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初潮的影响因素及其长期趋势

合集下载

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的知识

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的知识

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的知识
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称为月经初潮,标志着卵巢功能开始发育成熟,能够产生雌激素,子宫内膜开始受到雌激素的影响。

大多数女孩的初潮年龄在12-13岁之间。

在初潮之前,女孩的乳房已经开始发育,身高突然增长,有的已经长出了阴毛或腋毛。

初潮时,由于卵巢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月经可能不规律,通常为不排卵月经。

初潮后数月至1年才可能有排卵。

第一次来月经时,女孩可能会有少量出血,伴随的症状可能包括乳腺胀痛、腰酸、小腹疼痛、乏力、焦虑、紧张等。

建议女孩在第一次来月经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同时,避免吃过于生冷的食物,不要用冷水洗澡。

如果身体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严重疼痛、大量出血、发热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经周期会逐渐变得规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不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妇科专家。

【doc】早潮与晚潮女性骨发育对比探讨

【doc】早潮与晚潮女性骨发育对比探讨

早潮与晚潮女性骨发育对比探讨56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年8月第27卷第4期早潮与晚潮女性骨发育对比探讨祝丽玲,李景新,王明富,杨丽,关玲.,徐国权.(1.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2.佳木斯中医院骨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3.佳木斯大学2001级学生,黑龙江佳本斯154007)关键词:月经初潮;骨发育中图分类号:R336;R339.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104(2004)04—0056—01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过程的重要标志.Tanner1.3检测指标曾指出,初潮年龄和骨骼发育状态呈高度相关.如果女孩月经发生较早,其骨龄必然是提前的;如果初潮发生较晚.骨龄也必然落后.本文在对2000余名女生月经初潮情况普查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早潮及晚潮女生进行多项骨发育指标的评价.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在对全市2662名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情况普查的基础上,筛选出初潮发生较早(1l周岁之前)52名,初潮发生较晚(14周岁之后)50名作为观察对象.1.2调查方法采用回顾与现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初潮出现的年,月,日与出生日之差.本文对早潮者,晚潮者的骨龄,骨干横径,骨皮质厚度,II指末节指骨干骺愈合程度多项骨发育指标进行检测.1.4检测方法检测对象一律拍左手腕骨X线平片,范围包括尺桡骨远端干骺至指尖.骨龄判断采用李果珍百分计数法,判断骨龄的10个标志为:桡骨骺,尺骨骺,头骨,钩骨,三角骨,第1掌骨骺,第1I掌骨骺近端,第1I~V掌骨骺,近排指骨骺,中排指骨骺.骨干横径,骨皮质厚度的测量在读片灯下进行,精确为0.1mm.2结果与分析2.1在筛选出52名早潮女生和50名晚潮女生对其骨龄和初潮年龄进行比较,见表1.表1早,晚潮女性骨龄与初潮年龄比较(士5,岁)早潮组与晚潮组初潮时平均骨龄都在13岁~,仅差0.45岁,而两组平均初潮年龄差异较大,相差4.10岁.从变异系数角度来看,无论是早潮还是晚潮组,初潮年龄的变异程度大于骨龄的变异程度,说明骨龄这一指标较稳定.是反映月经初潮状况较客观的指标.同时也验证了时间年龄和骨龄的关系,早潮女性骨龄提前于时间年龄;晚潮女性骨龄落后于时间年龄.2.2第1I指末节指骨干骺愈合是青春期发育程度的重要指征.本文按未愈合(一),部分愈合(+),愈合但有清晰骺线(++),完全愈合且骺线消失(+++)四种发育程度统计见表2.表2早,晚潮女生II指末节指骨干骺愈合程度经检验证明,月经初潮出现的早,晚与II指末节干骺愈合程度有关.早潮组干骺愈合比例为50,晚潮组干骺愈合比例为82.2.3骨骼是人体储存钙,磷等矿物质的主要部位.管状骨的骨干几乎将全部矿物质藏在骨皮质内.在青春发育期,骨骼钙化程度必然反映在骨皮质厚度的相应变化.对早潮,晚潮女生分别进行了第1I掌骨皮质厚度和骨干横径的测量,结果见表3.表3早,晚潮女性第1I掌骨发育情况(士5,mm)早潮组与晚潮组在骨干横径和骨皮质厚度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根据Barnett提出的皮质指数概念,早潮组的皮质指作者简介:祝丽玲(1967~)女,安徽涡阳人,硕士,副教授.数为50,30,相当与我国北方城市儿童骨龄13岁;晚潮组皮质指数为53.58,相当于我国北方城市儿童骨龄14岁.这与刘宝林所报道的初潮时84的儿童骨龄处于13~14岁相符.3讨论女孩发生月经初潮是进人性成熟的主要标志,许多学者指出:时间年龄不能确切说明性发育,而骨骼发育程度则与月经初潮有较密切的时间吻合.本文筛选出早潮组(11周岁前)和晚潮组(14周岁后)进行比较,这样就比较完整地从两个方面证明骨龄与月经初潮的关系,月经初潮早者,骨龄大于时间年龄;月经初潮晚者,骨龄小于时间年龄.由此可见. 骨龄是反映月经初潮情况最可靠的指标.本文不仅论证了骨龄与月经初潮的关系,同时观察第1I指骨干骺端愈合,测量了第1I掌骨骨横径,骨皮质厚度等指标.早,晚潮组在以上各项指标中均存在着差异,也从另一角度证明采用骨发育指标反映性成熟是较客观的指标.不同国家,种族和地区的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是有差别的,造成这种地区差别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是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有研究认为,初潮年龄的迟早受到营养,家庭大小,社会经济状况,地理环境及某些疾病的影响[2].骨骼发育与月经初潮密切相关,关键在于他们均受共同的神经一内分泌支配,在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系统控制和调节下,性激素在青春期骨骼发育中发挥主导作用[3].参考文献t[1]刘宝林,关诚,唐锡麟.女性青春期骨发育的动态观察[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5,4(19):195~197[2]祝丽玲.月经初潮的影响因素及其长期趋势[J].中国校医,2004, 4(2):18O~182[3]刘宝林主编.青春期发育及保健[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2~49(收稿日期:2004—06—25)。

