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锁止防盗系统原理(ttd)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检修详解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检修详解一、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1.传感器感知:传感器可以是磁敏元件、震动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当车辆发生异常状态时,如有人破坏车窗、车辆发生剧烈震动、有人靠近车辆等,传感器会感知到这些异常。
2.传感器信号处理:传感器将感知到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送给控制单元。
3.控制单元处理:控制单元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后,会根据预设的算法和门限值进行处理。
比如根据震动传感器信号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判断是否为入侵者破坏车辆。
4.触发警报:当控制单元判断出车辆发生异常时,会触发警报,在车辆内部和外部发出声光信号,以吸引周围的人关注和阻止盗窃行为。
5.取消警报:在车主确认是误报后,可以通过特定操作或使用遥控器进行警报取消。
二、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1.警报声音异常:可能原因:警报装置受到损坏,音响设备故障,接线不良等。
检修方法:检查警报装置的连线是否松动,确认警报装置的音响设备正常工作,如果需要更换零部件,应选择与原装设备相匹配的产品。
2.警报无法触发:可能原因:传感器故障,控制单元故障,供电异常等。
检修方法:通过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安装和连接,检查传感器线路是否受损,检查控制单元供电是否正常等来判断故障所在,并进行相应的维修或更换。
3.警报误报或不响应:可能原因:传感器过于敏感,震动传感器误动作,遥控器电池电量不足等。
检修方法:检查传感器设置是否过于敏感,需要适当调整灵敏度。
对于震动传感器误动作,应检查其安装位置是否稳固。
对于遥控器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应及时更换电池。
4.遥控器失灵:可能原因:遥控器电池电量不足,遥控器损坏等。
检修方法:更换遥控器电池,注意合理使用遥控器,减少损坏的机会。
总结: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异常状态并传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设定的算法判断是否触发警报装置。
常见故障包括警报声音异常、警报无法触发、警报误报或不响应、遥控器失灵等,可以通过检查和维修相应部件解决。
汽车防盗系统原理

汽车防盗系统原理
汽车防盗系统是一种用于保护车辆免受盗窃的技术装置。
其原理基于一系列的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报警器的协同工作。
首先,汽车防盗系统通过安装在车门、后备箱和引擎盖等部位的开关传感器来检测是否有人试图非法进入车辆。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到开关的状态,当开关被打开时,传感器会发出信号。
其次,汽车防盗系统还包括车内遥控器,车主可以使用遥控器锁定和解锁车辆。
当车主锁定车辆时,防盗系统会自动激活,并开始监测车辆周围的情况。
防盗系统还可能配备有指纹识别、密码输入或者智能感应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当监测到非法进入或者破坏车辆的行为时,防盗系统将根据预设的设置触发报警器。
报警器可以通过鸣笛、闪光灯、发送警报信息到车主手机等方式发出警示,吸引注意力并迅速通知车主和周围的人。
除了以上的主动防护措施外,部分先进的汽车防盗系统还会自动将车辆锁死,阻止盗贼进一步驾驶。
例如,系统可能会关闭电池电源、阻止启动电路、切断燃油供应或者锁住转向系统,以防止盗贼驾驶车辆。
综上所述,汽车防盗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非法进入车辆的行为,
并触发报警器来提醒车主和周围人员。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车辆免受盗窃,还可以起到震慑作用,降低盗窃的发生率。
汽车防盗系统概述PPT课件

网络式防盗装置
大体分为两种
利用车载台通过中央控制中心进行定位监控 利用卫星定位跟踪(GPS)。
技术含量较高,而且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必须在没有 盲区的网络支持下才能工作。我国还未使用
3-舒适系统控制单元J393接收唤醒信号,并由串行接口传 输到电子锁紧装置控制单元J764。
4-J764激活读写线圈,询问钥匙合法性,信息通过串行总 线到舒适系统控制单元的防盗器中。
5-若钥匙合法,则J393命令J764解锁。
6-J764提供给E415正电,作为激活15和50信号的供电线。
7-E415通过单线分别将15和50信号正电传送到J527和J519。
