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美国心血管-肺康复协会AACVPR的心脏病患者危险分层

合集下载

美国心肺康复协会 心血管病人危险分层标准

美国心肺康复协会 心血管病人危险分层标准

美国心肺康复协会的心血管病人危险分层标准一、低危(一)运动参与者中,低危病人的特征(要确定病人处于低危水平,所有列出来的特征都必须同时存在):1.运动测试和恢复期间没有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2运动测试和恢复期间没有心绞痛或其他有意义的症状(如异常的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

3.运动测试和恢复期间有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随着负荷的增加和降低,心率和收缩压适度上升和下降。

)4.功能能力≥7METs。

(二)非运动测试特征:1.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50%。

2.非复杂性心肌梗死或血管重建术。

3.安静状态下没有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4.没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5.发病后/手术后没有心肌缺血的症状或体征。

6.没有抑郁症。

二、中危(一)运动参与者中,中危病人的特征(有其中一项或几项特征即可确定病人属于中危):1.有心绞痛或其他有意义的症状(如:只在高强度运动时,≥7METs时,出现异常的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

2.运动测试或恢复期间有轻到中等程度的无症状缺血(ST段比基线压低<2mm)。

3.功能能力≤5METs。

(二)非运动测试特征: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为40%~49%。

三、高危(一)运动参与者中,高危病人的特征(有其中一项或几项特征即可确定患者属于高危):1.运动测试或恢复期间有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2.有心绞痛或其他有意义的症状,如:在低强度运动(<5METs)时,或恢复期间有异常的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

3.运动测试或恢复期间有严重的无症状缺血(ST段比基线压低≥2mm)。

4.运动测试时有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随着工作负荷的增加,心率变时性异常、心率不增或收缩压下降)或恢复期有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严重的运动后低血压)。

(二)非运动测试特征:1.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40%。

2.心脏骤停或猝死史。

3.安静状态下复杂的心律失常。

4.复杂的心肌梗死或血管重建术。

5.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6.发病后/手术后有心肌缺血的症状或体征。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民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心脏病分类标准。

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系统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是根据心脏病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症状表现来分级的。

该分级系统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I级、II级、III级和IV 级。

每个等级都反映了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决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理解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都非常重要。

对于医生而言,通过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措施。

同时,心功能分级也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反应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对于患者而言,心功能分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患者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心功能等级,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活动量,以便更好地管理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系统的原理和各个等级的特点,同时探讨该分级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我们将看到,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促进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和管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共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首先,我们将对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进行介绍。

接着,我们将探讨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心脏病的背景,包括心脏病的定义、类型和发病机制。

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系统,并对各个级别进行详细解释。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心脏康复在中国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概念。

虽然中国的心脏康复已经开展近20年,但对很多心血管医生而言,心脏康复是遥远的、神秘的、高高在上的。

实际上,国际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并且经历了由被否定、质疑到普遍接受的过程。

今日,心脏康复已然成为一个非常具体细化的系统科学,一项蓬勃发展的学科,发达国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得益于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

荟萃分析显示,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下降15%~28%,心源性死亡率下降26%~31%,猝死降低37%。

同时,其通过生活方式改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

循证药物时代的到来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冠心病的治疗结局得到了极大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但在我国,导致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尚未得到控制,使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

面对众多的心血管病急性发病患者,目前我们重点关注其发病后的抢救与治疗,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大量发病后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医疗开支不堪重负。

因此,开展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在中国非常迫切。

目前我国心脏康复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全国90%以上的心血管科没有开展心脏康复工作。

为了促进我国心脏康复工作的开展,提高心血管预防水平,改善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讨论并撰写了《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本文就“共识”内容给予一定的解读。

1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密不可分心脏康复的定义为通过多方面、多学科合作,采取综合干预手段,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和社会支持,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冠心病危险评分

