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及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及意义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坐 姿和站姿避免 长时间维持同
一姿势
适当进行腰部 锻炼增强腰部
肌肉力量
控制体重避免 过度肥胖给腰
椎带来负担
定期进行腰椎 检查及早发现 并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
保健方法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 适当进行腰部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给腰椎带来负担 定期进行腰椎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评估预后:有助 于预测患者的康 复情况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康复指 导。
01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平片:观察腰 椎骨质增生、椎间 隙狭窄等退变情况
CT检查:显示腰 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和位置
MRI检查:显示腰 椎间盘突出的辅助诊 断腰椎间盘突出
公司
腰椎间盘突出的区 域定位及意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腰椎间盘突出概述
02
腰椎间盘突出区域定位
03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方法
04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式
05
腰椎间盘突出预防与保健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腰椎间盘突出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是 指腰椎间盘发生 退行性变在外力 作用下纤维环破 裂髓核突出刺激 或压迫神经根、 马尾神经等引起 的一系列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是 一种常见的腰椎 疾病主要发生于 长期从事重体力 劳动、久坐久站
等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可 导致腰部疼痛、 下肢麻木、肌肉 萎缩等症状严重 时可影响行走和
日常生活。
腰椎间盘突出的 治疗主要包括保 守治疗和手术治 疗应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有: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腰眼、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髂、次髎、中髎、下髎、会阳、胞肓、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昆仑、京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穴。
下面一一介绍。
(1)悬枢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2)命门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3)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4)腰俞定位:当骶管裂孔处。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痔疾、癫痫。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腰眼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的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6)肾俞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7)气海俞定位: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肠鸣腹胀、痔瘘、痛经。
操作:直刺0.5~1寸。
(8)大肠俞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胀、泄泻、便秘。
操作:直刺0.8~1.2寸。
(9)关元俞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腹痛、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
操作:直刺0.8--1.2寸。
(10)小肠俞定位: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遗尿、尿血、痔疾、遗精、白带。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1)膀胱俞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遗尿、泄泻、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2)中膂俞定位: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腰椎间盘突出 名词解释

腰椎间盘突出名词解释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也被称为腰椎间盘脱出或腰椎间盘膨出。
它是指位于脊椎椎间盘的软质组织突出或脱出至椎管,压迫或刺激周围的神经根或髓核,引起相应的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通常,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年龄增长导致椎间盘退变,损伤或
劳损引起的椎间盘破裂,以及不正常的脊柱姿势或重复性的重体力活动。
这些因素会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层变得脆弱,从而使内部的软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引起腰痛和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和下腿,严重时还可能导
致肌肉无力、感觉异常和尿便失禁等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上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或MRI)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
要包括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疼痛、物理治疗、热敷或冷敷、休息、改善姿势和加强核心肌群锻炼等。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可能被考虑,如椎间盘切除术、植入融合物或人工椎间盘置换等。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期
