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崩漏138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李可治疗崩漏的几个医案–经方派

李可治疗崩漏的几个医案–经方派

李可治疗崩漏的几个医案–经方派(一)青霉素过敏后血崩水峪农妇张翠英,48 岁,1984 年11 月16 日初诊:3 日前青霉素过敏休克,急以毫针刺鼻尖素髎穴,行雀啄术;内关提插捻转约20 秒,患者苏醒脱险。

(此法救治过敏休克20 余例,最多1 分钟脱险)然暴受惊恐,气短身软不能起床。

前日适值经期,遂致暴崩不止,经妇科抢救,仍淋漓不断,邀余会诊。

见患者面色苍白,气喘自汗,食少头晕,心动神摇。

血色鲜红无块屑,脉沉细弱,舌淡红。

此由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脾胃气虚下陷不能摄血,陷者举之:生芪60 克,当归20 克,煅龙牡、朱茯神各30 克,山萸肉60 克,姜炭、三仙炭、红参(另炖)、灵脂、炙草各10 克,柴胡、升麻各6 克,鲜姜5 片,枣6 枚,3 剂。

11 月9 日二诊:血止,脉起,食纳好,隐隐头痛不休,此由血脱气陷,血不上荣,予补中益气汤3 剂而愈。

(二)暴崩欲脱豪子头村老七之妻,46 岁,1983 年6 月13 日,因暴崩邀诊,至具家,见患者倚被侧卧,面色惨白,喘汗心悸,四肢不温,口不能言。

诊脉右空大,左沉弦,舌淡。

暴崩之后,气随血脱,阴损及阳,急固之,予破格救心汤平剂:山萸肉120 克,红参30 克(捣末同煎),煅龙牡、活磁石、附子各30 克,姜炭30 克,炙草60 克,急煎频灌,约1 小时许脱险。

询之,知患者去年遭伤子之痛,当时适值经期,悲伤忧思,致食少经乱,淋漓不断达10 个月之久。

妇科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出血。

悲切伤肺,忧思伤脾,脾肺既伤,中气萧索,不主统摄。

日久失治,损及八脉。

且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肾失封藏,故近日崩漏大下,腰困不能转侧。

年近五旬,天癸将竭。

治崩之法,傅氏女科有安老汤一方,峻补中气,滋培肝肾,当属对证。

唯于八脉损伤,气虚下陷欲脱,不甚合拍。

拟参照《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止崩汤意,合方化裁进治:生芪、九地、红参、当归、山萸肉、煅龙牡各30 克,乌贼骨24 克,茜草炭10 克,柴胡、升麻、炙草各10 克,三七6 克、五倍子1.5 克研末冲服,阿胶15 克(化入),盐补骨脂30 克,胡桃4 枚,3剂。

中西结合治疗月经崩漏

中西结合治疗月经崩漏

中西结合治疗月经崩漏中医之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它类似西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多年来,笔者中西医结合诊治崩漏31例皆愈,现结合临床小结讨论,以利再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均因阴道异常出血就医。

年龄l4岁一50岁,平均33.2岁。

与职业关系不大。

1-2检查项目:B超检查31人,未发现子宫及附件异常。

性激素检验6人,雌激素偏低2人,孕激素偏低1人,泌乳素偏高1人。

血常规检验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色素偏低,最低的60g/L。

1-3症状分型:以崩中漏下为主证,结合临床检验、舌象脉象及兼证31例中属肾虚肝郁、血热伤络的1l例,肾亏气虚、冲任不固的15例、肝肾阴虚、兼夹瘀热的5例。

2诊断依据主证是月经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难净,或崩中漏下,或崩漏互见;B 超检查生殖器官无异常;性激素检验结果正常或异常。

3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暴则急止、漏则调摄为原则。

以清宫阿胶膏主之。

临证加减施药。

如止血用药:补气止血用黄芪、党参、白术,补血止血用阿胶、龙眼肉,温经止血用艾叶、炮姜、鹿角霜,清热止血用白茅根、生栀子、大蓟,凉血止血用地榆炭、侧柏炭、苎麻根,养阴止血用旱莲草、女贞子、龟板胶,固涩止血用仙鹤草、五倍子、赤石脂,祛瘀止血用田七粉、生蒲黄、炒茜草。

