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奥数一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1讲趣题巧解一

高斯奥数一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1讲趣题巧解一
高斯奥数一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1讲趣题巧解一

简答:位置的共用,画图试一试,符合题意最少要有5条鱼.

8. 练习2

答案

:

简答:三个盒子重合在一起之后,里面的盒子的棋子,是外面盒子和里面盒子共用的棋子,也就是说,这些棋子属于里面的盒子,同时也属于外面的盒子.

9. 练习3

答案:王医生和李医生是夫妻,他们带着自己的儿子去买蛋糕(答案不唯一,也可以是奶奶、爸爸和儿子)

简答:人物身份关系的共用.

10. 练习4

答案:*

简答:每根小棒上装了3个风车,2根小棒上应该装6个风车,题目中只装了5个风车,说明有个风车是被共用了?被共用的风车同时在2根小棒上.

11. 作业1

答案:3

简答:通过“两只在前,一只在后”,得到至少有3只小鹿,又通过“一只在两只中间”,同样得到至少有3只小鹿.综合所述,草地上至少有3只小鹿.

12. 作业2

答案:

2 2 1 2 1或

2

3

1

或4

20

简答:题目只要求大笼子要比中笼子多2只,中笼子要比小笼子多2只而已,而对于笼子怎么放, 没有要求,所以可以将大中小笼子叠一起或分开放均可. (答案不唯一)

13. 作业3

答案:这三个人的关系是:小朋友、小朋友的妈妈、小朋友的外婆

简答:两个妈妈分别是小朋友的外婆和小朋友的妈妈,两个女儿分别是小朋友和她的妈妈.

作业4

答案: A

简答:动手摆一摆即可得到答案,注意摆出共用部分.

作业5

答案:2 简答:把4个金币分为2堆,各2个,拿其中2堆放到天平上称?如果有 1堆重,则假金币就在 这一堆里,将其放到天平上再秤一次即可找出重的假金币. 14. 15.

奥数 高斯求和

奥数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高斯小学奥数含答案二年级(下)第10讲 平面图形认知

第十讲 平面图形认知 前续知识点:二年级第一讲;XX 模块第X 讲 后续知识点:X 年级第X 讲;XX 模块第X 讲 只需换风格就行,与其它的风格相符. 长方形家族的 成员集合! 菱形家族的成员集合! 长方形,一定行! 菱形,必胜! 咦?我是正方形, 我该去哪边呢? 你是长方形家族的! 你属于菱形,快归队! 啊!!! 救命! 说一说,正方形到底该去哪边呢?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几何图形:教室的墙、天花板都是长方形的,人民币是长方形的,我们现在正在看的这页纸也是长方形的,尼泊尔的国旗是三角形的,乐器中的三角铁也是三角形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 在本讲中,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例题1 下图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菱形? 【提示】正方形既属于长方形也属于菱形. 练习1 数一数下面这幅画中的各种图形,并分别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个数.如果没有,在横线上打“×”.(不包括几个图形拼成的新图形) 圆形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__________ 正方形_________ 菱形________________ 长方形_________ 梯形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_________ 五边形______________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图形的周长.

周长是指围绕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实际上,一般图形的周长都可以用所有边长相加得出. 例题2 如图,用4个完全相同的边长分别为5厘米、12厘米、13厘米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风车”.那么这个风车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提示】周长就是图形外围一周边的长度之和. 练习2 用4个完全相同的长和宽分别为10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拼成如下图形.那么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例题3 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各边长分别为5厘米、12厘米、13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纸片.(1)能拼成几个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2)画出拼成后的每个图形,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小学奥数题讲解: 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小学奥数题讲解: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德国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 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 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能够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 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 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 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 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 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能够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小奥196奥数一年级教案第一讲动脑筋算得快

在秋季我们已经学过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在之前的基础上继续来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使学生能掌握笔算的方法.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春季学习速算和巧算打下基础. 知识点:1、三个数加减混合的计算. 2、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1、教学点为各位老师提供了本节课的挂图.

