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油遇冷浑浊与油中含蜡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采用气相色谱法判定芝麻油掺伪

采用气相色谱法判定芝麻油掺伪

采用气相色谱法判定芝麻油掺伪袁向星【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中掺入其他植物油后其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的特点,从而找出变化的特征指标作为掺伪定性的依据。

如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超过10%,特征指标亚麻酸C18∶3就会有明显升高。

【期刊名称】《粮油食品科技》【年(卷),期】2011(019)006【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芝麻油;掺伪;脂肪酸;气相色谱【作者】袁向星【作者单位】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11芝麻油俗称香油是由芝麻种子经压榨法、浸出法和水代法炼制而成的植物油,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芝麻素,所以使芝麻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芝麻油因其香味浓郁,口感好,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食用油。

由于其市场销售价格较高,因此一些不法商为牟取暴利,常常向芝麻油中掺入低价的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等)进行销售,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对于油脂掺伪检验有国家标准GB/T 5539—2008《粮油检验油脂定性试验》虽然通过对油脂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的测定,可初步判定油脂是否掺伪,但这些方法只能定性判定是否掺伪,无法测出掺伪油脂的种类和比例,而且存在检测结果现象不够明显。

本试验在浙江省内的市场上收集了7个省(浙江、上海、安徽、山东、江苏、广东、河南)19家厂商生产的纯芝麻油和3份黑芝麻及1份白芝麻。

经气相色谱仪分析后,得到芝麻油的特征脂肪酸组成并与GB 8233—2008《芝麻油》比较,以此为基础向芝麻油中掺入不同比例的单一其他植物油后,测定各脂肪酸组分的变化,从而找出了变化的特征指标。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柱温175℃,检测器温度240℃,氮气流量40 mL/min。

1.2 试剂石油醚(AR 60℃ ~90℃)、苯(AR)、乙醚(AR)、甲醇(AR)、氢氧化钾(AR)、蒸馏水等。

1.3 方法1.2.1 样品的选择购买了在浙江省内市场销售的商品芝麻油30余份,分别测定其脂肪酸组分,剔除疑似掺假芝麻油和相同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芝麻油,最后选定7个省19个生产厂家的芝麻油和3个省种植的4份芝麻作为试验样品。

氯蜡浑浊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氯蜡浑浊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氯蜡浑浊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张再喜
【期刊名称】《中国氯碱》
【年(卷),期】1998(000)003
【摘要】1 前言影响氯蜡—42、52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生产工艺控制情况及原料石蜡的纯度等对氯蜡产品质量均有显著影响。

如生产过程中氯化反应温度控制过高及使用芳烃含量较多的石蜡作原料等,都会使氯蜡—42、52产品颜色加深、热稳定性降低。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张再喜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化工总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6.88
【相关文献】
1.油脂酸价测定实验中的浑浊现象及对策 [J], 彭元怀
2.中职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采取对策 [J], 李润成
3."小官大贪"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J], 宋柳杨
4.跨栏跑中跳栏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J], 李开艳;彭小琴
5.高校学生跨栏跑教学中"跳栏"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J], 张莹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费者在购买芝麻油时怎样鉴别

消费者在购买芝麻油时怎样鉴别

消费者在购买芝麻油时怎样鉴别一看色泽:纯芝麻油呈淡红色或红中带黄,如掺入其他油,色就不同。

掺菜籽油呈深黄色,掺棉籽油呈黑红色。

对于掺有其他植物油的产品,也可采用水试法:用筷子醮一滴芝麻油滴到平静的水面上,纯芝麻油会呈现出无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掺假的则会出现较厚较小的油花。

二看透明度:一般质量好的芝麻油透明度好,无浑浊。

三看有无沉淀物:质量好的无沉淀和悬浮物,粘度小。

四看有无分层现象:芝麻油对温度相当敏感,所以在温度较低时有可能分层。

若在常温下有分层、0℃下粘度无明显增加,(国家标准在做冷冻试验时在摄氏零度存放5.5时,不结冻为合格)不凝则很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

若在什么温度下都无分层,说明芝麻油中加入了防冻添加剂。

五查:要认真查看其商标,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期,无厂名、厂址、质量标准代号的,要特别警惕。

