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乳腺癌疾病管理及治疗规范

乳腺癌疾病管理及治疗规范

乳腺癌疾病管理及治疗规范简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乳腺癌的管理和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和最佳的治疗结果。

本文档旨在介绍乳腺癌疾病的管理及治疗规范。

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应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估。

- 临床表现包括乳房肿块、乳房异常分泌物、乳房皮肤改变等,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等,可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情况。

- 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分期与治疗- 根据乳腺癌的TNM分期系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病期,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

- 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和康复治疗。

-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通过乳房保留手术或乳房切除手术来切除肿瘤组织。

- 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可用于减小肿瘤的体积、控制转移和预防复发。

- 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支持、营养指导和康复运动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

随访与复发监测-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进行定期的随访,以监测疾病的复发情况和评估治疗效果。

- 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可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病变。

- 对于复发的患者,应重新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乳腺癌疾病的管理及治疗需要遵循规范的诊断流程、分期标准和治疗方案,以提供患者最佳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的随访和复发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复发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得到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

附注请注意,本文档总结了乳腺癌疾病管理及治疗的一般规范,具体的治疗方案和决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乳腺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乳腺癌诊疗规范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筛查是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性癌患者,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群体筛查和机会性筛查。

群体筛查是指在辖区或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适龄妇女进行筛查;机会性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结合门诊常规工作提供乳腺癌筛查服务。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一般风险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策略 1.20~39岁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每1-3年1次临床检查。

2.40~69岁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

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

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每年1次临床检查。

3.70岁以上机会性筛查。

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每年1次临床检查。

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策略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乳腺癌高危人群符合以下3个条件,即①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②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③既往行胸部放疗。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如下。

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治疗的原则与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应对这一疾病。

一、原则在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时,医生通常会考虑以下原则:1. 个体化治疗: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分期和分子亚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设计。

2. 根治性治疗:早期乳腺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来达到根治的目的。

对于晚期乳腺癌,根治性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3. 综合治疗:乳腺癌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方法基于不同乳腺癌阶段和患者的特点,下面介绍常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基本方法,根据病情程度可以选择乳腺部分切除、乳腺全切除或乳房切除,也可以结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后可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在手术后进行,通过利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射线照射乳腺,减小残留肿瘤的风险。

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也可在手术前进行放疗,以缩小肿瘤的体积。

3. 化学疗法:化疗是使用药物来杀灭癌细胞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和分期,可以选择单药或者联合应用多种化疗药物。

常见的化疗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但通过合理的用药和支持性治疗可以减轻不适。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定的药物来抑制肿瘤生长所需的信号通路。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以接受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以阻断HER2受体的信号,抑制肿瘤的生长。

5.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来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

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有类雌激素药物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除了上述常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手段正在不断发展,例如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这些新技术有望为乳腺癌治疗带来更好的疗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9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9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C50.900x001)二、诊断依据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卫办医函〔2018〕1125号)。

诊断标准:1.定性诊断:采用空芯针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活检及病理检查等方法明确病变是否为癌、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特殊分子表达情况等与乳腺癌自身性质和生物行为学特点密切相关的属性与特征。

应对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病例进行Ki-67、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免疫组化染色,HER2 2+病例应进一步行原位杂交检测。

2.分期诊断:乳腺癌的分期诊断主要目的是在制订治疗方案之前充分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特点,以便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模式提供充分的依据。

乳腺癌的严重程度可集中体现在肿瘤的大小、累及范围(皮肤和胸壁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等方面,在临床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分期诊断信息。

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不能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主要依据,但是在制订诊治策略时,应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合并症及伴随疾病会对整体治疗措施产生影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卫办医函〔2018〕1125号)。