冠心病危险评分

低度危险为无上述高度、中度危险特征,但有下列特 征:
1.心绞痛的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延长,诱发胸痛阈 值降低,2周至2个月内新发心绞痛
2.心痛期间心电图正常或无变化
3.心脏标志物正常
近年来,在结合上述指标的基础上,将更为敏感和特
异的心肌生化标志物用于危险分层,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 蛋白(HsCRP)、脑钠肽(BNP)和纤维蛋白原。
14
注:GRACE: < 85 分低危,85 ~ 133分中危, > 133 分高危
心肌梗死(TIMI)危险评分
以下变量符合为1 分,不符合为0 分,总分7 分。 (1)年龄≥ 65 岁;(2)至少有3项冠心病危险因子( 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3) 既往冠脉造影证实有冠脉狭 窄≥ 50%;(4)就诊时心电图ST 段移位;(5) 最近24 h 内至 少有2次心绞痛发作;(6) 过去7 d 内使用过阿司匹林;(7) 血清心肌标志物升高。 注:TIMI:0 ~ 2 分低危,3 ~ 4分中危,5 ~ 7 分高危。
过缓或心动过速,年龄>75岁 4.心电图改变:静息性心绞痛伴一过性ST段改变
(>0.05mV),新出现的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心动过速 5.心肌标志物(TnI,TnT)明显增高(>0.1ng/ml)
中度危险为无高度危险特征但具备下列中的1条:
1.既往MI、周围或脑血管疾病,或冠脉搭桥,既往使 用阿司匹林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
评价指标
Killip分级 Ⅰ Ⅱ Ⅲ Ⅳ
得分
0 20 39 39
收缩压(mmHg)
< 80
58
80 ~ 90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摘要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在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之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

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该指南内容主要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我们从指南中摘取一些重要内容予以解读,同时对我国未来一级预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2019年3月,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19一级预防指南)发布[1],该指南除了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

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一、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概要2019一级预防指南不仅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还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与经济学因素。

主要内容包括:(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2)基于团队的护理方法是预防CVD的有效策略。

(3)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4)对于40~75岁成年人应进行10年ASCVD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中增加了风险增强因素,指导被选定的个人进行预防干预决策。

(5)所有成年人都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动物蛋白(瘦肉、鱼),尽量少吃反式脂肪、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

(6)建议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减重。

(7)成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min高强度有氧运动。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2022)要点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2022)要点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2022)要点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中国约有3.3亿CVD 患者,这亟需有效策略来管理CVD 并改善患者预后。

心脏康复是一种基于循证证据,采用患者健康教育、认知行为改变和运动训练等干预来改善CVD患者预后的综合干预措施,已被证实可以有效减少CVD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改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是现代CV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脏康复中心的门诊心脏康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在2018年全球约有55%的国家及地区提供了心脏康复项目,但其转诊率、参与率以及完成率都不甚理想。

我国人口基数大,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数量为13.2家/1亿人口,且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只有少数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参加门诊心脏康复,参与率及完成率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鉴于此,当前迫切需要有效策略来提高患者的参与度,而居家心脏康复(HBCR)则是目前国际认可的潜在策略之一。

与门诊心脏康复相比,HBCR可以帮助患者克服交通障碍、工作时间冲突、家务繁忙等问题,并扩大患者健康教育、康复咨询和康复监督的范围。

1 HBCR管理的路径及患者纳入标准HBCR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执行(图1)。

首先心脏康复患者需在心脏康复中心/医疗机构进行注册登记,并建立康复档案,同时进行心脏康复评估,根据危险等级分层。

经临床医生和心脏康复医务人员的评估后,低危患者可直接参与HBCR,门诊心脏康复计划顺利完成的中、高危患者也可参与。

高危患者,例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有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稳定性心绞痛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分级] 以上的患者、年龄较大患者(>75岁)、显著的肢体障碍患者(如间歇性跛行)或者心肺功能显著降低患者(例如<2METs)等,通常需谨慎评估,在监护下完成门诊心脏康复,并且再评估病情稳定后方可参与HBCR。

AHAACCHRS无创技术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专家共识的解读(全文)

AHAACCHRS无创技术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专家共识的解读(全文)

解读“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进行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全文)关键词:无创技术SCD 专家共识美国AHA/ACC/HRS三大学会的“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SCD)进行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专家共识)已在网上发表,该共识将在9月Circulation和10月的Heart Rhythan两个杂志正式发表。

无疑,这一共识对几十年来方兴未艾的心脏无创技术对SCD危险分层的研究领域如同一场及时的春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使正确解读该共识变的更为重要。

一.专家共识出台的背景资料弗拉明翰(Framinphan)一项长达26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75%的猝死系心脏病引起,称为SCD。

SCD的发生率不但居高不下,反而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这与全社会人口年龄的老化,大量的急性心血管病患者经有效的治疗而得以存活,以及现代心血管病检测方法与心电技术水平的普及与提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发病有增高趋势的SCD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是本世纪临床医学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面对SCD这一挑战,全社会与临床医学都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希望推出理想的危险分层的技术,其方法能够识别出将来可能发生室速、室颤的患者,并给予行之有效的干预,最终达到改善存活率的目的地。