找风筝 “放风筝啦,放风筝啦!”小敏和伙伴们在进行比赛,看谁的风筝飞得远、飞得 高. 可惜,这些风筝线都缠绕在一起了. 小朋友,请你顺着风筝线帮助他们仔细地检查一下,看看这些风筝分别属于谁. 然后,把风筝编号填写在他们身旁的小方框里. 如果你帮助他们解开缠绕在一起的风筝线,他们该多高兴啊! 【教学思路】课前通过活动,可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的意识很快进入到课堂中来.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精力集中,认真细致的好习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第 一个同学的是4号风筝,第二个同学的是2号风筝,第三个同学的是1号风筝,第四个同 学的是3号风筝.

下面有十张卡片,十个凳子.十个小朋友每人同时摸一张卡片,先算出卡片上得数是几.然后就坐在第几个凳子上,看谁算得对,坐得快. 【教学思路】在这个活动环节,建议老师准备15张口算卡片,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然后根据得数把算式贴到相应的凳子下面.通过活动来复习之间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 小朋友们,寒假我们又见面了,今天这节课小精灵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只要小朋友们开动脑筋,认真仔细,就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比试一下吧!

小熊去森林找食物回来的时候迷了路,只有沿着得数是20的路口一直走,才能找到家,它该 怎么走呢?请你帮它画出走的路线. 【教学思路】两步计算的试题要注意计算的顺序和方法,通过这个题的练习,为我们后面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铺垫.这道题小熊要回家,有些学生会计算出所有算式的结果再找路,有些学生 会通过口算直接从得数是20的路口经过,教师引导学生用最简便的方法来思考.答案如右 上图: 投篮游戏:把下面的篮球投到相应的篮筐里面去,你就是灌篮高手. 【教学思路】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有很多,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对于计算能力较强的

高斯奥数一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1讲 趣题巧解一

第二十一讲 智巧趣题一 前续知识点:一年级第一讲;XX 模块第X 讲 后续知识点:X 年级第X 讲;XX 模块第X 讲 阿呆 阿呆 阿呆 阿呆 阿呆

把相应的人物换成红字标明的人物. 趣题巧解,把一些看起来不可能实现或者没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解决.今天我们要通过变换思维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趣题. 【提示】画图试试看. 【提示】盘子叠在一起试一试. 把7个梨全部放到大、中、小三个盘子里,大盘要比中盘多3个,中盘要比小盘多3个.应该怎样放? 例题2 练习1 水中有一行小鱼:两条在前,三条在后;三条在前,两条在后;三条在两条中间,排成一条线.请你猜猜水中至少有几条小鱼? 河里有一排小鸭:两只后面有两只,两只中间有两只,两只前面有两只.请问河里至少有几只小鸭? 例题1

上面的题目中都用到了共用的数学思想,共用不仅包括位置共用,还有身份共用及图形共用.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题目. 【提示】人物身份也会共用哦! 练习3 王医生有一个儿子,李医生也有一个儿子.两位医生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每 人买了一块蛋糕,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 3块蛋糕,这是怎么回事?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同去钓鱼,每人钓到一条大鱼,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只有3条大鱼,这是怎么回事? 例题3 练习2 把5枚棋子全部放到大、中、小三个盒子里,使得每个盒子里都有5枚棋子,应该怎样放?