四、计划住院天数为9天内五、计划住院总费用为8000元内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凝、肿瘤六项、CA125、CA153、传染病筛查、性激素六项;(3)胸、腹部CT、腋窝淋巴结彩超。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乳腺超声、乳腺MRI、骨显像、头颅MRI。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1.外科手术治疗:乳房切除手术(TNM分期中0、Ⅰ、Ⅱ期及部分Ⅲ期且无手术禁忌,患者不具备实施保乳手术条件或不同意接受保留乳房手术;局部进展期或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经全身治疗后降期,亦可选择全乳切除术);保留乳房手术(适用于患者有保乳意愿,乳腺肿瘤可以完整切除,达到阴性切缘,并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可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外科手术;乳房修复与重建;2.放射治疗:保乳术后放射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新辅助化疗后术后放射治疗;乳腺重建术后放射治疗;局部区域复发后的放射治疗;3.化疗:新辅助化疗,推荐含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辅助化疗,首选含蒽环类药物联合或序贯化疗方案,以蒽环类为主的方案(如CA(E)F、A (E)C、FEC方案),蒽环类与紫杉类联合方案(如TAC),蒽环类与紫杉类序贯方案(如AC→T/P(P:紫杉醇)或FEC →T);晚期乳腺癌的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类、长春瑞滨、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铂类);4.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不建议与辅助化疗同时使用,一般在化疗之后使用,可以和放疗及曲妥珠单抗治疗同时使用;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氟维司群、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孕激素或托瑞米芬、亦可考虑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5.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进行靶向治疗,国内主要药物是曲妥珠单克隆抗体,一般不与阿霉素化疗同期使用,但可以序贯使用,与非蒽环类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治疗可同期应用;6.支持对症治疗:唑来磷酸、钙剂、奥美拉唑、氨基酸、铁剂、叶酸、维生素B12、EPO、羟考酮、吗啡、恩丹司琼、甲氧氯普胺、甲地孕酮、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介素-11等;4.出院医嘱:每周复查血常规,3周后再次入院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引言:乳腺癌是目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各国均呈上升趋势。

中国抗癌协会作为中国涉及癌症领域的重要机构,发布了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以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乳腺癌的分类与诊断1. 分类:乳腺癌可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两类。

非浸润性癌包括原位癌和非浸润性癌,不侵犯其他组织;浸润性癌发展到侵犯其他组织器官,具有更严重的病情。

2. 早期诊断:通过乳腺自检、乳腺彩超、乳腺钼靶等方式可以早期追踪和发现乳腺癌,提高早期诊断率。

3. 病理诊断: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是确诊的关键,需要通过组织切片、免疫组化等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和病理学特征,鉴别乳腺癌的类型和分子亚型。

二、乳腺癌治疗的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子亚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

2. 早期治疗: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早期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3. 综合治疗: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旨在最大程度地消灭肿瘤细胞,减少病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三、手术切除的方法和指征1. 扩大切除:对于非浸润性癌,可以选择扩大切除或保乳手术,根据病情评估决定最合适的方式。

2. 约束性手术:对于浸润性癌,建议进行约束性切除,同时考虑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四、辅助治疗的方法与效果评估1. 化疗:根据分子亚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减少或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

2. 放疗: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直线加速器放射源或负荷子宫腔放疗等方式,照射乳房区域和淋巴结区域,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五、内分泌治疗的指征和方法1.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包括使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和去势。

乳腺癌诊疗规范版-V1

乳腺癌诊疗规范版-V1

乳腺癌诊疗规范版-V1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诊疗规范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影响
非常大。

针对当前乳腺癌诊疗方面的需求,医学专家制定了“乳腺癌
诊疗规范版”,本文将对这一规范进行重新整理。

一、乳腺癌的分类
乳腺癌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乳腺癌是指起源于
乳腺组织的肿瘤;继发性乳腺癌是指由原发癌病灶转移而来的乳腺癌。

二、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通过体检、影像学(乳腺X线摄影、彩超等)和病
理学检查(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来确定。

三、乳腺癌的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一)外科手术
1. 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乳腺癌、肿瘤较小、没有转移的患者。

2. 乳腺切除术:适用于乳腺癌较大的患者,或有转移的患者。

3. 淋巴结清扫术:针对存在转移的患者,需要清理淋巴结区域。

(二)放疗
放射治疗可以扩散到乳腺、胸壁和区域淋巴结,以杀灭残留癌细胞。

(三)化疗
化疗是通过给药物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癌细胞的复制,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四)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其主要通过使用类固醇制
剂或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来防止癌细胞生长。