每诊宜3 5剂。

西医治疗:酌用激素止血、人工周期、促排卵、手术(诊断性刮宫)等。

4治疗结果就诊1次14人,就诊2次7人,就诊3~4次7人,5次以上3人。

坚持血止后调周治疗2人。

31例全部临床治愈。

5典型病例蒋某,女,45岁,2011年5月25日由妇科转诊:自述近半年月经迟后两、三月才来,量多,逾期半月不净。

这次5月9日行经,开始日换卫生巾7—8次,血块多,服黄体酮胶囊未能止血,5月23日行刮宫术后经量减少,但仍淋沥不尽。

纳眠尚可,大便正常,尿多而清。

有高血压病,在服降压药。

舌淡红、唇薄白、脉细数。

B超妇科常规检查无异常,检验性激素正常,血色素略低。

诊断: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肝肾阴虚、兼夹瘀热之证。

固本止崩汤治疗崩漏179例临床体会

固本止崩汤治疗崩漏179例临床体会

固本止崩汤治疗崩漏179例临床体会梁春梅【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00(000)0S1【摘要】固本止崩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由熟地、白术、黄芪、当归、黑姜、人参组成 ,笔者多年来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 ,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原则 ,应用本方化裁加减治疗崩漏 179例 ,收效甚显 ,兹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79例中 ,15~30岁 94例 ,31~ 4 5岁 58例 ,4 5岁以上 2 7例 ;未婚 4 1例 ,已婚 138例 ;职工6 2例 ,农民112例 ,学生 5例 ;病程最长为 3年余 ,最短为 18天。

临床表现 :179例中 ,月经周期缩短 (<2 1天 )、月经期延长 (>7天 )、月经量增多 (超过本人发病前月经量的 1/ 2以上 ) 3项均有者 4 4例 ,2项异常 58例 ,单纯月经量增多 57例 ,单纯月经期延长 2 2例 ;持续出血达1月以上者 15例 ;经血色暗或呈黑色 92例 ,经血色淡51例 ,经血鲜红 36例 ,有较多血块者 135例。

其它症状如腰痛或酸困、下肢软弱无力者 16 4例 ,腹痛 97例 ,乏力 6 1例 ,头昏眼花 53例 ,失眠多梦 39例 ,白带多 34例 ,畏寒肢冷 31例 ,五心烦热 2 4例 ,耳鸣 17例 ,脉象以沉细或弱脉居多 ,共 150例...【总页数】2页(P)【作者】梁春梅【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2【相关文献】1.固本止崩汤联合温针治疗崩漏96例 [J], 来玉芹;韦媛媛;龙弥弥;凌沛;杨柳;蒋娟2.加味固本止崩汤治疗崩漏50例 [J], 崔冬梅3.固本止崩汤结合针灸治疗气虚型崩漏的效果观察 [J], 陈宝莹;卢肖霞;张纯;黄芳;黎敏燕4.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效果 [J], 呼延洁;马阿苗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固本止崩汤治疗青春期崩漏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J], 阿依努尔·卡依提;邢金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妇科治疗崩漏6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妇科治疗崩漏6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妇科治疗崩漏6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例一贾××,女,23岁,未婚,1977年4月17日初诊。

月事先期,行经时间延长,迄将年余。

妇科检查(肛查):外阴发育正常,宫体较小,水平位,附件阴查:查血色素8克,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

曾用激素并服中药,治疗三月无显效,末次月经在2月18日,行经约40天始止。

刻诊又值经期,已二日,量多如涌,色红有块,少腹微痛,腰背酸楚,倦软乏力,头目眩晕,入暮烦热,口干少饮,纳差便干,脉细数,苔薄黄,证属阴虚血热,兼夹瘀血,治拟育阴清热,凉血化瘀。

处方女贞子、旱莲草各9克,当归身12克,川续断9克,桑寄生9克,东白薇12克,炒丹皮、炒黄芩各9克,炒地榆15克,川茜草、赤芍药各9克,刘寄奴15克,香附米9克,凌霄花4.5克。

3剂,水煎服。

二诊(4月21日)药后经量显减,尚滴沥未净,暮热已平,口亦生津,腰背酸楚视前轻减。

惟仍疲倦无力,时或头晕,脉细软,苔薄白。

虚热得戢,气热未复,拟仍前法佐益气之品。

处方川续断、炒杜仲、桑寄生各9克,秦当归12克,山萸肉18克,五味子6克,太子参15克,黄芩炭6克,川茜草9克,炒地榆15克,棕榈炭、海螵蛸各9克,刘寄奴12克,六剂,水煎服。

