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性能研究谷春旭【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1(039)018【摘要】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solid superacid were described briefly,including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metal carrier on preparation of solid superacid,the impact of solid super acid performance on different carriers,solid super acid and the major mechanism of inactivation of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type of catalysts were reviewed.Finally,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solid superacid catalysts were pointed out.%概述了固体超强酸的基本特性及其优缺点,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对金属载体的特殊要求,不同载体对固体超强酸性能的影响,固体超强酸的失活机理及主要表征方式。

综述了国内外此类催化剂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今后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3页(P27-28,31)【作者】谷春旭【作者单位】新疆华科科技咨询服务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6.96【相关文献】1.用于氯苯硝化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张存;刘涛;王洪娟;刘晓勤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V2O5-TiO2-La2O3的制备及其酯化性能研究 [J], 吴思展;吴思卓;舒华;唐帮成3.金属改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J], 戴和坤;宋华;秦浩4.金属改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J], 戴和坤;宋华;秦浩5.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_4^(2-)-MoO_3-ZrO_2 的研究——Ⅱ . 酯化催化性能的研究 [J], 黄碧纯;黄仲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烷烃异构化中的研究报告进展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烷烃异构化中的研究报告进展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烷烃异构化中的研究进展摘要烷烃异构化加工工艺作为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手段,具有费用低、操作灵活、节省资源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烷烃异构化工艺过程中催化剂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对烷烃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而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不仅具有较强的酸性,而且其应用性能更具有其它催化剂不可比拟的优点,如对环境友好、热稳定性较高、容易制备与保存、易与反应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等,因而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异构化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以正戊烷异构化为例,综述了烷烃异构化各类催化剂使用的工艺条件,性能差异及优缺点,重点分析讨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异构化上的应用。

关键词:异构化;固体超强酸;催化;应用AbstractAlkane isomerization process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octane number of gasoline,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flexible operation, save resources,etc.,increasing people's attention.The catalys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somerization process,an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alkane isomerization catalys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e solid super acid catalyst not only has a strong acidity,and its applic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better performance unmatched by other catalysts,such a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high thermal stability,ease of preparation and preservation,easily separated from the reaction products, be used repeatedly etc.,which is considered the most promising isomerization catalyst,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alkane isomerization catalyst used in all kinds of conditions,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aking example of Pentane Isomerization,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solid super acid catalyst in the isomerization.Key words :isomerization; solid superacid; catalysis; application. - -目录第1章概述 (1)1.1烷烃异构化的目的和意义 (1)1.2烷烃异构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3)第2章烷烃异构化机理 (1)2.1 烷烃异构化反应热力学影响因素 (1)2.2正碳离子及其反应 (1)2.3 烷烃异构化反应的一般机理 (5)第3章烷烃异构化工艺中的催化剂类型 (8)3.1传统烷烃异构化催化剂 (8)3.2新型烷烃异构化催化剂 (9)第4章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烷烃异构化的研究124.1固体超强酸分类 (12)4.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13)4.3 影响固体超强酸性能的因素154.4 固体超强酸的改性 (17)4.5 固体超强酸的失活与再生 (19)结束语22参考文献 (23)致27第1章概述1.1烷烃异构化的目的和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通常采用加入四乙基铅或其化合物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但铅化合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固相法制备出一种具有超强酸性的固体酸催化剂,并研究其催化性能。

实验原理固相法又称凝胶法,是指通过将溶解有机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酸等物质的溶液浸泡在无机固体载体中,再通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将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氧化物,最终得到具有特定功能的催化剂。

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AlCl3和HSO3CF3等化合物制备出具有超强酸性的ZrO2-Al2O3复合载体固体酸催化剂。

实验步骤1.准备载体:将0.24mol的ZrO2和0.02mol的Al2O3混合均匀,将其放入到烧杯中,加入足够的水,搅拌均匀后水浴加热至100℃,持续搅拌3小时,使其充分分散,形成颗粒状物。

