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习题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习题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习题

碳水化合物

一、选择题

1、

2、水解麦芽糖将产生:( )

(A)仅有葡萄糖 (B)果糖+葡萄糖 (C)半乳糖+葡萄糖 (D)甘露糖+葡萄糖

(E)果糖+半乳糖

3、葡萄糖和果糖结合形成:( )

(A) 麦芽糖 (B) 蔗糖 (C) 乳糖 (D) 棉籽糖

4、关于碳水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葡萄糖是生物界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B)甘油醛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

(C)脑内储有大量粉原 (D)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成人不能耐受饮食中大量的乳糖

5、糖类的生理功能是:( )

(A) 提供能量 (B) 蛋白聚糖和糖蛋的组成成份

(C) 构成细胞膜组成成分 (D) 血型物质即含有糖分子

6、乳糖到达才能被消化(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7、低聚果糖是由蔗糖和1~3个果糖,苯通过β-2,1键( )中的( )结合而成的。

( )

(A) 蔗糖、蔗糖中的果糖基 (B) 麦芽糖、麦芽糖中的葡萄糖

(C) 乳糖、乳糖中的半乳糖基 (D) 棉籽糖棉籽糖中的乳糖基

8、生产β-D-果糖基转移酸化的微生物有:( )

(A)米曲霉;(B)黑曲霉(C)黄曲霉(D)根霉

9、在食品生产中,一般使用浓度的胶即能产生极大的粘度甚至形成凝胶。

( ) (A)<% (B)~% (C)>%

10、DE为的水解产品称为麦芽糖糊精,DE为的水解产品为玉米糖桨。( )

(A)<20,20~60 (B)>20,>60 (C)≦0,>60 (D)>20,20~60

11、工业上称为液化酶的是( )

A. β-淀粉酶

B. 纤维酶

C. α-淀粉酶

D. 葡萄糖淀粉酶

二、填空题

1、碳水化合物占所有陆生植物和海藻干重的。它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占总摄入热量

的。

2、碳水化合物是一类很大的化合物,它包括、以及。大多数天然植物产品含量是很

少的。是植物中最普遍贮藏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与中。

3、大多数天然的碳水化合物是以或形式存在。

4、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

5、吡喃葡萄糖具有两种不同的构象,或,但大多数己糖是以存在的。

6、天然存在的L-糖不多。食品中有两种L-糖;与。

7、美拉德反应反应物三要素:包括含有氨基的化合物、还原糖和一些水。8、

9、

10、

11、

12、

13、

14、多糖分为同多糖和杂多糖。同多糖是由;最常见的有、、

等:杂多糖是由,食品中最常见的有、。

15、

16、

17、

18、引起食品褐变的非氧化或非酶促褐变它包括和反应。

19、

20、一般可减少褐变。

21、麦芽糖是食品中使用的一种温和的。

22、由个糖单位通过连接的碳水化合物称为低聚糖,超过糖单位则称为多糖。

23、单糖、双糖及其它低相对分子量低聚糖,具有功能,可防止脱水与冷冻造成的结构和质构的破

坏。

24、将食品视作为有利于促进人们健康的食品。

25、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低聚糖主要有

和。

26、低聚果糖又称为或。

27、低聚木糖产品主要成分为、、及。

28、β—淀粉是指具有的。

29、

30、淀粉分子具有和两种结构。

31、

32、多糖主要有和功能。

33、多糖溶液一般具有两种流动性质:和。

34、凝胶具有二重性,既具有性质,也具有性质。

35、淀粉是以形式存在于植物中。

36、纤维素是由连接而成的高分子直链不溶性均一多糖。

37、甲基纤维素具有、、、四种重要功能。

38、甲基纤维素是通过而制成的。

39、CMC称为,食品级的CMC即为。

40、海藻酸是由和组成的线性高聚物。

41、天然果胶一般有两类:和。

42、卡拉胶是由或和通过α-1,3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交替连接而

成的。

43、瓜尔胶的主要组分是和。瓜尔胶的主要作用。

44、半纤维素是一种。最重要的半纤维素是。面粉中的就具有半纤维素的组分。

45、黄原胶是一种。

46、阿拉伯胶在糖果中的功能是阻止蔗糖结晶和乳化脂肪组分,防止脂肪从表面析出产生. 。

47、膳食纤维中的一个天然组分,即是一种水溶性多糖。

48、处于糊化状态的淀粉,称为α—淀粉。

49、α—淀粉是指()

β—淀粉是指()

50、淀粉糖浆中的DE值是指(

51、非酶促褐变可分为(

三、是非题

1、

2、由于植物细胞的固体成分主要是由糖构成的,所以糖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

3、动物性食品含糖很多。但蜂蜜除外。()

4、麦芽糖、乳糖、蔗糖都是还原二糖,。()

5、乳糖具有刺激小肠吸附和保留钙的能力。()

6、低聚果糖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甜味剂或功能食品配料,主要是从天然植物中如香蕉等中获得。()

7、甲壳低聚糖的许多功能性质和生物学特性都与其具有的独特性质即随着游离氨基酸增加,其氨基特性愈显着

有关。()

8、低聚木糖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木二糖,其含量越高,则低聚木糖产品质量越高。()

9、微生物方法生产的壳聚糖酶的活力很高。()

10、纤维素与改性纤维素是一种膳食纤维,不被人体消化。()

11、面包中添加纯化的纤维素粉末,可增加持水,延长保鲜时间。()

12、在油炸食品中加入MC和HPMC,可减少一半油摄入量。()

13、MC和HPMC可代替部分脂肪,降低食品中脂肪用量。()

14、海藻酸盐凝胶具有热稳定性,脱水收缩较少。因此可用于制造甜食,不需冷藏。()

15、HM和LM果胶的凝胶机理是相同的。()

16、瓜尔胶是所有商品胶中粘度最高的一种胶。()

17、由于戊聚糖不会聚集和老化,因而能减缓面包陈化速率,改善面包心结构,增加面包体积和弹性。()

18、蔗糖为右旋糖,经水解后旋光值转化为左旋,常称水解产物为转化糖()。

19、β—淀粉酶可水解β—1,4 糖苷键()。

20、摩尔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单糖的渗透压小于双糖的渗透压()。

21、淀粉糖浆加入糖果中,可防止蔗糖结晶()。

22、β—环状糊精具有掩盖苦味及异味的作用()。

四、名词解释

1、碳水化合物

2、焦糖化反应

3、美拉德反应

4、均匀低聚糖

5、杂低聚糖

6、老化

7、改性淀粉

8、淀粉糊化

9、还原糖

10、变性淀粉:为了适应各种使用需要,将天然淀粉经化学处理或酶处理,使淀粉原有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这种经过处理的淀粉总称为改性淀粉。

