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网络

第七章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由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们都深陷一张看不见的网,彼此相连。搞好各方面的“关系”是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之一。关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Sec1 社会网络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是相互联系的社会行动者之间构成的稳定的关系结构。

社会行动者可以是任何社会实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国家。

二、社会网络的分类

1.两种社会网络

(1)个体中心网

个体中心网(ego-centered network)是以某个社会行动者为中心,关注个人与其他社会行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联系。

(2)整体网(whole network)

整体网分析关注一定边界内的所有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特别适合用于网络结构的分析,如国际贸易网就是典型的整体网。

2.社会网络的构成要素

(1)社会行动者

1模网络:社会行动者有一类社会实体构成的网络(国际贸易网络中只有国家);

2模网络:社会行动者有二类或多类的社会实体构成(3个教授服务于多个学术团体);

多模网络: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社会实体组成。

(2)社会关系(方向、数值)

方向性:有向网络(对称网络)、无向网络(非对称网络);

数值:非权重网络(存在与否“1”“0”)、加权网络(关系强度等)。

三、社会网络与社会学

社会网络分析对社会学的意义是在方法和工具层面,是在理论层面。

1.方法和工具

社会网络分析是社会学研究中处理关系数据的重要分析工具和手段。

(1)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attribute data)是关于社会行动者的特征、属性、观点和行为等方面的数据。

这类数据适合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变量分析”。

(2)观念数据

观念数据(ideational data)描述了意义、动机、定义和类型本身。

这类数据适合“类型学”分析。

(3)关系数据

关系数据(relational data)是关于社会行动者之间的联系、接触和关联等方面的数据。

关系不是单个行动者的属性,而是整个系统的行动者共有的属性,最适合的分析方法是“网络分析”。

2.理论层面

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社会结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

(1)属性研究及其不足

过去的社会学研究者依据个体行动者的属性确定行动者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进而试图去解释或预测行动者的行为模式,即“属性研究”。

属性研究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它没有考虑社会行动者之间形成的关系结构对其行为的制约,假设社会行动者之间没有关系,具有任意性,偏离实际情况。

格兰诺维特认为,在这种过度社会化的观点中,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过于机械化。文化的影响不是在一段时间后就停止变化,而是一直在变化,在社会活动中不断被建构和重构。甚至文化本身也会受到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影响。

(2)社会网络分析的意义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使得社会结构的分析更加精致。

在研究中可以既考察属性变量对行为模式的影响,也可以同时考察网络结构对行动者模式的作用。

Sec2 社会网络与身体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个人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网络,会对人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体网视角

关于社会网络与人的健康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研究中。

1.配偶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鳏寡效应、护理负担效应。

2.非配偶关系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

(1)父母与子女

父母的身心健康会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健康也会对父母产生影响。

(2)朋友

朋友或同伴的吸烟行为对吸烟行为的发生、持续和戒断有重要影响。

肥胖和减肥行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整体网视角

1.肥胖

有学者通过整体网络分析发现,一个人变胖可能会受到他或她的社会关系的影响。肥胖是可以通过社会网络“传染”的。

初肥胖之外,其他许多影响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饮酒、吸毒、饮食和锻炼)都会通过社会网络进行传播。

2.疾病的传播

有证据表明,乐观、快乐、抑郁和自杀倾向等一些与健康相关的情绪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传播。

3.社会网络与健康干预

一个人的疾病、残疾、健康行为、保健和死亡,都可能导致其他很多人与他有社会联系,因此需要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考虑健康干预。

Sec3 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

1.地位获得

地位获得是个体通过资源的动员和投资在社会经济地位上获得回报的过程。在研究中,经常通过职业、收入、晋升和奖金等方面来测量地位获得。

2.个人资源、社会资源

我们把类似于受教育程度这样的由个体行动者所有,个人可以使用、转移和处置的资源称为个人资源。

社会资源是指个体行动者通过社会网络或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源。

社会资本,指嵌入在社会行动者的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叫作社会资本。

3.社会网络对社会行动的影响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网络对社会行动的影响主要来自社会网络所具有的信息、影响、社会信用和强化等四种效用。

