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的基本知识。
欣赏草原音乐,感受草原音乐的特色。
1.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
引导学生欣赏草原音乐,让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特色。
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章:基本乐理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音符、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乐理概念。
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2.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基本乐理概念。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练习和应用。
第三章:歌曲学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
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词和旋律。
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要求。
3.3 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高的要求。
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的练习和展示。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4.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
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创作与展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利用乐器或声音进行音乐创作。
创作与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
5.3 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提供音乐创作的素材和工具。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二、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第一主题教学目标一、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初步感受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热爱。
二、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小牧民的可爱形象。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出歌曲自豪,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音符、休止符、装饰音的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综合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说中生情二、激情导入“趣”中蕴情1、律动2、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三、学唱歌曲唱中抒情1、聆听歌曲①初听范唱:请你听听是谁在唱歌?歌曲的速度?给你带来怎样的心情?②复听范唱:听听歌曲唱了什么?③按节奏朗读歌词。
④再听范唱:找一找歌曲中最能体现小牧民快乐、自豪心情的乐句。
2、学唱歌词①指导学生唱最能体现小牧民快乐、自豪心情的乐句并解决难点。
②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③启发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表现出小牧民活泼可爱的形象。
④启发学生运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体会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同一种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四、创意演唱演中悟情①启发学生怕打身体不同部位模仿马蹄声,为歌曲伴奏。
②启发学生即创编动作,即兴表演。
③学习三个蒙古族基本舞蹈动律进行表演。
五、拓展延伸赏中引情①欣赏蒙古族那达慕盛会的图片②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第一主题。
六、课堂小结语中升情。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3、通过听、唱、舞蹈创编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难点:对空拍、前倚音、附点等节奏的演唱把握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老师会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首先同学们一起听一听那里的音乐,跟我一起跳一跳那里的舞蹈。
猜一下这首歌是我们国家哪个地方的民歌呢?(教师做动作,学生起立与教师一起)师:你们猜到这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歌曲和舞蹈呢?(生:内蒙古,新疆等等)为什么呢?2、师:你们想不想去内蒙古的大草原看看呀?接下来我们来看段视频,看看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都有些什么?(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介绍德德玛)师:你们看到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呢?3、教师总结(出示PPT草原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些图片,看看你们蒙古族都有那些特色?(出示蒙古包的PPT)图片一:这个是什么?是的,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用牛皮或毛毡做成的,它看起来很小,但里面的面积却很大,能放下很多的东西。
拆迁方便,冬暖夏凉,抗风御雪,随牧群移动,极为灵活。
这正好符合了游牧民族的特色。
图片二:再来看看,这个是什么?对了,他们在放牧。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他们以牧羊、牧马为生,同学们可以想想一下,自己骑在马背上,手拿皮鞭,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开心啊!图片三:那你们再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的羊群,瞧他们多么的肥美,你们是不是更开心呢?的确,当我们牧羊牧马一天归来,想象着自己的马儿肥羊儿壮的时候,蒙古族的同学肯定特别高兴,他们会跳起欢快的舞蹈来庆祝这样的时刻。
蒙古族的舞蹈也如草原上的马儿一样,活泼多样,也像苍穹里飞驰的大雁,矫健多姿。
图片四:蒙古族民间舞蹈热情彪悍有力的基本风格特点,蒙古族民间舞是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2.2我是草原小牧民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草原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草原音乐的特点,分析如何将这种音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2.2我是草原小牧民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2.2我是草原小牧民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这一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歌曲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旋律学习,掌握歌曲的节奏、音高、歌词。
2.音乐知识:了解草原音乐的特点,学习简单的音乐符号和拍子。
