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程名称(英文): Linear Algebra。

课程编号:B11071。

课程总学时:40学时(全部为课堂讲授)。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考试课。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开课专业:适合对数学类基础课要求较高的理工类本科专业,包括物理学(S)、计算机科学与技术(S)、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大学物理等基础课和各专业相应专业课。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上述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由于线性问题广泛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某些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尤其是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解大型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已成为科学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课题,因此学习和掌握线性代数的理论和方法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同时也是实现我院上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必备前提。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技术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及其有关的基本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及用矩阵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提高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了解行列式的定义,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及其计算。理解矩阵(包括特殊矩阵)、逆矩阵、矩阵的秩的概念。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及其运算规律。理解逆矩阵存在的充要条件,掌握矩阵的求逆的方法。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并会求矩阵的秩。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定义及有关重要结论。掌握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了解n 维向量空间及其子空间、基、维数等概念。理解克莱姆(Cramer)法则。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及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空间、基础解系、通解等概念。熟练掌握用行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掌握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以及实对称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结论。了解向量内积及正交矩阵的概念和性质。了解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会用配方法及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了解惯性定理、二次型的秩、二次型的正定性及其判别法。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环节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兼有习题课、讨论课。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行列式

教学内容: 行列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克莱姆法则。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行列式的定义、熟练掌握行列式的性质,掌握二、三、四阶行列式的计算法,会计算简单的n阶行列式,理解并会应用克莱姆法则。

教学重点:行列式的概念、计算及克莱姆法则的结论。

教学难点:行列式的性质的证明。

作业:通过作业,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行列式的值,利用克莱姆法则求解线性非齐次方程组。

第二章矩阵

教学内容:矩阵的概念,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矩阵的转置,

逆矩阵的概念,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伴随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矩阵的等价,矩阵的秩,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矩阵的概念,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矩阵的逆。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教学重点:矩阵的概念及其各种运算和运算规律。逆矩阵的概念、矩阵可逆的判断及逆矩阵的求法。矩阵秩的概念、矩阵的初等变换,以及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教学难点: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的证明,初等矩阵及其性质,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作业:通过作业,使学生熟练掌握矩阵的各种运算,理解伴随矩阵、初等矩阵和初等变换的概念,熟练掌握利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熟练掌握矩阵可逆的判断及逆矩阵的求法。

第三章向量

教学内容:向量的概念,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概念和性质,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概念,向量组的等价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向量空间、子空间、基、维数等概念,向量的内积,正交矩阵及其性质。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了解并会运用有关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结论。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熟练掌握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的求法。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关系。了解n维向量空间、子空间、基、维数等概念。了解向量的内积、正交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n维向量及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概念和有关结论。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和秩的概念及其求法。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关系。向量组等价的概念。

教学难点: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结论的证明。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求法。

作业:通过作业,使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及判断,熟练掌握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秩的求法,了解向量组的等价、向量的内积、正交矩阵的概念。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案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总学分数: 总学时数:修订年月: 编写年月:执笔:韩晓卓、李锋 课程简介(中文): 线性代数是理、工、经管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它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其它科学领域中。主要包括:矩阵、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秩问题、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等内容。 课程简介(英文): , . , , . . , , , , , , . 一、课程目的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矩阵和向量组的秩,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特的代数思维模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线性代数在经济方面的简单应用,并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案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案内容 第一章行列式(学时) 教案内容:

