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油废催化剂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竞争

中国炼油废催化剂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竞争
中国炼油废催化剂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竞争

中国炼油废催化剂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竞争

(三)行业竞争

1、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危废处理行业和炼油催化剂行业管理状况的不同,其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1)危废处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由于危险废物对于环境的危害性极大,国家对于相关业务的管控严格。根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环法[2011]19号),国家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运输、处置等进行监督

管理,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不得擅自处置危险废物,必须及时将其运送至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国家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实施分级审批颁发制度,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须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此外,危险废物适用集中处置和就近处置的原则,辖区内产生的危险废物原则上应就近送至当地危险废物处置单位集中处置。综上,危险废物相关业务呈现资质管控严格、行业准入门槛高、区域性强的特点,大型综合性的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在本地区市场往往占据优势地位。而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将逐步向资源集约型、技术先进型企业倾斜。

(2)催化剂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炼油催化剂市场现已形成了“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旗下催化剂公司为主,以民营催化剂公司为辅”的市场格局。从国产产品市场份额角度来看,约70% 左右的炼油催化剂由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旗下催化剂公司生产,民营催化剂公司占据约30%左右市场份额。目前,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石油旗下的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厂是中国炼油催化剂产品的主要生产企业。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旗下催化剂厂具有客户稳定的品牌优势,民营催化剂公司具有成本较低、产品灵活多变、服务优质等方面的优势。整体来看,未来市场将更有利于技术领先、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催化剂企业。

2、行业利润

由于中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准入门槛较高,在该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较少。高壁垒的准入制度使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市场运行较为规范,给该领域的业

务带来了良好的利润水平空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转型的平稳进行,国民对环境保

护的日趋重视,国家对危废安全处置的监管愈加严格,政府对危险废物资源化处置

方式的有效推行,以及危废处理技术水平的持续进步,行业利润水平亦将有所提高。

此外,随着危废资源化处置类别和程度的进一步深入,资源化处置企业之前需要付费购买高品位金属含量危废的现象正在得到扭转,资源化危废处置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得到明显提升;反观无害化处置,由于处理工艺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近10年内产能扩张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者形成的价格战,越来越稀缺的土地资源导致的无害化处置成本的不断攀升必将拉低其利润率水平。

对于催化剂行业来说,影响催化剂出厂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原材料

价格影响因素。通常,当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时,催化剂价格也会逐步走低。二是

行业供需情况。炼油企业催化剂的用量基本由装置处理量和工艺需求所决定,炼油

企业利润率基本由成品油和原料油之间的差价以及炼厂技术水平所决定,多数时期

内相对稳定,催化剂成本在炼油企业总成本的占比较低,炼油企业更加追求催化剂

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工艺过程匹配度等因素。而且石油化工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

行业,炼油装置投资巨大,投产后需要持续生产经营,因此对于催化剂产生持续性

需求。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进口原油资质放开,原料品质提升,炼油厂开工率整体提升,对催化剂需求增加,但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进一步波动,催化剂行业利润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

3、行业壁垒

(1)准入资格壁垒

企业从事危险废物处理业务前需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只有拥有丰富

的行业运营经验、配套完善的处理处置装置、良好的环保和生产设施条件、先进的

技术支持和雄厚的资金实力的企业才可能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取得《危

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周期较长。因此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准入资格。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须具有危废经营许可资质。具体来看,又分为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

资质和危废收集经营许可资质。2013年以前危废经营许可资质需要国家层面审批,虽然现在已经下放到省级及以下环保部门,大大缩短了资质获得周期,但一般情况

下新的危废项目从开始申请到落地投产最快需要耗时2-3年,一般要3-5年,改扩

建的项目也要1年以上的时间。除经营方式外,危废经营许可资质还对危废处理种

类和规模进行规范。根据发改委和环保部2016年更新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分46大类479种,成分复杂。处理资质类别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危废处置公司的竞争实力。

(2)核心技术能力壁垒

危险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是集物理、化学、化工、机械、自动控制等学科为一

体的复合型技术。危废资源化处理行业专业门槛较高,并且需要专业人才、试验设

施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积累以及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支持。危险废物一般具有腐蚀性、毒性等危险特性,如风险控制经验不足,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对技

术管理的要求较高。行业内企业需要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探索,才能形成一整套高效、节能、环保的危险废物处理技术体系。因此,只有具备深厚技术基础和技术发展潜力的企业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新进入者往往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技术优势。因此,技术能力是危险废物处理行业新进入者面临的重要壁垒之一。

炼油催化剂行业属于具备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范畴。不同的炼油工艺基本都具有配套的催化剂类型。一方面催化剂生产过程复杂,流程较长;另一方面在工艺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开发新的催化剂配方,才能获得更高原料裂化反应的转化率和更好的产品分布。因此催化剂往往是炼油技术创新优势的核心体现。而近年来油品升级和环保从严的趋势,迫使催化剂行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此外,面对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催化剂生产企业必须具有开发定制针对性产品的能力,并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指导。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具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并进行针对性的研发投入,因而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赢得客户的信赖。

