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用环保型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聚碳酸酯(PC)常用阻燃方案

聚碳酸酯(PC)常用阻燃方案

聚碳酸酯(PC)常用阻燃方案聚碳酸酯(PC)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电性能、高透明度、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60~120℃)等特点,主要运用于玻璃装配业、汽车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其次还有工业机械零件、光盘、包装、计算机等办公室设备、医疗及保健、薄膜、休闲和防护器材等,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工程塑料之一,预计2022年中国对PC的需求量将达到240万吨左右。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氧指数约为25%-27%,离开火源后自熄,阻燃等级为 UL-94 V-2级。

然而,当PC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建筑等行业中时,往往需要更高的阻燃性能,因此需要进行改性,使其阻燃等级提高至V-0级。

PC常用的阻燃方案是外添加阻燃剂,有溴系、有机磷系、磷腈类、硅系和磺酸盐类等阻燃剂。

每种方案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及成本综合考虑使用。

1. 溴系阻燃剂溴系阻燃剂是目前阻燃剂中最常用的一类,有70多种,它的阻燃效率高、热稳定性好且价格低廉(当然,现在也不低廉了),应用广泛。

改性塑料用溴系阻燃剂主要包括四溴双酚A(TBBA)、三(三溴苯基)氰尿酸酯(代表型号FR245)、十溴二苯乙烷(DBDPE)等。

常添加6-9%的四溴双酚A即可使PC材料达到V-0等级,但其热稳定性差,高温易分解。

而FR245的溴含量高达67%,其分解温度高达310℃,在PC的加工温度下不降解,UV稳定性好,同时可使PC产品的力学性能保持良好,且析出较少。

在PC阻燃中,溴系阻燃剂常用的协效剂Sb2O3因会引起PC降解,而不适用,但可以选用锑酸钠(NaSbO3)替代。

聚合物级的含溴PC强度更高,且耐热性和阻燃性更好,与PC相容性好,可以用作PC的阻燃剂。

研究发现加入四溴双酚A碳酸酯齐聚物对PC的低温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较小,相比之下,十溴二苯乙烷会大幅降低PC的低温冲击强度。

早期人们对PC使用的阻燃剂为含卤素的阻燃剂,其中主要是含溴阻燃剂。

pc阻燃剂

pc阻燃剂

PC阻燃剂1. 引言PC阻燃剂,全称聚碳酸酯阻燃剂,是一种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中添加的化学物质,用于提高该材料的抗火性能。

PC阻燃剂在工业和消费电子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以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产品。

本文将介绍PC阻燃剂在工业中的应用、其阻燃机制、不同类型的PC阻燃剂以及其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2. PC阻燃剂的应用PC阻燃剂在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电子和电气设备领域。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例子:2.1 电子产品PC阻燃剂常用于电子产品的外壳材料,如计算机、手机、显示器等。

由于PC本身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透明性,加入阻燃剂后,可以提高其阻燃性能,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2 汽车零部件汽车内部的仪表盘、门把手、座椅等部件通常采用PC材料,阻燃剂的添加可以提高这些部件的阻燃性能,提高乘车安全。

2.3 照明设备PC材料常用于照明设备的灯罩、灯壳等部件,添加阻燃剂可以增加其耐高温性能,改善产品的可靠性。

3. PC阻燃剂的机制PC阻燃剂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提高聚碳酸酯材料的阻燃性能:3.1 气相阻燃机制PC阻燃剂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从而稀释燃烧源附近的氧气浓度,抑制燃烧反应的进行,达到阻止火焰传播的效果。

3.2 凝相阻燃机制PC阻燃剂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炭化物,形成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相体系,覆盖在材料表面上形成保护层,隔离空气和燃烧源,抑制燃烧反应。

3.3 其他机制PC阻燃剂还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稳定燃烧链反应等机制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4. PC阻燃剂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阻燃机制和化学结构,PC阻燃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4.1 溴系阻燃剂溴系阻燃剂是最常用的PC阻燃剂之一,具有阻燃效果显著、成本较低等优点。

但由于溴系阻燃剂会释放出光刺激物质,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作用,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中需要谨慎使用。

4.2 磷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是一种比溴系阻燃剂更环境友好的选择,可以提供良好的阻燃效果,并且具有较低的毒性和烟雾产生。

