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方案

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方案
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方案

一体化电源系统方案

一、系统方案选型

1、1 DL T1074标准系统方案

在《DL T1074-2007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标准中,系统方案为将直流电源、电力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和电力用逆变电源(INV)、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等装置组合为一体,共享直流电源的蓄电池组,并统一监控的成套设备。该组合方式是以直流电源为核心,直流电源与上述任意一种电源及一种以上电源所构成的组合体,均一体化电源设备。监控装置其功能是作为一体化电源设备的总监控器,即同时监控直流电源、UPS、INV、DC/DC、蓄电池组和配电状态等。

在此标准中,还没有将交流电源屏纳入到一体化电源系统中。从标准中分析其系统方案如下:

1、2 国网招标方件方案

国网公司的招标文件中对一体化电源的描述较为详细,其系统框架也比DL/T 1047标准更为复杂,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其将变电站的交流电源屏也纳入到了一体化电源系统中,并将交流屏,直流充电屏、通信电源屏、逆变器及电力UPS分别作为独立的系统纳入到一体化电源系统中,其目前主要是针对220KV及以下变电站推一体化的方案。

系统方案如下图:

监控系统方案如下图:

1、3方案确定

从方案的健壮性及市场运用情况对比,显然国网公司的方案更具有代表性,故我司应选用国网公司的方案,其主要优点是系统结构更为清晰,扩展性更好;其主要缺点是成本较高,相当于多了几套监控器。

1、4系统模块实例选型

二、监控系统详细配制

2、1直流系统

直流系统方案考虑DL T1074标准,可以将逆变模块及通信模块纳入监控围,在一些较小的系统中可以满足要求,要求直流系统总的开关配置不可超出160回路。直流系统按整流柜、馈线柜、分电屏这样的排列模式进行设计,直流系统可选配如下配件

2、2交流系统

2、3通信电源系统

2、4电力UPS

2、5一体化电源监控

三、总体软件要求

3、1一体化电源监控

一体化电源监控S80要求带有B码对时,可处理二段母线的所有数据,带有图形显示界面。将对时信息以广播命令下发到下属的子系统控制器。

可设置系统的配制:直流屏、交流屏、通信电源屏、UPS屏,以上信息只需设置数量。所有的过欠压设置全部取消,由下列子系统配置的控制器自行设置。有根据系统配置来进行显示的信息都通过通讯读取子系统数据自动配置,如整流模块、开关状态等,具体定义在通讯协议中作详细指定。

3、2 直流系统监控器

直流系统监控器要求可选配逆变电源及通信电源。

要求灵活处理开关量报警及状态,可设置每个开关量测量的开关点数,最终实现开关报警序号及状态的连续性。

支路绝缘检测要求可报警每一个支路绝缘,要求可设每一个绝缘的支路数;

直流系统最多160个支路;

3、3 交流屏监控器

交流屏监控器可监测60个开关的报警及状态,要求在监控器上可设置每个开关量监测的开关数量;

交流电压监测可采用交流监控单元,也可选用飞世龙机电的ACA400型的ATS控制器;

要求在监控器上可设置交流过欠压点电压值等信息;

3、4 通讯电源屏

通讯电源屏要求可选配一个PMU-D21,主要用于测量通讯母线参数,如母线电压、母线电流等信息;

可监控32开关的报警及状态信息;

不要求均浮充及开关机控制;

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青海刚察二期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 项目 交流电源系统 技术规范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部分 1总则 1.1 本规范文件提出了对380/220V交流电源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投标人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宜具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必须具备国网机构检验合格证书。必须已经生产投运过十套及以上类似或高于本规范要求的设备,并具有在相同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稳定运行两年以上的成功经验。投标方应随同投标书提供所要求的资格证明文件及供货记录。 1.4 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应具有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 1.5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对本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如有与本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列出。如果没有不一致的地方,必须在“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写明为“无差异”。1.6 本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7 本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8 供方职责。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8.1 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8.2 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的说明书。 1.8.3 提供试验和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 1.8.4 提供图纸,制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他资料。 1.8.5 提供设备管理和运行所需有关资料。 1.8.6 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 1.8.7 如标准、规范与本规范的条文有明显的冲突,则供方应在制造设备前,用书面形式将冲突和解决办法告知需方,并经需方确认后,才能进行设备制造。 1.8.8 在更换所用的准则、标准、规程或修改设备技术数据时,供方有责任接受需方的选择。 1.8.9 现场服务。 2技术要求 2.1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基本条文。在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表1技术规范引用标准

一体化设备施工安装方案

一体化设备施工安装方案 一、项目概况 目名称: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 项目地址:。。。。。 处理规模:200m3/d。 二、编制依据 1、签署的施工合同。 2、XX有限公司提供的土建、安装施工图纸。 3、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98 三、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现场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作是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代表了我们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其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而良好的环境是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进行安全施工的基本保证,也是维护市容观瞻、保持城市正常秩序的基本要求。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严格执行国家《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有关文明施工的条款。

