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油香气成分研究_周瑞宝

合集下载

芝麻油香气成分研究

芝麻油香气成分研究

芝麻油香气成分研究
周瑞宝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
【年(卷),期】2006(031)007
【摘要】芝麻油的香气成分是吡嗪、呋喃、噻唑、噻吩、吡咯,以及醇、醛、酮、酸、酯类等化合物.用葡萄糖、半胱氨酸、精氨酸和水解芝麻蛋白,在145℃下加热40 min,可以产生接近焙炒芝麻的香气,香气中的主要物质是2-乙基-5-甲基吡嗪、乙酰呋喃、2-乙酰噻唑和5-乙基-4-甲基噻唑.这些香气成分沸点低,因此芝麻香油不适于煎炸,而且生产芝麻香油温度过高,会引起诸多营养物质劣变,将影响芝麻的资源利用.机榨、低温压榨和水酶法制取的芝麻油,油品用途广,并能综合开发蛋白质、维生素和芝麻木酚素等营养成分.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周瑞宝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蛋白质资源研究所,450052,郑州市嵩山南路140号【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1+1
【相关文献】
1.基于香气强度的芝麻油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J], 万茵;宋莹蕾;白丽霞;付桂明
2.压榨芝麻油和精炼芝麻油的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含量差异研究 [J], 薛斌;王俊杰;包杰;朱天仪;曹文明
3.酱油香气成分的研究——头油和生抽香气成分的比较 [J], 熊芳媛;蔡明招;吴惠勤
4.冷榨芝麻油与浸出精炼芝麻油品质差异研究 [J], 刘玉兰;钟雪玲;汪学德;马宇翔
5.水酶法芝麻油与其他工艺芝麻油品质差异研究 [J], 张雅娜; 齐宝坤; 郭丽; 王宇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芝麻油的挥发性气味成分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芝麻油的挥发性气味成分

18
2 - 呋喃甲醇
19
2 - 十一酮
20
2 - 烯庚醛
21
庚二酸二甲酯
22
2 - 烯庚醇
23
戊基呋喃
24
辛醛
25
2 - 烯辛醛
26
壬醛
27
2 - 烯壬醛
28
2 ,4 - 烯癸醛
29
愈创木酚
30 1 - (2 - 呋喃) 丙酮
31
苯甲醛
32 5 - 甲基呋喃甲醛
33
2 - 烯十一醛
34
庚醛
表 3 含氮化合物
关键词 :猪油 ;表面活性剂 ;分提 ;理化特性
长期以来 ,猪油以其特有的香味和易消化吸收 、 能量高 、营养价值丰富等特性 ,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 是猪油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常温下呈凝固或半凝固 状态 ,影响了其消费 。有人[1]采用乳化法从猪油中 分提出了色白 、透明有浓郁肉香的液态猪油 ,经测试 得出 ,液态猪油中胆固醇含量比原料猪油降低 50 %[2] ,这是猪油新品种开发的良好途径 ,具有很高
收稿日期 :2004 - 09 - 21 ;修回日期 :2005 - 05 - 08 作者简介 :朱庆英 (1975 - ) ,女 ,硕士 ; 主要从事应用化
2
3 平均值 SD RSD
总峰面积 01178 0117 01182 01176667 01004989 01028239 己醛 11176 12119 1113 11175 0136341 01030928
甲基吡嗪 6175 6151 6191 61723333 01164384 0102445 2 - 庚烯醛 3121 2192 2195 31026667 01130213 01043022 戊基呋喃 1133 1143 1138 1138 01040825 01029583

芝麻油香气成分研究_周瑞宝

芝麻油香气成分研究_周瑞宝

收稿日期:2006-01-24作者简介:周瑞宝(1941-),男,教授;主要从事油料蛋白质及油脂化学方向的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3-7969(2006)07-0007-05 中图分类号:TS225 1+1 文献标识码:A编者按:长期以来,关于芝麻油香味来源,普遍认为是芝麻酚,我国著名油脂专家周瑞宝教授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芝麻香油特征香味成分来源于芝麻中的蛋白质、含氮化合物,以及与自身的糖等加热发生美拉德反应的产物,而并非芝麻酚。

同时本期还刊出了 油脂气味的研究进展 一文,相信对读者了解有关油脂气味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芝麻油香气成分研究周瑞宝(河南工业大学蛋白质资源研究所,450052郑州市嵩山南路140号)摘要:芝麻油的香气成分是吡嗪、呋喃、噻唑、噻吩、吡咯,以及醇、醛、酮、酸、酯类等化合物。