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影响

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影响

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影响月经是女性正常生理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以一次月经周期为一个单位。

在这个周期中,女性身体经历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不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探讨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对女性的影响。

一、月经周期的定义及基本概念月经周期,简称月经,是指从一个月经开始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经开始的第一天所经历的时间。

通常,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为21到35天,平均周期为28天左右。

月经周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月经期、卵泡期和黄体期。

1. 月经期:通常持续3至7天,这是子宫内膜定期脱落的阶段。

女性在此期间会出现经血排出、腹部不适、情绪波动等症状。

2. 卵泡期:月经期结束后,卵巢开始发育卵泡,此阶段持续约14天。

在这期间,卵巢中的卵泡逐渐发育,并释放出一个成熟的卵子。

3. 黄体期:卵泡破裂后,形成黄体。

黄体激素开始占主导地位,并维持子宫内膜的发育。

如果没有受精,黄体会逐渐退化,此时进入下一个月经期。

二、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1. 雌激素水平变化: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雌激素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在卵泡期,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促使子宫内膜增厚。

在黄体期,雌激素水平稳定,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状态。

2. 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经历了生长和脱落的变化。

在卵泡期,子宫内膜逐渐增厚,以为受精卵提供适宜的环境。

如果没有受精,黄体退化时,子宫内膜脱落并排出体外。

3. 卵泡发育和排卵:在月经周期中,卵巢中的卵泡开始发育,其中一个卵泡成熟后破裂,释放出卵子,即为排卵。

排卵通常在卵泡期中间发生。

4. 生殖激素的变化: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垂体分泌了一系列的生殖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刺激素等。

这些激素的分泌和相互作用保证了月经周期的正常进行。

三、月经周期的影响1. 生育能力:月经周期的正常运作是女性生育健康的基础。

通过周期内卵子的释放和子宫内膜的准备,女性可以进行受精和怀孕。

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状态(上)

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状态(上)

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状态(上)导读:今天学习夏桂成先生从女性月经的七期分期,以及3、5、7和2、4、6的数律规律来阐述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状态;结合该理论,可以解决诸多临床问题,值得细读一番。

女性自青春期开始,到更年期为止,生殖系统呈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性周期。

性周期最明显的标志为月经,月经的周期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所以又称之为月经周期节律。

月经与生殖节律紧密相关,一般在13-15岁来潮。

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现在,由于生活状况的改善,营养的加强,有的女性初潮年龄提早到11岁,极少数人因体质较差,先天不足,也可推迟到18岁。

初潮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肾气初盛,天癸初至,冲任尚有所不足,月经可能失调,如无明显症状者,可不予治疗。