1、现场布置及厂容要求 (1)为使施工人员时刻铭记本工程的各项管理要求,施工现场设置醒目标牌和彩图,即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项目管理机构及职责、施工进度网络计划、文明施工管理细则、质量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平面布置图、文明施工分片包干区域图。 (2)在业主及总包指定的区域施工,严格遵守其关于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现场场容管理的各项要求,做到现场整洁、干净、节约、安全、施工秩序良好,现场道路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保证物质材料顺利进退场,场地应整洁,无施工垃圾,场地及道路定期洒水,降低灰尘对环境的污染。 (3)积极遵守政府对夜间施工的有关规定,尽量减少夜间施工。若为加快施工进度或其 它原因必须安排夜间施工的,则必须先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后进行施工,并采取有效 措施尽量减少噪声污染。 (4)现场设置生活及施工垃圾场,垃圾分类堆放,经处理后方可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 堆放点。 (5)办公区域按总包要求布置,办公区公共清洁派专人打扫,各办公室设轮流清洁值班表,并定期组织检查评比。 (6)围绕文明施工总体目标,并结合现场实际及环境,在项目班子内部组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及现场执行小组,确定现场安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李仕章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李仕章 发表时间:2019-07-05T14:49:07.7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李仕章 [导读]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在自动化水平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存在着较大的应用空间。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变电站已经完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其目的就是保障供电的安全可靠程度。伴随着电力运行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究也越快越深入,提升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切换,自动启动,保障用电的安全性,相比较传统变电站的电源系统,该种方法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基本构成,然后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总结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设计可行性。 关键词:电力;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特点;应用 1.前言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电站运行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特别是智能变电站的建立,对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供电的安全性,极大的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常规的变电站使用的电源是由直流,交流,不间断电源,通信电源等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源组成,在自动化水平提升,资源整合等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常规的站用电源无法满足新型变电站的发展需要。而智能一体化电源将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不间断电源,通信电源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2.分析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构成 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将直流电源,交流电源,UPS,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直流电源蓄电池组,监控工作统一完成。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从设计,生产,到安装,服务都是由同个厂家完成的。相比较常规站用电源系统,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通信电源直接从两段直流母线拉专用馈线到通信电源柜,然后经过DC/DC转化为通信电源,不需要额外配置蓄电池组,将独立的UPS取消,采用逆变器直接挂于直流母线上。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与一体化健康模块完成整合,实现了各个子系统通信的网络化,监控网络借助以太网接口,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通信,通信信息实现共享,系统实现开放。 图一:一体化智能电源系统图 3.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征 3.1设计一体化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设计一体化,一体化的特征表现为屏柜的数量极大减少,系统更加紧凑,外观上看更加协调,并且一体化设计能够实现在同一个监控平台上的对所有交直流电源同时完成监控,不同的设备均按照统一规定将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入,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不同厂商提供的设备通信规约存在不兼容的问题。 3.2实现网络化监控 实现了网络化的监控。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借助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管理模块健康器全部采用统一的通信规约建立起信息化的平台,对于子系统实现网络化的监控,保障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结合的有效性,保障了管理整体的高效性。 3.3实现管理集约化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实现了管理的集约化。整个电源系统只需要由一组专业人员对于全站的电源进行维护即可,所以人力资源的调配难度系数大大降低,节省了人力成本,同一个厂家提供从设计,到生产,安装,后期服务等的工作,问题解决的效率极大提升,减少了采购,协调沟通所带来的成本。 3.4提升了电源管理水平 相比较传统的变电站的电源管理体系,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对于站内的电源能够实现更加准确,更加快捷,更加及时的管理,结合系统的不同设置的数据完成报警处理,此外还能够对处理的结果进一步判断,结合不同情况采用站用电和电池管理,输出控制等一系列的操纵,将厂家提供的所有的电源进行统一化的设计,生产,安装,更好的解决所有站用电源的问题,节约了采购协调沟通的成本,促进了电力电源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实际应用分析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探讨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具体应用情况。例如山东某供电公司的220kv智能变电站投入了一套智能一体化的电源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模式,对于常规的占用电源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和完善,配置了一体化的智能监控器,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较传统的占用电源系统,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将功能,协调,维护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有机的整合起来,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如下。首先从电源的设计源头出发,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更加节能,更加经济,更加环保,重复配置的情况减少,从而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维护成本也降低了很多,保障了良好的经济性,比较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和常规的