用葡萄糖、半胱氨酸、精氨酸和水解芝麻蛋白,在145 下加热40m i n ,可以产生接近焙炒芝麻的香气,香气中的主要物质是2-乙基-5-甲基吡嗪、乙酰呋喃、2-乙酰噻唑和5-乙基-4-甲基噻唑。

这些香气成分沸点低,因此芝麻香油不适于煎炸,而且生产芝麻香油温度过高,会引起诸多营养物质劣变,将影响芝麻的资源利用。

机榨、低温压榨和水酶法制取的芝麻油,油品用途广,并能综合开发蛋白质、维生素和芝麻木酚素等营养成分。

关键词:芝麻;芝麻油;芝麻香油;芝麻酚;芝麻蛋白芝麻香油,是小磨香油和机制香油的统称。

小磨香油,是我国传统水剂法(又称水代法)制取的烤芝麻天然风味油脂,是一种天然调味油。

由于它具有浓郁的烤芝麻香味,受到中国、韩国、日本乃至亚洲、非洲(苏丹)和拉丁美洲(墨西哥)人民的青睐。

我国的芝麻除了出口、直接用于食品外,用作油脂加工的芝麻,几乎都用高温焙烤生产芝麻香油。

目前市场上的芝麻香油,不论是沿用传统的高温炒籽、石磨磨酱、兑水人工搅拌、葫芦蹾出的小磨香油,或改良的砂轮磨磨酱、兑水机械搅拌、震荡晃悠撇出的小磨香油;或高温炒籽、机械压榨制取的机械压榨芝麻香味油,统称芝麻香油。

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份的研究

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份的研究

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份的研究
芝麻油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一直被广泛使用,而挥发性风味成份是影响芝麻油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情况,现在本文就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进行一个概述。

首先,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化学分析研究芝麻油中挥发物的成分及其比例来来确定芝麻油的品质。

以往研究表明,芝麻油中的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对芝麻油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有一定的关联。

显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是影响芝麻油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开展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其次,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包括芝麻油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分析、含量测定、对芝麻油的品质的影响等。

目前,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主要是采用气相色谱法(GC)联用质谱法(MS)、
气液色谱联用全局组成分析(GC-MS-FID)及气液联用质谱法(GC-MS)等检测技术来研究芝麻油中挥发物的组成及含量。

综上所述,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芝麻油的成分,确定芝麻油的品质。

现在,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课题,许多学者都在尝试针对不同芝麻油类型进行研究,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对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对芝麻油品质的影响作出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芝麻油的产品升级和改善。

不同香型芝麻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不同香型芝麻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不同香型芝麻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唐晓丹;秦早;杨冉;陈晓岚;范璐;屈凌波;黄纪念;张勋【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3(38)6【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52个不同香型芝麻油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建立了芝麻油风味成分的指纹图谱,并探讨了不同香型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芝麻油的风味是由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味成分由25种物质构成,分为吡嗪类、噻唑类、呋喃类、酮类、醛类、酚类、酸类、醇类、含硫化合物、吡啶类和异噻唑类共11类;浓香型芝麻油风味最优,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中乙酸、甲基吡嗪、2-甲氧基苯酚和5H-5-甲醇-6,7-二氢环戊并吡嗪的相对含量高于其他两种香型芝麻油,这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对芝麻油香味影响最大,可以作为芝麻油香味品质的重要客观评价依据.【总页数】4页(P87-90)【作者】唐晓丹;秦早;杨冉;陈晓岚;范璐;屈凌波;黄纪念;张勋【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1;TQ646【相关文献】1.不同原料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J], 王有菲2.浓香芝麻油与芝麻香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J], 宋高翔;张艳;陈昶宏3.不同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与风险评估 [J], 张顺荣;范文来;徐岩4.不同贮存容器及不同贮存期下凤香型\r白酒中物质变化研究 [J], 王科岐5.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中特征微量组分的研究 [J], 王川南;吴天祥;雷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芝麻香气成分

芝麻香气成分

芝麻香气成分芝麻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除此之外,芝麻还有一种独特的香气,让人闻之心旷神怡。

那么,芝麻的香气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芝麻酚芝麻酚是芝麻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也是芝麻香气的主要来源。

