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案例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案例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案例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课题: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单元课时:

3课时

课型:

鉴赏课

本课教学时间:

第1节

教材处理及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鉴于原教材的编排,建筑模块有三课时,分别为艺术特征、中外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三个部分,其中本课为中外建筑艺术鉴赏课,中外建筑一起介绍,主讲中外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庙堂建筑,知识较为不系统,时间空间跳跃性强,跨度大,学生较为难以理解与接受。因此,采用2

课时分开分别讲解中西方建筑艺术,另一课讲园林艺术,本课主讲西方古代建筑,整合教材,建筑艺术特征贯穿其中,遵循原有的内容结构仍以宫殿、陵墓、庙堂等知识为主线,并以时间为主轴以讲解地域、时代文化及建筑艺术特征为重点的教学形式为求达到完善教育教学之目的。

本课建筑艺术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充实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建筑作品的过程中,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本课教学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领会西方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西方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主要建筑类型产生的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使学生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本课教学的扩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对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的训练。

学生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需求量较大,并要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建筑知识相对匮乏,亦对

建筑美感知之甚少,因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西方建筑进行鉴赏,领会建筑的性质、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了解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塑造学生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

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通过鉴赏优秀的西方建筑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建筑文化的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建筑,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教学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嘉庚建筑的融入

在本节课的以下几个环节中融入地方建筑----嘉庚建筑,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的素材并做调查报告、制作课件,使学生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

以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嘉庚建筑课件导入课堂,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建筑艺术探索未知的兴趣,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课堂过程体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感受嘉庚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堂最后组织探究嘉庚建筑中的西方建筑风格,即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亦使课程内容联系实际,达到巩固所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的整合

通过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视野,通过图片、影像等资料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感受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提高审美素养之目的。

本课分别在古挨及、古希腊、古罗马部分插入“克鲁索神庙”、“希腊七大奇迹”、“罗马七大奇迹”、“角斗士”影片片断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以便更好的了解建筑。

三、多学科综合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本课鉴赏过程中自然涉及壁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同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工程经济、

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乃至可持续发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是科学与艺术的精辟综合;建筑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了解建筑也就对地域(地理)及其发展历史和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很好的题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古代希腊、埃及、罗马建筑艺术等不同类型的西方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的同时了解艺术随时代而控变,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鉴赏建筑艺术的能力。

过程方法

培养学生善于鉴赏建筑艺术的审美品位和鉴赏眼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及探究建筑艺术的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领略建筑之美,培养锻炼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认可和喜爱之情。感受古人深遂的建筑思想,尤其是嘉庚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并且懂得去欣赏和保护它们。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l、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

2、古希腊、罗马艺术的风格的与内涵。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建筑艺术,达到鉴赏之目地。

2、如何着力于学生审美感受的体验,欣赏能力的提高。

关键展示建筑艺术图片及影像资料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能领略建筑艺术的独特美感。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想象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法引导

自主学习(收集相关素材制作课件书写调查报告等)、合作学习、实践活动、范图展示、学生欣赏、讨论、

课堂组织形式:

开放式、讨论、师生互动、学生活动、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赏析。

课程资源开发:

历史、地理、影像、地方建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

嘉庚建筑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件

导入导语:建筑是凝固

的音乐。

设问:集美最典型

的建筑,最优美动

听的乐章是什

么?

总结:嘉庚建筑最

为典型的风格:

“穿西装、戴斗

笠”。今天我们就

活动:嘉庚建筑探

究成果汇报。

学生上台播放课

件并介绍解说。

给学生提供展

示的平台,引起

学习的欲望。

联系实际、感受

嘉庚建筑之美,

领略嘉庚先生

的民族气节学生课件

来研究这个“西装”,其根源是什么?点题

鉴赏分析师生互动1、古埃及

展示埃及地图讲

述古埃及地理、文

化及思想。

提问:“法老”在

古埃及语中的意

思?“住在大房

子里的人。”

分析金字塔、狮身

人面像结合地图

介绍埃及的地理、

文化和宗教思想。

赏析克鲁索神庙

(影片)

古埃及建筑:巨石

的艺术

了解古埃及文化

和宗教思想。

1、鉴赏古埃及金

字塔

金字塔的作用不

仅仅是用来保存

尸体而且是用来

等待三千年后灵

魂归来肉体重生,

并在极乐世界得

到永恒。

2、鉴赏狮身人面

3、鉴赏克鲁索神

学科渗透

感受建筑美感

的同时,领略古

代文明的辉煌

及古代建筑艺

术的博大精深。

体现人文特征。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鉴赏分析师生互动古希腊:

