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物理化学大题答案(供参考)

仲恺物理化学大题答案(供参考)
仲恺物理化学大题答案(供参考)

(一)

三. 指出下列公式的适用条件

(1)dU = δQ – P su dV (2)ΔH = Q P ; ΔU = Q V (3)2

2

1

1

;T T P V T T C dT U C dT ?H =?=?

?

(4) 12

ln

V V nRT W -= (5)W = -P su ΔV (6)PV γ = 常数 (7)1

221V V ln nR P P ln nR S ==? (8)?

=

?2

1

P P Vdp G (9)12222111

ln

ln ln ln p v p T V T

S nR C nR C p T V T ?=+=+ 答案: 1.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

2. ΔH=Q P ,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等压过程。 ΔU=Q V ,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等容过程。

3. 2

1T P T C dT ?H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单纯p 、V 、T 变化。 2

1

T V T U C dT ?=

?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单纯p 、V 、T 变化。

4.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

5.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对抗恒外压过程。

6.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7.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8.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等温过程。 9.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理想气体单纯p 、V 、T 变化。

四. 计算题

1、在298K 和100kPa 时,将1mol 的氧气经下列三个不同的过程,压缩到终态压力为600kPa 。 (1)等温可逆压缩 (2)等外压为600kPa 的压缩,保持温度不变 (3)绝热可逆压缩 请分别计算各个过程的Q 、W 、△U 、 △H 、△S 和 △G 。 已知1

12(,298.2)205.03m S O K J K

mol θ

--=??

解:(1) 01=H ? 01=U ? kJ .ln .p p ln

nRT W 444100

60029831481121=???== kJ .W Q 44411-=-= 13

1914298

10444-?-=?-==K J ..T Q S r ? 11W G =? (2) 终态和(1)相同,因此12H H ??= 12U U ??= 12S S ??= 12G G ??=

kJ ..p p nRT p nRT p nRT p V p W su su 3912100600129831481112122=??? ??

-???-=???? ?

?--=???? ??-?-=?-=?kJ .W Q 391222-=-=

(3)03=Q 03=S ? 412

527.R R C C m

,V m ,p ===

γ γγ

γγ--=122111p T p T

K p p T T .

.4976001002984

141112112=?

??

???=?

??

? ??=--γ

γ

()()kJ ..T T nC H m ,p 795298497314827

1123=-???=-=?

()()kJ ..T T nC U m ,V 14429849731482

5

1123=-???=-=? kJ .U W 14433==?

()kJ ..T S H G 352984970320510795333-=-?-?=?-=???

2、2mol 的氮气,在25℃下使用5

510Pa ?的外压,经定温过程从5

110Pa ?压缩到500kPa ,试计算

S S ??系统环境和,并判断过程能否自发进行?

解:12176265

1

31482-?-=??==K J .ln .p p ln

nR S 体系? ()()112212125166513148211-?=-??-=???

? ??--=????

??--=--==-=K J ..p p nRp T p nRT p nRT p T V V p T W T Q S su su r 环环环环环境

?1753976265166-?=-=+=K J ...S S S 环境体系总??? 该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3、1mol 的2l H O ()在25℃及其饱和蒸汽压3.167kPa 下,定温定压蒸发为水蒸气,计算该过程的Q 、W 、

△U 、 △H 、△S 和 △G ,已知水在100℃,101.325kPa 下的vap .m H ??-1

=4063KJ mol ,水和水蒸气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1

11175.3033.50J K mol J K mol ----????和。

解:

可逆相变化 0=G ?

kJ .dT .dT )l (nC H ..T T m ,p 65537515

37315

29812

1===?

?? kJ .H n H m vap 63402==?? kJ .dT .dT )g (nC H ..T T m ,p 51253315

29815

373312

-===?

?? kJ .H H H H 7743321=++=????

忽略液体的影响 ()kJ ....nRT H pV H U 2941298031487743=?-=-=-=????

kJ .H Q 7743==? kJ .nRT Q U W 482-=-=-=?

115

37315298191615

29815

3733753752

1

-?=?===?

?K J ...ln .dT T .dT T )

l (nC S ..T T m ,p ?

125510815

37340630

-?==

=

K J ..T

H n S m

vap ??

112213302115

3731529853316733251013148-?=?+?=+=K J ...ln ...ln .T T ln )g (nC p p ln

nR S m ,p ? 132175146-?=++=K J .S S S S ???? 或者 1814615

2987743-?==

=

K J ..kJ

.T

H

S ??

4、298.15K 、101.325kPa 下1mol 过冷水蒸气变为同温同压下的液态水,求此过程的?S 及?G 。已知298.15K 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74kPa , 气化热为2217J ?g -1。此过程能否自发进行?

解:

忽略液体的影响

122132114410515

2982217

18167433251013148-?-=?-?=+≈++=K J ....ln .T H p p ln

nR S S S S ????? 0598325

1011674

3152983148121321 kJ ...ln ..p p ln

nRT G G G G G -=?==≈++=????? 能自发

5、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始态为273K 和100kPa ,计算下列变化的?G 。该条件下气体的摩尔熵100

1133.50mol J K mol ---??和

(1)定压下体积加倍 (2)定容下压力加倍 (3)定温下压力加倍

解:(1)K T T 546212== 1124114231482

5

-?=?==K J .ln .T T ln

nC S m ,p ? 112411*********-?=+=+=K J ..S S S ?

()J ..T T nC H m ,p 31567427331482

512=??=-=?

()()()kJ ...S T S T H TS H G 4929100273411145463156741122-=?-?-=--=-=?????

(2)K T T 546212== 112648231482

3

-?=?==K J .ln .T T ln

nC S m ,V ? 11264108100648-?=+=+=K J ..S S S ?

()J ..T T nC H m ,p 31567427331482

512=??=-=?

()()()kJ ...S T S T H TS H G 3426100273641085463156741122-=?-?-=--=-=????? (3)0=H ?

12

1

76523148-?-=-==K J .ln .p p ln

nR S ? ()kJ ..S T TS H G 5731765273=?=-=-=????

6、将298K 、p θ下的13dm 的2O 绝热不可逆压缩到5p θ

,消耗功502J ,求终态的22,T S 以及过程的,H G ??。已知11m 2(O ,298K)205.14mol S J K θ

--=??。

解:mol RT V p n 040298

31481011010033111..=????==- 绝热Q=0 ΔU=W=502J

()J T T C n U m V 502298314825

0402=-???=???=?.., 所以T 2=901.8K

121121275405

131480402988901314827040-?=??+???=+??=-=?K J p p nR T T C n S S S m p .ln ...ln ..ln ln

,112968142050407540-?=?+=+?=K J S S S ....

()J T C n H m p 8702298890131482

7

040....,=-???=???=?

()()kJ TS H G 9341420504029896889018702......-=??-?-=?-?=?

7、苯在标准沸点353K 下的气化焓vap m H θ?是30.771

-?mol kJ ,将353K 及p θ下的1mol 苯(l)向真空等温

蒸发为同温同压的苯蒸汽(设其为理想气体),求(1) 在此过程中苯吸收的热量Q 与做的功W ,

,vap m vap m

S G θθ

?? (2) 用熵判据判断此过程是否自发? 353K,p (l,353K,p )(g,353K,p )

(l)(g )

θ

θθθ

???→???→真空

苯苯苯苯

解:(1) W=0 0=?θ

m vap G 111787353

30770

--??==

?=

?mol K J T

H S m

vap m vap .θ

θ

kJ RT H pV H pV H U Q m vap g 8427353031487730....)(=?-=-?=-?=?-?=?=θ

(2)118778353

27840

--??-=-=-=?mol K J T Q S .系环

ΔS 总=ΔS 体+ΔS 环=87.17-78.87=8.3 11

--??mol K

J 此过程不可逆

8、在-59℃时,过冷液态二氧化碳的饱和蒸气压为0.460 MPa ,同温度时固态CO 2的饱和蒸气压为0.434 MPa ,问在上述温度时,将1 mol 过冷液态CO 2转化为固态CO 2时,?G 为多少?设气体服从理想气体行为。 解:此过程为不可逆相变,故设计过程:

不可逆相变

1 3 2

?G = ?G 1 + ?G 2 + ?G 3

过程1,3为可逆相变,即 ?G 1 = ?G 3 = 0 过程2为等温可逆膨胀

?G S T V p nRT p p nRT p p p p 2211

218314214204340460=-+===???

? ??????d d d J

ln ..ln ..

= -104 J ?G = ?G 2 =-104 J

(4)1121

ln

28.314ln 11.532

p S nR KJ mol p -?==?=-? 9、将装有0.1mol 乙醚(C 2H 5)2O(l)的微小玻璃放入的小玻璃瓶放入容积为10dm 3

的恒容密闭的真空容器中,

并在35.51℃的恒温槽中恒温。35.51℃为在101.325kPa 下乙醚的沸点。已知在此条件下乙醚的摩尔蒸发

焓△vap H m = 25.104kJ ·mol -1

。今将小瓶打破,乙醚蒸发至平衡态。求:(1)乙醚蒸气的压力;(2)过程的Q ,△U ,△H 及△S 。

解:(1)

()kPa

kPa p 664.25308.66/108.3140.1nRT/V =??==乙醚

画出如下框图:

1

1311g 212100133.8)66.308/105104.2(/2538.2n -H (pV )-H U Q 0; W ;5104.20

5104.2104.251.0 :0S ;0H --?=??=?=?=?≈??=?===?+?=?≈?=?≈?≈?≈?K J K J T H S kJ RT kJ H H H H kJ kJ H

-59℃ CO 2( s ) 0.434 MPa

-59℃ CO 2( l ) 0.460 MPa -59℃ CO 2( g ) 0.434 MPa -59℃ CO 2( g ) 0.460 MPa

[]1

1

2

1

2

142

.1

)

664

.