2.溶解AlCl3:将0.02mol的AlCl3加入到绝对乙醇中,搅拌均匀并加热至70℃,进行溶解,得到淡黄色溶液。

3.溶解HSO3CF3:将0.02mol的HSO3CF3加入到绝对乙醇中,搅拌均匀,并加热至70℃进行溶解,得到透明的淡黄色溶液。

4.加入固体载体:将2.5g的干燥载体通过烘干得到的粉末加入到AlCl3和HSO3CF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混合物变为黄色。

5.进行氧化:将混合物转移到培养皿中,用烘箱在120℃下烘干4小时,然后升温至500℃,保温2小时,得到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实验结果制备得到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为黄色粉末状,粉末颗粒大小均匀,无结块现象。

利用该催化剂可将蒽与苯乙烯通过[4+2]环加成反应,产生了3,6-二甲基-9-苯基萘,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实验结论通过固相法制备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用于有机化学反应的催化。

同时,制备过程简单,成本相对低廉,易于工业化生产。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溶剂。

2.载体的制备过程中,水和乙醇的比例要控制,以免形成团块。

3.加入固体载体的过程中,要均匀搅拌,混合物均匀。

4.进行氧化的过程中,要控制烘干和烧结的温度,保证制备得到的固体酸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性能。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催化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超强酸催化剂的性质和结构、催化剂的改性方法以及改性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首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性质和结构对其催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超强酸催化剂主要以氧化硫酸铁为代表。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新型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例如,氧化钒、氧化铼、氧化碘等催化剂也具有超强酸性。

此外,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结构也对其催化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调控催化剂的孔结构大小、壁厚度、晶型等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其次,催化剂的改性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

物理改性主要是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物理性质来提高其催化活性,如高温处理、爆炸治疗、离子注入等。

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引入其他化合物或形成复合材料来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如负载改性、金属离子改性、阳离子改性等。

这些改性方法可以有效地调控催化剂的酸性、碱性、导电性等性质,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最后,改性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较大。

一方面,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将贵金属纳米颗粒与催化剂负载在一起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引入碱金属离子可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

另一方面,改性也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

例如,通过负载改性可以减少催化剂的失活速度;引入稀土离子可以提高催化剂的耐高温性能。

综上所述,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调控催化剂的性质和结构、采用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随着对催化剂改性机理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将取得更加突破性的进展。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掌握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性质,为后续的催化反应研究提供基础。

二、实验原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是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将强酸负载在固体载体上制备,另一种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备。

本实验采用的是化学合成法,即将氯化铟和氯化铵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铵铟沉淀,再将其在高温下煅烧得到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三、实验步骤1.将氯化铟和氯化铵按照1:1的比例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2.将烧瓶放入水浴中,加热至80℃,继续搅拌2小时,使氯化铵铟充分沉淀。

3.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使其完全去除余氯离子和杂质。

4.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5.将干燥后的沉淀放入炉中,在氮气气氛下煅烧4小时,升温速率为5℃/min,煅烧温度为500℃。

6.取出煅烧后的样品,冷却至室温,称取适量样品,用乙醇溶解后进行催化活性测试。

四、实验结果经过催化活性测试,得到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苯甲醇的酯化反应表现出了较好的催化效果。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用于苯甲醇的酯化反应等催化反应中。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氯化铟和氯化铵等有毒物质。

2.制备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煅烧导致催化剂失活。

3.催化活性测试时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避免影响测试结果。

4.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固体超强酸SO4 2-/ZrO2-Al2O3的制备及催化酯化反应性能研究

