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咸宁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价值发掘

浅论咸宁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价值发掘
浅论咸宁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价值发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7658836.html,

浅论咸宁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价值发掘

作者:黄国庆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2期

摘要: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便自然成为历史文化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从咸宁历史文化名人的价值发掘出发,介绍了研究咸宁历史文化名人的范围及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历史文化名人的价值发掘不断向真理方向发展的方向,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针对研究历史人物价值发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办法。

关键词:咸宁;历史文化名人;价值发掘

中图分类号:K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36-01

历史文化名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作为时代的精英和表率,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民族的价值观,他们的行为和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构建的重要部分。历史文化名人是文化的浓缩,其事迹、遗迹和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载体,他们已成为“民族精神的最大标记”,是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历史文化名人还和地域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历史文化名人使区域特色、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一、研究咸宁古代地方历史文化名人的范围

(一)记载历史的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咸宁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特色鲜明,民间歌舞、音乐、剪纸、布贴等远赴欧洲十几个国家演出和展览,呜嘟、高筒提琴是全国独有的民间乐器,提琴戏是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民间机智人物故事、民间叙事诗在全国民间文学殿堂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一个(崇阳县提琴戏),中华诗词之乡一个(赤壁)。咸宁的歌,音域宽广,格调明快,多流传于山区一带,内分高腔、平腔两种。

(二)咸宁古代地方文献种类繁多。其一为咸宁地方志。据《咸宁县志》清康熙四年刊本廷韬志序云:“县志在宋时已有之,至明天顺时教谕伍福始为创修,万历乙巳知县王元柄延孟养浩续为编辑。”考咸宁明志今皆不传,此志为最古之本。其书体例凡十二类,以纪山川、物产、风土为详,且皆可为今日取用之资料也。其二为家谱祖谱。家谱和族谱统称为谱牒。谱牒是以封建氏族制度为基础,以家族为范围,记载一家一族兴衰迁居,世代流传,人口繁衍、家规伦理,以及族人的田庄田产、生死嫁娶,功名业绩等情况的家族史。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是值得研究人员重视的珍贵资料。其三为咸宁地方人士的各类著作。

二、咸宁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研究的现状

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底,我市共有文化产业机构2295多家,包括演出演艺业、电影业、音像业、动漫产业、网络服务业、美术业、工艺品业、特许文物业、创意设计业等。目前,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情况及特征如下: (一)演艺业、电影业、网吧业和音像业处于全国前列。 演艺业。以新中原大歌厅、滚石音乐台、台北新视厅、博大艺苑和田汉大剧院等娱乐企业为代表的演艺业无论演出的规模、档次和营业收入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其中新中原还在南昌、长沙建有当地最大演艺剧场。 电影业。目前,我市已有天河、银鑫、万达、珠江四条跨省电影院线投资建设的10座多厅影城,2005年电影票房收入达8650万元,位居全国大城市第5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及杭州。 网络服务业。以中青网络、绿色动力、武汉星达等为代表的网吧连锁业为标志,规模化、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逐步成为网吧市场主流。武汉星达旗下拥有94家连锁店,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网吧连锁经营公司。 音像业。全市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212家,是我国重要的批销中心。 (二)创意设计产业具有优势。 武汉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饰设计等创意设计领域实力雄厚。钢铁、汽车、船舶、桥梁、交通、水利、电力、煤炭、纺织等领域的创意设计在国内居前,有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武汉创意设计机构近500家,年产值逾100亿元。 我市的软件设计开发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基础。东湖开发区已形成武大、华工、中科院武汉分院和东湖开发区的国家软件基地。2005年,东湖软件设计企业400多家,涌现出达梦公司的数据库、中地公司的GPS、瑞达公司的可信计算机等国际领先水平的软件设计。年收入60亿元,出口1500万美元。 (三)动漫游戏业、视觉艺术业发展迅速。 动漫企业。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进行国产动画策划制作的动画公司,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本土企业。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动画制作设备和完备的人才体系,已形成年生产动画片3000——5000分钟的生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第59卷第3期2006年5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y Sciences) V ol.59.No.3 May2006.331~336 收稿日期:2005-11-30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向志学1,向东2 (1.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44; 2.江苏张家港市凯悦公司文化中心,江苏张家港215633) [作者简介]向志学(1935-),男,湖南衡山人,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主要 从事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向东(1968-),男,湖南衡山人,江苏张家港市凯悦 公司文化中心秘书,主要从事文化资源研究。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应该受到保护。国人需借鉴现代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创建科学的历史文化资源概念,探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途径。这是一个历史学、文化学和经济学交叉融会的自主创新的新型学科。 [关键词]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现代途径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1X(2006)03-0331-06 培育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举国上下魂牵梦萦的大课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突破成规,探寻新的运作模式。当代资源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机制、架构,,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师法借鉴的上佳选择。下面想就此略陈浅见。 一 资源的历史其实比人类自身的历史更久远。早在人类远祖诞生前,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些生命物质经历了以亿万年计的漫长演化历程,才形成原始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整个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发展进程都在毋庸置疑地证明着:资源对于原始人类的极端重要性,它们甚至决定着某一分支族群的繁衍或灭绝。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0[1](第167页)这就是说:没有地球)))自然,人类不仅不能生存,/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0[1](第167页),而且也不可能诞生。在远古,人类/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0[1](第168页)当然它还有能力/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0[2](第551页)。但是,原始人群的依赖性受动性,远远大于它的能动性。正是这种依赖型经济培植着依赖型意识;加上原始宗教迷狂,无法解释宇宙、天地的许多奥秘;于是,图腾崇拜、日月崇拜、土地崇拜,,应运而生,巫术和占卜也十分盛行。这与科学的资源观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资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科学的概念,应该是在工业时代或大工业时代。这时,/在异化范围内活动的人们0已经把/通常的、物质的工业0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的类活动0[1](第127页)的一部分。大工业生产每时每刻都需要新式生产工具和各式各样的生产资料(如动力机械、原料、土地、水源、电力、厂房,,),这一切几乎都是自然资源的派生物。至于适应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可再生的农业

