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童话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阅读和欣赏童话故事。
一、童话教学的意义和目的童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文学形式之一,它蕴含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童话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道德和智慧,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童话故事进行深入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
童话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童话故事的阅读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心灵沟通,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童话教学策略1.赏析教学策略在童话教学中,赏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童话故事的生动情节、鲜明人物、优美语言和寓意深刻的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
教师还可以辅以适当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
在赏析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故事想象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趣味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感受故事情节,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童话故事通常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童话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一般而言,童话教学应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分配到数节课中,保证教学的密度与质量。
授课时教师应组织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等知识,带领学生初步掌握童话故事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二、巧妙处理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处理。
首先,要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参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
其次,在故事情节讲解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或对故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剖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最后,要通过活动和创意的方式,将故事中的思想与学生生活中的体验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重视情感教育童话教学不仅是一种阅读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教育。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荟萃童话故事中的情感元素,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分析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策划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氛围,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四、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童话教学的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故事创作活动、情景模拟演练活动、自主阅读活动等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品味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有效策略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践,从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到内容教学的处理再到情感教育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引入,都需要注意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不断成长和提高。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语文童话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童话,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一、引导学生入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开头,帮助他们进入情境中,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主题,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通过提问,发挥学生的想象和探究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二、注重语文知识点教学在教学童话的同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情节的讲解,还要重视语文知识点的讲解。
例如,通过讲解词语、句型的用法和含义,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另外,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分析名言警句、精美段落,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情感教育的融入四、阅读技巧的指导阅读童话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如画面联想、背景预设、情感定位等。
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这些技巧,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拟题、摸底、概括等方式,让学生领悟到阅读技巧对于理解故事的重要性。
五、学以致用的作业设计教师可通过一些作业设计,让学生将故事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童话的领悟。
例如,设计创意绘画、小组讨论、写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包括引导学生入题、注重语文知识点教学、情感教育的融入、阅读技巧的指导、学以致用的作业设计。
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让学生在童话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研究一、选择适合学生的童话故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水平有限,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理解能力的童话故事。
这些故事应该有足够的趣味性和教育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二、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进行童话教学时,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乐观、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可以通过布置教室、选取适当的教具和音乐等方式,营造出与童话故事相符的氛围,使学生更加投入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将童话故事以声音、图像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启发思考,引导讨论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表达。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思考故事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可以利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培养阅读习惯童话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阅读时间,提供一些优秀的童话书籍供学生选择,并鼓励他们多读、读好书。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和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童话故事、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思考、培养阅读习惯等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童话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形式,它具有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等特点。
然而,如何提高童话教学的有效性,使孩子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童话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确定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需要具体化,明确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要和学生的学习进程相适应。
例如,在教学《小红帽》时,可以制定的教学目标包括了解故事情节、认知生活中的危险和保护自己、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
二、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童话教学中,既要关注故事情节,又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能。