(3)行业经验与客户资源壁垒

废催化剂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理处置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摸索,行业进入者必须掌握关键工艺和工程技术,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才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高附加值。而且由于废催化剂本身原料的多变性、不可控性,造成处理工序的不确定性,需要根据原料的性质进行工艺的调整,并在废催化剂的处理过程中做到全面资源回收利用、达标排放,这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数据积累,因此也成为行业新入者进入该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

由于炼油催化剂在石油炼制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技术含量高。催化剂

产品的活性稳定性、选择性等性能对于下游客户的产品分布和目的产品收率尤为重要。催化剂生产厂商在销售催化剂产品的同时,也会针对不同客户提供相应的技术

指导和服务。因此,客户在选择催化剂供应商时有一个严格的筛选流程,产品经过

样品测试、性能评价、试用之后才会进行批量采购,而且为确保在长期内保持连续

稳定的生产,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催化剂供应商。由此产生的客户依赖性构成了

行业的客户壁垒,新进入的企业很难迅速拓展并得到客户认可。此外,中国炼油行

业集中度高,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化工等大型国企,该等企业设定了较高的催化剂供应商门槛,不利于新进入企业快速占据市场份额。

(4)人才壁垒

炼油催化剂行业的高科技水平必然会产生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一项技术从研

发到应用,要求技术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也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熟悉复杂的生产工艺。此外,从开拓客户到售后服务,并同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在整套销售环节企业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新进企业难以在短期内组织

一支全面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专业团队。

5、行业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作为“世界工厂”的生产特点,伴随而来的危

险废物产生量也在迅速增长。危险废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具有毒性、腐蚀性、易

燃易爆性,其污染具有潜在性和滞后性,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十

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到:“各省(区、市)应组织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利

用处置能力和设施运行情况评估,科学规划并实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纳入当地公共基础设施统筹建设。鼓励大型石油化工

等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同时为中国危险废物处理行业的发

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2020年底前,力争基本摸清全国重点行业危险废物产生、

贮存、利用和处置状况。以石化和化工行业为重点,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利用

处置违法犯罪活动”。

传统的无害化处置如焚烧、填埋、固化等,均不可避免的会对资源、能源造成

极大浪费,焚烧法处理后的飞灰、尾渣等的处理仍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填埋、固化法的无害化处置设施具有选址建造条件严格、占用土地资源等特点,尤其

在中国危废产出量大且土地资源紧缺的沿海地区,无害化处理处置方式的进一步推

广存在瓶颈。

随着国民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政府对危废安全处置的监管愈加严格,资源

化处置企业之前需要付费购买高品位金属含量危废的现象正在得到扭转,市场将更

加向资源化处置企业倾斜。此外,除了简单的金属回收外,油类,溶剂类,催化剂

类等的精细化回收将给资源化利用企业带来多元化的空间。

国民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对于废催化剂危害性的逐步认识,迫使催化剂的生产本身必须走清洁化和循环经济式的发展道路。同时,近年来原油劣质化、重

质化与清洁化成品油需求迅猛增长的矛盾,促使炼油技术和催化剂的应用更加复杂

化与多样化;另外,炼油微利化也促使炼油行业向深度加工和炼化一体化发展,并

迫使催化剂降低成本,向生产规模化、过程高效化和自动化发展。废催化剂处置和资源化再利用相结合的产业链模式将越来越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催化剂分类

中国工业催化剂分类方法 一.石油炼制催化剂 1.催化裂化催化剂 2.催化重整催化剂 3.加氢裂化催化剂 4.加氢精制催化剂 5.烷基化催化剂 6.异构催化剂 二.无机催化剂 1.脱硫——加氢脱硫、硫回收催化剂 2.转化——天然气转化、炼厂气转化、轻油转化催化剂3.变换——高(中)变、低变、耐硫宽变催化剂 4.甲烷化——合成气甲烷化、城市燃气甲烷化 5.氨合成催化剂 6.氨分解催化剂 7.正、仲氢转化催化剂 8.硫酸制造催化剂 9.硝酸制造催化剂 10.硫回收催化剂 三.有机化工催化剂 1.加氢催化剂 2.脱氢催化剂 3.氧化——气相、液相催化剂 4.氨氧化催化剂 5.氧氯化催化剂 6.CO+H2合成——合成醇、F-T合成催化剂 7.酸催化——水合、脱水、烷基化催化剂 8.烯烃反应——齐聚、聚合、岐化、加成催化剂 四.环境保护催化剂 1.硝酸尾气处理催化剂 2.内燃机排气处理催化剂 3.制氮催化剂 4.纯化——脱痕量氧或氢催化剂 五.其它催化剂 其它催化剂 中国工业催化剂常规分类Classification industrial Catalysts 一、化肥催化剂(Catalysts for fertilizer manufacture) 一)脱毒剂(Purification agent)