当电子式防盗系统启动(激活)之后,如有非法移动汽车,打碎 玻璃,破坏点火开关锁芯,拆卸轮胎和音响,非法打开车门 、燃油箱加注口盖、行李箱门或非法接通点火开关等,防盗 系统均会立即报警。报警的方式有灯光闪烁、警笛长鸣、发 射电波报警。
有些车型在报警的同时切断启动机电路、切断燃油供给、切 断点火系统、切断喷油控制电路、切断发动机ECU接地电路, 甚至切断变速器控制电路,从而使汽车发动机不能启动和运 转,变速器不能换挡,使汽车处于完全瘫痪的状态。
第3代防盗止动器工作原理
☻ 可变码传输(从发动机控制单元到防盗止动器控制 单元)
第3代防盗止动器工作原理
☻ 可变码传输(从发动机控制单元到防盗止动器控制 单元)
发动机控制单元随机产生一变码并送给防盗止动器。防盗止动器把这个码 和存储的码进行比较。相同,则发动机被允许起动。发动机控制单元每次 起动后都会按随机选定原则选择一变码,然后把这码存储在发动机控制单 元和防盗止动器,用于下次起动。(第2代,由W线传输)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检修详解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检修详解一、工作原理:汽车防盗报警系统是一种用于保护汽车安全的装置,它通过感知汽车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发出警报,以防止汽车被盗窃或遭受破坏。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知系统:汽车防盗报警系统通常包括感知系统,用于感知汽车周围的环境变化。
常见的感知系统包括车内和车外的传感器,如门窗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玻璃破碎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监测到车辆是否遭受撞击、是否有人试图破坏车窗或进入车内等异常情况。
2. 控制系统:感知到异常情况后,汽车防盗报警系统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处理感知到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逻辑进行判断和决策。
例如,当传感器检测到车辆遭受撞击时,控制系统会判断是否需要触发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警报系统:当控制系统判断需要触发警报时,汽车防盗报警系统会通过警报器发出声音警报或闪光警报,以吸引周围人们的注意。
警报系统通常包括喇叭、闪光灯等装置,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提醒车主和周围人员。
4. 远程监控系统:一些高级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还配备了远程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其他远程设备实时监控汽车的状态。
这样,车主可以随时了解汽车的位置、状态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检修详解:1. 确认故障:当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出现故障时,首先需要确认故障的具体表现和范围。
例如,警报器是否无声、远程监控系统是否无法连接等。
2. 检查电源:检查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电源是否正常。
可以通过检查电池电压、保险丝是否熔断等方式来确认电源是否供电正常。
3. 检查传感器:检查感知系统中的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可以通过手动触发传感器,如敲击车窗、摇晃车辆等,来测试传感器是否能够正常感知并触发警报。
4. 检查控制系统:检查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可以通过检查控制系统的连接线路、控制单元等来确认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故障。
5. 检查警报系统:检查警报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汽车防盗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防盗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防盗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车内传感器:汽车防盗系统通常配备有车内传感器,可以检测车辆内部发生的各种活动。
这些传感器通常包括振动传感器、倾斜传感器和微粒传感器等。
一旦车辆受到冲击、震动或者有人试图进入车内,传感器就会感知到并触发防盗系统。
2. 车门锁:汽车防盗系统通常会对车辆的车门进行加密和锁定,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车内。
当有人试图非法打开车门时,防盗系统会触发警报系统。
3. 警报器:汽车防盗系统内部设有警报器,一旦防盗系统检测到可疑活动,如车辆受到冲击或有人试图非法进入车内,警报器就会发出高音量的警报声,以引起周围人员的注意并吓退潜在盗贼。