二阶三阶行列式;阶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的性质(证明选讲);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证明选讲,行列式按某行(列)展开选讲);克莱姆法则。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定理;克莱姆法则的应用。 难点:阶行列式的定义的理解;阶行列式计算。 第二章矩阵(学时) 教案内容: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加、减法;数乘;乘法;矩阵转置;方阵的幂;方阵的行列式);几种特殊的矩阵(对角矩阵,数量矩阵,三角形矩阵,单位矩阵,对称矩阵与反对称矩阵);分块矩阵(分块阵及其运算,分块对角阵);逆矩阵(可逆阵的定义;奇异阵,伴随阵与逆阵的关系;逆阵的性质,二阶上三角分块阵的求逆方法);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矩阵的运算规律;逆矩阵的性质以及求法; 难点:矩阵的乘积及分块矩阵的乘积;逆矩阵(抽象矩阵的逆矩阵)的求法。 第三章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学时) 教案内容: 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定义;初等矩阵与矩阵初等变换的关系。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矩阵的秩(矩阵的秩的定义;矩阵的秩与其子式的关系;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消元解法与初等行变换的关系;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无穷多组解和无解的讨论;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矩阵与矩阵的秩;利用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难点:利用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教案第一章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线性代数教学教案 第一章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授课序号01 1112121 2 n n m m mn a a a a a a ?? ?? ??? ,有时为了强调矩阵的行数和列数,也记为

n a ???. 212 n n n nn a a a ? ??? . 1112 00n n nn a a a a ?? ?? ? ? ?与上三角矩阵200 n nn a ? ??? . 000 0n a ??? ??? ,或记为100 1? ???? . 负矩阵的定义:对于矩阵()ij m n a ?=A ,称矩阵21 22 n m m m mn mn b a b a b ?? +++? ,

a b+

21 2 n m m mn a a a ????,转置矩阵212.m n n nm a ? ??? 矩阵的转置满足的运算规律(这里k 为常数,A 与B 为同型矩阵)阶方阵()ij a =A 如果满足222n n m mn n a x +21 2 n m m mn a a a ????称为该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n x ???,m b = ? ??? β,有:

2221122221 21122n n n m m mn n m m mn n a a a x a x a x a x ??? ? =??? ???? ? ++ +????? . 再根据矩阵相等的定义,该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矩阵形式来表示:=Ax β.

授课序号02 21 2 t s s st ????A A A ,21 2 t s s st ? = ? ??? B B B B ,的行数相同、列数相同,则有 21 22 t s s s st st ?? ±±±? B A B A B . 111221 2 t s s st ? ? ??? A A A A A ,都有21 2 t s s st k k ? ??? A A A .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2016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线性代数课程是高等院校理科(非数学类专业)、工科、经济和管理各专业(特别是需要数学基础知识较强的相关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线性代数主要处理线性关系问题,它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通过线性代数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习相关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还可以提升学生相应的数学素养。 2.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及矩阵的对角化、二次型。 行列式和矩阵是学习解线性方程组的基础,利用行列式,根据克拉默法则可以求解某些非齐次方程组的解;利用行列式可以判定某些齐次线性方程组是否有非零解。行列式也可以判定矩阵是否可逆,并用之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利用矩阵可以判定和求非齐次方程组的解,以及可以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非零解;建立R n的基与向量在基下的坐标及坐标变换,并讨论欧式空间及其结构;讨论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及矩阵 - 1 -

的对角化问题;利用以上理论讨论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标准形和规范形,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等。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 并行课程:微积分,高等数学等; 后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计算机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密码学、经济学、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课程中,都会涉及到线性代数的相关基础知识。由于理解及知识储备的原因,建议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时,学生开始选修《线性代数》。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为非数学类专业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扩大数学知识面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更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直观和想象能力。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掌握行列式、矩阵的基本定义及性质等,能够计算行列式的值; (2)理解线性方程组求解理论,掌握向量组的秩、矩阵的秩、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概念,会分析并求解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3)熟练掌握向量的运算,理解R n中的基、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及内积的相关知识; (4)掌握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理论; (5)掌握二次型的标准型和正定二次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6)能够借助Matlab等计算机软件进行行列式的计算、求解线性方程组等。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 1 -

