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计算题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计算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计算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计算题及答案第一章例4在100℃,p下,1mol水(1)可逆蒸发,(2)向真空蒸发为蒸气。

已知vapHm=40.7kJmol-1,假设蒸气为理想气体,液体水的体积可忽略不计,求Q,W,U,H。

解:(1)H=Qp=40.7kJW=-pV=-pVg=-RT=-3.1kJU=Q-W=(40.7-3.1)kJ=37.6kJ(2)始终态同(1)故H=40.7kJU=37.6kJ向真空蒸发W=0Q=U=37.6kJ例5将100g,40℃水和100g,0℃的冰在杜瓦瓶中(恒压,绝热)混合,求平衡后的状态,及此过程的H。

已知冰的熔化热=335Jg-1,Cp(水)=4.18JK-1g-1解:设水和冰为系统。

因恒压,绝热所以H=Qp=0又H=H(水)+H(冰)=0设终态温度为TH=H(水)+H(冰)=1004.18(T–313)+100335=0T=253K该结果是不可能的!100g水全部降温至0℃,放热:H(水)=–1004.1840=–16.7kJ100g 冰全部融化吸热:H(冰)=33.5kJ说明冰不能全部融化,终态应是0℃的冰水混合物。

设m克冰融化,H=H(冰)+H(水)=m0.335-16.7=0m=50g平衡后的状态为50g冰和150g水的0℃的冰水混合物。

例6已知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UHpVpVm=RT+bp(b>0常数)TpVTpVTTpTVT请依据推导结果判断(1)在绝热自由膨胀过程中,该气体的温度如何变化(2)在绝热节流膨胀过程中,该气体的温度如何变化V2TT解:(1)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等内能过程,U=0,则VVUdV所以本题要解的1是μJ的正负令U=f(T,V),根据循环关系式:UTVV1CVJTVVUUTUT1U1TpJpTVCVCTVVUTV现在只要判断[]是>0,=0,还是<0?其中的偏微商与气体的状态方程有关。

VpTJ1TppTVUCVTV焦耳系数气体的状态方程可改写为p(Vm–b)=RTRTRp其中p对T求导得:VmbTVVmbRT1代入上式:pT0VCVbUVm故温度不变分析:若把气体的状态方程p(Vm–b)=RT与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m=RT比较,有什么结论可看出该方程只修正了气体分子的体积(Vm–b),而分子间作用力这一项没有修正,说明p=p理气,故在绝热自由膨胀过程中温度没有变化。

物理化学习题-含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含答案

基态是单态。计算在298K、1atm下一氧化碳气体的 摩尔熵值。
7
解:由于CO气体为非定位体系,其熵公式为:
ln Q Q NkT S k ln N! T
N
ln Q Nk ln Q k ln N! NkT T
可将其看成是体系的平动熵、转动熵、振动熵及电子熵等之 和。可先分别求出各运动形式的熵、再求和而得体系的总熵 。上式的-k lnN! 项归入平动熵计算。
32
将题中给出的数据直接代入上式得:
Q转
2 8 1.1461045 1.381023 298 (3.1416 )
2 (6.62610
34 2
)
424
5
(3)如果将分子看成是谐振子,则有
Q振 1 1 e h kT 1 1 e h c kT
由题意知,
565cm1 565102 m1
~
1 代入上式得: Q振 6.6261034 565102 2.998108 1 exp[ ] 23 1.3810 298

1
1 e
2.73
1.07
6
计算题
2.已知一氧化碳分子的转动惯量是
I 1.451046 kg m2 ~ 1 基本振动波数 2170cm ,分子量为 28.0,其电子
2170cm1 217000 m1
ln Q h c e h c kT T kT2 1 e h c kT
12
将数据代入得
ln Q振 T
计算题
10.5 e10.5 0 10.5 298 (1 e )
S振 R ln Q振 RT T 8.314 ln 1 8.314 298 0 0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3套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3套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3套三、计算题( 共5题60分)21. 10 分(0824)计算1mol He(理想⽓体) 在下列状态变化过程中的ΔH和ΔG。