4. 远程警报和追踪:现代汽车防盗系统通常还配备有远程警报和追踪功能,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和GPS定位系统,车主可以
远程控制防盗系统的启动和解除,并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接收警报信息或追踪车辆位置。
5. 电子钥匙认证:许多汽车防盗系统使用电子钥匙认证技术,要求车主使用特定的电子钥匙来解锁和启动车辆。
这种技术可以防止盗贼使用盗版或模仿的钥匙来开启车辆。
6. 动力切断装置:某些高级汽车防盗系统还可能配备有动力切
断装置,当防盗系统检测到可疑活动时,可以立即切断引擎供给电路,停止车辆行驶,从而防止盗贼逃跑。
综上所述,汽车防盗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内外的情况,并通过锁定车门、触发警报器、追踪车辆位置等手段来防止车辆被盗。
这些技术的配合运作使得汽车防盗系统成为一种有效的安全装置。
汽车防盗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防盗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防盗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通过感知、报警、限制、跟踪等手段综合实现。
具体如下:
1. 感知:汽车防盗系统通过感知器件(如红外线、雷达、摄像头、震动传感器等)对车辆周围环境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当发现有人或物体靠近、有异常震动或轻微碰撞时,就会自动触发系统。
2. 报警:汽车防盗系统在发现有可疑情况后,会立即发出警报,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并迅速制止犯罪行为。
报警形式有声光报警、手机短信报警、远程警报等,视具体系统而定。
3. 限制:汽车防盗系统可以通过限制器(如电子锁、电子保险丝等)阻止车辆发动或行驶,以保证车辆安全。
这个功能可以是系统自动触发的,也可以是车主手动操作的。
4. 跟踪:汽车防盗系统的一部分(如GPS定位、取车指令等)可以保证车辆被盗后能够快速追踪到盗车的位置以及方便车主进行取车。
通过这个功能可以更加方便和保障车辆安全。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检修详解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检修详解一、工作原理汽车防盗报警系统是一种用于保护汽车安全的装置,它通过监测汽车的状态和周围环境,并在发生可疑情况时发出警报,提醒车主或者周围的人。
下面是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1. 传感器检测:汽车防盗报警系统通常包含多个传感器,如震动传感器、倾斜传感器、门窗开关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监测汽车是否遭受撞击、被翻倒或者有人非法进入等情况。
2. 数据处理: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会被送往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
中央处理器会根据预设的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是否触发报警。
3. 报警信号:之中央处理器判断出可疑情况时,会触发报警信号。
报警信号可以通过声音警报、闪光灯、车辆喇叭等方式来提醒车主或者周围的人。
4. 远程控制:一些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还具有远程控制功能,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者遥控器对汽车进行远程操作,如锁车、解锁、启动引擎等。
二、检修方法当汽车防盗报警系统浮现故障时,我们需要进行检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检修方法:1. 检查电源:首先,检查报警系统的电源是否正常。
可以通过检查电池电压、保险丝等来确定电源是否供应正常。
2. 检查传感器:检查传感器是否损坏或者松动。
可以用手轻轻震动传感器,观察是否有异常反应。
如果传感器损坏,需要更换。
3. 检查接线:检查报警系统的接线是否松动或者接触不良。
可以检查连接器是否坚固,是否有断线或者短路现象。
4. 重置系统:有些报警系统可能会浮现误报警的情况,可以尝试对系统进行重置。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使用手册。
5. 寻求专业匡助:如果以上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建议寻求专业的汽车维修人员匡助。
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设备,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修复故障。
总结:汽车防盗报警系统是保护汽车安全的重要装置,它通过传感器检测汽车状态和周围环境,并在发生可疑情况时触发报警信号。
