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例分析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作者:曹力王晓红周华徐秀红蒋春兰全文静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30期【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
结果形态学分型:团块型29例,结节型20例,囊实型1例;分叶征29例,毛刺征4例。
肿块形状:不规则形26例,圆形18例,卵圆形6例;边缘:不规整33例,规整15例,浅分叶2例;内部回声:低回声49例,等回声1例;钙化:有39例,无11例;后方回声:衰减19例,不变11例;淋巴结转移:有20例,无30例;CDFI示肿块内血流信号:有40例,无10例。
结论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性声像图的分析,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多见,约为45%[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目前是主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反映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对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近年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自2000年至2010年5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65岁,平均48岁。
1.1 仪器设备采用GE login 7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 MHz。
1.3 方法患者双臂上举,平卧位或半侧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和腋窝,超声扫查之前先对乳腺进行触诊,大致了解肿物的位置、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等,然后用直接扫查法,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从乳腺边缘至乳头顺或逆时针方向,连续扫查整个乳腺。
扫查肿物时,重点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血流分布等情况,然后扫查腋窝,了解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乳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2篇精选)

乳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2篇精选)乳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篇1)一、病例基本情况患者XXX,女性,XX岁,因发现右侧乳腺无痛性肿块X月余入院。
患者自诉肿块逐渐增大,无乳头溢液、溢血,无乳房疼痛及皮肤改变。
既往体健,无家族乳腺疾病史。
二、临床检查结果体格检查: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XXcm×XX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
乳腺彩超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低回声团块,BI-RADS 4b类。
乳腺钼靶摄片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高密度影,怀疑恶性可能。
三、诊断难点分析该病例诊断难点在于肿块性质的判定。
乳腺肿块可能为良性病变如纤维瘤,也可能为恶性病变如乳腺癌。
结合患者年龄、肿块特征及影像学检查,恶性可能性较大,但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四、治疗措施回顾患者行右侧乳腺肿块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浸润性乳腺癌。
遂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给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五、治疗效果评估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口愈合I/甲,无并发症发生。
化疗、放疗过程中,患者耐受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随访X年,患者无复发及转移迹象,生活质量良好。
六、并发症处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出现轻度上肢水肿,经物理治疗后缓解。
化疗过程中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给予止吐药物后症状改善。
七、经验教训总结本病例提示我们,对于乳腺肿块患者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及早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耐受性及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八、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研究应关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耐药机制等,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策略。