1.活性炭脱硫剂(Active carbon desulfurizer) 2.加氢转化脱硫催化剂(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 3.氧化锌脱硫剂(Zinc oxide sulfur absorbent) 4.脱氯剂(Dechlorinate agent) 5.转化吸收脱硫剂(Converted-absoubed desulfurizer) a.氧化铁脱硫剂(Iron ozide desulfurizer) b.铁锰脱硫剂(Iron-Nanganese oxide desulfurizer) c.羰基硫水解催化剂(Carbonyl Sulfide hydrolysis) 6.脱氧剂(Deoxidezer) 7.脱砷剂(Hydrodearsenic Catalyst) 二)转化催化剂(Reforming Catalyst) 1.天然气一段转化催化剂(Nature gas primary reforming catalyst) 2.二段转化催化剂(Secondary reforming catalyst) 3.炼厂气转化催化剂(Refinery gas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 4.轻油转化催化剂(Naphtha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 三)变换催化剂(CO shift catalyst) 1.中温变换催化剂(High temperature CO shift catalyst) 2.低温变换催化剂(Low temperature CO shift catalyst) 3.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Sulfur tolerant shift catalyst) 四)甲烷化催化剂(Methanation catalyst) 1.甲烷化催化剂(Methanation Catalyst) 2.城市煤气甲烷化催化剂(Town gas methanation Catalyst) 五)氨合成催化剂(Ammonia synthesis Catayst) 1.氨合成催化剂(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2.低温氨合成催化剂(Low temperatuer 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3.氨分解催化剂(Ammonia decomposition catalyst) 六)甲醇催化剂(Methanol Catalyst) 1.高压甲醇合成催化剂(High pressure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2.联醇催化剂(Combined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3.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Low pressure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4.燃料甲醇合成催化剂(Fuel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5.低碳混合醇合成催化剂(mixture of lower alcohols synthesis catalyst) 七)制酸催化剂(Acid manufacture catalyst) 1.硫酸生产用钒催化剂(Vanudium catalyst for manufacture of sulfuric acid)2.硝酸生产用铂网催化剂(Platinum ganze catalyst for manufacture 3.非铂氨氧化催化剂(Non-platinum catalyst for ammonia oxidation)4.铂捕集网(platinum catch gamze) 5.硝酸尾气处理催化剂(Treated catalyst for tail gas from nitric acid plant)八)制氮催化剂(Nitrogen manufacture catalyst) 1.一段制氮催化剂(Frist stage catalyst for ammonia combined) 2.二段制氮催化剂(Second stage catalyst for nitrogen manufacture)

全国印染企业分布

全国纺织印染企业分布情况 中国纺织印染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份,其中浙江绍兴县纺织业拥有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县域内纺织产业特色鲜明,分布集中,形成了多个特色产业镇。 棉纺工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北京、石家庄、郑州、太原、济南、天津、青岛和长江中下游的上海、无锡、武汉等城市,这是中国第一和第二棉产区。 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哈尔滨和钱塘江口的杭州,这是亚麻和黄麻的最大产区。 毛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呼和浩特、西安、兰州、西宁、乌鲁木齐,这里主要是畜牧业区和接近畜牧业区的羊毛产地。 丝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杭州、苏州、无锡、太湖流域及四川盆地,这里是蚕丝产地或柞蚕丝产地。 化纤工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因为其原料来自石油化工。 中国印染企业发展情况南方肯定强大于北方,南方印染企业集中分布在绍兴地区和盛泽地区。 纺织印染行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广西东部有一些零散分布,但规模都不大。

我国棉纺织企业排名1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2华芳集团有限公司 3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 6邯郸发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7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8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9泰丰纺织集团 10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 11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 12河南新野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山东樱花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14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河南嵩岳集团 16青岛纺联集团有限公司 17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河南卧龙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19冠县冠星纺织集团总公司 20江苏向阳集团有限公司

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近几年,中国乳品行业可谓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时期,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行业之一。那么,中国乳品行业现状到底如何有何发展趋势仍然存在哪些问题、机会和挑战下面笔者浅谈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 第一部分: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纵观中国乳品行业,可以用“振奋”、“欣慰”和“深思”三个词汇来描述其现状,即:日趋庞大的市场规模令人振奋,日趋成熟的竞争态势令人欣慰,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深思。 一、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中国乳品行业,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直到2008年以前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在2005年到2007年可谓黄金发展时期,行业产量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6%左右,2007年总产量突破了1700万吨(如图1)。 2005-2009年中国乳品行业产量变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然而,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尤其在当年的9月到11月,不少乳品企业的生产近乎陷入休克状态,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也因此而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全年总产量得益于上半年的发展,勉强与2007年持平。 不过,由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整顿措施得当以及龙头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2009年和2010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复苏期,尤其,2010年1-7月乳品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其中:液体乳万吨,同比增长%;干乳制品万吨,同比增长%。

