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病人的麻醉
内分泌麻醉

一、脑垂体的解剖与生理功能(一)解剖1、解剖为卵圆形灰白色腺体,约1.2cm×1.0cm×0.5cm大小,重约0.5g,女性略大于男性,妊娠期可显著增大。
2、垂体位于蝶鞍凹内,上覆以鞍隔,借横贯鞍隔的漏斗部与第三脑室底及下丘脑相连,垂体的两侧为海绵窦,有ⅲ、ⅳ、ⅴ、ⅵ颅神经通过,在蝶鞍之上尚有视神经交叉,垂体下方为鞍底与蝶窦相隔。
3、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垂体前叶)与神经垂体(垂体后叶)。
腺垂体包括垂体前叶和中间部,均由腺细胞组成,而神经垂体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及无髓神经纤维组成。
(二)生理功能1、脑垂体是重要的内分泌腺,可分泌6种激素(均为蛋白质或多肽),包括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黑色细胞刺激素(ms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
同时受下丘脑的调节。
2、下丘脑:(1)部分神经细胞兼有腺体的分泌功能。
(2)下丘脑的视上核及室旁核可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亦称加压素avp)及催产素,二者经下丘脑-垂体神经纤维输送至神经垂体储存。
(3)正中隆突部分泌10种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腺垂体调节其分泌功能。
二、垂体腺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一)分类1、过去依照腺体细胞的染色分为嗜酸性细胞腺瘤、嗜碱性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腺瘤,而且认为后乾无分泌功能。
近年来因通过电镜的观察发现嫌色细胞内亦具有小的染色颗粒,而且具备临床症状的分泌功能。
2、近来以内分泌功能的大小分为:内分泌功能活跃者和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者两类。
(二)临床表现垂体腺瘤的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0%-20%。
1、特殊的临床症状依肿瘤发生于何种内分泌腺体细胞而异。
(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①早期仅数毫米大小,表现为分泌亢进,发生在未成年人可发育成巨人,发生在成年人则为肢端肥大症,病人面容改变,鼻大唇厚,额头变大,下颌突出,发音变粗,手大脚大,色素沉着,重者全身无力,闭经及性功能减退。
内分泌病人的麻醉

第四节 糖尿病病人的麻醉处理
● 糖尿病是由于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 大类,前者以青少年为主,后者以中老年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其特点是血糖 过高或糖尿。糖尿病病情严重或治疗不满意者,容易并发心血管、肾、神经、视网膜等病变,抗 感染能力低下。虽是慢性过程,但呈现不可逆性,后果不良。严重者发生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 循环衰竭、昏迷以致死亡。麻醉和手术刺激可能促使原有病情恶化,增加围术期的危险性和并发 症。如果糖尿病经过适当治疗得以控制,血糖及其他代谢紊乱得以纠正,并发症经治疗得以改善, 则围术期相对安全。
● 2、低血压的处理 原因:儿茶酚胺的分泌随结扎肿瘤血管或肿瘤切除而迅速降低,使外周血管扩 张、α或β受体阻滞剂的残留作用以及血容量不足等。应提前防范:在结扎血管与切除肿瘤前数分 钟就应停用α或β受体阻滞剂,“逾量”补液,一般多于丢失量的500-1000毫升。顽固性低血压: 通常用去甲肾上腺素0.1-0.2mg推注或将1mg去甲肾上腺素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 点滴,根据血压调整滴速,可延续到术后。3、低血糖的处理 原因: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急剧降 低,解除了对胰岛B细胞的抑制作用,出现低血糖。有时低血糖仅表现为持续性低血压,且对加 压药和补液无效,应监测血糖浓度,当确认低血糖时应输注葡萄糖液。
● 不论使用何种麻醉方式,此类病人对失血的耐受性均很差,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常见血压下降, 加上体位因素等影响甚至会有休克表现。对此,除正确判断并及时补充血容量外,还应考虑肾上 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可能性,如碰到原因不明的低血压、休克、心动过缓、发绀、高热等,且对一 般的抗休克治疗如输液、升压药等效果不佳时,应考虑经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100~300mg,并在 术后每8小时经肌内注射醋酸可的松50~100mg,逐渐减少,根据病情可持续应用1~2周或更长时 间。