五、问答题

1、玉米为什么比较甜

答:⑴、在蔗糖转化为淀粉前采摘,加热破坏转化酶系,玉米很甜。⑵、成熟后采摘或未及时破坏酶系,玉米失去甜味,而且变硬变老。

2、试答控制非酶促褐变的措施。

答:⑴、使用比较不易发生褐变的食品原料;⑵、降温;⑶、降低氧气浓度,采取真空、充氮包装;⑷、控制水分含量;⑸、适当降低pH值;

3、试答抑制Maillard反应的方法。

答:⑴、稀释或降低水分含量;⑵、降低pH ;⑶、降低温度;⑷、除去一种作用物;如加入葡萄糖转化酶,除去糖,减少褐变⑸、色素形成早期加入还原剂(亚硫酸盐)。

4、试答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活性。答:⑴、增殖双歧杆菌⑵、难水解,是一种低热量糖⑶、水溶性食物纤维

⑷、抑制腐败菌,维护肠道健康⑸、防止龋齿

5、试答淀粉糊化作用的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可逆吸水阶段。水进入淀粉粒的非晶质部分; 第二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水进入淀粉粒的微晶束间隙,吸水膨胀;第三阶段:最后解体阶段。淀粉粒膨胀,继续分离支解。6、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及多糖

7、淀粉、糖元和纤维素这三种多糖各有什么特点

8、单糖为什么具有旋光性

9、如何确定一个单糖的构型

10、为什么糖溶液具有变旋现象?

11、什么叫糖苷如何确定一个糖苷键的类型

12、采用什么方法可使食品体系中不发生美拉德褐变

13、乳糖是如何被消化的采用什么方法克服乳糖酶缺乏症

14、低聚果糖具有的优越的生理活性有哪些

15、低聚木糖具有的优越的生理活性有哪些如何生产低聚木糖

16、甲壳低聚糖具有的生理活性

17、为什么说多糖是一种冷冻稳定剂

18、亲水胶具有哪些用途

19、什么是淀粉糊化和老化

20、酸改性淀粉有何用途

21、天然淀粉通过什么改性可以增强哪些功能性质

22、HM和LM果胶的凝胶机理

23、果胶有哪些作用

24、海藻酸盐有哪些作用

25、卡拉胶形成凝胶的机理及其用途

26、黄原胶有哪些重要的性质

27、魔芋葡甘露聚糖在食品中有哪些应用

28、何为羰氨反应褐变羰氨反应褐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9、什么叫淀粉的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哪些

最新碳水化合物教案

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常见活性多糖的生理功能;血糖指数( GI )的升高对糖类食物选择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掌握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概念、分类和食物来源; 3、理解糖类(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膳食纤维主要生理功能;了解常见活性多糖的生理功能;血糖指数( GI )的对糖类食物选择的重要作用。 4、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人们合理选取糖类,保障健康。 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概念、营养分类和食物来源; 教学难点: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膳食纤维主要生理功能 新课导入:开运动会的时候,班里的班委会给运动员买点葡萄糖口服液来服用,还有前两年流行的PTT饮料,同学们想一下,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由此引入要讲的内容。 教学内容:

一、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1 、供能与的节约蛋白质作用 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这是所谓的节约蛋白质作用。 2 、构成机体细胞的成分 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 3 、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 尽管大多数体细胞可由脂肪和蛋白质代替糖作为能源,但是脑、神经和肺组织却需要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若血中葡萄糖水平下降,脑缺乏葡萄糖可产生不良反应。 4、抗生酮作用 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脂肪代谢产生脂肪酸,氧化增多,会产生较多的酮体,高过肾的回收能力时,会影响人的健康,即所谓的酸中毒。 5、提供膳食纤维,活性多糖果,有益肠道功能 如乳糖可促进肠中有益菌的生长,也可加强钙的吸收。低聚糖:有利于肠道菌群平衡。 6 、食品加工能够中的重要原、辐材料(对食品) 很多工业食品都含有糖,并且对食品的感官性状有重要作用。 二、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的分类: 按其化学组成、生理作用和健康意义可分为: 1 、糖:包括单糖 (monosaccharide 、双糖 (disaccharide) 和糖醇。

食品营养学 练习题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讲解学习

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一、填空 1、淀粉是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 2、烤面包时产生的金黄色是由于温度升高时,食物中还原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间发生羰氨反应,而引起食品颜色变化。 3、碳水化物在人体内吸收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 4、膳食中碳水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 5、采用60℃以上的热水和面,使淀粉容易糊化,从而使面团体积增大,黏性增强。 6、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半乳糖很少单独存在。 7、果糖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 8、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 9、麦芽糖主要来自淀粉水解,由2分子葡萄糖以α-1,4 糖苷键连接。 10、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以β-1,4 糖苷键连接。 11、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棉子糖和水苏糖。 12、支链淀粉由葡萄糖通过α(1→4)连接构成主链,支链以α(1→6)与主链相连。 二、选择 1、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 A.棉籽糖 B.果胶 C.纤维素 D.淀粉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 A.45%-50% B.70%以上 C.55%-65% D.30%以下

3、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 A.葡萄糖、蔗糖 B.葡萄糖、果糖 C.乳糖、麦芽糖 D.蔗糖、果糖 4、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A. 低聚糖醇 B. 山梨醇 C. 甘露醇 D. 木糖醇 5、从构成上分类,果糖属于。 A. 单糖 B. 双糖 C. 寡糖 D. 多糖 6、稻米中含量最高的糖类是。 A. 葡萄糖 B. 淀粉 C. 果糖 D. 麦芽糖 7、下列食物含果胶较多的是。 A. 面粉 B. 黄豆 C. 香蕉 D. 黄瓜 8、下列物质中属于多糖的是。 A. 糖元 B. 蔗糖 C. 麦芽糖 D. 葡萄糖 9、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分子数为。 A. 1~2个 B. 3~8个 C. 11~15个 D. 16~20个 10、低聚异麦芽糖由2-5个葡萄糖单位通过结合而成。 A. β-1,4-糖苷键 B. β-1,6-糖苷键 C. α-1,4-糖苷键 D.α-1,6-糖苷键 三、名词解释 1、糊化淀粉 2、糊化 3、淀粉的老化 4、方便食品/即食食品 5、焦糖化作用 四、简答 (一)简述大量食用果糖产生的副作用。 (二)简述羰氨反应及其各阶段。 五、论述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一)名词解释 1.淀粉糊化——β-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出现膨润现象继续加热,成为溶液状态的现象。 2. 淀粉老化——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现象称为老化 3.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指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反应生成类黑色素 的反应。 4.膨润现象: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一部分胶束被溶解,空隙逐渐扩大,淀粉粒因吸水而膨胀,胶束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膨润现象。(二)判断题 5. 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菌,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 答: 是的.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而在室温条件(20 OC)下,只有果糖的浓度可以达到70%,其它糖的溶解度都低于70%,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 6、淀粉的糊化温度是指淀粉开始糊化的温度。错,淀粉糊化过程中双折射开始小时的温度维糊化点或糊化初始温度 7、考虑到在20℃时要有好的保存性,果汁和蜜饯类食品最好利用66%蔗糖作为保存剂。。 .错,,应选用淀粉糖浆,因其具有高溶解度,且最高浓度约80%保存性较好。