聚乙烯塑料无卤阻燃技术进展

聚乙烯塑料无卤阻燃技术进展

收稿日期:2001-12-0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军工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孙卫青(197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研究.聚乙烯塑料无卤阻燃技术进展孙卫青, 邱宗玺, 张 军, 张 恒(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郑州450052)摘 要:卤系阻燃剂阻燃效果较好,但是阻燃过程中发烟量大,并且会产生有毒、腐蚀性气体.相比较而言,无卤阻燃剂由于发烟量小,无毒等优点,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综述了近年来聚乙烯塑料无卤阻燃技术的阻燃机理及应用进展,比较了各种无卤阻燃技术的优缺点,并综述了不同阻燃手段的改善途径.关键词:聚乙烯塑料;无卤阻燃技术;进展中图分类号:TQ 314.248 文章编号:1671-6841(2002)04-0060-050 引言聚乙烯(PE )是一种质轻且无毒的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电绝缘、耐化学腐蚀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电气、电缆等行业.聚乙烯泡沫材料又有很好的吸声、减振和保温性能,广泛用于建筑、管材上.但是,聚乙烯的极限氧指数很低(约为17.5),阻燃性能差,遇热或在放电过程中极易燃烧,所以,提高聚乙烯的阻燃性能是一个重要课题.现在,用于高聚物的阻燃手段仍是以添加卤系阻燃剂为主,卤系阻燃剂在阻燃过程中会放出大量包含有害人体的有毒气体的黑烟,无论对火灾中的救护工作还是灾后的恢复工作都会造成很大困难[1].据火灾报告统计,火灾中有真正烧灼致死的人数仅占15%,而85%的人是死于毒烟导致的窒息,无卤阻燃剂以其低发烟量和无毒性的优点运用日趋广泛,有取代卤系阻燃剂的趋势.近年来,全球三大卤系阻燃剂供应商(A lberm arle 公司,Great L ake 公司,D ead Sea B rom ine 公司)都已转向无卤阻燃剂的开发.德国的C larian t 公司已经推出了20多种低烟、低毒物卤的阻燃剂,多数已经面市.[2]1 聚乙烯的一般阻燃机理[3]高聚物的燃烧分为3个过程:聚合物遇氧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燃烧、热反馈以维持燃烧继续.破坏该循环的任一或数个阶段,就可以使得燃烧自动停止.由此高聚物的阻燃有3种途径.一种是利用阻燃剂对聚合物分解出的可燃气体产物的燃烧或火焰起阻止作用,由于阻燃是在气相中发生作用,称为气相阻燃;第二种是利用阻燃剂来阻止有机聚合物的热分解释放可燃气体,因为是对高聚物凝聚相发生作用,称为凝聚相阻燃;第三种是利用阻燃剂阻止部分燃烧热返回聚合物的热反馈,称为中断热交换阻燃机理卤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主要是气相阻燃,即通过卤系阻燃剂热分解生成HX (X :卤素元素)以捕捉传递燃烧链式反应的活性自由基,虽然卤系阻燃剂阻燃效果好,但是,其分解产物HX 是腐蚀性气体.另外,由于卤系阻燃剂抑制了氧化而促进了生烟,使得本来发烟量很低的PE 材料产生大量黑烟.而且,据欧美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报道,卤系阻燃剂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多溴二苯醚在燃烧中还会生成有毒的致癌物质.鉴于卤系阻燃剂的上述危害性,一些国家已经订立法规限制了卤系阻燃剂的使用,而无卤阻燃剂第34卷第4期2002年12月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JOU RNAL O F ZH EN GZHOU U N I V ER S IT Y V o l .34N o.4D ec .2002 由于其低发烟量、无毒的优点,将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2 PE 的无卤阻燃技术PE 的无卤阻燃方法有,添加无卤阻燃剂使PE 交联炭化以及对基体树脂改性等方法.现今应用较为广泛的也是研究最多的无卤阻燃剂的类型有:金属氧化物水合物(A TH ,M A H ),无卤磷系阻燃剂以及膨胀型阻燃剂.2.1 金属氧化物的水合物这类阻燃剂主要有A l (O H )3和M g (O H )2.这种阻燃剂在分解时吸收材料燃烧释放出的大量热,从而使材料表面温度降低,减缓高聚物的降解速度.A TH 的起始分解温度较低(约为205℃),难适用于加工温度高的高聚物.但A TH 分解吸热量大(约为1960J g ),M g (O H )2起始分解温度较高(约为320℃),吸热量约1600J g ,而且,M g (O H )2有助燃烧过程中形成碳化物,起到隔热隔氧作用[4].另外,A l (O H )3和M g (O H )2由于在固相中促进碳化过程,而抑制了烟灰的形成,所以,还有抑烟作用.两者相比较而言,M g (O H )2较A l (O H )3的阻燃效果更明显.因为M g (O H )2除了脱水吸热外,还能促进炭化层生成,阻碍材料表面进一步氧化.在实际阻燃技术中,由于A TH 具有吸热量大的特点,而M g (O H )2又能促进聚合物表面炭化,所以,二者经常联合使用以发挥协效作用.A l (O H )3和M g (O H )2的优点是无毒、阻燃过程发烟量小,但是,它们的阻燃能力不很强且要求的添加量大,从而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一些物理性能变差.针对这些缺点,可从以下3方面予以改善.2.1.1 添加阻燃增效剂 添加阻燃增效剂可以提高阻燃能力,减少阻燃剂的用量.现已发现的阻燃增效剂有有机硅化合物、红磷及磷化合物、硼酸锌、金属氧化物等.童乙真、王志德研究了有机硅化合物和碱土金属有机盐(硬脂酸钡)对A l (O H )3 M g (O H )2阻燃体系的增效作用.通过对试样进行热分析测定,说明有机硅在阻燃过程中生成陶瓷状的Si C 焦化层,能起到隔热隔氧作用.关于红磷对A l (O H )3 M g (O H )2的增效作用已有多篇文献报道[5].郭锡坤、杨建英[6]研究了红磷、聚磷酸铵与A l (O H )3,M g (O H )2之间的协效作用,通过差热分析研究发现磷系阻燃剂阻燃过程中生成的聚磷酸、聚偏磷酸有强烈的脱水作用,从而能够加剧A l (O H )3,M g (O H )2的吸热分解反应,起到增效作用.王正洲等人[7]分别用红磷、膨胀石墨作M g (O H )2的阻燃增效剂,发现微胶囊化红磷有一个最佳的添加量,在这一点的极限氧指数最高,还可以推迟材料的点燃时间.但是,添加红磷会增大材料燃烧产生的发烟量.膨胀石墨在阻燃过程中则是通过生成膨胀层、阻隔热反馈来增效阻燃的,所以,膨胀率大的石墨的阻燃效果更好,但石墨本身属于可燃材料,所以会提前点燃时间.邵宗龙、时虎等人[8,9]通过六氯环三磷腈三聚体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磷腈化合物作为M g (O H )2的阻燃增效剂.磷腈化合物的阻燃机理是,化合物分解会吸热,并生成磷酸、偏磷酸、聚磷酸,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而且,受热放出的CO 2,N H 3,N 2,H 2O 等气体可稀释可燃气体.研究结果表明磷腈化合物与M g (O H )2共同使用,可以得到氧指数达32以上的无卤低毒阻燃聚乙烯电缆料.另外,硼酸锌与金属氧化物的阻燃作用也均有报道.2.1.2 改善无机颗粒与树脂本体的相容性 改善阻燃剂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的方法是用偶联剂或表面活性剂等表面处理技术对无机颗粒进行处理或对基体树脂进行接枝处理.常用的偶联剂有硅烷和钛酸酯偶联剂,无机颗粒表面活性剂有硬酯酸盐以及带极性基团的聚合物(如环氧树脂等).王正洲等人[10]用硅烷交联聚乙烯,制备了以氢氧化镁做为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乙烯,研究了硅烷用量、交联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硅烷作用的机理是其分子中含烷氧基和烷基等两类基团,其中烷氧基水解生成的硅醇可与M g (O H )2表面的羟基官能团生成氢键,而另一部分基团则扩散到聚烯烃表面,与大分子链缠绕,从而改善阻燃剂与聚烯烃间的相容性.