内分泌疾病患者麻醉知识点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内分泌疾病患者麻醉知识点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A1型题1.糖尿病患者的术前准备,以下哪项正确:A.糖化血红蛋白> 9%B.空腹血糖> 10mmol/LC.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 13mmol/LD.尿糖阴性E.尽量避免胰岛素治疗2.有关GIK液在麻醉中的应用,下列哪项正确:A.GIK液可使组织器官代谢率及耗氧量下降B.GIK液可避免严重的低血糖和高血糖C.GIK液不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D.GIK液可降低麻醉药代谢,使苏醒延迟E.GIK液实施前应给予适量的吩噻嗪类药物3.麻醉和手术刺激可以引起:A.交感兴奋,血糖升高B.副交感兴奋,血糖升高C.交感兴奋,血糖降低D.副交感兴奋,血糖降低E.以上都不对4.术中常规血糖监测,应该多长时间一次:A.1小时B.2小时C.30分钟D.3小时E.1.5小时5.围术期血糖监测的金标准是:A.血气分析B.手指血床旁血糖仪C.血糖试纸D.采耳血床旁血糖仪E.都不是6.术中出现低血糖,处理错误的是:A.静注50%葡萄糖10~20mlB.术中补充葡萄糖5~10g/hC.监测血糖D.保持血糖稍高于正常水平E.减浅麻醉深度7.严格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应该在何种水平:A.轻度升高状态B.轻度降低状态C.平均6mmol/LD.大于11mmol/LE.大于12mmol/L8.有关糖尿病患者麻醉的特点,下列哪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单纯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小手术不需特殊处理B.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小手术不需特殊处理,维持原有治疗C.糖尿病患者,重大手术应改用胰岛素治疗D.糖尿病患者麻醉,二甲双胍不应停用E.术前三天,停用长效药物,改用短效药物9.糖尿病患者,术前常规使用胰岛素,如何调整:A.停用B.停用长效的药物,改成短效的药物C.停用长效的药物,改成中、短效的药物D.改口服药E.继续使用10.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评估,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是否有低血糖B.是否有酮症酸中毒C.是否有高渗性昏迷D.慢性并发症情况E.药物使用情况11.对糖尿病心脏患者麻醉的基本要求,哪项正确:A.保证充分镇静B.维护循环状态稳定C.维持正常血容量和正常通气D.麻醉深度适当E.以上全部12.关于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前用药哪项错误:A.手术前晚口服适量安定类药B.术日晨可给予地西泮C.继续口服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D.用胰岛素E.可肌注适量吗啡13.对于糖尿病患者补钾:A.随时监测,1~2小时一次B.用胰岛素以后更易低钾C.见尿补钾D.磷和镁也要补充E.以上都是14.高血糖性高渗昏迷,它的临床表现是:A.神志模糊B.意识障碍C.严重脱水D.抽搐昏迷E.以上都是15.肾上腺在体内的大致位置是:A.胸椎11水平B.胸椎12水平C.腰椎1水平D.腰椎2水平E.胸椎10水平16.肾上腺组织的分区,哪个错误:A.分为皮质和髓质B.皮质分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三层C.髓质仅分泌多巴胺D.皮质分泌皮质激素E.都正确17.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向心性肥胖B.高血压C.低钾血症D.碱中毒E.骨质疏松18.皮质醇增多症的术前准备,应该注意:A.血糖水平C.电解质D.酸碱情况E.以上都是19.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生长发育有何影响:A.抑制生长激素分泌B.抑制性腺发育C.抑制垂体D.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E.以上都是20.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常常引起脊柱后突、畸形和身材变矮是因为:A.骨质疏松B.病理性骨折C.骨胶原转换下降D.成骨作用减弱E.以上都是2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B.碱中毒C.心慌D.头晕E.口渴22.可以安全应用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药物,除外:A.氯胺酮B.丙泊酚C.依托咪酯D.芬太尼E.咪达唑仑2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应用肌松药物有哪些注意:A.肌松药适当减量B.不影响药物使用C.肌松药增加用量D.不要使用非去极化药物E.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24.嗜铬细胞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A.低血压、休克B.头痛、心悸、多汗C.心慌、气短D.口渴、多尿E.颜面潮红、高血压25.嗜铬细胞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高血压B.低血压C.低钾血症D.高钾血症E.心律失常26.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最常用的药物是:A.钙通道阻滞剂B.硝普钠C.抗高血压药D.长效α受体阻滞剂E.利血平27.嗜铬细胞瘤患者不容易导致哪些心脏问题:A.胸痛B.心绞痛C.心肌病D.心律失常E.预激综合征28.嗜铬细胞瘤患者存在消瘦,皮下脂肪较少,原因是:A.基础代谢率上升B.机体氧耗增加C.促进脂肪分解D.皮质激素分泌增多E.以上都是29.糖尿病出现大汗、颤抖、软弱无力、心悸时,应考虑:A.酸中毒B.低血糖C.