四、乳腺癌的康复
乳腺癌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营养补充、运动
康复等。

综上所述,乳腺癌诊疗规范版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全面规范的诊疗指导,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随着诊断和治疗的进步,乳腺癌的生存率和治愈率逐渐提高。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乳腺癌的诊疗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制定本《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

一、诊断1.1 临床表现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肿块、皮肤异常、溢液、乳腺疼痛等。

乳房肿块的性质、质地、可移动性、边界清楚性对于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有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乳腺癌筛查及进一步诊断。

1.2 影像学检查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和乳腺MRI等。

乳腺X线摄影能够提供乳房内部的结构信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乳腺超声可以帮助判断乳腺肿块的性质,对于鉴别良恶性肿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乳腺MRI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病灶定位、局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最可靠依据。

多数情况下,通过乳腺穿刺活检即可获得组织学诊断。

有时候,需要进行乳腺手术切除肿瘤进行病理诊断。

二、分期乳腺癌的分期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采用乳腺癌分期系统为基础进行分期。

三、治疗原则3.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侧重于最大限度地控制乳腺癌的局部病变和远处转移,同时尽量减轻治疗的副作用。

3.2 综合治疗乳腺癌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综合手段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通过手术可以控制局部病灶。

放射治疗可以杀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复发率。

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两种方式,可用于术前和术后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乳腺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选择性作用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3 术前辅助治疗对于患有大肿瘤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术前辅助治疗。

乳腺癌诊疗标准

乳腺癌诊疗标准

乳腺癌诊疗标准《乳腺癌诊疗标准:守护女性健康的“秘籍”》嘿,你知道吗?在女性健康的“魔法世界”里,乳腺癌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恶魔”,随时可能给女性身体这个“魔法城堡”带来巨大的破坏。

不过别怕,就像魔法师有自己的魔法咒语一样,我们也有乳腺癌诊疗标准这个强大的“魔法护盾”。

这个标准可太重要啦,如果没有它,医生在和乳腺癌这个“恶魔”战斗的时候就像拿着木棍的小矮人去挑战巨龙,完全找不到方向,患者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求生,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大片”啊!一、早期筛查:乳腺癌的“预警雷达”“早筛查,早发现,这个秘密武器要抓牢。

”早期筛查就像是乳腺癌的“预警雷达”,时刻监测着身体里的风吹草动。

你想啊,乳腺癌在早期的时候就像一个刚刚萌芽的小怪兽,如果我们能早早地发现它,那治疗起来就像捏死一只小蚂蚁那么简单。

可要是等它长成了大怪兽,那就麻烦大了。

比如说乳腺钼靶检查,它就像是一个超级放大镜,能把乳腺里那些微小的变化看得一清二楚。

还有乳腺超声检查,这就像是一个温柔的小助手,在乳房这个“小花园”里到处查看有没有“杂草”(病变)。

女性朋友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检查,定期做筛查就像是给乳房这个“娇嫩花朵”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二、病理诊断:确定“恶魔”的真面目“病理诊断来帮忙,看清恶魔不慌张。

”病理诊断可是确定乳腺癌这个“恶魔”真面目的关键一步。

它就像是给“恶魔”做一个详细的“身份证”,看看这个“恶魔”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是激素受体阳性的“狡猾恶魔”,还是三阴性的“凶狠恶魔”。

通过病理切片,医生就像侦探一样,在显微镜这个“放大镜”下仔细寻找线索。

这时候,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就成了破案的关键。

如果病理诊断不准确,那后续的治疗就像在黑暗中射箭,完全没有准头,只能是一场“乌龙闹剧”。

三、治疗方案:多管齐下的“战斗策略”“治疗方案要选好,多管齐下把魔消。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可不是单一的,就像一场多兵种联合作战。

