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导游如何正确为游客提供心理服务

合集下载

导游人员如何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向游客提供心理服务?

导游人员如何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向游客提供心理服务?

导游人员如何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向游客提供心理服务?导游人员要想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向游客提供心理服务,应该做到:首先,多角度了解游客的心理1.了解不同游客的心理特征游客的国籍、职业、年龄、性别和所属社会阶层的不同会反映出一些特征,对大多数游客来说,这些特征带有普遍性。

导游人员掌握了这些基本特征,就可结合所带旅游团队游客的结构情况,安排好他们的旅游活动。

2.分析不同区域的游客心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游客,对于同一类旅游产品会有不同的需要与偏好。

现在反季节出游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如冬季里北欧游客爱南下到地中海去享受阳光浴;中国的春节长假期间,大量北方游客奔赴海南岛、东南亚。

这些都是用金钱换空间,用金钱买阳光、买夏天心理的典型例子。

3.研究游客不同的心理动机和个性游客的心理因素很复杂,包括游客的动机、个性等。

第二,调节游客的情绪提高旅游者的游历质量,关键在于让旅游者拥有“愉悦”和“满意”的感受。

优秀的导游人员应该是将游客的心情“导入”愉悦境界的服务大师。

因此,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导游人员要善于调节游客的情绪,愉快的气氛有助于导游服务,良好的心情也能使游客的旅游经历增值。

调节游客情绪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组织游客、引导游客、说服游客2.注意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的运用3.注意游客在旅游中阶段性的心理变化4.消除游客消极情绪5.与游客讨论时应注意求同存异第三,激发游客的游兴保持、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并激发新的游兴是导游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兴趣的产生以注意为前提,当那些被注意到的东西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兴趣。

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是积极兴趣,反之为消极兴趣。

旅游是一种陶冶性情、增长见识、结交新友的积极而健康的活动,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中想要激发游客的游兴,首先要了解下列知识及方法:1.旅游与美旅游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旅游活动就是求新、求异、求知、求美的活动。

2.美的分类美包括自然美与艺术美。

艺术美是经过人们的艺术创作活动,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

10.3 导游提供心理服务的技巧(导游业务)学习情境设计

10.3 导游提供心理服务的技巧(导游业务)学习情境设计
如果因故无法满足游客的合理要求而导致其不满时,导游应实事求是地说明困难,诚恳地道歉,以求得游客的谅解,从而消除游客的消极情绪。
2.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导游将造成游客消极情绪的原委向游客讲清楚。并一分为二地分析事物的两面性及其与游客的得失关系的一种方法。
思考:由于交通原因不得不改变日程,游客要多花时间于旅途之中时,常常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愤怒抗议,导游应该怎么办?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分配
一、课前准备
1.知识准备
2.组织准备
二、课中引导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课后小结
三、课后拓展
1.课后练习
2.历年真题
3.线上答疑
4.知识拓展
一、课前准备
1.通过学习通APP考勤
2.点评上次课程的课后小测和历年真题中错误率高的题目。
3.回顾上节重点内容
二、课中引导
【导入新课】
3.稳重型游客
稳重型游客稳重,不轻易发表见解,一且发表,会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这类游客容易交往,但他们不主动与人交往,不愿麻烦他人;游览时他们喜欢细细欣赏,购物时爱挑选比较。导游要尊重这类游客,不要怠慢,更不能故意冷淡他们;要采取主动多接近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且可能的要求;与他们交谈要客气、诚恳,速度要慢,声调要低;讨论问题时要平心静气,认真对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忧郁型游客
郁型游客身体弱,易失眠,优郁孤独,少言语但重感情。面对这类游客,导游要格外小心,不要多问,尊重他们的隐私;要多亲近他们、多关心体贴他们,但不能过分表示亲热;多主动与他们交谈些愉快的话题,但不要与之高声说笑,更不要与他们开玩笑。
以上这四种个性的游客中以活泼型和稳重型居多,急躁型和忧郁型只是少数。不过,典型个性只能反映在少数游客身上,多数游客往住往兼有其他类型个性的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中,人的个性往往会发生变化。因此,导游在向游客提供服务时要因人而异,要随时观察游客的情结变化,及时调整,力争使导游服务更具针对性,获得令游客满意的效果。