同时,加强乳腺癌的康复及心理干预研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乳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篇2)一、病例概述患者XXX,女,XX岁,因发现左侧乳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并伴有乳头血性溢液2个月入院。
患者在当地医院进行初步检查后,考虑为乳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转至我院。
乳腺癌病例范文(锦集1)(一)2024

乳腺癌病例范文(锦集1)(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为乳腺癌病例范文的第一篇,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描述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乳腺癌的病理特点以及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分别为病例描述、病理特征、诊断与检查、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希望能够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正文:一、病例描述:1. 病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表现2. 乳腺癌的病程和家族史分析3. 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4. 乳腺癌病例的分类和分期二、病理特征:1.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其特征2. 病理分级和组织学分型的意义3. 乳腺癌的浸润性和转移性特点4. 乳腺癌组织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5. 乳腺癌的遗传学变异和发病机制三、诊断与检查:1. 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方法2.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3. 细针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4. 乳腺癌的辅助检查方法与意义5. 骨骼密度测定对乳腺癌转移的评估四、治疗方案:1.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原则和方法2. 辅助治疗在乳腺癌中的作用3.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4.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5.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与个体化治疗五、护理措施:1. 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护理2. 术后护理中的疼痛管理3. 化疗期间的护理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4. 放疗后的皮肤护理及预防并发症5. 乳腺癌患者康复护理措施总结:通过以上对乳腺癌病例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乳腺癌的病理特征、诊断与检查方法、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措施,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成果。
乳腺癌死亡讨论

整理课件
死亡诊断
1.左乳癌IV期 肝转移 脾转移 骨转移 腹腔淋巴结转移 2.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3.高血压病II级 极高危组
11
整理课件
死亡原因
1.考虑肿瘤晚期,多脏器功能衰竭? 2.患者呼吸困难,考虑存在呼吸衰竭,但无血气分析
检查,临床无法取证。 3.患者曾有谵语,是否为脑转移可能?但家属已拒绝
13
2021年ST GALLEN共识乳腺癌亚型相应辅助治疗
整理课件
亚型
Luminal A
Luminal B (HER2-)
Luminal B (HER2+) HER2过表达 (非luminal) 三阴性 (导管) “特殊组织学类型” A. 内分泌敏感型 B. 内分泌不敏感型
治疗 仅内分泌治疗
化疗+内分泌治疗
考虑开始化疗
见复发或IV 期乳腺癌内 分泌治疗的 后续治疗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或阳性的复发或IV期乳腺癌患者,无论21 是否接受过内分泌治疗,假设出现内脏转移,那么应考虑化疗。
浸润性乳腺癌 — 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首选化疗方案
整理课件
首选单药
蒽环类 • 多柔比星 • 脂质体多柔比星
紫杉类 • 紫杉醇
3
整理课件
术后诊断
左乳癌术后T3N2M0 IIIA期
4
整理课件
术后给予“多西他赛120mg d1+环磷酰胺950mg d2〞 天化疗3周期,因重度乏力、骨髓抑制、感染停止化 疗。
行左胸壁、左锁骨上区放疗DT5000cGy/25f。 放疗结束后应用“他莫昔芬10mg 日二次口服〞1.5年。
26
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模式
1线化疗 (4-6周期)
乳腺病病例报告模板范文

