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正面碰撞的国内外安全法规综述通用范本

合集下载

归纳各国碰撞标准对比.ppt

归纳各国碰撞标准对比.ppt

各国碰撞法规和标准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 正面碰撞法规 ➢ 侧面碰撞法规 ➢ 后面碰撞法规
精选
正面碰撞标准
FMVSS 208
1、美国正面碰撞标准 FMVSS208
1.1 适用范围
美国正面碰撞FMVSS 208 适用于总质 量不大于4536kg 的乘用车、卡车、多用
途乘用车。
HIII 50%男性正面碰撞假人
精选
FMVSS 208
精选
1.2 技术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1
头部伤害指数 HIC(Head Injury Criterion)
2
胸 部 3ms 合 成 加 速 度
3
胸部变形量(mm)
大腿受力 4
(N)
左腿 右腿
5
车辆部件
6
假人
7
燃油泄漏量
8
碰撞速度
速度 (km/h)
9
碰撞时样车偏移量 (mm)
精选
FMVSS 208
标准要求 ≤1000 ≤60g ≤76
≤10000
车辆部件不能侵入乘员舱 实验过程中,假人身体的每个部分应包 含在乘员舱的外表面以内
在碰撞中:〈28g 碰撞后前 5 分钟〈142g 碰撞后 6-30 分钟〈28g/分钟
≥48.3 ±150
FMVSS 208 2006.9.1后生产的车,总质量≤ 3855kg,整备 质量≤ 2495kg,要进行以下试验:
精选
侧面碰撞标准 1、美国侧面碰撞标准FMVSS214
1 .1适用范围 FMVSS214侧面碰撞适用于所有 乘用车和质量小于4536kg的多用 途乘用车,卡车和客车。
精选
精选
FMVSS 214 技术要求

各国碰撞标准对比

各国碰撞标准对比

≥48.3 ±150
FMVSS 208
2006.9.1后生产的车,总质量≤ 3855kg,整备 质量≤ 2495kg,要进行以下试验:
50%男性正碰假人 • 系安全带,48km/h对刚性壁进行碰撞
(2007.9.1开始逐步实施56km/h刚性壁进行碰撞, 2010.9.1之后所有车都要进行该项试验)
中国、美国、欧洲及海湾国家 碰撞法规的介绍
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对汽车碰撞安全性作出强制 性要求,并且建立了各自的法规。在汽车碰撞法 规方面主要有两大体系:欧洲和美国法规,其他 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法规基本上 是参考美国和欧洲的法规制定的。汽车碰撞法规 主要包括:前碰、侧碰、后碰法规。
各国碰撞法规和标准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不系安全带,40km/h对刚性壁进行碰撞
5%女性正碰假人 • • • 系安全带,48km/h对刚性壁进行碰撞 系安全带,40km/h,40%偏置碰撞试验 不系安全带,40km/h对刚性壁进行碰撞
12个月、3岁、6岁儿童假人和5%女性假 人气囊抑制试验和低风险气囊起爆试验
FMVSS 208
2、欧洲正面碰撞标准ECE R94
5、 碰撞试验期间以及之后,车辆电瓶必须保持在原来固定 位置(利用其安全防护装置)。
4、后碰撞法规对比
欧洲 试验车质量 碰撞速度 壁障重量 碰撞器 整备质量 35~38 km/h 1100±20 kg 刚性平面 宽度不小于 2500mm、高度不 小于800mm,碰 撞器表面最低处 离地面175mm 美国 整备质量 48 km/h 80km/h 1814±23 kg 1368 kg 刚性平面 可变形壁障 中国 整备质量 48 ~ 52km/h 1100±20 kg 刚性平面

国内外汽车碰撞标准面面观

国内外汽车碰撞标准面面观

国内外汽车碰撞标准面面观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与乐趣的同时,也因其引起的交通事故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汽车的安全性是汽车厂商、消费者、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汽车安全性可以划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能够识别潜在的危险,并自动减速,或当突发的因素出现时,能够在驾驶员的操纵下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性能;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发生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后,能够对车内乘员或行人进行保护,以免发生人员伤害或使人员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交通事故原因的统计、分析表明,以预防事故发生的主动安全性只能够避免5%的交通事故发生。

因此,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日趋重要。

而汽车碰撞标准则是检验或评价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依据,它不但对汽车制造商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而且也能够促进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提高。

