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

合集下载

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进展

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进展

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进展陈国际;王一澎【摘要】浸润性乳腺癌由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生物学潜能等方面均不同的一组异质性病变所组成。

因此,正确的浸润性乳腺癌分类是判别病变范围、制定最佳治疗计划、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及科研协作交流的重要条件和标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为WHO乳腺肿瘤分类法,该方法建立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病变侵及范围、激素受体状态等基础上。

近年来,以基因表达谱和基因芯片为基础提出的乳腺癌基因分型发展迅速,初步研究已表明其能更精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并有利于选择和研究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411-415)【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分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生物标志物;分子分型【作者】陈国际;王一澎【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陈国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北京市乳腺病防治学会常委。

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从医30年,主要从事腹部与乳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1999年开始主要从事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及个体化综合治疗。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乳腺癌规范化保乳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治、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I期乳房再造、乳腺化疗药敏检测等多项新技术、新治疗手段,始终与国际乳腺癌治疗新进展保持同步。

至今完成各种手术包括各类疑难手术近万例,承担及参与各级重点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2部。

同时担任《癌症进展》《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及特约审稿人。

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目前,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基于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学侵袭范围的分类法——如传统的TNM分类(分期),基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的分类,基于单个生物标志物(如激素受体状态、增殖指数等)的检测分类等;所有这些分类法基本囊括了已知的能够影响或预测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的WHO分级标准包括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级别。

具体标准如下:
1. 良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明显增生,肿瘤膨胀性生长,为稀疏样排列,细胞为轻度异型或无异型,无出血性坏死,核分裂0\~4/10HPF。

2. 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部分浸润性生长或膨胀性生长,细胞中度异核,间质细胞呈过度生长状态,为5\~9/10HPF核分裂表现,可见小片坏死和出血。

3. 恶性叶状肿瘤:肿瘤一般为浸润性生长,细胞有明显多形性,间质细胞为过度生长,可伴有异源性分化,核分裂在10/10HPF以上,大片出现坏死和出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病症,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最新WHO乳腺肿瘤分类的变化

最新WHO乳腺肿瘤分类的变化

WHO2012:乳头状病变的变化
• 增加了实性乳头状癌 • 对囊内乳头状癌的再认识,WHO2012中已更 名为“包被性乳头状癌” • 增加了对乳头状癌伴有不典型增生和导管 原位癌的描述(3mm标准 准: <3mm, 乳头状瘤 伴ADH;≥3mm, 乳头状瘤伴伴DCIS)
实性乳头状癌
• 好发于老年妇女(60-80岁) • 大部分病人有乳头溢液,溢血
• • • •
过于少见,形态、免疫表型和生物学行为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化生性癌
低级别腺鳞癌 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新增亚型) 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 伴有间质分化的癌(名称的变化) 软骨分化、骨样分化、其他间质分化 • 肌上皮癌(归属的变化)
• • • • •
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
Gobbi H et al, Cancer, 1999, 85:2170-82 • 首次提出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的概念; • 30例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术后8例局部复发(7 例肿块切除,1例局部扩大切除),但无淋巴结转 移和远处播散; • 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更类似于纤维瘤病,而不 同于一般的化生性癌。建议采用纤维瘤病样化生 性肿瘤(Fibromatosis-like metaplastic tumors)
多形性癌(Polymorphous carcinoma)
定义:组织学特征与小涎腺 发生的“多形性低级别癌”相似。 流行病学:少见,新认识的类型,仅有3例报道。 临床特征:37--74岁。 大体:结节,大小1.5--4cm。 • 形态学:实性巢状,周围可见腺泡、筛状、小梁状及单行列兵样结 构。由单一形态细胞构成,圆形到卵圆形核,大量核分裂象。 • 免疫组化:三阴性(ER,PR,HER2)。 • 预后及预测:侵袭性生物学行为(高级别特征),预后较差(与涎 腺同形态肿瘤的低级别生物学行为不同)。