需要提出的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受重创的奶粉,今年1-7月份也得到了明显的复苏,尤其,6、7月份的产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左右(如图2)。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酸奶也已经成长为中国乳业的主导品类。截止2009年底,酸奶市场总规模接近100亿元,2010年1-7月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在这非同寻常的时期给中国乳业的发展带来了光芒和希望。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行业的总产量由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徘徊或下滑现象,而乳品行业至少从以上数据统计上看,受此影响的程度不太明显,即便在最严重的2009年,也仍然保持了6%左右的增长,对整个行业的复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市场集中度及品牌发展 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乳品行业经历了价格战、危机事件、行业洗牌等多重而复杂的历史时期,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有序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品牌发展也相对稳定。 按照企业性质来分类,竞争格局可以分为基地型、城市型以及综合性竞争格局。其中:基地型企业多生产常温奶,以伊利、蒙牛为代表;城市型企业多生产保质期较短的巴氏奶,以上海光明为代表;而综合性企业产品线覆盖比较广,却单位销售量都不算太大,成为核心竞争优势有待确定的类型,在此不做一一点名。 相比之下,由于基地型企业存在规模和原料成本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占据较大的优势。尤其,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伊利和蒙牛的上半年销售额均突破14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成为典型的行业领跑者。

中国炼油废催化剂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简介、行业发展

中国炼油废催化剂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简介、行业发展 (一)行业简介 1、行业管理 石油化工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以及上述机关部门的属地直管机构。 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负责制定产业政策,研究该产业 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措施,指引行业的发展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 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负责组织起草有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方面的 法律、法规草案,研究拟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和发布有关规 章制度,并实施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承担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主要负责产业与市场研究、对会员企业的公共服务、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提出产业发展

建议和意见等。 目前,国内尚未成立专门的石油化工催化剂及其载体行业协会,行业内各企业 实际执行的是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和下游客户认可的企业标准,各企业面向市 场自主经营,市场化竞争。目前催化剂生产企业无需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许 生产经营许可证。 2、特殊危废——炼油废催化剂市场 催化剂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必不可少且用量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会因诸多原因导 致其活性和选择性下降而从装置中卸出报废,被卸出的废催化剂含有镍、钒等有毒 有害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多以氧化态存在,如处置不当遇雨水会转化为离子态进入 水体和土壤,对水体、土壤以及植被等造成污染;此外,粒径较小的废催化剂,遇 风会进入大气,形成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进而危及人体健康。 按照每炼制1吨原油消耗0.354kg炼油催化剂的标准测算,目前中国炼油行业每年产生19.15万吨炼油废催化剂,其中绝大多数采用填埋方式进行处理,仅有约10%的废催化剂采用资源化方式处理。 废催化剂呈固态,填埋处置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且其含有的镍、钒等有毒有害金属元素以氧化态存在,不会随着填埋处置而自行消失,如填埋处置不当,会直接造成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进而危及人体健康。

2019年光伏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9年光伏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索引 一、中国2019年光伏政策落地,国内市场正式启动 (6) 1.12019年光伏市场正式开启,行业发展获得明确政策支持 (6) 1.1.1用市场化手段,降低补贴强度,光伏行业开启竞争性配置新阶段 (6) 1.1.2用电量增速维持高位,19Q1弃光率继续降低,为新增装机创造空间 (7) 1.1.3新项目将不再存在补贴拖欠,收益质量大幅提升 (8) 1.1.4国内政策落地,光伏市场启动 (9) 1.2国内政策演变:固定补贴培育行业发展,竞价机制加速平价上网 (9) 1.2.1 1980-2011:政策扶持拉开序幕,光伏行业蓄势待发 (9) 1.2.2 2012-2014:抵御“双反”寒冬,政策密集出台 (10) 1.2.3 2015-2019:光伏补贴退坡,为平价上网蓄势 (11) 1.3竞争性配置下,预计2019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43.5~49.5GW (13) 1.3.1补贴边际影响降低,降本成为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力 (13) 1.3.2竞价、平价上网政策护航,光伏市场增量可期 (13) 二、海外市场:2019年预计光伏新增装机达到80GW (14) 2.1欧洲地区:MIP取消,成本下降刺激装机增长;可再生能源目标提升,为行业发 展提供长期保障;固定电价转向招标竞价,带来抢装需求 (15) 2.1.1双反及MIP取消,中欧贸易条件显著改善 (16) 2.1.2提高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带动光伏装机需求增长 (17) 2.1.3固定电价退坡刺激抢装,竞价与平价项目增添增长动力 (18) 2.2美国:ITC下调刺激装机增长,预计2019年新增12GW容量 (24) 2.3日本:2019年新增装机约6.4GW,FIT大幅调降带动短期需求 (25) 2.4印度:本土产业难以匹配高额装机目标,中国出口受益关税下调 (28) 2.4.1电力供需失衡加剧,大力发展光伏填补用电缺口 (29) 2.4.2本土产业配套严重短缺,中国出口受益关税调降 (30) 2.5新兴国家:GW级国家逐年增加,海外需求多点开花 (31)