《线性代数(B)》课程大纲

线性代数(B 类)课程教学大纲

理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并掌握其性质与求法。 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以及n 阶方阵能相似于对角矩阵的充要条件。掌握求矩阵的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 理解正交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 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掌握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于对角矩阵的方法。 对于相似于对角矩阵的方阵,能由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构造出对应的方阵。 6.第六章实二次型(学时数:2.5 次课5 学时,对应代码:A3、A4、A5、B1、B2、 B3、C1、C2、C4 ) 理解实二次型和它的矩阵、秩等概念。了解实二次型经非退化的线性代换仍为二次型且秩不变的性质。 知道矩阵的合同的概念及简单性质。 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标准形的概念。熟练掌握用正交代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会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能用非退化的线性代换化二次型的标准形为规范标准形。 了解惯性定理。理解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正定二次型的判别方法。 7.第七章线性变换(学时数:4 ~6,对应代码:A3、A4、A5、B1、B2、B3 C1、C2、C4 )(由于课时所限,课堂教学不讲授该章的内容) 了解线性变换、变换的象与原象等概念。知道线性变换的简单性质。 了解线性变换与矩阵之间的关系,知道线性变换的矩阵。 掌握R^n 中线性变换在一组基下的矩阵的求法与已知向量在一组基下的坐标求向量在线性变换下的象的坐标的方法。 了解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之间的关系。掌握在R^n 中利用过渡矩阵求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的方法。 了解在一般的线性空间中线性变换在一组基下的矩阵的求法与已知向量在一组基下的坐标求向量在线性变换下的象的坐标的方法。了解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的求法。

《线性代数A》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A》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线性代数A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Linear Algebra A 总学时: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 先修课程:初等数学 面向对象:全校理工科学生(包括财经类等文科专业) 开课系(室):数学科学系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线性代数是理工科及财经管理类本科生必需掌握的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行列式的计算、矩阵理论、向量组和向量空间基本概念,用矩阵理论求解线性方程组、及用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理论讨论矩阵的对角化并进一步研究二次型,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相关课程与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奠定必要的、必需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 行列式(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行列式的定义、掌握行列式的基本性质。会应用行列式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进行行列式计算。 重点:行列式性质 难点:行列式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的应用 2.矩阵(1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矩阵的概念、掌握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与对称矩阵的性质。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方阵行列式、转置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律。理解逆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熟练掌握逆矩阵的求法。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理解矩阵秩的概念并掌握其求法。了解满秩矩阵的定义及其性质。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重点: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逆矩阵的求法、矩阵的初等变换 难点:矩阵的秩,矩阵的分块 3.向量组和向量空间(10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理解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与线性表示等概念,了解并会用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秩的概念,并会求向量组的秩。了解n维向量空间及其子空间、基、维数与坐标等概念。了解向量的内积、长度与正交等概念,会用施米特正交化方法把向量组正交规范化。了解规范正交基、正交矩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重点:n维向量的概念、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秩的概念难点:线性无关的相关证明、向量组秩的概念、向量空间 4. 线性方程组(8学时)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要求 (一)矩阵 1. 理解矩阵概念。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对称矩阵等特殊矩阵。 2. 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运算及其运算规律。 3. 了解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行列式的计算。 4. 掌握克拉默(Cramer)法则。 5. 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理解初等矩阵的概念。 6. 熟练掌握矩阵秩的求法,了解满秩矩阵的性质。 7. 理解逆矩阵的概念及其存在条件,熟练掌握求逆的方法。 8. 掌握分块矩阵的运算并能利用矩阵分快法简化矩阵运算。 (二)n维向量 1. 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 2. 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了解有关的定理结论。 3. 理解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的概念,熟练掌握向量组的的秩与极大无关组的求法。 4. 理解向量的内积及正交的定义,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的方法及正交矩阵的判定及性质。 5. 了解n维向量空间、子空间、基、维数、坐标等概念。 (三)线性方程组 1. 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 2. 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概念。熟练掌握其求法 3. 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4. 熟练掌握用行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 (四)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 理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熟练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