DCDC电源设计方案

DCDC电源设计方案 1、DC/DC电源电路简介 DC/DC电源电路又称为DC/DC转换电路,其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输入输出电压转换。一般我们把输入电源电压在72V以内的电压变换过程称为DC/DC转换。常见的电源主要分为车载与通讯系列和通用工业与消费系列,前者的使用的电压一般为48V、36V、24V等,后者使用的电源电压一般在24V以下。不同应用领域规律不同,如PC中常用的是12V、5V、3.3V,模拟电路电源常用5V15V,数字电路常用3.3V等。结合到本公司产品,这里主要总结24V以下的DC/DC电源电路常用的设计方案。 2、DC/DC转换电路分类 DC/DC转换电路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稳压管稳压电路。 (2)线性(模拟)稳压电路。 (3)开关型稳压电路 3、稳压管稳压电路设计方案 稳压管稳压电路电路结构简单,但是带负载能力差,输出功率小,一般只为芯片提供基准电压,不做电源使用。比较常用的是并联型稳压电路,其电路简图如图(1)所示, 选择稳压管时一般可按下述式子估算: (1)Uz=Vout;(2)Izmax=(1.5-3)I Lmax(3)Vin=(2-3)V out 这种电路结构简单,可以抑制输入电压的扰动,但由于受到稳压管最大工作电流限制,同时输出电压又不能任意调节,因此该电路适应于输出电压不需调节,负载电流小,要求不高的场合,该电路常用作对供电电压要求不高的芯片供电。 有些芯片对供电电压要求比较高,例如AD DA芯片的基准电压等,这时候可以采用常用的一些电压基准芯片如MC1403,REF02,TL431等。这里主要介绍TL431、REF02的应用方案。 3.1TL431常用电路设计方案 TL431是一个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的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它的输出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 :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目录 1总则 (1) 2规范引用文件 (1) 3术语与定义 (2) 4使用条件 (4) 5站用电接线 (4) 6站用变压器的选择 (5) 7380V短路电流计算 (8) 8380V低压配电屏的选择 (10) 9站用电系统的继电保护、控制、信号、测量及自动装置 (11) 10站用电设备的布置 (14) 11现场安装要求 (16) 12电缆敷设及防火技术要求 (18) 13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19) 附录A站用电系统原理接线图(规范性附录) (22) 附录B 站用电系统I/O表(规范性附录) (25) 附录C站用电源定值表(规范性附录) (26) 附录D主要站用电负荷特性表(资料性附录) (27) 附录E 500kV 变电站站用变压器负荷计算及容量选择实例(资料性附录) (28) 附录F交流断路器级差配合(资料性附录) (29) 附录G变电站站用电负荷主要设备单、双电源配置表(资料性附录) (30) 附录H 站用电源系统检验要求(资料性附录)........................................................ I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前言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电系统为变电站的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低压交流电源,为规范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的配置、设计、施工、验收,统一建设标准,提高其安全性与可管理性,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提出、归口及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 本规范参编单位:广东电网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梅成林、陈曦、邓小玉、刘玮、杨忠亮、袁亮荣、徐敏敏、王奕、盛超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佀蜀明,何朝阳,马辉,梁睿,吴东昇,黄志伟。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执行中的问题与意见,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

深层气浮一体化设备技术方案(最终).

气浮沉淀一体化设备设计方案 1.1项目概况 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改造,是针对目前生产工艺水质中SS较高,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高,影响后续好氧装置运行,以及在原深度处理过程中运行费用过高的问题。工艺改造分为预处理、厌氧系统及深度处理系统三个部分。 预处理系统主要是考虑增加冷却塔对清液进行降温,提高废水中SS去除效率。 厌氧处理系统主要是考虑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控制在15-17kgcod/m3.d),采用深层气浮沉淀装置去除厌氧出水的TSS。 深度处理装置,主要是降低深度处理费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1.2设计范围 针对预处理系统提高废水中SS的去除率,加设一套气浮沉淀一体化设备。 1.3设计依据、标准 GB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

1.4设计进出水指标 项目设计范围进水设计值出水设计值 水量m3/d 5760 5760 5760 CODcr,mg/l 2400-3400 3000 2400 TSS,mg/l 2400-3200 3200 800 PH 7.2-7.5 7.2-7.5 大于7.0 温度℃36-38 36-38 1.5设计理念 将深层气浮与沉淀工艺有机结合,一方面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两种工艺有机结合与一套设备内比单纯的把两种工艺并列存在更节省空间而且效果更好。 1.6设计意图及目标 深层气浮是处理悬浮颗粒及油类,斜管沉淀能处理可沉降的或经絮凝后可沉降的颗粒物,将深层气浮与斜管沉淀有机结合,这样对水中SS的处理更全面,大大提升处理效率,常规气浮对TSS的处理率在60%左右,经过这样的改良后处理效果超过了65%。 1.7工艺设计工艺流程

