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画像

合集下载

心理学在刑事司 法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

心理学在刑事司 法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

心理学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在刑事司法领域,心理学的应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犯罪者心理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证人、受害者的心理评估,能够为案件的侦破、审判和罪犯的改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案例。

一、犯罪心理画像犯罪心理画像是一种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犯罪行为和受害者特征等信息,来推断犯罪者可能的心理特征、生活经历和行为模式的技术。

在著名的“BTK 杀手”案件中,警方通过对凶手作案手法、选择的受害者类型以及留下的信件等线索进行分析,描绘出了凶手可能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状况。

这为最终锁定嫌疑人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BTK 杀手在 1974 年至 1991 年间,多次作案并向警方挑衅。

犯罪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他的作案方式,发现他具有强烈的控制欲和表现欲,且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定的社交障碍。

这些心理画像的特征帮助警方缩小了排查范围,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

二、证人心理评估在刑事诉讼中,证人的证言对于案件的审理至关重要。

然而,证人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证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心理学可以通过对证人的记忆、感知和情绪等方面进行评估,来判断证人证言的可信度。

例如,在一起抢劫案件中,一名证人声称看到了犯罪嫌疑人的面部特征。

但通过心理测试发现,证人在案发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其记忆可能受到了情绪的干扰。

心理学家通过进一步的询问和引导,帮助证人更准确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从而为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言。

三、罪犯心理评估与改造对于已经被定罪的罪犯,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犯罪动机对于改造和预防再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些监狱中,会采用心理评估工具来评估罪犯的人格特征、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比如,对于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罪犯,心理学家会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心理治疗和教育,一些罪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犯罪心理画像是什么

犯罪心理画像是什么

犯罪心理画像是什么“犯罪心理画像”这门技术的真实案例《沉默的羔羊》:克拉丽丝(茱迪·是联邦调查局的见习特工。

城市发生了一系列的命案,凶手是一名专剥女性的皮的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奉命去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安东尼·霍普金斯 饰)《神探夏洛克系列》:该剧改编自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

且将原著时间背景从19世纪搬到了21世纪,讲述在繁华热闹的伦敦大都市中,韩剧《信号》:长期未结案专案组的心理侧写师朴海英(李帝勋饰),不满爆棚、对警察充满不信任感的警界异端人物。

为了维持生计,海英把才能浪费在了调查名人隐私,然后再卖给媒体的事一直到一部10多年的老式无线机62是他的情义所在。

如此可以解释当他面对杀死自己同事的嫌犯,大打出手,难以自控的表现。

影片心理专家乔教授曾对邰伟有一句话,“你是个警察,不是救世英雄”。

主演廖凡在谈到邰伟这一角色时认为,“人物内心的罪”才是电影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在现在这个多元社会,每个人或许都有一些心理问题,就像我们戏中说的那样,大家心理都有一些罪,你不能诉说和表达,只能藏在心里,自己去面对。

”既然人人都有“心理的罪”,罪犯和常人的区别则是“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最明显的对比要放在方木和嗜血医生孟阳身上。

可以看出,这二人实际上极为相似。

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内心都极为冷血,视他人如草芥。

所以方木才能像电影前半段那样,如此精准地为罪犯画像,最明显的是,方木跟随邰伟的警队追踪罪犯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进入到罪犯的思维逻辑中,“我杀人了”、“我没有血了,我就快死了”、“我需要新鲜的血”,如果不是心境想通,方木便不会进入罪犯的心理中去。

最后二人之所以结局不同,在于二人的选择不同。

方木因自己的鲁莽致女友死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个转折令他警醒和反思,与邰伟的一席深谈,二人从之前的对立转而为互相的理解,在知悉了彼此的内心疼痛后,方木需要做出他自己的选择。