(三)填空 8.糖原是一种_______,主要存在于_______和_______中,淀粉对食品的甜味没有贡献,只有水解成_______或_______才对食品的甜味起作用。葡聚糖;肌肉;肝脏;低聚糖;葡萄糖 9.大分子多糖溶液都有一定的黏稠性,其溶液的黏度取决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溶液中的_______. 大小;形状;所带净电荷;构象 10.通常将酯化度大于_______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酯化度低于_______的是低甲氧基果胶。果胶酯酸是甲酯化程度_______的果胶,水溶性果胶酯酸称为_______果胶,果胶酯酸在果胶甲酯酶的持续作用下,甲酯基可全部除去,形成_______. 50%;50%;不太高;低甲氧基;果胶酸 (四)简答题 11.碳水化合物吸湿性和保湿性在食品中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亲水能力大小是最重要的食品功能性质之一,碳水化合物结合水的能力通常称为保湿性。 根据这些性质可以确定不同种类食品是需要限制从外界吸入水分或是控制食品中水分的损失。例如糖霜粉可作为前一种情况的例子,糖霜粉在包装后不应发生黏结,添加不易吸收水分的糖如乳糖或麦芽糖能满足这一要求。另一种情况是控制水的活性。特别重要的是防止水分损失,如糖果饯和焙烤食品,必须添加吸湿性较强的糖,即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转化糖、糖醇等。

食品营养学 练习题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教学内容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一、填空 1、淀粉是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 2、烤面包时产生的金黄色是由于温度升高时,食物中还原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间发生羰氨反应,而引起食品颜色变化。 3、碳水化物在人体内吸收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 4、膳食中碳水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 5、采用60℃以上的热水和面,使淀粉容易糊化,从而使面团体积增大,黏性增强。 6、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半乳糖很少单独存在。 7、果糖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 8、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 9、麦芽糖主要来自淀粉水解,由2分子葡萄糖以α-1,4 糖苷键连接。 10、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以β-1,4 糖苷键连接。 11、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棉子糖和水苏糖。 12、支链淀粉由葡萄糖通过α(1→4)连接构成主链,支链以α(1→6)与主链相连。 二、选择 1、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 A.棉籽糖 B.果胶 C.纤维素 D.淀粉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 A.45%-50% B.70%以上 C.55%-65% D.30%以下 3、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 A.葡萄糖、蔗糖 B.葡萄糖、果糖 C.乳糖、麦芽糖 D.蔗糖、果糖 4、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A. 低聚糖醇 B. 山梨醇 C. 甘露醇 D. 木糖醇 5、从构成上分类,果糖属于。 A. 单糖 B. 双糖 C. 寡糖 D. 多糖 6、稻米中含量最高的糖类是。 A. 葡萄糖 B. 淀粉 C. 果糖 D. 麦芽糖 7、下列食物含果胶较多的是。 A. 面粉 B. 黄豆 C. 香蕉 D. 黄瓜 8、下列物质中属于多糖的是。 A. 糖元 B. 蔗糖 C. 麦芽糖 D. 葡萄糖 9、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分子数为。 A. 1~2个 B. 3~8个 C. 11~15个 D. 16~20个 10、低聚异麦芽糖由2-5个葡萄糖单位通过结合而成。 A. β-1,4-糖苷键 B. β-1,6-糖苷键 C. α-1,4-糖苷键 D.α-1,6-糖苷键

习题七+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教学内容

习题七、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一、填空题 1.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所用的斐林标准溶液由两种溶液组成,分别是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碱性酒石酸铜乙液,应单独贮存,用时才混合; 2.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对提取液中含有的色素、蛋白质、可溶性果胶、淀粉、单宁等影响测定的杂质必须除去。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澄清剂,常用澄清剂有三种:醋酸锌及亚铁氰化钾,碱性硫酸铜,中性醋酸铅。弱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乙液应该分开存放,铜盐不能作为澄清剂,滴定时在沸腾下进行,次甲基蓝这种弱氧化剂作为指示剂,预滴定与正式滴定家册标准一致。 二、选择题 1.( 1 )测定时糖类定量的基础。 (1)还原糖(2)非还原糖(3)葡萄糖(4)淀粉2.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在滴定过程中(3 )(1)边加热边振摇(2)加热沸腾后取下滴定

(3)加热保持沸腾,无需振摇(4)无需加热沸腾即可滴定 3.直接滴定法在测定还原糖含量时用( 4)作指示剂。(1)亚铁氰化钾(2)Cu2+的颜色(3)硼酸(4)次甲基蓝 4.为消除反应产生的红色Cu2O沉淀对滴定的干扰,加入的试剂是( 2) (1)铁氰化钾(2)亚铁氰化钾(3)醋酸铅(4)NaOH 5.用水提取水果中的糖分时,应调节样液至(2 ) (1)酸性(2)中性(3)碱性 6.直接滴定法测定牛乳的糖分,可选用( 2)作澄清剂。(1)中性醋酸铅(2)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7.费林氏A液、B液(1 )。 (1)分别贮存,临用时混合(2)可混合贮存,临用时稀释(3)分别贮存,临用时稀释并混合使用。 8.在标定费林试液和测定样品还原糖浓度时,都应进行预备滴定,其目的是(1 ) (1)为了提高正式滴定的准确度(2)是正式滴定的平行实验,滴定结果可用于平均值的计算(3)为了方便终点的观察 三、论述题