朱德钦等人[11]分别用铝钛酸酯偶联剂、高聚物(环氧树脂或中羟值端羟基聚丁二烯)处理剂及包裹橡胶弹性体等方法对A TH 进行了处理,发现这3种处理方法可使A TH 的表面张力分别下降0.011 2,0.011 2,0.013 2.由此可见,用橡胶弹性体包覆的效果最好,是对改性的16 第4期 孙卫青等:聚乙烯塑料无卤阻燃技术进展2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第34卷 一种好方法.关于各种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对材料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王正洲等人[12]发现除硅烷偶联剂在提高材料断裂伸长率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原有拉伸强度外,其他表面处理剂都使拉伸强度降低.而且,所有表面处理剂都会降低材料的燃烧性能但能减小发烟量.林明德等人用马来酸酐对LD PE进行了接枝处理,与A l(O H)3配合后,发现大大提高了体系的拉伸强度,改善了阻燃LD PE的力学性能.2.1.3 对树脂进行共混改性 在无卤阻燃中常用的与聚乙烯共混改性的材料有乙丙橡胶(EPDM)、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等.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较早,近年来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马以正,侯海林[13]将LD PE 与EPDM(乙丙橡胶)共混,利用降低LD PE结晶度扩大晶区分子间空穴和增多晶区间子带分子量的理论,实现了在改善材料韧性的同时又提高无卤阻燃剂填充量的效果.用A TH和微胶囊化红磷协效阻燃,得到了氧指数达到30的PE材料.刘敏江等人[14]用EVA(聚乙烯-醋酸乙烯酯)部分替代聚乙烯,用硅烷熔融接枝、交联的方法提高了阻燃体系的力学性能,而且保持了原有的阻燃能力.对于聚乙烯的泡沫材料而言,过大的阻燃剂填充量会影响发泡质量,张军、钱晓琳等人[15]发现,随着M g(O H)2添加量的增加,泡沫塑料泡孔会变大且不均匀,其伸长率、永久变形量、冲击回弹性等性能都有所下降,如果用EVA部分代替LD PE,不但可以提高LD PE的分子链柔顺性,而且EVA中的VA极性基团还可以改善无机阻燃剂与基体树脂的相容性,从而,实现了泡沫塑料发泡质量及力学性能的改善.2.2 无卤磷系阻燃剂无卤磷系阻燃剂主要有磷酸酯类、多磷酸盐、红磷等.磷系阻燃剂燃烧生成磷酸、偏磷酸、聚偏磷酸,使聚合物炭化,在材料表面形成碳层.而且,其中聚偏磷酸是粘稠状液体,覆于材料表面,两者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而实现阻燃.另外,近年来还发现有机磷系阻燃剂热解形成的气态产物中含有PO・游离基,可以捕捉H・和O H・游离基,使火焰中的H・和O H・浓度下降以抑制燃烧的链式反应.其反应机理如下[4]:H3PO4→H PO2+PO・+其他; PO・+H・→H PO;H PO+H・→H2+PO・;PO・+O H・→H PO+O・.由于磷系阻燃剂阻燃效果好,所以在阻燃方面的应用历史悠久,德国C larian t公司推出的Exo litR P683(T P)和Exo litR P692就是分别以部分皂华的酯腊及LD PE为载体的,以红磷为基的无卤阻燃剂[2].虽然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效果良好.但磷系阻燃剂中的大多数磷酸酯有一定的毒性,制造和使用中对环境造成一定公害.开发低毒或无毒的磷酸酯类阻燃剂是有机磷系阻燃剂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V.S.P rasad和C.K.S.P illai[16]用磷酸化木贾如坚果壳液的预聚体(PCN SL)作为聚乙烯的阻燃剂.因为PCN SL的同一分子中兼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基团,所以,与基体树脂有很好的相容性.研究发现, PCN SL能够提高聚乙烯材料的热稳定性且具有抗氧化性能,因此,能够得到较好的阻燃效果.实验表明,PCN SL可使聚乙烯的极限氧指数从17上升到24.5.另外,磷系阻燃剂大都耐水性差,与聚烯烃相容性也不好,降低材料力学性能严重.所以,有机磷系阻燃剂在聚乙烯的阻燃中应用较少.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微胶囊化红磷技术是在红磷表面包一层或几层保护膜,此包覆层可防红磷颗粒与氧、水接触产生磷化氢还可以避免红磷因冲击或热自燃.这种技术已在美、日等国家商品化,而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广泛.值得注意的是,微胶囊化技术运用已经日趋广泛.现在已经运用在A PP(聚磷酸铵)以及卤系阻燃剂中,以解决阻燃剂热稳定性以及与高分子相容性等问题.[17]2.3 膨胀型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IFR)是以P,N为主要成分的阻燃剂,一般由3部分组成.(1)酸源(脱水剂):一般为无机酸或者能在燃烧加热时原位生成酸的盐类,如磷酸、磷酸胺盐等.(2)碳源(成碳剂):一般为富含碳元素的多元醇化合物,如淀粉、季戊四醇等.(3)气源(发泡剂):一般为含氮的多炭化合物,如尿素、三聚氰胺、聚酰胺等.膨胀性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是:当IFR受热时,在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膨胀碳层,在凝聚相起到隔热、隔氧、抑烟、防融滴作用,从而起到阻燃作用.膨胀型阻燃剂能够抑烟并减少被阻燃材料燃烧时有毒气体的释放量,而且不会过多恶化材料的使用性能,是许多传统阻燃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在国际上发展迅速.美国Hoech st Celanese 公司销售的Exo lit IFR 210,当添加量达到30%时,可使LD PE 的氧指数上升到25.9,HD PE 的氧指数上升到28.0,燃烧性能达到U L 94V 20级,而拉伸强度只下降10~20%.意大利M on tefluo s 公司研制的Sp inflamM F 82当添加量达到30%时,可使氧指数上升到35,燃烧性能达到U L 94V 20级,拉伸强度下降34%.[25]德国C larian t 公司推出的Exo lit 系列中的A PP 系列,也是主要利用聚磷酸铵(A PP )的膨胀阻燃效果,其中的750型在100份PE 中添加量达到20~35份时,阻燃级别能够达到U L 94V 20级.[2]膨胀型阻燃剂在我国还处于开发与研究阶段.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应用最广的IFR 主要是以聚磷酸铵(A PP ),季戊四醇(PER )为主要原料的IFR .近年来国内在促进成碳和研究新型IFR 体系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张志龙等人[18]用成碳促进剂Zoo lite (ZEO )改善了IFR 的成碳质量,研究了促进成碳效果最佳的ZEO 种类及IFR 阻燃PE 材料的最佳配方;徐旭荣等人合成了集酸源、碳源、发泡源于一体的磷杂螺环化合物——双(42甲撑22,6,72三氧杂212磷杂双环〔2,2,2〕辛烷)磷酸三聚氰胺盐膨胀型阻燃剂(简称XSFR ),与聚磷酸胺、三聚氰胺联用,发现有协效作用,并且找出了聚磷酸胺与XSFR 联合使用的最佳配比为1.6 1,使氧指数能够达到27以上.李斌等人[19]以淀粉作为膨胀阻燃体系中的成碳剂试图取代季戊四醇.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取代会影响膨胀体系的阻燃性;部分取代的效果较好,对其阻燃性影响很小,可以降低膨胀阻燃体系的成本.在膨胀性阻燃剂中,三聚氰胺因兼有阻燃、发气、成碳多种功能而应用广泛.三聚氰胺的磷酸类盐将发气、脱水催化两种功能聚为一体,还有一定成碳功能,所以,在膨胀性阻燃体系中的研究非常活跃.师华等人[20]综述了近年来三聚氰胺磷酸类盐的性能研究和在IFR 中的应用.