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

[日期:]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地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地精神文明发展史.——胡锦涛 一、寒假调查报告基本要求 .要求就家乡地富有特色地风土人情、名人古迹、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写一篇调查报告,特别是围绕闽台文化、闽侨文化、红色文化、蓝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海文化、方言文化、畲族文化、闽学传统等方面,可以使用文献法、访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开学后必须提交调查报告,充分运用所学地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地调查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调查要求确立读者意识与作者意识,前者强调你为谁介绍,后者强调是从你地角度来介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本次报告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撰写地课程论文,是初级形态地学术论文.要求尝试整理自己地思路,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正文主体字数不少于字.本报告地重点不在于原创性而在于你地视角与材料组织,注意发挥多媒体地优势,图片要选择并说明,视频要剪辑,有重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调查报告题目【宋体二号加粗】 作者(姓名,全学号)【楷体小四号】 摘要(字内)【楷体小四号】 关键词(个,逗号隔开)【楷体小四号】 正文(可插照片,附简短说明)【宁体小四号,无特别标注均按此要求.全文统一使用倍行距.】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参考文献(使用文献法地必须标注,学着做) [序号]作者.期刊论文标题[],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学位论文标题[],学校所在地:学位授予学校,年份. [序号]作者.报告名[],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年月日 [序号] 作者.摄氏文章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后记 后记内容主要是简要说明调查过程地体会或收获,相当于我们平时说地教学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Q第一次学做论文形态地材料,要认真也不要害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调查报告评定与成绩 由实践部在教师指导下组织评选并举办成果展,本报告成绩列入下学期《古代文化常识》课程成绩总评,优秀成果推荐记入综合考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附:往年学生选题例举: 关于建阳麻沙书坊地调查报告 郑和在长乐地活动痕迹 从海外交通博物馆看泉州在中西交流中地地位 安溪县地孔庙 光饼地来历及福清、福州、建瓯各地光饼地比较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 f the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Cultural Industry 编订:JinTai College

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继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后,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不仅进一步强调要发展文化产业,而且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意见,把文化产业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进行安排。这既是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体现,也是对我国这些年来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事实的一种确认,为新世纪之初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腾飞创造了良好契机。

目前,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其涵义有二:一是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对提升综合国力、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 1、##文化资源概览 文化资源是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特点就 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居秦、楚、渝、川之间,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横贯其中,东西融会,南北兼蓄,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境内山青水秀,峰奇洞异,茂林修竹,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曾经的封闭、发展的滞后,使民众的生活、生产保留着更多的农业社会的自然、古朴状态,原汁原味的民情、民俗、民食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都成为一种尚待开发的富矿。 ##的民间音乐呈品类众多、支系繁荣的景象。##素有 “民歌之乡”的美称,汉江两岸是唱山歌、情歌、小调的胜地。其中以紫阳民歌最具代表性。紫阳民歌分“山歌”、“小调”、“民俗歌曲”、“花鼓、八岔”、“号子、孝歌”、和“新民歌”等类别、十几个曲种。XX年10月,紫阳被省文化厅命名 为“陕西民歌之乡”,XX年3月,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

