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盖设计说明书及钻2—M12孔夹具设计

连杆盖设计说明书及钻2—M12孔夹具设计
连杆盖设计说明书及钻2—M12孔夹具设计

摘要

连杆是柴油机的主要传动件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连杆的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连杆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而连杆的刚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在安排工艺过程时,就需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逐步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并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

机械加工工艺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障。然而夹具又是制造系统的重要部分,工艺对夹具的要求也会提高,专用夹具、成组夹具、组合夹具和随行夹具都朝着柔性化、自动化、标准化、通用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加工要求。所以对机械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连杆,加工工艺,夹具设计

目录

摘要............................................................................................................. I 第1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1零件的功用、结构及特点 (1)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

第2章毛坯的选择 (3)

2.1 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其公差 (3)

2.2 定毛坯的技术要求 (3)

2.3 绘制毛坯图 (3)

2.4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4)

第3章基准的选择 (5)

第4章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6)

4.1 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6)

4.2 拟订加工工艺路线 (6)

4.2.1工艺路线方案1 (6)

4.2.2工艺路线方案2 (7)

4.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7)

第5章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

5.1工序2切削用量及其基本时间的确定 (8)

5.1.1 确定每齿进给量fz (8)

5.1.2 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和耐用度 (8)

5.1.3确定切削速度和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8)

5.1.4基本时间 (9)

5.2工序4切削用量及其基本时间的确定 (9)

5.2.1 确定进给量f (9)

5.2.2 确定切削速度V (9)

5.2.3 确定切削速度V (9)

5.2.4 基本时间的确定 (10)

5.3工序9切削用量及其基本时间的确定 (10)

5.3.1 确定每齿进给量f

(10)

z

5.3.2 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和耐用度 (10)

5.3.3 确定切削速度和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10)

5.3.4基本时间 (11)

5.4工序10切削用量及其基本时间的确定 (11)

(11)

5.4.1 确定每齿进给量f

z

5.4.2 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和耐用度 (11)

5.4.3 确定切削速度和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12)

5.4.4基本时间 (12)

第6章夹具体方案设计 (13)

6.1确定定位基准 (13)

6.2 确定夹具整体方案 (13)

6.2.1 方案的选择 (14)

6.3夹具定位误差分析 (14)

6.4夹紧力的计算 (14)

6.5切屑参数的设定 (15)

6.5.1钻孔切削用量 (15)

6.5.2确定进给量f (15)

6.5.3确定切削速度v (15)

6.6、钻孔基本时间的确定 (16)

6.7、定位误差分析 (16)

6.8 夹具精度分析 (16)

6.9 夹具总体设计 (17)

第7章夹具结构设计 (20)

7.1钻套 (20)

7.2夹具体设计 (20)

7.3压板 (21)

7.4夹紧机构 (22)

7.5刀具的选择 (23)

7.6夹具的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24)

7.7结构特点 (24)

设计心得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6)

第1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1.1零件的功用、结构及特点

图1.1为连杆盖零件,材料为QT450-10铸件,生产纲领为6000 件/年。要求设计加工该零用的毛坯图或零件与毛坯合图1张,关键工序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主要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3份,以及设计说明书1份。

图1.1零件图

连杆是柴油机的重要零件之一。连杆体和连杆盖通过螺栓连接成为一整体,其大头孔与曲轴相连,小头通过活塞销和活塞相连,将作用于活塞气体的膨胀压力传给曲轴,又受曲轴驱动而带动活塞压缩汽缸中的气体。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连杆盖共有两组加工表面,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

1.以mm 81Φ内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m 021

.00

8181+Φ的内孔及倒角,两个12M 的螺纹孔,与内孔中心相距尺寸为mm 021

.005.3+的平面,还有相距为mm 0

023.094+-的两平面,以及一段半径为

25R 的圆弧。 2.以m 20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2个023

.0020+Φmm 的内孔及其倒角,宽为15.005

.015++mm 的槽,相距尺寸为15

.0037+mm 的凹槽。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a.连杆盖的端面相对021

.0081+Φmm 内孔中心的对称度公差为mm 3.0; b.宽为15

.005.015++mm 的槽相对连杆盖中心的对称度公差为

mm 2.0; c.023

.0020+Φmm 孔与021.0081+Φmm 内圆中心的连线相距为mm 85。 d.023.0020+Φmm 两孔与021.0081+Φmm 内圆的平行度公差为mm 2.0。

第2章毛坯的选择

2.1 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其公差

(l).因零件材料为铸铁件,要求的年产量为6000 件,属大批生产,左支座的轮廓尺寸不大,且有较多不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所以毛坯制造选用砂型手工造型铸造成形。

(2).连杆盖属特形零件,且加工过程中利用不加工表面进行定位的工序少,故零件毛坯选为粗铸件。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 CT11,加工余量等级按H级。

2.2 定毛坯的技术要求

(1).铸件经人工时效处理;

(2).逐渐不允许有夹渣、气孔、疏松等缺陷;

(3).材料为QT450-10。

2.3 绘制毛坯图

根据连杆盖零件图,在各加工表面上加上机械加工余量,绘制毛坯图,如图2。1。

图2.3.1毛胚图

2.4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第3章基准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81

内孔左右两边的凸台的上表面作为粗基准,在小端尾部用V型块,限制6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车销。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再重复。

第4章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4.1 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根据各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定如下加工方法:大端端面:粗铣—精铣

螺纹孔下端面:粗铣-精铣

螺纹孔:钻—扩—铰

大端侧面:粗铣—半精铣

81

Φ孔:粗镗—半精镗—精镗—浮动镗刀块精镗

小端凹槽:粗铣—精铣

Φ孔:钻—扩—粗铰—精铰

21

21

Φ圆槽:镗

R圆弧:镗

Φ孔内的25

81

4.2 拟订加工工艺路线

4.2.1工艺路线方案1

工序1 铸造毛坯。

工序2 粗铣大端侧面,以螺纹孔定位。

工序3 精铣大端侧面,以螺纹孔定位。

工序4 粗铣螺纹孔下端面,以大端端面定位。

工序5 精铣大端端面。

工序6 钻、扩、12

Φ螺纹孔,以大端端面定位。

工序7 精铣小侧面,以螺纹孔定位。

Φ螺纹孔,以大端端面定位。

工序8 铰12

工序9 精铣螺纹孔下端面,以大端定位。

Φ孔,并倒角,以大端定位。

工序10 合连杆盖,粗镗81

工序11 钻20

Φ孔定位。

Φ孔,并倒角,以81

工序12 铰20

Φ孔,以大端定位。

工序13 镗21

Φ内槽,以81

Φ孔定位。

工序14 半精镗,精镗,浮动镗刀块镗81

Φ孔。

工序15 铰20

Φ孔,以大端定位。

工序16 粗、精铣上端凹槽,以20

Φ孔和大端侧面定位。

4.2.2工艺路线方案2

工序1 铸造毛坯。

工序2粗—精铣大小端侧面,两面互为基准(翻转几次)