犯罪心理学画像

犯罪心理学画像
犯罪心理画像者的必备素质?任何时候都具备充足的精力?较高的自我否定能力?精明机智的头脑?谦逊的态度?良好的教育?在探索事实和阐明问题真相时的高度精确和严谨?聪明的计算能力?严密的推理能力?在权衡事态轻重前做好认真准备?诚实的品质?朴实的性格不愿在公众面前卖弄成功?掌握有关人类和人性的丰富知识?知识渊博专业资料开膛手杰克?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间于英国伦敦东区的白教堂一带以残忍手法连续杀害至少5名妓女的凶手代称
专题一:连环杀手及 犯罪心理画像
1、资源来源:《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 (美)布伦特· 特维,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E· 2、博文网
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假设
Psychological profile
犯罪人在犯罪现场的行为,反映了其
人格特征与犯罪方法的一致性
《犯罪心理》第一集剧情分析

西雅图四个月以来已经 第四个妇女被害 FBI下 属 BAU部门必须 下一个受害者 尸体出现之前 制止犯罪 因波士顿爆炸事件而遭受创伤 BAU 顶尖行为分析人员吉登再次出山 带领一队心 理分析高手侦破此案 凶手被称为“西雅图绞 杀手” 此次 以转让二手车为诱饵 并且拥有一 位可以受制于高智 商军师 结案之后吉登遇上 了“小径杀手”……
格罗斯(Gross):犯罪心理画像者的必备素质





任何时候都具备充足的精力 较高的自我否定能力 精明机智的头脑 谦逊的态度 良好的教育 在探索事实和阐明问题真相时的高度精确和严谨 聪明的计算能力 严密的推理能力 在权衡事态轻重前做好认真准备 诚实的品质 朴实的性格,不愿在公众面前卖弄成功 掌握有关人类和人性的丰富知识 知识渊博

概念:对实施犯罪的行为人进行个性特征推断的过程 1940-1955:疯狂炸弹手(George Metesky) 1962-1964:波士顿绞杀手(Albert Desalvo) 1970年哈沃德· 特登(Howard Teten)第一次在联邦 调查局的国家学院讲授犯罪心理画像 1972年,Jack Kirsch创立行为科学部(BSU),现隶 属于国家暴力犯罪分析中心领导. 1999年3月,成立行为心理画像协会.

犯罪心理画像分析

犯罪心理画像分析

犯罪心理画像分析案情简介:案发时间为2004年1月5日晚11点左右,案发地点为一个郊区养鸡厂的门房内,被害人董全,系男性,养鸡厂看门职工。

养鸡厂坐北朝南,南邻一条水泥路,水泥路南侧有一处机井,再往南是一个灰坝场,养鸡厂西侧有一个废旧厂房;养鸡厂有东西两个门,内有两个空养鸡房和一个养鸡房,案发现场在西门门房内,东门门上有明显的蹬踏痕迹,西门门房前空地上有明显厮打的痕迹,门房的门锁被破坏;被害人头朝东,倾斜的躺在屋内沙发上,怀抱着沙发的坐垫,屋内低柜、地上、床右侧低柜、床上都有被翻动的痕迹,里间冰箱被打开;被害人外套、羊毛衫都有被锐器刺穿的痕迹,并有明显血迹,被害人尸体右眉毛部、右脸颊部、左颈部、嘴部有明显伤痕并有出血现象,右胸心脏处、左肋部、左腹部有锐器伤,被害人尸体背部有明显紫红色大片状尸斑,致命伤为右胸心脏处的锐器伤,刺破心脏而使心脏破裂导致被害人死亡。

犯罪重建报告:2004年1月5日晚上11点左右,犯罪嫌疑人自水泥路路过被害人所在的养鸡厂,看到养鸡厂门房内未开灯,以为无人,便从养鸡场东门攀门而入,绕至西门门房处将门踹开,准备实施盗窃,此时被害人正巡查养鸡厂,听闻门房处有响动,便至西门门房处查看,发现犯罪嫌疑人并与犯罪嫌疑人在西门与门房之间的空地处发生厮打,致使被害人嘴部和脸部受伤出血,因犯罪嫌疑人有锐器,被害人被犯罪嫌疑人控制后拖进门房内沙发上,由于门房内有灯光,被害人认出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怕事情暴露,便用左手扼住被害人的颈部,右手持锐器捅向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恐被害人不死,向其的左腹部、肋部和右胸心脏部位猛捅4、5下,被害人因被犯罪嫌疑人捅伤后痛苦万分,便随手拽出沙发坐垫捂住受伤部位,但终因锐器刺破心脏而死亡,犯罪嫌疑人杀死被害人后,在屋内翻找财物后慌忙逃窜。