3.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参与歌词改编和创作活动,激发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了解草原文化背景,增进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音高和音乐符号,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歌曲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节奏、音高及歌词记忆,特别是歌曲中特有的草原音调和装饰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草原音乐的基本概念。《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典型的草原歌曲,它具有独特的节奏和旋律,反映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和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来感受草原音乐的特点,了解它是如何表达牧民的快乐和对草原的热爱。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装饰音和连音,我会通过慢速演示和对比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表演《我是草原上的小牧民》及相关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认知目标:能够以自豪、欢快的声音唱出歌曲《我是草原上的小牧民》三、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唱歌、跳舞、演奏、创作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节奏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创造情境(一)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美丽神奇的地方令人向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那我们要怎样去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特殊的交通工具,请看!(出示马的图片)那我们全体起立,拉好缰绳,摆好姿势,我们出发啦!随着音乐的伴奏,我将成为一名骑马骑师:学生们,骑马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好的师:同学们骑的都是千里马,这么快就到达目的地了!来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出示蒙古草原图片)老师:这是哪里?学生:草地师:对了,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生活在大草原上呢?学生:蒙古语师:哦,在辽阔的草原上有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牧区风光。
那谁来说说,你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学生讨论并回答)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和绿绿的草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
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劳动生活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马背上的民族”。
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去看看吧。
(二)出示课件,简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背景音乐)。
1、教师介绍蒙古风光:教师点击课件边讲解:(课件展示)蒙古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名第六。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和青海。
它被称为“马背国籍”。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珠宝等(欣赏草原风光)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草原-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2、通过唱、舞、奏,初步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蒙古人民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以及他们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舞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唱准并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双响筒、串铃教学过程:一、律动表演师做骑马动作进入课堂师:孩子们,你们猜一猜老师是怎样来到你们身边的?生:骑马师:哪个民族的人们最爱骑马呢?生:蒙古族师:快和老师一起跳个蒙族舞吧。
全班起立。
师:同学们可真棒,请坐下。
二、新课导入师:孩子们,老师今天还要带着你们去蒙古大草原看看(播放课件)师:刚刚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蒙古族也是马背上的民族,我们的蒙古人民会骑着骏马去放牧,我们叫他们牧民。
今天草原上来了一个小牧民,我们快去听听他在唱什么吧?三、新课教学(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师:谁来说说小牧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开心,高兴师:是的。
所以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二)教唱歌曲1、学唱最后一句师:我们再来听听,哪一句表现出小牧民开心的心情呢?你能读给老师听吗?生回答帆二起跟着老师来唱一唱吧!(师教唱旋律)6. i |65 6 |2・5,32 3 | 1.235 123 G | 1_6 21 16 -丽同学们注意附点的地方,再跟着套师唱一遍。
•师:同学们非常棒,谁来有节奏的读一读这句歌词呢?生答师: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非常棒,让我们带着开心,高兴的心情来唱一唱歌词吧。
2、学唱第二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牧民为什么那么开心吗?原来草原上青青的小草把羊儿喂得可肥了。
师: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唱吧!(师教唱旋律)g 0 6 0 | 5 曳9 |6 56 ^3 - | 1 ・5123 6 | 1_6 2j_ |6 -师:我们带着歌词一起来唱一遍。
3、学唱第一句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音乐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音乐教案标题:《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和参与活动,了解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录音。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场景。
4. 乐器,如手鼓、小型木琴等。
5. 纸和彩色笔,用于学生创作草原小牧民的形象。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草原小牧民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
2. 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让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独特韵律和氛围。
活动一:音乐欣赏1. 再次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的乐器声音和节奏特点。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活动二:合作创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手鼓或小型木琴。
2.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氛围,合作演奏一段简短的乐曲。
3. 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合作,确保乐曲的和谐和流畅。
活动三:形象创作1. 提供纸和彩色笔,让学生根据对草原小牧民的想象,创作一个形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形象的特点和服饰,以及与草原环境的关系。
3. 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出形象,也可以用文字描述。
总结: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乐曲演奏和形象创作。