一、国外汽车碰撞标准技术发展概况目前,国际上实车碰撞试验法规主要有美国的FMVSS和欧盟的ECE两大体系,其他国家的技术法规大多是参照上述两个法规体系制定的。

正面碰撞试验法规为美国的FMVSS208和欧洲的ECE R94,侧面碰撞试验法规为美国的FMVSS 214和欧洲的ECE R95。

美国早在1960年就开始讨论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要求,1984年正式颁布FMVSS 208,规定1987年以后生产的车型在前排必须安装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成了FMVSS 208指定的被动约束系统。

1998年的修订案要求在20022005年之间必须安装一种智能化的安全气囊,以保护离位乘员和儿童的安全。

1973年,美国有关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的法规FMVSS 214颁布实施,当时仅规定了车门静强度试验,对门的力变形特性给予了规定。

随后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DOT/NHTSA)对该法规实施后的交通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就单个车的乘员事故死亡率有所减少,但车对车的乘员事故死亡率没有减少。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综述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综述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综述车祸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事故,而汽车碰撞测试就是为了保证汽车在发生车祸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开发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综述现代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测试标准和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的测试主要是通过实际的车辆撞击来进行,但是这种方式显然过于危险,也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对汽车碰撞测试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但是当时的测试还非常原始,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进行模拟。

到了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工程力学的发展,汽车碰撞测试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开始出现了现代化的测试设备和标准化的测试方法。

二、汽车碰撞测试的标准和测试方法汽车碰撞测试的标准主要有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等。

欧洲标准主要是由欧洲联盟提出,其中包括了对车辆安全性能的多项测试标准,如正面碰撞测试、侧面碰撞测试、滚翻测试等。

而美国标准主要是由美国政府制定的联邦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FMVSS)所规定的。

中国标准则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的GB标准。

汽车碰撞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碰撞测试,另一种则是数值仿真测试。

实际碰撞测试的优点在于能够更真实地模拟车辆在实际交通事故中的情况,但缺点也很明显,测试成本较高,测试时风险较大。

而数值仿真测试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可以精准地得出车辆在碰撞中的受力及变形情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方法。

三、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测试精度和测试方法也在不断得到改进。

例如,现有的实际碰撞测试主要针对的是车辆上部的变形,而对于车底的变形则重视不够,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交通事故的情况,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地的相关研究者们纷纷开始设计更细致的测试设备和更严格的测试标准,以更全面地考虑车辆在碰撞中的变形情况。

安全汽车碰撞实验报告总结(3篇)

安全汽车碰撞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国内外各大汽车制造商和科研机构纷纷开展了汽车碰撞实验研究。

本实验报告对安全汽车碰撞实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汽车安全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碰撞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分析汽车碰撞过程中的力学特性;3. 评估汽车碰撞安全性能;4. 为汽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内容1. 碰撞实验类型(1)正面碰撞实验:模拟两辆车辆以一定速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的情况。

(2)侧面碰撞实验:模拟一辆车辆侧面受到另一辆车辆撞击的情况。

(3)后部碰撞实验:模拟一辆车辆被另一辆车辆从后方撞击的情况。

(4)翻滚碰撞实验:模拟车辆发生翻滚时的碰撞情况。

2. 碰撞实验方法(1)物理实验:利用碰撞实验台,模拟真实碰撞场景,对车辆进行碰撞实验。

(2)虚拟仿真实验: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碰撞过程,分析碰撞力学特性。

3. 碰撞实验评价指标(1)碰撞力:碰撞过程中,车辆所受到的冲击力。

(2)碰撞时间:碰撞过程中,车辆所承受冲击力的时间。

(3)车辆变形程度:碰撞后,车辆结构变形的程度。

(4)乘员受伤程度:碰撞后,乘员所受到的伤害程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碰撞力分析碰撞力是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的碰撞力较大,且碰撞时间较短。

在碰撞过程中,车辆所受的冲击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降低车速可以有效降低碰撞力。

2. 碰撞时间分析碰撞时间是影响乘员受伤程度的重要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碰撞时间越短,乘员受伤程度越严重。

因此,在设计汽车时,应尽量缩短碰撞时间,提高乘员安全性。

3. 车辆变形程度分析车辆变形程度是评价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的车辆变形程度较大,而翻滚碰撞的车辆变形程度相对较小。

因此,在设计汽车时,应加强车辆结构强度,提高车辆抗碰撞能力。

汽车碰撞安全测试技术报告

汽车碰撞安全测试技术报告

汽车碰撞安全测试技术报告一.国内外法规目前,已经发展成熟的主动安全性装置和技术主要包括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主动悬架、四轮转向、四轮驱动、车距雷达报警系统以及汽车全球定位导航系统ITS等。