He (101.325 kPa,473 K)??→He (101.325 kPa,673 K)已知:C p, m [He(g)] = (5/2)R,473K 时S m$[He(g)] = 135.1 J·K-1·mol-1。

22. 15 分(1104)某⽓体状态⽅程为pV = n(RT + Bp),始态为p1T1,该⽓体经绝热真空膨胀后终态压⼒为p2,试求该过程的Q,W及⽓体的ΔU,ΔH,ΔF,ΔG,ΔS。

23. 10 分(1809)两液体A, B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

在320 K,溶液I含3 mol A和1 mol B,总蒸⽓压为:5.33×104 Pa。

再加⼊2 mol B 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II,总蒸⽓压为6.13×104 Pa。

(1) 计算纯液体的蒸⽓压p A*,p B*;(2) 理想液体混合物I的平衡⽓相组成y B;(3) 理想液体混合物I的混合过程⾃由能变化Δmix G m;(4) 若在理想液体混合物II中加⼊3 mol B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Ⅲ,总蒸⽓压为多少?24. 15 分(2419)固体CO2的蒸⽓压与温度间的经验式为:ln(p/Pa)=-3116 K/T + 27.537已知熔化焓?fus H m= 8326 J·mol-1,三相点的温度为217 K。

试求出液体CO2的蒸⽓压与温度的经验关系式。

25. 10 分(2965)3H2+ N2= 2NH3在350℃的K p= 6.818×10-8(kPa)-2,并设与压⼒⽆关,从3:1的H2,N2混合物出发,在350℃下要获得物质的量分数为0.08 的NH3,压⼒⾄少要多⼤?26. 13 分(0957)4 g Ar(可视为理想⽓体,其摩尔质量M(Ar)=39.95 g·mol-1)在300 K时,压⼒为506.6 kPa,今在等温下反抗202.6 kPa的恒定外压进⾏膨胀。

物理化学习题4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习题4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习题一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作为熵增原理,下述表述中,错误的是( )A. 孤立体系的熵值永远增加B. 在绝热条件下,趋向平衡的过程中封闭体系的熵值增加C. 孤立体系的熵值永不减少D. 可用体系的熵的增加或不变来判断过程是否可逆2、溶液内任一组分的偏摩尔体积( )A. 不可能是负B. 总是正值C. 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D. 必然和纯组分的摩尔体积相等3、在T 时,一纯液体的蒸气压为8000 Pa,当0.2 mol 的非挥发性溶质溶于0.8 mol的该液体中时,溶液的蒸气压为4000 Pa,若蒸气是理想的,则在该溶液中溶剂的活度系数是( )A. 2.27B. 0.625C. 1.80D. 0.2304、同一温度下,微小晶粒的饱和蒸汽压和大块颗粒的饱和蒸汽压哪个大? ( )A. 微小晶粒的大B. 大块颗粒的大C. 一样大D. 无法比较5、在10 cm3,1mol·dm-3的KOH溶液中加入10cm3水,其摩尔电导率将()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状态函数的特征是,功、热、体积、焓和熵中不是状态函数的有。

2、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为,化学达平衡时等温方程式为,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用参数,等温等压条件下若使反应逆向进行,则应满足条件。

3、形成负偏差的溶液,异种分子间的引力同类分子间的引力,使分子逸出液面的倾向,实际蒸气压依拉乌尔定律计算值,且△mi x H0,△mi x V0。

4、NH4HS(s)和任意量的NH3(g)及H2S(g)达平衡时,自由度f=。

5、液滴越小,饱和蒸气压越__________;而液体中的气泡越小,气泡内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越__________ 。