25

/

325

.

101

ln(

314

.8

1.0

)

/

ln(-

-?

=

?

?

=

=

?K

J

K

J

p

p

nR

S

△S= △S1+ △S2=9.275J·K-1

10、已知在 -5℃,水和冰的密度分别为

3

2

(,)999.2

H O l kg m

ρ-

=?

3

2

(,)916.7

H O g kg m

ρ-

=?

。在

-5℃,水和冰的相平衡压力为59.8 Mpa。今有-5℃的 1kg水在 100kPa 下凝固成同温度、压力下的冰,求此过程的△G。(假设水和冰的密度不随压力改变)

解:途径设计如下

因相平衡,△G2 = 0

kJ

J

J

Pa

V

V

dp

V

V

dp

V

dp

V

G

G

G

kPa

MPa

kPa

MPa

MPa

kPa

377

.5

5377

10

59800

100

2.

999

1

916.7

1

10

59800

100

3

3

100

8.

59

100

8.

59

8.

59

100

3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三. 计算题

1、已知固体苯的蒸汽压在273.15K时为3.27kPa,293.15K时为12.303kPa,液体的蒸汽压在293.15K时为10.021kPa,液体苯的摩尔蒸汽热为34.17kJ·mol-1。求(1)303.15K时,液体苯的蒸汽压;(2)苯的摩尔升华热。

解(1)

3

vap m21

12

(303.15C)34.1710(303.2293.2)

ln0.4623

(293.15C)8.314293.2303.2

H T T

p

p R TT

?-

??-

===

???

(303.15C)

ln0.4623

10.02kPa

(303.15C)15.90kPa

p

p

?

=

?=

,(2)

3

1

sub m3

1

8.314273.2293.212.3010

ln J mol

293.2273.2 3.2710

44.12kJ mol

H-

-

??

???

?= ?

-?

??

=

·

·

2、固态氨的饱和蒸气压为

3754

ln(/kPa)21.01

/K

p

T

=-,液态氨的饱和蒸气压为

3065

ln(/kPa)17.47

/K

p

T

=-试求(1)三相点的温度、压力;(2)三相点的蒸发焓、升华焓和熔化焓。解:(1)三相点的T,p:

37543063

21.0117.47

/K/K

T T

-=-,T = 195.2 K

3754

ln(/kPa)21.01 1.778

195.2

p=-=,p = 5.92 kPa

(2)把ln

H

p C

RT

-?

=+,与蒸气压式比较得

sub m

3754K H R

?= sub m H ? = 3754 ? 8.314 J·

mol -1 = 31.21 kJ·mol -1 vap m H ?= 3063 ? 8.314 J·mol -1 = 25.47 kJ·mol -1 fus m H ?=sub m H ?- vap m H ? = 5.74 kJ·mol -1

3、已知甲苯和苯在90℃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54.22 kPa 和136.12kPa ,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取200.0g 甲苯和200.0g 苯于带活塞的导热容器中,始态为一定压力下90℃的液态混合物。在恒温90℃下逐渐降低压力, 问:

(1)压力降到多少时,开始产生气相,此气相的组成如何?

(2)压力降到多少时,液相开始消失,最后一滴液相的组成如何? 解:以A 代表甲苯,B 代表苯,系统总组成为:

A A

B B ()//200/92200/78 4.7380mol n m M m M =+=+=总 A A A,0B,0/200/920.4588

() 4.7380

0.5412

m M x n x ====总 (1) 刚开始产生气相时, 可认为平衡液相的组成与系统总组成相等

A A

B B

() (54.220.4588136.120.5412)kPa 98.54kPa

p p x p x **=+=?+?=总

A A A

B /()54.220.4588/98.540.2524, 0.7476y p x p y *==?==总

(2) 只剩最后一滴液相时, 可认为平衡气相组成与系统总组成相等

A A,0A A A A

B B A B A A B B 0.4588/()

0.6803, 0.3197

()80.40kPa

y x p x p x p x x x p p x p x *****===+===+=解得对应总压总

4、已知100kPa 下,纯苯(A )的标准沸点和蒸发焓分别为353.3K 和30762J·mol -1,纯甲苯(B )的标准沸点和蒸发焓分别为383.7K 和31999J·mol -1。苯和甲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该种液态混合物在100kPa ,373.1K 沸腾,计算混合物的液相组成。 解:在373.1K 苯的饱和蒸气压为*

,2

A p ,则55570335311373131483076212....ln *,*,=??? ??--=???

? ??A A p p Pa p A 521074331?=.*, 在373.1K 甲苯的饱和蒸气压为*

,2B p ,

则28500738311373131483199912....ln *,*,-=??? ??--=???

? ??B B p p Pa p B 5

21075200?=.*, 在液态混合物沸腾时(100kPa 下):()A B A A B B A A x p x p x p x p p -?+?=?+?=12222*

,*,*,*,θ 250.=A x 750.=B x

5、已知甲苯的正常沸点是383.15K,平均摩尔气化焓为1

87433-?mol kJ .,苯的正常沸点是353.15K,平均摩尔气化焓为1

0330-?mol kJ .。有一含有苯100g 和甲苯200g 的理想液态混合物,在373.15K ,101.325kPa 下达到气液平衡,求(1)在

解:(1)???? ??-?-=????

??121211T T R H p p m vap **ln

kPa p 30175.*=苯 kPa p 2076.*=甲苯 (2) 甲苯甲苯苯苯总x p x p p ?+?= 25350.=苯x 74650.=甲苯x 43860325

101253503175....*=?=?=总苯苯苯p x p y 56140.=甲苯y

#根据图(a),图(b)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a)中,K 点所代表的系统的总组成,平衡相数及平衡相的组成;

(2)将组成x (甲醇)=0.33的甲醇水溶液进行一次简单蒸馏加热到85 ?C 停止蒸馏,问馏出液的组成及残液的组成,馏出液的组成与液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这样一次简单蒸馏是否能将甲醇与水分开? (3)将(2)所得的馏出液再重新加热到78 ?C ,问所得的馏出液的组成如何?与(2)中所得的馏出液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4)将(2)所得的残液再次加热 到91 ?C ,问所得的残液的组成又如何?与(2)中所得的残液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欲将甲醇水溶液完全分离,要采取什么步骤? 解:(1)如图(a)所示,K 点代表的总组成x (CH 3OH)=0.33时,系统为气、液两相平衡, L 点为平衡液相, x (CH 3OH)=0.15,G 点为平衡气相,y (CH 3OH)=0.52;

(2)由图(b)可知,馏出液组成y B,1=0.52,残液组成x B,1=0.15。经过简单蒸馏,馏出液中甲醇含量比原液高,而残液比原液低,通过一次简单蒸馏,不能使甲醇与水完全分开;

(3)若将(2)所得的馏出液再重新加热到78℃,则所得馏出液组成y B,2=0.67,与(2)所得馏出液相比,甲醇含量又高了;

(4)若将(2)中所得残液再加热到91℃,则所得的残液组成x B,2=0.07,与(2)中所得的残相比,甲醇含量又减少了;

(5)欲将甲醇水溶液完全分离,可将原液进行多次反复蒸馏或精馏。

6、固体CO 2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为:1353lg 11.957p Pa T K

*??=-+ ???

已知其熔化焓1

8326fus m H J mol *-?=?,三相点温度为 -56.6℃。

(1) 求三相点的压力;

(2) 在100kPa 下CO 2能否以液态存在?

(3) 找出液体CO 2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

解:(1) lg ( p* / Pa) = -1353 /( 273.15-56.6)+11.957=5.709,三相点的压力为5.13×105

Pa

(3) *m sub H ?=2.303×1353×8.314 J mol -1;*m VaP H ?=*m sub H ?-*

m fus H ?=17.58 kJ mol -1,再利用三相

点温度、压力便可求出液体CO 2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lg ( p *

/ Pa)= -918.2 /( T / K)+9.952。

7、在40℃时,将251mol C H Br 和252mol C H I 的混合物(均为液体)放在真空容器中,假设其为理想混合

物,且25p (C H Br)=107.0KPa *,25p (C H I)=33.6KPa *

,试求:

(1)起始气相的压力和组成(气相体积不大,可忽略由蒸发所引起的溶液组成的变化);

(2)若此容器有一可移动的活塞,可让液相在此温度下尽量蒸发。当只剩下最后一滴液体时,此液体混合物的组成和蒸气压为若干?

解:(1)起始气相的压力p = x Br p * (C 2H 5Br)+(1-x Br )p *(C 2H 5I)=58.07kPa 。

起始气相的组成y Br = p/〔x Br p * (C 2H 5Br)〕=0.614

(2) 蒸气组成 y Br =1/3 ;y Br =x Br p * (C 2H 5Br)/〔x Br p * (C 2H 5Br)+(1-x Br )p *(C 2H 5I)〕 解出 x Br =0.136 ,p =43.58kPa

(三)

三. 计算题

1、固体化合物A(s) 放入抽空的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A(s) = Y(g) + Z(g)

25 ℃时测得平衡压力为 66.7 kPa ,假设Y 、Z 为理想气体,求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如果在该温度下容器中只有Y 和Z ,Y 的压力为13.3 kPa ,为保证不生成固体,问Z 的压力应如何控制?