1、本案案发时间为晚上11点左右。

被害人衣着较为整齐(见图22),说明还未睡觉;被害人背部、臀部形成了紫红色大片状尸斑,应为扩散期尸斑(见图39),说明死后12—24小时左右;侦查人员到达案发现场(见图16、17),根据阳光照射角度可推测出应该是早晨8点至10点之间;综上所述,本案案发时间应为晚上11点左右。

《幽微的人性》——犯罪心理画像

《幽微的人性》——犯罪心理画像

《幽微的人性》——犯罪心理画像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犯罪人跑了,被害人死了,目击证人没有,现场找不到物证。

这种情况下困难在哪儿呢?就是侦查时没有可以凭借的线索,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是谁作案”这样的分析。

只要犯罪人作案的行为多了,就可以从行为角度来分析。

当分析他的时候,就会描述说,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比较细心还是比较粗鲁的人,他喜欢什么,他会出入什么场所,或者他的年龄多大,他应该是干什么样的职业,他受过什么样的技能训练……心理画像也是一种“像”,不同的是:心理画像不是通过画笔而是通过文字或言语进行。

文字或言语不仅可以描述一个人的外貌、行为举止,还可以通过其内心活动的描述显现出一个人物的性格或动机。

由于这种画像是借文字或言语呈现人物的活动形象,故称“动态的像”。

心理画像的指标还可包括与心理活动直接相关的生理指标,如嫌疑人的年龄、体型、身高等。

因此,犯罪心理画像的描述不是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单一描述,而是对心理特征的综合性描述。

我们不否认其中个别特征会出现失误,因为犯罪心理画像毕竟是一种推论性的描述,是间接的认识,而不是直观的感觉认识。

犯罪心理画像的目的不在于确定某人是否有罪,而在于帮助侦查人员从茫茫人海中筛选出重点排查的人群及范围。

犯罪心理画像并不会给出一个具体犯罪嫌疑人的姓名,也不会给出一个具体嫌疑人的住址和电话号码。

最重要的是,犯罪心理画像的结论不能作为认定某人有罪的证据。

犯罪心理画像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非常像那个不知名的犯罪嫌疑人的人物传记式的描述。

犯罪人格并不是犯罪人都有的一种人格现象,在犯罪人群中只是极少数人才具有这种人格,这与他们基本社会化有关。

这类人在早年因为基本社会化缺陷造成个人生存艰难,不择手段逐渐成为他们一种常态的生存方式,从而形成与违法犯罪相关的习性,加之长期与犯罪环境如监狱为伍,至成年便呈现稳定的犯罪人格特征。

犯罪人格者不同于反社会人格者,他们在童年期有着较为正常的心理表现,没有明显的无因而致的顽劣表现;相反,他们后来的犯罪行为大多有着明显的后天社会化缺陷问题,有行为问题的形成背景和条件,他们显然是长期生活在一个与违法或犯罪息息相关的环境中。

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原理

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原理

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原理
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心理学角度和统计学角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犯罪心理画像建立在对犯罪行为的分析基础上。

犯罪心理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已发生的犯罪案件,了解犯罪者的行为模式、作案手法以及潜在的动机。

通过分析这些行为特征,犯罪心理学家可以对犯罪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合理猜测,并进一步构建犯罪心理画像。

此外,犯罪心理学家通常会运用心理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如心理测试、访谈、观察等,以获取关于犯罪者心理特征的信息。

例如,利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测试工具,可以评估犯罪者是否具有自恋、冲动、暴力倾向等特质。

通过了解这些心理特征,犯罪心理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犯罪者的心理构成,并建立相应的犯罪心理画像。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犯罪心理画像涉及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分析犯罪数据和信息。

通过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大量的犯罪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解释,从而发现犯罪行为的模式、趋势和关联性。