另外,将有协效作用的添加型阻燃剂共混、交联等方法作用下,可以得到综合性能良好、阻燃能力高的系列阻燃剂.刘敏江等人[14]用红磷合金,A TH ,聚磷酸铵(A PP )协效阻燃LD PE ,并用EVA 部分代替LD PE ,硅烷接枝交联,从而得到了力学性能较好的阻燃材料.还有一些改善聚乙烯材料阻燃性能的特殊方法.如对于聚乙烯泡沫塑料而言,由于基体中大部分都充斥有空气,更加易燃.但是,添加阻燃剂极易影响聚乙烯的发泡性能和泡沫材料的机械性能.KANA KO KA J I 等人[21]研究了在发泡后的PE 材料表面浸渍一层乙烯基磷酸低聚物,然后用辐照方法使PE 与这种低聚物在材料表面发生接枝交联,从而在材料表面形成阻燃层.研究结果说明,这种方法所制得的阻燃泡沫聚乙烯比较用卤系阻燃剂阻燃的产品阻燃能力更好.3 结束语(1)卤系阻燃剂在诸多类型的阻燃剂中的阻燃效果最好.但是由于其发烟量大且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腐蚀性气体,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所以它将逐渐为低烟无毒的无卤阻燃剂所替代.(2)A l (O H )3,M g (O H )2要达到有效的阻燃效果,所要求的添加量大.由于存在基体材料与无机颗粒的相容性问题,所以大的添加量将对材料的力学及物理性能产生较大影响.为减少A l (O H )3和M g (O H )2的添加量,改善阻燃材料的性能,应着力研究改善与基体树脂的相容性方法并努力开发有效的阻燃增效剂.(3)膨胀型阻燃剂要求的添加量小,但其阻燃效果明显,并且能够抑烟.所以,在无卤阻燃剂中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4)将多种阻燃剂、阻燃手段协效加以运用,能够弥补单一阻燃方法的缺陷,实现较好的阻燃效果且能同时较好地保持材料的原有性能.所以,努力开发出更多的阻燃协效系列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1] 钱军民,李旭祥.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塑料,2001,(2):38~41.[2] 欧育湘.Exo lit 系列新型无卤低烟低毒阻燃剂.塑料科技,2000,(1):1~3.36 第4期 孙卫青等:聚乙烯塑料无卤阻燃技术进展4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第34卷 [3] 于永忠.阻燃材料手册.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4] 欧育湘.阻燃剂-制造、性能及应用.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5] 冯绍华,刘启勇.聚乙烯无卤阻燃及母料研制.塑料科技,1999,(1):3~6.[6] 郭锡坤,杨建英.红磷、聚磷酸铵增效A l(OH)3 M g(OH)2阻燃HD PE的研究.塑料科技,1994,(6):7~10.[7] W ang Zhengzhou,Q u Bao jun,Fan W eicheng,et bu sti on characteristics of halogen2free flam e2retardedpo lyethylene con tain ing m agnesium hydrox ide and som e synergists.A pp lied Po lym er Science,2001,(1):206~214.[8] 邵宗龙,梁军,时虎,等.阻燃PE热解燃烧特性的研究.火灾科学,1998,(1):39~43.[9] 时虎,胡源,赵华伟.磷腈阻燃剂的合成及在聚乙烯阻燃中的应用.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9):25~28.[10] 王正洲,范维澄,瞿保钧,等.含氢氧化镁的阻燃硅烷交联聚乙烯.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1):77~80.[11] 朱德钦,生瑜,章文贡.大分子健合处理氢氧化铝的制备及其与LD PE的性能研究.塑料工业,2001,(5):38~39.[12] 王正洲,瞿保钧,范维澄,等.表面处理剂在氢氧化镁阻燃聚乙烯体系中的应用.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1):46~48.[13] 马以正,侯海林.无卤阻燃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国塑料,1996,(4):45~49.[14] 刘敏江,卢秀萍,杨艳萍.聚乙烯无卤阻燃体系配方及性能.中国塑料,1999,(10):49~53.[15] 张军,钱晓琳.EVA改性聚乙烯无卤阻燃泡沫塑料的研究.弹性体,2001,(3):6~11.[16] P rasad V S,C P illai K S.F lam e retardati on of po lyethylene:effect of a pho spho ru s flam e retardan t having bo thhydrophob ic and hydroph ilic group s in the sam e mo lecu le.Jou rnal of A pp lied Po lym er Science,2000,(12):2631~2640.[17] 崔健.微胶囊技术在阻燃剂中的应用.塑料科技,2001,(4):37~39.[18] 张志龙,郑裕枋土,古连宝,等.膨胀型无卤阻燃聚乙烯的研究.塑料,2000,(3):15~21.[19] 李斌,张秀成,孙才英.淀粉对聚乙烯膨胀阻燃体系热降解和阻燃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2):155~157.[20] 师华,肖利鹏,郑卫东,等.三聚氰胺磷酸类盐在膨胀型阻燃体系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2):17~19.[21] KANA KO KA J I,I W AO YO SH IZ AM A,CHOJ I KOHA RA,et al.P reparati on of flam e2retardan t po lyethylenefoam of open2cell type by radiati on grafting of vinyl pho sphonate o ligom er.A pp lied Po lym er Science,1994,(5): 841~853.Progress i n Non-halogen Flam e Retardan t of Polyethylene PlasticsSun W eiqing, Q iu Zongx i, Zhang Jun, Zhang H eng(S chool of M echan ica l E ng ineering,Z heng z hou U n iversity,Z heng z hou450052) Abstract:T hough the effect of halogen2con tain ing flam e retardan ts is good,they p roduce a large am oun t of s m oke and even co rro sive and po isonou s gases du ring com bu sti on.H alogen2free flam e retardan ts is innocuou s and p roduce little s m oke,so they have a good fu tu re.T he recen t study on non2halogen flam e retardan t techno logies of po lyethylene and their flam e retardan t m echan is m are review ed,and the advan tages and draw back s of each halogen2free flam e retardan t techno logy are discu ssed.M o reover,the m ethods to avo id their disadvan tages are in troduced. Key words:Po lyethylene p lastics;non2halogen flam e retardan t techno logy;p rogress。