月经延续到48岁至55岁时绝止,称之为绝经期或更年期。

更年期时,由于肾气衰,天癸竭,冲任亦衰退,故月经失调,此时,如无明显症状,亦可不予治疗。

月经周期一般为1个月,即28-32天。

由于每个女子的月经周期并不完全一致,故凡在23-40天之间来潮1次,且无任何不适者,可不做病症论。

还有极少数生理异常,2个月行经1次,且有一定规律者,称为并月;3个月行经1次,且有一定规律者,称为居经、按季;每年1次,且有一定规律者,称为避年;终身不行经,但能受孕,称为暗经。

对此虽有论述,但因例数太少,无法深入研究。

每次行经的持续时间,称为经期。

根据我们的临床统计,经期5天者占多数,7天者次之,3天者占少数,4天或者6天的更少。

每次月经的排泄量一般在30-100ml,有的可能较多,有的可能较少,可按行经时的一贯排泄量衡量之。

月经的经色先淡后红,再转淡。

月经的质地黏稠而不凝,一般无血块。

在行经期出现轻度的腰酸、小腹胀以及经前期出现轻度的胸闷、烦躁、乳房乳头胀痛等现象,均不作病症论。

月经周期,前人亦有经前、经期、经后三个时期的分类。

明清时期,虽然有人提出“凡经一月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此生化之机,乃的候也”,但未提出分期。

女性生理

女性生理

(七)绝经后期: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在 早期阶段,虽然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但 卵巢间质仍能分泌少量雄激素,后者在外 周转化为雌酮,是循环中的主要雌激素。 一般60岁以后妇女机体逐渐老化过往 老年 期。此期卵巢功能已完全衰竭,雌激素水 平低落,不足以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生殖 器官进一步萎缩老化。骨代谢失常引起骨 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 女性从胎儿形成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 过程,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 成熟和衰退的过程。妇女一生根据其生理 特点可分为7个阶段,但并无截然界限。可 因遗传、环境、营养等因素影响而有个体 差异。
(一)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三)儿童期: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儿童 期。
• 卵巢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 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 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2)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 修复。
(3)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粘液 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 丝状。 (4)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 分泌活动,并可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 的振幅。 (5)阴道上皮: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 粘膜变厚,并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 道维持酸性环境。
②增生期中期:月经周期第8-10日。此期特征是间 质水肿明显;腺体数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 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象。 ③增生期晚期:月经周期第11-14日。此期内膜增厚 至3-5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上皮细 胞呈高柱状,腺上皮仍继续生长,核分裂象增多, 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 互结合成网状;组织水肿明显,小动脉略呈弯曲 状,管腔增大。

青春期性发育影响因素(修改)

青春期性发育影响因素(修改)

青春期性发育影响因素摘要: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身体发育经历着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变化。

男性的性发育一般开始在10—12岁,顺序是:睾丸容积增大,阴茎增长,阴毛和腋毛出现,胡须和喉结出现,声音变粗、低沉,最后出现遗精现象。

{1}女性性器官包括卵巢、子宫和阴道。

青春期前发育甚慢,呈幼稚状态,进入青春期后在内分泌的影响下,内外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卵巢8—1O岁开始发育加快,子宫的发育10-18岁成直线增加,阴道组织也随着加长并变为灰色,粘膜腺体明显发育,并排出较多分泌物。

月经初潮是女性性功能发育的主要标志{2}.这些变化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控制下,特别是性腺影响下完成的.下丘脑是青春发育的启动者。

下丘脑的性中枢,在到达一定年龄时,便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 n R H)”,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在下丘脑的控制下,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FS H)和黄体生成素(L H),在女性刺激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在男性刺激睾丸中精子的生成。

因此,在性激素开始增加分泌以前,促性腺激素就要开始增加分泌,在F S H、L H的作用下,性激素的分泌量开始增加。

男女第二性征的发育,青春期的启动是由于性激素作用的结果{3}。

性激素是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三类甾体物质的总称.婴儿体内也分泌少量的性激素,但男女之间质、量上并无差别。

在进入青春发育期以后,并出现性别差异,男孩主要是雄激素增多,女孩主要是雌激素增多,女孩卵巢发育、男孩睾丸增长成熟,性激素的分泌逐渐旺盛,从而青春期启动。

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春期性发育的影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 nv ir on me nt al en d oc ri ne di sr up tor s,E E Ds)是指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及与受体结合等过程,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破坏维持机体稳定性和调控作用的物质。