工序3粗-精铣大端端面

工序4钻-扩-铰20

Φ孔,以大端端面定位

工序5 合连杆盖,粗镗81

Φ孔,并倒角,以大端定位。

工序6半精镗,精镗,浮动镗刀块镗81

Φ孔定位钻

Φ孔,并镗25

R圆弧,以20工序7 镗21

Φ孔定位。

Φ内槽,以81

工序8钻-扩-铰12

Φ螺纹孔,以20

Φ孔和大端侧面定位

工序9粗精铣螺纹孔下端台阶面,以20

Φ孔和侧面。

Φ孔81

工序10粗、精铣上端凹槽,以20

Φ孔和大端侧面定位。

4.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工艺路线一是按照工序分散的原则制定的,这样使得装夹次数增多,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对成批生产不适合,而且在选择粗基准的时候先加工侧面,给后面的加工带来了很大的误差。

工艺路线按照工序集中的原则,克服了路线一的缺点,在粗基准选择上比较合理,先加工大端端面,减少对后面的加工所带来的误差。

通过分析,最终选用路线2。

第5章 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5.1工序2切削用量及其基本时间的确定

本工序为粗铣大小端侧面,所选用刀具为高速钢直齿三面刃铣刀。铣刀直

径mm d 200=,宽度mm L 200=,齿数mm Z 40=

5.1.1 确定每齿进给量fz

由[3]文献表9。4-1知道X62卧室铣床的功率为KW 5.7,工艺系统刚性为中等,细齿盘铣刀加工铸铁,查得z mm fz /30.0~15.0=。现取z mm fz /20.0=

5.1.2 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和耐用度

由[3]文献表9.4-7查得铣刀刀齿后到刀面最大磨损量为mm 25.0~20.0,耐用度min 180=T

5.1.3确定切削速度和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根据[3]

文献表9。4-8中的公式计算:

v v v v v

p u e y z x p m q v z a f a T d C V =

(5-1)

53=v C ,25.0=v q ,1.0=v X ,4.0=v y ,3.0=v U ,1.0=v P ,2.0=m ,min 180=T ,

mm a p 5.1=,z mm fz /2.0=,mm a e 50=,24=z ,mm d 200=。

min /6.27m V =

1000/43.9/min n V d π== (5-2) 根据X62型卧式铣床主轴转速表,查[1]文献表4.2-9选择min /5.37r n =, 实际切削速度0.39/V m s =,工作台没分钟进给粮为180/min mz z n f f z mm ==。 根据X62型卧式铣床主轴转速表,查文献[1]表4.2-40选择mm f mz /150=则实际的

每齿进给量为0.17/z f mm z =

5.1.4基本时间

根据[1]文献表6.2-7,三面铣刀铣平面的基本时间为

12()/Mz T l l l f =++ (5-3) 式中,mm l 50=, mm l 301=, mm l 22=,

s T 32min 54.0==,182s 6==T T 总

5.2工序4切削用量及其基本时间的确定

5.2.1 确定进给量f

本工序为钻孔,刀具为直柄麻花钻,钻头直径18d 0=,HBS<200,根据[3]

文献

表5-127,75.0~61.0=f ,本孔加工要绞,2/75.0~2/61.0=f ,根据[1]文献表4.2-16,Z525立式钻床的进给量取z mm f /36.0=。

5.2.2 确定切削速度V

查[6]文献 3.1,min /35m V = 则min /639)18/(351000r n =??=π。 根据[1]文献表4.2-15 取min /545r n = 则实际速度min /8.30m V =。 钻孔基本时间的确定

12()/n T l l l f =++ (5-4)

式中, 43=l ,7)2~1(6.09)2~1()2/(1=+?=+=ctgkr D l ,02=l

29.15min 25.0==T

5.2.3 确定切削速度V

min /6.19~5.17)3/1~2/1(m V V ==钻 v

则5.281~6.186=n 根据[

1]

文献表 4.2-15 取min /272r n =实际速度

min /9.16m V =。

5.2.4 基本时间的确定

根据[1]

文献表6.2-5

s l l l l T 43f n

2

1=++=

(5-5) 式中2)2~1(590)188.19()2~1()2/(1=+?-=+-=ctg d D l ctgkr ,42=l s T 22=

5.3工序9切削用量及其基本时间的确定

本工序为粗铣螺纹孔下台阶端面,所选用刀具为高速钢直齿三面刃铣刀.

铣刀直径mm d 200=,宽度mm l 12=,齿数24=z .

5.3.1 确定每齿进给量z f

由[3]文献表9.4-1知道X62卧室铣床的功率为kw 5.7,工艺系统刚性为中等,

细齿盘铣刀加工铸铁,查得z mm f z /3.0~15.0=.现取z mm f z /20.0=.

5.3.2 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和耐用度

由[3]文献表9.4-7查得铣刀刀齿后到刀面最大磨损量为mm 25.0~20.0,耐用度min 180=T .

5.3.3 确定切削速度和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根据(5-1)计算: 式

,53=v c 25.0=v q ,1.0=v x ,4.0=v y ,3.0=v u ,1.0=v p ,2.0=m ,min 180=T ,

8.1=p a ,z mm f z /2.0=,m e m a 50=,24=z ,mm d 200=。

min /6.27m v =

根据(5-2)计算:

min /9.431000r n d

v

==

π

根据X62型卧式铣床主轴转速表,查文献[1]表4.2-9选择

min /5.37r n =,实际切削速度s m v /39.0=,工作台没分钟进给粮为

min /180mm z f f n z mz ==。

根据X62型卧式铣床主轴转速表,查[1]文献表4.2-40选择min /150mm f mz =, 则实际的每齿进给量为z mm f z /17.0=。

5.3.4基本时间

根据[1]

文献表6.2-7,三面铣刀铣平面的基本时间为

Mz

2

1f l l l T ++=

(5-6)

式中 2,30,5021===l l l

s T 32min 54.0==

5.4工序10切削用量及其基本时间的确定

本工序为粗铣上端槽,所选用刀具为高速钢直齿三面刃铣刀.铣刀直径

mm d 200=,宽度mm L 10=,齿数24=Z .