第八章饮食与营养

第八章饮食与营养 1.准确说出医院饮食的类别及各类饮食的主要种类。 2.正确陈述基本饮食、治疗饮食的适用范围、原则及用法。 3.准确说出试验饮食的临床意义和使用方法。 4.说明一般患者饮食护理内容的要点。 5.正确陈述鼻饲法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6.熟练掌握鼻祠法操作技术,并在操作中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案例 患者王某,男,88岁,退休,小学文化。患者因咳嗽、咳痰20余日,近2日出现恶心就诊,入院诊断为肺炎。患者既往高血压50余年、糖尿病史20余年、前列腺增生10余年;入院时:T38.5°C;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39X109,血小板:324X109增高;胸部CT检查右肺上叶肺门区肿块伴右肺上叶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多普勒检查右室舒张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 问题: 1.患者在营养状况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怎样的营养支持? 第一节营养与健康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摄取食物。食物是营养的主要来源,营养是健康的根本,而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使人们能够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增进健康。 一、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均衡的饮食与营养可促进人体保持健康,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从事各种活动、工作和学习。经过精心调配的饮食还可预防疾病,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治疗某些营养缺乏性疾病。 (一)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人体每天必须通过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其中的营养素具有为机体提供能量、构成及修补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等作用。 1.热能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称热能(energy)。热能是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通过生物氧化释放的化学潜能,在营养学上常用兆焦(MJ)表示。人体对热能的需要量受年龄、性别、生理特点及劳动强度等因素影响。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我国成年男子的热能供给量为11.29MJ/C1,成年女子为9.62MJ/d。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习题

碳水化合物 一、选择题 1、 2、水解麦芽糖将产生:( ) (A)仅有葡萄糖(B)果糖+葡萄糖(C)半乳糖+葡萄糖(D)甘露糖+葡萄糖 (E)果糖+半乳糖 3、葡萄糖与果糖结合形成:( ) (A) 麦芽糖(B) 蔗糖(C) 乳糖(D) 棉籽糖 4、关于碳水化合物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葡萄糖就是生物界最丰富得碳水化合物(B)甘油醛就是最简单得碳水化合物 (C)脑内储有大量粉原(D)世界上许多地区得成人不能耐受饮食中大量得乳糖 5、糖类得生理功能就是:( ) (A) 提供能量(B) 蛋白聚糖与糖蛋得组成成份 (C) 构成细胞膜组成成分(D) 血型物质即含有糖分子 6、乳糖到达才能被消化( )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7、低聚果糖就是由蔗糖与1~3个果糖,苯通过β-2,1键( )中得( )结合而成得。 ( ) (A) 蔗糖、蔗糖中得果糖基(B) 麦芽糖、麦芽糖中得葡萄糖 (C)乳糖、乳糖中得半乳糖基(D) 棉籽糖棉籽糖中得乳糖基 8、生产β-D-果糖基转移酸化得微生物有:( ) (A)米曲霉;(B)黑曲霉 (C)黄曲霉 (D)根霉 9、在食品生产中,一般使用浓度得胶即能产生极大得粘度甚至形成凝胶。

( ) (A)<0、25% (B)0、25~0、5% (C)>0、5% 10、DE为得水解产品称为麦芽糖糊精,DE为得水解产品为玉米糖桨。( ) (A)<20,20~60 (B)>20,>60 (C)≦0,>60 (D)>20,20~60 11、工业上称为液化酶得就是( ) A、β-淀粉酶 B、纤维酶 C、α-淀粉酶 D、葡萄糖淀粉酶 二、填空题 1、碳水化合物占所有陆生植物与海藻干重得。它为人类提供了主要得,占总摄入热量得。 2、碳水化合物就是一类很大得化合物,它包括、以及。大多数天然植物产品含量就是很少得。就是植物中最普遍贮藏能量得碳水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与中。 3、大多数天然得碳水化合物就是以或形式存在。 4、最丰富得碳水化合物就是。 5、吡喃葡萄糖具有两种不同得构象, 或,但大多数己糖就是以存在得。 6、天然存在得L-糖不多。食品中有两种L-糖; 与。 7、美拉德反应反应物三要素:包括含有氨基得化合物、还原糖与一些水。8、 9、 10、 11、 12、 13、 14、多糖分为同多糖与杂多糖。同多糖就是由;最常见得有、、等:杂多糖就是由,食品中最常见得有、。 15、

简述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碳水化合物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简述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碳水化合物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 食物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淀粉,此外还包括少量的低聚糖和单糖。单糖分子无需消化可直接吸收,而低聚糖和淀粉必须经过消化酶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和利用。能消化淀粉的部位包括口腔和小肠。由于唾液中含有α-淀粉酶,摄入的淀粉首先在口腔中进行初步水解,产生少量的麦芽糖和葡萄糖,但因食物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很短,因此这种水解量很小。拌和着唾液的食物经食道进入胃,由于胃酸能使淀粉酶失去活性,且胃中不存在水解淀粉的酶,故胃中不能消化淀粉。小肠是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肠腔中由胰腺制造的胰α-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最主要的酶,它能将进入小肠的淀粉水解为α-糊精、麦芽寡糖和麦芽糖。这些水解产物再经小肠液中的α-糊精酶、麦芽糖酶分别将α-糊精水解成葡萄糖,将麦芽寡糖和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食物中所含的蔗糖和乳糖进入小肠后,分别在蔗糖酶和乳糖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葡萄糖等单糖。 食物中糖类经消化后几乎全部被水解成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其次为果糖和半乳糖。这些单糖在小肠上部多以主动转运方式被吸收,但吸收速度各不相同。一般己糖吸收速度快于戊糖,糖醇类吸收最慢。吸收缓慢的糖到达肠的下部时,会与水结合,因此它有导泻作用,故摄入过量时会引起腹泻。果糖和木糖醇食用过多会发生腹泻就是这个道理。 碳水化合物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提供热能,调节食品风味,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膳食中缺乏碳水化合物将导致全身无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时,就会转化成脂肪贮存于体内,使人过于肥胖而导致各类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因此我们要严格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完整版)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八章矿物质