(1)信息

社会网络提供了信息流动的媒介,可以为个人提供不完全市场中的机会和选择的有用信息。

(2)影响

行动者通过社会关系可以对代理人施加影响,有时找人“说句话”就能使行动者如愿以偿。

(3)社会信用

个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可以被组织或代理人看作个人社会信用(social credentials)的证明,社会信用部分反映了个人通过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获取资源的能力。

(4)强化

社会关系可以强化身份认同和认同感,社会网络为个人对某些资源权利的诉求提供了公众认同。

一、社会资本理论

南林构建了系统的社会资本理论。

1.社会资源

(1)概述

在大多数社会中,宝贵的资源往往表现为财富、权力和声望。

处于等级制金字塔顶层的人数很少,他们不仅控制着最多的、最有价值的资源,也因此拥有关于资源位置的最全面的信息。

(2)社会资源质量的衡量

达高性:通过社会关系动员到最好的、处于社会金字塔顶端的资源;

纵向异质性:认识不同地位的社会成员将扩大网络的纵向异质性,从而提高动员不同层级社会资源的能力。

横向广泛性:社会资源的多样性程度。

2.地位强度

社会行动者的初始的结构性位置越好,越能获取或使用好的社会资源。也就是说,行动者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会影响行动者的社会网络中所嵌入的资源的质量。

3.关系强度

根据双方的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程度,将人际关系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无关系三类。

(1)强关系、弱关系、无关系

强关系,指那些互动频率比较高、行动者之间感情比较好、互相信任、互惠共利的关系,一般指“朋友”关系。

弱关系,与强关系相对,在上述几个方面表现不是太突出的关系,一般指“熟人”关系。

无关系,既指无任何关系,也指虽然有一定关系但毫不重要的关系。

(2)社会行动的划分(动机不同)

表达性行动(expressive action)指那些旨在维护或保持现有资源的行动。

工具性行动(instrumental action)指那些旨在获取有价值的资源的行动。

(3)关系强度与社会行动

在表达行动上,利用强关系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工具性行动中,运用弱关系可以使社会行动者获得良好的行动效果。

4.网络位置

社会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与其能够提供的社会资本的质量密切相关,可以创造优势。

(1)“桥”

“桥”是指在网络中为两个节点提供唯一一条路径(path)的一条线。

(2)“结构洞”

“结构洞”(structual hole)指“两个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唯一的、非多余关系。”

结构洞的存在使得不同社会圈子的信息或资源的流动成为可能。

由于结构洞往往代表着不同社会圈子之间的弱关系连接,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在没有对网络全貌有清楚的认识的时候,可以通过弱关系来间接测量结构洞。

二、社会资本的测量

1.潜在社会资本、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

潜在社会资本:“如果您现在换一份工作,都有谁可能会帮助您。”

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在您获得目前这份工作的时候,都有谁帮助过您。”

2.对潜在社会资本的测量

(1)定名法

定名法(name generators),一般以某个事件为依托,请行动者回答在事件中涉及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及他们的一些信息。

用命名法测量社会资本存在一些问题。收集到的数据往往不能完全反映行动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往往反映的是强关系而忽略了弱关系。

(2)定位法

定位法由林南和他的同事首先提出来,仅要求行动者指出自己是否与社会中的某些结构位置上的人认识或有交往。

定位法测量了一个人的社会网络中的社会关系在等级制社会结构中的分布情况。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对社会资本的达高性、异质性和广泛性进行测量。

3.对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的测量

可以通过为社会行动者提供帮助的社会关系的相关信息来测量社会资本。

普遍使用的测量工具是求职网。

4.社会资本的负面作用

(1)社会排斥

对非网络内的成员形成了排斥,有损社会公平,“走后门”。

(2)限制自由

紧密而封闭的社会网络限制了个人的隐私和自由。

(3)向下水平规范(downward leveling norms)

由于自身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青少年卷入卖淫、赌博和帮派活动。

Sec4 华人“关系”网

一、华人“关系”网的特点

1.黄光国的分类

黄光国将华人关系分为三类,即情感关系、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认为华人关系的特殊性就表现在混合性关系的存在。

(1)情感性关系

情感性关系(expressive tie),是相对长久和稳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使个人从中感受到爱、温暖、安全和依恋。