国内脱硝催化剂的市场规模与产能分布

国内脱硝催化剂的市场规模与产能分布 随着我国电力及非电行业的大力发展,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发布是我国治理氮氧化物污染的重要里程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氮氧化物减排治理已经取得成效,自2012年开始氮氧化物排放量逐年下降,到2018年已降低至 1600t左右。即便如此,氮氧化物仍然是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氮氧化物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控制氮氧化物(NOx)排放最为关键的技术。该技术以尿素、氨水或液氨产生的NH3为还原剂,核心是催化活性好、选择性高、机械强度高且运行稳定的脱硝催化剂。SCR催化剂从最初电力脱硝行业的传统钒钛催化剂的普及应用,到目前应用于钢铁、玻璃等非电行业的低温催化剂的广泛研究,其发展和应用得到突破性进展。传统钒钛催化剂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应用范围窄,条件苛刻;低温催化剂存在易中毒、寿命低、工况适用性等问题亟需解决。 1、SCR法行业应用占比情况 目前,SCR技术广泛应用于火电厂、钢厂、水泥厂、焚烧厂等工业烟气脱硝。 2014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和国家能源局颁布《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推动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浪潮。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中国燃煤电厂主流的烟气脱硝技术,通过近10年的治理,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已达80%,全国8.1亿千瓦的燃煤机组基本达到了天然气的排放水平,提前完成2020年改造目标。随着我国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减排效果显著,超低排放改造遗留的问题进入消缺阶段。 近年,电力行业SCR催化剂普及率接近饱和,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在电力行业减排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非电行业(钢铁、焦化、水泥、玻璃)NOx 减排将成为重点。 钢铁超低排放全面开展,钢铁行业烟气治理最大的难点是脱硝。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从300mg/Nm3提高到50mg/Nm3后,很多企业难以达标,急需治

中国工业催化剂常规分类

中国工业催化剂常规分类 一、化肥催化剂(Catalysts for fertilizer manufacture) 一)脱毒剂(Purification agent) 1.活性炭脱硫剂(Active carbon desulfurizer) 2.加氢转化脱硫催化剂(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 3.氧化锌脱硫剂(Zinc oxide sulfur absorbent) 4.脱氯剂(Dechlorinate agent) 5.转化吸收脱硫剂(Converted-absoubed desulfurizer) a.氧化铁脱硫剂(Iron ozide desulfurizer) b.铁锰脱硫剂(Iron -Nanganese oxide desulfurizer) c.羰基硫水解催化剂(Carbonyl Sulfide hydrolysis) 6.脱氧剂(Deoxidezer) 7.脱砷剂(Hydrodearsenic Catalyst) 二)转化催化剂(Reforming Catalyst) 1.天然气一段转化催化剂(Nature gas primary reforming catalyst) 2.二段转化催化剂(Secondary reforming catalyst) 3.炼厂气转化催化剂(Refinery gas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 4.轻油转化催化剂(Naphtha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 三)变换催化剂(CO shift catalyst) 1.中温变换催化剂(High temperature CO shift catalyst) 2.低温变换催化剂(Low temperature CO shift catalyst) 3.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Sulfur tolerant shift catalyst) 四)甲烷化催化剂(Methanation catalyst) 1.甲烷化催化剂(Methanation Catalyst) 2.城市煤气甲烷化催化剂(Town gas methanation Catalyst) 五)氨合成催化剂(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1.氨合成催化剂(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2.低温氨合成催化剂(Low temperature 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3.氨分解催化剂(Ammonia decomposition catalyst) 六)甲醇催化剂(Methanol Catalyst) 1.高压甲醇合成催化剂(High pressure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2.联醇催化剂(Combined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3.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Low pressure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4.燃料甲醇合成催化剂(Fuel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5.低碳混合醇合成催化剂(mixture of lower alcohols synthesis catalyst) 七)制酸催化剂(Acid manufacture catalyst) 1.硫酸生产用钒催化剂(Vanadium catalyst for manufacture of sulfuric acid)2.硝酸生产用铂网催化剂(Platinum ganze catalyst for manufacture) 3.非铂氨氧化催化剂(Non-platinum catalyst for ammonia oxidation) 4.铂捕集网(platinum catch gamze) 5.硝酸尾气处理催化剂(Treated catalyst for tail gas from nitric acid plant)八)制氮催化剂(Nitrogen manufacture catalyst) 1.一段制氮催化剂(First stage catalyst for ammonia combined) 2.二段制氮催化剂(Second stage catalyst for nitrogen manufacture)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和展望China dair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李胜利Li Shengli 2017.11.19 北京Beijing

主要内容Contents 一、中国奶业是政府高度关注的行业 1、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二、中国乳业在进步,中国奶业自信在建立 2、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progressing, and 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establishing self confident 三、中国奶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Problems when China dairy industry in the developing 四、中国奶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4、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facing huge opportunities

一、中国奶业是政府高度关注的行业 1、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 Five ministries jointly issued the "National Dairy Development Plan 2016-2020" ?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 indispensable industry for healthy China and a strong nation ?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 Food safety representative industry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产业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ymbol industry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 strategic industries throug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1st,2nd, and 3rd industries 奶业战略定位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dairy