脑梗D.心肌缺血E.药物反应3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表现是:A.高血压B.低钾血症C.碱中毒D.酸中毒E.高血压、低钾血症、碱中毒31.低血糖表现,与下列哪些有关:A.血糖水平B.低血糖原因C.患者年龄D.个体差异E.以上都对32.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可表现为:A.心动过速B.心率变异性小C.无痛性心肌梗死D.心衰E.以上都是33.糖尿病患者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晕厥,治疗首选:A.利多卡因静脉注射B.同步直流电复律C.非同步直流电复律D.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药E.静脉注射胺碘酮二、A2型题34~36题共用题干78岁女性,体重80kg,糖尿病30余年,高血压16年,血压控制稍差,160/85mmHg,近期左足剧痛,第一,第二足趾红肿,变黑,局部发干变硬。
内分泌病人手术的麻醉刘德功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麻醉药物的代谢、作用机制等进行改造,以 实现更精准、高效的麻醉。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大量病例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 提高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和效率。
研究热点
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
01
针对现有麻醉药物的局限性,研究开发新型麻醉药物,以提高
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素等,以降低麻醉风险。
术前禁食禁饮
确保病人在手术前已经禁食禁饮 足够的时间,以防止术中呕吐和
吸入性肺炎。
麻醉方法选择
根据手术需求选择麻醉方法
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全身麻醉、区域麻 醉等。
考虑病人状况
在选择麻醉方法时,应充分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等因素,以确保麻 醉安全。
02 内分泌病人手术麻醉的特 点
病理生理特点
01
02
03
代谢紊乱
内分泌病人常伴有代谢紊 乱,如糖尿病、甲状腺疾 病等,对麻醉药物的代谢 和反应有特殊影响。
心血管系统
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可 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异常, 增加麻醉风险。
电解质平衡
内分泌病人可能存在电解 质失衡,如低钾、低钠等, 影响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
激素替代治疗的管理
与内分泌科医生密切合作,确 保激素替代治疗的合理使用和 管理,以降低麻醉风险。
新技术应用
如靶控输注技术、智能化的麻 醉管理系统等,可进一步提高
麻醉的安全性和效率。
05 内分泌病人手术麻醉的未 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靶向麻醉
利用特异性药物或技术,将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特定部位,减少 全身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内分泌疾病患者的麻醉PPT课件

概述
Ï 内分泌疾病病人麻醉既包括内 分泌疾病本身需进行手术的病 人,如垂体肿瘤、嗜铬细胞瘤、 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又有合并 内分泌疾病并而进行其他手术 的病人如糖尿病等。其中糖尿 病和嗜铬细胞瘤病人麻醉临床 较常见,且麻醉管理较为特殊, 作为本次介绍内容。
糖尿病病人麻醉
三.术前准备
Ï 纠正低血容量 术前准备时,用α受体阻 滞剂扩张血管的同时,补充血浆代用品、 血浆或全血,使术中肿瘤切除后更易维 持血压的平稳。对有儿茶酚胺心肌病人, 应避免负荷过重。
Ï 术前用药 要达到充分镇静,避免因紧 张、焦虑引起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可 给咪唑安定及吗啡类镇痛药。抗胆碱类 药避免用阿托品以免增加心率。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Ï 高血糖处理:术中出现高血糖, 均应用短效普通胰岛素来降低 血糖,同时可抑制脂肪分解, 避免酮体的产生。
• 补充容量 • 同时 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
的变化
急诊手术胰岛素滴注速 度
血糖(mg/dl)
0-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250 250-300 300-350 350-400 >400
Ï 注:A液用于患者胰岛素需要量 心律失常的处理 最常见的是心动过速,其次是室性早搏等。
给药方式以微量泵输注为主,并在手术开始前均与静脉通路连接好。
小于50U/d,由50U胰岛素加入 9mmol/L (250mg/dl)。
术前用药 要达到充分镇静,避免因紧张、焦虑引起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
1000ml NS,加K 20mEq/L配 2.术前控制血糖方法及选择 ①口服降糖药 一般不主张用口服降糖药。
七.注意事项