有机硅阻燃剂在聚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有机硅阻燃剂在聚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燃剂 的应 用前景 。 [ 词】 二 甲基硅氧 烷 ;聚倍 半硅 氧烷 ;硅树 脂 ;阻燃 剂 关键 聚 [ 中图分 类号]Q T [ 文献标 识码 ] A [ 编  ̄]0716(000.0 60 文章 10—852 1)40 0-3
Pr gr s f o e so Applc to fO r a cS l neFl m eRe a da ti l e t r i a i n o g ni ia a t r n n Po y se s
Ab t a t Re e t r g e so p l a in o r a i i n a er t r a t, u h a o y i eh li x n , O y 订 e q ix n n i c n e i, n p l e tr s r c : s n o r s fa p i to fo g n c sl ef m ea d n s s c s l d m t y sl a e p 1 s s s u O a e a d sl o e rsn i o y se s p c a l p o i wa e iw e . dA p l a i nP o p c so o g n csln a ea d n swe ep o p cd s v e d An p i t r s e t f r a i i ef me rt r a t r r s e t r c o a l Ke w o d : o y i e h li x n y r s p ld m t y sl a e; p ls le q i x n ; sl o er sn; fa er tr a t o o y i s u o a e i c n e i l m ea d n s i
随着防 火安全标 准和环保法规越 来越严格 ,具有发烟量 大、毒性 等缺 点的卤系 阻燃剂逐渐被无 卤阻燃剂所取代 。由于 有机硅 阻燃剂在赋予基材优异 的阻燃性能之外 , 还能改善基材 的其他 性能( 加工性能 、 如 机械性能、耐热性能等) 生态友好 , , 阻燃材料的循环使用效果较好 , 能满足人们对阻燃剂 的严格要 求 ,近几年有机硅 阻燃剂及其阻燃技术得到了较快 的发展…。 有机硅阻燃剂 已经开始应 用于 塑料 中( IS E 、P  ̄ P 、P I U、环氧 树脂等) ,但应 用于聚 酯( 如聚 碳酸酯、P T E 、不饱和聚酯 等) 中的文献报道还不 多,尚属于较新的研究领 域。 文 章介 绍了有机硅阻燃机理 ,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 MS D 、 聚倍半硅氧 烷P S OS 和硅树脂在聚酯 中阻燃性能 的研究进展进 行 了综述,展望 了有机硅 阻燃剂的应用前景 。