5.4.1 确定每齿进给量z f

由[3]文献表9.4-1知道X52型立式铣床的功率为7.5KW,工艺系统刚性为中等,细齿盘铣刀加工铸铁,查得z mm f z /30.0~15.0=.现取z mm f z /20.0=。

5.4.2 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和耐用度

由[3]文献]表9.4-7查得铣刀刀齿后到刀面最大磨损量为mm 25.0~20.0,耐用度min 180=T 。

5.4.3 确定切削速度和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根据(5-1)计算: 式中

,53=v C 25.0=v q ,1.0=v X ,4.0=v y ,3.0=v U ,1.0=v P ,2.0=m ,180=T T,

40=p a ,2.0=z f ,40=e a 24=Z ,200=d . min /2.24m V = 根据(5-2)计算:

min /5.381000r d

V

n ==

π 根据X62型卧式铣床主轴转速表,查[1]文献表4.2-9选择min /5.37=n ,实际切削速度s mm v /6.23=,工作台每分钟进给粮为

min /180mm Z f f n z m z ==

根据X62型卧式铣床主轴转速表,查[1]文献表4.2-40选择min /150mm f m z =,则实际的每齿进给量为z mm f z /17.0=。

5.4.4基本时间

根据[1]文献表6.2-7,三面铣刀铣平面的基本时间为 Mz

f l l l T 2

1++=

(5-7)

式中43=l ,821=l ,22=l ,

51min 85.0==T

第6章夹具体方案设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的夹具。

根据工艺决定设计凸台上两个12.5孔的夹具。可选用525

Z型号立式钻床。选用直柄麻花钻(GB/T6135.3-1996),扩孔采用直柄扩孔钻(GB/T1141-1984)。6.1确定定位基准

本工序为钻并扩12

Φ的两孔,以20

Φ为定位基准。

6.2 确定夹具整体方案

方案一;

采用V型块的定位方案,一个下方20

Φ小孔固定,上方用一压板压紧,用支撑板定位端面。

图6.2.1方案一

方案二;

采用ф20孔型块在在下方定位,上方用ф80的孔定位。

图6.2.2 方案二

6.2.1 方案的选择

方案一与方案二是从不同的方向对孔进行加工,但方案一中的压紧端面是进行过加工的,而方案二中的钻孔上端面没有加工。本着先面后孔的原则,故方案一实用。

6.3夹具定位误差分析

由于每一个工件的尺寸和表面形状上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夹具定位元件也有一定的制造误差,结果会使每个具体表面相对于理想位置产生位置变动量,产生定位误差。

定位误差实质上就是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这个变动量相对于基本尺寸而言是个微量,因而可将其视为冒个基本尺寸的微分。找出以工序基准为端点的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冒个基本尺寸,对其进行微分,就可以得到定位误差。

6.4夹紧力的计算

夹紧装置是夹具德尔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夹紧装置时应注意;

1、在夹紧过程中应保持工件定位时所获得的正确位置。

2、夹紧力大小适当。

3、夹紧装置应操作方便、省力、安全。

4、夹紧装置的复杂程度和自动化程度应与生产批量和生产方式相适应。 切削力:

C C KF F =

查参考[2]文献得

,14,83.0,65.0.0.1,30=====Z UF YF XF CF 65.0,0.1,30===F F F Y X C ,

0.1=F X ,65.0=F Y ,83.0=F U ,14=Z

,0,500==F W d 8,3.3,83.0===p e F a a q N F C 17.68=

夹紧力:

查参考[1]文献表6.3-6简单螺旋夹紧机构的类型与夹紧力的计算得12=M 的螺旋压紧力为C F W N W >>=,1005,故采用螺旋夹紧有效。

6.5切屑参数的设定

6.5.1钻孔切削用量

本工序为钻mm 122Φ?的通孔。单边切屑余量为mm 11。

6.5.2确定进给量f

本工序为钻孔,钻孔使用直柄麻花钻(GB/T6135.3-1996),根据[3]文献 2.32钻头的直径为200,00.120<<=HBS d ,根据[3]文献 2.7,6.1~05.0=f ,根据

[3]文献 2.32,选取Z3025钻床的主轴进给量00.1=f 。

6.5.3 确定切削速度v

根据[3]文献 2.30,切削速度0v v

v M p v v

C d Z v K T a X fy =

,1=f f=1 , 9.4v C =,

0.25v Z = 0=Xv 0.4v y = ,125.0=m .

Tv K =0.1 1.0mv K = 0.9sy K = 1.0tv K = 0.84xy K = 1.0lv K = 0.756V TV mv sv tv xv lv K K K K K K K ==

0 5.88/min v v

v M

p v v

C d Z v K m T a X fy =

= 010001000 5.88

170.2/min 3.1411

v n r d ?=

==π? 则

根据[3]文献 2.32,取min /200r n = 实际

0 3.1411200 6.9/min 10001000

d n v m π??=

==

6.6、钻孔基本时间的确定

根据[1]文献表6.2-7,三面铣刀铣平面的基本时间为:

n

f l l l T 2

1++=

(6-1) 0,7)2~1(6.0)2~1()2/(,43211==+=+==l ctgk D l l

s T 29.15min 25.0==

6.7、定位误差分析

由于每一个工件的尺寸和表面形状上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夹具定位元件也有一定的制造误差,结果会使每个具体表面相对于理想位置产生位置变动量,产生定位误差。

定位误差实质上就是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这个变动量相对于基本尺寸而言是个微量,因而可将其视为冒个基本尺寸的微分。找出以工序基准为端点的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冒个基本尺寸,对其进行微分,就可以得到定位误差。

6.8 夹具精度分析

使用夹具加工时,影响被加工零件位置精度的误差因素主要有;