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1、自主阅读在教学开始前,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童话故事,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自主阅读,学生既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节,还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故事投影配音故事投影配音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在配音时,可以请学生扮演角色,让他们在做中学,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童话教学中来,从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设置不同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绘本制作童话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制作绘本,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设计,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需求。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学生的不同背景、兴趣和能力水平,对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
对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应提供差异化教学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童话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童话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童话的教学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语文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童话教学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童话故事。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灰姑娘》等,并结合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故事中去。
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们在多种形式的呈现中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所蕴含的道德意义。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也可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故事场景,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启发学生创作童话故事除了引导学生阅读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创作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创作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一个皇帝,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有一个神奇的魔法棒,你会实现什么愿望?”等,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案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在学生创作完童话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创作,从而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相互启发,提高创作水平。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讲解-讲题-提高”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为例,探讨一些可行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往往是从小建立的。
在童话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可以给他们读一些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让他们感受到故事情节中的喜怒哀乐,进一步体验阅读的乐趣。
此外,我们还可以配合童话故事进行声音模仿、表演、画图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认识和记忆,从而加深阅读的乐趣和体验。
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童话故事通常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意性。
从故事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描绘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场景、气氛、感受等,从而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内涵。
从童话故事中抽取出一些重要的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懂得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巧妙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童话语言形式简洁生动,不仅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语言学习的好场所。
我们可以通过童话故事中的纯净语言,与学生一起探讨作文的技巧,读出有趣的语文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抽象思维太年轻的孩子们,往往更懂得通过绘画、游戏等形式来学习。
所以,我们既可以使用读书小组、讨论、问答等活动,也可以采用课外阅读、绘画、游戏等活动,将童话教学与趣味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一堂有趣、深入的语文课。
总之,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思考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学习语文技巧,从而以最好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童话作为儿童的文学形式,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还能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童话教学的意义、有效策略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童话教学的意义1.启迪情感童话故事中往往有着美好的情感,如勇敢、善良、诚实等,这些情感可以启迪学生的情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通过对童话故事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践行。
2.传承价值观童话故事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往往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例如《白雪公主》中的善良与美丽,《小红帽》中的警惕与勇敢,《灰姑娘》中的善良与幸福等等。
这些价值观念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培养审美情趣童话故事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品。
通过讲述童话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语言训练童话故事中的语言往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1.选材多样化童话故事的选择要多样化,不仅要有传统的民间童话,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现代童话、外国童话等。
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2.情感体验在讲述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讲述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可以通过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故事产生共鸣。
3.多媒体辅助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在感官上进行多方面的感受,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角色扮演在学生们已经熟悉了童话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后,可以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引导思考在讲述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你觉得主人公的行为正确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话课文怎么教(下) ——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 ◎杭州市天长小学 施民贵 台湾美女歌手张韶涵一曲甜美的《隐形的翅膀》 ,因其通俗易懂,传唱大江南北。歌 词健康,积极向上,又被当作励志歌曲。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曾经在一次晚会上带领全 体北大学子同唱《隐形的翅膀》 。生活需要人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没有童话的生活真 的无法想像。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童话教学策略”研究的社会背景 人教版《语文》童话(神话)课文分布表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想像世界 (安徒生童话 / 神话、寓言等)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社会需求。纵观人教版童 话(神话)课文分布表,可见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 视。 另一方面,根据江苏张学青的研究统计,人教版教材低段童话占了 26.7%,中高段童话占 3.9%。尽管对童话界定略有差异(包括泛童话化) ,但是仍然发现“当下教材中童话选文 的缺
陷”:一是各册教材分布不均,二是选文视野不够开阔,三是部分说教意味太浓(如 《两只小狮子》《从现在开始》等),四是幻想成分总体单薄。“选文”问题这里另当别论。 (二)“童话教学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 1、儿童处在幻想关键期。 吴立岗教授在拙着《学编童话 15 法》“序”中说:学会编童话故事是