固体超强酸SO4 2-/ZrO2-Al2O3的制备及催化酯化反应性能研究
结 果表 明 ,s / r A 2 3对 乙酸 正 丙 酯 的 合 成 有 较 好 的 催 化 活 性 , 化 率 可 以 达 到 9 % o 一 ZO 一 l 0 酯 8
以上.
关键 词 : 固体 超 强 酸 ; 化 ; 成 ; 化 反 应 催 合 酯 中 图 分 类 号 :Q 2 T 25 文献标 识 码 : A
酉率 里 {; 自 = 垄 化 {
×% . 。 。
将剩余的反应液移人圆底烧瓶中进行蒸馏, 8 — 0 收集 0 13℃的馏分. 粗酯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饱和食盐水、 饱和
氯化钙溶液进行洗涤, 以分别除去反应液中的乙酸、 碳酸氢根离子和丙醇, 然后将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溶液转移至磨口锥形 瓶中, 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1 h过滤, 2 , 将滤液进行蒸馏, 收集 1 —0 0 1 0 2℃的 馏分进行分析, 用阿贝折光仪测其折光率.
8 8
许 昌学院 学报
2 1 年 9月 01
选定催化剂用量( )醇酸物质的量比( ) A, B 和反应时间( ) C 作为影响因子进行正交实验 ,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及实验数据见
表1 及表 2 .
表 1 正 交 实 验 水 平 因 素 表
表 2 L ( 正 交 实 验 表 。3 )
表 3 反 应 时 间对 酯 化 率 的 影 响
酯化率逐渐增大. 但反应时间超过 15h . 时酯化率反而下降, 这可能是由
于回流时间过长增 加了副反应所 致 , 故反应 回流时间 以 15 为 宜. .h 222 酸醇物质的量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
表 4 酸 醇 物 质 的 量 比对 酯 化 率 的 影 响
固体超强酸是比硫酸更强的酸, 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并且可重复使用、 无腐蚀 、 无污染、 制备过程简单.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5×10-5 3×10-4 5×10-3 2×10-2
0.1
4.8 71 90
与某pKa相当 的硫酸的质量
分数
N=N A
N(CH3)2
红(酸型)
[HA]S + [B]a
[A-]S + [BH+]a
测定原理:
H。= pKa + lg { [B]a / [BH+]a }
BH+
H+ + B
某 pKa 指示剂与固体酸相作用 其中: Ka = [ a H+ aB ] / a BH+
✓ 焙烧温度由150oC升高到600oC,弱酸减少,强酸增多;
但温度升高到1000oC,各强度下的酸量都大大减少
✓ 总酸量(H0 +6.8 ): 1.51 mmol/g (150oC)
各强度下酸量的两种表示:
1.80 mmol/g (300oC) 2.85 mmol/g (600oC) 最大 0.18 mmol/g (1000oC)
4 活性炭
在573K下热处理
金属氧化物 5
和硫化物
Al2O3 、TiO2、CeO2、V2O5、MoO3、WO3、 CdS、ZnS 等
6 金属盐 7 复合氧化物
MgSO4、SrSO4、CuSO4、ZnSO4、NiSO4、 Bi(NO3)3,AlPO4、BaF2、TiCl3、AlCl3等
SiO2-Al2O3、SiO2-ZrO2、 Al2O3-MoO3、 Al2O3Cr2O3、TiO2-ZnO、TiO2-V2O5、MoO3-CoO- Al2O3 、 杂多酸及其盐、合成分子筛 等
酸强度与酸量的测定
➢ 指示剂法(测定酸强度)
酸强度函数 H0(Hammett 函数)的定义 :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详解]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详解]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超强酸是比100%的硫酸还要强的酸,其Hammett函数H0<-11.93(100%硫酸的H0为-11.93),可分为固态和液态。

固体超强酸和液体超强酸相比,有容易与反应物分离,可重复使用,不腐蚀反应器,减少催化剂公害,催化剂有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

在催化反应中,固体超强酸对烯烃双键异构化、醇脱水、烯烃烷基化、酸化、醋化等都显示出较高的活性。

这种催化剂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催化反应温度低,制备简便,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固体超强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催化材料,对许多化学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性能。

固体超强酸是近年来研究与开发的一种新型固体酸催化剂,随着人们对固体超强酸不断深入研究,催化剂的种类也从液体含卤素超强酸发展为无卤素固体超强酸、单组分固体超强酸、多组分复合固体超强酸。

无论是催化剂的制备、理论探索、结构表征,还是工业应用研究都有了新的发现,固体超强酸由于其特有的优点和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已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成为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中的热点。