6、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 ·dm -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 ,初始浓度为0.024 mol ·dm -3时,半衰期为 600 s ,此反应级数n = 。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丁达尔现象是光照射到溶胶粒子上发生的( C )A.反射B.折射C.散射D.透射2、实验测定电池电动势采用对消法,其目的是为了( C )A. 测量时保持回路电流恒定B. 测量时保持回路电压恒定C. 测量时回路电流接近于零D. 测量时回路电压接近于零3、下面关于表面活性剂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D )A.表面活性剂是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B.表面活性剂都是亲水的极性基和憎水的非极性基组成C.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某一特定值后,将在溶液内部形成胶束D.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时,吸附量Г<04、等温等压下,将一定质量的水由一个大球分散为许多小水滴时,以下物理量保持不变的是( B )A.表面吉布斯函数B.表面张力C液体上的附加压力 D.饱和蒸汽压5、某溶液中溶质B的浓度为c B(表层)> c B(体相),表面( C )A. dσ/dc>0, ГB>0B. dσ/dc>0, ГB<0C. dσ/dc<0, ГB>0D. dσ/dc<0, ГB<06、在吸附过程中,以下热力学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A )A.△G<0 △H<0 △S<0B. △G>0 △H>0 △S>0C. △G<0 △H>0 △S>0D. △G>0 △H<0 △S<07、在下述各量中,表示偏摩尔量的是()A、(∂H∕∂n B)T,p,n C(C≠B)B、(∂U∕∂n B)T,V,n C(C≠B)C、(∂F∕∂p)T,V,n C(C≠B)D、(∂G∕∂T)p,V,n C(C≠B)8、373K和101325Pa下的1molH2O(l),令其与373K的大热源接触,并使其向真空器蒸发,变为373K和101325Pa下的1molH2O(g),对于这一过程可用以下哪个量来判断过程的方向?(D )A、△S系B、△U C、△G D、△S总9、NaCl(s)和含有稀盐酸的NaCl饱和水溶液的平衡体系,其独立组分数是多少?(B )A、5B、3C、2D、410、对峙反应A ⇔ B,当温度一定时,由A纯开始,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B )A.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常数等于逆反应速率常数B.正逆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二向反应速率之差C.反应的总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和D.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常数大于逆反应速率常数11、下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小的是(设浓度都为0.01mol/kg)( D )A、LaCl3B、CaCl2C、NaClD、CuSO412、下列两个电池,电动势分别为E1和E2,H2(pθ)︱KOH(0.1mol.kg-1)︱O2(pθ)H2(pθ)︱H2SO4(0.01mol.kg-1)︱O2(pθ)两个电动势的大小为( C )A、E1<E2B、E1>E2C、E1=E2D、E1=-E213、对于混合等体积的0.08mol.dm-3 KI和0.1mol.dm-3 AgNO3 溶液所得溶胶,下述电解质聚沉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 D )①CaCl 2; ②NaCN ; ③Na 2SO 4; ④MgSO 4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④>②>③>①D 、③>④>①>②14、若A 、B 两种物质在α、β两相中达平衡,下列哪种关系式正确 ( D )A 、μA α = μB β B 、μA α = μB αC 、μA β =μB βD 、μA β = μA β15、FeCl 3溶液中离子的m ±与m 的关系是 ( C )A 、m +=4 mB 、m +=271/3 mC 、m ±=271/4 mD 、m ±=41/3 m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在一支干净的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中部注入一滴纯水,形成一自由移动的液柱,然后用微量注射器向液柱左侧注入小量KCl 水溶液,设润湿性质不变,则液柱将 ( 向左移动)2、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同时溶质服从亨利定律的二元溶液是(稀溶液 )3、273K ,100kPa 下,1dm 3水中能溶解49mol 氧或23.5mol 氮,在此条件下1dm 3水中能溶解多少空气?( 28.6 mol )4、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经恒外压压缩至稳定,此变化过程中△S 体 ( △S 体>0 )(填<0、>0、=0)5、若某液体能在固体上发生铺展,则界面张力σg−l ,σl−s ,σg−s 之间的关系为(σg−l +σl−s <σg−s )6、表面特征:指液体表面有 的趋势。

物理化学期末考题(四,计算题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期末考题(四,计算题参考答案)

仅供参考,请勿外传计算题参考答案1.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始态为300K ,500kPa 。

(1)在等温条件下向真空膨胀至100kPa ,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A ∆、G ∆。

(2)在恒压条件下,体积增至原来的两倍(V 2=2V 1), 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