乳腺病病例报告模板范文乳腺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研究乳腺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份乳腺病病例报告模板范文。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李某年龄:45岁性别:女性病史:无主诉:患者主诉右侧乳房有明显肿块,并伴有乳房疼痛,已持续2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发现右侧乳房有肿块,直径约为2cm,质地硬,表面不光滑。
同时,患者感到右侧乳房疼痛,并有不规则出血的乳头分泌物。
患者未曾接受任何治疗。
既往病史:患者无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相关疾病的既往病史。
体格检查:右侧乳房可见一个直径约为2cm的肿块,质地硬,活动度较差,与周围组织粘连。
乳头未见明显异常,无红肿、溢液等现象。
辅助检查:1. 乳腺X线摄影:右侧乳房可见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肿块,密度较高。
2. 乳腺超声:右侧乳房肿块约为2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
3. 乳腺穿刺活检:活检结果显示右侧乳房肿块为乳腺癌。
诊断:右侧乳腺癌治疗过程:患者接受了右侧乳房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随后,患者接受了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
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迹象。
结论:本报告中呈现了一例乳腺癌病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乳腺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以上为乳腺病病例报告模板范文,旨在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记录和分析乳腺病病例,为乳腺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任何具体的病例报告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填写和分析。
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分析

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分析:1:病例概述1.1 患者信息- 姓名:- 年龄:岁- 性别:女性- 职业:- 家庭状况:已婚/未婚,有无子女等 1.2 主要症状- 乳房疼痛- 乳头溢液- 乳房肿块2:既往病史2.1 个人病史- 偏向乳腺问题的家族史- 乳腺增生症状2.2 疾病发展过程- 症状出现时间- 病情进展情况3:临床观察和诊断3.1 体格检查- 乳房外观- 乳房触诊结果- 淋巴结扪及3.2 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乳腺超声- 乳腺X光照片或CT扫描 - 乳腺组织活检结果3.3 诊断结果- 乳腺癌的类型- 分期结果4:治疗方案和进展4.1 手术治疗- 切除部分或全部乳房 - 腋窝淋巴结清扫4.2 辅助治疗- 化疗方案- 放疗方案- 内分泌治疗方案4.3 治疗效果观察- 医学影像学监测结果 - 定期随访结果5:心理和社会支持5.1 心理影响5.2 心理咨询和支持5.3 社会支持机构6: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6.1 乳腺癌知识普及6.2 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6.3 自我乳房检查方法和频率7:预后评估和后续管理7.1 预后评估指标- 生存率- 复发率7.2 定期随访计划- 随访频率- 随访内容附件:(插入相关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 乳腺增生症状:指乳腺组织异常生长引起的乳房不适症状,常见于月经周期中。
- 淋巴结扪及:通过触诊检查腋窝区域淋巴结是否异常肿大。
- 乳腺组织活检:通过取出一小块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癌病例1

乳腺癌病例1乳腺癌病例分析与治疗方案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可发生在男性身上。
本文将介绍一位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并分析适当的治疗方案。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位女性,51岁,因乳房肿块就诊。
她在家中自我检查时发现右侧乳房有明显的肿块,以及紧张和不适感。
患者没有家族史,但她是吸烟者,每天吸烟约十到十五支,并且饮酒适量。
她在就诊时显示出明显的担忧和紧张。
检查结果及诊断:患者进行了乳腺X线摄影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
结果显示右侧乳房中央区域有一个明显的肿块,长约2.5厘米。
通过穿刺活检确定该肿块为乳腺癌。
病理报告显示肿块属于乳腺侵袭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为III级,即高度恶性。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HER2阴性。
治疗方案:基于患者的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表达,我们提出以下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对于本例患者,建议行乳房保留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BCS)或乳房切除手术(mastectomy)。