手术治疗就像是直接冲向“恶魔”老巢的“先锋队”,把肿瘤这个“大魔头”尽可能地切除干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诊疗常规一.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⒈症状⑴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⑵乳头溢液: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

⑶乳头和乳晕异常:表现为表皮脱屑、糜烂、回缩、固定。

⒉体征⑴乳腺检查①肿块:部位、大小、数目、活动度、硬度、形态及边界。

②乳房皮肤:有无皮肤水肿、皮肤粘连、浅表静脉曲张、类炎症表现、皮肤溃疡、卫星结节。

③乳头乳晕:有无表皮脱屑、糜烂、回缩、固定、乳头溢液。

⑵区域淋巴结检查: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是否融合、是否疼痛。

(二)实验室诊断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A125、CA15-3、CEA。

(三)影像学诊断⒈乳腺X线照相⒉超声显象检查⒊热图象检查⒋近红外线扫描⒌CT与MRI检查⒍PET检查(四)病理学诊断⒈脱落细胞学检查⒉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⒊活组织检查(包括ER/PR及HER-2检测)+(五)其他检查胸片、腹部B超、骨ECT、骨髓检查、心电图。

二、诊断(一)TNM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TNM分期系统(2005年)T Tx To (原发肿瘤)原发肿瘤无法评估无原发肿瘤证据Tis仅指原位癌,或非侵袭性乳腺癌,如导管原位癌(DCIS)、小叶原位癌(LCIS)、乳头Paget病无肿瘤者T1肿瘤最大直径≤2cmT2 2 cm<肿瘤最大直径≤5cmT3肿瘤最大直径>5cmT4任何肿瘤大小侵及胸壁或皮肤(桔皮征、乳腺皮肤溃疡、局限于患侧乳腺的皮肤卫星结节)和炎性乳癌N N X (区域淋巴结)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先期切除)+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N2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相互融合或固定;或者,肿瘤已转移至内乳淋巴结,但无腋下淋巴结转移N3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下淋巴结转移;或者,肿瘤已转移至同侧内乳淋巴结及同侧腋下淋巴结M M X (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二)临床分期0期Tis N0M0Ⅰ期T1N0M0ⅡA期T0-1N1M0T2N0M0ⅡB 期T2N1M0T3N0M0ⅢA期T0-2N2M0T3N1-2M0ⅢB期T4N0-2M0ⅢC期任何T N3M0Ⅳ期任何T任何N M1(三)病理分类⒈非浸润性癌⑴小叶原位癌⑵导管内癌⑶乳头Paget病⒉早期浸润性癌⑴小叶癌⑵导管癌⒊浸润性特殊型癌⑴乳头状癌⑵髓样癌⑶小管癌⑷腺样囊性癌⑸粘液腺癌⑹鳞状细胞癌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⑴浸润性小叶癌⑵浸润性导管癌⑶单纯癌⑷硬癌⑸髓样癌⑹腺癌⑺大汗腺癌三、治疗(一)治疗基本原则⒈非浸润性乳腺癌⑴导管内癌①弥漫性病变(≥2象限)或切缘阳性,行全乳切除术。

②单中心性病变,且切缘阴性,行局部肿块切除术加放疗或全乳切除术。

如果肿块小于0.5cm,低分级,可行单纯局部肿块切除术。

ER/PR(+)患者可考虑内分泌治疗。

⑵小叶原位癌①观察。

②预防性双侧乳房切除术。

ER/PR(+)患者可考虑内分泌治疗。

⒉浸润性乳腺癌⑴Ⅰ、Ⅱ、ⅢA期乳腺癌①局部肿块切除术加腋窝手术分期,化疗后放疗或放化疗同步,淋巴结阳性数≥4枚,放疗靶区为整个乳腺和锁骨上区,考虑内乳区放疗;淋巴结阳性数为1~3枚,放疗靶区为整个乳腺,考虑锁骨上区和内乳区放疗;淋巴结为阴性,放疗靶区为整个乳腺。