解:(1) 因为向真空膨胀,等温过程,故:01=Q ,01=W ,01=∆U ,01=∆HJ 4014kPa500kPa100ln K 300K mol J 8.314mol 1ln111211-=⨯⨯⋅⋅⨯==∆=∆--p p nRT G A 111211K J 38.13kPa100kPa 500ln K mol J 8.314mol 1ln---⋅=⨯⋅⋅⨯==∆p p nR S (2) 因为12212,V V p p ==,所以,由111222T V p T V p =,得K 600212==T T J 6236K 300)(600K m o l J 8.31425m o l 1)(1112m ,22=-⨯⋅⋅⨯⨯=-==∆--T T nC Q H p J 3741K 300)(600K m o l J 8.31423m o l 1)(1112m ,2=-⨯⋅⋅⨯⨯=-=∆--T T nC U V J 2495J 6236J 3741222-=-=-∆=Q U W1K600K300m,m ,2K J 4.14K300K600ln 8.314251d 1d 21-⋅=⨯⨯=⨯==∆⎰⎰T TC T TnC S p T T p2.1mol 理想气体,始态压力202650Pa ,体积为22.4dm 3,连续经历下列三个过程达到终态。

(1) 从始态可逆膨胀至B ,其压力为101325Pa ;(2)从B 再等容加热至C ,其温度为1091.9K ; (3)从C 再在等压条件下冷却至终态D ,其温度为545.9K 。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 A. ΔU=Q V B. W=nRTln(p 2/p 1) C. ΔU=dTC m ,V T T 2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A. 反应热B. 吸收的热量C. 焓的变化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A. 1/6.443B. (6.443)1/2C. (1/6.443)2D. 1/(6.443)1/2( )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A. 1,1,1,2B. 1,1,3,0C. 3,1,2,1D. 3,2,2,2 ( )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A. i j n ,V ,S i )n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

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A. 1B. 0.75C. 0.667D. 0.5 ( )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

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C. 只得恒沸混合物D. 得纯A 和纯B( ) 9. 实验测得浓度为0.200mol ·dm -3的HAc 溶液的电导率为0.07138S ·m -1,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HAc)为A. 0.3569S ·m 2·mol -1B. 0.0003569S ·m 2·mol -1C. 356.9S ·m 2·mol -1D. 0.01428S ·m 2·mol -1( ) 10. 表面活性物质溶于水时,关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溶液表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升高,正吸附 B. 表面张力降低,正吸附 C. 表面张力升高,负吸附 D. 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正吸附( ) 11. 一体积的氢气在0℃,101.3kPa 下等温膨胀至原来体积的3倍,其内能变化是多少?(设氢气是理想气体)A. 0.4JB. 0C. 6JD.0.04J( ) 12. 已知反应CO(g)+1/2O 2(g)=CO 2(g)的ΔH ,下列说法中何者不正确A. ΔH 是CO 2(g)的生成热B. ΔH 是CO(g)的燃烧热C. ΔH 是负值D. ΔH 与反应ΔU 的数值不等( ) 13. 对于0.002mol/kg 的Na 2SO 4溶液,其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 ±=0.219是 A. 3.175×10-3B. 2.828×10-3C. 1.789×10-4D. 4×10-3( ) 14. 对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A. 一定等于零B. 一定不等于零C. 一定大于零D. 一定小于零 ( ) 15.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g) + S(s) = H 2S(g) K 1 S(s) + O 2(g) = SO 2(g) K 2则反应H 2S(g) + O 2(g)= H 2(g) + SO 2(g) 的平衡常数为A. K 2/K 1B. K 1—K 2C. K 1×K 2D. K 1/K 2( ) 16. 对于N 2和H 2混合气体的绝热可逆压缩(没有生产NH 3),则 A. ΔU=0 B. ΔH=0 C. ΔS=0 D. ΔG=0 ( ) 17. 温度升高溶胶的稳定性A. 增加B. 下降C. 不变D. 先增加后下降 ( ) 18. 101℃时,水在多大外压下沸腾?A. 101.3kPaB. 1013kPaC. 略高于101.3kPaD. 略低于101.3kPa ( ) 19. 在HAc 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 A. 电导率 B. 电阻 C. 摩尔电导 D. 电离度 ( ) 20. 定温下气相反应K p 有什么特点?A. 恒为常数B. 恒等于K cC. 随压力而变D. 与体积有关 ( ) 21. 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8/7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4/3所需的时间的1.5倍,则反应的级数为 B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 ) 22. 在一定量AgI 溶胶中加入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量最少的是 AA. La(NO 3)3B. Mg(NO 3)2C. NaNO 3D. KNO 3( ) 23. 接触角可确定固体某种性质,若亲液固体表面能被液体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是A.0=θ B. 90>θ C. 90<θ D. θ为任意角( ) 24. 混合等体积0.08mol ·dm 3 KI 和0.1mol ·dm 3AgNO 3溶液得到一溶胶体系,在该体系中分别加入下述三个电解质:(1) MgSO 4, (2) CaCl 2, (3) Na 2SO 4, 则其聚沉能力的大小为A. (1)>(2)>(3)B. (2)>(1)>(3)C. (3)>(1)>(2)D. (3)>(2)>(1)( ) 25. 298K时反应Zn+Fe2+=Zn2++Fe的E0为0.323V,则其平衡常数为A. 2.89×105B. 8.34×1010C. 5.53×104D. 2.35×102一、二、计算题:(共50分)1.(10分) A(熔点651℃)和B(熔点419℃)的相图具有一个低共熔点,为368℃(42% A,质量百分数,下同)。