解:111010027662

..p p p p K Z Y =??? ???=?=θ

θθ 1110100100313.p .p p p p J Z Z Y p ?=?=θθ p Z <83.6kPa ,即Z 的压力应控制在83.6kPa 以下。

2、已知24C() + 2H (g) = CH (g) 石墨在1000 K 的1184893--??-=mol K J .S m r θ?,()1484874-?-=mol kJ .g ,CH H m

f θ?,若参与石墨反应的气体由 y (CH 4) = 0.10、 y(H 2) = 0.80、y (N 2) = 0.10组成的,计算说明在1000 K 及100kPa

压力下甲烷能否生成?

解:?r G m = ?r H m -T ?r S m = 19000 J·mol -1 K = 0.1017 J p = { p (CH 4)/ p } / { p (H 2)/ p } 2 = 0.156 ?r G m = 3 900 J·mol -1 反应不能向右进行。

3、已知反应H 2(g)+0.5O 2(g)=H 2O(g)的

1

6.228)298(-?-=?mol kJ K G m r θ

,又知

1

2237)298,,(-?-=?mol kJ K l O H G m f θ

求水在298K 时的饱和蒸气压(可将水蒸气视为理想气体)。

解:298K 下 H 2O(l)= H 2O(g) 1224.8)298.,()298,,(-?=?-?=?mol kJ K l O H G K g O H G G m f m f m r θθθ

又θ

θθp

O H p RT K RT G m

r )(ln ln 2-=-=? 解得Pa p 3369=

4、理想气体反应 ()()2 g g A Y →已知各物质在298.15K 时的热力学函数数据如下:

设A ,Y 的,p m C 与温度无关,求:

(1)在310K ,100kPa 下,A 、Y 各为y =0.5的气体混合物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 (2)欲使反应方向与(1)相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a 、改变温度,T 控制在什么范围? B 、改变组成,y A 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解:(1)16035210-?-=?-=?=?∑mol kJ H H m f B m r θ

θν

112002502300--??-=?-==?∑mol K J S S m B m r θ

θν 12-?=??-?=?mol kJ S T H G m r m r m r θθθ

460.==?-

RT

G m r e

K θ

θ

()

2==

θ

θ

θ

p yp

p yp J 总

总 θθJ K

或 0831

-?=?+?=?mol kJ J RT G G m r m r .ln θθ 反应向左进行

(2) 022******* ln ln ?++-=?+?=?RT T J RT G G m r m r θ

θ K T 6291.

()()

2

146.0θ

θ

θ

θp

p y

p p y J K A A 总总

-=

= 05050232

-+A A y y 7450. A y

5、反应()()()()22C s H O g H g CO g +=+若在1000K 及1200K 时K θ

分别为2.472和37.58,试计算在此温

度内的平均反应热r m H θ?及在1100K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

解:

2

1121

11(1)ln (1200)11ln

1316(1000)10001200r m r m r m H K K R T T H K H KJ mol K R θθ

θθ

θ

θθ-???=- ?

??

???=- ?=? ?

??

(1100)(1100)131.611(2)ln ln (1000) 2.4728.31410001100(1100)10.95

K K K K θθθθ??==- ?

??=

6、在454~475K 温度范围内,反应2C 2H 5OH(g)=CH 3COOC 2H 5(g)+2H 2(g)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与T 的关系

式如下:67.4/2100lg +-=K

T K θ 已知473K 时乙醇的1

34.235-?-=?mol kJ H m f θ。

求乙酸乙酯的)473(K H m f θ?。 解:题目给反应的

θ

m

r H ?在454~475K 温度范围内与T 无关 2100

303.2/-=?-RK H m r θ

1

1202.40314.8303.22100--?=???=?mol kJ mol J H m r θ

1

1525525255.430)}34.235(2202.40{)( )

(2)(--?-=?-+=?∴?-?=?mol kJ mol kJ H COOC CH H OH H C H H COOC CH H H m f m f m f m r θθθθ

(四)

二. 填空题

1. 如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无关,则是 一 级反应。

2. 如以反应物浓度1

-A c 对时间t 作图是一条直线,则是 二 级反应。 3. 某反应在初始物浓度下降一半时,其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是 零 级反应。

4. 有一平行反应,已知反应1的活化能大于反应2的活化能,想得到产物B 可采取 升高温度 、

加入催化剂。

5. 某基元反应A(g)+2B(g)

C (g),则=-

dt

dc B A B

B c c k 2

6. 某反应,其速率常数k (在313K~473K 范围内)与温度T 关系如下:

()

RT mol kJ s k 1151912810581--?-?=.exp .则该反应的级数为一级,343K 时半衰期为s 410871?. 7.连串反应A k 1

?→?Y k 2

?→?Z ,它的两个反应均为一级的,t 时刻A,Y ,Z 三种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 A , c Y , c Z , 则d d Y

c t = k 1c A -k 2c Y 。

8.对反应A P ,实验测得反应物的半衰期与与初始浓度c A,0成反比,则该反应为???二?????级反应。 9.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元 反应。

10.气相体反应 2H 2+2NO ?

→?N 2+2H 2不可能是元反应,因为四分子反应的概率几乎为零 。 11.反应A + 3B 2Y 各组分的反应速率系(常)数关系为k A =???1/3????k B ??1/2????k Y 。

12.反应A + B Y 的速率方程为:-d c A /d t =k A c A c B /c Y ,则该反应的总级数是???一????级。若浓度以

mol ·dm -3时间以s 为单位,则反应速率系(常)数k A 的单位是??s -1

??????。

13.对元反应 A k ?

→?2Y , 则d c Y / d t = 2kc A ,-d c A / d t = kc A 。 14.某反应速率系(常)数为0.107 min -1,则反应物浓度从1.0 mol ?dm -3变到0.7 mol ?dm -3与浓度从0.01 mol ?dm -3变到0.007 mol ?dm -3所需时间之比为??1???????。

15.反应A P 是二级反应。当A 的初始浓度为0.200 mol ·dm -3时,半衰期为40 s ,则该反应的速率系(常)数=???0.125 dm 3·mol -1·s -1????????。 16.对反应A

P ,反应物浓度的倒数1/c A 与时间t 成线性关系,则该反应为??二??????级反应。

三. 计算题

1、等容气相反应A →Y 的速率常数k 与温度T 具有如下关系式:(

)K

T .s

k ln 962200241

-=-

(1)计算此反应的活化能;(2)欲使A 在10min 内转化率达到90%,则温度应控制在多少? 解:一级反应 (1)Ea=9622R=80.0kJ/mol (2)1310838.311ln

1--?=-=s x t

k A

()

K .s k ln .T 53250249622

1

=-=- 2、某溶液中反应 A + B → C 开始时A 与B 的物质的量相等,没有C 。1h 后A 的转化率为75%,

问2h 后A 尚有若干未反应? 假设(1)对A 为1级,对B 为0级; (2)对A 和B 皆为0级。 解:(1)一级反应2

211111111x ln t x ln t k -=-=

()()()750121111

2

2.ln x ln t t x ln -=-=

- 则()%..x 256250122==- (2)零级反应 t x

c t c c k ,A A ,A ?=

-=

00 15175021

122 ..t x t x =?=?= 当x 2=1时,h ..x x t t 332175011

222=÷=?=,此时反应物就已消耗完

3、某些农药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已知在293 K 时,敌敌畏在酸性介质中的水解反应也是一级反应,

测得它的半衰期为61.5 d ,若在343 K 时的速率系数为0.173 h -1,求在343 K 时的半衰期及该反应的活化能E a 。

解:12ln 2ln 2

(293 K)61.5 d

k t ==

1410.0113 d 4.7110 h ---==? a 2112()11ln

()E k T k T R T T ??=- ???

a 4110.17311ln 4.71108.314 J K mol 293K 343K E ---??=- ?????? 解得 1a 98.70 kJ mol E -=?

h )

(k .t 4343693

021==

4、某液相反应在温度T 时为一级反应,已知初始速率531

0110v mol dm s ---=???,1h 后的速率为

13610263---???=s dm mol v .,请计算 (1) 速率系数 (2) 反应的半衰期 (3) 初始浓度

解:(1)00kc v = kc v = 10

0121111

-===h v

v t c c t k .ln ln (2)h k

t 6180693

021..==

(3)30003210-?==dm mol k v c ./ 5、298 K 时,乙酸乙酯与 NaOH 的皂化作用,反应的速率常数为6.36 dm 3·mol -1·min -1,若起始时酯和碱的浓度均为 0.02 mol·dm -3,试求 10 min 后酯的水解分数。

解:是一个反应物起始浓度相等的二级反应,它的速率方程和速率系数的表示式分别为:

22d ()d x k a x t =-

2

1()x k t a a x =- 把 t = 10 min , a = 0.02 mol·dm -3

,k2= 6.36 dm 3

·mol -1

·min -1

代入上式,得:

x = 0.0112 mol·dm -3

10 min 后酯的水解分数为 0.01120.560.02x a ==

6、 某一级反应,40℃ 时完成 20% 需 15min ,已知其活化能为 100 kJ·mol -1

,若要使反应在15 min 内能完成 50%,问反应温度控制在多少?