湖北省咸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详解

2019年4月 2019届高三期末校际联考试题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II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族群构成,地方封国不 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这说明在 西周 A. 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 B. 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 C. 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 D. 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 【答案】A 【详解】由材料“西周的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 封国……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故A正确;西周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故B错误;西周的统治依靠分封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而不是周王的权威,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异姓诸侯的地位问题,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秩序,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2.秦代泰山石刻有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出土的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 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这表明秦朝 A. 法律制度十分完备 B. 注重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 C. 苛捐杂税十分沉重 D. 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 【答案】B 【详解】根据“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表明秦朝注重 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故B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无法体 现苛捐杂税十分沉重,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无法体现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排 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 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 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 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C. 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 D.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 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 官僚机构权势下降,D项正确。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A。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源,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 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

如何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精)

人类,请把握好历史文化 每一天,每一个地方,每一处的历史,都承受着人类带给他们的、、、、、、而事实上他们原本不需要承受这些。 (2007年 11月 14日人民网消息 2007年 10月末, 东北地区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园林——“三燕故都”龙腾苑遗址近来遭到严重破坏。经推测,可能是不法分子盗掘所致, 可悲的是直至园林被毁, 也没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单, 且遗址周围也没有设立任何保护标志。 (2007年 06月 28日安徽商报报道巢湖市区半汤街道办事处巨嶂村娄村附近,发现一处包含物丰富的上万平方米大型商周遗址 (本报曾作报道。但让人遗憾的是,因为巢湖市公路局办公楼的建设施工,该遗址在之前被修路破坏之后, 再次遭到严重损伤。文物部门几天前对该工地下达了停工通知书, 却至今仍被拒收,施工还在继续。目前初步估算被破坏的遗址面积有近 2000平方米,占遗址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现代金报 2月 16日报道由于江东区福明街道正在开展东部新城拆迁工作, 其辖区内的邵家村古建筑物———安乐遗址,便成为村民关心的话题。有人说, 安乐遗址不会拆;有人说,安乐遗址已经被破坏,即使不拆迁,古建筑物保留下来后,之前的结构肯定受影响。附近的几位拆迁工人说,村里的那古建筑物 (安乐遗址之前着过火,烧毁程度如何,不是很清楚。推开仅有的半扇门,走近院落内,满目狼藉:一些石料被撬,门窗被拆,一块破损的“ 江东区文物遗址” 木质牌匾被歪歪斜斜地挂在墙上(见右图。院里院外,到处都是被丢弃的衣物。眼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使得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遭到了破坏, 不管是遗址本身的破坏, 还是遗址周边环境的破坏。那么这种事情为何会屡屡发生呢?一方面是人们本身的道德素质问题, 而另一方面则是开发者的唯利是图,这实质是一场保护文化与追求利益的较量,而不幸的是, 在这场较量中,利益总是胜利者。这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 和人们良好的道德素质,保护并且开发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同时实现。

中国古代茶文化历史上的名人

中国古代茶文化历史上的名人 布朗族史书《奔闷》记载,叭岩冷是布朗族先民的首领。一千多年前,他率领人在澜沧县景迈、芒景一带大规模开垦种植茶园,并给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叫"腊",从此,与种茶有关的傣族、布朗族、佤族、拉枯族都把茶称为腊。如今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和芒景古茶园仍然生机勃勃,明清以来景迈、芒景一直是普洱茶重要产区,恩泽后人。布朗族《祖先歌》唱道:"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每年农历六月初七日,布朗族人和傣族都要在一棵大茶树下,祭祀茶祖叭岩冷。 陆羽:传奇“茶圣”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精于茶道,有了陆羽,茶的原意“人在草木间”和茶道的本质“天人合一”才被广为流传。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论:"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不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身体力行,善于发现好茶,善于精鉴水品。陆