这种关系大部分存在于初级群体(首属群体)中,互动规范遵守“需求法则”:资源在群体内“按需分配”,而不考虑个体对群体的贡献多少。

(2)工具性关系

当一个人想要实现某种物质目标时,他必须与家庭之外的其他人建立一种工具性的关系来实现这一目标。

工具性关系的互动规范遵守“公平法则”,即资源在群体内依据个体贡献的多少进行分配。

(3)混合性关系

也叫“特殊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个体试图通过“人情”和“面子”影响他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

双方相互认识,他们的关系中也有一些情感成分,但这种情感的强度永远达不到一段情感关系中成员自由表达自己真实行为的程度。

2.罗家德的“差序格局下的华人关系网络”

罗家德将费孝通和黄光国的观点结合了起来:

混合性关系强调特殊性及个人性,这种关系内部的互动法则为“人情法则”。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心中都有一本“人情账”,虽不要求立即回报,但长久来看付出方又是希望受益方在将来的可能的“回报”的投资。否则,受益方会在双方的关系圈子中丢面子,从而影响其“人缘2”进而影响其现有关系的维护和潜在关系的构建。

二、华人“关系”网的理论模型

边燕杰提出了中国社会的关系主义现象,认为其本质特征是“利益本位、个人导向”,行为准则是熟、亲、信,个体基本行为准则是“划圈子”,居于核心的是熟、亲、信等特征兼具的圈子。

边燕杰梳理了三种对中国“关系”的内涵和本质分析的理论模型:

1.家庭亲情伦理的社会延伸

代表人物是梁漱溟、费孝通、杨庆堃、金耀基,该理论将关系看作是家庭义务延伸而形成的网络,主要观点为:

关系交往的基础是家庭或“类家庭”;关系资本的来源是因履行家庭或类家庭的道德义务而获得的声望;若个体与别人情感深厚且关系亲密,那么个体就能从别人那里赢得面子;将家庭亲情关系准则延伸到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是关系资本的积累策略。

2.特殊主义的工具性关系

它是由美国学者魏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的。

强调中国人之间能达到关系认同的根本点是工具性的实惠互换,中国人是使用了熟人交往和陌生人交往的两套法则,并且是交替融合使用的。

3.非对称性的社会交换关系

由林南提出,基本观点包括:社会交换强调周期的长期性和每一次具体交换的非对称性;否定和排斥赤裸裸的工具性的对等交换;人情双方是共赢的。

结论是,相对主义的工具交换只是手段,目的是维护、加强和扩大交换关系本身。

第三种理论模式虽然也承认中国人关系的双重性,但在情感和工具性的相互关注上,与前两种完全不同。

三、华人“关系”网的测量

边燕杰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拜年网”和“餐饮网”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测量方法。

1.拜年网

(1)概述

边燕杰等采用定位法来测量中国城市居民的关系网络,被称为“拜年网”,后将其扩展为“重要节日网”。

(2)原因

无论是春节还是其他重要的传统民族节日,都是人们社交活动最为频繁的一个时段,是社会交往的热点时期。

(3)方法

“拜年网”的测量以春节为事件切入点,记录人们在春节期间互相拜年的社交行为,并以此来测量其社会网络。

2.餐饮网

(1)原因

在中国社会中,有助于互惠交往的人际关系往往是通过聚餐——和他人一起吃饭——发展和维持起来的。

(2)方法

边燕杰认为通过“餐饮网”考察个人成为宴会主人、客人或陪吃的频率为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资本的度量提供了便利,是测量中国人社会资本的合理指标。

四、社会转型与华人“关系”网

1.信息不对称

市场经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社会关系网络的存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网络对职业流动的作用的本质不是人情交换,而是信息沟通。

信息不对称是再分配经济(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

2.社会转型与社会网络

(1)变化趋势

在经济结构由再分配经济、转型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社会网络的影响力会逐渐提高,然后再落到原来的水平,即在转型经济中,社会网络的使用率最高。

(2)宏观经济结构

社会网络的功能空间与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有关,可以从市场竞争程度、构成的不确定性和关系主义的规范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强、弱关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强关系的作用大于弱关系。