②全乳切除术加腋窝手术分期,淋巴结阳性数≥4枚,化疗后对胸壁及锁骨上区放疗,考虑内乳区放疗;淋巴结阳性数为1~3枚,考虑化疗后对胸壁、锁骨上区及内乳区放疗。

淋巴结为阴性,肿块>5c m或切缘阳性,化疗后胸壁放疗,考虑锁骨上区及内乳区放疗;肿块≤5cm和切缘<1mm,考虑化疗后胸壁放疗;肿块≤5cm和切缘≥1mm,化疗后不放疗。

肿块0.6cm~1.0cm,有预后不良因素,考虑化疗;肿块<0.5cm,不化疗。

ER/PR(+)患者加用内分泌治疗。

如淋巴结为阴性,肿块<0. 5cm或肿块0.6cm~1.0cm,无预后不良因素,不需要内分泌治疗。

⑵Ⅱ、ⅢA期乳腺癌术前化疗指南①术前化疗3~4周期,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肿块可切除者,行局部肿块切除术加腋窝手术分期,术后化疗和放疗。

ER/PR(+)加用内分泌治疗。

②术前化疗3~4周期,部分缓解但肿块不可切除或无变化或进展者,行全乳房切除术加腋窝手术分期,术后化疗和放疗。

ER/PR(+)加用内分泌治疗。

⑶Ⅲ期乳腺癌①术前采用蒽环类或紫杉类的联合方案化疗,有反应者, 行全乳房切除术或局部肿块切除术加腋窝手术分期,术后对胸壁及锁骨上区放疗,如内乳区淋巴结受累者, 应对内乳区放疗。

②术前采用蒽环类或紫杉类的联合方案化疗,无反应者, 行术前放疗,有反应者,遵循上述治疗原则;仍无反应者,个体化治疗。

⑷复发/Ⅳ期乳腺癌①局部病变全乳切除术后复发,行外科手术加放疗,然后化疗。

乳房肿块切除术加放疗后复发者行全乳切除术,然后化疗。

②全身病变A: ER(+)、PR(+),仅骨和软组织转移,无内脏转移者,如一年内行过内分泌治疗,采用二线内分泌治疗。

如一年内未行内分泌治疗和未行过内分泌治疗者,绝经前应用卵巢去势或功能性抑制加绝经后内分泌治疗;绝经后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抗雌激素治疗,直到出现进展或不能耐受的毒性,考虑新的内分泌药物治疗或化疗。

B: ER(-)、PR(-),有内脏转移,内分泌治疗无效者,如Her-2(+),采用Herceptin加化疗;如Her-2(-),采用化疗,连续3周期无效或E COG行为状态指数≥3,不再考虑行化疗,给予姑息对症支持治疗。

(二)治疗方法⒈术后化疗代表方案⑴CMF方案CTX 100mg/m2 p.o d1-14MTX 40mg/m2iv d1、d85-Fu 600mg/m2 iv d1、d828天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⑵FAC方案5-Fu 500mg/m2 iv d1、d8ADM 50mg/m2 iv d1CTX 500mg/m2 iv d121天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⑶AC方案ADM 60mg/m2iv d1CTX 600mg/m2 iv d1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⑷CAF方案CTX 100mg/m2p.o d1-14ADM 30mg/m2iv d1、85-FU 500 mg/m2iv d1、828天为1个周期,共个6周期⑸EC方案E-ADM 100 mg/m2iv d1CTX 830 mg/m2iv d121天为1个周期,共8个周期⑹AC→paclitaxel方案ADM 60 mg/m2iv d1CTX 600 mg/m2iv d1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后接紫杉醇175-225 mg/m2静注3小时d1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⑺剂量密度AC→paclitaxel方案ADM 60 mg/m2iv d1CTX 600 mg/m2iv d114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后接紫杉醇175mg/m2静注3小时d114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⑻剂量密度A→T→C方案ADM 60 mg/m2iv d114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后接紫杉醇175mg/m2静注3小时d114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后接CTX 600 mg/m2iv d114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⑼TAC方案多西紫杉醇75mg/m2iv d1ADM 50 mg/m2iv d1CTX 500 mg/m2iv d121天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⑽A→CMF方案ADM 75 mg/m2 iv d1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后接CTX 600mg/m2 iv d1MTX 40mg/m2iv d15-Fu 600mg/m2 iv d121天为1个周期,共8个周期⑾E→CMF方案E-ADM 100mg/m2 iv d1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后接CTX 100mg/m2 p.o d1-14MTX 40mg/m2iv d1、85-Fu 600mg/m2 iv d1、828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或CTX 750mg/m2 iv d1MTX 50mg/m2iv d15-Fu 600mg/m2 iv d1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⑿FEC方案CTX 75mg/m2 p.o d1-14E-ADM 60mg/m2iv d1、85-Fu 500mg/m2 iv d1、8以磺胺甲基异恶唑支持28天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⒉术后放疗⑴保乳术后放疗技术①乳腺切线野照射技术:不作腋锁照射时,应在锁骨头下缘水平。