导游接团心理服务与技巧

导游接团心理服务与技巧

讲欢迎辞时,语言要生动形象, 富有激情而又准确,语速要亲 切、缓慢
服务技巧
适宜用提问式、启发式等 互动欢迎辞,使小朋友对 所讲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不同职业的旅游团队特点 与相应服务技巧
教 师 团 队
公 务 员 团 队
农 民 团 队
综合素质较高,知识面宽,态度认真、负责,不合理的事物, 对导游服务的要求较高。
四种血型的性格特点:
• A型:倔强、理智、谨慎、责任心强、成功 多,但情绪易变。 B型:乐观热情、脾气随和、待人亲切坦率、 爽快、开朗、能容忍、知心,但缺乏意志 力。 O型:较自信、坚定、冷静、实干、勤恳、 上进心强,但固执、不虚心。 AB型:是A、B的复合型,为偏A者或偏B 者。
血型与人际关系:
小王内心充满了委屈,但不知道错在哪里?
请分析其接团工作中的失误,并掌 握接团时在全团游客面前树立良好的第 一印象,圆满地完成接团工作。
旅游服务对象十分复杂,他们来自五 湖四海,性格不同、职业不同,这就 增加了导游服务的难度。导游在带团 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旅游团,提供不 同的导游服务,要结合团队本身做好 准备工作和服务工作给游客留下良好 的第一印象。为此,必须了解旅游团 队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服务技巧。
• 作为导游,应该如何在带团的过程中分析 游客的态度、个性和行为及其变化,做好 服务工作?
任务分析
• 在上面案例中,游客的心理经历了高兴——反感——恼怒 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导游孔先生因上味地“急功近 利”,而忽视了游客态度的变化,最终遭到了投诉。作为 导游应该掌握游客的个性、态度和行为的表现特征,并在 带团过程中观察其变化,做好导游服务工作。
任务实施
指出错误
• 在案例中,导游小王接待的是农 民旅游团,接团时的形象准备和 欢迎辞的准备,都没有完全针对 这一类型的团队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全体游客面前没有树立良好的 形象,从而引起了游客的反感, 为后续带团服务工作造成不利的 影响。

旅游服务心理范文

旅游服务心理范文

旅游服务心理范文一、责任心与服务意识旅游从业者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将旅游者的需求和满意度放在第一位。

他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解答旅游者的问题,提供帮助和优质的服务,确保旅游者在旅途中获得满意的体验。

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是旅游服务心理中的基础。

二、沟通与倾听在与旅游者的交流中,旅游从业者需要善于倾听和表达。

他们应该倾听旅游者的需求和意见,与旅游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沟通与倾听是建立良好旅游服务心理的关键。

三、同理心与尊重在旅游服务中,旅游从业者需要具备同理心和尊重旅游者的能力。

他们应该理解并关注旅游者的感受,尊重他们的需求和选择,不断调整自己的服务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期望。

同理心和尊重对于建立良好的旅游服务关系至关重要。

四、耐心与细致旅游从业者需要具备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他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旅游者解决问题,解答疑惑,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他们还应该细致入微地完成各项工作,确保旅游者能够享受到周到的服务。

耐心和细致是旅游服务心理中的重要品质。

五、应变与解决问题能力在旅游服务过程中,旅游从业者需要具备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和意外事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旅游者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旅游服务心理中的关键能力。

六、积极与乐观旅游从业者应该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心态。

他们的积极与乐观能够感染旅游者,提升旅游者的心情和体验。

通过积极与乐观的态度和行为,旅游从业者可以更好地推动旅游服务的进行,促进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快乐体验。

七、保密与诚信在旅游服务中,旅游从业者需要保持保密和诚信的原则。

他们应该严守旅游者的隐私,保护他们的个人信息和权益。

同时,旅游从业者还应该坚持诚信,不夸大宣传,不做虚假宣传,以诚信的态度对待旅游者。

保密与诚信是建立良好旅游服务关系的基础。

总之,旅游服务心理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提升旅游体验的关键。

导游怎样做好游客的心理疏导

导游怎样做好游客的心理疏导

导游怎样做好游客的心理疏导1. 引言作为导游,除了提供景点的介绍和解说,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疏导能力。

游客可能面临各种情绪波动,如焦虑、紧张、疲劳、冲动等,导游应该学会如何与游客建立良好的沟通,使他们在旅行过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本文将介绍导游如何做好游客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度过一次愉快的旅行。