在进行检修时,需要检查电源、传感器、接线等方面的问题,并可以尝试重置系统。
汽车防盗器工作原理

汽车防盗器工作原理汽车防盗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系统中,它起着保护车辆免遭盗窃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汽车防盗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1. 密码识别系统汽车防盗器的第一个功能是通过密码识别系统来验证车主的身份。
这通常通过钥匙或遥控器上的密码输入完成。
当车主输入正确的密码后,防盗器才会解除对车辆的防护,允许车辆正常启动。
这个过程涉及到密码输入的信号传输与解码,确保只有合法车主能够启动车辆。
2. 防盗报警系统一旦防盗器认为车辆正遭受盗窃,它会触发报警系统以吸引他人的注意并阻止盗窃行为。
防盗报警系统可以分为两类,声音警报系统和远程报警系统。
声音警报系统通过发出大声警报声以吓退盗贼和吸引他人的注意。
它通常包括马达、喇叭和声音控制模块。
当防盗器探测到非法入侵或尝试启动车辆时,它会触发声音警报系统。
远程报警系统允许车主在发现车辆被盗后,通过使用遥控器或手机应用发送信号给防盗器,触发报警系统。
这样,即使车主远离车辆,也能及时采取行动。
3. GPS定位系统现代汽车防盗器通常配备了GPS定位系统,以帮助车主追踪丢失的车辆。
GPS定位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能够准确地确定车辆的位置并将信息传送给车主。
这有助于加强警方对盗窃车辆的追踪和回收。
4. 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车辆电子控制单元是汽车防盗器的核心部分,负责整合和控制防盗器的各个组件。
ECU通过与车辆的其他电子系统进行通信,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
当防盗器探测到非法入侵或启动尝试时,ECU将触发相应的报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总结:汽车防盗器采用一系列现代技术来保护车辆免受盗窃。
密码识别系统确保只有合法车主才能启动车辆,防盗报警系统通过触发警报吓退盗贼和吸引他人的注意,GPS定位系统帮助车主追踪丢失的车辆,而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则充当整个防盗器系统的核心部件。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协作,以提供多层次的安全保护,确保汽车的安全性。
通过了解汽车防盗器的工作原理,车主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车辆免受盗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锁止防盗系统工作原理及其防盗性能分析[摘要] 车辆电子锁止防盗系统通过锁止发动机来防止汽车被盗,其核心是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转发器投入少,安全性很高。
本文介绍了动态加密转发器防盗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性。
关键词:车辆锁止系统防盗射频识别转发器收发器[Abstract] RFID transponders can provide a high level of security at low cos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ystem approaches for the immobilizer systems. It compares the various security levels and gives an overview about the crypto-transponders.Keywords:electronic immobilizer RFID transceiver transponder1.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范围内的汽车被盗案件迅速增长使各大保险公司再也难以承受,呼吁汽车制造商研究开发新的汽车防盗系统。
在很短的时间里,各汽车制造商开发生产了各种各样的系统来防止盗贼进入或开动汽车。
依据消费者的偏爱各国选择的实现方法各不相同,无钥匙遥控系统在美国和法国较为流行,而在德国对用户透明的系统则应用较广。
由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早已在其它工业领域得到了应用,性能出色,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选用了基于RFID技术的小型无源转发器来实现安全系统,以便尽可能减少投资。
从1995年开始欧洲市场上几乎所有型号的汽车都装备了原配的车辆电子锁止防盗系统。
德国保险公司的统计分析证明这一系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装有车辆电子锁止系统的汽车被盗的数量要比没装备该系统的要少得多。
2.车辆电子锁止防盗系统概述基于钥匙的电子防盗锁止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图1)。