【提示】4个笼子能否再拼出来一个笼子? 【提示】天平上出现不平衡的状态是不是就可以找到空心椰子了? 例题5中运用的称量方法非常巧妙,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接触到这类的题目.看过了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共用题目,我们来发散思维,思考一下下面的题目吧! 图图帮小美摘了5个一样的椰子.其中有1个椰子被虫子吃成空心的,比较轻.现在给你一架天平,最少称几次保证找到空心椰子? 例题 5 练习4 小美在每根小棒上装了3个风车.但是只有2根小棒和5个风车,她是怎么装上的呢? 给出如下4个相同的笼子,要装5只小鸭,每个笼子只能装1只小鸭.应该怎么装? 例题4

高斯小学奥数二年级(上)第17讲 加减法巧算一

第十七讲 加减法巧算一 前续知识点:二年级第一讲;XX 模块第X 讲 后续知识点:X 年级第X 讲;XX 模块第X 讲 把里面的人物换成相应红字标明的人物. 墨莫 墨莫 墨莫 阿瓜 阿瓜 阿呆 阿呆 墨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计算加减法算式时,我们一般会遵循从左到右的计算法则.但在有些算式里,将一些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放在一起先算,能够大大减小算式的难度.本讲我们将学习一些加减法巧算方法.第一种就是“凑整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示】看末位,用凑整法. 【提示】哪两个减数能凑整? 你能用巧妙的方法计算下题吗? 28024766535---- 例题 2 练习1 你能用巧妙的方法计算下题吗? 3697326468103+++++ 你能用巧妙的方法计算下题吗? 7319231698117+++++ 例题1

【提示】同号相加凑整,异号相减凑整. 练习3 你能用巧妙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468922683922434--+-+ (2)3814581235577+--+- 你能用巧妙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375382477539237-+-+- (2)167628438167116-+--+ 例题3 练习2 你能用巧妙的方法计算下题吗? 37913588742----

小学一年级奥数教案第一讲

第一讲数和数数 一.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兴趣,学习) 二.梳理知识 数数时要注意观察,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脑子想,注意既不要漏掉,也不要重复.如果漏掉了,要加上,如果重复了,要减掉. 例1 说一说:这些图形像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各有多少个? 解小熊脸,由_____________个组成.房子,由____个 ,_______个,_______个______个组成.小树由 _______个,个,______个. 例2 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几个正方形,几个六边形? 解有4个三角形,3个圆形,3个正方形,1个六边形. 例3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点? 解148121641 ++++=(个) 例4 分一分,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

解 例5 按要求填数. (1)顺着数: (2)倒着数: (3)双数倒着数: (4)单数顺着数: (5)填相邻数: 解 例6 排排队,来报数,正着报数我报6,倒着报数我报8,一共有几个小

朋友? 解正着报,倒着报我都报了一次,把两次报的数加起来再减去我多报的一次,就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个) 68113 三.练习巩固 1、说说下面的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各有多少个? 2、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长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平行四边形?有几个五边形? 3、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点? 4、数一数,下图中黑方块和白方块各有多少个? 5、数一数,圈一圈,连一连. 6、数一数,涂一涂,圈一圈.

7、按要求填数. (1)顺着数( ),12,( ),( ),( ),16,17,( ); (2)倒着数( ),( ),28,( ),( ),25,( ),23; (3)双数顺着数20,( ),( ),26,( ),30,( ),( ); (4)单数倒着数( ),( ),11,( ),7,( ),3,( ); (5)填相邻数( ),36,( );( ),49,( ). 8、排队报数,甜甜正着报数是6,倒着报数是10,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四.家庭作业 1、数数并比较大小. ______ 2、数一数,下图中黑方块和白方块各有多少个? 3、16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去看电影,从前往后数,小胖排在第8个,如果从队 伍的最后往前数,小胖排在第几个?

高斯小学奥数含答案二年级(下)第09讲 加减法巧算二

第九讲加减法巧算二前续知识点:二年级第一讲;XX模块第X讲 后续知识点:X年级第X讲;XX模块第X讲

咦,发生什么 事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门关上了,要想出去,必须在30秒的时间内做出下面这道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办法在30秒内做出这道题吗? 阿呆 阿瓜 阿瓜 阿呆 把里面的人物换成相应红字标明的人物.