催化剂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催化剂行业现状调查研究及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1A21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催化剂行业现状调查研究及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2015年版)报告编号:151A21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二十一世纪包括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在内的广义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技术应该是绿色的,而催化剂和催化工艺的发展在这场产业革命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对催化剂行业而言,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又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开发,我国已基本掌握当代世界主要先进的炼油技术,可以依靠自有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厂,对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自7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大量石化装置和各种牌号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经我国研究、消化、吸收,使我国石化催化剂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80%的催化剂实现了国产化,基本上满足市场需求。 催化剂用于催化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合成聚烷撑碳酸酯,可广泛应用于低温隔氧薄膜、生物降解塑料、弹性体、胶粘剂、涂料等领域。合成该类聚合物不仅可以对工业上大量废弃且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加以有效利用,同时产物还具有生物降解性,不会带来通常塑料导致的白色污染,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炼油废催化剂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炼油废催化剂行业概况研究 (一)行业简介 1、行业管理 石油化工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以及上述机关部门的属地直管机构。 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负责制定产业政策,研究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措施,指引行业的发展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负责组织起草有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研究拟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和发布有关规章制度,并实施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承担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主要负责产业与市场研究、对会员企业的公共服务、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和意见等。 目前,国内尚未成立专门的石油化工催化剂及其载体行业协会,行业内各企业实际执行的是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和下游客户认可的企业标准,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市场化竞争。目前催化剂生产企业无需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许生产经营许可证。 2、特殊危废——炼油废催化剂市场 催化剂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必不可少且用量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会因诸多原因导致其活性和选择性下降而从装置中卸出报废,被卸出的废催化剂含有镍、钒等有毒有害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多以氧化态存在,如处置不当遇雨水会转化为离子态进入水体和土壤,对水体、土壤以及植被等造成污染;此外,粒径较小的废催化剂,遇风会进入大气,形成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进而危及人体健康。 按照每炼制1吨原油消耗0.354kg炼油催化剂的标准测算,目前我国炼油行业每年产生19.15万吨炼油废催化剂,其中绝大多数采用填埋方式进行处理,仅有约10%的废催化剂采用资源化方式处理。

中国光伏产业研究报告.doc

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研究报告 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对每个国家提出了两个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世界各国政府正在采取行动应对这些挑战。IEA(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10》(World Energy Outlook 2010)中给出的“新政策前景(New Policies Scenario)”预测:全球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增长步伐将比近几十年放缓,化石燃料的份额将从2008年的81%降至2035年的74%。这一预期是根据世界各国政府所宣布的范围广泛的政策承诺做出的。如果所有的承诺都能够兑现,那么从长远来看,这些政府政策将打造世界能源格局的崭新未来。 1、中国的清洁能源承诺 中国政府已宣布了其在哥本哈根协议下的承诺,至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至15%左右。目前,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列。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考虑到中国当前人均能源使用量较低,持续的经济增长趋势显著,IEA预计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中国的能源需求仍会保持强势增长趋势。 中国政府早已认识到,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应对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的挑战,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部署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在降低单位GDP能耗方面的显著进步,中国的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09年减少了4.01%。“十一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中国已经成为清洁能源技术投资领域的世界领先者。据科技部某高级官员透露,2009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投入达300亿美元,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中国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人民日报在线,12/29/10)。 2、电力需求和供给

2018最新中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中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今年一季度,印染行业生产销售情况良好,利润增幅较高,出口显现个位数增长,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产销形势良好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印染企业户数1893家,同比增长 17.28% ;从业人员44.52万人,同比增加6.53%;印染布产量87.64亿米,同比增长16.45%,3月份单月产量达36.04亿米;工业总产值342.22亿元,同比增长19.61% ;销售收入326.69 亿元,同比增长21.10% ;产销率96.94%。而出口交货值 98.28亿元,同比增长 3.21%,占销售产值29.63%。 二、主要产地产量增幅出现变化 据统计,一季度ZJ省规模以上印染布产量42.51亿米,同比增长7.00%,占规模以上印染布产量48.51%,同比下降6.36个百分点。累计超过2亿米的有ZS13.04亿米,26.23% ;SD9.89亿米,同比增长增幅最高,达54.30% ; FJ8.01 亿米,同比增长45.37% ;GD6.51亿米,同比增长11.09% ;HN2.02亿米,同比下降42.25% ;HB2.01亿米,同比下降6.94%。SD、HN增势迅猛,HB增幅出现下滑。 三、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利润增幅较高 一季度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利润总额为8.27亿元,同比增加42.75%,增幅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2.53%,同比增加了 0.4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62%,同比增长了0.48个百分点;人均产值7.45万元/人, 同比增加8.15% 三费”比重略有下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