这些统计结果可以为犯罪心理学家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帮助其构建更加准确和具体的犯罪心理画像。

综上所述,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原理主要基于对犯罪行为的心理分析和心理评估,以及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犯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可以为侦查机关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指导,帮助其更有效地侦破案件。

同时,也可以为预防犯罪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措施,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犯罪心理画像

犯罪心理画像
案例二
心理分析官对一个看起来过去一定是间可爱温馨的屋子,由于暴力所致呈现一片狼籍的十几张现场照片的分析。毁压着的油画,砸料的名贵饰物。从客厅、厨房至卧室一直到浴室处,到处散落着壁饰,家具、油画、衣服、花瓶……在墙上,家具上其他大件物品也看到“狗屎蛋”,“吹喇叭”……等不雅字迹。 初看起来,这是十几岁的孩子暴力行为为所致的现场,是一种青春期的报复性的暴力发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暴力行为是随意的,他们的行为毫无选择性,他们会见到什么就破坏什么,有时也会出现猥亵的文字或动作,在墙上作画也常常反映出破坏者的兴趣及对人生的态度,但是细细分析现场被破坏的东西,不是全部毁坏,而且部分毁坏,他们的行为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墙上有些有价值的油画,其被破坏的方式与从不同,有些只是玻璃裱褙损坏,油画本身未受损坏。室内的一幅画有小女孩子的大幅油画,甚至丝毫未损,此外还有掺落在地上的一些瓷瓶也未曾破损,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绝不会如此手下留情的。 厨房与浴室虽然惨不忍睹,可是卫浴设备、镜子及厨房用品都没受到真正的损破,门也是安然无恙,只有门把手遭到破坏。青少年最常见的发泄方式,用脚猛踢,在这里似乎未曾发现。他细观察衣服的破坏方式更有可疑之外,未曾发生过撕裂、割断等不可弥补的破坏,墙上留下的“快搞我”这更不是时下青年的“X你”、“X你妈”的流行字眼。心理分析官认为,涉案人不是青春斯的男孩,而是比较温和,小心孤独的女人,年过四十,但不会超过五十,她人际关系不好,甚至一生中曾离婚多次,而且她应该是本宅的家庭成员,因为她对现场未遭破坏的东西有感情。“快搞我”墙上的字把她的年龄、性别暴露无疑,不仅男性不会写“搞我”年轻的妈妈也不可能如此大胆,最有可能则是那些中年妇女,从屋内没有被砸过的油画看,可以断定她有位非常喜欢的,但目前没有与她同住的亲人。而且心理分析官认为,这位女人在做出这种砸毁行为之前一周左右,一定遭到过一件让她产生心理挫折的重大事件。 破案后证实犯罪嫌疑人是位刚过不惑之年的女性,离过婚,有一女孩不在身边,前些日子曾与新男友感情破裂而闹翻,时下面临财务危机,试图砸毁家俱而骗取财产保险。五十年代,美国暴力犯罪案件几乎都能在一年之内侦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案件少,每年顶多一万件;二是凶手与被害人大多都认识,不是配偶、亲属就是邻居、同事,很少是陌生人之间的杀戮,至于没有正常犯罪动机,没有起因的凶杀案例则更少。但是,到了七十年代就完全不同了,每年所发生的凶杀案增加一倍,达两万多起,其中每年约有五千多件是悬而未破。悬案约占1/4,90年代美国国联邦调查局就用了心理画像技术,特别是对异常心态的连续杀人案的侦破,每年五千件悬案只剩10%左右。运用心理画像技术破获了连续纵火100多起的纵火案,连续杀死33人,陈尸于自家宅中29具尸体的连续杀人案。 由此可见,心理画像技术的应用,对于无明显犯罪动机的,连续了暴力杀人、纵火、爆炸等心理异常犯罪是非常有效的。心理画像对明确侦破思路,缩小侦破范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刑侦工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专题:犯罪心理画像ppt课件