考虑到肿瘤位于中央区域,乳房切除手术可能更适合,以确保彻底切除肿瘤。
辅助治疗:1.内分泌治疗:考虑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ER和PR,内分泌治疗是必要的。
根据患者更年期情况,可以使用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SERM)如托米菲定(Tamoxifen)或选择性雌激素降解酶抑制剂(AI)如阿那曲唑(Anastrozole)。
2.化学治疗:根据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高度恶性特点,需要考虑使用化疗。
推荐方案为含有蒽环类抗癌药物如阿霉素(Doxorubicin)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的AC方案或含有紫杉醇(Paclitaxel)的TC方案。
3.放疗:考虑到患者进行了乳房切除手术,推荐进行全乳房的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
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还需进行局部区域淋巴结放疗。
心理支持:乳腺癌的确诊对患者来说是个重大的心理打击,因此提供心理支持是很重要的。
以骨痛及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报告·乳腺癌骨髓转移一例

㊀㊀[关键词]㊀乳腺癌;㊀骨髓转移;㊀贫血;㊀骨痛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37 9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4)01-0098-03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4.01.171 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2022年7月无诱因出现右肩胛部疼痛,其间出现低热㊂外院检查,血常规结果:Hb97g/L,考虑 骨质疏松 ,予碳酸钙口服,疼痛未缓解,并逐渐出现肩部及腰背部疼痛㊂某次服药后患者出现呕吐,诱发左季肋部剧烈疼痛㊂2022年8月22日于外院行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左第6肋骨骨折,胸腰椎椎体及胸骨改变,考虑多发性骨髓瘤㊂对症治疗疼痛后患者未复诊㊂2022年9月28日患者因疼痛未缓解及半个月内体重下降5kg,就诊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㊂血常规结果:Hb59g/L㊂血生化结果: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224U/L,Cr177μmol/L,LDH295U/L,Ca3 20mmol/L㊂炎症指标PCT0 162ng/mL,CRP9 80mg/L㊂以 重度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待除外 收入血液肿瘤科㊂入院后查血CA⁃125110 3U/mL,CYFRA21⁃120 29ng/mL,CEA13 24ng/mL,CA15⁃352 5U/mL㊂行骨髓穿刺涂片(见图1):骨髓转移性癌㊂普通外科会诊补充乳腺查体发现左外上象限质硬肿物,大小为5cmˑ4cm,无压痛,左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左侧肋弓处隆起性改变㊂乳腺钼靶示:左乳外上区域分布细小多形钙化灶,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4a类㊂入院后患者呈极度衰弱㊁神志淡漠㊁尿量减少等恶液质状态,血液肿瘤科予以输血㊁补液㊁降钙㊁双膦酸盐㊁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恢复,一般状态较前改善,转入普通外科㊂2022年10月9日超声提示患者左乳外上片状低回声2 4cmˑ0 8cm,伴点状钙化,BI⁃RADS4a类,左腋下多发肿大淋巴结(皮质明显增厚)㊂左乳肿物穿刺活检病理: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Ⅱ级,6分㊂免疫组化:ER(90%++)㊁PR(3%++)㊁HER2(1+)㊁Ki⁃67(30%+)㊂骨髓穿刺活检病理回报骨髓转移性癌,免疫组化提示可能为乳腺来源㊂免疫组化染色:AE1+AE3(+)㊁CK7(-)㊁CK20(-)㊁ER(中+)㊁PR(-)㊁GATA3(+)㊁E⁃Cad(+)㊁p120(膜+)㊁CD71(红系+)㊁MPO(粒系+)㊁CD42b(巨核系+)㊁Ki⁃67(50%+)㊂特殊染色:网织(+++)㊁铁染色(-)㊂全身骨显像(见图2)示:中轴㊁双侧肩胛骨异常,符合全身广泛骨转移㊂肺㊁肝㊁脑未见转移,诊断为左侧乳腺恶性肿瘤(LuminalB,cT2N1M1)㊂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CooperativeOncologyGroup,ECOG)评分3分㊂2022年10月13日开始化疗,方案:白蛋白紫杉醇,0 1g,1次/周,6周后改为0 2g,1次/2周,同时继续予唑来膦酸输注㊂骨科协助评估脊柱稳定性后予颈托㊁腰托持续佩戴㊂化疗过程中,查体患者左乳肿物明显缩小,化疗5个月时已不可触及㊂肿瘤标志物持续下降,一般情况明显好转,ECOG评分0分㊂2023年3月6日行骨髓穿刺活检,仍可见肿瘤细胞㊂此时停用化疗,改为内分泌治疗,方案为卵巢功能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CDK4/6抑制剂(戈舍瑞林3 