求法。 2. 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掌握矩阵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及求法。(五)二次型 1. 掌握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了解二次型的秩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的概念及惯性定理。 2. 熟练掌握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型的方法。 3. 了解二次型的分类,熟练掌握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与判别法。 二. 课程内容 第一章矩阵(8-10学时) §1 矩阵的概念 §2 矩阵的线性运算 §3 方阵的行列式及其性质 §4 初等变换与矩阵的秩 §5 初等矩阵与逆矩阵 §6 分块矩阵 习题课 第二章 n维向量(7-8学时) §1 n维向量及其运算 §2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3 向量组的秩 §4 向量空间 §5 向量组的正交性与正交矩阵 习题课 第三章线性方程组(3-4学时) §1 齐次线性方程组 §2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习题课 第四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4-6学时) §1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程名称(英文): Linear Algebra。 课程编号:B11071。 课程总学时:40学时(全部为课堂讲授)。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考试课。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开课专业:适合对数学类基础课要求较高的理工类本科专业,包括物理学(S)、计算机科学与技术(S)、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大学物理等基础课和各专业相应专业课。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上述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由于线性问题广泛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某些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尤其是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解大型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已成为科学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课题,因此学习和掌握线性代数的理论和方法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同时也是实现我院上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必备前提。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技术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及其有关的基本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及用矩阵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提高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主要容、重点及深度 了解行列式的定义,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及其计算。理解矩阵(包括特殊矩阵)、逆矩阵、矩阵的秩的概念。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及其运算规律。理解逆矩阵存在的充要条件,掌握矩阵的求逆的方法。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并会求矩阵的秩。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定义及有关重要结论。掌握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了解n 维向量空间及其子空间、基、维数等概念。理解克莱姆(Cramer)法则。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及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空间、基础解系、通解等概念。熟练掌握用行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掌握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以及实对称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结论。了解向量积及正交矩阵的概念和性质。了解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会用配方法及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了解惯性定理、二次型的秩、二次型的正定性及其判别法。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英文名称:Linear Algebra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必修课 课程编号:D121010 所属院部: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 周学时:3学时 总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与土木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高等学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目的与任务 线性代数是讨论代数学中线性关系经典理论的课程,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在系统地获取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初步熟悉和了解抽象的、严格的代数证明方法,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具有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学会理性的数学思维技术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运用所获取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线性代数课程组编. 线性代数(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吴赣昌主编. 线性代数(理工类.第四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杨刚、吴惠彬主编. 线性代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考核形式:考试 编写日期:2018年9月制定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含教学重点、难点): 第1章行列式(9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二、三阶列式的计算法,会计算简单n阶行列式,掌握克拉默法则。 (2)主要内容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定义,并用它们解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从二阶、三阶行列式概念入手,用展开法引出n阶行列式定义,并介绍从定义出发求简单行列式的值。行列式的性质,并举例如何应用这些性质求行列式的值,行列式按某行(列)展开法则及其结论的推论,克拉默法则及其推论。 (3)重点、难点 重点:二阶、三阶行列式的计算,四阶数字行列式的计算。 难点:n阶行列式的计算。 第2章矩阵及其运算(9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及其性质,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其运算规律,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存在的条件与矩阵求逆方法,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2)主要内容 矩阵的定义、对角阵、单位阵、矩阵的加法及其运算规律,数与矩阵相乘及其运算规律、矩阵与矩阵的相乘及运算规律、矩阵的转置及运算规律、方阵的行列式及性质、逆矩阵定义、可逆条件、公式法求逆矩阵方法、分块矩阵定义及其运算。(3)重点、难点 重点:矩阵加、减、乘、逆的运算、逆矩阵存在条件与求逆矩阵的方法。 难点:逆矩阵存在的充要条件。 第3章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6学时) (l)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熟悉矩阵秩的概念并掌握其求法,了解满秩矩阵、初等