物理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以下是物理化学练题及其答案:
1. 已知氯气在0℃时密度比空气大
2.44倍,求氯气的摩尔质量。

答案:70.91 g/mol
2. 算出10mol一氧化碳和15mol氧气在完全燃烧下产生的水的
质量并写出反应式。

答案:反应式2CO + O2 → 2CO2;水的质量为180g。

3. 有一容积为1L的,温度为25℃,内装有SO2Dioxide,在标
准状况下浓度为1mol/L。

求体积为1L的内的SO2质量。

答案:64.07g
4. 已知非极性H2O2在正己烷中的溶解度为0.25 g/L,求该物
质在正己醇中的溶解度。

假设两种溶剂的体积相等。

答案:0.2 g/L
5. 已知分子式为C4H10的有机物A和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B在相同的条件下燃烧生成的CO2的质量之比为27:22,求A 和B的分子式。

答案:A为C4H10,B为C2H6O2。

6. 在65℃时,硫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均匀自由某室温下倾斜的中慢慢流出。

它们的密度分别为1.96,2.07和2.30g/cm³。

问它们按照密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先流出的是哪一个?
答案:轻硫S8。

以上是物理化学练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计算题目1、已知反应 (CH 3)2CHOH(g) == (CH 3)2CO(g) + H 2(g) 的C p ,m = 16.7211mol K J -⋅-⋅⋅,在457.4K 时的K =0.36,在298.2 K 时的∆r H = 61.5 kJ ·mol -1,求500 K 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解:∆r H(T )= ∆r H(298.15 K)+()B m ,298.2KB p TC ⎰∑ν= 61.5×10 3 J ·mol -1+16.72 11mol K J --⋅⋅(T -298.15 K)= 56.5 ×10 3 J ·mol -1+16.72 11mol K J --⋅⋅×T (2分)d ln K /d T = ∆r H/ (RT 2)= 21113mol K J 16.72mol J 015.56RT ---⋅⋅+⋅⨯ = 1.445则 K( 500 K) = 1.532、反应2O 2(g) + S 2(g) == 2SO 2(g) 在298 K 至2 000 K 之间的K 与T 的关系为 :()37852lg 7.57/K K T θ=- 。

求(1)反应在298 ~2 000K 之间的平均反应的标准摩尔焓; (2) 1 000 K 时的K 。

2、解:(1)∆r H = -2.303×8.314 11mol K J -⋅-⋅⋅×37 852 K= -724.8 kJ ·mol -1 (3分)(2) K (1 000 K) = 3057.7100085237109.110⨯=⎪⎭⎫⎝⎛- (6分)3、几种物质298 K 的∆f H(B, T )和S(B, T ) 如下:物 质 ∆f H (B, 298 K)/ k J · mol -1S (B, 298 K) / J -K -1- mol -1,11p mCJ mol K --⋅⋅HCl (g ) - 92.307186.76 29.1 H 2(g ) 0130.6 28.82 Cl 2(g )223.033.91求反应 H 2 (g) + Cl 2 (g) == 2 HCl (g) 的K (500K)。