一件非常有意义 的事。首先,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 孩子的天性。 学编童话故事为想象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同时也将促进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其次,小学生在编童话故事时,可以陶冶自己美好的感情, 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起真、善、美的标准。再次,编写童话故事也是学习作文的第一步。 2、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陈鹤琴先生在 《“鸟言兽语的读物” 应当打破吗》 一文中说: “我要慎重声明的是,鸟言兽语的读物,自有它的相当地位,相当价值,我们成人是没有 权力去剥夺儿童所需要的东西的,好像我们不能剥夺小孩吃奶的那一种权力一样。 ”所谓 鸟言兽语读物,说的就是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成长,它像小孩子不可缺 少的“奶”——宝贵的天然的精神食粮。 革命导师列宁同志说: “甚至数学也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甚至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 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 爱因斯坦是影响新中国的 60 个外国人之一,他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经典语录更 是家喻户晓。居里夫人在诺贝尔获奖演讲时大声疾呼: “人类需要梦想家”,“一位从事研 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 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3、实践呼唤童话教学有效性及策略研究 童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选文“幻想成分总体单
薄” ,二是教学“说教意味太浓”, 三是“怎么教”的瓶颈在“教什么”是当下“拨乱反正”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一线教师 想听到的是:童话课文怎么教?童话怎么教更有效?童话教学有哪些可供选择的策 略?……这将直接关系到化最少的时间、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一一“十足十的语文” ,十 足十的轻负高质。 二、童话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研究要从问题出发,问题即课题。本文数据引自 (一)童话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 1、你认为在童话教学中采用哪种方式最好 ? 人数和
比例\选项 A 按平常课文教
B 进行各种形式朗读
C教师精讲
D 让学生改写表演童话,配音乐和插图
人数 31 43 42 73 比例 17% 23% 22% 38% 2、 你在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 人数和比例\选项
A 按平常课文教
B 进行各种形式朗读
C教师精讲
D 让学生改写表演童话,配音乐和插图
人数 72 41 42 34 比例 38% 22% 22% 18% 3、 在教学童话时你最注重的是什么 ? 人数和比例\选项
A 注重朗读
B注重分析、精讲课文
C 注重思想教育
D 注重引导学生想象
人数 39 55 61 24 比例 21%
孙建国教授的一项调查。 29% 38% 12% 4、你会主动阅读补充自身的童话理论知识吗 ? 人数和比例\选项 A 很少
B偶尔
C经常
人数 58 107 24 比例 31%
57%
12%
(二)童话课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1.忽略了童话元素。 教童话而没有抓住童话特点教, 阅读幻想故事而没有走进幻想世界, 只关注
“说什么”而不是“怎么说” 。 2、 忽视个性化阅读。从“第二问”可以看出,有 38%的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是按平常课文 来教
学的,只有 18%的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表演和改写童话。 3、 偏重于灌输知识。从“第三问”可以看出,在童话教学时,老师们都注重思想教育和 学习知识,
却忽略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 识字为阅读服务, 字词教学要与阅读同步或 “后 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童话课文怎么教? 童话课文怎么教?主要是总结与创新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读读听听,听出童话味。 听出故事,听出荒诞,听出美感。 二) 读读演演,演出童话感。 角色朗读——模仿他人“怎么说” 读读演演,首先要朗读作品。童话,是角色作品,童话朗读要多采用角色朗读,特别要读 好角色是“怎么说”的。 童话,按角色能力分类法,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 )、超人体 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 )、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 )、知识体童话。 角色朗读中“角色”是指童话作品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 ,角色朗读要读出“鸟言兽语” 及神话般的奇丽。 下面课例选自人教版,“【】”标明的,前一数字是第几册,后一数字是第几课。 【2-11】我会读——不同的句型,采用不同的语调 (“啊,多美的小路啊lOa!” [兔姑娘、鹿先生,“啊”的变音]) 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说故事的人,叙述句) (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兔姑娘,疑问句) (“咦,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鹿先生]) (“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 [鸭先生 ]) 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鸭先生,祈使句) 朗读指导:“怎么说”的研究,就是“怎么读” ,学会了“怎么读”,也就懂得了“说什么” 和“怎么说”。能否改成“怎么读”为“怎么说” ,会更情境化。 熟读成诵——内化他人“怎么说” 读读演演,在朗读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即读读背背。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背 诵是学习言语方式,背诵是学习“怎么说” ,背诵是内化他人语言为自己的语言,活用经 典语言离不开背诵。 【5-18】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神话。 (背台词,是表演基本功。 ) 很久很久以前……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先总后分”地说) 他 呼出的气息, 变成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 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 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四肢,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肌肤, 辽阔的大地; 血液, 奔流不息的江河; 汗水, 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编者“这么说”?课文泡泡: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是否暗示想像性阅读(画 面感)?是否暗示背诵方法(画脑图)?是否暗示作者“怎么说” (省略号)?…… 脱稿表演——表现他人“怎么说” 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 审美情趣的需求。童话教学,要根据不同类型童话的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 精神来展开教学。 一位教师教学《小猴子下山》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先准备好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然后找两个学生分别 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 “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 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一—追“小白兔 "。“小白兔 " 在“小猴子 "的追赶下迅速跑回树林子并摘下头饰。 “小猴子 "东张西望,什么也没找到,最 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通过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不但加深了学生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演自我的勇气, 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三)读读说说,说出童话美。 滕昭蓉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 形式。实验中,她把“说”分为复述性的“说”与创造性的“说”两种类型,分别展开不 同的训练活动。此外,滕老师强调,说童话时不能只让那些口齿伶俐的学生说,而应尽可 能扩大训练范围,为此要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滕老师常用的训练形式,有自言自语说、 两人对说、四人轮说、个人向全组或全班说、几人边表演边说等,除了课堂上说外,还有 课后开故事会说、回家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说等等。在低年级,滕老师特别注意采 用自言自语说这一形式。 童话具有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 1、说童话故事,提高结构意识。
推荐欣赏“亲近母语” “讲述大赛”一等奖作品《鸭子骑车记》等。 “怎么说”,是言语形式,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都 有自己的结构。 词的结构:主谓式,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连动式 ...... 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 (句型、修辞、句子关系等。 ) 自然段结构:总分式、因果式、转折式、并列式、顺承式…… 段落结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 文章结构: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顺承式…… 童话结构:第一种,重复法,即故事中的几个情节相似;第二种,对比法,即故事中 的两个情节成对比关系;第三种,时序法,即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故事情节。 最迷人的结构。迄今为止,在我国恐怕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的结构像《红楼梦》那样, 曾引起如此广泛的赞叹和众多的争论。 有人干脆把它称为“一座童话中四壁生辉的迷宫” 。 最值得欣赏的童话结构。童话《丑小鸭》巨大的成功在故事的叙事结构,而非故事情节。 故事的安排,尽量不让主人公说话,只是像一架沉默的摄录机,默默记录着发生的一切。 其次,不让主人公主动地行动,主人公的出现,只是作为一种触发酶体,让整个场景得以 展现,讲故事的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叙事。言语行为的尽力避免,形成一种言说的困难, 交流受到阻碍,理解成为不可能,进而展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和身边世界的冷漠。而主 人公被动的出现在各种场景中,显示出命运弄人的无奈,人类力量的有限性,更强化了世 界的冷漠感,同时,事件的推动,产生了主人公对身边事物的判断,和它们对主人公的判 断,而这又建立在互相无法完全沟通了解之上。故事动人之处,正是两种叙说方式交织在 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