6mg+依西美坦25mg+阿贝西利150mg)㊂随访48周,患者血常规㊁ALP㊁血钙等指标都恢复至正常范围㊂肿瘤标志物在内分泌治疗期间稳定在正常范围并继续下降㊂本研究获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3699⁃6⁃01)㊂㊃89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January2024,Volume17,Number1㊀㊀㊀ⓐ可见大小不等的红细胞;ⓑ箭头所指为转移癌细胞,胞体大小不等,成堆分布,胞浆深染,细胞之间相互融合,并可见个别呈散在分布图1㊀患者骨髓穿刺涂片镜下所见患者中轴㊁双侧肩胛骨异常,符合全身广泛骨转移图2㊀患者全身骨显像所见2㊀讨论2 1㊀本例患者以骨痛及贫血为主要表现,入院后骨髓穿刺检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左乳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乳腺浸润性癌㊂全身骨显像提示患者中轴㊁双侧肩胛骨异常,符合全身广泛骨转移㊂骨髓穿刺活检病理回报骨髓转移性癌,免疫组化提示可能为乳腺来源,最终诊断为左侧乳腺恶性肿瘤㊂确诊后予以紫杉醇化疗,患者左乳肿物明显缩小,肿瘤标志物下降至正常范围,一般情况明显好转㊂后予以内分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肿瘤标志物稳定在正常范围并继续下降,全身骨痛症状消失,ECOG评分已由入院时的3分下降至0分㊂2 2㊀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乳腺癌患者晚期往往会出现全身转移,但报道骨髓转移伴血细胞下降的文献较少㊂Rahmat和Ikhwan[2]回顾分析了1297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只有0 17%的患者存在有症状的骨髓转移,以骨痛及贫血为首发表现的乳腺癌骨髓转移则更为罕见㊂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为4 5年,而骨髓转移患者的中位OS仅为1年[3]㊂发生骨髓转移的患者如果不能接受化疗,中位OS仅为1个月[4]㊂因此,乳腺癌骨髓转移后及早诊治十分重要㊂2 3㊀骨髓转移患者与骨转移关系密切,却有所不同㊂骨转移患者早期常有一系列骨相关事件,而骨髓转移患者初期通常无特殊症状或体征[3]㊂骨髓穿刺活检是诊断乳腺癌骨髓转移的金标准㊂但对于乳腺癌并不是常规的检查手段[5],并且乳腺癌骨髓转移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难以进行早期诊断[3]㊂一些临床症状提示乳腺癌骨髓转移㊂文献报道贫血是乳腺癌骨髓转移最常见的症状,40% 60%乳腺癌骨髓转移患者Hb低于120g/L[6]㊂研究认为,发热与乳腺癌骨髓转移有关,特别是不明原因的弛张热[7]㊂同时有研究认为骨髓转移会导致ALP升高[5]㊂本例患者入院时有贫血情况,且在病程中存在不明原因的低热情况,与既往报道相符㊂有研究报道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可以同时检测骨皮质和髓质的早期改变,诊断骨髓转移的灵敏度高达90%[3]㊂但由于癌细胞的遗传异质性,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HR和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能不同,目前只使用PET/CT成像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骨髓转移是不够的[8]㊂2 4㊀乳腺癌合并骨髓转移已属于晚期,中位生存时间短,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指南指导用药,以个体化治疗为主㊂化疗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9⁃10],但由于肿瘤对造血系统的破坏,发生骨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程度较差㊂为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状态㊁肿瘤分子分型等进行个体化用药㊂由于化疗本身会抑制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加重患者贫血情况,推荐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对症予以输血以保障化疗的有效进行㊂研究认为,对于存在骨髓功能障碍,血常规异常的患者,小剂量紫杉醇单药,给药1次/周,是一种可适用方案[3]㊂本例患者治疗初期采用紫杉醇进行治疗,各项指标恢复良好㊂内分泌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也可以提高患者的OS[5]㊂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乳腺癌如HR(+)/HER2(-)患者,内分泌治疗生存期高于化疗[4]㊂但内分泌治疗起效慢,不利于危重患者的解救治疗㊂因此,内分泌治疗通常进行肿瘤的维持治疗㊂本例患者在解救化疗指标恢复后采用内分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全身骨痛症状消失,肿瘤标志物持续下降㊂有研究报道,使用来曲唑和亮丙瑞林加CDK4/6抑制剂帕博西尼,有显著的临床获益[8]㊂对于骨髓转移广泛且临床化疗耐受性差的患者,可以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10]㊂对于基础情况差的HER2阳性的患者,曲妥珠单抗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肿㊃99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4年㊀1月㊀第17卷㊀第1期瘤的进展[11]㊂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可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骨髓中播散性肿瘤细胞的比例㊂由于骨髓转移患者通常会造成骨质破坏,双膦酸盐等抗骨吸收治疗可减少骨骼相关事件,包括疼痛㊁骨折和高钙血症[12]㊂本例患者使用了唑来膦酸进行治疗,骨痛症状明显好转㊂2 5㊀以骨痛及贫血为首发表现的乳腺癌伴骨髓转移,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若未及时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㊂临床上如怀疑乳腺癌骨髓转移,应及早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㊂参考文献[1]罗㊀旭,王千千,党会芬,等.