专题:犯罪心理画像ppt课件

二、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历史演进
在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相关研究领域中,一般都认 为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侦查实务运用的犯罪心理画 像技术是当代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起源。
严格来说,最早出现在刑事侦查实务上所谓“犯罪 者的描绘(profiling of the offender)”是 James Brussel 博士在1940 至 1950 针对“疯 狂炸弹客(The Mad Bomber)”案的犯罪嫌疑人所 作的相关分析。
五、犯罪心理画像方法 —— FBI 犯罪现场
分析法
• 他们基于犯罪惯技和犯罪人个性提出了一种分 类方法,即“有组织力与无组织力”的二分法。
案例一
• 布鲁塞尔博士利用犯罪心理画 像分析协助警方智破纽约炸弹 狂一案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7
三、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基础
• (一)犯罪现场反映犯罪者人格
• 犯罪者与一般正常人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都是一致的,人格 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与周遭环境、人物互动的结果,包括生物 遗传、文化环境、社交环境以及共同的生活经验等,而人格 产生后即不易改变。
• 一般而言,只要周遭环境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化,其人格特质 通常会一直持续维持。相对而言,犯罪人在遂行其犯罪行为 时,也会产生某些特殊个化的犯罪行为特性,此乃犯罪心理 画像所持的基本论点。
(三)犯罪人的人格特征不易攺变
• 犯罪者人格不易改变,犯罪者的人格特质 也会影响犯罪手法;
• 再者,犯罪手法有其系统性与一致性,这 些犯罪行为的特质正是犯罪心理画像所依 赖的利器,也是其所持的基本论调。
四、犯罪心理画像适用案件类型
• 结合我国的犯罪现象和司法实践,以下案件特 别适合运用犯罪心理画像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逻辑过程摘要犯罪心理画像的过程如同其他逻辑推理过程,也存在着两种推理方式,其中一种呗称为归纳性推理,即通过比较、相关研究和统计分析进行归纳,如同经过临床而积累精神病症状的经验一样;另一种被称为演绎性推理,指基于物证和对特殊作案人的行为过程的调查结果进行推理的方法。

这对概念往往让人迷惑,把归纳性推理看作是演绎式推理。

本文通过对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涵义和阐述,进而提出两种犯罪画像方法的利弊与异同,对未来归纳式犯罪心理画像与演绎式犯罪心理画像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能为归纳式画像与演绎式画像的区分提出新的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归纳式犯罪心理画像演绎式犯罪心理画像逻辑过程1888年,英国外科医生托马斯•邦德受警方的邀请对开膛手杰克系列杀人案件的最后一个受害人玛丽•凯莉进行解剖,之后根据自己的外科知识对嫌疑人进行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根据标志性行为分析犯罪者人格特征的观点,这使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至此,医生、精神病学家们利用犯罪心理画像协助警方破获了一系列的重大、疑难案件,八十年后,霍华德•特登在联邦调查局国家学院第一次讲述他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这项技术终于成为了被世界所公认的一种侦查方法。

一、犯罪心理画像的含义1.国外学者的定义:1对于如何定义犯罪心理学至今尚未有定论,由于不同的定义出自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所以这些定义也各有侧重。

(1)强调犯罪人格的定义。

道格拉斯等人将其定义为“建立在所实施的犯罪分析基础上的个人主要人格和行为特征”的辨认。

这一定义主要强调犯罪心理画像的分析对象是犯罪者的人格,犯罪心理画像的任务在于指出犯罪者的人格特征。

(2)强调犯罪人的定义。

1992年,TREVI——欧共体国家之间对付犯罪的一个国际机构(TREVI是恐怖主义、激进运动、极端主义和国际暴力几个英文字的字头)将犯罪心理画像定义为“建立在案件特征分析基础上的描绘刑事案件的犯罪人的企图”此定义强调犯罪心理画像描述的犯罪人的整体特征,还提出犯罪心理画像的分析对象是案件特征。

(3)强调侦查方法的定义。

考普森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是一种根据对犯罪现场、被害人和其他可用证据的细节评估试图推测描绘未知的犯罪人的侦查方法。