女性生理周期中的激素变化和生理表现

女性生理周期中的激素变化和生理表现

女性生理周期中的激素变化和生理表现引言女性生理周期是指从月经开始第一天算起,到下次月经来潮前最后一天为止的一个完整周期。

在这个周期中,女性体内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激素水平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女性生理周期中的激素变化及其对身体产生的影响。

一、月经期1.1 激素水平:在月经期初,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都较低。

1.2 生理表现:腹部不适、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

二、卵泡发育期2.1 激素水平:在卵泡发育期,雌激素水平逐渐上升,并促进子宫内膜增厚。

2.2 生理表现:排卵前出现乳房胀大、性欲增加等。

三、排卵期3.1 激素水平:在排卵期,雌激素达到高峰,并伴随着黄体生成素水平的上升。

3.2 生理表现:身体勃发活力、皮肤光滑有光泽、性欲达到巅峰等。

四、黄体期4.1 激素水平:在黄体期,黄体生成素水平达到顶峰,同时雌激素水平也有所上升。

4.2 生理表现:情绪波动、乳房胀痛减轻等。

五、前经期5.1 激素水平:在前经期,黄体生成素和雌激素的水平开始下降。

5.2 生理表现:情绪低落、皮肤暗沉等。

六、总结及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女性生理周期中的激素变化和生理表现。

不同阶段的激素水平会导致不同的身体反应。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了解自己的生理周期,并进行相应的调节与保健措施:首先,在月经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以预防腹部不适;其次,在卵泡发育期后半段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增加营养摄入;在排卵期要小心避孕措施,满足个人需求;接着,在黄体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在前经期要关注皮肤保养,进行适当的修复与护理。

结论女性生理周期中的激素变化和生理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身体状态和心理感受。

了解这些变化对于女性维持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调整和合理管理,女性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需求,并保持身心健康。

妇科名词解释汇总

妇科名词解释汇总

妇科名词解释汇总组1指伴随卵巢周期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3、月经周期:月经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1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7日。

4、围绝经期: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

5维经过渡期:指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6绝经:月经永久性停止。

7卵泡闭锁:性成熟期每月发育一批卵泡,其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以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通过细胞凋亡机制而自行退化,称卵泡闭锁。

8始基卵泡:直径50μm,由停留于减数分裂双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被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围绕形成。

是女性基本生殖单位,也是卵细胞储备的唯一形式。

9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

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10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一般28-30天11长反馈:卵巢分泌到循环中的性激素对下丘脑的反馈作用12短反馈:垂体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GnRH分泌的负反馈调节13超短反馈:GnRH对其本身合成的负反馈调节14妊娠二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15邕遭二获能的精子与次级卵母细胞相遇于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发生在排卵后12h内,整个受精过程约需24h o正常在输卵管壶腹部和峡部连接处进行。

受精过程需精子获能和发生顶体反应。

16精子获能:指精子顶体表面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a、B淀粉酶降解,顶体膜结构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需时7h左右。