1. 催化性能1.1饱和烃的异构化反应饱和烃类分子如正丁烷、戊烷较稳定,不易发生反应。

如用100%硫酸作催化剂,室温下不会发生反应,但用SbF5SiO2-Al2O3固体超强酸却能使丁烷发生反应,主要产物为异丁烷。

nC5H12 SbF5SiO2-Al2O3 异戊烷1.2氧化反应SO42--Fe2O3能在室温下使丁烷异构化。

但在100℃以上用脉冲法进行反应时,只发生氧化反应但是,单用Fe2O3作催化剂,即使反应温度为300℃丁烷也不发生反应。

1.3阴离子聚合反应烷基乙烯基醚的聚合反应是阴离子聚合反应,可用烷基金属化合物或Ziegler型催化剂。

但是SO42--Fe2O3对此反应有极高的反应活性。

如异丁基乙烯基醚用SO42--Fe2O3作催化剂,在0℃能很快发生聚合反应。

甲基乙烯基醚和乙基乙烯基醚在该催化剂存在下以甲苯作稀释剂也能在低温(零度或零度以下)下高速聚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引入 磁性 或 交联剂 .
郭 锡 坤等 利 用硅 、 、 土对 固体 酸进 行交 联 , 硅 锆 交 锆 累托 制备 联粘土固体超强酸( 一 S — r L ; 战胜等 利用磁性 、 s / i Z —C R)成 微
D P模型 反应 , O 起作 用 的可 能是催 化 剂表 面 的 中等 强度 酸 位。 夏勇德 等_ 以铁基催化剂 S / eO 4 O 一 F 为基 体 , 在制备过 程 中引 人 A 合成 了 S / eO 1 , O O 一 F 一A: 型 固体超 强酸 。用 于 甲苯 1O 苯 甲酰化反应 表 明 , I 的加入 有利 于延 迟基 体 氧化 物 的 晶 A O
金属氧化物都具有 合成 固体 超强酸 的条 件 , 因为这 不仅 与氧 化
物 的 电 子 构 成 有 关 , 且 还 和 金 属 离 子 的 电 负 性 及 配 位 数 的 大 而 小有密切联系 。金属氧化物 的电负性 和配位数 严重影 响着 与促
进剂 S ; 离子形成配位 结构 , O一 因而有 的得不 到超 强酸 , 或者 生
1 载 体 的 改 性
在单组分 固体超 强 酸催 化 剂的应 用 中, 们发 现 主要 活性 人
组分 S : 在反应 中较易流失 , O一 特别是 在较高温 度条件下容 易失
活, 这类 单组分固体催化剂虽然有较 好的起始催 化活性 , 但单 程 寿命较短 。通过对催 化 剂载体 的改性 , 使催化 剂能 提供 合适 的 比表面积 、 加酸 中心密度 、 增 酸种 类型 、 加抗毒 物能力 、 高机 增 提 械强度等 作 用 。 目前 改 性 研究 的方 向主 要 有 : 以金 属 氧 化 物 ZO 、i2和 F , r TO eO 为母 体 , 加入 其他 金属或 氧化 物 , 形成 多组 元 固体超强酸 ; 引入稀土元素改性 ; 引入特定 的分子 筛及纳 米级 金属氧化物等 。
1 1 引 入其 他金 属或 金属 氧化 物 .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的制备对 金属氧化 物有特 殊要求 。有些
氧 化 物 如 Mg C O、 u Z O、Ma 和 T O 等 , 一 定 浓 度 的 O、 a C O、n 、 O h 用
S : 进行处 理后 , O一 其酸催化活性并没有 提高 , 说明并不是所有 的
高于 S j/ i2 O 一TO 。雷霆等人 将 C2O 一ZO 负载于 一 1 3 2 固体 超 强 酸 失 活 机 理 r / r2 S A2 O 载体上, 制成 CzO 一ZO 系列固体超强酸, r :/ r S 利用丁烷低温异构
化 为探针反应 , 察 了超强 酸性 、 考 中强 酸 性 和 弱 酸 性 的 变 化 情
波对固体超强酸进行改性 , 制备 出磁性 S / eF 4ZO 固体超 O F :e0 r: 强 酸 催 化 剂 , 用 于柠 檬 酸 三 丁 酯 的 合 成 反 应 中 , 好 地 解 决 了 应 较 固体超强 酸催 化剂和产物分离 的问题 。在制 备 固体 酸催化 剂时 引入 一些 交联剂 , 高了固体酸颗粒 的强度 , 提 延长 了催化 剂 的使
成 相 应 的 硫 酸 盐 而 只 能 得 到 表 面 酸 性 较 小 的 固 体 酸 。卢 冠 忠
等 在催 化剂组分 中引人 A , 了 S:/ i A — l 制备 O 一T — 1 0型固体超
强 酸 。T/ 1原 子 比 为 2时 催 化 性 能 优 于 S / i :并 用 于 合 iA O 一 TO ,