三诊(4月27日)服上方3剂血已止,共带经8天,患者喜谓:此种情况为前所未有过者。

眩晕未作,食纳有加,二便如常,潮热亦无复发,惟稍劳仍有腰神疲。

舌脉如前。

再议补气血,开胃气,滋化源,以复其血。

处方生黄芪、太子参各15克,山萸肉、川续断、桑寄生、炒杜仲、金狗脊(去毛)各9克,广陈皮6克,炒神曲12克,炒黄芩4.5克,生侧柏、川茜草各9克,5剂,水煎服。

药后诸恙悉已,嘱每日上午服归脾丸一付、下午服六味地黄丸一付,半个月,并加强营养,调摄精神,勿过于劳。

此后,又三次经潮、周期色量均已复常,查血色素13克。

【按】本例经不及期,量多不止,颜色深红,烦热口干,腰酸膝软等症,皆系肝肾阴虚,虚阳成扰,经血妄行,失其常轨所致。

崩漏中医诊疗方案分析与优化

崩漏中医诊疗方案分析与优化

崩漏中医诊疗方案分析与优化
临床疗效评估标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①临场主要症状消失,伴随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②无规
律阴道出血停止,月经周期恢复正常;③贫血。

显效:
①临场症状减轻;②无规律阴道出血停止;③贫血症状好
转。

有效:
①临场症状减轻;②无规律阴道出血减轻或好转;③贫血
症状减轻。

无效:
未达到有效标准。

临场疗效评估结果:
有9例患者经此方案治疗,治愈6例,治愈率67%;
显效2例,显效率22%;有效1例,有效率11%;无
效0例,无效率0%。

我科通过对诊疗方案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发现通过中药中成药的口服、针灸治疗以及配合饮食治疗等传统中医疗法的治疗,崩漏取得显著成效,但其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

经分析讨论后,优化方案如下:
①在脾虚型中我科用固本止崩汤为基本方,临床效果尚好,根据患者用药后情况我们根据病人个体不同情况可适当加减,但原方不可变。

②在肾阳虚证型中我科用为右归丸基本方,临床效果尚好,根据患者用药后情况我们进行了一些修改优化,将方中党参加为30g,因为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补气摄血止崩。

方中加三七3g,化瘀止血,加后效果甚好。

③针灸治疗根据病人情况可辨虚实论情况在原来针灸治法基础上进行如下治疗:
取穴:关元、三阴交、肾俞、交信
配穴:气虚配气海、脾俞、膏肓俞、足三里;阳虚配气海、命门、复溜;阴虚配然谷、阴谷。

操作:针刺用补法,酌情用灸。

优化后在临床上取得好的效果,目前该诊疗方案在应
用中,我们随时观察病人,认真准确了解该方案的作用,以求进一步优化。

崩漏案临床观察

崩漏案临床观察

崩漏案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文纳入2017年3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例崩漏患者,给予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比较前后治疗效果。

结果:有效。

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崩漏的临床作用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艾灸;崩漏;临床作用崩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之一,经血非时易下为崩中,淋漓不尽谓之漏下,两者常交替出现为主证的月经病[1]。

西医的功能失调行子宫出血即属于此范畴,正常月经周期、持续时间有规律性和自限性。

中医认为崩漏的发病原因为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脾虚血失统摄,甚则虚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阴虚阳搏谓之崩;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热灼、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本文旨在讨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崩漏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崩漏患者1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妇科学》中崩漏病症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面色惨白,四肢冰凉,浑身乏力,语短声气,舌瘦小,脉微细,自述出血不止,颜色暗红,大量血块等症状。

患者年龄范围在18~55岁,平均年龄(45.32 4.29)岁,病程1-11个月,平均(6.35 1.49)个月。

排除标准:(1)合并宫颈癌及异位妊娠,盆腔少量积液,无宫腔内感染者;(2)全身性疾病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出血症者[3]。

1.2 方法患者之前均采用西医治疗,给以雌激素及孕酮类药物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20mg,止血不佳者进行刮宫。

入我院中医科门诊,给予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次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两手掌面向下,自然半屈状态,操作时,先针后灸,常规消毒后取关元、双侧子宫穴,双侧照海穴、双侧太溪穴,常规消毒后,用3.5毫针针刺,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皮肤后,缓慢进针1.5-2寸,行针,苍龟探穴,得气后,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直达病灶处(或会阴),有放射感,引起宫缩,留针20min 后起针,根据病情采用补法或泻法,手持艾条重灸断红穴和隐白穴2小时。

