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临床观察
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62例临床观察

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62例临床观察易铁钢;祁爱蓉;易无庸【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年(卷),期】2004(5)3【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与氯沙坦联用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蛋白尿、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方每日1剂,氯沙坦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仅予氯沙坦100 mg,每日1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检查慢性肾衰竭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结果:健脾益肾方与氯沙坦联用能更显著地降低蛋白尿及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与氯沙坦联用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总页数】3页(P149-151)【作者】易铁钢;祁爱蓉;易无庸【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肾病诊疗中心,深圳,518033;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肾病诊疗中心,深圳,518033;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肾病诊疗中心,深圳,518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相关文献】1.健脾益肾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 [J], 易继飞2.健脾益肾泄浊方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对患者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张均;赵景宏;刘力;李芙蓉;孙慧勤;王宗前3.健脾益肾、降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 [J], 张芬芳; 方敬; 赵炳武; 李婷; 赵卓; 张素娟; 陈志强4.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J], 梁亚林;王长安;杨青彦;李冰玉;袁胜平5.中药灌肠合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J], 王燕;叶志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脾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

补脾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补脾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脾肾活血方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钙(Ca2+)、磷(P3+)、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变化的情况。
结果:两组BUN、Scr、eGFR、Ca2+、P3+、i-PTH、BA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脾肾活血法可以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减轻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肾损害,延缓甲旁腺功能亢进的病情进展。
标签: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医药疗法;补脾肾活血法慢性肾脏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简称甲旁亢)是由于慢性肾脏病所引起的低血钙、高血磷、活性维生素D合成和分泌减少等因素共同刺激甲状旁腺过度分泌甲状旁腺素而引发的以多系统损害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
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不仅可以引起以纤维性骨炎为主要组织学表现的高转化性肾性骨营养不良,还可能波及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内分泌腺,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造成不可逆损害。
笔者自拟补脾肾活血方治疗CRF SHPT患者5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采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的5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8~50岁;CRF病程3~10年。
补肾健脾泄浊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补肾健脾泄浊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陈晓青【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0(13)34【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泄浊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湖北省钟祥市长安医院收治的脾肾阳虚型CRF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给予补肾健脾泄浊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肾衰宁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TS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T3、T4、rT3、TSH水平无显著变化(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3、T4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1),血清rT3、TSH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
治疗后2组患者CC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SCr 及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1)。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χ2=4.812,P=0.028)。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67%(χ2=12.381,P<0.01)。