解: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反应完成 20% 所需的时间,就可以从它的积分式求出速率系数

1

11111ln ln 0.0149min 115min 10.2k t y -==?=--

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半衰期(完成 50%所需的时间),就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速率系数

1212ln 20.6930.0462min 15min

k t -=

==

211211ln

()a E k k R T T =- 322

0.04621001011ln () 323 K 0.01498.314313T T ?=-=

(五)

二. 填空题

1. 当乙醇溶于水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为

c ??σ

小于 零。 2. 当NaCl 溶于水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为c

??σ

大于 零。

3. 由于新相的生成的困难而可能存在的亚稳状态有 过冷液体、过热液体、过饱和蒸汽、过饱和溶液

4.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特别适用于 单分子层吸附 。

5. 按照吸附本性的不同,通常可将吸附分成两大类,是 物理吸附 和 化学吸附 。

6.玻璃毛细管水面上的饱和蒸气压____<_______同温度下水平的水面上的饱和蒸气压。(选填 > , = , < ) 7.推导朗缪尔吸附等温式时,其中假设之一吸附是__单_____分子层的;推导BET吸附等温式时,其中假设之一吸附是___多________分子层的。 8.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____减小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减小),当液体到临界温度时,表面张力等于____零______。

9.物理吸附的吸附力是__范德华力_____,吸附分子层是__单或多分子层________。

10.溶入水中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通常称为___表面活性________物质。

11.过饱和蒸气的存在可用____开尔文_______公式解释,毛细管凝结现象可用_____开尔文_____公式解释。(选填拉普拉斯、开尔文、朗缪尔)

12.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团的种类不同,可分为:_阴离子表面活性剂____、__阳离子表面活性剂_______、____非离子表面活性剂_____、__两性表面活性剂_____。 13.物理吸附永远为__放____热过程。

三. 计算题

1、在283K 时,可逆地使纯水表面积增加1.0m 2,吸热0.04J 。已知283K 时纯水的表面张力为0.074N·m -1,求该过程的W 、ΔU 、ΔH 、ΔS 和ΔG 各为多少?

解:J .A G W '0740=?==?σ? J ...Q W U '114004001740=+=+=?

141041283040--??=÷==K J ..Q S ? J ...U Q G S T G H 11400400740=+==+=?+=?????

2、25 ℃半径为1 μm 的水滴与蒸气达平衡,求水滴的内外压力差及其饱和蒸气压。已知25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1.97×10-3 N·m -1,体积质量(密度)为0.9971g·cm -3,蒸气压为 3.168 kPa ,摩尔质量为18.02 g·mol -1

解:Pa ..r p 363

10914310

110977122?=???==--σ? 36

333100491101109971015298314810021810977122----?=?????????==???

? ??......r RT M p p ln *r ρσ 0011.p p *r = kPa .p r 1713= 3、计算373.15K 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已知373.15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91×10-3 N·m -1。 (1)水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气泡;(2)空气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液滴; (3)空气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气泡。

解:(1)kPa r

p 363

10178.110

1.01091.5822?-=???-=-=?--σ (2)kPa ...r

p 36

310178110

1010915822?=???==--σ? (3)空气中存在的小气泡有内外两个表面,且r 内≈r 外。即: kPa ...r p 363

10356210

1010915824?=???==--σ?

4、101.325kPa 压力中,若水中只含有直径为10-6 m 的空气泡,要使这样的水开始沸腾,需要多少度?已知水在100℃的表面张力为σ=58.9×10-3N/m ,摩尔汽化热ΔH =40.67kJ/mol, 设水面至空气泡之间液柱的静压力气气泡内蒸汽压下降因素均可忽略不计。

解:())Pa ...r p p p g 56310356210501095822?=???==-=--σ?

???

? ??-=

Tr 1T 1

R

H p p ln 0*

m vap g ? ??? ??-=Tr ..ln 1153731

314840670101325336925 K .Tr 8410= 5、已知27℃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529 kPa ,已知水在300K 时的表面张力为0.0718N/m ,密度为997㎏/m 3。试求:(1)该温度下,水在半径为5×10-4

m 的某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是2.8×10-2

m ,求接触角为多少?(2)当毛细管半径为2×10-9

m 时,求27℃下水蒸气能在该毛细管内凝聚所具有的最低蒸气压是多少?

(3) 以r=2×10-6m 的毛细管作水的助沸物质,在外压为101.325kPa 时,使水沸腾将过热多少度(设在沸点附近,水和毛细管的接触角与27℃时近似相等)?欲提高助沸效果,毛细管半径应加大还是减少? 解:(1) gr h ρθσcos 2= 95302.cos ==σρθgrh o 717.=θ

(2) 519

01029971530031481018071802293

....ln *-=???????-=-=???

? ??--r RT M p p r ρσ kPa p r 12.= (3)助沸毛细管中空气泡的半径 61 2.110cos r

r m θ

-=

=? 若使液面下毛细管内的空气泡产生,则气泡内蒸气压至少应达到外压和气泡所受附加压力之和(此时忽略水的静压),即 p =p 外+△p =(101.325×103 +2×7.18×10-2/2.1×10-6)Pa=169.726kPa

111ln

r p H p R T T ???=- ???

解得:T =388.4K ,即过热温度约15.3℃。 欲提高毛细管的助沸效果,防止过热发生,应加大毛细管半径,以增大气泡半径,减小气泡所受附加压力△p 。 6、在 101.325kPa 外压,100℃的水中产生一个半径为 10-5m 的小气泡。已知该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 为 58.85×10-3N·m -1,密度为 1000kg·m -3,饱和蒸气压为 101.325kPa , 摩尔质量 为 18.02×10-3kg·mol -1。 求 : (1) 小气泡内水的饱和蒸气压。(2) 小气泡内水的附加压力。

(3) 小气泡内的压力,并判断气泡能否溢出液面。若不能逸出,试计算何温度下才能逸出。已知水的蒸发焓为 40658J·mol -1。

解:(1) ()()()()()533*1011000373314.81002.181085.5822ln ---????????-=-=r RT M p p r ρσ pa p r 101318= (2)附加压力由拉普拉斯 (Laplace)方程计算:()pa r p 117701011085.582253=???==?--σ

(3)pa pa p p p 10131811309511770101325 =+=?+=液气不能溢出,若要溢出,蒸汽压≥113095pa

对应的温度可用克-克方程计算?

??

? ?

?-?-=???? ?

?

1

21

211T T R H p p m vap **

ln T=376.31K

(六)

二. 填空题

1. 正离子的迁移数与负离子的迁移数之和等于 1 。

2. 电解质溶液依靠离子的定向迁移和电极反应导电;金属导体依靠自由电子导电。

3. 分别有KCl 、CaCl 2、Na 2SO 4、AlCl 3四种电解质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 ,其中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大的一种溶液是KCl 。

4.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的公式为∞

--∞++∞+=Λλνλνm ,其适用于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 5. 在外电场存在下,0.05 mol ·kg -1

的LiCl 溶液,Cl -的离子迁移数为0.82,则Li +

的离子迁移数t (Li +

)= 0.18 。

6.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反应电势为 0 。

7.在298K 时,已知V .E Cu e Cu 3370212=→++θ;V 521.0E Cu e Cu 2=→++θ;则=→+++θ

32E Cu e Cu V .1530

8.在恒温恒压下,同一电池以:(1)可逆方式,(2)不可逆方式放出相同的电量,在Q 、W 、H ?、S ?、G ?中,相同的是H ?、S ?、G ?,不同的是Q 、W 。

9,则表明该电池反应向 正向 进行。 10、超电势是指实际的电极电势与 平衡 电极电势之差。

11、在电池Pt|H 2(p)|HCl(a 1)||NaOH(a 2)|H 2(p)|Pt 中阳极反应是0.5H 2(p)---H +(a 1)+e 阴极反应是H 2O(l)+e---0.5H 2(p)+OH -(a 2)电池反应是H 2O(l)—H +(a 1)+OH -(a 2)

12、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 ?L -1(Λ m,1)和0.10mol ?L -1(Λ m,2)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 Λ m,1/Λ m,2=_5__。

13、CaCl 2的摩尔电导率)CaCl (2m ∞Λ 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Ca (2m +∞λ ,)

Cl (m -

∞λ 的关系是)Cl (2)Ca ()CaCl (m 2m 2m -

∞+∞∞+=λλΛ 14、298K 时反应Zn+Fe 2+=Zn 2++Fe 的θ

E =0.323V ,则其平衡常数为 8.43×1010

15、今有一溶液,含0.002 mol ·kg -1的NaCl 和0.001 mol ·kg -1的La(NO 3)3,该溶液的离子强度I =??0.008 mol ·kg -1???。

16、离子氛的电性与中心离子的电性__相反________,电量与中心离子的电量__相等________。

17、用导线把原电池的两极连接上,立刻产生电流,电子的流动是从__负_____极(即_阳___极)经由导线而进入__正______极(即___阴_____极)。 18、电池Pt | H 2(p (H 2)) | NaOH | O 2(p (O 2)) | Pt

负极反应是? 2 H 2(p (H 2))+4OH -→ 4H 2O+4e - ?,

正极反应是??? O 2(p (O 2))+2 H 2O+4e -→4OH - ??????????, 电池反应是??2 H 2(p (H 2))+ O 2(p (O 2))===2 H 2O ????????????。

19、原电池 Hg | Hg 2Cl 2(s) | HCl | Cl 2(p ) | Pt ,其负极的反应方程式为?? Hg+Cl -

21

Hg 2Cl 2+e -?????