WHO乳腺癌组织学分类

WHO乳腺癌组织学分类

混合型浸润性导管和小叶癌。肿瘤中可见两种明显不同的组织学形态, 左为导管癌,右为小叶癌。
1.2 浸润性导管癌: 多形性癌。
多形性和怪异的瘤巨细胞占瘤细胞50%以 上者
背景为腺癌或腺癌伴梭形细胞或鳞状分化 高度恶性
右图.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表 达角蛋白(AE1/AE3和LP34), 证实为上皮性来源。
1.3 浸润性导管癌: 伴有破骨样 巨细胞的癌
浸润癌间质中有破骨巨细胞高-中分化的浸润 性导管癌 或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癌
破骨巨细胞来源于组织细胞
CKP
1.4伴有绒癌特征的癌
① 有与绒癌类似的双向生长方式 ② 60%有β-HCG阳性的细胞 ③ 血清β-HCG可升高
鉴别
导管内癌伴有早期浸润: 以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小管癌 髓样癌 浸润性筛状癌 放射状疤痕: 硬化性腺病:
小管小叶癌
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粘液型
浸润性小叶癌小梁型
浸润性小叶癌硬化型
浸润性小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型
浸润性小叶癌复合型 ,具有小叶和导管两型浸润性癌
混合型浸润型小叶癌
由经典型和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亚型小叶癌复合组成的病变
浸润性小叶癌印戒细胞型
鉴别
硬化性腺病 微腺型腺病 浸润性导管癌 小管癌 纯粹性(单纯性)粘液癌:没有小叶癌
21.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21.1普通导管增生 21.2平坦上皮不典型性 21.3不典型导管增生 21.4导管原位癌
22.微小浸润癌
23.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23.1中央型乳头状瘤 23.2外周型乳头状瘤 23.3不典型乳头状瘤 23.4导管内乳头状癌 23.5 囊内乳头状癌
1.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

乳腺who分级标准

乳腺who分级标准

乳腺who分级标准
乳腺WHO分级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乳腺组织病理学状况的分级方法。

该标准由国际癌症协会(IARC)制定,旨在统一各国乳腺癌分期的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具体来说,WHO分级标准将乳腺组织划分为5个等级:
1. 0级:表示不确定或未知。

2. I级:表示良性病变,包括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单纯性囊肿等。

3. II级:可能为恶性,但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4. III级:通常认为有恶性倾向,但仍需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

5. IV级:表示高度怀疑为恶性,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WHO分级标准并非绝对准确,其评估结果还需结合临床经验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乳腺疾病,如炎性乳癌等,还需要采用其他评估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整理)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9月1日

(整理)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9月1日

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的进展郑荫松(陕西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西安710003)2003新分类与上版(1981)相隔22年后成功制订,有很大变化和进展。

1、新分类的特点:(1)依据全面,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代表了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

(2)项目设置细致,分类合理,重点突出,乳腺肿瘤增设为八个大项,上皮性肿瘤分列24个小项,特殊型浸润癌18种,各有特征,一目了然。

(3)分类标准明确,(分级、分期、分型)力争量化,易于掌握,具有较大可重复性。

(4)紧密结合临床,严格界定恶性概念范围,避免过度治疗,实用性较强。

(5)保留不同意见,如DIN与DCIS的双写报告;设立微浸癌,又指出为有争议的概念等。

2、新分类的重大变化:(1)转变观念:遗传学进展,临床随访提示:乳癌的发生发展非单一的线性模式,而是更为复杂多变,更不可当作生化反应中的级联关系(如凝血过程),各阶段可以停顿,停止,浸润癌不一定都经历所有阶段。

(2)乳腺癌概念:界定为浸润癌方为真正的恶性或癌。

(3)项目调整:将原位癌自恶性肿瘤划归为癌前病变。

(4)不设早浸癌项,对立项称微浸癌又指出基本按原位癌对待。

(5)新分类的乳腺癌全为浸润性癌,分为两大类,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附五个亚型),特殊型(18种)。

3、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1)常见性:是乳腺癌的最大一组50-80%。

(2)起源:主要为TDLU,“浸润性导管癌”系保留的传统名称。

(3)组织学:不同病例变化显著不同,细胞学,组织学变化多样,关键是缺乏特殊型癌的规律的结构,80%伴有导管原位癌改变。

txt=图1.12 A 浸润性导管癌,Ⅰ级。

B 浸润性导管癌,Ⅱ级。

C 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Ⅲ级,缺乏腺管分化。

注意有大量核分裂像,其中部分为病理性核分裂像。

(4)不同类型癌:①混合型癌:非特殊型构象<50%,余为特殊型。

图1.13 混合型浸润性导管和小叶癌。

可见肿瘤中两种明显不同的组织生长方式,左为导管癌,右为小叶癌。

nottingham标准

nottingham标准

乳腺癌Nottingham分级属于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系统,又被称为诺丁汉分级系统。