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强关系的作用在减弱,弱关系的作用在增强。

3.中国社会关系的作用

(1)正向作用

为行动者获取有限的信息和资源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信任的建立,降低了交易成本。

(2)负向作用

它还限制了那些与资源没有关系的人获得信息和资源,导致裙带关系和腐败。

(3)如何看待

随着各种制度的完善以及法制化社会进程的加强,中国社会中的关系将主要在信息上发挥作用,不合法的“人情”的作用将得到抑制。

社会学概论章节重点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提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3、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4、“秩序”和“进步”成为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6、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 7、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8、涂尔干是社会学鉴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特殊的“社会事实”。(《自杀论》)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的范例。 9、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10、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把欧洲的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字教授萨姆纳,他于187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设社会学课程,给学生们讲授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11、1892年,斯莫尔应聘进芝加哥大学后,连创了三个世界社会学第一: 《1》1893年创办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2》1894年与文森特合著世界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社会学研究导论》。 《3》1895年创办世界第一份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12、欧洲在战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首先,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其次,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再次,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14、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时期(1891-1911)成长时期(1912 -1927)建设时期(1928-1952)恢复重建时期(1979——) 1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4年7月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社会联结与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联结与社会关系网络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联系和交流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化。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我们能够跨越时空和地理边界,与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进行交流。但是在这背后,我们是否真的建立起了真实的社会联结呢?本文将探讨社会联结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内在关系和影响。 社会联结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是社会的基础。而社会关系网络则是社会中人们所建立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不同的个体能够互相联系和交流。社会关系网络不仅仅是亲友关系和交际圈子,它还包括了企业、社团、组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内部的联系和群体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社会关系网络的脉络。 社会关系网络对于社会联结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社会关系网络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得信息和资源能够流动起来。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建立社会关系网络,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和资源的获取渠道,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建立起更紧密的社会联结。 其次,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创造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网络中的信任、合作和互助等共享价值观的资源。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人们建立起基于信任和互助的社会联结。这种社会联结使得社区、公司和组织等社会群体能够更高效地合作,达到共同的目标。 然而,社会联结与社会关系网络并非完美无缺。在社交媒体兴起的背后,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负面现象的出现,对社会联结和社会关系网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追求虚假的、短暂的关注和认同感,导致真正的社会联结变得越来越淡薄。 因此,我们需要审视并调整社会联结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需要重视面对面的交流和真实的社交关系,不仅仅依赖于虚拟的网络空间。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增加亲密感和信任感,真实的社交关系才能够构建真正的社会联结。

社会关系的网络结构分析

社会关系的网络结构分析 社会关系是构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人们通过社会关系建立起互信、合作、互助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被称为社会网络结构。社会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揭示社会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网络结构的定义与特征 社会网络结构是指一组人或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些联系可以是社交关系、 工作关系、亲属关系等。社会网络的形成是人们的行为所决定的,它受到人们对资源、信息和社会支持的需求的驱动。社会网络结构的特征包括节点、边、关系的强弱和传播路径等。节点代表一个人或组织,边则代表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关系的强弱可以通过关系的频繁性、亲密度以及资源交换的程度来衡量。 二、社会网络结构的类型 社会网络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辐射型、圈子型、星型和多核型。 1. 辐射型结构:以一个中心节点为核心,向外辐射出多个连接节点的结构。这 种结构主要在信息传播、影响力扩散等方面具有优势。典型的辐射型结构可以是一个名人的粉丝群体,名人在中心,粉丝在外围。 2. 圈子型结构:由多个节点之间紧密相连而形成的结构。这种结构在信息共享、信任建立等方面具有优势。典型的圈子型结构可以是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之间紧密相连。 3. 星型结构:一个中心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相互关联,而其他节点之间没有直 接的联系。这种结构在决策、资源调配等方面具有优势。典型的星型结构可以是一个公司,CEO作为中心节点,其他部门负责人与之联系。