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先计算括号里的部分,再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是基本的运算法则.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运算技巧,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技巧可以使你计算的更快更准. “凑整法”是最常用的巧算方法,就是在计算时优先计算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部分,从而达到巧算的目的.要想凑出整十,两个数的末尾相加应该得0,这样的情况除了00+外,还有19+,28+,37+,46+,55+.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观察各加数的个位,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凑法.除了加法可以凑整之外,减法同样可以凑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后便能得到整十的数. 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经常会遇到能够巧算的数不在一起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调整运算顺序,把能巧算的放在一起先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的过程中,每个数都必须带着自己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这种调整可以形象地称作“带符号搬家”.如果搬家的是算式中的第一个数,前面没有符号,在这个数之前添上一个加号即可. 除了“带符号搬家”可以调整运算顺序外,“脱括号”与“添括号”也是改变运算顺序的常用方法.加减法算式中,“添括号”要遵循下面的规则: 括号前面是加号,添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变符号. 例如: 576238 57(6238) 57100 157 ++=++=+= 60171360(1713)603030 --=-+=-= 例题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37559241-- (2)168139129-+ 【提示】找出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数. 练习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958911-- (2)36714585-+ 例题2

二年级奥数:巧解生活中的趣题

二年级奥数:巧解生活中的趣题 (预热)前铺知识 一、注意细节 【例】小明家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叫什么? 解析:注意细节“小明家”,不要掉入题目中的惯性思维陷阱,直接说出第三个儿子叫三毛,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二、同时进行问题 关键:多人做同一件事用时相同. 【例】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吃饭,一共花了30分钟,请问爸爸妈妈和我分别花了多长时间吃饭. ——由于是多人一起同时吃饭所以用时应该相同. 三.数数问题 关键:大数减小数加一 【例1】从1—18有几个数: 18-1+1=18(个) 【例2】从3—18有几个数: 18-3+1=16(个) 如何预习? 预习,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前对接下来的课程知识有提前的预期,以便更好的吸收和掌握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但是家长在帮助孩子预习的时候,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忌给孩子讲解书本上的例题和知识点.孩子在听过家长讲的例题和知识点之后,在上课的时候会出现不愿再听老师讲课这个情况;而且家长的讲题思路或许和老师的思路会不一样,这样会使孩子的思路混淆. 2.过犹不及,给孩子预习的时候也要充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家长在给孩子预习的时候,往往表现得很强势,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样子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消减,严重地甚至会消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我们预习的目的是承上启下,既回顾从前学习的知识,又引起孩子对未来课程的思考,因此家长可以把我们的这份预习资料打印出来,让孩子自己看一看,如果孩子有不明白的,您可以适当点拨. 《巧解生活中的趣题》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总结】 一、关键:注意细节 【例】小明家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叫什么? 解析:注意细节“小明家”,不要掉入题目中的惯性思维陷阱,直接说出第三个儿子叫三毛,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二、生活中趣题分类 1. 同时问题 【例】:如果 4 个人同时烙 4 张饼需要 4 分钟,那么 12 个人同时烙 12 张并需要几分钟? 解析:“同时”表示我们的时间不能累加.4 个人同时烙 4 张饼,表示 4 分钟的时间只够每人烙 1 张饼,那么 12 个人同时烙 12 张饼也是表示这段时间每个人烙 1 张饼,那么还是需要 4 分钟. 2.考虑最不利情况(至少......才同一种)(至少......才能保证) 【例】: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大小王两张牌,在剩余的52 张牌任意抽取 5 张,那么至少有几张是同一花色? 解析:剩余 52 张牌,共 4 中花色,且每种花色各 13 张.考虑最不利的情况,那么抽出的4 张牌分别是不同的花色,那么剩下的 1 张牌肯定和其余 4 张中有一张是相同的.所以至少有 2 张. 3.数碗问题 【例】: 6 个人吃饭,每个人一个饭碗, 2 个人一个菜碗, 3 个人一个汤碗,一共用了几 个碗?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孩子是否能按照题目给出的顺序求解. 饭碗个数:6个;菜碗个数:6÷2=3 (个);汤碗个数:6÷3=2(个) 总共需要 6+3+2=11 个碗. 4. 换啤酒问题 【例】:同学们在秋游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位爷爷在买桃子. 每个桃子 2 元钱, 3 个桃核 可以换 1 个桃子. 同学们身上只有 22 元钱. 他们最多可以吃多少个桃子呢?