《线性代数》(经管类)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经管类)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4925061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经管本科专业 预修要求:初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线性代数》是我校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它是以变量的线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数学学科。从本校财经类本科的专业特色出发,该课程介绍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有关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并简要介绍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及其解法。本课程不仅是许多后续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数学工具。 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是《线性代数》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方法有正确的理解,并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深造以及今后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由低到高分三个层次,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概念的内容为“知道、了解、理解”;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堂练习为辅,再适当辅以课件协助教学;通过批改作业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个别的学生课外加以辅导。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参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线性代数》(第三版)制订,适用经济类本科专业,不同的专业可根据需要适当删节处理。 大纲正文 第一章行列式学时:8学时(讲课8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的计算、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克莱默法则。 重点:行列式的计算、克莱默法则 难点:行列式的计算、克莱默法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线性代数是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处理和解决工程技术中一些实际问题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也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对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较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具备初步应用线性代数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通过线性代数中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理论的证明,基本方法的运用,培养学员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把握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注意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渗透。 (3)、结合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实际,充实教学内容。 2、课程基本内容 (1)行列式 (2)矩阵 (3)向量与线性空间 (4)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5)二次型 (二)课程教学 1、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素养的培养,阐述所讲内容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2、加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在传授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课堂讲授、习题课、习题批改等环节。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建议在第一学期开设本课程。 (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2、教学设备 (1)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配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1)基本运算能力,包括运算速度及准确性。 (2)逻辑推理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2、采取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 3、课程学习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构成。学期课程结束时评出阶段成绩,课程总成绩为两个学期阶段成绩相加之和,成绩评定可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也可采用百分制。 四、课程基本要求 第一章行列式 内容和要求:掌握排列的逆序数的计算及奇偶性的判定,理解n阶行列式的定义,熟练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和计算行列式的两种基本方法:三角化法和降阶法,了解计算行列式的其他多种方法:定义法,升阶法,分块法,拆边法,递推法,归纳法等,掌握Cramer法则。 重点: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的计算,Cramer法则 第二章矩阵 内容和要求:理解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的运算及性质,深刻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分块矩阵的概念及运算,掌握可逆矩阵的概念及其判定条件,熟练掌握用初等变换法和伴随矩阵法求可逆矩阵的逆,掌握矩阵秩的定义,会利用初等变换法求矩阵的秩,熟练掌握用初等变换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重点:矩阵的运算及性质,可逆矩阵的概念及其判定,逆矩阵的求法,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之间的联系,矩阵的秩及其求法,用初等变换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第三章向量与线性空间 内容和要求:理解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概念及性质,理解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概念,掌握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性质与求解,理解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关系,理解向量空间、线性空间及线性变换的概念,掌握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基变换与坐标变换公式,会求向量的坐标和子空间的维数,了解生成子空间的定义;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条件;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求法,会用解的结构来表示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掌握含参线性方程组的几种求解方法。 重点: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判断,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性质与求解,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线性空间的概念,基变换与坐标变换公式,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齐次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求法,一般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第四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内容和要求:理解方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熟练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掌握特征向量的性质,理解方阵相似的概念,掌握方阵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及方法,掌握实对称矩阵的性质及其相似对角化的方法。 重点:方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求法,方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判断以及对角化过程的实施。 第五章二次型 内容和要求:理解二次型及其线性替换(变换)的矩阵表示和矩阵合同的概念,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学分数:学时数: 适用专业:应修基础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线性代数》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特别是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使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成为可能,因此本课程所介绍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与各个学科。所以该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也更为重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如: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等。把握线性代数的体系结构。从知识的扩充层面上,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并且要求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较好地理解线性代数这门课的抽象理论,具有严谨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按教学顺序提出课程各部分教学内容,并具体到知识点,用“*”明确难点内容,用“Δ”明确重点。“*”或“Δ”一律写在课程内容的前面。“*”与“Δ”可以并用,表明此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各部分课程内容的前面,首先写明该部分内容须要了解、理解、熟练掌握、应用等层次的教学基本要求。其格式为: 第一章预备知识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集合与映射的基本概念及有理系数多项系的有理根的求法 (2)理解数域的概念及排列与对换 2、教学内容 (1)集合与映射