分级系统根据对腺管形成比例、细胞核多形性、核分裂象计数等评分,三项分值相加后将浸润性乳腺癌分为三级。

1、腺管形成比例评分:大于75%为1分,10%-75%为2分,不足10%为3分;
2、细胞核多形性评分:细胞核小并且规则一致为1分,细胞核中等大小、略多形性为2分,细胞核大且多形性为3分;
3、核分裂象计数评分:根据高倍镜下视野直径内核分裂相评分,核分裂象计数区域必须根据显微镜高倍视野的直径进行校正,有对应的表格查询积分,以1-3分的标准打分。

上述每项指标均需分别独立评估,再将三项指标所得积分相加,就可以对浸润性乳腺癌进行诺丁汉分级。

三项指标总得分在3-5分为1级,属于高分化、低级别的浸润性乳腺癌。

三项总分在6-7分为2级,属于中分化、中级别浸润性乳腺癌。

三项总分在8-9分为3级,属于低分化、高级别浸润性乳腺癌。

由此可见,乳腺癌诺丁汉分级时得分越高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2012年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新变化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2012年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新变化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或固有基因)与在同一肿瘤重复样本之间的分析
作者单位: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牛昀,Email:yunniu2000@126.tom
相比,更多地揭示了至少5种命名为luminal
luminal
些质疑,尤其在国际会议和国际杂志上交流论文
时,遇到很尴尬的局面。至少国际同行认为接受 了这些不恰当治疗的病例,其疗效和随访数据与 国际上同类病例资料已无可比性。 4.1导管内癌 St.Gallen专家共识主要是针对早期浸润性 乳腺癌的临床治疗,NCCN指南则包含了浸润性 癌和原位癌临床处理原则。NCCN指南2013年1版 中对于导管内癌的主要治疗原则仍然是肿块切
的切片来评价,仅仅是明确的核分裂相才能被计数
(2003版:视野的选择应从肿瘤周边浸润区开始,
疾病的理解更深入,为治疗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有 力证据和开辟了新的途径。乳腺病理学分类也在
随之不断地更新和增加内容,朝着更加适合临床 治疗需求、体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新理念的方向 发展和完善。2012年新版《WHO乳腺肿瘤分
A、
B、HER-2过表达型、基底样以及正常乳腺
样型的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存在。虽然使用不同的 内源性基因群和单样本预测因子可将乳腺癌分为
万方数据
・2。
主堡呈L膣痘苤盍(皇王题2垫!垒生!旦筮!鲞筮!塑堡!也』旦!!墅!望亟垦!塑!型业垦堂!i塑2:』!些垫!堡:!堕:!:盟垒!
几个固有亚型,但问题是也有资料显示,用不同的 方法可能会把同一病例归为不同的固有亚型。仅 仅基底样亚型不论使用何种分析方法仍可以被重 现性地证实,因此可说,目前最为稳定地能够被划 分开的是基底样和非基底样这两大固有亚型类 别_o。2012新版分类中提到微阵列检测PAM50的 出现和应用使乳腺癌分型缺乏标准化和缺乏再现 性的状况得到部分改善喁J。qRT.PCR技术可被用 于石蜡包埋存档样本,检测成套50个基因的表达 水平,将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为lumin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
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方法:
以癌的三个特征为评价标准:导管的形态,核的异型性和核分裂数目。

1、核的异型性的评价参考邻近的乳腺组织的正常上皮细胞的一般核大小和形态。

核形态的不规则性和核仁的数目和大小的增加在确定核异型性评分时是有用的辅助性特征。

2、核分裂相的评价要求认真仔细,观察者必须计数确定的核分裂。

浓染的和固
缩核忽略不计,因为他们更像代表凋亡而不是增生。

核分裂计数要求标准化, 要在一个固定的视野区或使用网格系统,计数10个高倍视野的核分裂总数。

只评价那些有着典型的肿瘤细胞覆盖的视野,如果存在异质性,要选择有着较高的核分裂频率的区域。

视野的选择要随机的迂回在选择的区域里。

3、导管和小叶形成情况。

三个值加在一起,得到3〜9的分数,根据此分级如下:
1级-分化好:3-5分
2级一中分化:6-7分
3级—分化差:8-9分
乳腺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半定量评级方法(Elston和Ellis)
特征分值
导管和小叶形成
肿瘤的大部分(>75%)1
中等程度(10〜75%)2
很少或无(<10%)3
核异型性
小的、规则的一致性细胞1
大小和异型性中度增高2
明显异型性
核分裂数
依赖显微镜的视野面积
三个不同视野核分裂计数评分举例
视野直径(mm)0.44 0.59 0.63
视野面积(mm2)0.152 0.274 0.312
核分裂计数
1分0-50-90-
11
2分6-1010-1912-22
3分>11>20>23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