乳腺癌骨髓及脑膜转移等多处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J].社区医学杂志,2022,20(16):944-946.[2]RahmatC,IkhwanR.Hormonaltreatmentforsymptomaticbonemarrowmetastasisinbreastcancerpatients[J].Maedica(Bucur),2018,13(3):238-240.[3]车轶群,王㊀迪,沈㊀迪,等.乳腺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J].癌症进展,2018,16(7):870-873,877.[4]孙㊀妍,郝春芳,张㊀丽,等.奥拉帕利治疗骨髓转移伴全血细胞降低乳腺癌1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0,39(12):766-768.[5]NiuL,LvH,ZhangM,etal.Clinicopathologicalfeaturesandprog⁃nosisofbreastcancercombinedwithsymptomaticbonemarrowmetas⁃tases:a10⁃year,single⁃center,real⁃worldstudyof67cases[J].CancerMed,2023,12(9):10672-10683.[6]OtsuboR,YanoH,ItonagaH,etal.Severethrombocytopeniaandanemiaasaninitialpresentationofbreastcancer:acasereport[J].ClinCaseRep,2022,10(12):e6762.[7]孙君重,王丽青,康欢荣,等.乳腺癌骨髓转移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0,9(3):223-226.[8]GarufiG,CarbogninL,OrlandiA,etal.ThetherapeuticchallengeofdisseminatedbonemarrowmetastasisfromHR⁃positiveHER2⁃negativebreastcancer:casereport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FrontOncol,2021,11:651723.[9]SakinA,SakalarT,SahinS,etal.Factorsaffectingsurvivalandtreatmentefficacyinbreastcancerpatientswithbonemarrowmetas⁃tasis[J].BreastJ,2020,26(4):815-818.[10]YangR,JiaL,LuG,etal.Symptomaticbonemarrowmetastasesinbreastcancer:aretrospectivecohortstudy[J].FrontOncol,2022,12:1042773.[11]XuL,GuoF,SongS,etal.Trastuzumabmonotherapyforbonemarrowmetastasisofbreastcancer:acasereport[J].OncolLett,2014,7(6):1951-1953.[12]ColemanR.Bisphosphonatesandbreastcancer fromcautiouspal⁃liationtosavinglives[J].Bone,2020,140:115570.[收稿日期㊀2023-09-07][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钟成明,罗㊀斌,白熠洲.以骨痛及贫血为首发表现的乳腺癌骨髓转移一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4,17(1):98-100.㊃001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January2024,Volume17,Number1㊀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病因
•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 个危险因素。
• 遗传因素 • 婚育 :未婚、婚而不
孕、第一胎在30岁以 后 • 电离辐射 •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热量、高脂肪
临床表现
乳房无痛性 肿块
乳房皮肤改变: 酒窝症、橘皮症
临床表现
乳头内陷 乳头溢液
远处转移的表现: 肺、肝、脑和骨转移
淋巴结肿大
2013年8月5日于肿瘤科开始行化疗 。
病例分析
✓ 既往:“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病史19年,睡眠质 量 差20余年,甲状腺结节
✓ 过敏史:青霉素过敏
✓ 烟酒史:无
✓ 初步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术后 T1N0M0 ⅠA 期
UICC TNM 分期
T0 原发癌未触及;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 ≤2cm T2 肿瘤最大径 >2cm,但 ≤5cm T3 肿瘤最大径 >5cm T4 肿瘤直接侵犯胸壁(T4a)、皮肤(T4b)、同时侵犯 胸壁和皮肤(T4c)或炎性乳腺癌(T4d)