这一定义指出了犯罪1解码犯罪心理画像付有志中国公安大学学报2005.3 P136~P141心理画像作为一种侦查方法的基础,即刑事证据细节。

(4)强调具体性定义。

坎特认为,犯罪心理画像通常指“根据对犯罪和犯罪现场的仔细的、行为方面的勘查,获得有关犯罪人人格和生活方式的线索”,“对未知的犯罪人的家庭情况、职业和性格的精准测试”。

此定义具体地指出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分析的内容,即犯罪人的人格和生活方式。

(5)强调目的性的定义。

特维认为“对实施犯罪的行为人进行个性特征推断的过程通常被称为犯罪心理画像”。

也就是说犯罪心理画像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推断犯罪人的个性特征,从而缩小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

2.国内学者的定义: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最早的有关犯罪心理画像论文发表于2004年,可见我国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发展尚处于主要借鉴国外经验的起步阶段。

对于犯罪心理画像的具体定义与国外学者差别并不大。

这里仅列举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1)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认为:“2犯罪心理画像就是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以及人员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心理特征群的描述。

”该定义主要强调了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最终目的,即通过文字形成对犯罪人的人物形象及心理特征群的描述。

(2)台湾地区的学者国立中正大学杨士隆教授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是运用社会及行为科学的资讯和策略对某一特定暴力犯罪类型进行犯罪心理痕迹检视剖析的罪犯辨识技术”。

该定义有一定的归纳式犯罪心理学画像的思想,即强调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基础是已知的社会及行为科学资讯和策略,本质是从共性中分析特性,由一般推导出特殊。

符合我国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处于起步时期的特点。

(3)中国刑警学院康杰教授认为目前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包括犯罪现场分析技术、统计描述技术、地理描述技术这三种技术,其心理因素不是唯一因素,而是与犯罪有关的诸多因素之一,因此犯罪心理画像这一称谓已经明显不妥,应将其称为“犯罪描述技术”,“3犯罪描述技术是指在刑事案件侦查活动中,运用心理学、统计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多方面特征,从而促进刑事案件侦查工作的一种辅助侦查手段。

”该观点较为新颖,指出了Criminal Profiling基础与对象的具体性,且强调了该技术并不局限于分析心理因素,应该引起重视与思考。

2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实质与价值李玫瑾中国公安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3犯罪心理画像概念辨析康杰郭瑞龙刘铁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由上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看来,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是一种服务于侦查的技术手段。

(2)运用心理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3)目的是确定犯罪人最可能的特征。

二、犯罪心理画像的逻辑形式在国内外有关犯罪心理画像的文献中,绝大多数作者同意犯罪心理画像存在两种逻辑形式,即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与演绎性犯罪心理画像。

1.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1)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的定义布兰特•特维在《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入门》中提出,归纳是从一系列的特殊情况中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这个结论被称之为前提。

这个前提是在一定条件下适用的假设,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

归纳是前提假设,需要检验和理论修正;吕云平指出,“4归纳式犯罪心理画像是从较大量的已破案件中罪犯的心理特征与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痕迹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的某种规律性的结论,并将这些结论用于指导现行案件中对犯罪心理的分析和刻画的。

”邢雷雷认为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定义为“根据过去案件中其他罪犯、现场和被害人所提供的已知行为特征、情绪情感特征及其他人身方面的特征,来刻画现行犯罪中罪犯的行为、犯罪现场和被害人特征。

”对于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的优点,布伦特•特维和吕云平不约而同地先后提出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便于运用,不需要具备针对犯罪行为或犯罪进行调查研究必须的刑事专业知识、教育或培训。

另外人们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出归纳性画像,简单快捷,能节省大量时间。

(2)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的阶段吕云平认为,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可以分为收集过去案件的资料,归纳总结与结果运用三个阶段。

在收集资料阶段,布伦特•特维提出了用于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的数据汇编和数据分析的三种主要来源:第一种,对典型案例或对被囚禁的犯罪人其正式和非正式的研究,这些研究是通过连续性的临床和非临床的访谈来进行;第二种,经验实践,画像人员对分散型佚事(记忆和经历)进行回顾;第三种,大众资料来源,包括大众媒体。