羽的贡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 卢仝:“七碗”茶诗茶史留名 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济源(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对爱喝茶的人而言,对卢同的印象一定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这首《茶歌》,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而不衰,至今诗家茶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诵。"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可谓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 皎然:中国茶道之父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是一位嗜茶的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与茶圣陆羽诗文酬赠,成为「缁素忘年之交」,共同探讨饮茶艺术,并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唐代及后世的茶艺文化的发展有莫大的贡献。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道之父,一个为茶道之母。白居易:乐天知命禅茶一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籍为太原,后来迁居陕西境内。白居易对自己的爱茶、烹茶技艺十分自信,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吟到:"汤添勺水煎鱼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 1 / 10

孝感地理

孝感地理复习资料 位置特点: 位于湖北省东北部 经纬度:30°N—32°N,113°E—115°E 是1+8城市经济圈中距武汉最近的地级市 交通条件 京广铁路(纵贯全区)、汉丹铁路(斜贯本市)与安卫铁路成H形骨架 荆长铁路:荆门—应城长江埠,经武汉西联四川东达南京 国道:107、316两条公路干线交会 高速公路:京珠、汉十、汉孝、武荆、麻竹 孝天公路、汉孝城际铁路 人口状况 面积最大的是大悟、最小的是云梦。 人口最多的是汉川、最少的是云梦。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云梦,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大悟。 人口主要特点:人口密度大,人口增长快,农业人口比重大。 政区范围 1993年建立孝感市 直辖孝南区、市开发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应城、安陆、汉川、云梦、孝昌、大悟。 地形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三大地形单元:北部低山丘陵,中部垅岗平原,南部平原湖区 北部低山丘陵包括大悟县、孝昌县东北部和安陆西北部,海拔200—500米,森林矿产比较丰富。 中部垅岗平原包括孝昌、安陆大部、应城、孝南区北部和云梦曾店镇。海拔50—100米,是主要农耕区。 南部平原湖区包括汉川、云梦大部和应城、孝南区南部,海拔50米以下,是江汉平原的组成部分。 全市最高峰孝昌境内双峰山(873米);海拔最低孝南童家湖(17.5米) 气候 气候类型: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地区 气候特点: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季节:春季:3—5月中旬;夏季:5月下旬到9月下旬;秋季:9月—11月;冬季:11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下旬。 气温和降水:最冷月是1月,最热月是7月;降水最多7月,降水最少是1、12月。夏季平均气温25℃,冬季平均气温5℃。 风向:冬季多吹偏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 降水量:1000——1200毫米,东南向西、向北减少。 天气灾害:夏季高温伏旱或暴雨渍涝。 河湖 概况: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注入长江。多数河流上游流经低山丘陵,下游地形平坦。 水文特征:水量丰富,含沙量不大,雨水补给为主,除汉江外,各河具有暴涨暴落、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汉江:境内流程第三,我市航运最便利的河流,流经汉川。

X年咸宁市枫丹国际城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X年咸宁市枫丹国际城项目市场研究报告市场研究报告 二○○八年九月十五日

一、咸宁市都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1、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京广铁路、106、107、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南下北上的要紧通道,素有“鄂南 明珠”之称; 2、是湖北的南大门,与湖南、江西接壤,区内江河围绕,湖泊众多,自然生态环境好。 (二)行政区划、人口 咸宁市辖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赤壁市、咸安区四县一市一区,国土面积98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3万公顷;咸宁市全市人口286万,2007年全市都市人口96万人。目前主城区人口达到24万人,估量到2019年将达到40万人。 咸宁市 目标地 块

(三)特色资源 1、自然资源丰富——咸宁是享誉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全市现有桂花面积3.5万亩,产量140吨,居全国第二;茶园面积 15万亩,年产量1.16万吨,是全国砖茶规模最大的产区;苎麻年产量1.9万吨,是全国苎麻生产加工的重点地区之一。咸宁矿产资 源贮量丰富,其中金、镁、锌、煤、大理石等50余种矿产开发潜力庞大。 2、旅行资源独具特色——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赤壁陆水湖等自然景观和三国赤壁古战场、闯王陵、水浒城、澄水洞、汀泗桥北伐遗址等人文 景观。咸宁位居武汉一岳阳一庐山三个旅行热点的中心,已形成以赤壁怀古、陆水泛舟、九宫避暑、闯王陵凭吊为主题的旅行格 局。 (四)区域优势