芝麻酚的化学结构与香草酚类似,具有强烈的香气和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芝麻酚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二、芝麻油芝麻油是芝麻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也是芝麻香气的来源之一。

芝麻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具有滋润皮肤、润肠通便、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效。

此外,芝麻油还具有独特的香气,可以为食物增添风味。

三、芝麻醇芝麻醇是芝麻中的一种次要成分,但也是芝麻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芝麻醇具有清香的芳香味和微甜的口感,可以为食物增添香气和口感。

此外,芝麻醇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以降低血脂、抗氧化、抗炎等。

四、芝麻酸芝麻酸是芝麻中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也是芝麻香气的成分之一。

芝麻酸具有清香的芳香味和润滑的口感,可以为食物增添风味。

此外,芝麻酸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保健作用。

五、其他成分除了以上几种成分外,芝麻中还含有多种其他成分,如芝麻素、芝麻酐、芝麻酸甘油酯等。

这些成分虽然含量较少,但也对芝麻的香气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芝麻的香气是由多种成分共同作用产生的。

其中,芝麻酚和芝麻油是芝麻香气的主要来源,而其他成分则对芝麻的香气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烹饪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芝麻制品,以达到最佳的风味效果。

不同原料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不同原料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不同原料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王有菲【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6种不同原料的芝麻油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并以此进行原料的分类.结果表明:芝麻油的风味物质中检测到63种挥发性物质,共分为7类,总量在60~80 mg/kg之间,其中吡嗪类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0%以上;6种原料根据风味物质可以分为4类,埃塞黄白芝麻和埃塞自芝麻为一类、多哥芝麻和马里芝麻一类、尼日尔芝麻、中国芝麻各成一类.【期刊名称】《粮食与食品工业》【年(卷),期】2017(024)002【总页数】5页(P24-27,31)【关键词】芝麻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固相微萃取;原料【作者】王有菲【作者单位】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0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1芝麻油是一种天然调味油,由于其具有浓郁的烤芝麻香味,深受人们的青睐。

芝麻香油的制备目前有水代法和螺旋压榨法,均是经过高温焙烤,芝麻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氧化反应产生香味[1]。

关于芝麻油挥发性风味的研究,更多是集中在风味稳定性、不同加工工艺、炒料温度等对于风味的影响[2-10],但是对于原料引起的差异方面少有报道。

由于目前国内榨油用芝麻大都采用进口芝麻,而非洲如埃塞俄比亚、尼日尔、多哥等均是主要的芝麻来源,因此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GC-MS联用对6个国内外常见原料的芝麻油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鉴定,同时将原料根据风味的不同进行分类,以期为实际生产中提供参考。

1.1 实验材料原料:国产芝麻购于国内农贸市场,埃塞俄比亚、尼日尔、多哥、马里芝麻取自嘉里粮油(青岛)有限公司。

原料均在200 ℃炒料15 min后液压榨油得到。

设备:SPME进样器,6890N-5973 GC-MS联用仪,SZCL-4A智能磁力加热搅拌器,15 mL顶空萃取瓶。

1.2 实验方法1.2.1 基本成分的测定粗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GB/T 14772—2008;挥发物及含水采用105 ℃干燥法GB/T 5009.3—2010;粗蛋白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0;灰分测定采用灼烧法GB/T 5009.4— 2010。

焙炒时间对芝麻油风味及芝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焙炒时间对芝麻油风味及芝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焙炒时间对芝麻油风味及芝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赵赛茹;张丽霞;黄纪念;芦鑫;艾志录【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焙炒时间对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及芝麻中氨基酸含量(以芝麻脱脂粕中氨基酸含量为依据)的影响.经过不同时间焙炒的芝麻,用水代法提油,然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GC/MS技术,检测芝麻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吡嗪类、吡咯类、吡啶和嘧啶类、含硫类、呋喃类、酚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多,醛类、醇类、烃类和环氧烃类等物质的含量逐渐减少.对芝麻脱脂粕中18种氨基酸含量的检测数据显示,随着焙炒程度加深,氨基酸含量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丝氨酸、赖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减少明显,这4种氨基酸对芝麻油香味的形成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6(031)008【总页数】9页(P30-38)【关键词】芝麻油;水代法;挥发性成分;风味;GC/MS;氨基酸【作者】赵赛茹;张丽霞;黄纪念;芦鑫;艾志录【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郑州450002;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郑州450002;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1.1芝麻油作为一种天然风味油脂,除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之外,独特的风味是其区别于其他食用植物油最大的特色。