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 宋光辉

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宋光辉 发表时间:2017-11-30T09:04:01.4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作者:宋光辉辛向君陈学海栾茜 [导读] 摘要:目前,国内的直流电源车生产厂家是将发电机、蓄电池、充电装置、馈电开关等电源装置装配到封闭的柜体内,再将柜体固定到卡车地盘上,结构与应急交流电源车相似。 (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前,国内的直流电源车生产厂家是将发电机、蓄电池、充电装置、馈电开关等电源装置装配到封闭的柜体内,再将柜体固定到卡车地盘上,结构与应急交流电源车相似。国外公司目前没有相关的产品和技术,需要进行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 关键词: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研制 1研制的背景 变电站直流充电设备或蓄电池出现故障时,将会影响站内保护系统的正常工作。主要是电池生产装配时,不当焊接造成的。比如虚焊、假焊,电池经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就出现了开路现象。这种情况比较恶劣,一旦充电设备再出现异常,整个变电站将会失去直流供电,因此这种情况,工作维修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果是一节出现开路可以将此节短接,如果是2节以上必须马上更换蓄电池组,所以备用电池在该种情况下非常重要。对于只有一组电池的变电站,在更换充电设备或电池组时,为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必须使用备用直流电源。雷击、暴风雪等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是站用变压器、交流配电屏等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站用电源的消失,蓄电池在满容量下一般能持续供电的时间不会超过20小时,因此要及时处理。提供必要的应急直流供电设备显得非常重要。 2.研制的目的 直流电源车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蓄电池快速充电,而常规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充电速度很慢,需要10个小时之多,所以必须采用可以快速充电的蓄电池,卷绕式蓄电池或者锂电池是首选之列; 要解决蓄电池的可靠性问题,常规的蓄电池的串联供电方式必须改变,多组24V/12V蓄电池经过升压变换器后再并联的方式可以解决单节蓄电池开路或容量降低而造成整组蓄电池正常供电问题; 直流电源车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在静置状态,应急使用的时间较少,所以电源车的状态记录及维护很重要,电源车状态记录和维护提示报警(微信、短信提示,电话通知方式)是区别于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特别之处; 直流电源车防水、防尘、减震设计以及车载交流发电机静音设计是影响直流电源车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别于站用直流电源设备的不同之处。 3.关键技术的研究 3.1蓄电池快充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产螺旋式卷绕蓄电池一直以超级启动电流,强大的抗震能力,以及卓越的高低温性能和超强的循环使用寿命而收到广大车迷的追逐,BMW,奔驰,JEEP等高端车型一直以螺旋式卷绕蓄电池为标配的电池.该电池采用的螺旋结构专利为1973年生效,2003年正式年满失效.但是因为其生产工艺以及配方的问题,全世界几乎很少有厂家可以生产类似的产品,而该电池的特点是:拥有卓越的高低温性能,可在-55℃~75℃下工作,-55℃下可正常启动放电充电,高温80℃时电池不变形不鼓胀,更不会有爆炸的危险.充电非常迅速:40分钟内可充入95%以上的电量,当您的电池电量在使用绞盘或者音/视频系统而耗尽的时候,能快速充满电,满足您的再次使用需求.超长寿命,浮充设计寿命10年,启动次数最少可达到15000次.结构坚固,抗震性强,至少能承受4G(33HZ)震动12小时以及6G震动4小时,是普通电池是4倍,根统计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震动.电池无游离电解液,可向任意方向放置工作,由于内部结构为螺旋式,并且硫酸全部被电池隔板吸附,所以电池内部没有流动的液体,即使倒置工作也不会漏液.超强的高倍率放电能力,启动电流是传统电池的三倍,极高的耐小电流深放电能力.存放2年仍有启动电量,相对普通电池每三个月就必须充电来说,卷绕电池则让您省心得多. 卷绕式蓄电池无与伦比的性能成为移动电源车蓄电池的首选,快速充电性特性及抗震性是我们这个课题特别看重的两个特点。 蓄电池充电升压并联模块。为了克服蓄电池串联带来的固有隐患问题,本课题将18节蓄电池串联(36V)作为1组,108节蓄电池总共分为6组,每组电池有自己的充电和升压装置,36V(或48V)电压通过升压模块升压到220V直流,这样的一组单元,我们称之为智能电池组件,同样的6个电池并联作为系统的合闸母线,这样一节或者多节蓄电池故障引起的故障问题就大大减少了,。 4.对项目的检测 智能辅助系统为电池及功率系统创造稳定、安全和可靠的运行环境,并具备紧急状态下的报警和处理能力。智能管理装置包含 3 个功能模块:运行状态估计、故障分析处理、运行模式控制。微网智能终端保护装置采集开关状态信息并上报给智能管理装置,智能管理装置的运行状态估计模块分析出当前微网的运行方式,并下发给智能终端保护装置,智能终端保护装置自适应地切换到合适的保护配置;当微网内发生故障时,智能终端保护装置上报故障信息,智能管理装置中的故障分析处理模块通过对不同故障信息的分析,确定故障区域,并向故障涉及的智能终端保护装置下发跳闸命令,隔离故障;运行模式控制模块负责微网在并网转孤岛或孤岛转并网时,对并网联络开关及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硬件功能单元一般有温湿度烟雾监测、温湿度自动控制、手/自动一体新型消防灭火、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及门禁、断电应急照明及声光报警、安全接地网络及防雷等。智能辅助系统的功能目标是进行智能化自动管理,实现无人值守。 5. 结语 移动箱式电源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占地少、灵活性强、便于安装和移动等优点。可配合风光发电并网使用,有效弥补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协助电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接入配电网末端,有效提高供配电能力,实现动静态电网支