结论补肾健脾泄浊方可显著延缓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清T3、T4水平,改善CCr、SCr及BUN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总页数】4页(P18-21)【作者】陈晓青【作者单位】湖北省钟祥市长安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相关文献】1.补阳泄浊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2.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临床观察3.芪黄补肾泄浊方离子导入治疗脾肾阳虚兼湿浊型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评价4.补肾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临床观察5.健脾补肾泄浊法配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脾益肾活血方联用氯沙坦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健脾益肾活血方联用氯沙坦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评估高尿酸血症肾病应用健脾益肾活血方联合氯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用氯沙坦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健脾益肾活血方联用氯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尿酸、24h尿蛋白定量以及尿β2-MG含量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肾小球率过滤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采取健脾益肾活血方联用氯沙坦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健脾益肾活血方;氯沙坦;高尿酸血症肾病高尿酸血症肾病又称之为尿酸肾病,指的是在原病灶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伴有尿酸沉积在肾当中,进而引起间质性肾炎、肾结石以及慢性肾衰竭等肾脏疾病[1]。
本次将96例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评估高尿酸血症肾病应用健脾益肾活血方联合氯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的96例高尿酸酸血症肾病患者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于我院,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同时将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者逐一排除[2]。
在患者知情同意,同签订相关治疗同意书的条件下,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组48例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为33~72岁,年龄均值(48.6±3.4)岁。
对照组48例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32~73岁,年龄均值(48.5±3.2)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用氯沙坦治疗,即为给予50~100mg的氯沙坦,口服,1次/d,持续使用2个月。
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观察

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 3-4期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2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人。
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
两组患者均给药1个月。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及肌酐、尿素氮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临床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90.90%明显高于对照的72.72%;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延缓肾衰变进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益肾泄浊通络方;穴位敷贴;慢性肾脏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日益上升,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健康[1]。
对于CKD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各种危险因素的处理以及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2]。
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延缓 CKD 的进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采用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 CKD 3~4 期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2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人。
所有患者均符合CKD3-4期及脾肾亏虚、湿浊阻滞的中医辨证标准。
对照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2.3±12.1)岁;病程6-12年,平均(7.1±6.3)年;原发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囊肾2例,尿酸性肾病3例。
观察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4.2±11.5)岁;病程5-12年,平均(8.1±5.5)年;原发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囊肾3例,尿酸性肾病3例。
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患者26例临床观察

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患者26例临床观察