系统的核心是转发器(transponder),它是一种无源装置,使用过程中,转发器需由外部能源提供能量。
车载的收发器(transceiver)通过天线线圈产生高频磁场,磁场能量激活转发器,其利用调制射频信号发送数据流。
射频信号被收发器接收、解调得到数据流并传送到系统控制单元进行处理。
防盗系统控制单元与汽车发动机管理计算机配合实理对发动机的锁止与启动。
市面上的射频识别系统物理原理各不相同,但从传送能量而言,可分为两类:●全双工系统. 收发器与转发器之间能量传输与数据传送同时进行。
●半双工系统. 能量与数据顺序传送。
转发器利用电容器存储能量,当发射器(transmitter)停止时再传送数据。
两种不同的技术对系统设计、工作距离及可靠性有影响,但不会对系统安全性造成影响。
3.系统常用的加密技术从密码学的观点来看,车辆电子锁止防盗系统面临两项主要任务:驾驶者的识别与身份核对,也就是所谓驾驶授权。
有多种加密方法可用于驾驶者的授权。
3.1 密码法此种方法是基于知道已设置的密码,比如需要提供口令或PIN码进行身份确认。
对于汽车使用者而言,任何使用键盘操作的方法都难以让人接受,而且这种方法的安全性也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3.2 生物学特征识别法人的各种生物学特征,如指纹、声音、视网膜和脸型等从原理上讲都可用于驾驶者的身份识别,但是,与基于钥匙的车辆电子锁止防盗系统相比,这类系统技术上的开销仍太高,用在汽车上不太合适。
此外,若将车辆出租、借给他人或紧急情况下使用车辆都变得相当麻烦。
3.3 持有物识别法通过持有物授权是最常见的方法且在将来也仍将广泛应用,最简单的实现方法就是利用一把机械钥匙。
如果钥匙中加入一种电子标签如感应转发器那么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就将大幅提高。
要开动汽车,机械钥匙与转发器中的代码都需要匹配。
上面提到的几种加密方法都是属于静态的授权过程,这意谓着汽车中的安全系统可以核实钥匙的身份,而钥匙中的转发器不能核实与其通信的对方是否合法。
相互授权的方法可以让钥匙核实与其通信的对方的身份,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简单的质询/应答协议就可使安全系统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车辆中的安全系统可通过发送问题,接收并核对转发器的应答来确认钥匙的身份。
只有当通信的双方都知道密码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正确的质询与应答。
这种方式有几个好处,在正常使用中,密码不用传送交换,且在每一质询/应答过程中传送的数据都不是相同。
4.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体系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的使用RFID转发器的安全系统。
4.1固定码(静态)系统这种系统目前应用最普遍。
在系统初始化时,控制器熟悉存储在该车转发器中的所有识别码。
当驾驶者将点火钥匙插入点火锁时,转发器中的固定识别码被读出并与存储在控制器中的识别码比较,以判定驾驶者是否合法。
这种系统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使用的转发器。
市场上有一种转发器只能写一次,其发布时没有编程,而由使用者进行编程。
市面上可买到这种转发器的读写器,从而可读出转发器中的固定识别码,再写入一片未编程的芯片中,这样便可复制一把钥匙了。
真正的只读系统由工厂通过特殊的识别号进行编程,这种系统不允许复制。
但是,其发射的无线射频信号能够被模拟,只要具有无线射频设计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模拟器不难设计制作。
4.2滚动码系统这种系统与固定码系统工作方式基本相同,只是其转发器中识别码只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有效,典型的方式是每一点火循环的密码都不相同。
安全系统控制器定期对转发器(读写型)进行重置编程,密码是变化的。
从加密技术的角度来看这种系统仍属静态授权。
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系统与转发器的重新同步是必须的,以防转发器在离开车辆时编程失败或被错误重置。
重新同步在这一系统中是很危险的。
4.3密码保护转发器这一系统可提供简单的交互授权。
如果不能提供正确的密码转发器将拒绝访问存储在其中的秘密数据信息。
密码的长度决定了安全级别的高低。
密码通常以文本方式传递,很容易被偷窃;如果能得到转发器,密码也可能被猜测到,猜测的时间视密码的长度而论,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要数年。
这一系统的局限在于完成授权所需的时间稍长(人们并不希望在车中等待数秒或慢慢在车中输入密码)而难以实际应用。
4.4滚动码与密码保护组合系统这一系统可由具有密码保护的可读写转发器来实现,这能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其同样存在授权时间和重新同步的间题。
5.动态加密转发器动态加密转发器是用在车辆电子锁止系统中的第二代转发器,最早由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开发。
德州仪器目前已开发了新一代的转发器,但加密原理基本一样。