1、定位误差工件安装在夹具上位置不准确或不一致。

2、家具制造与装夹误差包括夹具制造误差、夹紧误差、导向误差。

3、加工过程误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热变形、磨损以及各种随机因素所造成的加工误差。

6.9 夹具总体设计

图6.9.1 转配图主视图

课程设计说明书--箱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二 〇 一 六 年 七 月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题: 箱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 生: 韩孝彬 学 号: 2134022503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2013级 指导教师: 赵德金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设计条件: (3) 设计要求: (3) 摘要 (4) 设计说明 (5) 一、零件的分析 (8) 1、零件的特点分析 (8) 2、零件的作用 (8)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9) 三、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11) 1、选着毛坯 (11)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11) 3、绘制零件的毛坯简图 (12) 四、拟定箱体的工艺路线 (13)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3) 2、零件表面方法的确定 (13) 3、加工阶段的安排 (15)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5) 5、工顺序的安排 (16) 6、确定工艺路线 (16) 五、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8) 1、工序3与工序4----加工底脚面与凸端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 确定 (18) 2、工序5---粗铣和半精铣上端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8) 3、工序6,7的---粗铣和半精铣前后端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9) 4、工序8、9、10、11----粗镗-半精镗-精镗各圆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 差的确定 (19) 5、工序12、13、15、16----钻各孔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 20 六、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精算 (21) 1、切削用量的确定 (21) 2、时间定额的预算 (23) 七、夹具总体方案设计 (26) 1、工件装夹方案的确定 (26) 2、其它元件的选择 (26) 3、镗床夹具总图的绘制 (31) 八、总结与体会 (32) 九、致谢 (33) 十、参考文献 (34) 附录:夹具的三维实体图 (36)

钻夹具设计说明书

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程:钻床夹具设计 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姓名:

2、定位方案的确定与定位元件的选择 定位基准为下表面和左端面,考虑到工件加工尺寸较大,结合工艺性,工件以平面为定位基准,常用定位元件采用支撑板和2个支撑钉 3、夹具结构设计 3.1 定位装置(含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

采用一面两孔定位时,支撑钉位如下。两定位孔中心距为150 ±0.06mm 1)确定圆柱销直径 圆柱销直径公差取g6,即 mm。 (2)确定圆柱销与削边销之间的中心距 根据公式(5-3),取 mm ,所以圆柱销与削边销之间的中心距为150±0.02mm。 3.2 夹紧装置(含夹紧机构设计与夹紧力计算) 根据设计思想,则此钻床夹具采用固定式钻床夹具,草图如下所示:

夹紧力计算 09.81Zf Yf F F F C d f K = 查表可得F C =42.7、 xf=1.0、 yf=0.7、.Z F K =. 0.9 因此Fz=.595N 09.81ZM YM M M M C d f K = 查表可得M C =0.021、 xM=2.0、 yM=0.8、.M K =.0.87 因此 扭矩 M=1.6Nm 由夹紧力机构产生的实际夹紧力应满足下式 P=K ×'F 其中:其余系数K=K1×K2×K3×K4 K1——基本安全系数 1.3 K2——加工性质系数1.1 K3——刀具钝化系数1.15 K4——断续刀削系数1.2

所以K=1.3×1.1×1.15×1.2.=1.98 考虑实际夹紧力较小,以及所加工零件的结构特征,决定选用螺旋夹紧机构,而且不需要进行强度校核 3.3辅助装置(如钻模板、钻套等) 钻模板 1)钻模板类型的选择 引导刀具在工件上钻孔用的机床夹具。钻模的结构特点是除有工件的定位,夹紧装置外还有根据被加工的孔的位置的分布而设置的钻套和钻模板,确定刀具的位置,并防止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倾斜,从而保证被加工的位置精度。由于加工的两个孔均匀分布在180度的轴线两侧,则选择固定式钻模。 2)钻模板的主要尺寸的确定 钻模板的厚度,夹具板的外尺寸确定,可根据加工工序的要求及尺寸确定。 厚度为25,长为262.5mm,宽为50mm

夹具设计说明书

《夹具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邓俊宏 学号 20121495 班级模具12-1班 指导老师张俊纪 2014/12/15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三.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根据工序加工要求,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方案 2 夹紧方案 3、确定夹紧机构 4、尺寸的确定 5.夹具精度分析 6,制定工艺路线 7.夹具体设计 四.夹具装配图 五.夹具使用注意事项、保养及维护 六.课程设计总结 七.参考资料

一夹具设计任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 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二.定位基准选择: 底面对孔的中心线有一定的垂直度公差要求。因此以底面为定位基准,由于铸件的公差要求较大,利用两个大端面表面作为辅助定位基准时,只有采用自动对中夹具才能同时保证对铣削50h11槽精度的公差要求.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现决定采用套装式直齿三面刃铣刀来完成铣削。 1,零件的工艺分析 按照零件的工艺要求以及工作要求,选取零件的材料为KTH350-10,可锻铸铁有较高的韧性和强度,能用于承受较高的冲击,振动及扭转负荷下的进行工作。为此一下是壳体需要加工的表面及加工表面之间的要求。 1.上下两端面粗糙度为1 2.5。 2.侧面槽44×28mm的粗糙度为12.5。 3.内孔Φ48mm的内壁粗糙度为6.3。 4.内孔Φ30mm的内壁粗糙度为6.3。

2,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KTH350-10,考虑零件在运行中受到的冲击力小,零件结构复杂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故宜选用金属型铸造,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516 ,选用可锻铸铁尺寸公差等级为C7~8,本设计中选用8级。 3,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509,可知孔径小于Φ10mm的铸件将不予铸出。 孔径大于Φ10mm时,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517,可知:铸件加工余量与工艺余量是为了机械加工时能满足最后精度要求而具有足够被切削的材料量,一 A15.0公式计算 般按照 e=CA2.0 max 式中e————余量值 A ————铸件的最大尺寸(mm) max A————加工表面最大尺寸(mm) C————系数;由于本设计中零件为组建且为大批量生产,则加工顶面时C=0.65,加工侧表面及地面时C=0.45. 铸件中孔φ30mm的加工余量e=0.45×892.0×6615.0=2.13mm 上表面的加工余量e=0.65×892.0×8915.0=3.13mm