——处于我国重要的经济动脉——京宽敞经济带上,距武汉80公里; ——是京广铁路、武广客运高速铁路专线、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上的重要站点; ——具有长江中游的客、货运港口; ——有国家级名胜九宫山李闯王墓、赤壁古战场、中国温泉之乡三大文化旅行资源。 二、咸宁市宏观经济概况 (一)宏观经济指标 1、GDP 咸宁历年GDP情形(单位:亿元) 2007年,咸宁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81亿元,湖北省排名第十,按可比价格运算,比上年增长22.2%,高于全省12.1%的增长比例,可见咸宁的进展潜力庞大。 近两年人均GDP情形(单位:元) 国际上通行的人均GDP与房地产业进展的关系如下

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doc

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哪几个 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 ①老子; ②屈原; ③华佗; ④孔子; ⑤李斯; ⑥孙武; ⑦张衡; ⑧董仲舒

A . ①⑤⑦ B . ②⑥⑧ C . ③⑦⑧ D . ③④⑤ 参考答案C 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XXX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XXX、XXX、XXX、XXX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XXX西XXX(今XXXXXX市石桥镇)人,XXX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XXX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XXX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XXX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XXX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64-78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

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

关于《孝感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制订的解读

关于《孝感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制订的解读 为了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强化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形成适合本地特色的长远有效的保护机制,进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经孝感市人大常委会会批准,由孝感市文化和旅游局承担起草的《孝感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即将审核发布。现就该《保护办法》起草中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 一、起草依据 在严格依照照《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同时学习了咸宁市等外地的古民居立法经验,以解决历史建筑特别是民居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立法目标及任务 立法的总目标是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保护工作机制,制定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分批分次地维修,适度进行开发和利用,为推动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服务。 1、明确保护范围和对象。优秀历史建筑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包括民居、祠堂、牌坊、亭、台、楼、阁、桥、井、塘等建(构)筑物。其中一部分属于文物,还有一部分不属于文物。 2、明确保护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领导,并设立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补助、抢修补助、优秀历史建筑利用项目贷款贴息、政府奖励等。 市、县(市、区)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优秀历史建筑的调查认定、保护指导、监督管理等工作。 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公安、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民族宗教、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承担以下职能: (1)组织本行政区域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2)完善优秀历史建筑配套基础设施; (3)协调优秀历史建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4)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措施;

黄冈市历史文化资源

红安烈士陵园 红安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陵园大道边的稞子山上。主要由牌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祠、骨灰堂、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黄麻起义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和园林等部分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安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占地面积100多亩,由李先念故居、李先念故居纪念馆、李先念图书馆等主体建筑和牌坊式门楼、停车场、围墙、综合服务房等附属设施组成,整个建筑群北靠青山,南临池塘,西倚李家大屋水库,东望九龙冲口,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 黄州东坡赤壁 黄冈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又名文赤壁。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 麻城杏花村 湖北麻城杏花村位于麻城市岐亭镇旁的杏花村,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 四祖寺毗卢塔 位于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寺为唐初佛教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道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明正德、万历、清同治年间多次重建。现存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灵润桥、四祖殿、蕉云阁及多方摩崖石刻,尤以唐宋石塔最为珍贵。其中,毗卢塔又名慈云塔、真身塔,为方形单层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打印版