第八章矿物质 一、填空 1、奶和奶制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钙的良好来源。 2、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比例下降。 3、铁损耗的三个阶段包括铁减少、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 4、畜禽肉中的铁以血红素的形式存在,是膳食铁的良好来源。 5、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硒、碘和钼。 6、微量元素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蛋白结合、抗氧化、调节代谢,缺硒是引起克山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7、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前者更容易吸收。 8、味觉减退或有异食癖可能是由于缺乏锌。 9、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中有内标法和外标法的不同。 10、大约85%的磷与钙一起成为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钙/磷比值约为2:1 。 二、选择 1、能促进钙吸收的措施是。 A.经常在户外晒太阳 B.经常做理疗 C.多吃谷类食物 D.多吃蔬菜、水果 2、影响蔬菜中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磷酸 B.草酸 C.琥珀酸 D.植酸 3、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是由于体内含量减少引起的。 A.铁 B.硒 C.钙 D.锌 4、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是。 A.蔬菜 B.牛奶 C.动物肝脏 D.谷类 5、对钙需求量最高的人群是。 A.成人 B.孕妇 C.乳母 D.儿童 6、锌缺乏可出现的情况是。 A.贫血 B.牙龈出血 C.味觉下降 D.毛囊角化 7、对铁吸收起抑制作用的膳食因素是。 A.“肉因子” B.草酸 C.维生素C D.核黄素 8、人体发生厌食和异食癖时可能缺乏的无机盐是。 A. 钙 B. 碘 C. 硒 D. 锌 9、以鲜奶作为良好食物来源的营养素是。 A. 铁 B. 碘 C. 钙 D. 锌 10、以下蛋类加工品中可能含铅的是。 A. 皮蛋 B. 咸蛋 C. 糟蛋 D. 冰蛋 三、名词解释 1、矿物质/无机盐 2、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 3、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利用率 四、简答

植物组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Somogyi法)

测定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通常用80梍85%的酒精抽提,在此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还原糖和蔗糖溶解而淀粉沉淀。过滤后在溶液中测定可溶性糖(包括还原糖和蔗糖),在残渣中测定淀粉。还原糖可根据其还原能力大小直接测定其含量。蔗糖和淀粉经水解后生成还原糖,测得其含量,然后换算成蔗糖和淀粉。纤维素用称重法,测得经酸、碱和有机溶剂处理过的样品。 Ⅰ.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原理 重要反应如下; 1.还原糖(如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能将Cu2+还原为Cu+,产生Cu2O 沉淀。 2.加酸使KI与KIO3作用,放出I2来。 5KI+KIO2+3H2SO4→3I2+3K2SO4+3H2O 3.放出的I2立即与Cu2O作用。 Cu2O+H2SO4→Cu2SO4+H2O Cu2SO4+I2+K2SO4→2CuSO4+2KI 4.多余的I2用Na2S2O3滴定。 2Na2S2O3+I2→2NI+N2S4O6 将结果与空白滴定相比较,即知消耗I2量,可间接推算出测定液中还原糖含量。 仪器药品

分析天平台天平 烘箱水浴锅 电动粉碎机容量瓶 移液管烧杯 三角烧瓶漏斗 酒精5%硫酸锌 1%酚酞溶液:1g酚酞溶解在100ml95%酒精溶液中。 饱和氢氧化钡溶液:将蒸馏水煮沸,除去水中二氧化碳,冷却后加入固体Ba(OH)2盖好,过液,次日过滤。 铜碘试剂: 溶液A:取硫酸铜6.5g溶于100ml水中。 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12g,无水碳酸钠20g,碳酸氢钠25g溶于500ml 水中。 溶液C:取碘酸钾0.8g,碘化钾10g,草酸钾18g溶于200梍300ml 水中。用时将溶液B倒入溶液A中,再倒入溶液C中,混合后稀释至1000ml,混匀。 2.5mol/L H2SO4:浓硫酸143ml加入水中,稀释成1000ml。 淀粉指示剂:1g淀粉溶解在100ml水中,加热使之溶解即可。 0.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参照实验39。 操作步骤 1.抽提 将采回的植物样品,分开部位,迅速放在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剪碎后,放入电动粉碎机中粉碎。用电动分析天平分别称取样品1g,放入250ml三角烧瓶中,加入80%酒精50ml,放在70℃水浴锅中抽提3小时,将上清液过滤(瓶内残渣不要过滤出来),再往残渣内倒入80%酒精20ml,继续抽提3小时,过滤。如此提取3─5次,合并所有滤液,定容至500ml。最后将残渣烘干,留作分析淀粉用。 2.澄清.

碳水化合物的全部作用

基本介绍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是人体必须的物质。 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通式Cx(H2O)y来表示。有单糖、寡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复合多糖,以及糖的衍生物。主要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而形成,是光合作用的初期产物。从化学结构特征来说,它是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或经水解转化成为多羟基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含有一个醛基、六个碳原子,叫己醛糖。果糖则含有一个酮基、六个碳原子,叫己酮糖。它与蛋白质、脂肪同为生物界三大基础物质,为生物的生长、运动、繁殖提供主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之一。 编辑本段发现历史 在人们知道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组成以前,碳水化合物已经得到很好的作用,如今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植物作为食物,利用其制成发酵饮料,作为动物的饲料等。一直到18世纪一名德国学者从甜菜中分离出纯糖和从葡萄中分离出葡萄糖后,碳水化合物研究才得到迅速发展。1812年,俄罗斯化学家报告,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淀粉,在稀酸中加热可水解为葡萄糖。1884年,另一科学家指出,碳水化合物含有一定比例的C、H、O三种元素,其中H和O的比例恰好与水相同为2:1,好像碳和水的化合物,故称此类化合物为碳水化合物,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编辑本段化学组成 糖类化合物由C(碳),H(氢),O(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为 分子式 2:1,与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m(H2O )n表示。因此,曾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但是后来发现有些化合物按其构造和性质应属于糖类化合物,可是它们的组成并不符合Cm(H2O )n 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等;而有些化合物如甲醛、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其组成虽符合通式Cm(H2O )n,但结构与性质却与糖类化合物完全不同。所以,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并不确切,但因使用已久,迄今仍在沿用。(另外像碳酸(H2CO3)、碳酸盐(XXCO3)、碳单质(C)、碳的氧化物(CO2、CO)、水(H2O)都不属于有机物,也就是不属于碳水化合物。

营养学-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营养学-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抗生酮作用:由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可生成草酰乙酸,脂肪在体内代谢生成乙酰基必须要同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才能被彻底氧化,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集体要用储存的脂肪来提供能量。但机体对脂肪酸的氧化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动用脂肪过多,其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不能完全氧化,即产生酮体,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如在体内积存太多,即引起酮血症,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即抗生酮作用。 一、单糖、双糖及糖醇 (1).单糖(monosacchride) 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核糖、葡萄糖 .葡萄糖(glucose) 来源:淀粉、蔗糖、乳糖等的水解; 作用:作为燃料及制备一些重要化合物; 脑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 果糖(fructose) 来源:淀粉和蔗糖分解、蜂蜜及水果; 特点:代谢不受胰岛素控制;通常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甜味物质 (2)双糖(oligosacchride) 凡能被水解成少数(2-10个)单糖分子的