高斯小学奥数含答案二年级(下)第09讲加减法巧算二

第九讲加减法巧算二 前续知识点:二年级第一讲;XX 模块第X 讲 后续知识 点: X 年级第X 讲;XX 模块第X 讲

做把里面的人物换成相应红字标明的人物咦,发生什么 事了? I 厂I厂I ?②③④+ ?③④①+ ?④+ ?①②③ ?②②②- ?③③?-④④ 不知道什么时候门关上了,要想出去,必须在30秒的时间内做出下面这道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办法在30秒内做出这道题吗?

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先计算括号里的部分,再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是基本的运算法则.但除此之 外,还有许多运算技巧,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技巧可以使你计算的更快更准. “凑整法”是最常用的巧算方法,就是在计算时优先计算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部分,从而达到巧 算的目的.要想凑出整十,两个数的末尾相加应该得0,这样的情况除了0 0 外,还有1 9,2 8,3 7,4 6,5 5 .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观察各加数的个位,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凑法.除了加法可以凑整之 外,减法同样可以凑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后便能得到整十的数. 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经常会遇到能够巧算的数不在一起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调整运算顺序,把能巧算的放在一起先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的过程中,每个数都必须带着自己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这种调整可以形象地称作“带符号搬家” .如果搬家的是算式中的第一个数,前面没有符号,在这个数之前添上一个加号即可. 除了“带符号搬家”可以调整运算顺序外,“脱括号”与“添括号”也是改变运算顺序的常用方法.加减法算式中,“添括号”要遵循下面的规则: 括号前面是加号,添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变符号. 例如: 576238601713 57(6238)60(1713) 571006030 15730 例题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375 59 241 2) 168 139 129 提示】找出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数. 练习1 用简便方法计算: 2) 367 145 85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

第3讲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小学奥数数学课本一年级打印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习题一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上册下册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 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第三讲认识图形(三)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一)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 第四讲数一数(一)第四讲数数与计数(二)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第五讲数一数(二)第五讲数数与计数(三) 第六讲动手画画第六讲数数与计数(四)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 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第七讲摆摆看看第七讲填图与拆数(一)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 以一横一竖摆。 第八讲做做想想第八讲填图与拆数(二)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 第九讲区分图形第九讲分组与组式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第十讲自然数串趣题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第十一讲不等与排序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第十二讲奇与偶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第十三讲是与非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第十四讲火柴棍游戏(一)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第十五讲火柴棍游戏(二)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第十六讲火柴棍游戏(三)哪两条直线相交 哪两条直线垂直 哪两条直线平行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附:第一讲点、线、角 附:第二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 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附:第三讲多边形和扇形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 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附:第四讲立体图形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奥数 第21讲:趣题巧解

趣题巧解 课前热身 脑筋转转转 1.从远处走来一群羊,小华数了数,两只羊的前面有一只羊,两只羊的后面也有一只羊,两只羊的中间还有一只羊,想想看,至少有几只羊?【例1】(★★) ⑴安迪、乐乐、琳达、威尔,四个人一起玩扑克牌,一共玩了40分 钟, 他们每人玩了多长时间? ⑵匹马拉着一辆车跑了千米,匹马跑了多少千米? 2.有一个牧马人共有48匹马。放牧回来时,他骑着一匹马,边走边数,发现少了一匹马。他急忙跳下马来,又数了一遍整好48匹。待骑上马又数时,还是少一匹,这是怎么一回事? 3.从前,有一个地主非常吝啬,一天,他对一个长工说:“明天,你带上50 只绵羊到市场上去卖,晚上把卖到的钱和50只绵羊都带回来,一只羊也不能少,卖到的钱就是你的工钱。长工很聪明,第二天晚上他带着不少钱和50只绵羊回来,地主见状,没有办法,只好把钱给了长工。你知道长工是怎么做到的吗? 【例1拓展】(★★) 如果3只猫同时吃3条鱼,需要3分钟的时间刚好吃完。按同样的速度, 10只猫同时吃掉10条鱼,需要多长时间?10只猫同时吃20条鱼 呢? 【例2】(★★★)【例3】(★★★) 一只蜗牛从井底向上爬,白天往上爬3米,晚上往下滑落2米,井深10 米,问蜗牛几天才能爬出这口井?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在有4把钥匙,4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 开哪把锁,想一想,最多试多少次就能保证把锁和钥匙配上? 【例2拓展】(★★★) 【例4】(★★★)