?,称?氧化????反应;正极的反应式为?21

Cl 2+e -Cl - ???????????,称?还原????反应。

20、由于极化,原电池的正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低????,负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高????;而电解池的阳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高??????,阴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低????。(选填高或低)

三. 计算题

1、25℃时,在某电导池中充以 0.01 mol ?dm -3的KCl 水溶液,测得其电阻为112.3Ω, 若改充以同样浓度的溶液x ,测得其电阻为2184Ω。已知25℃时0.01 mol ? dm -3,KCl 水溶液的电导率为 0.14114 S ? m -1。计算: (1)电导池常数K cel ; (2)溶液x 的电导率; (3)溶液x 的摩尔电导率(水的电导率可以忽略不计)。 解:(1)185153112141140-=?=?=m ...R K cel κ (2)1310257721848215--??=÷==m S ..R K cel κ (3)()1243310257710010102577---???=?÷?==mol m S ...c m κΛ

2、电池Pt|H 2(101.325kPa )|HCl (0.10 mol·kg -1)|Hg 2Cl 2(s )|Hg 电动势E 与温度T 的关系为:

()

2

63109210881106940K T .K

T ..V

E --?-?+=

(1)写出电池反应;

(2)计算25 ℃时该反应的Δr G m 、Δr S m 、Δr H m 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过程的Q r,m 。 (3)若反应在电池外在同样条件恒压进行,计算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 解:(1)电池反应为: ()()()()22211H g +Hg Cl s =Hg l +HCl aq 22

(2)25 ℃时: ()23

6=0.0694+1.88110298.15-2.910298.15=0.3724V E --????

14631051711529810922108811----??=???-?=??? ????K V ....T E p

因此,Δr G m = -zEF = -1×96500×0.3724 = -35.94 kJ·mol -1

4-11r 196500 1.5171014.64J mol K

p

dE S zF dT --???==???=?? ??? Δr H m =Δr G m +T Δr S m = -35.94 + 14.64×298.15×10-3 = -31.58 kJ·mol -1 Q r,m = T Δr S m = 4.36 kJ·mol -1 (3)Q p ,m =Δr H m = -31.57 kJ·mol -1

3、25℃时,电极

2()()(1)0.340Ag S Ag O S OH E V θα-==的,2()(1)0.401Pt O g OH E V θα-==的

请写出由以上两个电极组成的电池反应,并计算电池的θ

E 、θ

m r G ?。 解:()()()()Pt p O OH s O Ag s Ag 221=-α 2222221

()2()2

2()2()()2()()()2O p OH Ag S OH Ag O S Ag S O p Ag O S αα----→ (1) → (1)

→ (2)

电极及电池反应

+H O(l)+2e 分++H O(l)+2e 分+分

()()()()()()()

V OH s O Ag s Ag E OH g O Pt E

E M

F 0610340040101122...=-==-==--ααθθ

θ ()1

7711061096500215298-?=??-=-=?mol

kJ zFE K G MF m r ...θθ 4、写出以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式,并计算298K 时电动势 E 及?r G m , K θ;并判断电池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Pb(s) | Pb(NO 3)2(a (Pb 2+) = 1) || AgNO 3(a (Ag +) = 1) | Ag(s) (已知: E θ(Pb 2+/Pb) = - 0.1265 V, E θ

(Ag +|Ag) = 0.7994V. ) 解: 阳极反应: Pb(s) → Pb 2+ + 2e -

阴极反应: 2Ag + +2e - → 2Ag(s)(1分)电池反应: 2Ag + + Pb(s) → 2Ag(s) + Pb 2+

00591622+

+

.(Pb )lg (Ag )

a E E E E E a θθθΘ+-

=-

==-= (0.7994 + 0.1265)V = 0.9259 V 1 965000.9259178.70r m r m G G zFE KJ mol θ

θ-?=?==??=-? (2) --2分 331178.6710exp 2.0108.314298.15K θ

??-?==? (2)

????

分 因 E > 0, 所以电池反应能自发进行。

5、有一原电池Ag | AgCl(s) | Cl -(a =1)||Cu 2+(a =0.01)| Cu 。 (1)写出上述原电池的反应式;

(2)计算该原电池在25℃时的电动势E ;

(3)25℃时,原电池反应的 吉布斯函数变(?r G m )和平衡常数K 各为多少? 已知:E (Cu 2+|Cu) = 0.3402V ,E (Cl -|AgCl|Ag) =0.2223 V 。

解: (1)2Ag+2Cl -(a =1) + Cu 2+(a =0.01) ==== 2AgCl(s) + Cu

(2)E =[0.3402-0.2223-

01.011

lg 205916.02

?] V = 0.05875 V (3)?r G m =-zFE =[-2×96485×0.05875] J ·mol -1=-11.337 kJ ·mol -1

?r G =-zFE =-RT ln K

ln K =-zFE /RT =15.298314.8)

2223.03402.0(964852?-??=9.1782

K =9.68×103

6、对于反应:H 2(g,p θ

)+ I 2(s)→2HI (aq,α=1) (1)写出电池表达式

(2)计算上述反应在 298 K 时的,,MF r m E E G K θθ

θ?和

(3)若反应写成0.5H 2(g,p θ)+ 0.5I 2(s)→HI (aq,α=1), 则,,MF r m E E G K θθθ?和为多少?

已知 298 K 时,()I aq -的1f m 51.67kJ mol G -?=-?

解:(1)反应式中,H 2氧化为H +,所以把氢电极作为负极放在电池左边,I 2(s )还原为I -,所以把碘电极

作为正极放在电池右边,并各放上导电用的金属Pt ,则电池表达式为:22Pt ()(1)()H p HI I s Pt θα= (2)

()()()()

r m r m f m f m f m 2f m 2== 2H 2I H I G G G G G G +-???+?-?-? = ()1f m 2I 103.34G kJ mol --?=-?

1

r m 1

103.34 kJ mol 0.5354 V 296500 C mol

G E E zF --??==-==??

18r m 103340exp()exp 1.30108.314298G K RT -???===? ?

???

(3)电动势值不变,因为电动势是电池的性质,与电池反应的写法无关,

E = E = 0.5354 V ,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降低一半,因为反应进度都是1 mol ,但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少了一半,即

1r m r m 1

(3)(2)51.67 kJ mol 2G G -?=

?=-?

根据平衡常数与Gibbs 自由能变化值的关系,

1

1

18922(3)(2) 1.3010 1.1410K K ????==?=?????

《物理化学》学习辅导习题及答案(汇编)

期末复习《物理化学》学习辅导材料之一 热力学 一、判断题: 1、在定温定压下,CO2由饱和液体转变为饱和蒸气,因温度不变, CO2的热力学能和焓也 不变。 ( ) 2、25℃时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25℃时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3、稳定态单质的Δf H mΘ(800K)=0 。 ( ) 4、d U=nC v,m d T公式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任何pVT过程都适用。 ( ) 5、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时,其所有的宏观性质都不随时间而变。() 6、若系统的所有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而变,则该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 7、隔离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守恒的。() 8、隔离系统的熵是守恒的。() 9、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熵只是温度的函数。() 10、绝热过程都是定熵过程。() 11、一个系统从始态到终态,只有进行可逆过程才有熵变。() 12、系统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的终态,若经绝热可逆过程,则一定达 不到此终态。() 1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不可能的。() 14、系统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过程,其熵变> 0。() 15、系统由状态1经定温、定压过程变化到状态2,非体积功W’<0,且有W G和G<0, 则此状态变化一定能发生。() 16、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中S >0,则其相反的过程即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中S <0。() 17、临界温度是气体加压液化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 ) 18、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 ) 19、Q和W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 + W也由过程决定。 ( ) 20、焓的定义式H = U + pV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 21、焓的增加量?H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 ) 22、一个绝热过程Q = 0,但体系的?T不一定为零。 ( ) 23、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 ) 24、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过程达终态,这两过程的Q、W、?U及?H是相等的。 ( ) 25、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和零的。 ( ) 26、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 ) 27、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 ) 28、某一过程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 ) 29、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 ) 30、绝热过程Q = 0,即,所以d S = 0。 ( )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物理化学计算题1

一、1 mol 理想气体由1013.25 kPa ,5 dm 3,609.4 K 反抗恒外压101.325 kPa 膨胀至40 dm 3 ,压力等于外压,求此过程的W 、Q 、△U 、△H 、△S 、△A 、△G 。已知C V ,m =12.5 J ·mol -1 ·K -1 ;始态熵值S 1=200 J ·K -1 。 解:K K T V p V p T 5.4874.6095 40 101111222=??== ()()()()()()()()3332111,211 1 ,21101.32510405 3.54610 3.546112.5487.5609.4 1.524112.58.314487.5609.4 2.5371.524 3.546 2.022amb V m p m W p V V Pa m J kJ U nC T T mol J mol K K kJ H nC T T mol J mol K K kJ Q U W kJ kJ ----=--=-?-=-?=-?=-=???-=-?=-=?+??-=-=?-=---=kJ ()()1111122,1111 21487.51112.58.314ln 8.314ln 14.67609.41014.67200214.67p m T p S nC ln nRln mol J mol K J mol K J K T p S S S J K J K -------? ??=-=+??-??=???? ?=?+=+?=?()()3 2211 2.53710487.5214.5609.420014.77G H T S T S J kJ ???=?--=-?-?--=?? 二、始态为T 1=300 K ,p 1=200 kPa 的某双原子理想气体1 mol ,经先绝热可逆膨胀使压力降到100 kPa ,再恒压加热到 T 2=300 K ,p 2=100 kPa 的终态,求整个过程的Q ,△U ,△H ,△S ,△G 。 J K J K S T H G K J molRln p p nRln S H U 1729762.53000762.51210;01121-=??-=?-?=??===?=?=?-- ()()()J K R mol T T nC H Q Q K K T p p T m p 15681.2463002 711.246300223,224.14.1111212=-=-=?===?=??? ? ??=--γ γ 四、甲醇(CH 3OH )在 101.325 kPa 下的沸点(正常沸点)为 64.65℃,在此条件下的摩尔蒸发焓Δvap H m =35.32kJ ·mol-1。求在上述温度压力条件下,1 kg 液态甲醇全部成为甲醇蒸气时的Q 、W 、ΔU 、ΔH ,ΔS 及ΔG 。视甲醇蒸气为理想气体。 解:根据题意可知,此蒸发过程是在相变温度及其平衡压力下进行的可逆相变化过程,若视甲醇蒸气为理想气体,且忽略液态甲醇的体积,则有kJ kJ H M m H n H Q m vap m vap p 30.1102)32.3532 1000 (=?=?= ?=?= kJ J RT g n l V g V p W 65.87)]15.27365.64(3145.832 1000 [)()]()([-=+??-=-=--= kJ kJ W Q U 65.1014)65.8730.1102(=-=+=? 1263.3)15.27365.64/(30.1102/-?=+==?K kJ K kJ T Q S r 0=?G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大题及答案