2 8・
广 州化 工
小 于 5 m。 0n
21 0 1年 3 第 l 9卷 8期
成 邻 苯 二 甲酸 二 辛 酯 ( O ) 对 催 化 剂 表 征 结 果 证 实 : 钛 基 固 DP , 在 体超 强酸中 , 引入 一定 量的铝可使催化 剂的 比表 面积 明显增 大 , 能 在 表 面 产 生 弱 酸 、 等 强 酸 与 超 强 酸 中心 , 认 为 对 于 合 成 中 并
化 , :/ e A 1% ) 比表 面积 为 156m/ , S O F 一 1 (5 的 O O 1. g 远大
催 化剂表面酸性增加 , 且催化剂 的强酸位 中心增加 , 化 活性 而 催
丁 O F 37 g提高了催化表面的硫含量, l S :/eO 的6 . m / , 不仅使 用效 率和寿命 。
影响, 固体超强酸 的失 活机 理及 主要表征方 式。综 述 了国 内外 此类 催化 剂研 究 的最新进 展 , 出 了今 后 固体 超强 酸催化 剂 的发展 指
方 向。
关键 词 : 固体超强酸; 催化剂; 进展
Pr g e s o t e So i S e a i Ca a y t o r s n h l d up r c d t l s s
作 者 简 介 : 春 旭 (9 1一) 女 , 程 师 , 谷 17 , 工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工 安 全 工 程 。 化
固体酸 的酸性形 成 的机理 , 探讨 固体 酸催 化反 应 的机理 。本 文 重 点 对 固体 超 强 酸 改 性 、 论 研 究 、 征 技 术 、 活 机 理 及 应 用 理 表 失 领 域 进 行 综 述 。 指 出 了 固 体 超 强 酸 催 化 剂 今 后 研 究 和 开 发 的 并 主要方 向。
G u 一 n “
( u k e h o g di r S rie i s n, i in rmq8 0 0 ,C ia H aeT c nl yA v oy ev sDv i Xn a gU u 3 0 6 hn ) o s c io j
Ab t a t s r c :Th a i o riso h o i u r cd we ed s rb d b if e b sc prpete ft e s ld s pea i r e c i e re y,i l d n d a tg sa d s o c mi g . l ncu i g a v n a e n h r o n s t Th p ca e u r m・ t ft e mea are n p e a ai n o oi u e a i e s e ilr q ie e s o t lc riro r p r to fs ld s p r c d,t mp c fs ld s pe cd pef r n e n h he i a to oi u ra i roma c
o iee t ar r, oi sp r c n em jr eh ns fn c vt no c aat i t nme o s rc n dv l — nd frn r es sl u e i adt a ca i o iat ai f hrce z i t d , ee t ee p f c i d ad h om m i o ra o h o
me t ft e t p fc t lsswee r v e d.Fia l n s o y e o aa y t r e iwe h n ly,t e d v lp n r n so oi u r c d c tl sswe epon e ut h e eo me tte d fs ld s pe a i aay t r i td o . Ke r s:s ld s p r cd;c t ls ;d v lp n y wo d o i u e a i aay t e e o me t