4. 多核型结构:由多个核心节点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关系网络。这种结构在 知识传递、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优势。典型的多核型结构可以是一个科研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联系,贡献各自的专业知识。 三、社会网络结构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网络结构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 影响个体的行为和观念:社会网络结构决定了个体所处的信息环境和社会支 持系统。个体通过社会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经验、获取资源,并受到网络中其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行为和观念。 2. 影响社会的内部稳定性和发展:社会网络结构反映了社会中的权力、资源和 信息流动。不同的网络结构会对社会的内部稳定性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辐射型结构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传播不畅;圈子型结构容易形成利益团体,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3. 影响社会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网络结构决定了社会中信息的流动路 径和速度。信息的流动路径决定了社会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个开放、多核的社会网络结构有利于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四、社会网络结构的优化与构建 社会网络结构的优化与构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增强互信和合作: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强弱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通过加强合作、培养互信,可以构建更加紧密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网络结构的优化和构建。 2. 提升信息流动效率:信息的流动路径决定了社会网络结构的质量。通过提升 信息流动效率,打破信息孤岛,可以促进社会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学概论新修 名词解释(全)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完整第一章(无)第二章1社会学: 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描述性功能: 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解释性功能: 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预测: 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规范性研究: 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社会批评: 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问卷调查: 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 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参与观察:

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个案研究: 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科学实验方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非介入性研究: 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定性方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定量方法: 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社会: 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角色: 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而产生出来而必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3社会关系: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课后题总结7-9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 第七章社会互动 1、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与类型。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 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 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 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 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格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类型:①根据参与人数划分:二人互动、三人互动与多人互动 ②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 ③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熟悉情境互动、生活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 ④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划分: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

⑤根据社会互动主体间的利益、权力关系及其性质划分: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 2、简述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 ①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 ②网络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 ③网络互动的自由、自治性 3、简述社会互动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提出一种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过程分析。他认为,小型群体的面对面互动包括12类互动范畴,涉及取向、评价、控制、决定、紧张和整合等六项功能性问题,互动可分为下列阶段: ①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 ②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 ③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直线发展的,有时可能会重复某一阶段,在互动的各阶段中往往伴随情绪因素,在多人互动中,人们与谁互动,进行哪方面的互动都有较强的选择性。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①敌对或竞争。这是最初级和基本的社会互动。 ②冲突。 ③顺应。 ④同化。

第七章 社会网络

第七章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由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们都深陷一张看不见的网,彼此相连。搞好各方面的“关系”是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之一。关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Sec1 社会网络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是相互联系的社会行动者之间构成的稳定的关系结构。 社会行动者可以是任何社会实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国家。 二、社会网络的分类 1.两种社会网络 (1)个体中心网 个体中心网(ego-centered network)是以某个社会行动者为中心,关注个人与其他社会行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联系。 (2)整体网(whole network) 整体网分析关注一定边界内的所有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特别适合用于网络结构的分析,如国际贸易网就是典型的整体网。 2.社会网络的构成要素 (1)社会行动者

1模网络:社会行动者有一类社会实体构成的网络(国际贸易网络中只有国家); 2模网络:社会行动者有二类或多类的社会实体构成(3个教授服务于多个学术团体); 多模网络: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社会实体组成。 (2)社会关系(方向、数值) 方向性:有向网络(对称网络)、无向网络(非对称网络); 数值:非权重网络(存在与否“1”“0”)、加权网络(关系强度等)。 三、社会网络与社会学 社会网络分析对社会学的意义是在方法和工具层面,是在理论层面。 1.方法和工具 社会网络分析是社会学研究中处理关系数据的重要分析工具和手段。 (1)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attribute data)是关于社会行动者的特征、属性、观点和行为等方面的数据。 这类数据适合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变量分析”。 (2)观念数据 观念数据(ideational data)描述了意义、动机、定义和类型本身。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关系网络、社群与社会网络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关系网络、社群与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关系网络、社群与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通过关注个体间互动和相互依赖的方式,重建社会现象背后的关系结构,从而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社会现实。社会网络理论不仅仅是一个研究方法,还是一个解释和理解复杂社会现象的有力工具。本文将分别介绍社会网络中的关系网络、社群和社会网络,并深入探讨社会网络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 一、关系网络 “关系”是社会网络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关系网络是指个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的信息和资源并越来越相互耦合,从而形成一个逐渐复杂的网络结构。关系网络分为直接和间接关系两种类型。 1.直接关系