一只快乐的小青蛙掉进一口井壁光滑的枯井里,井深2米,青蛙很焦急,用力往外跳,它每次只能跳半米高(即50厘米),问需要跳几次才能跳 出枯井呢? 一个三角形被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一个正方形被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1

高斯小学奥数含答案二年级(下)第13讲 立体图形认知

第十三讲立体图形认知前续知识点:二年级第一讲;XX模块第X讲 后续知识点:X年级第X讲;XX模块第X讲

有什么可抢的啊,不都一样吗! 我的只有1面有草莓果酱! 我的3面都有草莓果酱哦! 我的2面有草莓果酱呢! 为什么我的没有果酱呢? 哈哈哈……你不是说都一样的嘛! 我来给大家分草莓果酱蛋糕啦!这个大蛋糕的6个面都涂了草莓果酱。现在切好啦,你们来拿吧! 我要 这块! 小高 萱萱 卡莉娅 阿呆 阿瓜 卡莉娅 阿呆 墨莫 阿呆 阿呆 小高 萱萱 我要 这块!

【图中的蛋糕必须是正方体,切完之后也必须是小正方体.并且每块蛋糕的颜色都不要变化.把里面的人物换成相应红字标明的人物,把打“×”的去掉.】 本讲我们介绍了一些平面图形,下面我们来学习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包括有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例题1 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 【提示】按顺序数一数. 练习1 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 立方体,又叫正方体,它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表面围成.一个正方体,不论怎么翻转,它与翻转前的样子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当然,如果正方体的表面涂了不同的颜色或是画了不同的花纹,那么翻转之后就会有所变化,能够判断出一个正方体翻转后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正方体往一个方向翻滚几次之后会回到原来的状态呢?试试看! 例题 2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 图2 图3 图 4

一个正方体木块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A、B、C、D、E、F六个字母.其中A与D 相对,B与E相对,C与F相对.现在将木块标有字母A的那个面朝上,标有字母D的那个面朝下放在第1个方格内.然后让木块按照箭头指向,沿着图中方格滚动,当木块滚到第17格时,木块朝上的面上写的是哪个字母? 【提示】这个正方体木块沿着一个方向滚动几下能还原呢? 练习2 一个正方体木块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A、B、C、D、E、F六个字母.其中A与D相对,B与E相对,C与F相对.现在将木块标有字母A的那个面朝上,标有字母D的那个面朝下放在第1个方格内,然后让木块按照箭头指向,沿着图中方格滚动.当木块滚回原地时,木块朝上的面上写的是哪个字母? 正方体有6个面,任意一个面都有4个面与它相邻,有1个面与它相对.当把多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堆叠在一起,我们要注意正方体上的每个面的相邻面都有哪些. 例题3 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涂上“红”、“黄”、“白”、“黑”、“蓝”、“绿”六种颜色.现

小升初奥数讲义习题 第4讲 高斯求和、新定义

高斯求和、新定义 一、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 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1、1+2+3+...+1999=11+12+13+...+31=3+7+11+ (99) 例2、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举一反三、数一数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3、求100以内除以3余2的所有数的和。