笔记本AC电源适配器设计方案

笔记本AC电源适配器设计方案[图] 作者:安森美半导体|出处:21IC中国电子网| 2011-05-31 16:16:17 |阅读:1182次 笔记本AC电源适配器设计方案[图],笔记本电脑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相应地,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的市场也非常可观。用户 笔记本电脑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相应地,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的市场也非常可观。用户往往要求高性能、小尺寸或低重量的笔记本,同时价格适宜。对于电源适配器设计人员而言,就要选择适合的控制器,用于开发高能效、集成丰富保护特性、尺寸小巧的适配器。 有利的是,安森美半导体推出了新的NCP1250/NCP1251固定频率6引脚脉宽调制(PWM)反激控制器,极佳地满足设计人员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开发高性能、高功率密度的电源转换器,用于笔记本/上网本电源适配器,并可用于DVD或机顶盒(STB)的低功率开放式电源等应用。 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要求 从大多数用户的使用情况来看,笔记本电脑有相当的时间内会处在轻载或待机条件下。与提高25%、50%、75%或100%负载条件下的能效相比,降低极低负载条件甚至是待机条件下的能耗及提升能效更具挑战性。这就要求电源控制器具备极佳的轻载或待机能耗性能。 此外,用于笔记本的AC-DC适配器也要求具备以下几种保护特性: .短路保护(SCP):必须能够承受输出持续短路而不会损坏。当故障消失时,适配器必 须能够从保护模式下恢复,并重新提供额定功率。 .过压保护(OVP):在环路被破坏的情况下,如光耦合器损坏或TL431分压网络受到影响,适配器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在用户重新启动适配器前保持在此状态。 .过温保护(OTP):如果适配器的温度超过某个温度值,适配器就存在损坏的风险。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使用热传感器来持续监测温度,并在温度超过设计人员设定的限制值的情况下,适配器就持续关闭。当用户重新启动电源且温度下降时,适配器复位。 .过功率保护(OPP):对某些电源而言,重要的是在最坏条件下——如负载消耗的电流过大,最大输出电流保持在受控状态,而不会实际出现短路。 NCP1250/1关键特性及功能解析 NCP1250/1是采用极小的6引脚TSOP封装的固定频率PWM控制器。除了尺寸极小,还提供即便是其它更高端控制器可能都不具备的众多优势。在最简单的应用(5个功能引脚)中,NCP1250/1非常合适于设计紧凑、保护功能减至最少的离线电源。由于还有第6个多功能引

th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广州奥特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H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方案设计及报价 广州奥特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一、概述 广州奥特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宁西镇宁西工业园 ,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公司将员工生活废水收集经治理后排放,其生活废水总排放量约60m3/d,设计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使生活废水全部达标排放。 ) 二、废水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工作介限 1、污水处理量 设计水量为h 2、原水水质(按常规设定) BOD5120~150 COD Cr350~500 SS 80~250 PH 6 ~9 ; 动物油10~15 3、设计出水水质

处理后出水达到《广州市污水排放执行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植物油类<15 COD Cr<80 BOD5<30 SS <70 NH3-H <10 ) 4、工作介限从收集池进水口到一体化水处理设备(达标排放)的出水口止。 三、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原理及说明 整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主要用来处理低浓度的有机废水,为减少占地面积,要求设备的体积小,在工艺流程的设计上的好氧处理作为主要处理单元,反应器设计上选用体积小的高效反应器。本方案采用厌氧和氧化两相的交替操作达到处理目的工艺,简称A/O法。 生活污水属于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其可生化性好而且各种营养元素比较全,同时受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小,为了减少设备总体体积,调节池一般不包含在一体化的设备中。调节池起调节水量作用,调节池的有效停留时间一般为3~6小时。生化反应池采用接触氧化池,厌氧池停留1~2小时,氧化池停留8~10小时。填料采用无堵塞型、易结膜、高比面积(25㎡/v3)的填料。在接触氧化过程中采用三级接触氧化即能确保废水的排放,可有效地节省能源。二沉池为竖流式结构,上升流速为~s,沉降

智能电网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简介

智能电网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简介 近年来,高中压开关电器、综自系统在电力系统受到高度重视,变电站综合技术与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针对站用电源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创新却相对滞后,传统站用电源设计方案已难以适应新型变电站的发展需要。 本文针对传统站用电源分散设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技术特点,并对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1、传统站用电源分散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变电站站用电源分为交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等,各子系统采用分散设计,独立组屏,设备由不同的供应商生产、安装、调试,供电系统也分配不同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站用电源的分散设计与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1)站用电源难以实现系统管理 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通信规约一般不兼容,难以实现网络化系统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由于没有统一的监控设备对整个站用电源进行管理,不能实现系统数据共享,无法进行站用电源协调联动、状态检修等深层次开发应用。 2)可靠性受到影响 由于站用电源信息不能网络共享,针对故障或告警信息不具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平台,不同专业的巡检人员分别管理各个电源子系统,难以进行系统分析判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对于涉及需站用电源各子系统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难以统一处理。如:防雷配置,避雷器参数选择,安装位置只有将整个站用电源交直流系统统一考虑才能解决;由于充电模块均流对于直流母线上纹波较敏感,需要对母线所接负荷,如逆变电源等反灌电流进行统一治理等。 3)经济性较差