线性代数自考知识点汇总

行列式 1. 行列式的性质 性质1 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T D D =. 性质2 互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变号. 推论1 如果行列式有两行(列)的对应元素完全相同,则此行列式的值为零. 如a b c a b c 0a b c '''= 性质3 行列式的某一行(列)中所有的元素都乘以同一数k ,等于用数k 乘此行列式. 如11 121311121321 222321 222331 32 33 31 32 33 a a a a a a ka ka ka k a a a a a a a a a = 推论2 如果行列式中有两行(列)元素成比例,则此行列式的值为零. 如a b c a b c 0ka kb kc '''= 性质4 若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则这个行列式等于两个行列式之和. 如11 121311121311 12 13 2121 2222 2323 21222321 222331 32 33 31 32 33 31 3233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性质5 把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各元素乘以同一数然后加到另一行(列)对应的元素上去,行列式的值不变. 如11 121311121321 222321222331 32 33 3111 3212 3313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ka a ka a ka =+++ 2. 余子式与代数余子式 在n 阶行列式中,把元素ij a 所在的第i 行和第j 列划去后,留下来的n-1阶行列式叫做元素ij a 的余子式,记作ij M ,i j ij ij A (1) M +=-叫做元素ij a 的代数余子式. 如11 1213 21 222331 32 33 a a a a a a a a a ,元素23a 的余子式为11122331 32a a M a a = , 元素23a 的代数余子式为111223 232331 32 a a A (1)M a a +=-=- .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本科)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72学时(含课外学时)学分:4 分 适用对象:经济、计算机、环境、蒙文信息处理等专业 先修课程:初等数学 考核要求:闭卷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戴斌祥主编,《线性代数》,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线性代数》是我校本科各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科,它内容较丰富,学时较多。其任务是既要为各专业后续课程提供基本的数学工具,又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线性代数是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和问题的处理方法是许多非线性问题处理方法的基础,且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领域中。本课程以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为核心内容介绍行列式、矩阵理论、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的理论及其有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性代数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1 n阶行列式14 2 矩阵16 3 n维向量与向量空间18 4 线性方程组12 5 矩阵的特征值与二次型1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线性代数》是一门高度抽象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着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使学生丢弃三维直观空间的习惯束缚,逐步建立n维空间的概念;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所给出的各种解题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我校学生的实际,不过分追求学科的数学性、完整

线性代数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2000051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 48 /3 开课学期:第3或第4学期 适用对象:理工科、经济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初等代数、高等数学 内容简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线性代数是19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 它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也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科目中的一部分.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本课程主要讨论有限维线性空间的线性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与广泛的实用性。尤其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解大型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的特征值等已经成为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课题。因此,本课程所介绍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应用科学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理论及其有关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和用矩阵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矩阵 1.1 矩阵的概念 1.2 矩阵的运算 1.3 可逆矩阵 1.4 矩阵的分块 1.5 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方阵 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等的定义及其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其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 4.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及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

5.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方阵的关系。了解矩阵等价的概念。 6.了解分块矩阵的概念,知道分块矩阵的运算法则。 第2章行列式 2.1 行列式的概念 2.2 行列式的性质 2.3 行列式的按行(列)展开定理 2.4 行列式的计算 要求: 1.了解行列式的定义。 2.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的方法。 3.知道伴随矩阵及其性质,掌握行列式的乘法定理。 4.会计算简单的n阶行列式。 第3章向量空间 3.1 基本概念 3.2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3.3 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 3.4 向量空间的基与坐标 要求: 1.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的概念。 2.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 3.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4.理解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及向量组的 秩。 5.了解n维向量空间、子空间、基、坐标、过渡矩阵等概念。 第4章线性方程组 4.1 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和向量表示 4.2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定理 4.3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4.4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要求: 1.理解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式和向量表示式,知道克莱姆法则。 2.理解矩阵秩的概念,掌握矩阵秩的性质及其求法。