举一反三、在所有的两位数中,十位数比个位数大的数共有多少个? 例4、盒子里放有三只乒乓球,一位魔术师第一次从盒子里拿出一只球,将它变成3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二次又从盒子里拿出二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3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十次从盒子里拿出十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3只球后放回到盒子里。这时盒子里共有多少只乒乓球? 举一反三、时钟在每个整点敲打,敲打的次数等于该钟点数,每半点钟也敲一下。问:时钟一昼夜敲打多少次? 【巩固练习】 1、计算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2、奥数6班开学第一天每两位同学互相握手一次,全班10人,共握手多少次?

二、定义新运算 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运算,这些运算,即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它们的意义、符号及运算律已被同学们熟知。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运算吗?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例1、对于任意数a ,b ,定义运算“*”:a*b=a×b-a-b 。求12*4的值。 举一反三、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例题2、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 7*4=________;210*2=________;4*4=________。 举一反三、如果1※2=1+2,2※3=2+3+4,……5※6=5+6+7+8+9+10,那么x ※3=54中,x =________。 例题3、规定②=1×2×3,③=2×3×4 ,④=3×4×5,⑤=4×5×6,……如果 A ?=⑧ ⑦⑥1 1-1,那么,A 是几? 举一反三、设a ⊙b=4a -2b+ab 2,求x ⊙(4⊙1)=52中的未知数x 。

高斯小学奥数含答案二年级(下)第10讲平面图形认知

L 你是长方形家族 r 咦?我是正方形 我该去哪边呢? 菱形,必胜 长方形,一定行! 啊! !! 救命! 只需换风格就行■与其它的风格相符. 第十讲平面图形认知 二年级第一讲; XX 模块第X 讲 X 年级第X 讲;XX 模块第X 讲 前续知识点: 后续知识点: 菱形家族的成员集合! 说一说,正方形到底该去哪边呢? 丘方形家族的 成员集合!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几何图形:教室的墙、天花板都是长方形的,人民币是长方形的, 我们现在正在看的这页纸也是长方形的, 尼泊尔的国旗是三角形的,乐器中的三角铁也是三角 形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 在本讲中,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例题1 下图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菱形? 练习1 数一数下面这幅画中的各种图形,并分别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个数?如果没有,在横线上打 “x”.(不包括几个图形拼成的新图形) 圆形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菱形 长方形 梯形 三角形 五边形 F 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图形的周长. 【提示】正方形既属于长方形也属于菱形.

周长是指围绕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实际上,一般图形的周长都可以用所有边长相加得出. 例题2 如图,用4个完全相同的边长分别为5厘米、12厘米、13厘米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风车”.那么这个风车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提示】周长就是图形外围一周边的长度之和. 练习2 用4个完全相同的长和宽分别为10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拼成如下图形?那么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響米 * >1 t 10 厘米 1 例题3 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各边长分别为5厘米、12厘米、13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纸片. (1)能拼成几个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2)画出拼成后的每个图形,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例5 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厘米2,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小学一年级奥数教案 第一讲 数和数数

第一讲数和数数 数数时要注意观察,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脑子想,注意既不要漏掉,也不要重复.如果漏掉了,要加上,如果重复了,要减掉. 例1 说一说:这些图形像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各有多少个? 解小熊脸,由_____________个组成.房子,由____个 ,_______个,_______个______个组成.小树由 _______个,个,______个. 例2 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几个正方形,几个六边形? 解有4个三角形,3个圆形,3个正方形,1个六边形. 例3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点? ++++=(个) 解148121641 例4 分一分,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

解 例5 按要求填数. (1)顺着数: (2)倒着数: (3)双数倒着数: (4)单数顺着数: (5)填相邻数: 解 例6 排排队,来报数,正着报数我报6,倒着报数我报8,一共有几个小

朋友? 解正着报,倒着报我都报了一次,把两次报的数加起来再减去我多报的一次,就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个) 68113 三.练习巩固 1、说说下面的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各有多少个? 2、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长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平行四边形?有几个五边形? 3、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点? 4、数一数,下图中黑方块和白方块各有多少个? 5、数一数,圈一圈,连一连. 6、数一数,涂一涂,圈一圈.