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综述专论邹业成*申长念摘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聚碳酸酯(PC)及其合金的无卤阻燃体系)的研究开发进展,包括有机硅、芳香族磺酸盐、无卤磷酸酯、膨胀型阻燃剂等几大体系,介绍了其相应的阻燃机理。

关键词: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中图分类号:TQ314.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1672-8114(2013)03-015-04(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聚碳酸酯(PC)是一种非晶型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综合均衡的机械、电气及耐热性能:(1)以优异的抗冲击强度和耐蠕变性著称;(2)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可见光透过率在90%以上;(3)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较高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4)PC 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燃性,根据接枝情况的不同,PC 的极限氧指数为21%~24%,UL-94达到V-2级,优于普通塑料,并且能够自熄,属于自熄型工程塑料。

由于PC 具有上述优异的综合性能,因此,PC 本身及其与其他高聚物的共混体(或合金)广泛用于电子、电气、机械、汽车、航天航空、建筑、办公及家庭用品等诸多领域。

虽然PC 具有一定的阻燃性,但是仍难以满足某些应用领域,如电视机、汽车部件、建筑材料等对PC 阻燃性能的要求,因此对PC 阻燃改性势在必行。

目前用于聚碳酸酯中的阻燃体系主要有卤系阻燃剂卤系、磷酸酯系、磺酸盐系、磷-氮系、硼系、有机硅及含溴聚碳酸酯齐聚物等。

由于卤系阻燃剂需要与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锑类化合物复配使用而使PC 变得完全不透明,而且卤系阻燃剂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甚至有些卤系阻燃剂燃烧时还会产生致癌物质Dioxin (二噁英)而逐渐被无卤环保型阻燃剂所取代。

PC 的无卤阻燃剂有以下几大类:磷系阻燃剂、芳香磺酸盐系阻燃剂、有机硅系阻燃剂、硼系阻燃剂、无机类阻燃剂、纳米阻燃剂等。

下面介绍其中的几类PC 用无卤阻燃剂的特点,阻燃机理及各自的优缺点。

1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一般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可分为:(1)气相阻燃:阻燃剂受热会分解释放出自由基,抑制在燃烧反应中起链增长作用的自由基;(2)凝聚相阻燃:在固相中中止聚合物的热分解和阻止聚合物释放出可燃性气体;(3)中断热交换:将聚合物产生的热量带走而不反馈到聚合物上,使聚合物不再持续分解。

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

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

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表面材料改性》课程论文题目: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姓名: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班级:学号:联系方式:任课教师:2014年12月28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聚碳酸酯的四个改性方向,分别把它作为光学材料、医疗器械材料、阻燃材料、合金材料及其在这四个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聚碳酸酯光学材料医疗器械材料阻燃材料合金材料AbstractThisessaymainlyintroducePCfourmodifieddirections,includeopticalmaterial、medicalapparatusandinstruments、Flame-resistantmaterial、alloymaterialanddifferentuseinlife.Keyword:PC,opticalmaterial,medicalapparatusandinstruments,Flame-resistantmaterial,alloymaterial前言聚碳酸酯(PC)是一种通用工程塑料,具有综合均衡的力学、电气及耐热性能,特别以优异的冲击强度和耐蠕变性着称,透光率高,力学性能好,特别是冲击韧性在工程塑料中最佳,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吸水率低,制品尺寸相当稳定,其体积电阻率和介电强度与聚酯薄膜相当,介电损耗角正切仅次于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在10~130e下几乎不变。

由于PC的优良性能,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其制品及其共混(或合金)材料在电子、电器、机械、汽车、纺织、轻工及建筑等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目录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ThemodificationandapplicationofPC高材121班凌云Polymermaterialandengineering121classLingYun引言聚碳酸酯(PC)是一种无味、无臭、无毒、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耐蠕变性能,较高的抗张强度,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寒性.优良的介电性能.极好的形状和颜色稳定性以及透光性好,可见光的透过率可达90%左右,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的透明产品,在汽车、电子电气、航空航天、计算机光盘、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材、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硅系阻燃剂阻燃PC及PC_ABS复合材料研究进展_高烽

硅系阻燃剂阻燃PC及PC_ABS复合材料研究进展_高烽

工 程 塑 料 应 用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第41卷,第5期2013年5月V ol.41,No.5May 2013103doi:10.3969/j.issn.1001-3539.2013.05.022硅系阻燃剂阻燃PC 及PC /ABS 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高烽,韦平,李林科,俞海洲(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 200240)摘要:综述硅系阻燃剂阻燃聚碳酸酯(PC)及PC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复合材料的机理,以及无机硅、有机硅氧烷类、聚倍半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有机/无机杂化硅材料、带有双螺环磷酸酯和磷杂菲的硅系阻燃剂等在PC 及PC /ABS 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指出硅系阻燃剂是PC 及PC /ABS 复合材料用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含硅阻燃剂;阻燃机理中图分类号:TQ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39(2013)05-0103-04Research Progress of Silicone-Containing Flame Retardant in PC and PC /ABS CompositesGao Feng , Wei Ping , Li Linke , Yu Haizhou(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240, China)Abstract :The mechanisms of silicone-containing fl ame retardant in PC and PC /ABS composites were presented ,and the recent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silicone-containing fl ame retardants such as inorganic silicone additives ,organic siloxane ,POSS and its derivates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silicone materials ,silicone containing spiran structure and DOPO used in PC and PC /ABS composites were introduced brie fl y. The silicone-containing fl ame retardant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for PC and PC /ABS composites.Keywords :polycarbonate ;ABS ;silicone-containing fl ame retardant ;the mechanism of fl ame retardant 聚碳酸酯(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其冲击强度及透光率高、尺寸稳定性好、易着色、耐老化,且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耐磨性差、加工流动性差等缺点。

无卤阻燃聚碳酸酯新进展

无卤阻燃聚碳酸酯新进展

无卤阻燃聚碳酸酯新进展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2009年3月30日传统的阻燃聚碳酸酯(PC)材料常采用溴系阻燃剂(BFR)阻燃,如加入质量分数6%-9%的含溴环氧低聚物(一般不添加Sb2O3,以免引起PC降解和恶化PC的透明性)即可使PC的阻燃等级达到UL94 V-0级,且对其热变形温度(HDT)影响甚小,甚至可增加PC的冲击强度。

在此类阻燃PC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热致液晶聚酯,可改善其流动性,因而可用于注塑薄壁型制品。