2. 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首先,导游应该努力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因此导游需要尝试从游客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适应他们的心理状态。

了解游客的背景信息,如年龄、职业、兴趣等,可以帮助导游更好地预估游客的心理需求。

3. 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导游在与游客进行沟通时,应该采用积极的沟通方式。

首先,导游要保持耐心和友好,以促进良好的沟通氛围。

导游需要倾听游客的心声,并尊重他们的感受。

当游客表达不满时,导游可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游客的情绪,然后以合适的方式回应。

4. 提供专业的解释和建议有时,游客可能因为旅途中的突发事件或变故而产生不安与疑虑。

作为导游,我们应该尽可能提供专业的解释和建议,以便缓解游客的心理压力。

例如,如果发生交通延误,导游可以向游客解释情况,并提供替代方案。

此外,导游还可以分享一些积极的经历,帮助游客通过正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5. 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在旅行中,每个游客的情感需求都是独特的。

导游应该尽可能关注每个游客,并提供个性化的疏导措施。

通过与游客建立互信关系,导游可以更好地理解游客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心理支持。

在旅行中,导游可以与游客多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忧虑和期望,并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6. 让游客参与旅行规划与决策通过鼓励游客参与旅行的规划与决策,导游可以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当游客参与到旅行决策中时,他们更有可能对旅行结果负责并感到满意。

导游可以提供一些选项,并给予游客相应的决策权,使他们感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7. 推荐放松和恢复的活动旅行过程中,游客可能会感到疲劳和压力。

导游行业中的游客服务心理分析

导游行业中的游客服务心理分析

导游行业中的游客服务心理分析导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向游客提供专业的服务和丰富的旅游知识的重要责任。

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并不仅仅是掌握丰富的旅游知识和流利的讲解能力,更需要深入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心的服务。

本文将从游客服务心理的角度,对导游行业进行分析。

一、游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往往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导游应该能够满足游客对于目的地的了解需求,提供详细的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知识,并能够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同时,导游还可以通过引导游客参与互动活动,如问答游戏、小组讨论等,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学习体验。

二、游客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在陌生的环境中,游客往往会感到不安全和缺乏信任感。

导游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与游客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通过热情友好的态度和专业的服务,导游可以帮助游客建立起对导游的信任感,从而让游客感到安全和放心。

三、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每个游客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导游应该能够灵活应对。

有些游客喜欢自由行,希望导游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议,但不愿过多干预;有些游客则希望导游全程陪同,提供详细的讲解和解答问题。

导游需要通过与游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四、游客的情感需求旅游不仅仅是为了观光,也是为了放松心情和享受美好时光。

导游应该能够通过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幽默风趣的讲解,营造愉快的氛围,让游客感受到快乐和轻松。

此外,导游还可以通过关心和关注游客的情感需求,如提供舒适的交通工具、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等,让游客感到被关爱和尊重。

五、游客的满意度与口碑传播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传播对于导游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导游应该时刻关注游客的反馈和意见,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服务。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满足游客的需求,导游可以赢得游客的赞赏和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好评和口碑传播,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导游行业中的游客服务心理分析是导游能否成为一名优秀导游的重要考量。

导游带团技能(3)心理学在导游服务中的应用

导游带团技能(3)心理学在导游服务中的应用

⼀、导游⼈员应具备的⼼理品质。

1、良好的感知能⼒和观察能⼒反应灵敏眼观六路⽿听⼋⽅善于感知善于发现案例分析:※⼀导游曾带团游览颐和园很多次,然⽽有⼀次⼀游客突然问他在花园⽯径上的图案是怎么回事?※⼀旅游团乘⽕车抵达重庆时天空下着细⾬,游客下车时的表情很糟糕,⾔语中透露出:真倒霉,⼜遇到这样的⿁天⽓。

显然游客⼼情不怎么样,导游这时应该如何开始他的接团⼯作?2、良好的注意能⼒集中注意⼒:“⽬中有⼈”合理分配注意⼒:“⽬中有⼈”、“⽬中⽆⼈”、兼顾游客动向。

3、良好的意志品质⾃觉性:主动意识果断性:判断能⼒坚持性:忍耐⼒⾃制性:⾃控能⼒⼆、调整旅游者的情绪以游客在旅游不同阶段的⼼理活动情绪变化为例:分析⼀:旅游者初到异地:求安全⼼理、求新⼼理——要求导游合理安排,满⾜追新求异需要,转移注意⼒。