辨证治疗崩漏临床体会

辨证治疗崩漏临床体会
3 9. 于基层 医 院 , 抓好 主 要病机 、 治法 和疗 效优 化 的临症 要素 研究 , 是 中医 药特 色优势 更具 有创 新和 发展 的关键 所 在 。 [ 7 ] 黄伟 荣 , 王施 君 , 黄 美娜 .大肠 息 肉的 中西 医诊 疗 方 案 研 究 ( 附 参考 文献 1 2 0例分 析 ) [ J ] .福 建 医药 杂志 , 2 0 1 4 , 3 6 ( 6 ) : 7 2— 7 4 .
中 国实用 医药 , 2 0 l 2 , 7 ( 2 ) : 1 5 7—1 5 8 .
[ 4 ] 蓝 艺明 , 黄伟荣, 王施 君 .消化 性 溃疡 中 医临床 路 径 总 结与 分 析 [ J ] .医药前 沿 , 2 0 1 3 , 3 ( 3 1 ) : 1 3 6—1 3 7 . [ 5 ] 黄伟 荣. 抗 萎协 定 方 辨证 施 治慢 性萎 缩性 胃炎 2 0 0例 [ J ] .中 国

[ 1 ] 黄伟荣 , 蓝 艺明. 加味 泻心 汤联 用洛赛克 治疗 消化性溃疡并 出血临床
2 0 1 7年 4月 3 日收稿
辨证 治 疗 崩 漏 临 床 体 会
谢 德 高
( 四川省 荣县 中 医院

四川 自贡
6 4 3 1 0 o )
要 :崩漏一 直被 中医视 为妇女 的最 重大 庚病 , 在 本 文 中作 者对郁 结血 崩、 温热血 崩 、 肾虚血 崩 的 辨证 施 治进 行 了论 证 , 以求 为妇 女 崩 漏 的
药业 , 2 0 1 1 ,2 o ( 1 8 ): 6 6—6 7 .
4 . 4小结 : 通 过对 1 7 9 0 例 临床 分 析 , 中 医优 势 临 症切 入 的要 素 研究 , [ 6 ] 黄伟 荣 ,陈婉珠 .扶 正化 积方联 合 穴位 埋 线 治疗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对于危 急重 症 、 常 见 病及 疑难 病均 有 很 高 的临 床 实 用价 值 , 特别 适 合 伴癌前 病 变随机 平行 对照研 究[ J ] .实用 中 医 内科 杂志 , 2 0 1 3 ( 9 ) : 3 7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2010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一、概述: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两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3)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4)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证候诊断:1.肾虚型:主症: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病位:冲任;病性:虚实夹杂。

2.血热型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不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病位:冲任;病性:实证。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加补骨脂、仙鹤草、艾叶炭。

党参15g 熟地15g 山茱萸8g 山药15g当归10g 枸杞9g 炙甘草5g 杜仲15g补骨脂8g 仙鹤草10g 艾叶炭15g2.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黄芪30g 生地15g 丹皮8g 白芍8g侧柏叶30g 贯众炭15g 艾叶炭10g 海螵蛸15g仙鹤草20g 茜草炭15g 炒栀子15g 炒黄柏15g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 续断15g(二)辨证使用中成药:1.肾虚证:选用宫血宁胶囊2粒,日三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崩漏138例临床分析
崩漏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妇科疑难重证。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大量出血病势急者为”崩”;出血量少病势缓淋漓不绝者为”漏”。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现代医学可见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

近两年多来本人对崩漏专科门诊病人采用妇科检查、b型超声波、血常规、诊刮送病理检查等西医辨病的方法确诊为崩漏的给予中医辨证在崩漏1号、崩漏号基本方的基础上辩证加减用中药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同时与中西药合用的一组做对比发现中药组与中西药结合组疗效接近。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1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都是崩漏专科门诊病人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中药组7例年龄1~5岁平均7岁。