高考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集锦 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忆李白》 1.有人说,他是一个酒鬼,终日与酒共眠;有人说,他是一个侠客,执剑行走千岳;有人说,他是一个诗人,惊天地泣鬼神;有人说,他是一个仙人,被贬谪人间。他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宏大豪放的不朽精神;他成了一座丰碑,一座永远耸立不倒的丰碑。 2.他自由,豪爽,不受名利与富贵的羁绊;他逍遥自在,四处行走,仿佛世间的种种纷争与摩擦都和他无关;他只关心他的朋友,他的诗,他的酒。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诗仙。 3.一星升起,他灿烂的是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评价: 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声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虽然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沧桑,我仍能清晰地体察到李白当年的痛苦与挣扎。为了一生的追求与梦想,也许他想到过妥协,毕竟生命是短暂的啊,而侧身长安天子身旁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千载难逢的机遇。繁华沉寂的深夜里,仗剑醉酒的李白让目光投向月明星稀的杳深的苍穹。此时,惊惧的飓风横扫着痛苦与挣扎:怎能让如此短暂高贵的生命,沉溺在庸俗中、禁锢在牢笼里!我李白怎能当一个摇尾乞怜的弄臣!长安的街道幻化为捆人的绳索,长安的宫殿已成牢狱。于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中,终于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叛徒。李白用自己傲岸独立的人格,为后来的知识阶层树起了一个虽然险恶却藏着无限人生乐趣、通向无限风光的大境界的路标。杜甫 “在你的眼光里,我看见盛唐的光辉,一闪即逝。在你的茅屋里,我听到怒吼的秋风,冰冷刺耳。在你的诗句里,我读到铮铮白骨,呐喊千秋。在你的草堂上空,我看见总有一只孤雁,成为太阳的影子,以及你那宽厚的布衣里,裹满了沧桑。而你,只用一滴眼泪,便把家园,淋湿。” 1.有这么一个人,天涯流转,四处漂泊。有这么一个人,穷途潦倒,贫病交迫。这个人,把诗当做一生的事业;这个人,把一生的遭遇都写成诗;而他那波折多难的一生,正是历史沉吟悲痛的一页。他的诗,是时代的实录,历史的见证。我们因此称他的诗作是“诗史”,也尊他为“诗圣”。他就是--杜甫。杜甫一生东奔西跑,颠沛流离。但是他心中有爱,笔下有詩,他的真实人生虽然愁苦不堪,他的文学生命却光芒万丈。 2..他自己穿单衣,睡茅屋,却还关怀天下的寒士,他用他最低沉的声音,喊出了最有力量的呼唤。他用他的笔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他的每一个字都影响着后代,成为无价的文化瑰宝。 曹雪芹 1.为了一个梦他忍饥挨寒孜孜不倦;为了一个梦他呕心沥血笔耕不辍。一部《红楼梦》凝结了一个文人的辛酸血泪;一部《红楼梦》映现了一个时代的风雨沧桑。“增删五次披阅十载”的他创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2.正是他用一部小说为世人描绘一个民族最细腻动人的至美情感,并发展成了一门不朽的学问——红学。 评价: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悭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学贵博而能专,因为各种知识是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的,掌握的知识越广,就越能左右逢源,豁然

潜江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潜江市文化产业的现状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主要资源,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赢利,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的企业和行业的总称。从传统的分工协作和行业划分的角度,文化产业可分为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零售业、文化服务业三大类。我市文化产业总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我市拥有文化产品制造业1个:出版业;文化产品零售业2个:图书销售、音像制品销售;文化服务业3个:网吧经营、电影放映、娱乐演出。我市共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收入在5700万元左右,其中60%左右分布在园林城区和油田地区。这些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为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丰富潜江人民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潜江地处荆楚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一,潜江是曹禺先生的故乡。曹禺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戏剧表演艺术家,是新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其话剧作品不仅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演出,而且还被改编成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影响不仅广泛而且久远。加之解放后,曹禺先生历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执行主席,为中国文学艺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曹禺文化资源是老先生留给潜江人民的一笔巨大财富。其二,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潜江发现了春秋晚期、战国初期的“龙湾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高台建筑基址,现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项目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正在进行中。我市现有馆藏文物达6000余件,地下文物达260多处,龙湾遗址的考古研究工作为中国楚文化研究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潜江将成为楚文化的研究中心。其三,潜江有湖北四大剧种之一的荆州花鼓戏。潜江剧团已挂牌为“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曾创编上演的“原野情仇”、“家庭公案”获得多项全国大奖,誉满京城。其四,潜江有李汉俊和李书城。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李书城(本市袁桥人),他们的革命斗争史为我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了丰富生动详实的历史资料。其五,潜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遗产。我市地处荆楚文化腹地,民风、民俗、遗产极丰富。这些珍贵的人文资源也是我市独具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具有前景极其

咸宁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资料

咸宁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咸宁竹资源丰富,素有“楠竹之乡”的美称。全市现有竹类12属150余种,面积173万亩,其中楠竹160万亩,雷竹5万亩,慈竹1万亩,其它竹类7万亩。全市楠竹总立竹量2.2亿株,年产竹2200万支,面积、立竹量、产量均占全省80%以上。“十五”期间,全市每年新建楠竹基地10万亩以上,比“九五”末增加57万亩;年产商品竹净增500万支。为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竹产业,我们先后赴浙江安吉县、遂昌县、衢江区考察,深入到全市楠竹主产区和重点加工企业,就楠竹生产、加工、销售、市场等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咸宁紧紧抓住国家重视林业建设的机遇,着力发展竹产业,特别是2003年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后,全市竹产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1、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全市已建成千亩以上竹林基地178个、面积35万亩,万亩以上的基地26个、面积71万亩。通山的黄沙、洪港、九宫、闯王、厦铺,崇阳的港口、桂花泉、天城、路口,通城的黄龙等10个乡镇,楠竹面积都在2