由不同供应商分别设计各个子系统,资源不能综合考虑,造成配置重复,一次性投资显著增加。如:直流电源,UPS不间断电源、通讯电源分别配置独立的蓄电池,浪费用严重;交流系统配置电源自动切换设备,充电模块前又重复配置,既浪费又使设备之间难于协调运行。 4)长期维护不方便,增加成本 各个供应商由于利益差异使安装、服务协调困难,站用电源一旦出现故障需向多个厂家进行沟通协调,造成沟通困难与效率低下。 现有变电站站用电源分配不同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由变电人员进行运行维护,UPS由自动化人员进行维护,通信电源由通信人员维护。人力资源不能总体调配,通信电源、UPS等也没有纳入变电严格的巡检范围,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2、交直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方案及特点 通过分析与研究传统站用电源分散设计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以实现:第一、建立站用电源统一网络智能平台;第二、消除站用电源隐患;第三、提高站用电源管理水平;第四、进行深层次开发,提高站用电源安全与智能化水平。 1)交直流一体电源系统的定义 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是指:将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逆变电源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统一设计、监控、生产、调试、服务,通过网络通信、设计优化、系统联动方法,实现站用电源安全化、网络智能化设计,实现站用电源交钥匙工程,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智能站用电源交直流一体化系统包括:智能交流电源子系统、智能直流电源子系统、智能逆变电源子系统、智能通信电源子系统、一体化监控子系统。 2)主要技术特征 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并不是对交流、直流电源系统的简单混装,其主要技术特征表现在: (1)网络智能化设计:通过一体化监控器对站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逆变 电源、通信电源进行统一监控,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网络智 能化。支持61850通讯规约。

几种实用的低电压冗余电源方案设计

几种实用的低电压冗余电源方案设计 引言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不间断操作、高可靠的系统,如基站通信设备、监控设备、服务器等,往往需要高可靠的电源供应。冗余电源设计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在高可用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冗余电源一般配置2个以上电源。当1个电源出现故障时,其他电源可以立刻投入,不中断设备的正常运行。这类似于UPS 电源的工作原理:当市电断电时由电池顶替供电。冗余电源的区别主要是由不同的电源供电。 电源冗余有交流220 V及各种直流电压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低压直流(如DC 5 V、DC 12 V等)的冗余电源方案设计。 1 冗余电源介绍 电源冗余一般可以采取的方案有容量冗余、冗余冷备份、并联均流的N+1 备份、冗余热备份等方式。容量冗余是指电源的最大负载能力大于实际负载,这对提高可靠性意义不大。 冗余冷备份是指电源由多个功能相同的模块组成,正常时由其中一个供电,当其故障时,备份模块立刻启动投入工作。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电源切换存在时间间隔,容易造成电压豁口。 并联均流的N+1备份方式是指电源由多个相同单元组成,各单元通过或门二极管并联在一起,由各单元同时向设备供电。这种方案在1个电源故障时不会影响负载供电,但负载端短路时容易波及所有单元。冗余热备份是指电源由多个单元组成,并且同时工作,但只由其中一个向设备供电,其他空载。主电源故障时备份电源可以立即投入,输出电压波动很小。本文主要介绍后两种方案的设计。 2 传统冗余电源方案 传统的冗余电源设计方案是由2个或多个电源通过分别连接二极管阳极,以“或门”的方式并联输出至电源总线上。如图1所示。可以让1个电源单独工作,也可以让多个电源同时工作。当其中1个电源出现故障时,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不会影响电源总线的输出。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目录 1总则 (1) 2规范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5) 4使用条件 (10) 5站用电接线 (11) 6站用变压器的选择 (15) 7380V短路电流计算 (21) 8380V低压配电屏的选择 (24) 9站用电系统的继电保护、控制、信号、测量及自动装置 26 10站用电设备的布置 (38) 11现场安装要求 (42) 12电缆敷设及防火技术要求 (45) 13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49) 附录A站用电系统原理接线图(规范性附录) (55) 附录B 站用电系统I/O表(规范性附录) (60) 附录C站用电源定值表(规范性附录) (61) 附录D主要站用电负荷特性表(资料性附录) (62) 附录 E 500kV 变电站站用变压器负荷计算及容量选择实例(资料性附录) (65) 附录F交流断路器级差配合(资料性附录) (67) 附录G变电站站用电负荷主要设备单、双电源配置表(资料性附录) (68) 附录H 站用电源系统检验要求(资料性附录) ........ I I