精子获能部位主要在子宫腔和输卵管腔。

17顶体反应:当精子与卵子相遇时,精子头部顶体外膜与精细胞膜顶端破裂,形成小孔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 文 献]
[1] 江蓓,张宝珠 % 甲亢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中国实用内科 杂志,1$$?,1(? 16):?1< %
[6] 谢扬,饶邦夏 % 临床病例讨论———周期性麻痹、低钾血症、持续性 心室颤动[>]% 中华内科杂志,6))1,<() 16):2’$ %
[(] 王家驰 %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与低钾血症[>]% 中国实用内科 杂志,6))1,6(1 $):’1’ % [编辑] 亓安刚
[)] 葛存洁 * !$% 对双生子月经初潮年龄的调查[@]* 中华医学会第 一届儿少学术会议,!&%$,!+’ 4 !+( *
[%] ,1220- ?* 7* A//0//B02= * ;C /D0E0=1E B1=F-.=G 123 H-03.I1=.;2 ;C A3FE= 80.J8= * K;23;2,AI130B.I H-0//* !&)(,!$% 4 !’" *
本组 6( 例除给予及时补钾以外,同时联合运用抗甲状腺 药物。在周期性麻痹临床痊愈后继续抗甲状腺治疗,这能减 少复发率,控制发作。在恢复期要继续抗甲状腺治疗,以防止 疾病的复发。在早期补钾过程中要注意心电图的监测和及时 复查血钾,如严重低血钾者,要做好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和机 械通气等准备工作。此外,告诫患者注意避免饱餐和过量运 动,避免暴露于寒冷环境和受凉,避免精神紧张和感染等。
6 月经初潮的影响因素
6 % 1 遗传因素 在遗传因素对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中,双胞 胎的研究最能提供有力的证据。根据人类遗传学研究结果表 明,同卵双生子起源于同一受精卵,而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 因,异卵双生子起源于 6 个受精卵。而只有 ’)& 相同的遗传 基础。据此,可用双胞胎姊妹初潮年龄的一致率来研究初潮 年龄与遗传因素的作用。初潮年龄如果是遗传控制的,那么 每对同卵双胞胎姊妹的初潮年龄应基本相同,一致率 接 近
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过程的重要标志。它表明卵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黑龙江 佳木 斯 1’<))))
[作者简介] 祝丽玲(1$#? 5 ),安徽涡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
预防医学教学万与方科数研据工作。
[收稿日期] 6))( 5 1) 5 )?
巢、子宫功能发育达到了某个阶段,具备一定的生殖能力,是 受雌激素作用而出现的反映[6]。它发生于青春中期,在生长 突增及第 6 性征之后出现,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证实:女性月 经初潮年龄波动范围在 1) * 1# 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初潮 年龄各不相同,欧美国家较早,而亚非拉国家较晚。我国 $) 年代末的调查结果为:广州初潮年龄为 16 % 22 岁[(]、天津初潮 年龄为 16 % #2 岁[<]、哈尔滨初潮年龄为 16 % 2# 岁[’]、青岛初潮 年龄为 1( % 1’ 岁[#]。造成月经初潮年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遗 传和环境作用的结果。
出现至身体发育停止的时期,表现为一系列的形态,生理及心 理,行为的突变,在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中,最为明显的是生殖 系统迅速发育、成熟。所以,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 也是性成熟阶段,是决定人一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本文 主要是针对女性性发育的重要特征———月经初潮,研究其影 响因素及长期趋势。
1 女性性发育的标志
用;&与’受体功能 亢 进 有 关。 甲 状 腺 素 还 通 过 提 高 ’受 体 数目,引起’受体功能亢进,参与促进 : 9 从细胞外向细胞内 转移的过程;(与糖负荷有关。甲亢患者糖负荷或饱餐后血 糖水平增高,以及甲状腺素导致的高糖血症倾向均可刺激胰
岛’细胞分泌,血中胰岛素水平增高,导致糖氧化、分解和利 用的过程加速,促使细胞外 : 9 迅速向细胞内转移,血清钾浓 度降低;) 与 肾 素、血 管 紧 张 素、醛 固 酮 系 统( ";;4)变 化 有
[+] 柏均青 * 女性青春期月经状况的调查研究[?]* 性学,!&&),6(+): ’6 *
[(] 祝丽玲 * 女性月经初潮调查及晚潮者发育状况观察[?]* 中国校 医,!&&%,!($ $):!"( 4 !") *
[6] 孙选,林峰 * 青岛市四方区中小学生月经情况调查[?]* 中国性 学,$""",(& ’):$6 4 $) *
[参 考 文 献]
[!] 叶恭绍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学[7]*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 & 4 !" *
[$] 刘宝林 * 青春期发育及保健[7]*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 4 $! *