分析⼆:旅游过程中:懒散⼼态、求全⼼理——要求导游集中精⼒,分析组织处理好各种问题。

分析三:离开前:忙于个⼈事务,情绪波动较⼤——要求导游做好弥补补救⼯作。

针对游客不同阶段、不同⼼理状况下表现出的情绪变化应采取适当的⽅法调整游客情绪:1、补偿法:物质补偿精神补偿例如:旅游者个⼈情绪不佳时;丢失物品时;不理解讲解内容时;不满意导游服务时;2、分析说服法:案例⼀:前往某⼀旅游景点途中塌⽅,致使旅游者不能前往该景点旅游,游客透露出不满的情绪;案例⼆:“⼗·⼀”国庆节时,⼀旅游团在前往长城的途中遭遇堵车,⼀堵就是4个⼩时,游客⾮常不⾼兴,导游应怎么样缓解游客情绪?——分析游客⼼理状况,为游客“设套”。

3、转移注意法:例如:触景感伤时;损失物品时;因意见不⼀⽽发⽣争执不悦时等等。

——说服、安慰、讲故事、笑话、唱歌等⽅式均可转移注意⼒。

4、暗⽰法通过语⾔、表情、⼿势、⾏为、威望影响和改变旅游者的⼼理活动。

三、营造愉快氛围1、激发旅游者兴趣的激励因素主要是直观形象和语⾔。

例如:⾃然景观导游时着重⽤语⾔突出景物的形象美。

旅游服务心理的基本原理导游服务心理

旅游服务心理的基本原理导游服务心理
供优质服务。
培养积极心态
导游应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会自我调节,时刻保持乐观 、自信、友善的态度,为游客
传递正能量。
提高应变能力
导游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应具 备沉着冷静、灵活应变的能力 ,迅速提出解决方案,确保游
客的安全和满意度。
加强旅游服务心理培训
增强服务意识
01
通过培训使导游深刻理解旅游服务的本质,树立“以客为先”
导游应努力营造一个舒适 、安全的旅游环境,使游 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 过美好时光。
加强与游客的互动
导游应积极与游客互动, 了解游客的文化背景、兴 趣爱好等信息,为游客提 供个性化的服务建议。
关注游客心理健康
导游应注意游客的心理健 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 潜在问题,确保游客在旅 游过程中保持愉悦心情。
3
服务人员的态度、行为如何影响游客的情绪、 满意度等。
旅游服务心理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服务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旅 游服务越来越注重提供个性化 、定制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
游客的需求。
情感化服务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情感 化服务成为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 要手段,如亲切的语言、关怀的 细节等。
智能化服务
游客关系管理
导游需要建立良好的游客关系管理系统,包括游客满意度 调查、信息反馈机制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期 望,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旅游服务心理在导游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尊重游客的个性差 异
不同游客的需求和期望存在差异 ,导游需要尊重每一位游客的个 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避免过度自我暴露
导游在与游客沟通交流时,需要 适度地自我暴露,避免过度自我 暴露导致游客反感。
注意语言和非语言 沟通技巧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如何正确为游客提供心理服务
向旅游者提供令其满意的心理服务,是对旅游者的尊重,也是导游员完美带团的基本条件,所以导游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旅游者
自尊心人人都有,自尊心(包括虚荣心)是人的最为敏感的神经。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会不惜代价来保卫和维护自我形象,并且一有机会还要设法抬高自我形象。

换言之,旅游者千里迢迢来当地观光游览,都期望得到当地人的欢迎、尊重、关心和帮助。

这里并不存在国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不同,所以我们要一视同仁地尊重所有旅游者。

对有生理缺陷的旅游者,尤其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要求尊重是人际关系中的基本准则之一,“扬他人之长,隐其之短”是尊重旅游者的一种重要做法,在旅游活动中导游员要妥善安排,让旅游者进行“参与性”活动,使他获得自我成就感,从而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

