浆等方式进行。

总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特性、施工工艺和使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处理效果和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分析
作者:何芳程静岚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1期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经验,对几种常见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进行归纳整合,深入分析了各种病害的特点与应对处理方法,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加强高速公路路面管理、提升来往车辆行车安全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启发。

关键词:沥青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535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历经从无到有、从有到飞速发展的阶段。

国家经济的腾飞更是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

现阶段修筑的高速公路路面多为沥青铺设,在正式通车后难免会因使用年限的增加与交通运输压力的增长而出现各种病害,轻则影响交通运行,重则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对行车者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

对此,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出现问题的沥青路面进行维修与养护,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

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概况
(一)沉陷
沉陷是现阶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多为路基紧实度不足引起。

除此之外,路基选用的土壤土质过于松散也是导致路面出现沉陷的重要原因。

在地下水浸入地基土壤或地表水下渗到土壤中时,路基的整体稳固结构遭到破坏,在外力作用(如车辆碾压等)下,极容易产生竖向沉降,使路面产生变形、开裂、沉陷情况。

国家对此也出台了相关标准,规定所有超过1cm的路面整体或局部下陷现象均可定义为路面沉陷。

高速公路上行使的车辆车速较快且部分车辆为装载车辆,实际荷载量大,一旦出现车辆下陷或因路面突然下陷而导致翻车、追尾等重大交通事故,将会导致极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坑槽
除了沉陷现象,坑槽也是现阶段沥青高速路面最为突出的安全隐患之一。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外部力量作用于沥青路面而形成的骨料整体或局部脱落情况称为坑槽。

坑槽的深度一般超过3cm,坑洞面积也要大于10dm2/
(三)车辙
人们将由于负重车辆日积月累地反复碾压而形成的纵深超过1cm的带状凹槽称为车辙。

高速公路使用超过一定年限后,若不定期对其进行养护与维修,就有可能因长期的负重碾压使沥青路面发生塑性形变而形成一道道车辙。

不仅影响路面整洁、美观,还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为交通事故的产生提供条件。

(四)裂缝
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即荷载型裂缝,多为施工工艺水平不足、建材质量不佳或行驶车辆负重量超过公路实际荷载量而引起的横向断裂。

由于建材劣质或施工时建造技术不达标,沥青路面的面层实际张拉应力会在外力的作用下超过沥青路面的抗疲劳度,从而加重面层负担,长此以往,面层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发生断裂,形成荷载型裂缝。

2、纵向裂缝
与荷载型裂缝不同,纵向裂缝的产生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建设施工时沥青的接茬没有处理妥当,留下了安全隐患,在投入使用后,受到车辆的反复碾压与雨水的渗透等因素影响,使得混凝土内部出现纵向裂缝;其二是路基的土质松散或紧密度不足,在自然因素或外力因素作用下出现沉陷情况,使混凝土内部开裂。

3、网状裂缝
高速公路在修建过程中,不会全部采用高强度的混凝土与沥青铺设,在道路中会含有一部分由沙砾土石构成的粒料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车辆的反复碾压,粒料层间的缝隙日益扩大,随即出现唧浆现象,再次经过重型卡车碾压后,高速路面会出现块状裂缝或网状裂缝,对行车安全埋下隐患。

(五)桥面推移
通常情况下,沥青层会直接铺设在高速公路混凝土层上方,且两者间摩擦力较小,使得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不断受到车辆推挤而产生纵向位移,出现桥面推移现象。

二、处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有效对策
(一)处理沉陷问题的对策
维修人员要先找到沉陷区域,利用专业的工具切割开路面铺设的沥青层与水稳层,从源头上修补病害层,遵照规范的施工流程作业,修补完成后及时清理遗留在修补层中的废弃材料或砂石等杂物,按照沥青配比比例重新调配出修补沥青层的涂料,修复水稳层与沥青层,将其用压路机压实、压平整,待到沥青温度降到常温后开放通车。

(二)修复坑槽的对策
维修人员首先要用专业的切割设备将发生坑槽现象的沥青路面按照几何形轮廓切割开来,然后对路基进行全方位检查,不错漏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若确实无问题,就应该直接将路基清理干净,接着调配沥青混合料,并用其将坑槽部分填平、压实,紧密度要高达95%以上且确定新旧沥青混合料已经完全粘合在一起,方可在沥青温度降到常温后恢复交通。

(三)处理车辙问题的对策
技术维修人员要先对出现车辙情况的路面进行仔细勘察,判断病害的层级,视病害轻重制度应对方案。

判断完成后应该将所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归纳出某地段出现车辙病害的数量与位置,为维修施工工作奠定基础。

然后在需要施工的位置安放安全警示标语,提醒来往车辆此处正在施工。

接着铣刨车辙路面,向其上喷涂乳化沥青,并铺设沥青混合料,利用光轮压路机压实路面,使其恢复平整。

最后撤开安全提示标语并开放通车。

用于填补车辙的沥青混合料要采用全新的配比方法,使其获得较高的高温稳定性能,杜绝车辙现象的再次发生。

(四)处理桥面推移问题的对策
一旦出现桥面沥青推移问题,就必须尽快铲除发生位移的沥青路面,并在混凝土层上部与沥青层相接部位铺设毛水泥层,以此加大两个层面的接触摩擦力,降低位移发生几率,进一步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除此之外,施工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提高沥青混合料中碎石颗粒的比例达到提升摩擦力的目的。

在摊铺沥青时,技术人员要尽量避免其出现离析现象,应该遵守行业规定、按照沥青铺设的专业流程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为公路交通安全扫清障碍,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促使高速公路建设业走向健康长远地发展之路。

(五)处理公路裂缝问题的对策
尽管高速公路裂缝形式多样,但解决对策只有一个,即是将滚热的液态沥青向缝内灌注,等到沥青冷却后完成填补工作。

技术人员在正式灌缝前要采用专业的高压气泵完成缝体异物清除工作,将缝体内部的微小石块、砂砾、尘土或陷入缝体的垃圾等一并清理出来,利用气泵的风力使缝体快速干燥,为灌缝做好铺垫。

灌缝工作完成后,要及时在缝体表面均匀撒满粒径较小的砂砾,降低沥青的粘性,避免其被来往的车辆粘带,使灌缝效果大打折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为高速公路修建事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大,如何尽可能满足大众的出行、运输需求,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

高速公路的发展能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方便人们出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但是由于交通压力的增长,高速公路路面病害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严重制约了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不利于营造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行车环境。

对此,相关管理部门要紧急行
动起来,加强路面巡查与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解决,不留下任何可能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费用模型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2]吴正莺.深圳市沥青路面日常养护工程量预测及养护决策分析[D].长安大学,2012.
[3]刘泽磊.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4]陈林.试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快速养护与修复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8)
[5]刘兵,谭飞.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民营科技,2013(12)
[6]杨卫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与养护[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12)
作者简介:何芳:女,1985年10月1日生,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程静岚:女,1984年3月14日生,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