糖。 如:蔗糖葡萄糖 + 果糖 1.蔗糖 来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内;作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含能甜味物质; 与糖尿病、龋齿、动脉硬化等有关 2.异构蔗糖(异麦芽酮糖) 来源:蜂蜜、蔗汁中微量存在; 特点: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含能甜味物质;耐酸性强、甜味约为蔗糖的42%,不致龋 3.麦芽糖 来源:淀粉水解、发芽的种子(麦芽); 特点: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糖质原料,温和的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l/2。 4.乳糖 来源:哺乳动物的乳汁; 特点:牛乳中的还原性二糖;发酵过程中转化为乳酸;在乳糖酶作用下水解;乳糖不耐症。 功能: ★是婴儿主要食用的碳水化合物。 ★构成乳糖的D—半乳糖除作为乳糖的构成成分外,还参与构成许多重要的糖脂(如脑苷脂、神经节苷酯)和精蛋白,细胞膜中也有含半乳糖的多糖,故在营养上仍有一定意义。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1997年FAO/WHO举办了关于碳水化合物的专家会议。这次会议的报告(FAO,1998)对各种类型的碳水化合物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总结所用的分析方法。本次技术委员会会议讨论了1997年专家会议提出的其他建议,如碳水化合物的术语。 多年来食物中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是用减差法计算出来的,而不是直接测定的。该方法是先分别测定食物中其他成分(蛋白质、脂肪、水、酒精、灰分),再用食物总重量减去这些成分。这被称为“减差法所得的总碳水化合物”,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00-(蛋白质+脂肪+水+灰分+酒精)g/100g食物。这种方法计算出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以及一些严格上讲不能称为碳水化合物的成分,如有机酸(Merrill和Watt,1973)。总碳水化合物也可以通过直接测定单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的重量,然后采用加和法进行计算。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是指那些可以被体内的酶消化,从而被吸收并进入中间代谢过程的那部分碳水化合物(它不包括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只有在发酵后才能成为能量来源,见下文)。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得出:通过减差法计算,或直接测定。[原文注:不鼓励使用减差法计算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因为这个值将所有非碳水化合物成分的检测误差都包括了进去,在直接分析中则不存在这种误差。]利用减差法计算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时,需要测定膳食纤维的量并从总碳水化合物中减去,即:100 -(蛋白质+脂肪+水+灰分+酒精+膳食纤维)g/100g食物,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量,但不能反映出其所含的各种糖成分。此外,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也可以通过测定单个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再相加来计算。不论用哪种方法,可利用碳水化合物都可以表示为碳水化合物的重量或者单糖当量。膳食纤维是一个生理学和营养学上的概念,指在小肠中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成分。膳食纤维未被消化,通过小肠到达结肠后可被细菌(菌群)发酵,最终形成不同数量的短链脂肪酸和气体——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短链脂肪酸是结肠粘膜细胞的一个重要的直接能量来源;也可被吸收并进入中间代谢(Cummings,1981)。 从化学上讲,膳食纤维包括:来自于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胶质,

第八章-能量的营养

第五章能量的营养 1.动物体维持生命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2. 能量过剩会引起育肥动物背膘增厚、胴体品质变差和动物采食量降低。3.必需脂肪酸有亚麻酸、 a-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注:本题考查必需脂肪酸包含的种类。P66 4.常用的能量表示单位包括焦耳,千焦耳以及兆焦耳。 5.饲料能量中,碳水化合物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6.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动物种类、性别、生产目的、日粮的营养浓度、日粮的全价性、环境温度。 7.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的因素动物种类、性别,生产目的,日粮的营养浓度,日粮的全价性,环境温度。 8.能量在机体的代谢过程有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 9.营养研究中吧能量划分为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用于表示不同的饲料或营养物质的能值水平和效率。 10.家畜对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的衡量主要有两种方法:能量总效率和能量净效率。 11. 饲料能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通过生物氧化过程提供,其中碳水化合物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12.净能体系比消化能和代谢能更准确地反映出生存和生产的能量需要。 13.维持的能量需要是指维持状态下对能量的需要,主要用于动物基础代谢、随意活动及维持体温恒定的能量消耗。 14.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食动物机体维持生命和生产的主要能量。 15.在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中,在猪的能量营养方面我国采用消化能体系/DE ,评定家禽能量需要和饲料的能量价值主要采用代谢能体系/ME ,奶牛的能量需要用净能体系/NE 表示。 16.猪主要采用消化能体系,禽主要是代谢能体系,反刍动物主要是净能体系表示能量需要 17. 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是动物机体维持生命和生产的主要能量 18.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的因素有:动物种类和性别、生产目的、日粮的营养浓度、日粮的全价性、环境温度。 19.尿能(UE)指尿中有机物所含能量的总和,尿中能量物质对家畜而言主要是尿能,家禽主要指尿酸。 20.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的因素:动物种类、性别;生产目的;日粮的营养程度;环境温度;日粮的全价性。 21.能量可分为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 22.不同生产目的有效能的转化效率不同,其转化顺序为:维持〉产物〉生长肥育〉妊娠、产毛。 23.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的英文缩写分别是: GE 、 DE 、 ME 、 NE 25. 在饲料能量营养价值体系中,鸡的营养需要多采用代谢能体系表示,而世界各国的