[’] 麦明章 * 广州城乡男生首次 遗 精和 女 生月 经 初 潮年 龄 的 研究 [?]* 中国校医,!&&%,!($ ’):$$& 4 $’! *
· !&$ ·
中国月第 !% 卷第 $ 期 @8.2 ? QI8;;E R;I=;- AH- * $""+ S;E * !% T;* $
!"" # ,而每对异卵双胞 胎 姊 妹 初 潮 年 龄 则 应 相 距 较 大,一 致 率较低。曾有学者对 !$% 对女性双生子进行调查。其中同卵 双生子 &’ 对、异卵双生子 ’( 对。调查结果显示:同卵双生子 的一致率为 )% * +’#,异卵双生子的一致率为 $"# ,遗传度为 )’ * "+#[)]。也就是说造成月经初潮年龄早晚差异的因素中, 遗传因素占 )’# ,这与国外报道结果相近。,-.//0-123 4 50--.0证明,法国女童中,同卵双胞胎的初潮年龄相差 $ 个月,异卵 双胞胎相差 % 个月。同卵双胞胎的一致率为 6% * (# ,异卵双 胞胎的一致率为 $% * 6# ,这种差异明显地说明遗传因素在限 定初潮年龄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因 是相同的,但一致率尚未达到 !""# ,说明除遗传因素之外, 环境因素仍然起着一定作用。 $ * $ 环境因素 ,1220- 认为“:初潮年龄的迟早受到营养、家 庭大小、社 会 经 济 状 况 的 影 响[%]”。社 会 经 济 生 活 水 平 的 不 同,人群间初潮年龄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欧美工业发达国 家初潮年龄较早,而经济落后的非洲国家较迟。即便在同一 国家,不同阶层的月经初潮年龄也有差异。71381912 证实,印 度富裕人群中,平均初潮年龄为 !$ * % 岁,而贫困人群为 !+ * + 岁,其间相差 ! * 6 岁。另外,在同一社会阶层中,仍有家庭大 小之不同。:;<0-= 认为兄弟姊妹的数量和出生的次序都影响 初潮年龄,子女多的家庭,其初潮年龄较子女少的家庭推迟。 初潮年龄与同胞数也有明显地直线关系。每增加一个同胞, 初潮年龄平均推迟 $ 个月。家庭规模的不同反映经济生活水 平的差异,良好的经济条件下的小家庭,其初潮年龄早;生活 条件差的大家庭,其初潮年龄较晚。当然,城乡差异也是存在 的[&]。调查显示。城市女性的初潮年龄早于乡村女性,城市 女性初潮年龄的中位数是 !’ * 6+ 岁,乡村女性的初潮年龄为 !+ * " 岁,相差 " * ’6 岁。国内有学者提出月经初潮与纬度高低 呈密切的正相关,随着纬度的增高,初潮年龄也逐渐增大。即 纬度低的南方月经初潮年龄早于纬度高的北方,造成这种差 异的原因可能与处于不同纬度区气温高低、日照长短和湿度 大小等气象条件综合作用有直接关系。初潮来临时间,具有 一定的季节性。一般以春、夏季多,而秋冬季少。 $*’ 体育锻炼 女性初潮年龄除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 影响外,体育锻炼也被视为一重要影响因素。以运动员为例 来说明体育锻炼的作用。运动员是不同于一般人群的特殊群 体,由于运动项目繁多,使得女少年运动员的初潮问题较为复 杂。曾对上海四个地区四所体校女生与各区一所普通中学女 生在 !! 4 !) 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按运动项目分类,初潮 年龄以球类及举重运动员为早,分别为 !$ * $% 岁、!$ * ’’ 岁。 以体操及田径灯运动员为迟,分别为 !’ * 6" 岁和 !’ * "" 岁,可 能是由于运动员所承受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不同,而导致初 潮年龄的差异。但有一点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许多运动项目中 选材时偏爱晚熟型女孩。因为至少在营养适当时,晚熟型女 孩在青春期结束时很可能较中、早熟儿童身材高,呈瘦体型,
中国校医 6))< 年 < 月第 12 卷第 6 期 ABCD > 4EB,,- F,EG,H ;IH % 6))< J,- % 12 7,% 6
· 1$1 ·
符;!间歇发作的四肢呈迟缓性瘫痪,两侧对称,以下肢肌肉 受累多见,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 出现的低钾血 症往往以重度缺钾为主(占 #$ % #&),但尿钾不高。我们曾查 ’ 例尿钾基本正常(正常尿钾为 () * ’) ++,- . /);"!"" 发作 时多伴有低磷血症。本组病人的血磷平均为 ) % $#( ! 0 1 % 2#) ++,- . /;#!"" 发作时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以心动过速为多 见,重度缺钾时可出现 3 波及 4 5 ! 段改变,但罕有引起室性 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低钾性 !"" 发作时补钾可缓解 "" 症 状,但不能纠正甲亢,且不能防止 "" 复发。本组患者均以周 期性麻痹为主诉住院,但进一步检查结果证实为 !""。因此 对周期性麻痹患者应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以免延误 !"" 的 诊断。
甲亢合并 "" 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 钾代谢失控有关[6],其机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与 78 9 5 : 9 5 ;!" 酶活性的增高有关。甲亢时通过甲状腺素的直 接刺 激 作 用,使 细 胞 膜 的 78 9 5 : 9 5 ;!" 酶 的 活 性 增 高, 78 9 5 : 9 交换加速,细胞外 : 9 进入细胞内增多,细胞内 : 9 增高,血清钾 浓 度 则 降 低,因 而 加 重 了 低 钾 对 神 经 肌 肉 的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