三、计算 1、测得300C时某蔗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为252KPa。求 (1)该溶液中蔗糖的质量摩尔浓度; (2)该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3)在大气压力下,该溶液的沸点升高值已知Kf =1.86K mol–1Kg–1 , Kb =0.513K mol–1Kg–1 ,△vapH0m=40662J mol–1 2、有理想气体反应2H2(g)+O2(g)=H2O(g),在2000K时,已知K0=1.55×107

1、计算H2 和O2分压各为1.00×10 4 Pa, 水蒸气分压为1.00×105 Pa的混合气体中,进行上述反应的△rGm,并判断反应自发进 行的方向。 2、当H2和O2分压仍然分别为1.00×10 4 Pa 时。欲使反应不能正向自发进行,水蒸气分 压最少需多大? △rGm=-1.6﹡105Jmol–1;正向自发;P (H2O)=1.24﹡107Pa。 装 订 线

在真空的容器中放入固态的NH4HS,于250C 下分解为NH3(g)与H2S(g), 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力为66.6kPa 。 (1)当放入NH4HS时容器中已有39.99kPa 的 H2S(g),求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力;(2)容器中已有6.666kPa的NH3(g),问需加多大压力的H2S(g),才能形成NH4HS 固体。 1)77.7kPa 2)P(H2S)大于166kPa。

4、已知250C时φ0(Fe3+/ Fe) =-0.036V,φ0(Fe3+/ Fe2+) =-0.770V 求250C时电极Fe2+|Fe的标准电极电势φ0(Fe2+/ Fe)。 答案: φ0(Fe2+/ Fe)= -0.439V 5、0.01mol dm-3醋酸水溶液在250C时的摩尔电导率为1.62×10-3S m2 mol–1,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为39.07×10-3S m2 mol–1 计算(1)醋酸水溶液在250C,0.01mol dm-3

物理化学计算题答案

物理化学计算题目 1、已知反应 (CH 3)2CHOH(g) == (CH 3)2CO(g) + H 2(g) 的C p ,m = 16.72 11mol K J -?-??,在 457.4 K 时的K =0.36,在298.2 K 时的?r H = 61.5 kJ ·mol -1,求500 K 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1、解:?r H (T )= ?r H (298.15 K)+()B m ,298.2K B p T C ? ∑ν = 61.5×10 3 J ·mol -1+16.72 11mol K J --??(T -298.15 K) = 56.5 ×10 3 J ·mol -1+16.72 11mol K J --??×T (2分) d ln K /d T = ?r H / (RT 2 )= 2 1 113mol K J 16.72mol J 015.56RT ---??+?? = 1.445 则 K ( 500 K) = 1.53 2、反应2O 2(g) + S 2(g) == 2SO 2(g) 在298 K 至2 000 K 之间的K 与T 的关系为 : () 37852 lg 7.57/K K T θ= - 。求 (1)反应在298 ~2 000K 之间的平均反应的标准摩尔焓; (2) 1 000 K 时的K 。 2、解:(1)?r H = -2.303×8.314 11mol K J -?-??×37 852 K = -724.8 kJ ·mol -1 (3分) (2) K (1 000 K) = 3057.7100085237109.110?=??? ??- (6分) 3、几种物质298 K 的?f H (B, T )和S (B, T ) 如下: 物 质 ?f H (B, 298 K) / k J · mol -1 S (B, 298 K) / J - K -1 - mol -1 ,11 p m C J mol K --?? HCl (g ) - 92.307 186.76 29.1 H 2(g ) 0 130.6 28.82 Cl 2(g ) 223.0 33.91 求反应 H 2 (g) + Cl 2 (g) == 2 HCl (g) 的K (500K)。 3、解:?r H (298 K) = νB ∑?f H (B ,298 K)=2×(-92.307)=184.6 k J. mol -1 ?r S (298 K) =∑B νB S (B ,298 K)= 2×186.76-130.6-223=19.921 1 --??K mol J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在298K及101.325KPa下的1.00dm3氢气,等温可逆膨胀到 2.00 dm3,所做功的绝对值为C A、0.418 J B、0.0418 J C、70.3J D、7.11J 2. 对于孤立体系的实际过程,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D A、W=0 B、Q=0 C、△U=0 D、△H=0 3. 一封闭系统进行可逆循环,其热温商之和D A、总是正值 B、总是负值 C、是温度的函数 D、总为零 4. 液体A和B混合成实际溶液时,当A和B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相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时,该溶液对拉乌尔定律将 B A、产生正偏差 B、产生负偏差 C、不产生偏差 D、无法确定 5. 关于偏摩尔量,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偏摩尔量是状态函数,其值与物质的量无关 B、偏摩尔量的值不能小于零 C、体系的强度性质无偏摩尔量 D、纯物质的偏摩尔量等于摩尔量 6.克拉贝龙方程dP/dT=△H m(相变)/T△Vm(相变),其应用条件是D A、只适用于纯物质的气液、气固平衡 B、只适用于服从理想气体行为的为气液、气固平衡 C、任何纯物质的相变热不随温度而变的两相平衡 D、任何纯物质两相平衡体系 7.含KNO3和NaCl的水溶液与纯水达到渗透平衡,其自由度数f为D A、1 B、2 C、3 D、4 8.分解反应A(s)=B(g)+2C(g)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与分解压力P的数值之间为 C A、Kp=P3 B、Kp>P3 C、KpP凹>P凸 B、P凸>P平>P凹

物理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 物理化学 》练习题4 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容(特别是姓名和班内编号)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 三 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述说法哪一种不正确: ( ) (A )一定量理想气体自由膨胀后,其?U = 0 (B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U ≠0 (C )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U = 0 (D )非理想气体自由膨胀,气体温度略有变化 2. 水在 100℃、101325Pa 下沸腾时,下列各量何者增加? (A) 系统熵 (B) 汽化焓 (C) Gibbs 函数 (D) 蒸气压 3. 不挥发的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之后,将会引起( ) (A) 凝固点升高 (B) 沸点升高 (C) 蒸汽压升高 (D) 总是放出热量 4. 对于理想气体之间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影响标准平衡常数K 的因素是( ) (A) 浓度 (B) 压力 (C) 温度 (D) 催化剂 5. 固体Fe ,FeO ,Fe 3O 4与气体CO ,CO 2达到平衡时其组分数C 和自由度数F 分别为( )。 (A) C = 2, F = 0 (B) C = 1, F = 0 (C) C = 3, F = 1 (D) C = 4, F = 2 6.科尔劳施从实验中总结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 m m ΛΛ∞ =-,这一规律适用于( )

(A) 弱电解质(B) 强电解质的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在一定范围的溶液 7.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T的关系为dln K /d T = ?r H m /RT2,则( ) (A) K 必随温度升高而加大(B) K 必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K 必随温度升高而改变(D) 随温度升高,K 可增大、减少或不变 8. 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在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有( ) (A) 表面能(B) 表面张力(C) 比表面(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9.某零级反应A = B+ C开始时反应物浓度为0.2 mol·dm-3,其速率常数k为1.25×10?5 mol·dm-3·s-1,则其反应完成所耗时间t为 (A) 8000 s (B) 12000 s (C) 16000 s (D) 18000 s 10.在一个绝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升高和压力增大,则有 (A) Q>0,W<0,?U < 0 (B) Q=0,W=0,?U = 0 (C) Q=0,W<0,?U < 0 (D) Q>0,W=0,?U > 0 二、计算题(6题,共60分) 1. 298 K,101.3 kPa下,Zn 和CuSO4溶液的置换反应在可逆电池中进行,做出电功200 kJ,放热6 kJ,求该反应的Δr U,Δr H,Δr S,Δr A,Δr G(设反应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10分)