特别要注意其原料或配料(字特别小写着配制)。

六看价格:现的芝麻原料在6.5元/斤。

2.5斤左右芝麻出一斤香油,生产成本在16-17元之间,卖价在20元/斤以上,低于这个价格的芝麻油明显是香精勾兑的!。

蓖麻油粘度随温度变化关系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蓖麻油粘度随温度变化关系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蓖麻油粘度随温度变化关系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乔辉;张军善
【期刊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粘度是液体的重要物理性质,具有重大探究价值。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蓖麻油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学者对蓖麻油粘度的微观理论研究较少,本文以Eyring反应速率理论为基础,根据牛顿粘度定律和液体溶液混合规则导出蓖麻油粘度方程并进行了间接验证,在微观上解释了蓖麻油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这对物理实验教学、加深对粘度的认识和理解都具有重大帮助。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乔辉;张军善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62;武警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8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3
【相关文献】
1.用单管落球法探讨蓖麻油粘度随温度的变化 [J], 陈洪叶;赵文丽;李国栋
2.Origin软件在拟合蓖麻油黏滞系数随温度变化关系曲线中的应用 [J], 金叶;彭川黔;梁霄;张锋;冯文林;蒲利春
3.介绍一种蓖麻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经验公式 [J], 武瑞兰;孙建刚
4.纳米晶交换耦合稀土永磁体α-Fe/Nd_2Fe_(14)B的居里温度及磁性能随温度
变化关系研究 [J], 杨仕清;王豪才;张万里;王瑞芳;龚捷
5.甲醇与蓖麻油混合物运动粘度的实验研究 [J], 孟现阳;吴江涛;刘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水乳化胶凝作用对蜡沉积影响的定量表征

油水乳化胶凝作用对蜡沉积影响的定量表征

油水乳化胶凝作用对蜡沉积影响的定量表征
马千里;王传硕;柳杨;吕晓方;杜晖;周诗岽;宫敬
【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36)1
【摘要】通过对乳液黏温曲线变化规律进行挖掘,对凝油团形成过程定量表征,推导得出凝油团形成的数学关系表达式,将胶凝过程细化为凝油团形成和黏附两个阶段。

通过蜡沉积的温度条件,发现随着沉积管壁的温度降低,凝油团形成系数逐渐增大,胶凝作用逐渐显著,即在沉积初期蜡沉积的厚度迅速增加,这与蜡沉积实验结果相吻合。

【总页数】7页(P69-75)
【作者】马千里;王传硕;柳杨;吕晓方;杜晖;周诗岽;宫敬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832
【相关文献】
1.沥青质对蜡结晶和原油胶凝行为影响的研究
2.油水两相间界面张力系数对胶凝原油单颗粒运动状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3.胶凝黏附作用对含蜡油包水乳状液蜡沉
积的影响4.考虑胶凝作用的油包水乳状液管流蜡沉积模型研究5.水泥-乳化沥青交互作用机理及其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脂内在成分与其结冻之间关系

油脂内在成分与其结冻之间关系

油脂内在成分与其抗冻性之间关系植物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其消费量大,对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有重大的影响。

不过在每年进入冬季持续气温较低情况下,油品会出现析出浑浊甚至上冻现象,从而造成消费者和经销商投诉逐年增多。

一般而言油脂结冻通常是在油脂中慢慢出现浑浊,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析出物越来越多,慢慢冻成胶状甚至硬化,导致油品流动性差。

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对国内油脂知识缺乏,一旦油脂结冻,会担心所购买的食用油的质量,并怀疑生产商的诚信,对生产厂家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而对于生产厂家,国家标准针对抗冻性能只有“冷冻试验”且只要求一级精炼油,其他等级无此要求,国外也只有冷冻试验和浊点来描述食用油的抗冻性能,冬季产品质量难以把控。

为了消除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误解,普及油脂结冻的知识,本文选取了食用油内在成分中对结冻有影响的几个重要因素,分析结冻原因,为食用油冬季抗冻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1. 脂肪酸的组成对油脂抗冻性的影响油脂的的抗冻性主要与其化学组成尤其与脂肪酸组成的分布情况有关,一定程度上,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其凝固时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以预测一般食用油的低温表现情况。

有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其抗冻性能越差。

表1-1为不同种类油脂的平均饱和脂肪酸组成情况。

表1-1 食用油中平均饱和脂肪酸含量油种菜籽油茶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饱和脂肪酸含量%7913142011-20油种棉籽油棕榈原油椰子油猪脂羊脂牛脂奶油饱和脂肪酸含量%26498640475062一般来说,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我们熟悉的猪油,平均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了40%,所以一般温度低于27℃,猪油就会开始结晶、凝固。

植物油中椰子油和棕榈油是比较另类的,这两种植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以至于其熔点会比猪油的更高。

另一种常见的容易凝固的食用油就是花生油,花生油平均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0%,并且其中长链的饱和脂肪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都高,因此在8~12℃的温度下,花生油就会开始发朦和析出固体。