不过,导游员要注意,“参与性”活动绝不能勉强游客,避免触动他们的自卑感。

(二)保持微笑服务
微笑是自信的象征,是友谊的表示,是和睦相处、合作愉快的反映。

微笑是人所拥有的一种高雅气质,微笑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

真诚的笑、善意的笑、愉快的笑能产生感染力,从而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架起和谐交往的桥梁。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具有强化有声语育、沟通情感的功能,
有助于增强交际效果。

德国旅游专家哈拉尔德巴特尔在
(合格导游)一书中指出:“在最困难的局面中,一种有分寸的微笑,再配上镇静和适度的举止,对于贯彻自己的主张,争取他人的合作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导游员若想向游客提供成功的心理服务,就得向他们提供微笑服务,要笑口常开,要“笑迎天下客”。

只要养成逢人就亲切微笑的好习惯,你就会广结良缘,事事顺利成功。

采集者退散
(三)学会使用柔性语言
“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

”让人高兴的语言往往柔和甜美,称之为“柔性语言”。

柔性语言表现为语气亲切,语调柔和,措辞委婉,说理自然,多用商讨的口吻。

这样的语言使人愉悦亲切,有较强的征服力,往往能达到以柔克刚的交际效果。

导游员在与旅游者相处时绝不要争强好胜,不要与旅客比高低、争输赢,不要为满足一时的虚荣心而作“嘴上胜利者”,而要在导游服务中贯彻“双胜原则”。

(四)与旅游者建立“伙伴关系”
旅游活动中,游客不仅是导游员的服务对象,也是合作伙伴。

只有游客通力合作,旅游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为了获得游客的合作,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导游员设法与游客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俗语是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常常讲到的语言。

因为旅游者初来乍到,未免产生紧张、戒备、担心等心理,而影响了正常的游兴,所以导游员在
带团过程中,将自己定位于旅游者的朋友。

行动中也的的确确,时时处处像朋友一样为他们着想,在雨中真情地为客人撑起一把伞;累时为他献上一曲歌;病时带去无限慰藉??真情地、等距离的朋友“伙伴关系”地建立不但可以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而且可以尽享旅游之美、之乐;同时也会让导游员工作中出现的小失误,得到游客真心的谅解,从而工作更加顺利、愉快。

(五)多提供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建立在理解人、体贴人的基础上的富有人情味的服务。

导游员要在做好旅游合同规定的导游服务的同时,对旅游者的特别需求给予“特别关照”,使他们感觉受到了优待,产生自豪感。

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关键在于导游员心中是否有游客,眼中是否有“活儿”,是否能主动服务。

“细微之处见真诚,莫因小事而不为”应当是导游员的箴言。

我国有位经验丰富的旅游专家提出了“多走一里者优”的口号,强调在为大家服务的基础上给旅游者以特别照顾。

优秀导游员之所以优秀,之所以突出于一般导游员,其区别往往就在这里。

举例:有一次,海南! 旅行社在接待近”## 人的“夕阳红”团队时,因为人数多,导游员几乎匆匆忙忙难得吃上一口定心饭,几天下来一些导游员松懈了,而一位细心的老导游依旧在席间走动,巡视、关照客人用餐情况。

忽然她发现一位客人(其他车上的)在吃饼干喝白开水,便上前询问,方知客人有民族信仰,几天来不想麻烦别人所以没说也没吃饭。

这位导游顿生愧意,自觉失职,马上和餐厅联系净锅,用素油炒了几样素
菜为客人奉上。

以后的几天中她都是亲自到厨房监督出菜,保证让客人吃得放心、安心。

临别时,那位客人热泪盈眶,感谢导游细心关照,并言此番海南行,实乃终生难忘。

(六)具有针对性
泛泛地谈论为旅游者提供心理服务是不够的,提供心理服务必须具有针对性,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要使心理服务具有针对性,首先应该了解旅游者,了解他们的期望、要求和困难,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了解他们的出游动机以及在旅游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只有在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的心理服务才可能有的放矢,才不至于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比如我们知道中国人常说:“谁不说咱家乡好”。

所以对山东人讲:你真像山东人(意夸其好汉);对江西人讲:你真是老(革命精神不变),都会令他们高兴。

可如果对上海人讲:你真像上海人呀,便犯忌。

因为许多社会学家研究表明,上海人最喜欢的话是不像上海人,特别指人际关系,经济往来上。

所以导游员带团时心理服务一定要注意针对性,切忌一概而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