7、按要求填数. (1)顺着数( ),12,( ),( ),( ),16,17,( ); (2)倒着数( ),( ),28,( ),( ),25,( ),23; (3)双数顺着数20,( ),( ),26,( ),30,( ),( ); (4)单数倒着数( ),( ),11,( ),7,( ),3,( ); (5)填相邻数( ),36,( );( ),49,( ). 8、排队报数,甜甜正着报数是6,倒着报数是10,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四.家庭作业 1、数数并比较大小. ______ 2、数一数,下图中黑方块和白方块各有多少个? 3、16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去看电影,从前往后数,小胖排在第8个,如果从队 伍的最后往前数,小胖排在第几个?

《趣题巧解》二年级

奥数优化学案第1讲 时间:2017年4月15日辅导科目奥数就读年级二教师姓名 课题《趣题巧解》 授课时间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活跃思维。 重、难点理解题意,和分析题意。掌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好!本节我们将学习一些有趣而巧知识精讲 妙的数学题。 一、渡河问题: 题目特点: 将人数大于小船本身的载重人数的小朋友从河的一岸送到对岸,需要渡河几次? 隐藏条件: 必须有一人充当船长的角色,把船划回来,这样每次渡河的人数就不是小船本身的载重人数,而是需要减去一个人 2、“空瓶换水”问题 ①题目特点:会规定几个喝完的空瓶子可以去换一瓶新的饮料,新的 饮料喝完了又会有新的空瓶子,几个新的瓶子又可以去换一瓶新的饮料…… 直到不能兑换。 ②解题方法:1、直接兑换。 2、“砸瓶大法” 3、“巧用天平”问题 天平:天平是一种衡器,是衡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在天平的两端各有一小盘,一端放砝码,另一端放要称的物体,杠杆中央装有指针,两端平衡时,两端

的质量(重量)相等。 砝码: 砝码:放在天平的一端作为重量标准的金属块或金属片,大小不一,各有一定重量。 解题方法:利用砝码的组合,加减。称出的物体再加减。 例题1有10只小动物要过河到对岸,现在只有1专题讲解 条小船,并且最多能容纳4只小动物。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才能把10只小动物全部渡到河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一次) 【同步练习】班长林林带着9名小朋友去春游,他们要乘一条小木船到河对岸的公园。现在只有1条小木船,并且这条小木船最多能坐5名小朋友。那么至少要渡几次?才能把所有的小朋友都渡到河对岸? 例题2冷饮店规定,用3个空可乐瓶可以换1瓶可乐。丁丁和一些同 学进店后,共买了7瓶可乐。如果每人喝1瓶可乐,那么最多有几人能喝到可乐? 【同步练习】阿瓜看到冷饮店规定(用3个空可乐瓶可以换1瓶可乐)后,也带着一些同学来到店里,共买了5瓶可乐。如果每人喝1瓶可乐,那么最多有几个人能喝到可乐? 智慧挑战 冷饮店规定,喝完雪碧后,用4个空雪碧瓶可以换1瓶雪碧。小高和一些同学进店后,共买了12瓶雪碧。如果每人喝1瓶雪碧,那么最多有几个人能喝到雪碧? 例题3有一堆大米、一架天平和2个砝码(一个重9克,一个重5克)。你 13克大米吗? 【同步练习】小象有两个不同大小的空勺子、一个杯子和一个桶。大勺子一次能装25克水,小勺子一次能装15克水。现在有一桶水,你能用这两个勺子往杯子里倒入35克水吗? 智慧挑战 奇奇猫有3个砝码,重量分别为1克、2克和5克,用这3个砝码一次能够称出几种不同重量的物体?(砝码可以放在天平的两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