直接关系指个体之间互相接触,互相交互,互相依赖的关系。例如,项目组中的每个成员,每个家庭里的每个成员,所有有共同兴趣 爱好的人,所有居住在同一社区的人群,都有一种直接的关系。这样 的直接关系构成了社会网络的基础。 2.间接关系 间接关系指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而是通过他人之 间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介数(betweenness) 来度量。介数计算的是该个体或该边位于所有最短路径的数量,如果 一个个体或一个边的介数值很高,则意味着它在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 桥梁作用。 在关系网络分析中,最常用的相关指标包括节点的度(degree)、聚集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介数(betweenness)和中心 性(centrality)等。 二、社群 社群是指具有相同诉求、兴趣、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的个体之间的 联系。社群有着明确的界限和意识形态。社群通常受到时间、空间和

社会网络

2.2.2 社会网络的特点 在与社会网络相关的研究中,“关系”(Tie)、“网络”(Network)、“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等类似的概念经常一起出现,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区别与联系。 (l)关系与网络 关系的一种含义是指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社会学研究中的关系是指一种人际互动形式,是人与人、组织与组织间通过交流所形成的一种纽带式的联系。在社会网络的研究中,关系是最基本的分析单位。 社会学研究中网络的概念首先由西美尔(Simmel,1922)提出,他把社会想象为相互交织的社会关系,即网络是事物之间各种关系的集合,其中一种关系的互动会影响其他关系的互动。 (2)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的概念于20世纪40年代由布朗(Brown)提出,用社会网络的隐喻概念对社会结构进行描述,认为社会结构就像一个网络,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就像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关系的强弱反映了人际交往的频繁程度。米歇尔(Mitchell,1969)在考察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关系时,认为社会网络实质是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他们之间的特定关系。大多数学者对社会网络的界定都包含了共同的思想,即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各种关系的集合。 社会资本的界定学术界有五种看法,第一种是“资源说”,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Bourdieu,1986),社会资本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的资源(LinNan,1981);第二种是“能力说”,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边燕杰、丘海雄,2000);第三种是“功能说”,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拥有的以社会结构资源为特征的资本财产,能为人的行动带来便利(Coleman,1988);第四种是“网络说”,认为社会资本从形式上看就是社会关系网络(张其仔,2002);第五种是“文化规范说”,认为社会资本的本质是信任、规范、制度等文化规范(Fukuyama,1995)。 目前,对社会网络概念的界定形成了基本共识,而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仍然众说纷纭,没要形成统一的标准。事实上,社会资本的概念总是与社会网络联系在一起的,社会资本理论是建立在对社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的,社会资本的核心是蕴含资源的社会网络(资源说、网络说),同时社会资本又是社会网络的特征和作用的具体体现(能力说、功能说)。因此,对社会网络进行研究更具清晰性和可操作性。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1]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张存刚,李明,陆德梅,甘肃社会科学,2004,02,109-111 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与社会网络分析相关的社会网络及其基本结构特征和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概念 ,归纳了两种分析取向———即关系取向和位置取向———各自的基本内容 ,并总结了它的基本特征。文章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结构 ,并对社会网络分析提出了简要的评论。 [2]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 李林艳,社会学研究,2004,03,64-75 [3]BBS群体特征的社会网络分析 彭小川,毛晓丹,青年研究,2004,04,39-44 本文运用社群图和矩阵法对网络社会群体进行了分析 ,概括出BBS群体的基本特征 ,并对群体中成员地位的形成、意见领袖的特点和群体内部人际交往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4]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促进隐性知识管理 殷国鹏;莫云生;陈禹;,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964-969 由于隐性知识是在人与人的协作、交流中传播和创新的,因此以IT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系统难以对其有效管理。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为案例进行了如下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绘制组织内部信息沟通、咨询、知识传播等社会关系网络;定量分析网络结构以发现阻碍知识传播及创新的问题。上述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为组织制定隐形知识管理的措施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和手段。 [5]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张树人;刘颖;陈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3,74-80 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有多个层次:通过对组织内部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为组织网络建立网络动力学模型,可以预见组织演化的趋势,提高组织管理的自觉程度;通过对组织外在交互网络进行分析,可以挖掘出组织的角色定位,发现组织发展的空间,实施组织的战略管理;通过对引进信息技术或其他组织管理措施的前后分析比较,可以对实施各种组织 管理措施进行过程控制和量化测评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