易铁钢;易无庸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
【年(卷),期】2004(011)005
【摘要】慢性肾衰(CRF)是所有进展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随着各种继发性肾脏病的增加,慢性肾衰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治疗慢性肾衰,加强慢性肾衰患者肾保护作用.延缓病程进展,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采用健睥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08-309)
【作者】易铁钢;易无庸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深圳,518033;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深圳,518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健脾益肾泄浊方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对患者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张均;赵景宏;刘力;李芙蓉;孙慧勤;王宗前
2.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62例临床观察 [J], 易铁钢;祁爱蓉;易无庸
3.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J], 梁亚林;王长安;杨青彦;李冰玉;袁胜平
4.中药灌肠合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J], 王燕;叶志勤
5.健脾益肾宁心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临床观察 [J], 程雨;王亿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肾健脾益气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3期的临床效果

补肾健脾益气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3期的临床效果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而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3期是慢性肾脏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点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尿急、小便不利、面色萎黄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3期是肾脏功能减退的结果,需要从根本上调理肾脏及整体身体的情况。
在中医药领域中,有一种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3期的方剂——补肾健脾益气方。
这是一种以滋补肾脏、健脾益气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方剂,能够有效改善肾脏病变,提高肾功能并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不断被肯定,补肾健脾益气方作为中医药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案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采用。
接下来,我们将从临床实际出发,探讨补肾健脾益气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3期的临床效果。
一、中医理论基础在中医理论中,肾脏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主管生殖、生长和发育。
而脾脏则为后天之本,主司运化水谷精微,是五脏六腑的纳气之源。
当肾脏和脾脏功能失调时,就会引起脾肾气虚,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尿急、小便不利、面色萎黄等症状。
据中医药理论,肾脏和脾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肾主水,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因此补肾健脾益气方主要以滋补肾脏、健脾益气为主要作用,可调整脾肾气虚状态,促进新陈代谢的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3期的目的。
二、临床疗效观察1. 研究对象:选择50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均可,年龄在40-70岁之间。
2. 治疗方法:采用补肾健脾益气方治疗,每日2次,每次50毫升,连续治疗3个月。
3. 对照组:另外选取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治疗。
4. 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尿急、小便不利、面色萎黄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肾功能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肾功能指标。
健脾补肾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脾肾气虚型)的临床观察

健脾补肾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脾肾气虚型)的临床观察吴鹏【摘要】目的探讨健脾补肾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脾肾气虚型)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2016年6月于我院确诊的82例脾肾气虚型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纳入研究并分组,对照组4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联合健脾补肾降浊方.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疲倦乏力、腰膝酸软、浮肿等症状积分降低,观察组数值更低,P<0.05;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29/4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38/42),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健脾补肾降浊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肾功能,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16【总页数】3页(P2362-2364)【关键词】健脾补肾降浊方;慢性肾衰;脾肾气虚型;中医药疗法【作者】吴鹏【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中医院肾病科赣州 341099【正文语种】中文慢性肾衰见于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近年来患病人数日渐增多,已成为影响我国民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患者一旦发展为肾衰,其病情可呈现进行性发展且不可逆转,最终进入尿毒症阶段。