前言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电系统为变电站的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低压交流电源,为规范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的配置、设计、施工、验收,统一建设标准,提高其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提出、归口及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 本规范参编单位:广东电网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梅成林、陈曦、邓小玉、刘玮、杨忠亮、袁亮荣、徐敏敏、王奕、盛超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佀蜀明,何朝阳,马辉,梁睿,吴东昇,黄志伟。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I

一体化设备专项施工方案(汇编)

宜昌市点军区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 工程(一期)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日期: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来源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如果直接排放会污染周边环境,因此必须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排放水达标排放。 1、工程名称:宜昌市点军区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工程(一期) 2、承揽内容:10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中CRI-5型3组,CRI-10型5组,CRI-30型1组,CRI-50型1组 3、建设地点:宜昌市点军区 二、编制依据 1、签署的施工合同 2、施工图纸 3、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国家规范 三、施工计划 1、施工布置总体方针 1)在业主及总包指定的区域施工,严格遵守其关于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现场场容管理的各项要求,做到现场整洁、干净、节约、安全、施工秩序良好,现场道路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保证物质材料顺利进退场,场地应整洁,无施工垃圾,场地及道路定期洒水,降

低灰尘对环境的污染。 2)积极遵守政府对夜间施工的有关规定,尽量减少夜间施工。 若为加快施工进度或其它原因必须安排夜间施工的,则必须先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后进行施工,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噪声污染。 2、现场材料及机械管理 1)严格按照总包单位的工程现场平面布置图要求堆放原材料、 半成品、成品及料具。 2)施工废料及时回收,妥善处理。工人在完成一天的工作时, 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场清。余料统一堆放,以保证现场整洁。 3)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要按平面固定点存放,机械的标记、 编号明显,安全装置可靠。经常保持机身等周围环境的清洁。 4)认真做好机械设备保养及维修工作,并认真做好记录。设置 专职机械管理人员,负责现场机械管理工作。 四、劳动力及材料投入计划及保障措施 1、劳动力投入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范围,我公司经过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派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根据建设单位的指令及劳动力使用计划调配人员,安排劳动力进场,并对准备进场的劳动力进行安全教育;对工程所需的各技术工种进行培训教育,取得有关上岗证、资格证后方许其进场从事相应的工作,劳动力及技术工种人员,进场后,

最新KEDY-5000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

K E D Y-5000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

第一章系统简介 KEDY-5000系列数字化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是借鉴数字化变电站核心思想,采用分层分布架构,全站交流、直流、UPS、通信等电源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将站用电源各子系统通信网络化、系统化,实现站用电源信息共享。监控软件集成到信息一体化平台中,不独立设置一体化电源监控工作站;采用DL/T860(IEC61850)标准建模并接入统一的智能网络平台,上传至远方控制中心,实现变电站电源的集中供电和统一监控管理,实现在线的状态监测,实现“四遥”及无人值守。 一、技术特点 ◆适合构成110kV及以下各类变电站、电气化铁路、钢铁冶金、煤矿、化工等需要电源的场所; ◆打破传统电源专业界限,统一配置,取消UPS蓄电池、通信蓄电池组及充电装置,利于管理; ◆对重要负荷如事故照明等采用逆变电源供电;统一进行波形处理;统一进行防雷配置;统一进行 二次配电管理,节约占地面积,节约运营成本; ◆以直流操作电源为核心,系统共享直流操作电源的蓄电池组,构成一体化电源设备; ◆监控器采用7寸(或10寸)彩色触摸屏,界面图形化,显示直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对话; ◆全模块化设计:系统实现所有开关智能模块化、电源功能单元模块化,组屏简单,配置灵活,使 设计、生产、维护标准化; ◆全数字化设计:系统无屏内及跨屏二次接线,上行下达信息数字化传输,采用高速以太网接口, 实现IEC61850规约通信; ◆全组装化设计:全模块化使安装接口标准化,可实现系统快速组装; ◆N+1热备,可平滑扩容,满足不同容量系统; ◆分散多级监控系统,实现监控系统的简单可靠; ◆组件配套齐全,提供全方位的组屏解决方案。 二、型号定义及说明 直流额定输出电流(A) 直流标称输出电压(V) 装置 交流额定输出电压(V) 额定容量kVA×UPS组数 装置 充电装置直流额定输出电流(A)×充电装置组数 充电装置直流标称输出电压(V) 蓄电池组容量(Ah)×蓄电池组数 设计序号 电力用一体化电源设备 设计型号 三、使用条件 ◆用于室内,环境温度不低于-10℃,不高于45℃; ◆安装使用地点海拔2000m及以下;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环境温度25℃);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无强 电磁场干扰; ◆无强烈振动和冲击,垂直倾斜度不超过8°; ◆如在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特殊设环境中使用,用户应在订货时提出,以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工作。