发现和积极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增加康复的机会。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腰椎间盘突出

CT
CT检查分辨率高,能清晰的显示椎间盘 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受 压情况,可显示椎板及有无黄韧带肥厚、小 关节增生肥大、有无椎管及侧阴窝狭窄等。 CT 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正确率高达8 0%~92%以上,但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X 线片,其对人体损伤小,故已作为临床常用的 检查方法之一。
由于X线片不能直接提供影 像征,而被误认为可以省略, 其实并不然。 没有X线片,只做CT,容易 将椎体或附件的骨质病变遗漏 而只观察到椎间盘的改变,这 种教训并非少见。
X线检查
一般常规拍腰椎正侧位片,怀疑有腰椎弓 峡部不连者加排双侧斜位片。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在X线平片上可无异常表现但可借此排除 结核、肿瘤、脊柱滑脱、脊柱隐性裂等脊柱疾 病,故X线检查常作为一种常规检查。 X线片 上可见的改变常有脊柱外形改变,如侧弯畸形 ,生理曲度减少或消失;椎间间隙宽度改变, 如正位片椎间隙左右侧宽度不一致,侧位片前 窄后宽或前后宽度一致,椎间隙变窄等;小关 节突增生、肥大、硬化,脊柱假性滑脱等。
方法
水平位:以椎体后缘为界分为四个区:1、2、3、4区。1、2区为 两侧椎弓根内界,即椎管前界,将此分为三等份,中1/3即为1区,左 、右1/3为左、右侧2区。1区称为中央区;2区称为旁中央区;3 区称为外侧区,为椎弓根内、外界之间,亦即在椎间孔界之间;4 区称为极外侧区,为椎弓根外侧以外。旁中央区、外侧区和极 外侧区尚有左、右侧之分(图2)。
L4 L5 感觉 ↓ 股前区及 小腿外侧 小腿内侧 足背内侧 关键点 内踝 足背第3跖趾关节 肌力 股四头肌 ↓ 拇趾背伸↓ 反射 膝腱↓
检查
• 直腿抬高试验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痛
×
直腿抬高加强(+)
• 屈颈试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zyg)

一、解剖
L3及L4神经根自相应椎体上 1/3或中1/3水平出硬膜囊, 在椎管内不与同序数椎间盘接 触。 L5神经根自L4/5椎间盘水 平或其上缘出硬膜囊。 S1神经根自L5S1椎间盘上 缘或L5椎体下1/3出硬膜囊。
LDP压迫下位神经根,L4/5
、L5S1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游离 时可影响下两个神经根。
五、鉴别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出 骨盆,梨状肌病变引起坐骨神经痛。臀中 部可触及条索硬物,髋关节内收内旋受限 并加重腿痛。 劳损:腰肌劳损可有腰痛、直腿抬高受 限,一般无放射痛及皮肤感觉、肌力变化 。常与剧烈活动、劳累、天气变化有关。
六、治疗
保守治疗 开放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
软骨终板破裂。
职业:汽车驾驶员、举重运动员、从事强力劳动者, 椎间盘内压力长期较大,退变快。 妊娠:后纵韧带松弛导致椎间盘突出。 发育异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骶部小关节不对
称。
肥胖:自身体重过大,椎间盘压力较大。 遗传:非洲黑人、印第安人、爱基斯摩人发病率报道 较低。
一、病理变化
突出前期:髓核碎裂、纤维环变薄变软。 突出期: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突出,刺激、 压迫椎管内神经组织。 突出晚期:突出物纤维化、钙化;椎间隙变 窄、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骨赘形成;后纵韧 带增厚、骨化;关节突退变;黄韧带增厚;继 发腰型:纤维环部分破 裂,表层完整,突出物多 呈半球形隆起,一般无临 床症状
突出型:髓核隆起较大,纤维环表层很薄,产生临床症状
。
脱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突出,位于后纵韧 带下。
游离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脱出,游离于后纵
韧带之下,或穿过韧带进入椎管。
二、分型—按突出位置
手术分类
腰椎间盘突出的灸法和治疗偏方

腰椎间盘突出的灸法和治疗偏方腰椎间盘突出的灸法腰部夹脊穴位置:夹脊穴位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可以选用腰部的夹脊穴。
肾俞位置: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环跳位置:在臀部外侧部,侧卧臀部,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的交点处.承扶位置: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委中位置:位于腘窝横纹的中点。
阳陵泉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腰间盘突出治疗偏方1、取碗口大小老羊皮一块,白芷10克,当归、血竭、乳香、没药、大黄、乌药、川乌、肉桂各15克,生草乌5克。
共研为细末,放入150毫升白酒中,微火煮成糊状,摊于老羊皮之上。
再取木鳖子2克(研末)撒于其上。
趁温热敷于患部。
24小时后取下,火烤成糊状后再次使用,每付药可连用7次。
2、核桃仁210克、黑芝麻210克、杜仲60克、川续断30克、木瓜30克、菟丝子60克、当归60克。
除核桃仁、黑芝麻外,余药均晒干,研磨过筛备用。
将黑芝麻于碾槽内碾碎,再放入核桃仁一起碾,当用手摸无颗粒时,与经过筛的药面一起倒入盆中,以炼蜜250克分数次加入盆内搅拌,反复揉搓成团块,再取团块7克制成丸子。
丸子可放入冰箱内贮存。
每日服2次,每次服一丸,黄酒20毫克送下。
连服100丸为一疗程。
3、汤剂方:川断狗脊木瓜羊藿叶熟地骨碎补各12克,杜仲、当归、菟丝子云苓、泽泻元胡、鸡血藤、各15克,香附白芥子、半夏各10克,田七粉5克,核桃肉、黑芝麻各30克。
加减法:单纯腰痛加桑寄生15克;伴下肢痛加怀牛膝15克;痛甚加蜈蚣2条;舌苔黄腻加萆薢15克黄柏8克。
加水煎服,一天一包,分两次服用(在煎好的汤药中加少量的白酒效果更好。
4、青风藤50g黄芪50g黑豆50g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剂为一疗程,大多服过二三剂即开始见效。
5、爬行疗法:运动医学专家指出,四肢爬行的动物比直立行走的动物血液更流畅,而且很少患腰椎疾病。
方法为:双手、双膝着地着床,头部自然上抬,腰部自然下垂,爬行长度为20米左右。
完整版椎间盘突出定位诊断

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过程是一个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全面综合分析之后,得出诊断结论的过程.因此,详细地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合理地选择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认识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过程和最后确定诊断是缺一不可的.⑴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⑴颈椎间盘突出症①在颈部酸胀不适等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有与外伤有关的突然发病,症状较重的持续神经刺激症状.②有颈髓或颈脊神经根压迫引起的上肢无力、疼痛、麻木、肌萎缩等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体征。