与此同时,这些技术还能有效地排除将来不发生室速、室颤的患者。

在这一领域中,无创性心脏技术检查易行而费用低,无创而普及性高,易被社会人群所接受。

对某一疾病进行人群的危险分层是当代医学领域被广泛接受并被临床常用即应用一些检测技术和相应的指标将入围人群分成高危与低危两组,再分别给予不同的对待和处理。

但应当了解,包括SCD的风险是一个连续体,低危与高危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

晚近Zipes等发表的一项SCD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SCD者中,1/3属于当今概念中猝死的高危人群,1/3属于低危人群,1/3根本无任何危险因素。

该资料说明,当今流行的猝死概念尚有重大缺陷而不完备,同时SCD危险分层的技术尚不敏感。

专栏2-1-美国心血管-肺康复协会(AACVPR)的心脏病患者危险分层

专栏2-1-美国心血管-肺康复协会(AACVPR)的心脏病患者危险分层

专栏2-1 美国心血管-肺康复协会(AACVPR)的心脏病患者危险分层标准心脏病患者危险分级标准﹡低危运动参与人群最低危险患者的特征(要确定患者处于最低危险水平,所有列出来的特征都必须存在)·运动测试和恢复期间没有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运动测试和恢复期间没有心绞痛或其他重要症状(例如,异常的呼吸短促\头晕或头晕眼花)。

·运动测试和恢复期间有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即,随着工作负荷的增加和恢复,心率和收缩压有适当的上升和下降)。

·功能能力≥7METs。

非运动测试发现·休息时射血分数≥50%。

·非复杂性心肌梗塞或血管重建术。

·休息时没有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没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病过后/手术过后没有局部缺血的体征或症状。

·没有临床抑郁症。

中危运动参与人群中危患者的特征(有其中一项或几项特征即可确定患者处于中等危险)·有心绞痛或其他重要症状(例如,只在高强度运动时(≥7METs)出现异常的呼吸短促、头晕或头晕眼花)。

·运动测试或恢复期间有轻微到中等水平的静息时局部缺血(ST段从基线压低<2mm)。

·功能能力≤5METs。

非运动测试发现·休息时射血分数=40%-49%。

高危运动参与人群高危患者的特征(有其中一项或几项特征即可确定患者处于高危险)·运动测试或恢复期间有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有心绞痛或其他重要症状(例如,在低强度运动时(<5METs)或恢复期间有异常的呼吸短促、头晕或头晕眼花)。

·运动测试或恢复期间有严重的静息时局部缺血(ST段从基线压低≥2mm)。

·运动测试时有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即,随着工作负荷增加有心率变异或心跳无力、心率变时性功能不全),或收缩压下降,或恢复期间有反常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如,严重的运动后低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栏2-1 美国心血管-肺康复协会(AACVPR)的心脏病患者危险分层标准
心脏病患者危险分级标准﹡
低危
运动参与人群最低危险患者的特征(要确定患者处于最低危险水平,所有列出来的特征都必须存在)
·运动测试和恢复期间没有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运动测试和恢复期间没有心绞痛或其他重要症状(例如,异常的呼吸短促\头晕或头晕眼花)。

·运动测试和恢复期间有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即,随着工作负荷的增加和恢复,心率和收缩压有适当的上升和下降)。

·功能能力≥7METs。

非运动测试发现
·休息时射血分数≥50%。

·非复杂性心肌梗塞或血管重建术。

·休息时没有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没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病过后/手术过后没有局部缺血的体征或症状。

·没有临床抑郁症。

中危
运动参与人群中危患者的特征(有其中一项或几项特征即可确定患者处于中等危险)
·有心绞痛或其他重要症状(例如,只在高强度运动时(≥7METs)出现异常的呼吸短促、头晕或头晕眼花)。

·运动测试或恢复期间有轻微到中等水平的静息时局部缺血(ST段从基线压低<2mm)。

·功能能力≤5METs。

非运动测试发现
·休息时射血分数=40%-49%。

高危
运动参与人群高危患者的特征(有其中一项或几项特征即可确定患者处于高危险)
·运动测试或恢复期间有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有心绞痛或其他重要症状(例如,在低强度运动时(<5METs)或恢复期间有异常的呼吸短促、头晕或头晕眼花)。

·运动测试或恢复期间有严重的静息时局部缺血(ST段从基线压低≥2mm)。

·运动测试时有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即,随着工作负荷增加有心率变异或心跳无力、心率变时性功能不全),或收缩压下降,或恢复期间有反常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如,严重的运动后低血压)。

非运动测试发现
·休息时射血分数<40%。

·心脏停搏或突然死亡史。

·休息时复杂的心律失常。

·复杂的心肌梗塞或血管重建术。

·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病过后/手术过后有局部缺血的体征或症状。

·有临床抑郁症。

﹡再版自Williams MA.心脏康复中的运动测试:运动处方与展望(beyond).心脏临床2001;19:415-431,经由Elsevier允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