5.1 系统介绍数字签名转发器[The D igital S ignature T ransponder (DST)]是一种能实现质询/应答(双向确认)功能的动态加密装置。
系统初始化时,车辆安全系统与转发器间交换密钥,此密钥不能被读出,只有当转发器响应收发器发来的质询时才会被用到。
典型的应用中,车辆安全系统产生40位的随机质询码(the challenge),通过脉宽调制信号发送给转发器,转发器收到后解调并将质询码存入质询码寄存器,有很短的时间里,转发器通过收发器得到的能量完成加密计算从而产生24位的应答码(signature)。
应答R是密钥K,质询码RAND和加密算法F的函数。
即()F,=R,RANDKf应答码通过频移键控(FSK).方式返回车内收发器。
车内安全系统通过上述相同的密钥、质询码和算法计算预期的应答码,并与从转发器传回的应答码进行比较。
预期应答的计算可与通信同时进行,也可在收到转发器的响应以后进行。
如果计算值与接收到的响应值相匹配,安全系统将特定信息传送到发动机管理计算机,以启动发动机并维持其正常运转。
在实际应用中,质询与应答码可在车辆停止时生成并存储在系统中供下一个授权过程使用。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由于质询码与应答码是实时变化的,故授权过程是动态的。
●转发器初始化后将不再传送任何密钥数据。
●密钥是不可读出的。
●转发器不可复制。
●如有必要的话,密钥可彻底锁死或更改。
●带转发器的车钥匙可制作得与普通车钥匙一样大小,系统是完全透明的。
转发器是具有复杂控制逻辑的微小系统,它工作时消耗很少。
在能量传输阶段芯片工作电流小于1微安,转发器中的电容器在距收发器合适的距离内及很短的时间内(典型值50ms)被充电,以供响应质询使用。
在加密计算过程中,芯片工作电流不大于16微安。
因此,这种转发器与只读转发器(只有存储能力)的有效工作范围差不多。
5.3 加密的安全性所有加密算法从理论上讲都是可攻破的。
一种算法如果在可以接受的时间里利用一定的资源不能被破解我们就认为是安全的。
这里我们假定攻击者具有以下条件:●在车内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
●通过分析不能在10天内得到密钥。
●攻击者精通加密分析技术。
5.3.1 扫描攻击扫描是攻击系统的最简单方法。
假定攻击者对安全系统产生的任意质询传送随机的应答,取得成攻的时间T可由下式求得:()1=kTR2-⨯式中R为产生一个响应的时间,k为响应码的长度。
若假定R为100ms,响应码长为24位,则获得成功的时间约为10天。
5.3.2 密码本攻击法如果攻击者能得到密钥且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建立起质询码/应答对,便可运用这一方法。
在汽车里攻击者希望得到的质询码会在他建立的密码本中,以便能找到正确的应答码。
统计学计算显示,即使密钥在10天内可得到,然后以每秒8个应答码的速度建立密码本,这一攻击方式在5分钟内成功的概率不到1% 。
这种努力对每辆车都必须重复进行,对盗贼来说显然是不经济的。
密码分析要用到算法的专业知识,攻击者们企图通过数学的方法从有限的几个质询与应答数据对中找到加密计算的算法与密钥,难度是非常大的。
去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小组表示,只要从真正的汽车钥匙中提取数据,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运算,该电子钥匙的密码就可被破译,但这个小组为此而花费的时间却长达数月。
6.总结与一般的车辆防盗安全系统相比,动态加密转发器系统的安全性能非常高。
目前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将车辆电子锁止防盗系统作为其生产车辆的标准装备。
质询/应答技术非常适合新一代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如被动进入门控系统。
这种系统需要双向通信。
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快的通信速率,远的作用范围和冲突控制。
目前有的汽车公司已开发应用了这样的系统,如奔驰公司的部分车型就装用了。
参考文献[5]王衍波,薛通著.应用密码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应用密码学王衍波薛通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08月第一版2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第三版)[美]Charles P.Pfleeger Shari Lawrence Pfleeger著李毅超蔡洪斌谭浩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7月3《汽车防盗系统检修图解》鲁植雄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日期:2003年10月第1版4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张西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5蝴蝶效应—RFID可能面临一场大风暴金力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