如作腋锁野照射时,上界一般在第二前肋水平,下界在乳房皱襞下2 cm,外切野在腋中线或腋后线,内切野视是否要包括同侧内乳淋巴结而定。

如要用切线野来照射内乳淋巴结,内切野的位置应在体中线健侧3cm;如切线野不包括内乳淋巴结,则内切野在体中线或与内乳野相邻接。

切线野的宽度足以包括全部乳腺组织及小部分肺组织在内,受照射的肺组织以2~3cm厚为宜,前界开放,留出1.5~2cm空气以防止照射过程中因乳房肿胀而使射野显得局限。

②瘤床局部补量技术A.电子束放疗技术:首先确定原发灶的位置,照射野应超过肿瘤边缘2-3cm。

B.组织间插植放疗技术:适合乳腺较大,肿瘤位置较深者;采用电子束追加放疗所需剂量较大,肺组织受量较大者;组织学证实切缘癌阳性而未行再切除或伴有其它预后较差的病理学特征者。

③乳腺调强放疗技术A.常规分割调强放疗:指先进行全乳调强放疗,待结束后再进行瘤床所在象限调强放疗,剂量分割方式始终是常规分割。

B.SIB调强放疗:指全乳调强放疗的同时实现瘤床加量的调强放疗方式。

C.象限调强放疗:指放弃全乳照射而仅以瘤床作为靶区进行调强放疗。

⑵根治术后放疗技术①内乳野:内界为锁骨中线,外界为胸骨中线旁开5cm,上界为锁骨上野下缘,下界为第3~4肋水平。

常规内乳野参考点设于2.5~3cm深度。

②胸壁野:A.电子束全胸壁照射技术:内缘为内乳野外界或胸骨中线,上、外缘为锁骨上下区—腋窝野的下/外界;下缘视手术范围而定,一般为手术瘢痕下3cm。

电子束能量选择必须根据CT测得的胸壁厚度而定,填充物必须常规使用以使皮肤量提高至90%以上。

B.乳腺切线野照射技术:同上所述。

③腋锁野:上界平环甲膜,内界位于中线沿胸锁乳突肌内缘上行达上界,外界为肱骨头内缘或肱骨头外缘下3~5cm(铅挡肱骨头),下界在模拟定位机下定位,于锁骨体下缘下1cm平行向外延伸至腋前线第3肋骨下缘水平,转向外达外界。

由于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不在同一深度,锁骨上野处方计量参考点较浅,所以必须通过腋后野补充腋窝淋巴结剂量的不足。

腋后野布野如下:上界平锁骨下缘,内界位于肋缘内1.5cm,下界同腋锁野的下界,外界与腋锁野肱骨头铅挡相接,一般包括1cm肱骨头。

腋后野的处方计量参考点为腋中群淋巴结位置,投影相当于锁骨中点下2cm处,深度平均皮下5~6cm。

根治术后淋巴引流区及胸壁肿瘤量50GY/5周,保乳术后全乳切线总剂量50GY/5周,瘤床补充剂量10~15GY,单次剂量为1.8~2.0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