万亩以上;咸安的汀泗、大幕两乡镇,楠竹面积在5万亩以上;赤万亩。10壁的官塘驿、陆水湖两镇办,楠竹面积均突破了. 2、加工利用初见成效。全市建成竹加工企业233家,开发出竹集成板(竹胶合板、竹地板等)、竹工艺品(竹编及竹雕刻)、竹日用品(竹筷、竹席、竹床等)、竹笋食用品、竹炭等5个系列600多个品种,其中有23个产品荣获全国林(竹)业博览会金奖。赤壁晨鸣纸业,通城龙腾竹业,崇阳瑞发竹笋、鑫达地板,通山恒通竹业等规模企业品牌效应已逐步形成。近年来,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12家竹加工企业。今年,市林业局引进深圳客商来温泉开发区发展竹炭加工,9月上旬终端产品进入市场。 3、竹业经济显现活力。2005年全市竹业产值达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1%。其中:竹材收入2.1亿元,加工收入3.2亿元,竹笋收入1.2亿元,竹旅游及其它0.5亿元。全市有31万人以竹为主要生计来源,有10万农业劳力主要从事竹业生产,林业收入的三分之二来源于竹子。目前,一尺围原竹产地销售价达14元,比五年前上扬30%,竹农增收幅度较大。 4、育竹技术日臻成熟。在林业部门指导下,广大竹农摸索出竹林深翻垦复、护笋养竹、适时追肥、防虫治病等速生丰产技术。楠竹主产区推行丰产改造,实施集约经营,对每亩

衡阳市特有历史文化资源调研

衡阳市特有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分析和保护方案 【摘要】 文化资源是在市场经济进程中被提出,被关注的。因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与其它相关的一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仍在探讨之中,还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迄今为止,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提法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对“文化资源”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还没有达到共识。[1]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无意识的,非人为的,不假于人之力而然者都是自然.文化则是通过人事、人为、按人的方式使自然“人化”所形成的人的世界。文化不是自然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果,而是人的创造活动及这种创造活动的产物。文化资源是指人类为开辟,发展和完善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改造利用自然,维系社会规范和塑造人类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学者李志亮在“试论郴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中提到:历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味。”[2] 衡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且作为国家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衡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衡阳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三方面的价值,一是社会价值:可以成为提升衡阳形象的金字招牌;二是精神价值:可以成为哺育衡阳人民的不竭源泉;三是经济价值:可以成为发展衡阳文化产业的战略资源。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衡阳、开发

有人说,衡阳是大雁托起的城市,也有人说,衡阳是衡山撑起的城市。它有着雁城美誉,亦是山水之乡;它承启过文化的熏染,也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作为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衡阳有着大雁文化、名山文化、名人文化、抗战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资源。本文主要通过搜集相关资料、采访相关人员、调查问卷等形式,从对衡阳特有历史文化资源的介绍、衡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市民对本市历史文化资源了解程度以及如何保护衡阳历史文化资源四方面着手,深入调查探究衡阳特有历史文化资源状况。 一、衡阳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1.文化产业总量迅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衡阳人再次走在了时代前列,前所未有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到2005年,衡阳市文化产业单位4898个,年末从业人员3.26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2.2%,实现增加值9.98亿元,占2005年GDP总量的1.9%。2005年文化产业三个层次增加值结构为23.8:12.2:64,对当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0.9%、9.1%、70%,从而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现实基础。但衡阳市文化产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2005年衡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全省总量的4%(长沙占54.3%),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水平偏低,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同时,衡阳市文化产业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可以依托的文化产业链及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未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而且衡阳市目前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文化产业招商引资规模不大,总体上看,衡阳市文化产业基本上是以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工艺技术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高素质人才短缺,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这些都已成为制约衡阳市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长。 近5年来,全市文化事业费总支出达50亿元,相继建成了以衡阳大剧院为代表的一大批城乡文化设施。但与文化产业强市相比,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至目前止,衡阳市辖区内有12个县市级文化馆、10个剧团、1个博物馆、1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档案馆、1个国家四级风景名胜区、17家电影院(正常营业的仅进步电影院)、2家电视台等文化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