被动安全性是指通过车辆结构的安全设计以及各种保护系统被动安全性装置,当事故发生的时候这些措施能够发挥作用,达到尽可能地减少车上乘员以及车外行人受到伤害的程度。

汽车碰撞试验是研究被动安全的主要手段。

通常情况下,对于被动安全也分为两个方面:车内乘员安全和车外行人保护。

作为被动安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合理地进行车身结构安全性设计和乘员约束系统设计,利用车身结构件的变形吸收能量以减少对乘员的冲击,同时利用乘员约束系统给予乘员最大限度的保护。

对于车外行人,通常采用车身结构安全性设计和车身外表安全装置,在发生碰撞时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研究和开发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最终目的是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车内乘员和车外行人的伤害。

汽车事故发生的情况主要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和车辆滚翻等。

因此,碰撞中人员受到伤害主要情况有:(1)碰撞时汽车结构变形侵入乘员舱直接伤害乘员;(2)碰撞时乘员与车内结构发生二次碰撞造成伤害;(3)碰撞时以及碰撞后乘员身体部分超出车外,受到伤害;(4)碰撞后燃油起火造成伤害;(5)对行人的伤害,包括保险杠对行人腿部造成的伤害和发动机盖对行人头部造成的伤害。

因此,汽车被动安全性法规主要是针对以上这几个方面制订的。

目前汽车被动安全法规有两大体系:美国FMVSS(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 Standard)体系和欧洲法规体系(包括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标准ECE、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在这两种法规体系里都规定,为验证车辆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对新开发的汽车都必须进行试验样车的碰撞试验和乘员保护装置的冲击试验,并且,上述两个机构都制订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参照美国和欧洲法规的基础之上同样也制订和实施了相应的安全法规和标准。

美国撞车法律规定(3篇)

美国撞车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概述在美国,撞车事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每年,美国都有数百万起撞车事故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规范交通事故的处理,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美国各州都制定了相应的撞车法律规定。

本文将简要介绍美国撞车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

二、撞车事故的责任认定1. 判断责任方在美国,判断撞车事故的责任方主要依据以下几种情况:(1)违反交通规则:如果一方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事故发生,那么该方将被认定为责任方。

(2)过失行为:如果一方在驾驶过程中存在过失行为,如疲劳驾驶、酒驾、闯红灯等,导致事故发生,该方将被认定为责任方。

(3)无过错责任:在一些情况下,即使一方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或过失行为,但根据法律规定,仍需承担一定的责任。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即使一方在正常行驶,如果因为前方车辆突然刹车导致追尾,前方车辆仍需承担一定的责任。

2. 责任比例划分在美国,撞车事故的责任划分通常采用“比例责任”原则。

即根据各方在事故中的责任大小,分别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果多方都有责任,那么责任比例将根据各方的过错程度进行划分。

三、撞车事故的赔偿1. 赔偿范围在美国,撞车事故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医疗费用:包括治疗费、康复费、药物费等。

(2)车辆损失:包括维修费、车辆贬值费等。

(3)误工费:包括因事故导致的工资损失。

(4)精神损害赔偿:包括因事故导致的身心痛苦、心理创伤等。

2. 赔偿标准在美国,撞车事故的赔偿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因素:(1)事故原因:根据事故原因判断责任方,责任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损失程度:根据受害者的损失程度,确定赔偿金额。

(3)过错程度:根据各方的过错程度,确定责任比例。

四、保险理赔1. 保险责任在美国,车辆保险是强制性的。

根据不同州的法律,保险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第三者责任险:承担因事故导致他人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

(2)碰撞责任险:承担因碰撞导致车辆损失的赔偿责任。

正面碰撞安全科普

正面碰撞安全科普

正面碰撞安全科普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道路交通的增多,交通事故也日益频繁发生。

其中,正面碰撞是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的交通事故类型。

为了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汽车制造商和交通安全机构一直在进行正面碰撞安全的研究和改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正面碰撞安全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一、什么是正面碰撞?正面碰撞是指两辆车在正面发生碰撞的交通事故。

这种碰撞方式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车辆损坏和人员伤害。

根据统计数据,正面碰撞是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正面碰撞对人体的影响在正面碰撞中,驾驶员和乘客暴露在巨大的冲击力下,很容易受到严重的伤害。

常见的伤害包括头部、颈部、胸部和腹部的创伤。

头部受到冲击时,可能导致颅脑损伤;颈部的急剧前后摆动则可能引起颈椎损伤;胸部和腹部的撞击可能造成内脏器官受损。

三、如何提高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为了减少正面碰撞事故的发生和减轻伤害,汽车制造商和交通安全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车身结构设计现代汽车的车身结构经过精心设计,以提供最大的安全性能。