连杆夹具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

设计题目设计“推动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生产纲领为中小批量生产。 目录 序言 (4) 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4) 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二.毛坯制造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二.工艺规程设计 1基面的选择 (5) 2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面的加工(所有面) (7) 2.孔的加工 (7)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工序Ⅰ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9) 2.工序Ⅱ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0) 3.工序Ⅲ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 4 .工序Ⅳ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2) 5.Ⅴ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3) 6. 工序Ⅵ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4) 7.工序Ⅷ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5) 8 .工序Ⅸ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6)

9. 工序Ⅹ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6) 六.夹具的选择与设计 (16) 1.夹具的选择 (17) 2.夹具的设计 (17) 七.选择加工设备 1.选择机床,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机床 (18) 八.选择刀具 1. 选择刀具,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刀具 (18) 九.选择量具 1.选择加工面的量具 (19) 2.选择加工孔量具 (19) 3.选择加工槽所用量具 (19) 参考文献 (19) 序言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生产的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对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就对机械加工工艺等提出了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零件的生产类型、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等条件不同,针对某一零件,往往不是单独在一种机床上用某一种加工方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因此,我们不仅要根据零件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还要合理地安排加工顺序,一步一步地把零件加工出来。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B6065牛头刨床推动架,是牛头刨床进给机构的中小零件,φ32mm孔用来安装工作台进给丝杠轴,靠近φ32mm孔左端处一棘轮,在棘轮上方即

夹具设计说明书

哈尔滨理工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制定CA6140车床拨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5锥孔及2-M8孔的钻床夹具 设计者:李志荣 指导教师:敖晓春 2006年9月28日 .

目录 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 序言 (4) 零件的分析 (4) 零件的作用 (4)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工艺规程设计 (5)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基准面的选择 (5) 制定工艺路线 (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夹具设计 (12) 问题提出 (12) 夹具设计 (12) 参考文献 (13)

哈尔滨理工大学 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制定CA6140车床拨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5孔及2-M8孔的钻床夹具 设计要求: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通用工艺装备 设计时间:2006.9.11~2006.9.29 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 2、绘制零件图(一张); 3、绘制毛坯图(一张); 4、编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各一张); 5、绘制夹具总装图; 6、绘制夹具零件图; 7、说明书 班级:机械03-1 班 学生:李志荣 指导教师:敖晓春 系主任: 2006年09月29日

序 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 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厢体内部:主要作用是传递纽距,帮助改变机床工作台的运动方向。零件在主视方向均有8mm 的筋板 支撑,零件中部有0220025。+φ的花键孔,上平面分别有M8的螺纹孔和5mm 的锥孔.,所有技术要求都是为了机床总体装配.。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本零件可从零件图中可知,它有三组加工面,而有位置要求,还有两组孔,也有位置和精度要求。 1、零件左端面,它是毛坯铸造出来之后等待加工的第一个面,此面将作为初基准,表面粗糙度为 3.2。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我们采取粗铣、半精铣的加工方式,即节省时间又能达到技术要求。 2、零件顶面,它是以底面为粗基准而加工的,它将作为精基准以完成以

轴承盖钻孔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的出现,已突破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数控机床的问世,提高了更新频率的小批量零件和复杂的零件加工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20世纪末以来,现代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工具(含刀具、夹具、量具与辅具等)在不断的革新中,起功能仍然十分显著。机床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在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上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成为机床夹具,如车床上使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卡盘,铣床上使用的平口虎钳等。现代生产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等。因此,无论是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工艺系统中,夹具都是重要的工艺装备。 一、夹具的功能 1.保证加工质量使用机床夹具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加工精度,特别是保证被加工工件加工面与定位面之间以及被加工表面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使用机床夹具后,这种精度主要靠夹具和机床来保证,不再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夹具后可减少划线、找正的辅助时间,且易实现多件、多工位加工。在现代机床加工中,广泛采用气动、液动等机动加紧装置,可是辅助时间进一步减少。 3.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在机床上使用夹具可使加工变得方便,并可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例如,在机床或钻床上使用镗模,可以代替镗床镗孔。又如,使用靠模夹具,可在车床或铣床上进行仿形加工。 4.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夹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前言 (3) 设计任务书 (4) 设计思想与不同方案对比 (5) 定位分析与定位误差计算 (10) 对刀及导引装置设计 (13) 夹紧机构设计与夹紧力计算 (14) 夹具操作动作说明 (15) 设计心得体会 (15) 参考文献书目 (17) 前言 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就是机械设计中得一个重要得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就是机械类专业学生较为全面得机械设计训练。 其目得在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她课程得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得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可以巩固与加深有关机械课程设计方面得理论知识; 学习与掌握一般机械设计得基本方法与步骤,培养独立设计得能力,为后续得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3.使学生具有查询规范手册、图册与有关设计资料得能力。 在工艺规程中,零件就要按工艺规程顺序进行加工。在加工中,除

了需要机床、刀具、量具之外,还要用机床夹具。机床夹具就是机床与工件之间得连接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获得正确得位置。机床夹具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工件加工表面得位置精度。通常把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得过程,称为定位。当工件定位后,为了避免在加工中受到切削力、重力等得作用而破坏定位,还应该用一定得机构或装置将工件加以固定。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得操作,称为夹紧。将工件定位、夹紧得过程称为装夹。工件装夹就是否正确、迅速、方便与可靠,将直接影响工件得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制造成本与操作安全等。机床夹具在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思想与不同方案对比 1、钻床夹具设计: (1)设计前得准备工作 ①明确工件得年生产纲领:就是夹具总体方案确定得依据之一,决定了夹具得复杂程度与自动化程度。如在小批量生产中, 常采用固定式 质量 材料 毛坯种类 0、45㎏ 45 模锻件 设计要求 1、用计算机绘制总装图一张(A2图)、指定零件图一张(A3图); 2、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零件图分析、定位方案确定、定位误差确定、定位误差 计算等内容); 3、设计时间:7天。 审 核 批 准 年 月 日 评 语

课程设计---连杆盖夹具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院别: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1年5月