国内外有很多关于焙烤芝麻[1]和芝麻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尤其是借助于高分辨率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使用,目前已报道挥发性物质超过300种[2]。

焙炒过程对芝麻油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焙炒程度不同,芝麻油的色泽、品质及形成的风味物质也不同[3-4]。

目前对芝麻油风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芝麻油的风味数量、相对含量、指纹图谱的建立、含硫化合物的分析[5-6]等方面,很少有人结合生芝麻油研究焙炒过程中芝麻油风味化合物的渐变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1-24作者简介:周瑞宝(1941-),男,教授;主要从事油料蛋白质及油脂化学方向的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3-7969(2006)07-0007-05 中图分类号:TS225 1+1 文献标识码:A编者按:长期以来,关于芝麻油香味来源,普遍认为是芝麻酚,我国著名油脂专家周瑞宝教授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芝麻香油特征香味成分来源于芝麻中的蛋白质、含氮化合物,以及与自身的糖等加热发生美拉德反应的产物,而并非芝麻酚。

同时本期还刊出了 油脂气味的研究进展 一文,相信对读者了解有关油脂气味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芝麻油香气成分研究周瑞宝(河南工业大学蛋白质资源研究所,450052郑州市嵩山南路140号)摘要:芝麻油的香气成分是吡嗪、呋喃、噻唑、噻吩、吡咯,以及醇、醛、酮、酸、酯类等化合物。

用葡萄糖、半胱氨酸、精氨酸和水解芝麻蛋白,在145 下加热40m i n ,可以产生接近焙炒芝麻的香气,香气中的主要物质是2-乙基-5-甲基吡嗪、乙酰呋喃、2-乙酰噻唑和5-乙基-4-甲基噻唑。

这些香气成分沸点低,因此芝麻香油不适于煎炸,而且生产芝麻香油温度过高,会引起诸多营养物质劣变,将影响芝麻的资源利用。

机榨、低温压榨和水酶法制取的芝麻油,油品用途广,并能综合开发蛋白质、维生素和芝麻木酚素等营养成分。

关键词:芝麻;芝麻油;芝麻香油;芝麻酚;芝麻蛋白芝麻香油,是小磨香油和机制香油的统称。

小磨香油,是我国传统水剂法(又称水代法)制取的烤芝麻天然风味油脂,是一种天然调味油。

由于它具有浓郁的烤芝麻香味,受到中国、韩国、日本乃至亚洲、非洲(苏丹)和拉丁美洲(墨西哥)人民的青睐。

我国的芝麻除了出口、直接用于食品外,用作油脂加工的芝麻,几乎都用高温焙烤生产芝麻香油。

目前市场上的芝麻香油,不论是沿用传统的高温炒籽、石磨磨酱、兑水人工搅拌、葫芦蹾出的小磨香油,或改良的砂轮磨磨酱、兑水机械搅拌、震荡晃悠撇出的小磨香油;或高温炒籽、机械压榨制取的机械压榨芝麻香味油,统称芝麻香油。

芝麻香油的价格,远高于大豆、棉籽、菜籽、葵花籽和花生油的价格。

由于商业利益驱动,市场上出现芝麻香油中添加其他廉价植物油的香油掺假造假现象。

这种现象屡禁不止,自上世纪有据可查的至今已延续了上百年。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芝麻香料、香精产品也得到发展,一些商贩利用从香料公司购置的化学配制芝麻香精、化学色素添加到低价植物油中配制芝麻香味油,贴上芝麻香油标签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许多油脂科研、生产工作者和广大油脂消费者,对小磨香油的香味成分、香气形成机理很感兴趣,更关心芝麻香油掺假、香精配制芝麻香油,以及芝麻香精配制的调和油利弊关系问题。

在此我们探讨小磨香油的香气成因以及加工的影响。

1 小磨香油的特征香气成分被误认是芝麻酚把芝麻酚当成小磨香油的特征香味成分,源于1958年制油前辈董学奉工程师的 小磨香油 文[1]。

文中说: 小磨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殊香味,而其他油料所不能及者,概因芝麻中含有Sesa m o lin(C 20H 18O 7),当加水分解之后而变为Sesa m o l (芝麻酚C 7H 6O 3)和Sa m i n(C 13H 14O 5)。