1.注意糖尿病类型、治疗、术前 准备尤其是用降糖药情况,术前 对病人做出全面评估。 2.注意有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尤其是心、血管和自主神经病变 及其对麻醉可能造成的影响。 3.糖尿病人术中易出现循环功能 波动,应加强监测,并及时处理 以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手术麻醉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何影响在现代医学中,手术麻醉已成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手术麻醉不仅仅是让人在手术过程中失去知觉,避免疼痛,它还会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分散存在的内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参与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各种生理过程。
当人体经历手术麻醉时,这个精密的调节系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首先,手术麻醉会引起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
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会导致身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轴)会被激活。
HPA 轴是人体应对压力和应激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会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
皮质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血糖水平,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以应对手术带来的压力。
但如果这种应激反应过度,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免疫功能抑制等不良后果。
其次,手术麻醉会影响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体温调节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手术麻醉期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能会受到抑制。
这是因为应激反应和麻醉药物的作用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
短期内,这种变化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对于一些本身就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或者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的患者,可能会影响术后的恢复,如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增加感染的风险等。
再者,手术麻醉对性腺轴也有一定的影响。
性腺轴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睾丸或卵巢),负责调节性激素的分泌。
对于男性来说,手术麻醉可能会导致睾酮水平下降,影响性功能和生殖能力。
对于女性,可能会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导致月经周期紊乱。
尤其是对于处于生育期的女性,手术麻醉后的内分泌变化可能会对受孕和胎儿发育产生潜在的影响。
另外,手术麻醉还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手术麻醉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即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麻醉与内分泌PPT课件

老年人内分泌特点及麻醉注意事项
麻醉注意事项
加强术前评估,了解患者 并存疾病情况,制定个体 化麻醉方案。
选择对生理功能干扰小的 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注意保暖、补液等围术期 管理,降低并发症风险。
小儿内分泌特点及麻醉选择
小儿内分泌特点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分泌旺盛,促进生长发育。 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易发生低血糖。
小儿内分泌特点及麻醉选择
麻醉选择原则
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小儿生长 发育的药物。
选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 迅速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加强术中监测和术后镇痛, 确保小儿安全度过围术期。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术后恶心呕吐(PONV)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因 素,评估PONV发生风险,制定针对