车身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能够在碰撞时有效吸收和分散冲击力。

同时,车身还设置了防撞梁和刚性框架,以增加车辆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2.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充气,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额外的保护。

在正面碰撞中,安全气囊能够减缓头部和身体的冲击力,降低伤害程度。

3. 安全带安全带是最常见的被动安全装置,也是减少伤害的有效手段。

正确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人体牢牢固定在座椅上,减少碰撞时的位移和伤害。

因此,在驾驶和乘坐汽车时,务必系好安全带。

4. 车速控制控制车速是预防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正面碰撞中,车辆的速度越高,冲击力就越大,造成的伤害也就越严重。

因此,驾驶员要合理控制车速,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的行车速度。

四、正面碰撞事故的避免除了采取安全措施以减少伤害外,避免正面碰撞事故的发生也是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避免正面碰撞事故的建议:1. 保持安全车距在行车中,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是避免正面碰撞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编号:AN-QP-HT545 版本 /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汽车正面碰撞的国内外安全法规综述通用范本 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汽车正面碰撞的国内外安全法规综

述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在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一种交通工具, 汽

车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隐患。车速越来越快,给人们的安全和财产带来的伤害也越来越大。因此, 汽车的安全性是汽车厂商、消费者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按照碰撞事故形态,汽车碰撞主要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以及碰撞翻滚等。其中,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大约60%的碰撞事故发生于车辆前方,因此,进行汽车正面碰撞的探索研究尤其重要,制定汽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3页 / 共14页 车的正面碰撞法规、标准也是各个国家相关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实车碰撞试验法规主要有美国的FMVSS和欧盟的ECE两大体系,其他国家的技术法规大多是参照以上两个法规体系制定的。中国在碰撞法规的研究中主要借鉴了欧盟ECE法规体系,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颁布了《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到20xx年7月1日正式实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中国在汽车安全法规的研究上正在积极地与国际接轨。本文基于汽车正面碰撞研究,主要介绍欧美和中国的汽车碰撞法规。

1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实施车辆正面碰撞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4页 / 共14页 法规的国家,其于上世纪60年代授权美国运输部(DOT)对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载货车、挂车、大客车、学校客车、摩托车以及这些车辆的装备和部件制定并实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s,简称FMVSS),并率先于1986年颁布了FMVSS208《乘员碰撞保护》法规。随着汽车各项技术的成熟应用,DOT不断对法规进行了修订,规定应用生物逼真度更好的Hybrid Ⅲ型碰撞生物假人,与固定壁障碰撞。FMVSS208最新一次修订在20xx年8月份,文中主要针对修订后的208对其100%重叠正面碰撞的情况进行解读。碰撞过程中车门不能被撞开,碰撞后不用工具能将门打开,正常进出假人,燃油泄漏量不超过30g/min。 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5页 / 共14页 1.1 系安全带的正面碰撞测试 1.试验车辆为厢式客车和有特殊用途如邮政用车辆。试验过程中,车辆以不大于48Km/h的速度垂直撞击固定于地面的刚性壁障,壁障与行驶路线以任何方向成0°-30°的夹角,50 百分位成年男性假人置于前排驾驶员侧,其伤害指标规定如下: 1)测试假人的所有部分在车内; 2)头部伤害指标HIC36不超过1000; 3)胸部持续3ms加速度不大于60g; 4)胸部的压缩变形量不超过76mm; 5)轴向传递到大腿的压力小于2250磅。 2.试验车辆为乘用车、公共汽车、载货卡车、以及一些载重3855kg,净重2495kg的多用途乘用车等。实验过程中,车辆以不大于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6页 / 共14页 48Km/h或不大于56Km/h的速度垂直撞击固定于地面的刚性壁障,50 百分位成年男性假人置于前排外侧座位,其伤害指标规定如下: 1)测试假人的所有部分在车内; 2)头部伤害指标HIC15不超过700; 3)胸部持续3ms加速度不大于60g; 4)胸部压缩变形量不超过63mm; 5)轴向传递到大腿的压力要小于2250磅; 6)颈部伤害指标:

其中, 为剪切力, 为轴向力, 为弯曲力矩,当 为拉力时, =6806N;当 为拉力时, =6160N;当 为弯曲力矩时, ;当 为拉伸力矩时, ,据此计算出的Nij 均小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7页 / 共14页 于1。 1.2 不系安全带的正面碰撞测试 1.试验车辆为乘用车、公共汽车、载货卡车、以及一些载重3855kg,净重2495kg的多用途乘用车等。实验过程中,车辆以不大于48Km/h的速度垂直撞击固定于地面的刚性壁障,壁障与行驶路线以任何方向成0°-30°的夹角,50 百分位成年男性假人置于前排外侧座位,其伤害指标规定如下: 1)测试假人的所有部分在车内; 2)头部伤害指标HIC36不超过1000; 3)胸部持续3ms加速度不大于60g; 4)胸部压缩变形量不超过76mm; 5)轴向传递到大腿的压力要小于2250磅。 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8页 / 共14页 2.试验车辆为乘用车、公共汽车、载货卡车、以及一些载重3855kg,净重2495kg的多用途乘用车等。实验过程中,车辆以32Km/h-48Km/h的速度垂直撞击固定于地面的刚性壁障,壁障与行驶路线以任何方向成0°-30°的夹角,50 百分位成年男性假人置于前排外侧座位,其伤害指标规定如下: 1)测试假人的所有部分在车内; 2)头部伤害指标HIC15不超过700; 3)胸部持续3ms加速度不大于60g; 4)胸部压缩变形量不超过63mm; 5)轴向传递到大腿的压力要小于2250磅。 6)颈部伤害指标Nij 均小于1。 以上介绍的试验均在刚性壁障静止的条件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9页 / 共14页 下进行,而现实的碰撞事故中多是移动车辆之间的碰撞,所以新修订的FMVSS208中规定了移动壁障的碰撞伤害指标。试验中,车辆以32Km/h的速度垂直撞击固定壁障,最终的伤害指标规定如下: 1)头部伤害指标HIC15不超过700; 2)胸部持续3ms加速度不大于60g。

2 欧盟 欧洲到1992年提出了ECE法案,规定了碰撞的速度为48.3Km/h,采用固定壁障,并且碰撞方式为30°斜碰撞(驾驶员侧),采用Hybrid Ⅲ型假人模型,规定了乘员伤害评价指标。1998年欧洲试验车辆委员会以原有的ECE法规为过渡法规,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新ECE法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10页 / 共14页 规。该ECE法规中,ECE R33规定了正面冲撞中被撞车辆的结构特性方面统一要求。并且通过实际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欧洲国家发现,在汽车的正面碰撞中,碰撞区域主要集中在驾驶员一侧,因此ECE R94规定了正面碰撞试验仅采用40%正面偏置碰撞,这样更能正确反映交通事故的阵势情况。碰撞试验采用50 百分位成年男性Hybrid Ⅲ假人,碰撞车速为56Km/h。规定的评价指标为: 1) 头部伤害指标HIC15不超过1000,头部合成加速度在累计时间不超过3ms(不包括头部回弹过程)时不超过80g; 2) 颈部伤害指标NIC: 颈部张力指标:t=0ms,NIC ≤3.3 kN;t=35ms,NIC ≤2.9 kN;t≥60ms,NIC≤1.1 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11页 / 共14页 kN; 颈部剪力指标:t=0ms, NIC ≤3.1kN,25ms≤t≤35ms,NIC ≤1.5 kN;t≥45ms, NIC≤1.1 kN; 颈部y轴方向弯曲力矩:My≤57Nm; 3) 胸部压缩指标THCC不超过50mm; 4) 胸部粘性指标不超过1.0m/s; 5) 大腿性能指标FFC: 0ms≤t≤10ms,FFC≤9.07kN;t>10ms, FFC≤7.58 kN; 6) 小腿压力指标TCFC≤8 kN; 7) 每根胫骨两端(顶端和底端)所测的胫骨指数不超过1.3; 8) 膝关节滑移距离不超过15mm; 9) 在转向盘轴中心位置测得的转向盘位精制生产管理 编号:AN-QP-HT545 第12页 / 共14页 移,向上垂直方向不应超过80mm,向后水平方向不应超过100mm. 在ECE R33法规中还规定了,车辆的制造工艺,几何尺寸,车身材料以及发动机的布置方式(前置、后置或中置)和排列方向(横向或纵向),找准了座椅上R点的位置。

3 中国 我国汽车安全法规主要参考欧洲ECE法规制定,具有ECE法规的严谨全面的特征,同时又结合了我国实际国情以及道路和车辆的实际情况。我国正面碰撞法规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正是参照欧洲法规制定的,但是并没有采用欧洲的40%偏置碰撞,而是采用了美国100%重叠正面碰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