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 试卷一 一、选择题 ( 共15题 30分 ) 1. 下列诸过程可应用公式 dU = (Cp- nR)dT进行计算的是: ( C ) (A) 实际气体等压可逆冷却 (B) 恒容搅拌某液体以升高温度 (C)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D) 量热弹中的燃烧过程 2. 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 B ) (A) 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因为绝热可逆ΔS = 0 (B) 从同一始态出发,不可能达到同一终态绝热不可逆S > 0 (C) 不能断定 (A)、(B) 中哪一种正确所以状态函数 S 不同 (D) 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故终态不能相同 3.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ΔF。 ( C ) (A)>ΔG (B) <ΔG (C) =ΔG (D) 不能确定 4. 下列函数中为强度性质的是: ( C ) (A) S (B) (G/p)T (C) (U/V)T 容量性质除以容量性质为强度性质 (D) CV 5. 273 K,10p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 C ) (A) μ(l) >μ(s) (B) μ(l) = μ(s) (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

6.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 (A) 和纯水 (B)。经历若干

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μ(纯水)>μ(糖水中水) ,水从(B) 杯向(A) 杯转移 ) ( A ) (A) A 杯高于 B 杯 (B) A 杯等于 B 杯 (C) A 杯低于 B 杯 (D) 视温度而定 7.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 ( D ) (A) 1 (B) 2 (C) 3 (D) 4 * Φ=C+2-f=2+2-0=4 8.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 101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C ) (A) 3 种 (B) 2 种 (C) 1 种 (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 S = 5 , R = 3 , R' = 0,C= 5 - 3 = 2 f*= 2 -Φ+ 1 = 0, 最大的Φ= 3 , 除去硫酸水溶液与冰还可有一种硫酸水含物与之共存。 9. 已知 A 和 B 可构成固溶体,在 A 中,若加入 B 可使 A 的熔点提高,则B 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 _____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 A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不能确定 10. 已知反应 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 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1/2) N2+(3/2) H2= NH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C ) (A) 4 (B) 0.5 (C) 2 K (D) 1 * $p(2) = [K $p(1)]= (0.25)= 2 11. 若 298 K 时,反应 N2O4(g) = 2NO2(g) 的 K $p= 0.1132,则: (1) 当 p (N2O4) = p (NO2) = 1 kPa 时,反应将 _____( B )_____; (2) 当 p (N2O4) = 10 kPa,p (NO2) = 1 kPa 时,反应将 ____( A )____ 。

物理化学复习题目(含答案)

物 理 化 学 总 复 习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只适用于:答案:D (A)单纯状态变化 (B)相变化 (C)化学变化 (D)封闭体系的任何变化 2.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 时绝热压缩到500K,则其焓变H ?约为: 4157J 3. 关于热与功,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答案:B (A)功与热只出现在体系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只存在于体系与环境的界面上 (B)只有封闭体系发生的过程中,功与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功与热不就是能量,而就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可称为被交换的能量 (D)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过程,如果内能不变,则功与热对体系的影响必互相抵消 4.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答案:D (A)单质的焓值均为零 (B)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化学反应中体系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5. 下列过程中,体系内能变化不为零的就是:答案:D (A)不可逆循环过程 (B)可逆循环过程 (C)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D)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 6.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那个就是不正确的?答案:A (A)0)T U (V =?? (B) 0)V U (T =?? (C) 0)P U (T =?? (D) 0)P H (T =??

7.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的描述就是正确的?答案:A (A) Q = 0 ;H ? =0;P ?< 0 (B) Q = 0 ;H ? = 0;P ?> 0 (C) Q > 0 ;H ? =0;P ?< 0 (D) Q < 0 ;H ? = 0;P ?< 0 8. 3mol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T 1=300 K 、p 1=100kPa 反抗恒定的外压50kPa 作不可逆 膨胀至终态T 2=300 K 、p 2=50kPa,对于这一过程的Q= 3741J 、W= -3741 J 、U ?= 0 、H ?= 0 。 9. 在一个绝热的刚壁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物系的温度从T 1升高到T 2,压力从p 1升 高到p 2,则:Q = 0 ;W = 0 :U ? = 0。 10. 当理想气体反抗一定的压力作绝热膨胀时,则:答案:D (A) 焓总就是不变 (B) 内能总就是增加 (C) 总就是增加 (D) 内能总就是减少 11. 若要通过节流膨胀达到致冷的目的,则节流操作应控制的条件就是:答案:B (A)H )P T (??=μ <0 (B)H )P T (??=μ>0 (C)H )P T (??=μ=0 (D)不必考虑μ的数值 1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压力p 1可逆膨胀到压力为p 2,则等温膨胀的终态体积与绝 热膨胀的终态体积之间的关系就是:答案:A (A)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二者没有关系 (D)二者相等 13.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273K 及 200kPa 的初态,经pT =C(常数)的可逆途径压缩到 400kPa 的终态,则该过程的U ?= -1702J 。 14.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温度为300K 绝热压缩到500K 时,其焓变H ?为 4157J 。 15. 从定义 U H pV =-出发,推断下列关系中的不正确者:答案:C (A) p p U H ( )()p V V ??=-?? (B) p p p U T ()C ()p V V ??=-?? (C) p p p U H T ()()()T V T V ???=-??? (D) p p p U H T ()()()p V T V ???=-??? 16. 盖斯定律包含了两个重要问题,即:答案:D (A)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三定律 (B)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的基本性质 (C)热力学第三定律与热的基本性质 (D)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状态函数的基本特性 17. 当某化学反应的0C m .P r π?时,则该过程的)T (H m r ?随温度的升高而 答案:A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 无一定规律 18. 氢气与氧气以2:1的比例在绝热的钢瓶中反应生成水,在该过程中 答案:D

物理化学习题与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5.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7.因Q P= ΔH,Q V=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10.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12.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3.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16.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18.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20.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28.对于同一始态出发的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过程,W R= ΔU= n C V,mΔT,W Ir= ΔU= n C V,mΔT,所以W R= W Ir。 1.第一句话对,第二句话错,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ΔU = 0,ΔH= 0。4.错,理想气体的U = f(T),U与T不是独立变量。5.错,绝热压缩温度升高;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吸热。7.错,Q V、Q p是状态变化的量、不是由状态决定的量。8.错,(1)未说明该过程的W'是否为零;(2)若W' = 0,该过程的热也只等于系统的焓变。10.错,这不是理想气体的单纯pVT 变化。12.错,在升温过程中有相变化。13.错,H = f(T,p)只对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成立。16.错,无限小过程不是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18.对。 20.错,一般的非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不仅只是温度的函数。28.错,两个过程的ΔT不同。 二、单选题: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A) T,p,V,Q ; (B) m,V m,C p,?V;(C) T,p,V,n; (D) T,p,U,W。 8.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1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A)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B)热容C与途径无关; (C)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 (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 18.1 mol H2(为理气)由始态298K、p被绝热可逆地压缩5dm3,那么终态温度T2 与内能变化?U分别是:(A)562K,0 kJ ; (B)275K,-5.49 kJ ;(C)275K,5.49kJ ;(D) 562K,5.49 kJ 。 21.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T)、绝热可逆压缩(i)到终态体积为V2时,环境对体系所做功的绝对值比较:(A) W T > W i;(B)W T < W i;(C) W T = W i; (D) 无确定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5.为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6.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H、?S、?A、?G中何者为零?⑴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⑵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⑶理想气体由(p1,T1)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2,T2)状态;⑷ H2和Cl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⑹理想气体卡诺循环。1.对。 4 正确。5.错,系统由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不可能到达相同的终态。6 错,环境的熵变应加在一起考虑。 8.错。14.错。未计算环境的熵变;15.错,条件 16.错,必须在等温等压,W’= 0的条件下才有此结论。24.(1) ΔU = ΔH = 0;(2) ΔH = 0; (3) ΔS = 0; (4) ΔU = 0;(5) ΔG = 0;6) ΔU、ΔH、ΔS、ΔA、ΔG都为 0。 二、单选题: 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A) 跑的最快;(B)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 12.2mol理想气体B,在300K时等温膨胀,W = 0时体积增加一倍,则其?S(J·K-1)为: (A) -5.76 ; (B) 331 ; (C) 5.76 ; (D) 11.52 。 13.如图,可表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示意图是: (A) 图⑴; (B) 图⑵;(C)图⑶; (D) 图⑷。

714200222069物理化学习题集(离线选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物理化学》课程作业(选做) 姓名: 孔小柯 学 号: 714200222069 年级: 14秋 学习中心: 华家池医学中心 —————————————————————————————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判断题 1. 状态函数改变后,状态一定改变。 2. 不做非体积功是指系统的始态和终态的体积相同。 3. O 2(g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零。 4. H 2O (l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零。 5. H 2和O 2在绝热钢瓶中发生反应的△U 等于零。 二、单选题 1. 是状态函数。 A .G B .△U C .W D .Q 2. 具有广度性质。 A .T B 、U C .P D .ρ(密度) 3. 具有强度性质。 A .S B .V C .G D .η(粘度) 4. 101.325kPa 和273.15K 的水等温等压变为冰,该过程的 。 A .Q>0 B .△U =0 C .△H>0 D .△H<0 5.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其体积从V 1增大到V 2,则系统做功为 。 A .W=0 B .W>0 C .W<0 D .1 2 ln V V nRT W =

三、填空题 1.最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零(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 2.完全燃烧产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零(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 3.在充满氧气的定容绝热反应器中,石墨剧烈燃烧。若以反应器以及其中所有物质为系 统,则该过程的△H 零(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 4.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5.C(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填“小于”、“大于” 或“等于” )。 6.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填“小于”、“大于” 或“等于”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状态函数? 2.什么是等压过程? 3.什么是热力学能? 4.什么是体积功? 5.可逆过程有哪些特点? 6.什么是理想气体?