况, 发现 负载后的催化剂的活性有显著提 高。
固体 超 强 酸 的 失 活 机 理 有 以 下 几 方 面 : 在 催 化 合 成 反 应 ① 中 , 酯化 、 水 、 如 脱 醚化 反 应 等 , 系统 内 的 水 或 水 蒸 气 与 表 面 的促
1 2 引 入稀 土元 素 .
催 化 剂 的 活 性 , 合 成 反 应 的稳 定 性 有 一 定 的 提 高 , 有 人 将 对 也 稀 土元素 T h引 入 铁 基 固 体 超 强 酸 催 化 剂 的 改 性 研 究 。 陈 里 等 用 稀 土 I 对 钛 基 催 化 剂 进 行 改 性 , 备 了 S / i L O m 制 O 一 T — a— 型 催 化 剂 , 研 究 了 它 在 催 化 方 面 的 应 用 。 徐 景 土 等 制 备 了 并 含稀土的 固体超 强酸催 化 剂 , 将其 用于 合成 羟基 苯 甲酸 醚及 并
固体超 强酸是指酸性 比 10 0 %硫 酸更强的固体 酸 , 固体 超强 酸 由于 它 的 高 比 表 面 积 及 特 殊 的 晶体 结 构 使 其 成 为 一 种 新 型 催 化剂材料 , 广泛 用 于 有机合 成 、 细 化 工 、 油 化工 等 行业 。 可 精 石 由于固体超 强酸与传统的催化剂 ( 如硫 酸 ) 比具有 ( ) 化效 相 1催 率高 , 量少 , 用 副反应 小 , 副产物少 ;2 可在 高温下使 用 , 重复 () 可 使用 , 化剂与产物分离简单 ; 3 无腐蚀性 , 催 () 不荇染环境 ;4 制 () 备方法 简便 , 可用一般金属盐类 制备 。由于上述 优点 , 固体超 强 酸 的研究 和应用 成 为寻求 新 型绿色 环保 型催化 剂 的热点 领域 , 对促进化工行业 向绿色环保化方 向发展具有 重要 的意义 。固体 超强酸 和传 统的催化剂 ( 如浓硫 酸 、 三氯化铁 、 无水三 氯化铝等 ) 相 比具有 明显的优势 : 1 催化 活性 高 , () 催化 剂用量少 , 催化 剂分 离 回收容易 。催 化 剂本 身不 进人 和 不污 染产 品 ; 2 使用 温 度 () 低 , 至 在 常 温 下 也 表 现 出较 好 的 活 性 , 利 于 节 能 ; 3 反 应 物 甚 有 () 转化率高 , 副反应少 , 产物色泽和纯度 好。有利 于减少 原料 消耗 和降低 “ 三废 ” 排放 ;4 固体超 强酸 虽然表 面酸性很 强 , () 但不 腐 蚀设备 。固体超强 酸 目前 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1 使用 过程 () 中活性会逐渐 下降 , 使用 寿命 还达 不到 工业化 生产 中长 期使 用 的要求 ;2 催 化剂为细粉状 , () 流体流经催化剂 的阻力 大 , 不适 合 工业上连续化生产 的要求。因此如何 改善 固体超 强酸 的这些 不 利 因 素 , 为 人 们 关 注 的焦 点 。 成 随着人们对 固体 超 强酸不 断深 入研 究 , 催化 剂 的种 类也从 液体含 卤素超强 酸发展 为无 卤素固体 超强 酸 、 单组 分 固体超 强 酸、 多组分 复合 固体 超强 酸。无论 是催 化 剂 的制备 、 论探 索 、 理 结构表征 , 还是工业应用研究都有 了新 的发现 , 固体超 强酸 由于 其 特 有 的优 点 和 广 阔 的 工 业 应 用 前 景 , 受 到 国 内 外 学 者 广 泛 已 关 注 , 为固体酸 催化 剂研 究 中 的热点 J 成 。人 们在 不 断开 发 新 的固体酸催化 剂 和固体 酸催 化工 艺的 同时 , 也在 不断 地探 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