计占销售收入的比重5.89% ,同比减少0.23个百分点。销售成本296.64亿元, 同比增加19.96%,占销售收入比重90.80%,销售成本增幅同比下降8.46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出现负增长 印染行业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数48个,比去年同期减少8个,施工项目数119 个,同比增加8个,竣工项目数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个,实际完成投资138890 万元,同比减少0.99%,实际完成投资额占计划投资13.42%。 五、进出口贸易增幅下降,出口顺差降幅较大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印染六大类产品进出口总额26.38亿美元,同比下降 7.41 % ;贸易顺差12.04亿美元,同比下降37.91 %。 1、进口数量和金额继续下降 (1)一季度印染六大类产品进口数量5.77亿米,同比减少5.25 %,增幅下 降7.63个百分点,进口金额为7.55亿美元,同比减少5.03% ;进口平均单价为 1.40美元/米,同比增长12.90%。 2、出口明显回落,呈个位数增长 一季度印染六大类产品出口数量为23.86亿米,同比增长4.28%,增幅比去年减少19.2个百分点,出口金额为19.21亿美元,同比增长3.00%,增幅比去年减少23.78个百分点.出口平均单价为0.81美元/米,同比减少1.22%。纯棉染色布单价同比增加3.20% ;合成长丝织物数量和金额同比下降,单价同比下降 7.69%。 六、一季度行业运行特点 1、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源于20XX年纺织品配额取消,一季度出口大幅提高,基数大,而下半年欧 美纺织产品贸易摩擦限定了出口的增幅,导致今年一季度出口数量23.86亿米,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和发展分析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1、什么是乳制品 2、乳制品的现状 3、乳制品的问题 4、乳制品的对策 一、什么是乳制品? 乳制品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乳制品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场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乳制品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乳制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乳制品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乳制品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二、乳制品行业的现状 (一)、乳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内容 乳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书主要研究乳制品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

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等。 (二)、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 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三、乳制品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2008年9月初,三鹿奶粉被曝光含三聚氰胺。随后,越来越多国内乳企被牵涉其中。国家质检总局9月16日(央视)公布婴幼儿奶粉抽检结果:175个婴幼儿奶粉企业中66个已停产,其中109个生产婴幼儿奶粉,抽491批次;22个企业共68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这其中包括两家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国内乳品巨头,以及一大批国产奶粉品牌。9月18日,蒙牛、伊利、光明等多个批次的液态奶也检出三聚氰胺。长期食用三聚氰胺含量高的奶粉的婴幼儿部分出现肾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统疾病。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8日,全国因此次问题奶粉事件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还有10666名。 (一).剖析起因 1、奶粉企业添加三聚氰胺为提高“检测”蛋白质含量

中国炼油废催化剂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竞争

中国炼油废催化剂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竞争 (三)行业竞争 1、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危废处理行业和炼油催化剂行业管理状况的不同,其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1)危废处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由于危险废物对于环境的危害性极大,国家对于相关业务的管控严格。根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环法[2011]19号),国家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运输、处置等进行监督 管理,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不得擅自处置危险废物,必须及时将其运送至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国家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实施分级审批颁发制度,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须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此外,危险废物适用集中处置和就近处置的原则,辖区内产生的危险废物原则上应就近送至当地危险废物处置单位集中处置。综上,危险废物相关业务呈现资质管控严格、行业准入门槛高、区域性强的特点,大型综合性的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在本地区市场往往占据优势地位。而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将逐步向资源集约型、技术先进型企业倾斜。 (2)催化剂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炼油催化剂市场现已形成了“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旗下催化剂公司为主,以民营催化剂公司为辅”的市场格局。从国产产品市场份额角度来看,约70% 左右的炼油催化剂由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旗下催化剂公司生产,民营催化剂公司占据约30%左右市场份额。目前,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石油旗下的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厂是中国炼油催化剂产品的主要生产企业。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旗下催化剂厂具有客户稳定的品牌优势,民营催化剂公司具有成本较低、产品灵活多变、服务优质等方面的优势。整体来看,未来市场将更有利于技术领先、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催化剂企业。

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10

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10 一、世界光伏产业发展 ,一,世界新能源发展大环境 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开始出现~上世纪 70 年代发生的“能源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现有的能源结构必须彻底改变~从而加速了向未来能源结构过渡。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制定了各自的新能源战略~支持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现在这些国家的新能源技术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产业规模日益扩大~逐渐成为了当今全球新能源技术和市场的中心。 表 1全球新能源产业大国情况 国家新能源类型应用领域市场份额德国太阳能、风能发电风电装机占总装机的25% 美国生物乙醇、风能交通燃料、风电约占本国机动燃料总量的8%左右丹麦风能发电约占本国发电总量的20% 法国核能发电约占本国发电总量的80%左右日本太阳能发电发电量达142万KW~占世界市场的40% 目前~全球新能源行业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 1、发达国家是新能源市场主力~新兴国家渐成新力军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最早启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一直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主力军。以光伏产业为例~2010年全球光伏总 装机容量中欧洲市场占78%~核心的光伏技术也集中在欧洲。随着全球环保意识提高~金融危机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重创~使得欧美等国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下滑~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逐渐成为新力军。 2、新能源产业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各国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的替代能源战略~目的是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特征越来越明显~各国