③颈肩部压痛明显。
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异性试验阳性,如颈椎挤压试验和颈脊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等。
但在髓核组织脱出游离时,颈椎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弱阳性。
⑤有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的CT、MRI、脊髓造影等影像学异常表现⑵腰椎间盘突出症①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腰腿痛,腿痛明显重于腰痛。
疼痛部位沿神经支配区域向远侧乃至趾端放射.②下肢皮肤感觉退减、麻木症状与神经支配区域相符合。
③下肢运动无力和(或)肌肉萎缩。
④受压迫神经报所支配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高位突出压迫脊髓者表现为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⑤突出平面棘突旁和神经走行区域有明显压痛。
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异性试验阳性,如直腿抬高试验,踇耻背伸、跖屈试验等。
⑦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阳性征象,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
以上所述可归纳为两条:一条是有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第二条是CT 扫描或脊髓造影、磁共振成像有明确的椎间盘突出征象,并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⑵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组独立的疾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发病机制为正常椎间盘在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受外力作用发生纤维环甚至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
突出的椎间盘若压迫脊髓的前正中部,临床表现为自下肢而后上肢的感觉及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及意义ppt课件

1、2区:两侧椎弓根内界,椎间盘后界
中1/3——1区——中央区
49
1、2区:两侧椎弓根内界,椎间盘后界
左、右1/3——左、右侧2区——旁中央区
50
3区:椎弓根内外界之间,即在在椎间孔界之间,也称外 侧区
51
4区:椎弓根外侧以外。也称极外侧区
52
水平位:
矢状径分为四等分,分别命名 a域、b域、c域、d域
46, 48% 36, 38%
L1/2 L2/3 L3/4 L4/5 L5/S1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3
0 L1/2
间隙分布
46 36
8 2
L2/3
L3/4
L4/5
L5/S1
73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突出方向
突出方向
38, 40%
23, 24%
L
R
34,
M
36%
突出方向
40
38
34 35
30
25
23
20
15
10
5
0
L
R
M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层
层
1, 1% 13, 14%
27, 28% 54, 57%
Ⅰ Ⅰ~Ⅲ Ⅱ~Ⅰ Ⅱ~Ⅲ
60
54
50
40
30
20
10
0 Ⅰ
层
27 Ⅰ~Ⅲ
10
根据髓核突出顶点与神经根位置关系分型(旁侧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
层面
Ⅰ
Ⅲ Ⅰ~Ⅲ Ⅰ~Ⅱ Ⅰ~Ⅱ~Ⅲ
36 手术组
63.20%
4
15
7% 26.30%
——
2 3.50%
非手术
38
6
10
2
组 67.90% 10.70% 17.90% 3.60%
——
区
2 1~2 2~3 2~1~2
1
43
3
9
1.80% 75.40% 5.30% 15.80%
6
38
5
4
10.70% 67.90% 8.90% 7.10%
68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性别
性别分布
21, 34%
40, 66%
性别分布
45
40
40
35
30
25
21
男
20
15
女
10
5
0
男
女
70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52
a域
b域
c域
d域
其它水平位分区方式
55
56
Bonneville J F. La topografia simbolica delle ernie discali lombari[J]. 1992, 5(4):427-431.
57
the system of Glenn
58
Wiltse“Glenn”评分系统基础上通过描述性语言“正常、轻 度、中度、较重、严重”或数字“1~5”来指明病变的大小。
累计间隙分布
累计间隙分布
5, 8% 1, 2%
22, 36% 33, 54%
单节段 双节段 三节段 四节段
累计间隙分布
35
33
30
25
22
20
15
10 5
5
0 单节段
双节段
三节段
1 四节段
71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间隙分布
3, 3%
间隙分布
50
1
0 L1/2
图表标题
L1/2 L2/3 L3/4 L4/5 L5/S1 292
267
6
L2/3
L3/4
39 L4/5
L5/S1
63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陈伯华
层面 Ⅰ Ⅱ Ⅲ Ⅰ~Ⅱ Ⅰ~Ⅲ Ⅱ~Ⅲ 合计
263 43% 8 1% 50 5% 31 5% 229 38% 24 4% 605
50
40
30
20
10
0 Ⅰ
层
27 Ⅰ~Ⅲ
13 Ⅱ~Ⅰ
1 Ⅱ~Ⅲ
74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区
区 1, 1%
1, 1%
10,
10%
1
68, 72%
12,
2
13% 3, 3%
4
1~2
1~3
2~3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2
10
0
1
2
区
42
冠状位
43
冠状位:
正中区(1区):中心椎管区 旁正中区(2区):关节下区(侧隐窝) 外侧区(3区):椎弓孔区(椎弓根区) 极外侧区(4区):椎间孔外侧区(极外侧区)
44
45
46
Fardon D F.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lumbar disc pathology.[J]. Spine, 2001, 26(5):461462.