目录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 序言 (4) 一、零件的分析 (3) 1、零件的生产类型 (3) 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工艺规程设计 (5) 1、毛坯的选择及毛坯的余量确定 (6) 2、基准的选择 (6) 3、制定工艺路线 (7) 4、工序内容设计 (8) 三、铣床夹具设计 (9) 1、设计任务 (13) 2、夹具方案分析 (13) 2.1工件的定位方案分析 (13) 2.2加紧方案分析 (13) 2.3夹具体设计 (13) 四、设计小结 (14) 参考文献 (17)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设计连杆盖铣下地面(连杆盖与连杆体的剖分面)专用夹具设计(生产纲领:大批量) 二.设计要求:(上交电子文件和纸资文件) 零件图 1张 工序图 1张 专用夹具装配图 1张 夹具体零件图 1张 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三、时间:二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第十四、十五周) 四、设计步骤及要求: 第一部分检验、分析 1.检验、分极零件图 绘制零件图,分析视图是否完整,是否有不合理之处 2.零件技术经济分析 哪些面是重要表面,哪些面的技术要求较高,哪些面有位置精度要求 第二部分制定工艺路线 1.毛坯的选择及毛坯余量确定 2、基准的选择 3.制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卡 第三部分.夹具的设计 1.确定加工部位,分析技术要求 2.确定定位方案 1).选择定位元件,包括尺寸和公差

2).分析定位的合理性,判断有无欠定位和过定位 3.确定夹紧方案,选择夹紧元件和夹紧结构 第四部分.夹具结构设计 1. 夹具体及其它零件设计,确定夹具详细结构。 2. 定位误差计算 第五部分.夹具体绘制 总装图绘制,零件图绘制 序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而做的,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拟定一个零件的合理工艺路线,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定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熟悉和应用各种手册、图片、设计表格等技术资料,以便掌握从事工艺文件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支承块夹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绪论 (3) 2.支撑块的分析 (4) 2.1支撑块的工艺分析 (4) 2.2支撑块的工艺要求 (4)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6) 3.1加工工艺过程 (6) 3.2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 (6) 3.2.1影响加工方法的因素 (7) 3.2.2加工方案的选择 (7) 3.3 确定定位基准 (8) 3.3.1粗基准的选择 (8) 3.3.2精基准的选择 (9) 3.4工艺路线的拟订 (10) 3.4.1工序的合理组合 (10) 3.4.2加工工艺路线方案的比较 (11) 3.4.3工艺方案比较与分析。 (13) 3.5 支撑块的毛坯尺寸的确定 (13) 4.夹具设计 (15) 4.1研究原始质料 (15) 4.2定位基准的选择 (16) 4.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16) 4.4误差分析与计算 (26) 4.5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29) 5.钻孔时间 (30) 5.1确定第一次切削用量 (30) 5.1.1 确定背吃刀量 (30) 5.1.2确定进给量 (30) 5.1.4确定麻花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30) 5.1.5确定机床主轴转速n (30) 5.1.6确定时间定额 (30)

5.2 确定第二次切削用量 (31) 5.2.1 确定背吃刀量 (31) 5.2.2 确定进给量 (31) 5.2.3 确定切削速度 (31) 5.2.4确定麻花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31) 5.2.5确定机床主轴转速n (31) 5.2.6确定时间定额 (31) 6.心得体会 (32) 参考文献34

郑州科技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支承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内容: 1.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 1份 5.夹具设计装配图 1张 6.夹具体零件图 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班级:机制本16班 姓名:张鹏飞 学号:201233477 指导教师:杨晨 教研室主任: 2015 年 10 月 20 日

三孔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3.1 三孔连杆零件图介绍 三孔连杆的零件图如图1所示。经检查之后,视图足够并正确,所需要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技术要求全部齐全、合理,而且零件的表面质量、表面精度和技术要求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条件下能够达到。 图3-1 三孔连杆零件图 3.2 零件的工艺分析 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中的零件的工艺分析方法,对三孔连杆的工艺进行分析 (1)铣平面后,立即确定大头孔平面为以下各序加工的主基准面,这样可确保 加工质量的稳定。

(2)铣平面时,应保证小头孔及耳部孔平面厚度与大头孔平面厚度的对称性。 (3)由于连杆三个孔平面厚度不一致,因此,加工中要注意合理布置辅助支承及应用。 (4)连杆平面加工也可以分为粗、精两序,这样可更好的保证三个平面相互位置及尺寸精度。 (5)粗、精镗三孔也可改用专用工装或组合夹具装夹。 (6)当加工连杆尺寸较小时,粗、精加工三孔也可采用镗削加工方法。三孔的精度要求较高,可以分为粗、精两工序。 (7)连杆三孔平行度的检验;连杆三孔圆柱度的检验。 3.3 毛坯的选择 连杆是发动机的五大主关件之一,其在发动机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它是发动机传递动力的主要运动件,在机体中做复杂的平面运动,连杆小头随活塞作上下往复运动连杆大头随曲轴作高速回转运动连杆杆身在大、小头孔运动的合成下作复杂的摆动[3]。连杆在承受往复的惯性力之外,还要承受高压气体的压力,在气体的压力和惯性力合成下形成交变载荷,这就要求连杆具有耐疲劳、抗冲击,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较好的韧性。在今天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 小体积、大功率、低油耗”的高性能发动机对连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高速运动件重量要轻,减小惯性力,降低能耗和噪声强度、刚度要高,并具有较高的韧性连杆比要大,连杆要短。这也就意味着对连杆的设计和加工有更高的要求。 3.3.1 选择毛坯时应考虑的因素 在选择毛坯的时候应考虑以下因素[4]: (1)毛坯的种类和特点,设计图纸规定的材料和机械性能;零件结构形状和外形尺寸;不同的毛坯的制造方法对结构和尺寸有特定的要求;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2)毛坯结构形状和尺寸,毛坯形状应力求接近零件形状,以减少机械加工劳动量。毛坯尺寸是在原有零件尺寸基础上,考虑后续加工切除余量确定。毛坯形状也有几种特殊情况。如尺寸小而薄的零件,多个工件连在一起由一个毛坯制造出;某些零件如车床开合螺母外壳,两件合为一个毛坯,加工至一个阶段后再切开;为加工时安装方便,毛坯上留有工艺搭子。 (3)毛坯制造精度,毛坯制造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后续加工费用低,但相应设备投入大。因此,确定毛坯制造精度时,需要综合考虑毛坯制造成本和后续加工成本。

夹具设计说明书资料

郑州科技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手柄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 1.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 1份 5.夹具设计装配图 1张 6.夹具体零件图 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班级:机制本六班 姓名:袁文明 学号: 201233188 指导教师:刘志响 教研室主任:郑喜贵 2015年 10月 21日