线性代数教案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一章 行列式 本章说明与要求: 行列式的理论是从解线性方程组的需要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线性代数以及其他数学分支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章里我们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 行列式的定义; (2) 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 (3) 利用行列式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 本章的重点是行列式的计算,要求在理解n 阶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性质的基础上,熟练正确地计算三阶、四阶及简单的n 阶行列式. 计算行列式的基本思路是:按行(列)展开公式,通过降阶来计算.但在展开之前往往先利用行列式性质通过对行列式的恒等变形,使行列式中出现较多的零和公因式,从而简化计算.常用的行列式计算方法和技巧有:直接利用定义法,化三角形法,降阶法,递推法,数学归纳法,利用已知行列式法. 行列式在本章的应用是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要掌握克莱姆法则并注意克莱姆法则应用的条件. 。本章的重点:行列式性质;行列式的计算。 。本章的难点:行列式性质;高阶行列式的计算;克莱姆法则。 §1.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行列式的概念起源于解线性方程组,它是从二元与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公式引出来的. 设有二元线性方程组 ???=+=+2 2221211 112111b x a x a b x a x a (1) 用加减消元法知,当a 11a 22 – a 12a 21≠0时,有:211222112122211a a a a b a a b x --=, 21 12221121 12112a a a a a b b a x --= (2) 这是一般二元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但公式很不好记忆,应用时不方便,因此,我们引进新的符号来表示(2)这个结果,这就是行列式的起源.我们称4个数组成的符号 2112221122 211211a a a a a a a a -=为二阶行列式. 它含有两行,两列.横的叫行,纵的叫列.行列式中的数叫做行列式的元素.从上式知,二阶行列式是这样两项的代数和:一个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又叫行列式的主对角线)上两个元素的乘积,取正号;另一个是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对角线(又叫次对角线)上两个元素的乘积,取负号.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与概率论 所属专业: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 课程属性:必修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将对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里的一些常见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线性代数里所涉及到的对向量和矩阵的分析和操作,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向量和矩阵中抽象出来的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概念,将为学生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的背景和知识准备。概率论是统计方向的理论基础,对于将来实际工作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有着指导性作用。这门72学时的课把线性代数和概率论放在一起讲实际上强度是比较大的。 线性代数部分先从行列式讲起,接着介绍关于向量组和矩阵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后,在第三章对于线性方程组问题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解答。第四章对向量和矩阵的数学抽象引入了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并对空间的代数结构和变换性质作了讨论。最后两章是关于矩阵的比较实用部分,包括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对角化与二次型。概率论部分先定义了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接着引入概率的概念,列举了一些计算简单概率的方法和例子。随后对随机事件的量化导致了随机变量的引入。从第四章到第七章均是关于随机变量和随机变量函数的内容,我们讨论了一些常见分布及其数字特征,包括期望值,方差和关联函数(协方差)等。对于独立的随机变量序列,我们运用切比雪夫不等式证明了大数律,最后介绍了中心极限定理。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线性代数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数学抽象思维的能力,理解和熟练掌握向量和矩阵的一些性质和相关运算,对于随机过程和随机变量亦有一个初步的具体认识。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所需要的先修知识储备为基本的微积分,代数方程和一些矢量分析。线性代数的知识,包括向量,矩阵和二次型,在以后的学习中都会用到。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概念在后继的理论课例如量子力学和群论的学习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概率论是后继数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要求