因芝麻酚含有-OH 、3,4-亚甲二氧基,两个香基,可能在芝麻未炒之前,成为Sesamo li n 状态,除有些涩之外,并感觉不到有什么香味,经过炒之后,受外界影响,芝麻酚游离而出,即感其香味也。

1964年出版的 油脂制备工艺与设备 油脂专业教材中的小磨油工艺[2],将芝麻酚是芝麻油特征香气的 概因 假说,换成 因为 而肯定说是芝麻香油的香气成分,编入小磨香油生产工艺中。

之后许多国内的相关专业制油教材和与小磨香油有关的书籍、文章、词典中频繁加以引用,许多业内人士现在还误把芝麻香油的 香气 成因说成是芝麻酚。

因此于1974年起,就对芝麻酚是小磨香油主要特征风味成分的说法产生疑问,经查阅中外文献,包括追溯到1950年美国权威油脂专业杂志(J Am O il Chem .Soc )相关芝麻油论文,认为芝麻酚在油中有抗氧化作用,与除虫菊合用有增效功能[3],均未提及芝麻酚的特殊芝麻香味内容。

我曾购买S i g m a 公司单体产品芝麻酚,添加到非芝麻油中进行实验,结果都无法调制出芝麻香油特征风味。

这就更引起继续深入研究芝麻香气成分的兴趣。

1991年我与刘乾坤,用水解芝麻蛋白与还原糖热反应,制备出与芝麻香油香味成分相似的产物[4]。

之后,我在美国新泽西州立R ut g ers 大学油脂与风味化学实验室,用氨基酸、水解非芝麻蛋白与还原糖反应,得出类似烤芝麻香味(气)物质。

1995年我目睹Chen[5]在进行水解小麦谷朊粉进行热反应时,在香味物质中也鉴定出呋喃、吡嗪、醛、醇、酮、吡咯类似芝麻香油香气成分的研究。

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我参与的实验,说明芝麻香油特征香味成分不是芝麻酚,而是芝麻中的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和自身的糖等加热发生美拉德反应的产物。

2 热反应香料与反应香味物质2 1 热反应香料热加工香料(ther m a l process fl avors)又称反应香料(re ac tion fl avors),是利用蛋白质、氨基酸、油脂、碳水化合物等存在于食品中的成分,经模拟烹煮过程的热反应来产生香气物质的一种香料生产方式。

国际香料工业组织(T he Internati ona l O rgan i zati on o f t he F lavo r Industry,IOF I)对热加工香料原料的选择及加工条件规定如下[6]:热加工香料的原料为天然或安全的食品添加物,以与食品烹煮时类似的加工方式进行热反应。

热反应时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180 、15m i n的加热程度,温度较低时,可延长反应时间。

此外,热加工时的p H不能超过8。

经由热反应所获香气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反应途径分为: 焦糖化反应:糖类经由氨基(am ino group)的催化而进行焦糖化反应,产生呈甜味的糠醛、呋喃、羟甲基-5-糠醛(HM F)等类挥发性成分; 糖、蛋白质、氨基酸、油脂及其裂解产物的美拉德非酶褐变反应,主要产物为呈烧烤味或硫味的吡嗪、吡咯、吡啶、硫酚、噻唑、多硫等类化合物; Strecker 降解反应:由非酶褐变反应而来的联羧基化合物与氨基酸进行脱二氧化碳及脱氨基反应,产生醛类化合物。

它们本身为挥发性香气物质也可作为美拉德反应之前驱物(前体); 油脂氧化反应:油脂或磷脂质经自氧化反应,生成具哈喇味、青草味或甜味的乙醛、乙醇、酮、酸等碳氢氧化合物[7]。

杂环类香气成分为食品天然香味中主要的呈味物质,它们大多源自于糖和氨基酸之间的非酶褐变反应(NEB)。

NEB反应的第一步为还原糖和氨基反应形成醛糖胺或酮糖胺,再经Amado ri重组反应,形成Am ado ri或H eyns中间产物,此中间物若脱水可形成糠醛、HM F;若断裂成三碳中间物还原酮或脱氢还原酮,则可再与氨基酸水解释出的硫化氢或氨反应,形成呋喃酮、吡嗪;三碳中间物若与氨基酸的S treck e r降解产物作用,则可形成吡啶、噻唑、吡嗪、吡咯、口恶唑及咪唑[8]。