2. 回顾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3. 引导学生思考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模仿草原动物的叫声,创作一段声音合唱。
2. 学生可以用乐器伴奏,演唱一首关于草原小牧民的歌曲。
3. 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研究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音乐,以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创作。
《第2课 草原: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

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和节奏型,理解并表现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动、创等多种方式,学生能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学会用身体语言表达歌曲内容,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准确演唱,特别是歌曲中的跳跃感和活泼性。
- 通过音乐活动,体验并展现蒙古族草原生活的欢乐氛围。
教学难点- 歌曲中长音与跳音的准确把握,以及如何在演唱中体现草原小牧民的活泼形象。
- 将蒙古族舞蹈动作与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结合,实现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开场白:用一段描绘草原美景的优美语言,如“蓝天如洗,碧草连天,一群群牛羊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悠闲地吃草……”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上。
-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展现草原风光的视频,同时播放一段轻快的马头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音乐氛围。
二、新知学习1. 初听歌曲: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录音,让学生静心聆听,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风格。
2. 歌曲介绍: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大意,强调歌曲中所表达的草原小牧民的快乐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学唱歌曲- 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拍腿等身体打击乐方式,练习歌曲的节奏型。
- 旋律模唱: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重点指导歌曲中的长音与跳音,确保旋律的准确。
- 歌词学习:分句教唱,特别注意歌词中体现草原特色的词语,如“蓝天、白云、羊群、马儿”,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想象相应的画面。
三、深入体验分组协作与角色融入1. 角色细化与分工- 角色分配:首先,引导学生进一步细化“草原小牧民”的角色,可以分为“放牧小英雄”、“欢乐的羊群”、“自由的马儿”和“蓝天白云的守护者”等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音符、休止符、装饰音的演唱。
三、教具准备:钢琴、电脑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
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音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高兴吗?(高兴)请坐。
(二)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乘坐音乐列车到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去旅游。
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在大草原上主要生活的是蒙古族。
对于蒙古族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2.师:大家知道的真多,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吧。
3.(播放课件)
师:(老师做硬肩动作)大家看这个动作叫做硬肩,跟老师一起做,这个动作是由一个传统的活动演变而来,谁能猜一猜?(学生猜)那就是——摔跤!
(老师做挤奶动作)再看这个动作,(教动作)我们一起做,猜出这个动作是在干什么呢?(师生一起做)。
(三)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播放歌曲)
1.初听歌曲
师:了解了蒙古族,当然还要听听来自大草原的歌声啊,它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在歌声中你的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呢?
(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大草原的歌声美吗?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听后的感受吧。
(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仿佛来到了大草原,和小牧民一起放羊。
生:………….
2.二次聆听歌曲,跟着音乐做舞蹈动作
师: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放牧时的乐趣?(想)好,那我们就把教室比作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现在你就是神气的小牧民,请同学们轻轻起立,小牧民们请骑上你们的小骏马,和蒙古族小伙伴放牧去喽!(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学生随音乐做动作)大家说当小牧民的感觉怎么样?(好)草原的小伙伴说了,要想真正成为小牧民,还要会唱草原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板书)
3.学打节奏
(1)(出示筷子)(示范打节奏。
)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自制打击乐器,是什么呀?(筷子)筷子不仅是我们吃饭的工具。
还发出美妙的声音,大家听听。
(示范)好听吗?老师也给大家每人准备了一双筷子,拿出你们的筷子跟老师打一下。
跟老师一样拿好啊!认真听。
(生打)老师又换一个,注意听,会不会呀,孩子们。
(师生共打)我又换了,认真看(一起做)。
(2)(出示课件)
师:这个呀就是刚才老师领大家敲打的节奏,我们在分别来敲一敲,第一行节奏就是老师敲的第一组节奏,(师示范,生学打)第二行(继续打)第三行(继续打)。
(3)分组打节奏
师:现在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三组,你们根据自己对应的节奏敲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合奏好不好?现在听老师指挥,我指挥到哪组,哪组就演奏。
(师哼唱打击)两遍。
(4)听伴奏打击
师:下面我们随着伴奏一起演奏一遍。
(师生演奏)谁听出来了,哪组同学演奏了两次?第二组同学先接了哪组,又接了哪组?这回我们听着音乐再来一遍好不好?大家的表演的太精彩了。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师:下面我们把这首歌完整的听一遍。
(听歌)小牧民在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因为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我们只有把歌词清晰流畅的朗读出来,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请同学们先跟老师有节奏的读一遍。
(1)老师边敲双响筒边有节奏的读词,学生跟读。
(2)同学们完整的读一遍。
(学生完整读词。
)
(3)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啊哈嗬”这句歌词时特别高兴,为什么呀?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高兴的意思。
表达很快乐的心情。
很开心地吆喝声。
师:大家理解的非常准确,“啊哈嗬”是一句衬词,表现愉快的心情,就像我们平时“哼哼”小曲时的样子。
所以我们在演唱歌曲时要怀着怎样的心情演唱呢?(愉快、快乐)速度上应该
怎样把握?(稍快)
5.再次聆听歌曲
师:接下来,想不想听顾老师为你们演唱这首歌曲呢?(想)大家在认真听的时候,用你那双机灵的大眼睛,找找有没有我们以前没见过的音符宝宝?(师演唱)(教师范唱歌曲)顾老师唱得好听吗?(好听)掌声鼓励鼓励我吧!(学生拍手)谢谢大家。
谁说说歌曲里没见过的音符宝宝是什么?