病理提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未见转移(0/17),免疫组化:ER(+>75%), PR(+>50%),C-erbB-2 (1+),P53(-),Ki67 (散在+),E-cadherin(+)。
化疗方案:CE 环磷酰胺 0.6g (400mg/m2) 表柔比星 80mg (54mg/m2)
蒽环类药物作用机理
• 2.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对尿路有刺激性,应 用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大剂量应用时应 水化、利尿,必要时给予尿路保护剂。
• 3.滴注化疗药物应注意避免药物漏出血管外, 若不慎漏出血管,应及早采取局部封闭治 疗,冰敷,抬高患肢等措施,以减少对血 管的损害。
小结
✓ 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流程 ✓ 辅助化疗方案 ✓ 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它组织粘连 N3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M0 未发现远地转移 M1 有远地转移(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用药方案
治疗目的 药物
化疗药物 环磷酰胺粉针 0.6g + NS 30ml 静注 d1 表柔比星粉针 40mg + 5% GS 40ml 静注 d1、d2
生概率较多柔比星低
✓ 肝功、肾功损害
64%,3~4 级白细胞
✓蒽性环和脱类迟发药发、物性导三口致类腔的。炎心脏毒性可按出现减5的0少%时概,间率表,较柔分多比为柔星急比的性星心、低脏慢
✓✓大着性多时与不 过数间其孕敏患的累不反者延积在长剂育应蒽损量环害呈类明正给显相药;关后蒽。可环较类快药地物毒柔疗发的性比效生慢反星与心性应5多脏 和0发柔%损迟生比。害发率星因,性低相此而心于似,且脏多的在随毒
使细胞核的
DNA链伸长、
有丝分裂畸
通过插入到
细胞周期变阻形碍非、D特N断A异裂的,性复 药物
变,最终导 致细胞死亡。
DNA双螺旋 的碱基对之 间
制和转录过程 ,抑制蛋白质 的合成,
蒽环类—不良反应
✓ 骨髓抑制 ✓ 心脏毒性
蒽 多柔比星 环
类 表柔比星 √
✓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表柔比星的心力衰竭发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
CI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内分泌 治疗
放疗
手术
分子靶向
单抗
化疗
病例分析 体表面积=(身高-160)+体重/Kg 100
+1
基本信
女,65岁,身高:150cm,体重:59kg
息
体表面积:1.49m2,KPS评分:80分
在院7天
主诉
右乳腺肿物切除术后1个月。
现病55史%
2012年无意间发现右乳外上方一"蚕豆"大小肿物,局部
蒽环类药物诱导心脏毒性的确切机制前尚提不下清,楚表,柔可比能星与的产安生
的自由基直接有关。
全性更有利。
环磷酰胺—不良反应
• 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较血小板减少为常见,最 低值在用药后1~2周,多在2~3周后恢复。肝 功有影响。
• 胃肠道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及呕吐。 • 泌尿道反应:当大剂量环磷酰胺静滴,而缺乏有
效预防措施时,可致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 刺激症状、少尿、血尿及蛋白尿,系其代谢产物 丙烯醛刺激膀胱所致,但环磷酰胺常规剂量应用 时,其发生率较低。 • 其他:脱发、口腔炎、中毒性肝炎、皮肤色素沉 着、月经紊乱、无精子或精子减少及肺纤维化等。
监护要点
• 1.定期查血象、心电图、心脏彩超、肝功, 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皮16肤% 稍凹陷,无疼痛,乳头无明显变化,无发热,未予
诊治。
41%
2013年6月末于某医院行乳腺彩超提示:右乳肿物。
45%
2013年7月12日患者于我院行右乳癌改良5根0%治术,病理 提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未见转移(0/17),免疫 组化:ER(+>75%),PR(+>50%),C-erbB-2(1+), P53(-),Ki67 (散在+),E-cadherin(+)。
支持治疗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150ml + 10% GS 250ml 静滴 1/日 左卡尼汀粉针 3g + NS 100ml 静滴 1/日 泮托拉唑钠粉针 80mg + NS 100ml 静滴 1/日 帕洛诺注司琼射液 0.25mg + NS 100ml 静滴 1/日
其他
劳拉西泮片 米氮平片
化疗方案的选择
一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例分析
主要内容
疾病简介 病例分析
小结
定义
• 乳腺癌(carcinoma of the breast):来自乳腺终 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的恶性肿瘤。
• 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主要类型。癌细胞已穿 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
➢ 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 ➢ 多为40-60岁绝经前后的妇女,男性乳腺癌较罕见 ➢ 多数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 ➢ 欧美地区发病率高于亚非拉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