影片介绍希腊七

大奇迹

展示希腊柱式图

片,讲述各柱式的

特点,分析它们的

区别及其与现代

建筑的联系。

高贵的单纯和静

穆的伟大。

投影:“学府后花

园”及嘉庚建筑

等图片

提问:“帕特农”

的意思

了解古希腊文化

1、鉴赏古希腊柱

式图片,分析讨论

它们的区别及其

与现代建筑的联

①多立克柱

②爱奥尼亚柱

③科林斯柱

2、活动:关注日

常生活中的希腊

柱式,并能准确说

出它是属于哪种

柱式。

3、赏析帕特农神

了解古希腊文

化为了解其建

筑做铺垫。

赏析古希腊建

筑艺术与实际

联系,了解古代

建筑对现代的

影响。

多立爱奥科林

克柱尼亚柱斯柱

讲述建筑历史、分

析建筑风格

帕特农神庙

3、古罗马

影片介绍罗马七大奇迹

分析万神庙、斗兽场、比萨斜塔

特点:拱券和混凝土结构

结合慕尼黑安联球场和2008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的设计讲解对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影响

播放影片了解古罗马文化

鉴赏:

1、万神庙:穹顶

技术是最高代表。

罗马谚语:一个人

来到罗马,如果不

去看看万神庙,那

么他来的时候是

头蠢驴,回去的时

候还是一头蠢驴。

2、斗兽场:结构

和历史

欣赏影片:“角斗

士”

比萨斜塔:钟楼倾

斜原因现状。

了解古罗马文

化为了解其建

筑做铺垫

领略古罗马建

筑艺术的博大

精深,联系实际

感受古罗马建

筑对现代建筑

的影响

重现古罗马时

期的影像加深

视觉印象

万神庙

兽场

联球场

2008北京奥运主场

馆----鸟巢

比萨斜塔

鉴赏分析师生互动4、中世纪及后期

展示图片、介绍

有人说罗马式建

筑是平行排列的,

哥特式建筑是垂

直的,拜占庭建筑

是圆顶的。

内部结构

来历、浮雕、结构、

位置、历史、

作用、建筑风格

名字的由来、结合

故事讲内部结构

1、科隆大教堂:

塔高150米

哥特式建筑风格,

垂直的,参天大

树,“尖拱技术”

彩色玻璃。

2、巴黎圣母院:

塔尖高90米。

3、埃菲尔铁塔

4、雄师凯旋门

5、大本钟

公元330年

--1453年欧洲

中世纪基督教

文化统治时期

建筑的发展。联

系雨果小说《巴

黎圣母院》

感受建筑美感

的同时了解各

个时期各地域

文化

科隆大教堂

埃菲尔铁塔

雄师凯旋门

巩固小结西方古代建筑各

个时期特点:

1、古埃及:石柱

结构,陵墓、神庙

建筑

2、古希腊:石制

梁柱结构,多力

克、爱奥尼亚、科

林斯柱,神庙、建

筑、雅典卫城

3、古罗马:火山

灰、砂石和石灰构

成的混凝土结构、

券拱结构,神庙、

罗马建筑、圆形建

筑。

学生理解并能把

握各知识要点

加强知识记忆

探究活动组织集体探究

投影嘉庚建筑图

嘉庚建筑思想:

“斗笠”压在

“西装”上

寻找嘉庚建筑中

的西方建筑艺术

学生讨论

分组探究汇报

剖析“西装”

柱、券拱、廊

探究活动,既能

巩所学又能了

解家乡建筑,感

受嘉庚先生的

民族气节。

课后拓展下节课研究嘉庚

建筑的“斗笠”

部分,课后先了

解,探究。

学生探究嘉庚建

筑中中国建筑风

格部分。

开阔视野,自主

学习,发现生活

中的美。

教学反思

本课由于预先进行了教材处理,使知识更系统、全面,更能使学生理解与吸收;采用多媒体及影像技术更好的协助教学全面地介绍分析建筑艺术,因而学生兴致较高,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体现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尤其注重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把握住了美术学科人文学科的特征;嘉庚建筑的融入即起到开发课程资源体现地方特点的作用,同时亦起到课堂轴线的作用,并且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平台,联系了实际,渗透了德育,活跃了课堂,巩固了知识,一举多得。值得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探究学成果:嘉庚建筑调查报告及课件做得很完整、精美。整体说来,本课课堂设计较为完整,课堂效果较为明显、突出,突显地方特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然而建筑领域涉及面太广,知识纵横交错,一两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建筑有一定难度,要把握课堂重点,侧重建筑美感的培养和建筑文化的发掘方能达到鉴赏教学之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