公共营养师三级知识点:第二节碳水化合物

公共营养师三级知识点:第二节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俗称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类热能的主要来源形式。自然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概述 (一)糖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依结构主要有单糖、双糖、多糖及糖醇、寡糖等种类。在日常生活中人类接触较多的是前三类。 1.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一般情况下人体消化酶是不会再将其分解为更小分子的糖。其中,重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葡萄糖(又名D-葡萄糖、右旋糖)是人体生理功能上最重要的糖,又是构成食物中各种糖类的基本单位。人体中血糖即为葡萄糖。葡萄糖在蜂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甜度为100。 果糖(又名D-果糖、左旋糖)是天然糖类中最甜的糖,甜度为110。果糖通常与蔗糖共存于 水果及蜂蜜中,在苹果与番茄中含量亦较丰富。 半乳糖(又名D-半乳糖、脑糖)是由乳糖、蜜二糖、棉子糖、水苏糖等分解生成。自然界没有单一形式的半乳糖存在。 2.双糖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双糖是一种水解后可产生两个分子单糖的糖。其既可由两个相同的,又可由两个不相同的单糖分子结合而成。其中,重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及乳糖等。 蔗糖广泛存在于甘蔗、甜菜及有甜味的植物果实、叶、花、根茎之中,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结合而成,是砂糖(红、白)中的主要成分,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剂。 麦芽糖由二分子葡萄糖结合而成,大量存在于发芽的谷粒,特别是麦芽中。淀粉和糖原水解后也可产生少量的麦芽糖。一般亦为食物加工中常用的甜味剂。 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结合而成,是唯一来自动物的糖类,故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及乳制品中,其浓度多为5%。乳糖不易溶解,且不太甜,但对婴儿营养特别重要。成人的小肠液中若缺乏乳糖酶或因年龄增加而致乳糖酶的活性下降,会导致乳糖不耐症,造成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3.多糖 多糖是由≥10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特性与单糖、双糖及低聚糖等有很大的差异。多糖类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能形成结晶,无还原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淀粉、糖原及膳食纤维等。通常,多糖可分为淀粉和非淀粉多糖二大类。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站(www.Examda。com) ⑴淀粉类:包括植物淀粉和糖原。淀粉大量存在于植物种籽、根茎及部分干果中,是植物体贮存能量的形式。淀粉水解后中间产物为糊精,然后变为麦芽糖,最终产物为葡萄糖。糊精是淀粉的部分水解物,分子大小约为淀粉的1/5,它的甜度低于葡萄糖。其中,因聚合方式不同又分为和支链淀粉兩种。 ①直链淀粉(糖淀粉):由几十至几百个葡萄糖分子残基相连成一直链。在天然食品中的含量为19%~35%,且有粘性小、甜度低、易消化等特点; ②支链淀粉(胶淀粉):一般由几千个葡萄糖分子残基组成。其空间形式呈树冠状,有许多分枝,结构较直链淀粉复杂。在植物淀粉中的含量较高,一般为65%~81%,并具有粘性大、甜度大、不易消化等特点。在谷物类中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8 % ~100 %;粳米中直链淀粉的含量约为16%~24 % ,平均21%;籼米中所含的直链淀粉约为16%~32%,平均26 %。 糖原(多聚D-葡萄糖)又称为动物淀粉,是人和动物体内糖类的贮存形式。糖原的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但分子更大。糖原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的所有组织,但肝脏和肌肉中的含量较高。其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可被分解为葡萄糖,故人体可以利用肝糖原快速分解以平衡血糖浓度。同时,肝脏又可将多余的血糖转变成肝糖原贮存,以降低血糖,故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可作为人体任何组织细胞的能源。

营养学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抗生酮作用:由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可生成草酰乙酸,脂肪在体内代谢生成乙酰基必须要同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才能被彻底氧化,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集体要用储存的脂肪来提供能量。但机体对脂肪酸的氧化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动用脂肪过多,其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不能完全氧化,即产生酮体,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如在体内积存太多,即引起酮血症,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即抗生酮作用。 一、单糖、双糖及糖醇 (1).单糖(monosacchride) 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核糖、葡萄糖 .葡萄糖(glucose) 来源:淀粉、蔗糖、乳糖等的水解; 作用:作为燃料及制备一些重要化合物; 脑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 果糖(fructose) 来源:淀粉和蔗糖分解、蜂蜜及水果; 特点:代谢不受胰岛素控制;通常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甜味物质 (2)双糖(oligosacchride) 凡能被水解成少数(2-10个)单糖分子的糖。 如:蔗糖葡萄糖 + 果糖 1.蔗糖 来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内; 作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含能甜味物质; 与糖尿病、龋齿、动脉硬化等有关 2.异构蔗糖(异麦芽酮糖) 来源:蜂蜜、蔗汁中微量存在; 特点: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含能甜味物质;耐酸性强、甜味约为蔗糖的42%,不致龋 3.麦芽糖 来源:淀粉水解、发芽的种子(麦芽); 特点: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糖质原料,温和的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l/2。 4.乳糖 来源:哺乳动物的乳汁; 特点:牛乳中的还原性二糖;发酵过程中转化为乳酸;在乳糖酶作用下水解;乳糖不耐症。 功能: ★是婴儿主要食用的碳水化合物。 ★构成乳糖的D—半乳糖除作为乳糖的构成成分外,还参与构成许多重要的糖脂(如脑苷脂、神经节苷酯)和精蛋白,细胞膜中也有含半乳糖的多糖,故在营养上仍有一定意义。 乳糖不耐症:有些人体内缺乏乳糖酶时,乳糖就不会被水解,无法被吸收,故饮用牛奶后会产生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乳糖不耐症。 5.异构乳糖 组成:1分子半乳糖和1分子果糖组成 来源:乳糖异构; 特点: 无天然存在,由乳糖异构而来; 不能被消化吸收,通便作用; 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2.特点: 生成的褐色聚合物在消化道中不能水解,无营养价值。 该反应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羰氨反应如果控制适当,在食品加工中可以使某些产品如焙烤食品等获得良好的色、香、味。(3)糖醇 1.山梨糖醇(又称葡萄糖醇)

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八章矿物质

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八 章矿物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八章矿物质 一、填空 1、奶和奶制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钙的良好来源。 2、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比例下降。 3、铁损耗的三个阶段包括铁减少、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 4、畜禽肉中的铁以血红素的形式存在,是膳食铁的良好来源。 5、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硒、碘和钼。 6、微量元素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蛋白结合、抗氧化、调节代谢,缺硒是引起克山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7、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前者更容易吸收。 8、味觉减退或有异食癖可能是由于缺乏锌。 9、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中有内标法和外标法的不同。 10、大约85%的磷与钙一起成为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钙/磷比值约为 2:1 。 二、选择 1、能促进钙吸收的措施是。 A.经常在户外晒太阳 B.经常做理疗 C.多吃谷类食物 D.多吃蔬菜、水果 2、影响蔬菜中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磷酸 B.草酸 C.琥珀酸 D.植酸 3、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是由于体内含量减少引起的。 A.铁 B.硒 C.钙 D.锌

4、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是。 A.蔬菜 B.牛奶 C.动物肝脏 D.谷类 5、对钙需求量最高的人群是。 A.成人 B.孕妇 C.乳母 D.儿童 6、锌缺乏可出现的情况是。 A.贫血 B.牙龈出血 C.味觉下降 D.毛囊角化 7、对铁吸收起抑制作用的膳食因素是。 A.“肉因子” B.草酸 C.维生素C D.核黄素 8、人体发生厌食和异食癖时可能缺乏的无机盐是。 A. 钙 B. 碘 C. 硒 D. 锌 9、以鲜奶作为良好食物来源的营养素是。 A. 铁 B. 碘 C. 钙 D. 锌 10、以下蛋类加工品中可能含铅的是。 A. 皮蛋 B. 咸蛋 C. 糟蛋 D. 冰蛋 三、名词解释 1、矿物质/无机盐 2、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 3、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利用率 四、简答 (一)简述矿物质的分类。(二)简述矿物质的特点。(三)简述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四)简述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五)简述钙的生理功能。 (六)简述磷的生理功能。(七)简述镁吸收的影响因素。(八)简述铁的生理功能。 (九)简述锌的生理功能。(十)简述硒的生理功能。(十一)简述铜的生理功能。(十二)简述钾的生理功能。