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本国应对危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承担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的手段。新能源产业已经从单纯的替代能源角色上升至国家摆脱危机、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举措。 3、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是投资重点 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技术相对成熟~是全球新能源的主要开发形式和投资重点。2009年~全球风电产业投资占可再生能源投资的44%~生物燃料产业投资比重占31%~太阳能产业投资比重占21%。根据各国的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可以预测~2010年-2020年~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陆地风电产业仍将是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与发展重点。 ,二,世界光伏产业发展概况 2000-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以平均3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但受 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及累计装机容量增长速度下滑~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速从2008年的99.4%下滑至36.4%,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速从63%下滑至41.8%。不过~2010年度全球光伏市场在美国、亚洲等迅速成长的光伏市场推动下~增速超过2009年。SolarBuzz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光伏总装机容量为16.3GW~欧洲市场需求量占78%~但受德国光伏发电入网补贴下调影响~德国市场第四季度下降较快。SolarBuzz预计~2011年产量将增长46%~欧洲市场受德国补贴新政影响将经历动荡~美国、中国、加拿大、印度等市场将明显增长。

2017年光伏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光伏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国内光伏补贴下调,产品价格却十分坚挺 (7) “630” 后补贴下调,产品链价格相对稳定 (7)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 (9) 光伏发展空间巨大 (11) 为什么本次补贴下调未导致光伏价格同期下跌 (11) 领跑者计划主要在三季度释放需求 (13) 分布式光伏将加速发展 (13) 海外市场需求超预期,将接力光伏市场发展 (22) 印度将成为中国之外最大的光伏市场 (26) 中国光伏制造行业全球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 (30) 什么时间将实现光伏平价上网? (34) 现阶段距离国内平价上网有多远 (34) 光伏运营环节将持续改善 (37) 现有技术储备能支撑光伏在国内实现平价上网吗? (39) 硅料环节成本有望持续下降 (41) 多晶硅生产综合成本将持续降低 (42) 硅片环节成本下降仍有空间,单晶趋势明显 (49) 电池环节:高效电池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 (58) 新的组件技术将进一步降低成本 (72) 新系统集成与运维技术将进一步降低成本 (78) 平价上网对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83) 光伏行业那些环节仍具有投资机会 (84) 企业分析 (86) 阳光电源 (86) 通威股份 (90) 林洋能源 (94) 晶盛机电 (99) 特变电工 (103)

图目录 图 1:多晶硅料价格在 630 后下降幅度好于预期 (7) 图 2:单晶多晶硅片价格保持稳定 (8) 图 3:电池片价格相对坚挺 (8) 图 4:组件价格保持稳定 (9) 图 5:光伏年新增装机量逐年提升 (10) 图 6:2017 上半年装机量超过2016年上半年高点 (10) 图 7:2016 年光伏发电量占比超1% (11) 图 8:我国光伏电站分布不均 (14) 图 9:集中式光伏电站存在限电风险 (14) 图 10:分布式光伏的各种应用形式 (15) 图 11:余额上网的分布式光伏补贴保持去年水平 (17) 图 12:分布式电站离电力十三五规划目标有较大缺口 (19) 图 13:2016 年底我国分布式电站占比比例偏低 (19) 图 14:2017 年上半年分布式电站占比大幅提升 (20) 图 15:未来今年分布式电站占比进一步提升 (20) 图 16:光伏装机量欧洲、日本增速减缓,我国、印度新增装机量后来居上 (23) 图 17:印度、中东、非洲的 GHI 要好于中国 (23) 图 18:印度、中东、非洲的 DNI 要好于中国 (23) 图 19:不同国家的大型光伏电站系统造价差异较大 (24) 图 20:在全球范围,光伏在部分国家的价格具备竞争力 (25) 图 21:在全球范围,光伏在部分国家的价格具备竞争力 (25) 图 22:印度光伏装机量逐年递增 (27) 图 23:印度光伏装机量的规划 (27) 图 24:中国企业是印度光伏组件的主要供应商 (28) 图 25:阳光电源在印度逆变器市场位居前列 (29) 图 26:今年 1~5 月,印度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外市场 (30) 图 27:我国在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产能领先 (30) 图 28:光伏行业一直以来超预期的发展 (33) 图 29:全球光伏装机量情况预测 (34) 图 30: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随有效利用小时数及初始成本的变化趋势 (35) 图 31:全社会用电量 1-4 月份同比提升 6.7% (37) 图 32:2017年Q1 弃光率大幅下降 (38) 图 33:大型光伏电站造价成本将逐年下降 (39) 图 34:光伏产业链所涉及的各个环节 (40) 图 35:2016~2025 年多晶硅生产技术市场占比变化趋势 (42) 图 36:还原电耗逐年下降 (43) 图 37:冷氢化电耗将持续下降 (43) 图 38:综合电耗持续下降 (44) 图 39:硅耗将持续下降 (44) 图 40:多晶硅生产设备投资成本将持续下降 (45) 图 41:2016 年仍有约 13.6 万吨的多晶硅料依靠进口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