归纳总结阶段即通过较大量的资料分析,画像人员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即4犯罪心理画像的技术路线吕云平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4月第2期一定的犯罪行为、一定的犯罪心理痕迹往往与一定的犯罪心理特征相联系。

收集、总结的案例越结果运用阶段即对于通过较大量的个案访谈而得出的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可以用于指导现行案件中对作案人犯罪心理特征的分析。

(3)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的利弊对于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的缺点,中外学者意见也是较为统一的,布伦特•特维认为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的弱势较为明显,主要有四点:首先,从本质上讲,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不是专门对某个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画像,而是对一系列个体特征进行的概括,根据收集者自身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其搜集的样本个体中有的适合。

有的则不适合作为样本。

这些概括若是被用作描述或预测某个犯罪人的行为特征,并不具有必然和可靠性。

其次,归纳性画像仅仅是从已知的、在押的犯罪人中概括出行为特征,因此对于目前仍逍遥法外的凶手不能完全准确地对其人格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事实上,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不能将多数智能型犯罪或有技能犯罪人的特征纳入画像范围——因为这些犯罪人成功地并多次逃脱警方的追捕”。

再次,归纳性画像在排出无辜嫌疑人时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当归纳性画像被某些非专业出身、喜欢哗众取宠的画像人员当做确实可靠的预测工具时,这种殃及无辜的情况就会发生”。

最后,从侦查角度看,归纳性画像最主要的弱点是它不适合特殊的案例,因而不能作为画像的主要手段。

邢雷雷在论文中提出,除以上三点,归纳式画像还具有其他缺陷,就是此种画像结果尽管可靠性较高,但对侦查人员的实际指导价值微乎其微。

如根据强奸犯特征,根本无法寻找到特定的罪犯,因为符合这种特征条件的嫌疑人实在太多。

由于这些与生俱来的缺陷,归纳式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很快由盛而衰。

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法庭科学理论的改造并吸收了犯罪重建的理论成果,归纳式犯罪心理画像终于走向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境界——演绎式犯罪心理画像。

2.演绎性犯罪心理画像(1)演绎性犯罪心理画像的定义对于演绎推理的论证过程,李昌钰提出:“在演绎逻辑中,结论不可避免地从一个或多个前提当中推导得出。

如果这个前提是正确的,那么推导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5特伦将演绎式犯罪心理画像定义为“通过对包括诸如犯罪现场照片、掩饰报告、尸体照片和犯罪人与被害人冲突关系的法庭科学证据的研究,准确地重建犯罪人在犯罪现场的行为痕迹,并对这些特定的、个别化的行为痕迹。

对犯罪人的个性特征、自然特征、情绪情感特征及动机特征进行推断”,布兰特•特维将演绎性画像总结为通过一个或一系列相关案件中的物质证据和行为证据进行推理,对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进行描述的过程,在演绎画像过程中最重要的时关注犯罪行为的某种特定模式,而不是一般的犯罪模式。

邢雷雷认为演绎性画像的基础是犯罪现场重建,就是“采取逆向的逻辑思维方法,通过对现场痕迹和各种犯罪资料和信息的分析、研判,模拟出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的整个动态过程”。

吕云平认为演绎性画像是“通过犯罪现场重建结论或犯罪现场遗留的物质证据和其他方面获取的相关信息,对作案人的一般行为模式作出认可并利用犯罪心理学、侦查学、物证技术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推断不确定作案人的犯罪动机、人格特点等个体特征。

”(2)演绎性犯罪心理画像的特点王国民、马静华认为,演绎式犯罪心理画像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犯罪手法和签名式犯罪行为来推断其人格。

特维提出,犯罪手法又可理解为犯罪惯技,即“犯罪人的犯罪惯技包括故意实施犯罪中的犯罪选择与犯罪行为。

犯罪人的犯罪惯技能反映出他们如何实施的犯罪,它不同于犯罪人的动机和犯罪标记行为,后者决定犯罪人为什么必须以某种方式实施他们的犯罪。

”通过犯罪惯技,可以推断出犯罪人的大部分信息,如职业或专业经历、犯罪经验与自信程度、与刑事司法系统接触的频率、犯罪情绪的稳定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