油蜡混合物的性质研究

油蜡混合物的性质研究

油蜡混合物的性质研究作者:朱方达任翌劼来源:《当代化工》2016年第08期摘要:油蜡混合物性质的研究是制定清管方案的基础。

目前,一些实验通过原油和白蜡掺混制备混合物进行模拟,但物性与实际管道蜡沉积物有所差别。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贴近实际,以管输原油和球前蜡沉积物为实验原料。

通过研究熔蜡温度对油蜡混合物析蜡特性、显微特性和屈服特性的影响,发现熔蜡温度越高,蜡晶在混合物中溶解越充分,微观条件下混合物的长径比增大,盒维数减小,导致低温下相同条件油蜡混合物的强度降低屈服应力减小。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油蜡混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对于制定清管方案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析蜡特性;显微特性;屈服特性中图分类号:TE 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6)08-1732-04Abstract: Research on properties of the wax-oil mixture is the foundation to develop pigging plan. At present, the mixture of white oil and candle wax is always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but its properties are different from wax deposits in actual pipeline. To make the experiment more close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crude oil and field wax deposit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The impact of wax melting temperature on wax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xtur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wax melting temperature is, the better the wax melting effect is. The aspect ratio of wax crystal particles increases, meanwhile, the area fraction and yield stress decrease. Analysis on properties of the wax-oil mixture from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making pigging plan.Key words: wax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yield characteristics目前,管输含蜡原油主要采用加热输送工艺,较高的输油温度将会导致能耗增加,而较低的输油温度将会使得原油中的蜡晶析出附着于管壁上,易造成蜡堵事故,从而增加了管道的运行风险。

食用油在低温凝固的原因

食用油在低温凝固的原因

食用油在低温凝固的原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食用油在低温凝固的原因是由于其中所含的不同脂肪酸在低温下会进行结晶,从而导致油变得固态。

食用油主要由不同比例的脂肪酸组成,这些脂肪酸可以通过碳链长短、饱和度等属性进行分类。

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这些脂肪酸会开始结晶,最终导致整个食用油凝固成为固体状。

在食用油中,主要有三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中没有双键,因此在低温下不易结晶,相对稳定。

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有一个双键,容易在低温下形成结晶,从而导致油变硬。

多不饱和脂肪酸拥有两个以上的双键,这使得它们在低温下更容易结晶,因此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用油更容易在低温下凝固。

橄榄油和鱼油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在低温下会出现凝固的情况。

而椰子油和棕榈油中富含饱和脂肪酸,因此在相同的低温下不容易凝固。

而黄油等动物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导致它们在低温下会迅速凝固。

除了脂肪酸的成分之外,食用油的储存条件也会影响其在低温下的凝固情况。

如果食用油暴露在较低温度的环境中,结晶的速度会更快。

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将食用油存放在室外或未加热的区域,很容易出现凝固现象。

为避免食用油在低温下凝固,一些生产商会采用不同的工艺来调整其脂肪酸组成,比如氢化处理或变性处理,从而改变其凝固点。

一些消费者也会在储存食用油时选择保持在常温环境,避免受潮或避免暴露在低温环境下,以防止食用油过快凝固。

食用油在低温下凝固是由其脂肪酸成分和储存条件共同决定的。

了解不同食用油的成分及适当的保存方式,可以帮助消费者更有效地避免食用油在低温下凝固的问题。

第二篇示例:食用油在低温凝固的原因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脂肪和能量,是菜肴烹饪的基础之一。

有时候当我们将食用油放置在低温环境下时,会发现它会逐渐凝固变硬,变得不易流动。

这种现象让很多人感到困惑,那么食用油在低温凝固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芝麻油遇冷浑浊与油中含蜡关系研究
作者:郑伟, 陈慧
作者单位: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200136
刊名:
粮食与油脂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reals & Oils
年,卷(期):2011(8)
被引用次数:1次
1.徐闯;秦卫国芝麻油冬化脱蜡的工艺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6(05)
2.Hui Y H贝雷: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2001
3.刘玉兰;马传国;谷克仁油脂生产工艺学 1999
4.高修吾粮油检验 1979
5.吴人坚植物学实验方法 1987
6.郭华;罗军武;周建平几种油料的子叶细胞形态与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6(04) 1.黄维.刘国琴.汪学德常见植物油沉淀物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粮油食品科技 2014(2)
引用本文格式:郑伟.陈慧芝麻油遇冷浑浊与油中含蜡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粮食与油脂 20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