术后管理
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对于甲减患者,需注意补充甲状腺激 素。
肾上腺疾病患者麻醉管理
术前评估与准备
了解肾上腺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及用药情况。对于肾上腺 皮质功能亢进患者,术前需控制病情。
01
术中监测与处理
实时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避免 肾上腺危象。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 量,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基因表达调控
麻醉药物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调控机 制,改变内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02
常见内分泌疾病及麻醉处理
糖尿病患者麻醉管理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详细了解糖尿病病史、用药情况,评估并发症风险。 术前调整降糖药物,保持血糖稳定。
术中监测与处理
实时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根据手术类型 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妊娠期妇女内分泌变化及麻醉处理
《内分泌病人的麻醉》课件

术后恢复与随访
01
02
03
术后监测
在病人术后恢复期间,密 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疼痛、恶心呕吐等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营养与饮食
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饮 食习惯,提供合适的营养 支持方案和饮食建议,促 进病人康复。
随访计划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定 期对病人进行随访,了解 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Part
04
内分泌相关疾病的麻醉要点
糖尿病人的麻醉
糖尿病人的麻醉管理
糖尿病人在麻醉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和酮 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胰岛素的使用
麻醉前应评估糖尿病人的胰岛素使用情况,并根据手术需要和血 糖水平进行调整。
手术后的管理
手术后应密切监测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01
在麻醉前和麻醉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采取措施控
制血糖稳定。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药物选择
02
对于甲亢患者,应避免使用某些麻醉药物,如丙泊酚等。
激素替代治疗
03
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可能需要
在进行麻醉前或麻醉中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Part
03
内分泌病人的麻醉管理
中监测和术后恢复等方面,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
THAN能亢进患者麻醉 期间需加强心电图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
维持循环稳定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 麻醉期间需加强循环系统 监测,及时补充糖皮质激 素,维持循环稳定。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麻醉 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选择与管理
全身麻醉缺点
肥胖常导致气管插管困难 诱导期可导致呕吐、误吸 麻醉恢复期可出现呼吸道梗阻 可诱发肺部感染
围麻醉期管理
插管困难、精确计算潮气量 气胸、体位、循环稳定 平衡液为主、以免血糖波动 防治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麻醉 (aldosteronism )
临床分型
肾上腺素型:心动过速为主,易发生室性心 律失常
去甲肾上腺素型:以血压升高为主
临床表现
儿茶酚胺分泌方式、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量及比例、肿瘤大小等有关
控制感染
麻醉选择与管理
麻醉方法选择
硬膜外 (epidural anesthesia) 操作困难、气胸 插管全麻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general anesthesia) 复合麻醉 (combined anesthesia)
全身麻醉优点:
适合于小儿或不合作的病人 可消除硬膜外麻醉术中的不适感 气管内插管便于呼吸管理 易于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糖异生、↓外周糖利用 抗胰岛素作用、参与血管 与支气管平滑肌对儿茶酚 胺的反应、醛固酮样作用
ACTH、外科手术
皮质醇增多症手术的麻醉 (hypersecretion of cortisol)