页17 共页1 第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序言 (3) 一、零件的分析 (3) (一)零件的作用 (3)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3) 二、工艺规程设计 (4)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 (二)基面的选择 (4) 1.粗基准的选择 (4) 2.精基准的选择 (4) (三)制定工艺路线 (4) 1.工艺路线方案一 (5) 2.工艺路线方案二 (5) 3.工艺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6)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7) 1.机械加工余量 (8) 2.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的确定 (9) 三、专用夹具的设计 (9) (一)设计主旨 (9) (二)夹具设计 (9) 1.定位基准的选择 (9) 2.钻销力以及夹紧力的计算 (10) 3.定位误差分析 (11) 4.夹具设计及操作说明 (14) 四、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页17 共页2 第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课 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辅助环节。它是我们全面运用课程及其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加工工艺及夹具结构设计的一次重要实践。 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设计巩固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并深化我对它的理解,为以后更好地走向工作打下基础。 因知识和能力有限,设计过程难免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指正。 一、零件的分析 图1.1 手柄套零件图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出的是机床用“手柄套”,如图1.1所示,它起着连接手柄和转轴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传递转矩,使转轴旋转,从而起到调控作用。其中?12孔用来安装转轴,并通过两个?6H8mm孔进行轴向固定。?8孔则用于安装手柄,借此来传递转矩。?5H7mm孔只用于加工时的定位作用,通过它来保证3个径向孔的位置精度。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手柄套主要有两组加工表面,她们相互间有一定的位置精度。现分述如下: 1. 以?12H7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页17 共页3 第 它包括,?16mm孔,?12H7mm孔,左右两端面,?45mm外圆面以及定位用的?5H7mm 孔,它们在加工时互为基准,彼此相互联系来保证形状位置精度。另,工件的四个1x45°直角也可以并入该组加工表面。 2. 以?8mm为主的加工表面 它包括,?8mm孔和两个?6H8mm孔,即径向的三个圆面加孔。 这两组表面以及表面组内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 ?12mm孔轴线与?45mm右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5mm; (2) 两个?6mm孔与?12mm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0.12mm。 由上可知,对于这两组表面,可以先加工一组(第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以及定位孔加工另一组表面(第一组),并且通过一次装或互为基准来保证其位置精度。 1、工艺规程设计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45钢。考虑其耐磨性其受到的局部冲击,选用锻件。又因为零件年产量为4000件,可采用普通模煅,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加工质量。 (2)基面的选择

副变速拨叉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完成时间:

目录 一、前言……………………………………………………………………………… 二、零件图的分析…………………………………………………………………… 1、生产类型………………………………………………………………………… 2、零件的作用……………………………………………………………………… 3、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三、工艺规程设计……………………………………………………………………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基面的选择……………………………………………………………………… 3、制定工艺路线……………………………………………………………………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4.1、Φ24mm右端面……………………………………………………………… 4.2、Φ14mm的孔………………………………………………………………… 4.3、14H13的槽…………………………………………………………………… 5、确定切削用量…………………………………………………………………… φ右端面的切削用量………………………………… 5.1、确定工序1:铣削24 φ孔的切削用量…………………… 5.2、确定工序2:钻、扩、铰、及精铰14 5.3、确定工序6:铣削14H13的槽的切削用量………………………………… 四、夹具设计…………………………………………………………………………… 1、问题的提出……………………………………………………………………… 2、夹具设计………………………………………………………………………… 2.1、定位基准的选择…………………………………………………………… 2.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2.3、定位误差分析……………………………………………………………… 2.4、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五、设计总结………………………………………………………………………… 六、参考文献…………………………………………………………………………

夹具设计说明书 (3)

夹具设计说明书 1 夹具方案的论证 本专用钻模用于钻杠杆臂的钻削以及另一垂直方向13孔的钻加工。由于加工精度不高,属于单工步工序应采用固定钻套。由于与分布在小同表而且相互垂直,加工时由手工操作连同工件起翻, 所以以应采用翻转式钻模。此种钻模在设计制造时应注意安装位置的平稳性及切屑的排出等问题。 本工序(孔的钻、扩、铰)之前已加工完各平面且内孔,提供了本工序的加工定位基准。为此根 据加工要求确定定位方案为完伞定位。 夹紧机构采用螺旋夹紧机构,简甲可靠。 本工序采用立钻Z5025机床,刀具为标准麻花钻。机床与刀具均为通用型号,故夹具设计应使其适应机床与刀具,由于是中小批量生产,夹具的结构力求简单,易于制造,操作方便。 2夹具的结构及特点 2.1夹具的结构 本钻模属翻转钻模(适合重不大于10kg小件)加工时翻转使用,在工作台上不安装,本夹具主要由钻模体、上模板、定位轴、辅助支撑等组成。 2.2夹具的特点 铸造钻模体 钻模板还可分为固定式钻模板、铰链式钻模板、可卸式钻模板和悬挂式钻模板。 本夹具根据结构特点,以及13加工皆采用固定模板。这样可以保证较高的中 心距精度,用两对角线布置的定位锥销来定位,再由两对角线布置的螺钉紧。 本夹具有辅助支撑: 3.定位: 3.1定位与定位原理 本夹具在钻模中采用完全定位,即六点定位,用适当分布的六个约束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3.2定位方式 本钻模定位属于组合定位:22圆柱孔用于短销定位,限制两个自由度,端平面(42-22环形面)定位,限制三个自由度,形成了短销加宽环形平血组合,共限制五个自由度。另用一个防转定位销定位,限制一个定位度。防转定位销定在工件的另一端厚10mm,lO的侧面(见左视图)位置,可防止 工件转动。 对于一孔一端面的定位基准我们设计了定位柱。 定位柱的结构分三段: 安装部分:42下端面往下16安装柱,安装螺纹M12。(加垫圈、锁紧螺母)是用来定位柱安装在钻模体上的。 定位部分:42上端面加上往上22定位颈。(长度较短,与22长25 通孔是间隙配合,作定位时属短销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含图纸)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题目: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教务处制表) 连杆加工说明书 目录 一、绪论-------------------------------------------------- -----------------------3 1.1 本课题的意义、目的--------------------------------------------------------- 3 1.2 机械制造工艺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3 1.3 机械制造工艺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3 1.4 机床夹具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3 1.4.1 机床夹具的定义--------------------------------------------------------- 3 1.4.2 机床夹具的发展趋势----------------------------------------------------- 3 1.5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技术要求------------------------------------------- 4 1.5.1本课题的主要问题------------------------------------------------------- 4 1.5.2本课题的技术要求------------------------------------------------------- 4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4 2.1零件的作用----------------------------------------------------------------- 4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三、工艺规程的设计--------------------------------------------------------------- 6 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3.2 基准的选择----------------------------------------------------------------- 6 3.2.1 粗基准的选择----------------------------------------------------------- 6