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 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5.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6.自然资源:是指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学习助手 第七章 什么是社会网络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结构初级社会群体 学习助手 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群体分析是社会结 构分析的重要视角。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交织,构成了社会网络,而在社会网络中 密切互动的人们则在产生共同利益和集体意识的基础上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 学习助手 第一节社会网络 学习助手 本节要点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二、社会网络的类型三、社会网络的功能四、社会网络分析 学习助手 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中。 另一方面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学习助手 社会网络的类型◆ 以资源划分的社会网络可以分为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和情感资源网络。以社会关系划分的社会网络 ◆ 可以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络、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会网、生意网等。◆ 以网络的主体划分的社会网络可以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和国际关系网等。 学习助手 学习助手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怀特的“机会链”理论解释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升迁现象。◆科尔曼等的二级传播理论 以非正式关系解释传染病流行及信息流通问题。◆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优势理论对劳动力市场中寻找与变换工作的问题做了讨论。他认为要从互动的频率、情感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测量做了讨论。 ◆林南等人的社会资本理论把资源获取作为中介变量,以社会网络解释寻找工作等现象。他们认为不管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社会关系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才是寻找工作和职位升迁的关键。 学习助手

◆边燕杰等人的强关系假设他们发现在伦理本位的公共社会中,职业 流动着的社会网络主要是由亲 属和朋友两类强关系构成,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为主,以传递信息为辅。 ◆博特的“结构洞”理论1992年提出的“结构洞”理论,分析了组 织内权利的运作以及升迁过程。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者控制优势,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第三者会尽力保持结构洞的存在,从 而使另外两者高度依赖于自己的活动。 学习助手 第二节 社会群体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二、社会群体的一般特征三、社会群体形成的动因四、社会群体的分类 学习助手 学习助手 聚集体(集群)——指偶然集中在一起的一群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 临时性的。 社会类属(统计群体)——是指根据某一特征而划分出来进行统计归类的人群。性别群体、年龄群体。 学习助手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是一种基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 方法,用于探究社会结构和交互关系的科学工具。它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可 以用于研究社交媒体、组织网络、社交关系、人际关系、文化传播、疾病传播等方面。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交互关系看作是由节点(node) 和边(edge)构成的网络,节点代表社会实体,如人、组织、地点、物体等,边则代表实体之间的关系和连接,如亲戚关系、朋 友关系、合作关系、交通关系等。通过对社会网络中节点和边的度、聚集性、中心性、路径等属性的分析,可以探索出社会结构 和关系,为社会现象提供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中心度(Centrality)。中 心度用来衡量一个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常用的中心 度算法包括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接近中心度(Closeness Centrality)、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等。度中心度指的是一个节点在网络中直接连接的节点数量;接近中 心度是指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平均长度的倒数;中介中心度则是用来衡量一个节点在网络中的媒介作用,即 在其它节点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程度。

除了中心度之外,社会网络分析还可以使用社群检测(Community Detection)算法来发现网络中的社群结构和组织。 社群结构是指网络中由相关的节点组成的子群,这些节点在一些 特定的方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爱好、政治观点、职业等。 社会网络分析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组织管理和领 导力方面,它可以用来优化组织结构、发现潜在领袖、分析组织 知识产权的流动等;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广告方面,它可以用来个 性化推荐、研究信息传播和消费者行为,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等; 在健康医学方面,它可以用来监测疾病传播、探索医疗服务的改进、发现潜在疾病风险等。 综上所述,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它可以从网 络角度探究社会现象和群体行为,分析网络节点、边、结构、度、中心性等属性,深入了解社会结构、行为模式、信息传播、组织 协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奇安信网络安全培训教材