中西结合组68例年龄1~5岁平均.5岁。

诊断标准:①月经初潮以后的女性阴道不规则出血量过多或过少持续时间或长或短。

②连续个月经期延长达8天以上。

③月经颁发周期少于天。

排除器质性病变具备以上1项者即可诊断。

临床表现:中药组7例中不规则出血例占.9%;经期延长例占.%;先期量多5例占7.1%;月经频发11例占15.7%。

兼症:内膜增生过长9例内膜异位症例子宫内膜炎例宫颈炎6例。

中西结合组68例中不规则出血例占7.1%;经期延长例占.%;先期量多11例占16.%;月经
颁发例占.%。

兼症:内膜增生过长17例内膜异位症8例内膜炎1例宫颈炎例。

中医辨证:肾虚为本血热、血瘀、气血两虚为标。

治疗原则:健脾益肾活血止血固冲调经。

基本方:崩漏1方由炒蒲黄、阿胶、白术、黄芪、熟地、巴戟、当归、桃仁、红花、仙鹤草、煅牡蛎等组成。

崩漏方由党参、桂圆、熟地、淮山药、白术、白芍、川断、菟丝子、桑寄生、当归、生牡蛎等组成。

中药组:诊断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月经淋漓不净给予崩漏1方~6剂血止后改服崩漏方7~1剂。

第、第个月经周期则于月经干净后服崩漏方1~1剂以上都是每日1剂煎服。

遇有兼症随症加减。

中西结合组:遇初诊时血崩如注出血日久元气大亏需获速效者多采用中西结合治疗。

在服中药同时青春期功血用人工周期疗法。

生育期已生育者和更年期功血用妈富隆连服1天。

以上两组均连用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治疗后1~天血止1~个月内周期正常经量正常。

②显效:7天内血止1~个月内周期接近正常~天个月内经量明显减少经期7天以内。

③好转:出血时间7天以上个月内周期基本规则但不稳定经期7天之间经量有所减少但仍偏多。

④无效:用中药9剂以上仍未止血需改用诊刮止血或转住院治疗者。

结果
止血效果:中药组平均.8天中西药组平均.5天。

中药组7例痊愈
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例例显效率8.%。

中西药组68例痊愈7例显效15例好转例无效例显效率91.%。

总显效率87.8%总有效率95.7%。

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

说明中药崩漏1方和崩漏方治疗崩漏是有较好的疗效。

典型病例:患者女1周岁中学生。

主诉:近个月月经量多时间超过7天天前月经来潮量多经色红有血块腹微痛疲乏腰酸自觉烦热口干小便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查舌质淡红略胖舌尖稍红苔薄白润脉涩滑。

中医诊断为崩漏症属肾虚不固冲任失调。

治以滋养肾阴固气摄血。

给予崩漏1方炒蒲黄15g阿胶15g白术18g黄芪15g熟地g巴戟15g当归15g桃仁1g红花15g仙鹤草15g煅牡蛎1g。

水煎温服1日1剂连服5剂血止后改服崩漏方7剂。

第、第个月经周期则于月经干净后服崩漏方7剂以上都是每日1剂水煎服。

遇有兼症随症加减。

经过个月经周期的调治月经已恢复正常观察随访1年无复发。

讨论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
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审因施治是治疗崩漏之首务功血属崩漏范围
中医传统认为经、带、胎产、杂病所出现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症”均属崩漏范围。

因此崩漏专科门诊病人如不进行辨病只按中医的辨
证必有不少误诊漏诊如宫外孕宫颈息肉出血等。

所以初诊病人必须细询问病史做妇科检查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确诊为功血后列入治疗观察对象以便总结疗效。

止血、调整月经周期是治疗崩漏的两个关键步骤。

崩漏的发病特点是月经的期、量发生严重紊乱临床诊断依据主要是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者淋漓不断甚至屡月而未有尽时故临床
治疗应止血调经并用方可达到”塞流、澄源、复旧”之目的。

崩漏出血量多或日久不净易引起严重贫血甚心律失常属《伤寒论》”脉结代、心动悸”之范畴故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止悸复脉的炙甘草汤加味治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崩漏严重出血量多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先止血后调月经周期。

青春期及更年期之功血多属无排卵型功血其子宫内膜多为增殖期变化或增生过长与中医称崩漏血瘀型相符。

刮宫可清除不正常子宫内膜促使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但多数病人不愿接受、中药活血化瘀药如蒲黄、三七、益母草等可以起药物性刮宫之效。

此种情况治疗上可在健脾补肾的熟地、巴戟、北芪、白术和养血止血的阿胶、仙鹤草等的基础上加上祛瘀止血的蒲黄、三七效果颇佳。

此方集塞流、澄源、复旧三者之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