病理生理 (pathophysiology)
Cushing’s syndrome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Etiology:垂体、肾上腺肿瘤、异位ACTH分泌
病理生理
醛固酮分泌↑→↓近球颗粒细胞肾素分泌 远曲小管→↑Na+、H2O重吸收 Na+ -K+ 、Na+ -H+交换↑→二者排出↑
临床特点
高血压:钠水潴留、儿茶酚胺敏感性↑ 低钾:细胞内、外;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紊乱 酸碱紊乱:高钠高氯低钾性碱中毒
手术麻醉前准备
控制高血压和纠正低血钾
肾上腺髓质 (adrenal medullar)
肾上腺素 (adrenalin) 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
醛固酮
↑肾小管远端对钠的重 吸收、钠钾与钠氢交换
水钠潴留、ECV增加、 血钾↓、代谢性碱中毒
RAAS、ACTH、高血钾 低血容量、低血压、充 血性心衰、外科手术
糖皮质激素
癌、胸腺癌、鼻咽癌及起源于神经嵴组织的肿瘤有时可分泌一种类似 ACTH的物质,具有类似ACTH的生物效应, 称异源性ACTH综合征。 口服大剂量氟美松无抑制作用。病灶切除或治愈后,病症即渐可消退。
(四)肾上腺皮质肿瘤 大多为良性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少数为恶性的
腺癌。不受ACTH控制,反馈降低血浆ACTH浓度,非肿瘤部分的正 常肾上腺皮质明显萎缩。给予ACTH或大剂量氟美松,皮质醇分泌不 会改变。◎
Endocrine Surgery Anesthesia
Part Ⅰ
CAO Dian-qing MD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肾上腺疾病手术的麻醉
(adrenal gland surgery anesthesia)
A 高钾血症
B 低钾血症
C 低氯血症
D 代谢性酸中毒
E 血浆醛固酮水平下降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全身性准备包括
A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B 控制感染
C 控制高血压
D 控制血糖
E 补充激素
嗜铬细胞瘤
病理生理特点
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肾上腺髓质病变、含嗜铬细胞交感神经节、
肠系膜下静脉、膀胱等部位 功能上恶性、解剖上良性肿瘤
S5 糖代谢紊乱:糖异生↑、胰岛素↑、糖耐量↓ 蛋白质代谢:分解代谢↑、肌肉萎缩 脂肪代谢异常: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满月脸 其他:高血压、水钠潴留、性征异常◎
(一)医源性皮质醇症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停药后可逐渐
复原,但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反馈抑制垂体 (anatomy)
肾上腺皮质 (adrenal cortex)
球状带 (glomerular zone)→醛固酮 (aldosterone) 束状带 (fascicular zone)→糖皮质激素 (cortisol) 网状带 (reticular zone) →性激素 (sex hormone)
血ACTH浓度 血皮质醇浓度 地米抑制试验
垂体性
()
(+)
肾上腺性
(-)
异位ACTH
(-)
医源性
(-)
麻醉手术前准备
控制糖尿病、高血压
关键:控制饮食;胰岛素 降压→↓心脏负担与氧耗
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皮质激素的应用
皮质功能+手术性质 对侧肾上腺萎缩→术前晚、术晨
氢考50~100mg, 8~12h
(二)垂体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 ①垂体肿瘤;②垂体无明显肿瘤,
ACTH分泌增多。一般认为是由于下丘脑分泌过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因子(CRF)所致。血浆皮质醇的增高不足以引起正常的反馈抑 制ACTH分泌,但口服大剂量氟美松仍可有抑制作用。
(三)垂体外病变引起的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 支气管肺癌、甲状腺
肌松药
血中ACTH浓度 血皮质醇浓度
休 息 一 下
围术期管理
电解质:Na+、K +,ECG变化 尿量:注意观察容量、肾功能 中心静脉压 (CVP) :指导术中输液 血压变化 (BP):防治肾上腺危象 激素补充:氢化考的松 100~300mg 抗感染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现的代谢紊乱为
口服补钾、低盐饮食 3-12g/d 螺内酯 (spironolactone) 20~30mg, tid 控制血压相对正常、稳定水平
激素补充
单侧肾上腺切除,术中补充即可 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前术中补充 术后常规补充,氢化考的松 50~100mg, q8h
麻醉药耐受性差
正常人用量1/3~1/2
麻醉管理
麻醉选择
首选硬膜外复合全麻 氟烷、甲氧氟烷、依托咪酯抑制皮质功能 异氟醚、安氟醚基无影响,异丙酚、咪唑安
定影响较小
麻醉操作注意事项
硬膜外:穿刺困难、避免神经损伤 全麻插管:辅助通气困难、口咽通气道
麻醉药
静脉麻醉药 硫喷妥钠 氯胺酮 异丙酚 依托咪脂 咪达唑仑
吸入麻醉药 氟烷 恩氟烷 异氟烷 七氟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