3、解:∆r H (298 K) =νB ∑∆f H(B ,298 K)=2×(-92.307)=184.6 k J. mol -1∆r S (298 K) =∑B νB S (B ,298 K)= 2×186.76-130.6-223=19.9211--⋅⋅Kmol J∆pmr C =(2×29.91+-28.82-33.91)11--⋅⋅K mol J =-4.5311--⋅⋅K mol J ()31500(500)(298)184.6-4.5350029810298183.7--∆=∆+∆=⨯-⨯=⋅⎰pmr m r m r H H K C dT kJ mol11500500(500)(298)19.92-4.53ln29829817.58--∆∆=∆+==⋅⋅⎰pm r r mr mC S S dT TJ mol K(2分)(500)(500)(500)∆=∆-∆r m r m r m G H T S =183.7-500×17.58×310-=174.911-⋅mol kJln r m G RT K ∆=- 174.91×310 =-8.314×500ln Kln K =-42.08195.3310-=⨯K4、已知293K 时某电池标准电池电动势为1.0186V ,()PE T∂∂= − 3.2×10 -3 V / K ,计算298K 时电池反应的Δr G m 、Δr H m 、Δr S m ,Q r 。

4解: 设273K 时电池电动势为E (E −E 1) /(T −T 1)= − 3.2×10 -3V / K E = − 3.2×10 -3V /K(298K − 273K ) + 1.0186V = 0.9386V 设反应中 n = 2Δr G m = − nFE = −2×0.9386 V×96500 C · mol= −181.15kJ · mol Δr S m = nF ()P ET∂∂ = 2×96500 C · mol×(−3.2×10 -3V / K) = − 617.6J / K· mol Δr H m = Δr G m +T Δr S m= −181.15kJ/mol + 298K×(−617.6J / K· mol)×10-3= −365.2 kJ · molQ R = T Δr S m = 298K×(− 617.6J / K· mol)×0-3 = − 184.0 kJ · mol 5、 电池Zn|ZnCl 2(b =0.555 mol·kg -1) |AgCl(s)|Ag ,测得25℃时电动势 E =1.015V 。

已知:E (Zn 2+|Zn) = -0.763V ,E (Cl -|AgCl|Ag) = 0.2223 V 。

(1)写出电池反应(得失电子数为2); (2)求上述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 (3)求溶液ZnCl 2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系数)γ±5解: (1)Zn+2AgCl(s) === ZnCl 2(b =0.555mol·kg -1)+2Ag (2)lg K =zFE /2.303RT =05916.0)]763.0(2223.0[2--⨯ =33.3153K =2.067×1033(3)E =E -=)ZnCl (ln 22a F RT E -[]33O )/(4ln 2±γb b FRT = E -205916.0[lg43O )/(b b +3lg γ±]= E -0.02958{lg[43O )/(b b ]+3lg γ±} γ±=[]02958.03)/(4lg 31O 3O ⨯-+-E E b b =02958.03015.19853.0(0.555)lg4313⨯-+⨯-=-0.38 γ±=0.40776、 25℃时,在同一电导池中,先装入c 为0.02mol/ dm3 的KCl 水溶液,测得其电阻为82.4Ω 。

将电阻池洗净,干燥后在装入c 为0.0025mol/ dm3 的K2 SO4水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Ω。

已知25℃时0.02 mol/dm3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S/m 。

试求25℃时的: (a )电导池的电池常数Kcell ;(b )0.0025mol/dm3的K2 SO4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6(1)根据式 cell G K κ=⨯,电导池系数cell -1-11K =κ(KCl)×=κ(KCl)×R(KCl)G(KCl)=0.2768S×m ×82.4.00Ω=22.81m 0.0025mol/ dm3 的K 2 SO 4溶液的电导率为1124cell 24(K SO )/(K SO )22.81m /326.00.06997S m --==Ω=⋅K R κ0.0025mol/ dm3 的K 2 SO 4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1321m 242424(K SO )(K SO )/(K SO )0.06997S m /2.5mol m 0.02799S m mol ---==⋅⋅=⋅⋅Λc κ 7、反应SO 2Cl 2SO 2 + Cl 2是一级的气相反应。