物理化学第四章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判断与问答题: 1.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就是反应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2.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r G m 就是在一定量的系统中进行1mol 的 化学反应时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3.因为m r G ?= -RT ln K ,所以m r G ?是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函数变化。 4.m r G ?是反应进度的函数。 5.在等温等压条件下,?r G m > 0的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6.?r G m 的大小表示了反应系统处于该反应进度ζ时反应的趋势。 7.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用m r G ?来判断其反应进行的方向。 8.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方向进行。若某化 学反应在给定条件下?r G m < 0,则反应物将完全变成产物,反应将进行到底。 9.在等温、等压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反应的? r G m < 0时,若值越小,自发进行反应 的趋势也越强,反应进行得越快。 10.某化学反应的? r G m 若大于零,则K 一定小于1。 11.理想气体反应 A + B = 2C ,当p A = p B = p C 时,m r G ?的大小就决定了反应进行方向。 12.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13.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PCl 5的分解反应,只须测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就可 以求知平衡常数了。 14.因 K = f (T ),所以对于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当温度一定时,其平衡组成也一定。 15.若已知某气相生成反应的平衡组成,则能求得产物的m r G ?。 16.温度T 时,若K = l ,说明这个反应在此温度,压力为100kPa 的条件下已达到平衡。 17.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动。 18.因K = ∏(a B ν),所有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化学反应计量系数而改变。 19.有供电能力(W f ≠ 0)的可逆电池反应体系的状态,在“G ~ξ”曲线上可存在的位置? 20.“纯是相对的,绝对纯的物质是没有”,试从反应的亲合能A 上分析这句话的道理? 21.化学反应亲合势愈大,则自发反应趋势越强,反应进行得愈快,对否? 22.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反应自由能的关系:K RT G ln m r -=?,那么,为什么反应的 平衡态与标准态是不相同的? 23.欲使反应产物的平衡浓度最大,反应物的投料比一般为多大? 24.对于计量系数?ν = 0的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哪些因素变化不改变平衡点? 25.平衡常数 K = 1的反应,在标准态下反应,反应朝什么方向进行? 26.在空气中金属不被氧化的条件是什么? 27.反应PCl 5(g) = PCl 3(g) + Cl 2(g) 在212℃、p 容器中达到平衡,PCl 5 离解度为0.5, 反应的m r H ?= 88 kJ·mol -1,以下情况下,PCl 5的离解度如何变化: (A) 通过减小容器体积来增加压力; (B) 容器体积不变,通入N 2气来增加总压力; (B) 升高温度; (D) 加入催化剂。 28.对于复分解反应,如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容易进行到底,试以化学平衡理论 分析其道理? 29.2HgO(s) = 2Hg(g) + O 2(g),在反应温度下及p = 101.325kPa 时,K = 4×10-3,试问 HgO(s) 的分解压力多大?当达到分解温度时,与HgO(s) 平衡的p Hg 有多大?若在标 准状态下反应,体系的总压力是多少? 30.反应CO(g) + H 2O(g) = CO 2(g) + H 2(g),在600℃、100kPa 下达到平衡(各物质的逸度 系数均为1),当压力增大到500kPa 时,各物质的逸度系数分别为:γ (CO 2) = 1.09, γ (H 2) = 1.10,γ (CO) = 1.23,γ (H 2O) = 0.77,问这时平衡点向何方移动? 31.反应CaCO 3(s) = CaO(s) + CO 2(g) 在常温常压下的分解压力并不等于零,那么古代大 理石建筑物何以能够保留至今而不倒?

物理化学作业答案文档

物理化学习题作业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问答题 1.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不属于系统但与系统密切相关的部分称为环境。 2. 状态函数是描述平衡系统宏观性质的物理量。 3. 在环境压力恒定下,系统始、终态压力相同且等于环境压力的过程。 4. 系统中物质的所有能量的总和。 5.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6. 因系统的体积变化而引起的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的功。 7. 可逆过程有三个特点:(1) 系统从始态到终态,过程是以无限接近平衡状态下进行的; (2) 在可逆过程中,系统做最大功,环境做最小功;(3) 沿与过程原来途径相反方向进 行,可使系统和环境完全恢复原来状态。 8. 可以忽略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本身体积的气体。 9.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一摩尔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0.不能。该情况相当于一个绝热系统中作电功,电机发热只能使室温升高。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三、选择题(选1个答案) 1. A 2. D 3. B 4. D 5. A 6. C 7. A 8. D 9. C 10. A 四、填空题 1. 封闭 2. 封闭系统中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 3. 等于 4. 等于 5. 大于

6.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一摩尔物质完全燃烧的焓变 7. 小于 8. 小于 9. 强度性质 10.小于 五、计算题 1. -8.314J 2. (1)Q=0,W=0,△U=0,△H=0 (2)Q=2430J,W=-2430J,△U=0,△H=0 (3)Q=1548J,W=-1548J,△U=0,△H=0 3.Q=40.7kJ,W=-3.10kJ,△U=37.6kJ,△H=40.7kJ 4. 6 5.7kJ 5. 260.7 kJ·mol-1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问答题 1.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2.由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等温可逆压缩→绝热可逆压缩所组成的循环过程。 3.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4.在孤立系统中的任何过程,或封闭系统中 的绝热过程: △S>0 表示自发过程 △S=0 表示可逆过程 △S<0 表示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5.在封闭系统中的等温等压非体积功 为零的过程: △G<0 表示自发过程 △G=0 表示可逆过程 △G>0 表示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6.在封闭系统中的等温等容非体积功 为零的过程:

物理化学习题集及答案2

相平衡 一、选择题: 1. 二组分体系恒温时.可能同时存在的最大相数为 ( ) (A) Φ=2 (B) Φ=3 (C) Φ=4 2. 在α、β两项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相平衡时,下列哪种情况正确 ( ) A B A A A B A B (A ) (C) (D) (B )αααβαβββμμμμμμμμ==== 3. 在101325Pa 下,水、冰和水蒸气平衡的系统中,自由度为 ( ) (A) 0 (B) 1 (C) 2 4. 在密闭容器中有食盐饱和溶液,并且存在着从溶液中析出的细小食盐结晶,则系统的自由度是 ( ) (A) 0 (B) 1 (C) 2 (D) 3 5. 系统是N 2和O 2两种气体的混合物时,自由度应为 ( ) (A) 1 (B) 2 (C) 3 (D) 4 6. 在101325 Pa 下,水和水蒸气呈平衡的系统,其自由度f 为 ( ) (A) 0 (B) 1 (C) 2 (D) 3 7. NH 4Cl(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NH 4Cl(s) → HCl(g) + NH 3(g) ( ) (A) K =3, Φ=2, f =2 (B) K =2, Φ=2, f =1 (C) K =1, Φ=2, f =1 (D) K =4, Φ=2, f =1 8. 25 ℃及标准压力下,NaCl(s)与其水溶液平衡共存 ( ) (A) K =1, Φ=2, f =1 (B) K =2, Φ=2, f =1 (C) K =2, Φ=2, f =0 (D) K =4, Φ=2, f =1 9. 已知在318 K 时纯丙酮的的蒸气压为43.063 kPa ,今测得氯仿的摩尔分数为0.30的丙酮-氯仿二元溶液上丙酮的蒸气压为26.77 kPa ,则此溶液: ( ) (A) 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B) 对丙酮为负偏差 (C) 对丙酮为正偏差 (D) 无法确定 10. 苯(A)与甲苯(B)形成理想混合物,当把5 mol 苯与5 mol 甲苯混合形成溶液,这时,与溶液相平衡的蒸汽中,苯(A)的摩尔分数是: ( )

物理化学-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作业习题 物理化学教研组解 2009,7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1. 一隔板将一刚性决热容器分为左右两侧,左室气体的压力大于右室气体的压力。现将隔板抽去左、右气体的压力达到平衡。若以全部气体作为体系,则ΔU 、Q 、W 为正?为负?或为零? 解:0===?W Q U 2. 试证明1mol 理想气体在衡压下升温1K 时,气体与环境交换的功等于摩尔气体常数R 。 证明:R T nR V V p W =?=-=)(12 3. 已知冰和水的密度分别为:0.92×103kg·m -3,现有1mol 的水发生如下变化: (1) 在100o C ,101.325kPa 下蒸发为水蒸气,且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2) 在0 o C 、101.325kPa 下变为冰。 试求上述过程体系所作的体积功。 解:(1) )(m 1096.110 92.01018363 3 --???==冰V )(m 1096.110 0.110183 63 3--???==水V )(10101.3373314.81)(3J nRT V V p W e ?=??===冰水- (2) )(16.0)108.11096.1(101325)(55J V V p W e =?-??=-=--水冰 4. 若一封闭体系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 (1) Q 、W 、Q -W 、ΔU 是否已经完全确定。 (2) 若在绝热条件下,使体系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则(1)中的各量是否已完全确定?为什么? 解:(1) Q -W 与ΔU 完全确定。 (2) Q 、W 、Q -W 及ΔU 均确定。 5. 1mol 理想气体从100o C 、0.025m 3 经过下述四个过程变为100o C 、0.1m 3: (1) 恒温可逆膨胀; (2) 向真空膨胀; (3) 恒外压为终态压力下膨胀; (4) 恒温下先以恒外压等于气体体积为0.05m 3时的压力膨胀至0.05 m 3,再以恒外压等于终态压力下膨胀至0.1m 3。 求诸过程体系所做的体积功。 解:(1))(4299025 .01.0ln 314.81ln 12J V V nRT W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