又如加入质量分数约10%的含溴碳酸酯低聚物也可使PC 达到UL94 V-0级,且阻燃PC的物理性能较佳。

另外,溴代三甲基苯基氢化茚也是很适于PC的溴系阻燃剂,但为了使PC达到UL94V-0级,添加的质量分数需15%以上。

含溴磷酸酯[三(二溴苯基)磷酸酯]具有分子内磷-溴协同效应,质量分数为8%-10%时即可赋予PCUL94V-0级。

但随着对阻燃高分子材料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BFR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因此无卤阻燃剂开始在阻燃PC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可用于PC的无卤阻燃剂有新型固态磷酸酯阻燃剂,反应型磷系阻燃剂,磺酸盐、磺酰胺盐、有机硅系阻燃剂及红磷等,与BFR相比,它们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

1 阻燃PC用无卤阻燃剂的结构及性能(1)三苯基磷酸酯(TPP),淡黄色固体,熔点不高于50℃,质量损失5%时的热失重温度(T5%)为260℃。

(2)间亚苯基四(二甲苯基)双磷酸酯(XDP),白色固体,熔点95-100℃,T5%为350℃。

(3)2,2,-二亚苯基丙烷四苯基双磷酸酯(BDP),五色或淡黄色液体,熔点69-74℃,T5%为370℃,为低聚物,聚合度n=1-5。

(4)间亚苯基四苯基双磷酸酯(RDP),五色或淡黄色液,体,沸点大于300℃,T5%为305℃,为低聚物,聚合度n=1-5。

(5)对亚联苯基四苯基双磷酸酯(DHBDP),白色固体,熔点76-82℃,T5%为350℃,为低聚物,聚合度n=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的阻燃PC。这种PC的其它性能(包括力学性 能、热性能及电性能)则与被阻燃基材几乎相同, 但磺酸盐阻燃PC存在水解稳定性欠佳、价格偏 高等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极少量的阻燃 剂在PC中的均匀分散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且 在单独使用时不能满足一些特殊制品,如薄壁制件 的阻燃要求,添加一些协效剂,如硅氧烷、含氟聚 合物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对PC的阻燃效果。 目前工业中常用的磺酸盐阻燃剂主要有苯磺 酰基苯磺酸钾(KSS),全氟丁基磺酸钾(PPFBS), 2,4,5一三氯苯磺酸钠(STB)等。一般阻燃剂的阻燃 机理可分为:(1)气相阻燃抑制在燃烧反应中起 链增长作用的自由基;(2)凝聚相阻燃在固相中 终止聚合物的热分解和阻止聚合物释放出可燃性 气体;(3)中断热交换将聚合物产生的热量带走 而不反馈到聚合物上,使聚合物不再持续分解[4]。 但磺酸盐对PC的阻燃机理与上述不同,其阻燃机 理是:在燃烧过程中,磺酸盐加速了PC的分解速 率,促进PC的交联和成炭,迅速形成的炭层结构 阻碍了氧气和热量向材料内部传递;同时阻燃剂在 受热或火焰作用下放出SO:,降低周围氧气的浓 度,并带走一部分热量。另外,硅氧烷有提高PC 热稳定性以及促进炭形成的作用[5娟1;而含氟聚合 物有很好的抑制PC熔滴形成作用。关于这三者 间的协同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个焦点[1¨引,其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1)用于阻燃PC的重要无卤阻燃剂包括有机 磷系、有机硅系、磺酸盐等,它们基本上是在凝聚相 内通过加速PC的交联及成炭而发挥阻燃功能,气 相阻燃的贡献极小。这些无卤阻燃剂具有与环境 友好的优势。 (2)磷系阻燃剂添加量大,多数分解温度比较 低,耐热性差,挥发性较大,会影响材料的冲击性能 和热变型温度,更甚者在较高温度下会导致PC材
4其它阻燃体系
硼系阻燃剂对PC的阻燃效率不高,通常和聚 硅氧烷并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氢氧化镁和氢 氧化铝是无机类无卤阻燃的主力军,但由于这类无 卤阻燃剂的添加量过大,影响材料本身的力学性 能。通常要经过表面活化处理以提高无机粒子与 聚合物的兼容性,从而降低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 响。此外,纳米级助剂微小的添加量即可达到或优 于高添加量普通级阻燃剂所达到的效果,因此,已 普遍应用于各种塑性制品。但是,由于纳米粒子存 在团簇效应,目前很少有研究者将纳米阻燃剂用于 PC。纳米阻燃剂阻燃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其性质, 在燃烧过程中纳米阻燃剂能够加速炭层形成,降低 热释放速率,但不能降低热量的释放量,可使材料 缓慢燃烧,但难以自熄。添加纳米阻燃剂的材料, 其阻燃性能达不到UL 94V-0级,因而未被商品 化。纳米阻燃剂可与其它阻燃剂并用,可降低阻燃 剂的用量,降低其对材料其它性能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TQ 3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993(2009)04—0014—03
0前言
聚碳酸酯(PC)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广泛应 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包装、医疗器械、光学仪器、交 通运输等领域。PC的阻燃性能达到UL
94