《线性代数》教学内容及要求 1.行列式 二阶和三阶行列式,n阶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克拉默法则。 2.矩阵 矩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分块矩阵,矩阵的初等矩阵和初等变换,矩阵的秩。 目的要求:理解矩阵的概念,掌握几种特殊矩阵(单位矩阵,对角矩阵,数量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的定义与性质。 熟练掌握矩阵运算(加、减、数乘、乘法)及其运算,掌握矩阵转置的性质,掌握行列式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 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掌握可逆矩阵的性质。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矩阵的逆。理解分块矩阵的概念,会用矩阵分块法进行矩阵运算。 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的概念。理解矩阵秩的概念,会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和秩。 3.线性方程组 高斯消元法,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秩和极大线性无关组,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目的要求: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掌握用矩阵的秩讨论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主要条件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主要条件。

熟练掌握用初等行变换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的方法(高斯消元法),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概念,理解向量组的秩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秩与矩阵秩之间的关系,并用矩阵秩研究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判定方法。了解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会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以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4.相似矩阵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相似矩阵,对称矩阵的相似矩阵。 目的要求: 理解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矩阵特征值的性质,掌握求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掌握相似矩阵的性质,了解矩阵可对角化的主要条件.掌握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掌握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5.相似矩阵与二次型 向量的内积,二次型及其标准形,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正定二次型。 目的要求: 了解二次型的概念,会用矩阵形式表示二次型,理解二次型秩的概念,理解二次型及其标准形等概念以及惯性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会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掌握正定矩阵的性质。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经济管理类)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线性代数》是学生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重要的数学工具。它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并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和用矩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受到一定的训练。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二次型等。另外,有关的习题课、应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课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 1.学好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道它的数学思想方法、意义和用途,以及它与其它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 2.掌握基本技能。能够根据性质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能够根据不同问题的情景,寻求和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3.培养思维能力。能够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运用课程中的概念、定理及性质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对计算结果进行合乎实际的分析、归纳和类比。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并解决

相关学科中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理念去观察生活,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提出和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学时分配 《线性代数》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行列式(10)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相关内容的学习,了解行列式的概念;理解克莱姆法则,并且会用克莱姆法则解相应的方程组;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的展开定理,及正确计算行列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n阶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教学难点:n阶行列式的计算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排列与逆序数 1.n阶排列及奇(偶)排列的定义 2.逆序数 第二节 n阶行列式 1.二阶、三阶行列式的定义

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教学大纲

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184 总学时:33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线性代数》是以变量的线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数学学科。该课程介绍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有关的概念,理论及方法。本课程不仅是许多后续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数学工具。 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是《线性代数》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方法有正确的理解,并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深造以及今后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由低到高分三个层次,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概念的内容为“知道、了解、理解”;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行列式学时:4学时(讲课3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的计算、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克莱默法则。 重点:行列式的计算、克莱默法则 难点:行列式的计算、克莱默法则。 教学内容: §1.1 二阶、三阶行列式

§1.2 n阶行列式 §1.3 行列式的性质 §1.4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1.5克莱默法则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行列式的定义,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并会用行列式的性质证明和计算有关问题。 2.熟练掌握通过三角化计算行列式的方法。 3.理解子式,余子式,代数余子式的定义,熟练掌握按某行(或某列)展开行列式,会应用展开定理计算和处理行列式。 4.了解“克莱默”法则的条件和结论,掌握判别齐次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 第二章矩阵学时:6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矩阵的概念,几种特殊矩阵,矩阵的运算,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求逆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 重点:矩阵的概念和运算。 难点:矩阵的概念和运算。 教学内容: §2.1 矩阵的概念 §2.2 矩阵的运算 §2.3几种特殊矩阵 §2.4 分块矩阵 §2.5 逆矩阵 §2.6 矩阵的初等变换 §2.7矩阵的秩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几种特殊矩阵(单位矩阵、对角矩阵、数量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及正交矩阵)的定义和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