生:在“草儿”的上面多了两个零、在歌词“肥”字上出现的小音符。
师:我们看看它都出现在哪句歌词上?老师把它放大在屏幕上。
“草儿青青,羊儿肥”歌谱上出现的这两个红色的符号叫休止符,遇到休止符要停一停,在这里我们要唱半拍,在演唱时要有跳跃的感觉,在“肥”字的谱子上面出现了小音符,它是前倚音,我们唱的时候要拐个弯(老师范唱)老师来唱一下,你们分辨哪个是加了休止符和前倚音的。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认真分辨)
师:这些音乐符号的加入,让我们感觉好像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
6.哼唱旋律。
(用学生名字轻声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赶快来唱响欢乐的旋律吧?以前咱们都是用“啦、啊”来哼唱旋律,今天老师突然有个想法,那就是用咱们班同学
的名字来唱行吗?注意要选择适合模唱的开口音,先用谁的名字呢?大家推荐一位。
(学生推荐)XX同学你愿意吗?好,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旋律。
咱们先两小节两小节的哼唱。
一句一句的哼唱。
完整的哼唱。
注意歌曲的前奏出现了四分休止符,听老师弹一遍前奏,在心里喊空拍,咱们再完整的哼唱一遍(教师完整弹琴、学生跟唱,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
)
7.带词演唱。
(1)学生轻声带词半句演唱。
师:熟悉了旋律之后,让我们把歌词加进来,跟老师先两小节两小节的唱。
(2)学生整句演唱。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一句一句的演唱。
(3)学生轻声带词完整的演唱。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用悄悄话的声音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老师的前奏。
(4)解决难点:
师:通过唱词,同学们感觉哪里不太好唱?
生:“啊哈,啊哈嗬”等
(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师:(课件出示这句歌词)“啊哈啊哈嗬”在第一个音处出现了大附点节奏,要唱得长一些,后面的音要唱得短一些。
(老师边打拍子边示范唱)我们一起边打拍子边唱一唱。
要唱出欢快、自豪的感觉,跟着老师的琴声再唱一唱。
(5)让我们把声音放开,用自豪、欢快的声音唱一遍
8.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
师:刚才在演唱时,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学眼睛睁得亮亮的,让我们大家都像他们一样,随着老师的琴声愉快的演唱,好吗?
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啊!
(2)放音乐跟唱
师:下面我们跟随音乐在唱一唱。
(3)加入打击乐器跟唱
师:孩子们,拿出你们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再跟唱一遍。
(4)接龙游戏
师:歌曲大家已经基本上学会了,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仙女棒我来唱”。
我来起头,仙女棒对准谁,谁就接下去唱下一句,有可能仙女棒对准的是两名同学,也有可能是一位同学或者是大家,所以请同学们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啊。
师:仙女棒施展了她的魔力说了,我们的歌唱得不错,但唱得还不够神气。
让我们再听听小牧民是怎么唱的。
(四)课堂小结
师:快乐的四十分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请大家骑上你们的小骏马,随着优美的歌声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