一体化净水设备设计方案

20吨/小时水处理 设 计 方 案 四川省翰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系统说明书 (3) 一.总则 (3) 二.设计基础 (3) 三.工艺流程及说明 (4) 第二部分设备规范和销售服务 (7) 一、设备规范 (7) 二.报价 (8) 三.供货范围及要求: (8) 四.工作范围及技术服务 (8) 五.售后技术服务 (10) 六.包装、运输和储存 (10)

第一部分系统说明书 一.总则 (一)本方案是用于XX生活饮用水处理设备项目。它提出了该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二)本方案符合需方提出的技术要求,引用了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提供的产品为符合方案和有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三)本方案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二.设计基础 (一)原水水质 1.水源:地下水水源,甲方口头提供说铁锰超标,泥沙较多,但没有具体报告和数据。 (二)设计依据 1.设备制造及设计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 当上述规范或标准对某些专用材料不适时,则可采用材料生产厂的标准。 (三)设计要求 1. 产水用途:非饮用净水,仅用于其他生活用水。 2. 设计要求:饮用进水系统进水量≥20m3/h,进水压力:0.2-0.4MPa

3. 系统出力:水≥20m3/h(水温25℃) 4. 出水水质:生活饮用水标准。 三.工艺流程及说明 (一)工艺系统流程: 根据我公司多年经验,设计工艺流程如下: 絮凝剂 1.技术保证 1.1 一体化净水系统:产水量:20m 3/h 2.公用工程条件 2.1 供水系统:水量20m 3/h 2.2 供电系统:380v/50hz/3φ,±10%, (根据乙方统计的容量,由甲方提供动力电源送至乙方的动力配电盘上) (二)产品说明书及产品性能说明 1.工艺说明 本系统是根据用户提供的原水水质报告及对产水水质要求而设计。系统的配置和设置完全能够满足在进水条件下的要求,以自动、节能、操作简单、环保及安全为原则,并保证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 2.工艺介绍: 水库水源 一体化净水器(含水箱) 管道混合器 初沉池

一体化电源系统操作说明 最新版本

交流柜智能控制器运行维护、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 交流柜巡视内容(正常运行时)按键操作说明查看信息注意事项 本站N0.63 1#交流进线屏、NO.64 2#交流进线屏A TS控制器均采用厦控XKQE型智能控制器。 正常运行时:(自动方式下) 方式一:两个所变均有电,1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一段母线,2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二段母线:此时站用变低压侧0381、0382、0383、0384断路器均在合位。此时两个低压交流进线屏的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N、R应均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 方式二:1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一、二段母线:站用变低压侧0381、0383断路器应均在合位,0382、0384断路器均在分位。此时N0.63 1#交流进线屏的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NO.64 2#交流进线屏XKQE 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 方式三:2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一、二段母线:站用变低压侧0382、0384断路器应均在合位,0381、0383断路器均在分位。此时N0.63 1#交流进线屏的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NO.64 2#交流进线屏XKQE 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 “电源指示灯”哪个发绿光且无闪烁,就说明哪个电源正常;“闭合指示灯”哪个发绿光且无闪烁,就说明哪个电源投入工作。 交流馈线屏上已合断路器的指示灯应发红光且无闪烁。按键功能说明: 1、“N电源投入按钮”用于 电动投入常用电源(电动方 式下)。 2、“R电源投入按钮”用于电 动投入备用电源(电动方式 下)。 3、“主菜单按钮”用于进入 菜单。 4、“选择按钮”用于子菜单 光标切换。 5、“确定按钮”用于菜单及 设置确定。 6、“返回按钮”用于退出菜 单及设置。 7、密码默认为:8888 (1) 按“主菜单”键进入主菜单 后可以看到有①“供电方式”: 有市电——市电、市电——发电 机两种模式,按确认键进入相应 模式子菜单,里面可以选择手 动、电动、自动三种操作模式; 在自动模式下可以进行自动模 式的一些相应参数设置 ②选择“查询及设置”可以看见 电压校准、初始时间设置、故障 记录查询、故障记录清除、转换 次数查询、转换次数清零、设置 状态查询、出厂状态查询、密码 修改、通讯设置。故障记录; ③选择“恢复出厂状态”,可以 恢复至出厂设置; 1、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N”为常用电 源,“R”为备用电源。 2、一个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可以两个同时 亮,但“闭合指示灯”一个面板上同一时刻只 能有一个灯亮,如同一面板上两个“闭合指示 灯”都亮,就说明XKQE智能控制器已故障, 此时应更换XKQE智能控制器。 3、在进行ATS手动操作时要先在XKQE智能 控制器里设置成手动方式才可进行ATS的手动 操作,ATS的“A”为常用电源,“B”为备用 电源。 特别重要: 1、N0.63 1#交流进线屏的“N”常用电源为“1 号站用变”,“R”备用电源为“2号站用变”。 2、N0.64 2#交流进线屏的“N”常用电源为“2 号站用变”,“R”备用电源为“1号站用变”。 正常运行时,交流进线屏上的电压表显示的电 压应在198V~242V之间。 日期:填写人:审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