通过早期治疗以保留残余肾功能显得非常必要,可有效减缓病程。
因此,对于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而言,探索出一套效果显著的方案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西医治疗主张在饮食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减少蛋白尿,控制高血压等综合性治疗手段,但疗效并不理想。
本病属于中医学“水肿”病范畴,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脾肾功能亏虚是引发水肿以及浊毒内蕴的重要病机。
我们联合健脾补肾降浊方治疗效果显著。
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7月—2016年6月于我院确诊的82例脾肾气虚型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6~70岁,平均(58.75±9.67)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03 6 /ma .s . 0 — 2 52 1 .50 5 Oh 1 .7 0c .i n1 7 1 4 .0 21 .5 js 0 作者 单 位 :5 1 O3 深圳 市 宝安 区福 永 人 民医 院 81
2 264
国际医药卫生导 报 2 1 0 2年 第 1 8卷 第 1 5期
20 0 8:3 0 . 11
图 5 术后 患者胸 廓外 观图: 塌陷等并发症
图 6 术后 病理报 告
术后未 出现反常 呼吸或胸廓局部 图 :单纯性骨囊肿 改变
胸廓 局部 塌 陷等并 发症 。
2 潘 王继孟 -、 ,儿骨科学 【 . J M】 济南:山东科 学 本 例患 者 出现左 胸部 胀痛 症状 ,考 虑为肿 瘤 压迫 与肋 【】 吉 士俊 , 少川 ,
国际 医药 卫生导报 2 1 年 第 1 卷 第 1 期 0 2 8 5
I H N,A g s 2 1 ,V 1 8 N . M G u ut 0 2 o. o1 1 5
髓 注射 移植 、钻孔 引 流 、次 全切 除加植 骨术 等 ,但 各
种 治疗方 法疗 效 均不 确切 ,相关 文献 报道 中存在 的最
・中Βιβλιοθήκη 医药 研 究 ・ 健脾益 肾活血泄浊法治疗慢 性 肾脏病 的疗效 临床
观 察
杨 振 汉
【 摘要 】 目的 探讨 中药健 脾益 肾活血泄浊法治疗慢性 。脏病 ( K 的临床疗效 。方法 肾 C D)
将 6例C D 6 K
( ~3 ) 肾气虚证伴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予 以低蛋 白饮食 、降压 、 2 期 脾 调脂 、纠正贫
I MHGN,Au ut 0 ,V 1 8 N .5 g s 2 1 2 o. O1 1
血及 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 为主 , 治疗组在对 照组 治疗 方案的基础上加服 自拟保 肾方 , 疗程为 8 周;观察 两组
患者治疗前 、后中医症状积分 、肌酐 ( r 、尿素氮 、2 尿蛋 白定量 ( 4hPo 、血红蛋 白的变化 。结果 C) 4h 2 r ) () 1治疗组和对照组 的总有效率 分别 为9 .%和 8 .%, 39 1 8 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估 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 。 P 00 3) ( 治疗前 、后 ,治疗 组 2 r 水平分别 为 ( .  ̄ .1 、( .2 03 2 ) 4hPo 14 08 ) O5  ̄ . 6 4)g 4h / ,对照组分别 为 ( .2 08 、 2 1  ̄ .7) 5
单纯 性骨囊肿 的首选影像 学检查 ,其典型 x线表 现为 :
长管状 骨干骺端溶骨性破坏 ,于 中心位膨胀性生长 ,皮 2 0 ,5 1) 7 9 . 0 2 8( :8 — 1 质 变 薄 ,呈薄 壁囊性 病 变 ,病 变 可随骨 生 长 向骨 干移 【】 李维华. 4 WHO  ̄ H瘤病理 学及遗传 学分类一 骨肿瘤2 0 [ . 0 2M] 北 行… 。单纯性骨 囊肿确诊 主要 依靠病理学诊 断 :囊 内壁 京 :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2 0 :6 — 5 06 4 6. 和 间隔 由纤维 结缔 组织 构成 ,有 时可有 灶性 反应 性新 【 张文华 , 5 】 檀臻炜 , 姚一 民 , 骨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微创 等. 生骨 、含 铁血 黄素 和散 在 的巨细 胞 ,常见 纤维 蛋 白沉 积 。囊壁 可见化生 的小 片骨样组织 、新 生骨及小 型多 核 巨细胞 。对 于肋 骨单 纯性 骨囊 肿应 与动 脉瘤 样骨 囊
( 稿 日期 :2 1 — 4 0 收 0 2 0 — 9)
肿 、骨 巨细胞 瘤 、单发 的肋 骨骨 纤维 异常 增殖 症等 疾
病相 鉴别【。 5 】 由于单 纯性 骨囊 肿 的病 因至今 尚未 明确 ,治疗 方 法 虽然 多种 多样 ,如 病灶 刮除 、激 素注射 、 自体红 骨
( 任 校 对 :吴 琴 娟 ) 责
大 问题 是较 高 的复发 率 。由于肿 瘤复 发率 较高 ,结 合 术 前 尚未确 诊 ,笔者认 为该 患者 手术 应按 恶性 肋 骨原 发 性骨 肿瘤 者 的手术 切除 范 围进 行扩 大切 除 :距肿 瘤 边缘 至少 3c m离断 肋骨 ,延上一 肋骨下缘 、下一肋 骨 上 缘切除周 围组织 ,包 括肿瘤 、部分正 常肋骨及骨 膜 、 上 、下肋 间组织 、壁层 胸膜 。由于手术切 除范 围较 大 , 且 周 围无足 够 的肌 肉等组 织覆 盖 ,术后 可能 因胸 壁软 化 产生反常 呼吸 ,笔者使用 聚丙 烯材料 的疝 补片给该 患者行 胸廓 重建 术 ,以保 证胸 壁 的稳定 性 ,防止 呼 吸 衰竭 等并发 症 。患 者术后 随访 至今 未 出现反 常 呼吸或 次 为股 骨远端 、胫 腓骨 近端 、骨 盆等 ,发 生于 肋骨 的 单纯 性 骨囊肿 极 其罕见 。结 合解 剖 ,单纯 性骨 囊肿 可 分 为 四种类 型 :典 型 的干骺 端 型 、非 管状 骨 型 、骺 板 参考文献 吴在德. 黄家驷外科学 【 京: M1 人民卫生出版丰 , 十 型 、多发型【。单纯性 骨囊肿 临床缺 乏特异性 ,多无 症 … 吴孟超 , 3 】 状 ,多为体 检时或 出现病理性 骨折症状 时才无意发 现 。 骨伴 行 的肋 问神经所 致 。多 投位 ×光 片 ( DR)为诊断
治疗 的疗效分析【 _ 国防医药 ,2 1 , 1 1 :1 1 — J西南 】 0 1 2 ( 1) 2 5
11 . 2 6
【 周允中 , 6 】 赵珩胸 壁缺损修补重建 方法探讨 【_ 胸心血管 J中华 l 外科 杂志 ,19 ,1 1) 1 5 ,6 . 9 4 0( :5 — 2 6
技术 出 版 社 ,2 0 :6 2 6 8 00 4 —4. 【】 A d lWa iME T uh aHSm lb n cs int i le 3 b e- ns ,sc i .ipe o e yts oa n e y s g l ni. o tfi ae o airtrrv wJM d y o ee , typi ov wbsd n l a ee i [.e H pt ss t n e t u e ] 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