2 2 蛋白质、肽与还原糖热反应除了氨基酸以外,近年的研究显示蛋白质和肽对香气的形成也有影响。

Zhang等[9]人将半胱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三肽分别与葡萄糖在p H7 5水溶液中,于180 下反应l h,二者呈味均为芝麻风味,前者主要产物为硫酚,且味较刺激,后者产物为呋喃,呈味则较和缓。

H o 等[10]人研究甘氨酸及其双肽、三肽和四肽与葡萄糖在180 反应2h的热反应香气,发现含单数个甘氨酸肽形成的吡嗪量,远高于含偶数个甘氨酸肽,此与肽的热裂解断裂形式有关。

H o认为,蛋白质基本上以两种形式与糖作用,一为其氮端氨基(ter m i na l am ino group),另一为赖氨酸,另外,天门冬氨酸或谷氨酸的酰氨基(am ide g roup)也为形成含氮香气成分的来源。

蛋白质中赖氨酸残基于香气形成上扮演催化剂的角色,可使单糖活化形成糠醛呋喃酮,吡喃酮等类化合物。

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可脱去一个氨基形成氨,氨再与糖形成Amadori中间产物,最后能形成吡嗪和吡咯等含氮香气物质。

具有不同氨基酸残基的肽,其形成香味物质的能力差异亦极大[11]。

2 3 碳源对热反应风味的影响不同的糖类会影响到吡嗪的产量及产物种类的分布。

Sh i ba m oto等[12]人将葡萄糖、甘露糖、半孔糖和果糖等六碳糖,与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等五碳糖,分别与氢氧化铵进行反应,发现各糖类的吡嗪产物种类均略有不同,且在产量上五碳糖较六碳糖多,醛酮产物种类则相似。

H uang等[13]人发现蛋白质和淀粉热反应,能生成大量烃基吡嗪,加入油脂会使吡嗪的产量增加,长链的吡嗪也随之生成。

显然,油脂裂解所生成的自由基,促进了美拉德反应的进行。

F ar m er等[14]人将磷脂质加入半胱氨酸与核糖的微酸性水溶液中,于140 下反应1h,发现磷脂质减少了吡嗪等美拉德产物,而增加了油脂的氧化产物,及其参与生成的美拉德反应产物。

2 4 p H、温度等其他条件对糖氨热反应风味的影响Y eo等[15]人以微波加热法试验葡萄糖与半胱氨酸模式反应,于p H2 0、5 0和7 0时,均以呋喃、吡咯、硫酚为主要产物,呈含硫刺激味;而p H9 0时,主产物为口恶唑、吡嗪、噻唑、吡喃酮、呋喃酮,呈核果味及烧烤味。

p H对吡嗪形成的影响很大,相同的反应于p H9 0下要较在p H5 0下的产量高出500倍之多。

由于形成吡嗪需要较高的生成能,此类物质常在高温加工时才产生。

温度升高10 ,反应速率增加1倍[16]。

在反应系统中金属离子、氧气、抗氧化剂及氢氧化钠对吡嗪形成都有影响。

铜及锌离子会抑制吡嗪的形成,但加速褐变色素的形成。

以微波加热葡萄糖和半胱氨酸反应, p H的影响程度要比热传导加热方式时大。

3 焙烤芝麻热反应香味物质的GC和GC-M S分析鉴定3 1 芝麻组成成分芝麻中各主要成分组成[17]:脂肪49 3%,蛋白质23 2%,粗纤维4 7%,水分6 8%,灰分5 2%,糖类10 8%。

脂肪中的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9 70%,硬脂酸5 40%,花生酸0 36%,油酸38 37%,亚油酸46 10%,亚麻酸0 07%。

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含量最高者为精氨酸13 0%,约为其他氨基酸的4倍。

其他的主要氨基酸蛋氨酸4 0%,蛋氨酸+胱氨酸5 5%,组氨酸2 8%,苯丙氨酸4 5%,异亮氨酸3 6%,苏氨酸3 8%,亮氨酸7 0%,色氨酸2 4%,赖氨酸3 0%,缬氨酸4 4%。

糖中的葡萄糖3 63%,果糖3 43%,蔗糖0 71%,棉子糖0 59%,半乳糖0 40%,水苏糖0 38%,车前糖0 23%,芝麻糖0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