出。膨出是对椎间盘形态的描述,而不是诊断学分类 椎间盘边缘非对称突出在50%~100%,常见于脊柱侧凸,则不
能认为是突出
突出的椎间盘根据突出的形状,分为突出和脱出
20
根据椎间盘突出是否可还纳分型(自行还纳或经非手术 治疗还纳
可逆性椎间盘突出(如隆起型突出) 不可逆性突出(如游离型突出、突出物纤维化、钙化或粘连)
椎间盘层面(Ⅰ层面); 椎间盘上层面(Ⅱ层面); 椎间盘下层面(Ⅲ层面)。
32
椎间盘层面(Ⅰ层面):盘黄间隙
33
椎间盘上层面(Ⅱ层面):上一椎体的椎弓根下缘至椎 间盘上界。约为椎体高度的1/3
34
椎间盘下层面(Ⅲ层面):椎间盘下界至下一椎体的椎 弓根下缘平面,此层高约为椎体高度的2/3。
35Βιβλιοθήκη 高度游离的椎间盘脱出定义高度游离的椎间盘脱出 ( 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HIVD)为:在 MRI 的T2加权象的矢状位图像上,脱出的髓核从相邻终板向 上游离至上一腰椎的椎弓根下缘或向下超过下一腰椎的 椎弓根下缘。
36
38
Lee S, Kim S K, Lee S H, et 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migrated disc herniation: classification of disc migration and surgical approaches[J].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07, 16(3):431–437.
68
3
1
1
4
1~2 1~3 2~3
75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7
旁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压 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
8
旁侧型:髓核突出于椎间盘后外侧,仅压迫该侧神经根 引起根性放射性疼痛。
9
极外侧型:少数(约占3%)髓核突出位于椎间孔内(椎 间孔内型)或位于椎间孔外侧(椎间孔外型),压迫椎 间孔内的神经根或已出椎间孔的脊神经引起一侧腿部症 状。
X轴——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平行于地面,与冠状面互相 垂直的轴.
Z轴——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垂直干地面的轴.
26
27
矢状位 水平位 冠状位
28
29
胡有谷分区
胡有谷, 吕成昱.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域定位[J]. 中华骨科杂志, 1998(01):14-16.
30
矢状位:
31
矢状位根据突出的椎间盘相对于其上下方椎体终板延长 线的位置分为
1~2~3 1
1.80% 3
5.40%
域
a
b
c
d
0
40
15
2
0.00% 70.20% 26.30% 3.50%
23
31
2
0
41.10% 55.40% 3.50% 0.00%
胡有谷, 吕成昱.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域定位[J]. 中华骨科杂志, 1998(01):14-16.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 本科室2016年1~6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合计61人 合计95个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域定位及意义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脊柱外科 刘扬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
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 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 出)于后方或椎管内。
2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
13
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挤 压,引起根性放射痛。
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前屈活动受限,多无侧弯。
14
按髓核突出的程度分型
隆起型 破裂型 游离型
15
隆起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因局部薄弱髓核 突出。突出物多呈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完整。
16
破裂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块由裂口突出,突出 物多不规则,有时呈菜花状。
300 263
250
200
150
100
50
8
0
Ⅰ
Ⅱ
229
50
31
24
Ⅲ
Ⅰ~Ⅱ
Ⅰ~Ⅲ
Ⅱ~Ⅲ
64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陈伯华
区
1区
38 6.3%
2区
389 64.3%
450
3区
28 4.6%
4区
6 0.1%
400
389
1~2区
144 23.8%
350
合计
605
300
250
200
150
144
100
50
38
28
6
0
1区
2区
3区
4区
1~2区
65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陈伯华
域 a域 b域 c域 d域 合计
79 13.1% 272 45.0% 151 25.0% 103 17.0% 605
300 272
250
200
150
100
79
50
151 103
0
a域
b域
c域
d域
66
手术组及非手术组区域定位统计
1、2区:两侧椎弓根内界,椎间盘后界
中1/3——1区——中央区
48
1、2区:两侧椎弓根内界,椎间盘后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