第八章 能量的营养

第五章能量得营养 1. 动物体维持生命与生产得主要能量来源就是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 2、能量过剩会引起育肥动物背膘增厚、胴体品质变差与动物采食量降低。 3. 必需脂肪酸有亚麻酸、 a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注:本题考查必需脂肪酸包含得种类。P66 4. 常用得能量表示单位包括焦耳 , 千焦耳以及兆焦耳。 5. 饲料能量中, 碳水化合物就是最主要得能量来源。 6. 影响能量利用效率得主要因素有动物种类、性别、生产目得、日粮得营养浓度、日粮得全价性、环境温度。 7. 影响饲料能量利用得因素动物种类、性别 , 生产目得 , 日粮得营养浓度 , 日粮得全价性 , 环境温度。 8. 能量在机体得代谢过程有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 9. 营养研究中吧能量划分为总能 , 消化能 , 代谢能与净能用于表示不同得饲料或营养物质得能值水平与效率。 10. 家畜对饲料能量得利用效率得衡量主要有两种方法: 能量总效率与能量净效率。 11、饲料能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通过生物氧化过程提供,其中碳水化合物就是最主要得能量来源。 12. 净能体系比消化能与代谢能更准确地反映出生存与生产得能量需要。 13. 维持得能量需要就是指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得需要,主要用于动物基础代谢、随意活动及维持体温恒定得能量消耗。 14. 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食动物机体维持生命与 生产得主要能量。 15. 在动物能量需要得表示体系中,在猪得能量营养方面我国采用消化能体系/DE ,评定家禽能量需要与饲料得能量价值主要采用代谢能体系/ME ,奶牛得能量需要用净能体系/NE 表示。 16. 猪主要采用消化能体系 , 禽主要就是代谢能体系 ,反刍动物主要就是净能体系表示能量需要 17、碳水化合物、脂类与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就是动物机体维持生命与生产得主要能量 18. 影响饲料能量利用得因素有: 动物种类与性别、生产目得、日粮得营养浓度、日粮得全价性、环境温度。 19. 尿能(UE)指尿中有机物所含能量得总与,尿中能量物质对家畜而言主要就是尿能 ,家禽主要指尿酸。 20. 影响饲料能量利用得因素: 动物种类、性别;生产目得;日粮得营养程度;环境温度;日粮得全价性。 21. 能量可分为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 22. 不同生产目得有效能得转化效率不同,其转化顺序为: 维持〉产物〉生长肥 育〉妊娠、产毛。 23. 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得英文缩写分别就是: GE 、 DE 、 ME 、 NE 25、在饲料能量营养价值体系中,鸡得营养需要多采用代谢能体系表示,而世界各国得猪营养需要多采用消化能体系表示。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供能贮能作用 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葡萄糖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葡萄糖是大脑神经系统、肌肉、脂肪组织、胎儿生长发育、乳腺等代谢的主要能源。葡萄糖供给不足,小猪出现低血糖症,牛产生酮病,妊娠母羊产生妊娠毒血症,严重时会致死亡。体内代谢活动需要的葡萄糖来源有二:一是从胃肠道吸收;二是由体内生糖物质转化。非反刍动物主要靠前者,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能量来源。反刍动物主要靠后者。其中肝是主要生糖器官,约占总生糖量的85%,其次是肾,约占15%。在所有可生糖物质中,最有效的是丙酸和生糖氨基酸,其次是乙酸、丁酸和其它生糖物质。核糖、柠檬酸等生糖化合物转变成葡萄糖的量较小。 碳水化合物除了直接氧化供能外,也可以转变成糖原和脂肪贮存。胎儿在妊娠后期能贮积大量糖原和脂肪供出生后作能源利用,但不同种类动物差异较大。 (二)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 高产奶牛平均每天大约需要1.2kg葡萄糖用于乳腺合成乳糖。产双羔的绵羊每天约需200g葡萄糖合成乳糖。反刍动物产奶期体内50-85%的葡萄糖用于合成乳糖。基于乳成分的相对稳定性,血糖进入乳腺中的量明显是奶产量的限制因素。葡萄糖也参与部分羊奶蛋白质非必需氨基酸的形成。碳水化合物进入非反刍动物乳腺主要用以合成奶中必要的脂肪酸,母猪乳腺可利用葡萄糖合成肉豆蔻酸和一些其它脂肪酸,也可利用葡萄糖作为合成部分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 (一)碳水化合物的供能贮能作用 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葡萄糖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葡萄糖是大脑神经系统、肌肉、脂肪组织、胎儿生长发育、乳腺等代谢的主要能源。葡萄糖供给不足,小猪出现低血糖症,牛产生酮病,妊娠母羊产生妊娠毒血症,严重时会致死亡。体内代谢活动需要的葡萄糖来源有二:一是从胃肠道吸收;二是由体内生糖物质转化。非反刍动物主要靠前者,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能量来源。反刍动物主要靠后者。其中肝是主要生糖器官,约占总生糖量的85%,其次是肾,约占15%。在所有可生糖物质中,最有效的是丙酸和生糖氨基酸,其次是乙酸、丁酸和其它生糖物质。核糖、柠檬酸等生糖化合物转变成葡萄糖的量较小。 碳水化合物除了直接氧化供能外,也可以转变成糖原和脂肪贮存。胎儿在妊娠后期能贮积大量糖原和脂肪供出生后作能源利用,但不同种类动物差异较大。 (二)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 高产奶牛平均每天大约需要1.2kg葡萄糖用于乳腺合成乳糖。产双羔的绵羊每天约需200g葡萄糖合成乳糖。反刍动物产奶期体内50-85%的葡萄糖用于合成乳糖。基于乳成分的相对稳定性,血糖进入乳腺中的量明显是奶产量的限制因素。葡萄糖也参与部分羊奶蛋白质非必需氨基酸的形成。碳水化合物进入非反刍动物乳腺主要用以合成奶中必要的脂肪酸,母猪乳腺可利用葡萄糖合成肉豆蔻酸和一些其它脂肪酸,也可利用葡萄糖作为合成部分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