在320℃时,k =2.2×10-5 s -1。

问反应经过90 min 后SO 2Cl 2的分解百分数是多少? 7、解:ln 11-x=kt =2.2×10-5 s -1×90 min×60 s·min -1 = 0.118811-x=1.1261 x =0.112=11.2% 8、等容气相反应A →Y 的速率系(常)数k 与温度T 具有如下关系式:()19622ln /s 24.00/K k T -=-( 1 ) 计算此反应的活化能;( 2 ) 欲使A 在10min 内转化率达到90%,则反应温度应控制在多少? 8、解:(1)据Arrhenius 公式:110ln(/s )ln(/s )aE k k RT--=-+与经验式对比,得E a=9622K ⋅ R = 80.0kJ ⋅mol-1 (2)求T ,t =10min ,转化率x A=0.931A11()ln 3.83810s 1k T t x --==⨯-19622K 325.5K 24.00ln(/s )T k -==- 9、已知反应CCl 3COOH→CO 2+CHCl 3 在90℃时速率常数为 3.11×10-4s -1,70℃时为1.71×10-5s -1,求该反应的活化能及50℃时的速率常数。

9、解:由Arrhenius 公式所以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1.50×105J·mol -1当反应温度为50℃时,所以k(50℃)=6.58×10-7s -1。

10、2mol 液体水在100℃和标准压力下蒸发,试计算此过程的△H,△S △G 和W 。

已知水在100℃和标准压力下蒸发为水蒸气的摩尔蒸发焓为40.67KJ.mol -1假设水的体积比之蒸气的体积可略去不计,蒸气作为理想气体. 10、解:kJ .∆ H=24067=81.34⨯ (3分)181.34218.1J K 373∆∆H S=T -==⋅ (3分) G 0∆= (3分)()W P V 8.314373J 6.20kJ ∆ =-PVg=-nRT=-2=-⨯⨯=- (3分)11、在27 ℃时, 1mol 理想气体由106Pa 定温膨胀至105Pa,试计算此过程的△U 、 △H 、 △S 和 △G 。

11、解:∆U = 0,∆H = 0, (2分)2 mol H 2O(g) 373 K2 mol H 2O(l ) 373K611152p 10S nR ln 18.314ln J K 19.14J K p 10--⎛⎫∆==⨯= ⎪⎝⎭·· (5分) A G T S (30019.14)J ∆=∆=-∆=-⨯=- (8分)12、已知各物质在298.15K 时的热力学函数数据如下: 物质C 2H 5OH(g)C 2H 4(g) H 2O(g)-1KJ.molf mH θ∆-235.30 52.283 -241.80 -1-1J.mol .K mS θ282.0219.45188.74,11..P m C J K mol-- 65.4443.5633.577对下列反应: C 2H 5OH(g) = C 2H 4(g) + H 2O(g)求此反应在398K 时,标准压力下ξ=1mol 时的,,,,Q W U H S ∆∆∆∆及G 12、解:⑴1mol ξ=r m r m H H H ξ∆=⋅∆=∆()11=43.5633.57765.4411.70J mol k --∆+-=⋅⋅r ,m p C()()29852.283241.8235.345.783r m H KJ KJ ∆=-+=()()()398,298339839829845.78311.70(398298)1046.953p r mr mp m Q HH C dTKJ-=∆=∆+∆=+⨯-⨯=⎰()11298219.45188.74282126.19r m S J mol k --∆=+-=⋅⋅()()398,29811398298/398126.1911.70ln 129.58298r mr mp m S S C TdTJ mol k--∆=∆+∆=+=⋅⋅⎰()()()339839846.95318.3143981043.64r m r m U H KJ-⎡⎤∆=∆-⎢⎥⎣⎦-⨯⨯⨯=∑B B νg RT =W=()()()39839843.6446.95 3.31r mU Q KJ KJ ∆-=-=-()()()()339839839846.95398129.5810 4.62r m r m r m G H T S KJ KJ-∆=∆-∆=-⨯⨯=-13、某反应在327℃与347℃时的标准平衡常数K 1与K 2分别为1×10-12和5×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