磷系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是一类除对聚苯乙烯和聚烯烃等
以外的聚合物都非常有效的阻燃剂,具有低毒、持 久、价廉、热稳定性好等特点,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 用。磷系阻燃剂分为磷酸酯类、氧化磷类、盐类、 杂环类等系列L1]。用于阻燃PC的磷系阻燃剂有 三苯基磷酸酯(TPP),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 (RDP),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间亚苯 基四(--甲苯基)双磷酸酯(XDP)等。磷系阻燃剂 的阻燃机理是:当材料燃烧时,磷系阻燃剂吸热脱 水,释放水蒸汽,并形成玻璃层覆盖在材料表面,阻 止氧气和热量向材料内部传递,提高了聚合物的热 分解温度。在添加磷系阻燃剂的同时,再添加质量 分数为0.3%~o.5%的聚四氟乙烯可以防止材料 的熔滴滴落口],并降低阻燃剂的用量。但磷系阻燃 剂阻燃PC时存在一些缺点,如磷系阻燃剂添加量 大,会影响材料的冲击强度,降低PC的水解稳定 性及热变型温度(HDT),恶化透明性等,且RDP 及BDP均为液态,不易于加工处理。有文献报道 新型固态磷酸酯对亚联苯基四苯基双磷酸酯(DH— BDP),笼型磷酸酯(trimer)被合成用于阻燃 PCL3】。这两款新型固态磷酸酯加工处理方便,挥 发性较低,热稳定性较高,用于阻燃PC时,PC的 力学性能有所提高,且阻燃性可达UL94 v-O级 mm)。其综合性能较为理想,具有广阔的应
聚碳酸酯用环保型无卤阻燃荆的研究进展
《上海塑料》2009年第4期(总第148期)
聚碳酸酯用环保型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陈玲红,欧宗和
(上海英济电子塑胶有限公司,上海201700)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聚碳酸酯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磷系阻燃剂、芳香磺酸盐系阻燃荆、有机硅系阻燃剂、
硼系阻燃剂、无机类阻燃荆、纳米阻燃荆等;简要介绍了其阻燃机理,并评价其优缺点;指出了聚碳酸酯用无卤阻燃荆的研究发 展趋势。 关键词聚碳酸酯l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2]马承银,杨翠纯.磷系阻燃剂的发展动向[J].现代塑料加工
Progress in Environment Friendly Halogen—Free Flame
Retardant Used for Polycarbonate CHEN Ling-hong,OU Zong-he
(Polymer
Lab.,Shanghai Yingji Electronic Plastic Co.,Ltd.,Shanghai
22(8):818—822.
[6]周安安.有机硅阻燃剂协同阻燃作用的研究进展[J].有机 硅材料,2005,19(6):28—31. [7]Zhou Weniun,Yang Hui.Flame
polycarbonate
containing retarding
mechanism of
methylphenyl
V-2
级,虽然优于普通的热塑性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 烯等),但仍难以满足某些应用领域,如电视机、计 算机、打印机的机壳和组件、变压器线圈、汽车部 件、建筑材料等对PC阻燃性能的要求。此外,PC 燃烧时滴落的热熔体易引起附近的材料着火,为 此,需要对PC进行阻燃改性。 传统的阻燃聚碳酸酯材料常采用溴系阻燃剂, 如四溴双酚A(TBBPA),十溴二苯醚(DBDPo), 聚二溴苯醚(PDBPO),十四溴二苯氧基苯(DBD— POB)等。欧盟两项指令“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 (wEEE)和“电子电器设备中禁用有害物质指令” (RoHS)颁布后,卤系阻燃剂在欧洲市场被禁止使 用。因此,环保型无卤阻燃PC材料成为开发和应 用研究领域的热点。 PC的无卤阻燃剂有以下几大类:磷系阻燃 剂、芳香磺酸盐系阻燃剂、有机硅系阻燃剂、硼系阻 燃剂、无机类阻燃剂、纳米阻燃剂等。下面介绍各 类PC用无卤阻燃剂的特点,阻燃机理及各自的优 缺点。
[1]杨锦飞.丁海蝾.磷系阻燃剂现状与展望[J].江苏化工,
1999。27(6):1-6.
应用,2001,13(2):38—41. [3]欧育湘.赵毅,韩廷解,等.无卤阻燃聚碳酸酯新进展[J].工 程塑料应用,2009,37(1):79—83. [4] 肖元琴,欧育湘,赵毅.聚碳酸酯用磺酸盐阻燃剂研究进展 [J].塑料助剂,2007(4):1—4. [5]贾修伟,刘治国.硅系阻燃剂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3。
数35%~40%,UL94 V一0级或5V级(3.2 mm
的进一步燃烧,并能有效防止熔体滴落,阻止燃烧 生成的挥发性分解物的外逸,从而隔绝了内部的 PC与外界氧气的接触而起到阻燃作用。但硅系阻 燃剂价格昂贵,常与其它阻燃剂复配使用才有极好 的阻燃效果,因而制约了广泛应用。 有研究报道以PC为基体的有机硅系阻燃母 粒与PC的兼容性优良,不损害PC的成型加工性, 且不影响PC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 力学性能及热变型温度。有机硅系阻燃剂在PC 燃烧时起到阻燃作用的同时,不会释放或分解出有 毒物质对环境造成危害,还能避免像卤系阻燃剂凹1 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完全可满足环保要求。
retardant,boron flame retardant,inorganic flame retardants,nano—retardant and other flame retardant systems iS reviewed.The flame retardant mechanisms of these system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retardant for PC is presented. Key words:polycarbonate;halogen—free flame retardant;research progress

结语
无卤阻燃PC是近年来阻燃领域所关注的一
3硅系阻燃剂
有机硅系阻燃剂是无卤阻燃剂家族中的后起 之秀,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入阻燃领域,但 它正以其优异性能(尤其是能够提高材料的低温冲 击强度)和对环境友好而备受人们关注。特别适用 于阻燃PC的有机硅系阻燃剂主要是聚硅氧烷类, 它又分为无支链型(D型)及支链型(DT型)两 种[7_8]。硅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为:当材料被引燃 时,硅氧烷迅速迁移到PC表面形成含一Si一0一 键或一s-C一键的炭层,炭层保护层抑制了材料
silicone[J].Ther—
mochimica Acta,2007,425:43-48.
[83李晓俊,刘小兰,刘宪增,等.硅树脂阻燃聚碳酸酯的研究 [J].工程塑料应用,2005,33(2):16一18. [9] 欧育湘,王筱梅.多溴二苯醚阻燃体系热裂及燃料产物的研 究[J].阻燃材料与技术,1997(2):7-12. [10]董伞霄,杨伟,杨鸣波.聚碳酸酯用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J].工程塑料应用,2006,34(10):66—68. [11]丁涛,田明。刘力。等.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进展[J].现代 化工,2004(10):11. Dz]赵欣,李燕月.磷酸酯齐聚物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J].中 国塑料,200 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