轴上键槽专用夹具设计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传动轴上键槽专用夹具设计” 班级:机制131 学生:徐仕阳 指导老师:梁春光 职业技术学院 年月

零件图 一、专用夹具作用分析 专用夹具是为零件的某一道工序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在产品相对稳定、批量较大的生产中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它能有效地降低工作时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夹具的设计质量的高低,应以能否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排屑方便,操作安全、省力和制造、维护容易等为其衡量指标。正确地设计并合理的使用夹具,是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 二、任务分析

1.设计任务 (1)设计轴键槽铣削夹具 (2)加工工件两件如图1所示 (3)生产类型:单件生产 (4)毛坯:模锻件 (5)工艺容;本工序在?62mm和?48mm两处分别铣削键槽,工序图如图2所示。在进行本工序前,定位基准?48mm和?60mm的外圆一加工,达到图纸技术要求。该工序所用设备为X53T型立式升降台铣床,刀具选择标准键槽铣刀,本工序选用?14e8和?18e8键槽铣刀。(6)工序的加工要求:键槽宽为18mm键槽深度为7mm以及键槽宽14mm,槽深为5.5mm。键槽中心平面与轴颈中心线的平行度误差为标准误差,对称度误差为0.040mm。 图一、轴零件图

图二、键槽铣削工序图 2.设计步骤 1)夹具类型的选择 由于该工件生产为单件生产,且工件体积小,结构部复杂,从经济耐用的要求考虑,本工序加工夹具不宜太复杂,自动化程度不宜太高。故拟定选用简单的V形块定位螺旋压板加紧机构。 2)定位装置的设计 (1)定位装置的确定。 方案一:以?60外圆表面自定心三爪卡盘与活动顶尖定位,限制X ,Y,Z,Z`,四个自由度。这种定位无法保证轴尺寸精度,再由于加紧力方向与切削力方向不一致,切削力远离定位支撑面,加紧不稳定,如图3所示。 图样三、

组合夹具设计说明书

组合夹具设计说明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学校代码: 10128 学号: 课程论文 题目:铣床组合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学院: 班级: 指导教师: 2013年 7 月 12 日

摘要 本论文是结合目前实际生产中,常常发现仅用通用夹具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大,加工质量不高,而且往往需要增加划线工序,而专门设计两种夹具:铣床夹具和钻床夹具,主要包括夹具的定位方案,夹紧方案、对刀方案,夹具体与定位键的设计及加工精度等方面的分析。 本次设计为铣槽用的夹具,它针对零件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组合式的定位方案,以支承板、圆柱销等作为定位元件。使工件安装方便,且能保证加工精度。压紧装置以杠杆原理为核心,采用压板压紧工件,左侧压板压紧之后右侧自动压紧。其具有夹紧力装置,具备现代机床夹具所要求的高效化和精密化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减少工件加工的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增加劳动效率。铣床夹具具有提高生产率、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以及保证生产安全等特点。因此,对夹具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以及设计新式的适合实际生产的夹具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起来。 关键词:铣床夹具,定位,夹紧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is combing the actual production at present, which is that either using universal fixture cannot meet only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or using universal fixture clamping work-piece to product is poor efficiency and powerful labor and not high processing quality or often it need to increase crossed process, to specially design two fixture: milling fixture and drilling fixture, mainly including schemes of fixture positioning, clamping and cutter, the design of the concrete and the TAB folder and the analysis of machining precision et al. The milling fixture, mainly is used to process dial the fork parts milling is aimed at connecting rod of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adopted the "one-two" targeted programmes to ensure that the workpiece be processed on the location accuracy, mo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of the workpiece, assisted by a short working hours. The fixture with clamping force device has

三轴连杆夹具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三轴连杆夹具设计 姓名: 学号:0811111015 届别: 2008级 专业:机械电子1班 指导教师: 2011年1月

前言 机械制造加工工艺与机床夹具设计是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全部专业课之后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进而使对机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它是主要是对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对零件的某几个工序加工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从零件的工艺来说,它主要是分析零件在进行加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和工艺路线加工才能更好的保证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专用夹具而言,好的夹具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生产率、精度、降低成本等,还可以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从而使产品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这次设计,培养了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设计的能力,这也是在进行毕业之前对所学课程进行的最后一次深入的综合性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个人而言,希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目录 1.问题的提出 (1) 2.定位基准的选择 (1) 3.夹具方案的确定 (1) ①夹具方案一 (2) ②夹具方案二 (2) ③方案比较 (2) 4.误差分析与计算 (3) 5.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5) 6.钻床夹具的分析 (7) 7.致谢 (8) 8. 主要参考文献 (9)

夹具设计说明书

序言 工艺学是以研究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和夹具设计为主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次课程设计的课题是CA6140车床法兰盘加工工艺规程及某一工序专用夹具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主要是零件作用的分析和工艺分析,通过零件分析可以了解零件的基本情况,而工艺分析可以知道零件的加工表面和加工要求。根据零件图提出的加工要求,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和尺寸的确定。 第二步,进行基面的选择,确定加工过程中的粗基准和精基准。根据选好的基准,制订工艺路线,通常制订两种以上的工艺路线,通过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再选择可以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的保证的一种工序。 第三步,根据已经选定的工序路线,确定每一步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并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刀具。对于粗加工,还要校核机床功率。 孔的夹具。先提出设计问题,再选择定位基准,然后最后,设计钻49 开始切削力、夹紧力的计算和定位误差的分析。然后把设计的过程整理为图纸。 通过以上的概述,整个设计基本完成。 课程设计是我们对大学三年的学习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考核,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CA6140车床法兰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因此,它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心理,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