奇安信网络安全培训教材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 及和依赖程度的提高,网络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加剧。为了提高广大人 民群众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奇安信网络安全公司推出了一系列 网络安全培训教材,旨在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掌 握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技能。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在本章中,我们将对网络安全进行一个整体的了解。首先,我们将 介绍什么是网络安全,为什么网络安全如此重要以及网络安全的威胁 和风险。同时,我们还会涉及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术语,例如黑客攻击、病毒和恶意软件等。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们将对网络安全有一个宏 观的认知。 第二章:网络攻击与防护技术 本章将重点介绍各种网络攻击方式以及如何进行网络防护。我们将 详细讲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如钓鱼、拒绝服务攻击和木马病毒等,并向学员们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护技术和工具。 第三章:密码学与加密算法 密码学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本章将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并讲解一些常用的加密算法。我们将帮助学员们了解加密算 法的作用和分类,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来保护网络通信的安全。

第四章:网络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 网络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是一个组织或企业保持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本章将详细介绍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向学员们介绍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同时,我们还会讲解应急响应的重要性以及应急响应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第五章:移动网络安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章将重点介绍移动网络安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移动安全威胁,如手机病毒和WiFi攻击,并向学员们介绍一些保护移动设备安全的有效措施。 第六章:云安全 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安全威胁。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云安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们将介绍云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向学员们介绍一些保护云环境安全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第七章:社交网络安全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社交网络也存在一些安全风险和隐私问题。在本章中,我们将帮助学员们了解社交网络的安全威胁和风险,并向他们介绍一些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网络安全法律和道德问题

面向文本挖掘的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方法研究

面向文本挖掘的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方法 研究 第一章:引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网络成为了人们相互连接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是一种研究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社会网络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而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交流和分享信息,文本数据的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章:文本挖掘概述 2.1 文本挖掘的定义 文本挖掘是一种通过自动化技术从大规模文本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它结合了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信息检索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文本挖掘可以帮助我们从文本中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关系、模式和趋势。 2.2 文本挖掘的步骤 文本挖掘通常包括文本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构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需要对原始文本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如去除噪音、分词、词性标注等。然后,通过提取文本的特征,可以将文本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值形式。最后,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型和算法进行分析和建模,从而揭示文本中的隐藏信息和关系。 2.3 文本挖掘的应用领域 文本挖掘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情感分析、舆情监测、信息检索、知识发现等。在社会网络关系分析中,文本挖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和交流方式,揭示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和结构。 第三章: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方法 3.1 社会网络关系的定义 社会网络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连

接和交流来测量和描述。社会网络关系可以是亲属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 3.2 社会网络关系分析的方法 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种。定性分析主要依靠观察和描述,通过深入了解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和相互依赖来分析社会网络关系。定量分析则包括了数学和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统计分析来测量和分析社会网络关系。 3.3 社会网络关系的度量方法 社会网络关系的度量方法包括了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等多种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量化和分析社会网络中个体的重要性、影响力和连接性。 第四章:面向文本挖掘的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方法 4.1 文本挖掘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应用 文本挖掘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的文本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和行为。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文本数据,可以揭示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交流方式。 4.2 基于文本挖掘的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方法 基于文本挖掘的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方法包括了情感分析、主题建模、关键词提取等技术。通过对社交媒体上的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揭示用户之间的情感倾向、兴趣爱好和关系强度。 第五章:实证研究 5.1 数据收集 在本次实证研究中,我们选择了某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一部分用户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爬虫技术,我们获取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文本数据。 5.2 数据预处理 在对爬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这包括了去除噪音、分词、词性标注等步骤,以便更好地提取文本的特征和信息。 5.3 文本挖掘分析 通过应用情感分析、主题建模和关键词提取等技术,我们对文本数据

健康教育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健康教育定义: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的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 *健康教育的特点 (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2)以行为改变为目标 (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 (4)注重计划设计和效果评价 (5)评价健康教育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效果有较大难度 (6)既有独立的领域又无独立的领域 *健康教育的五个环节 1、教学者: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或健康教育老师(专业性健康教育工作);基层卫生工作者和社区社会工作者(普及性) 2、健康相关信息:正确性、证据充分、适合学习者需求 3、教学活动:个体咨询指导、人际和小组活动、培训等。 4、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中心 5、效果:健康行为的形成,维持、促进和改善个人和社区的健康。 *健康教育与增权:增权是指人们增强对决定他们生命事件掌控力的过程,自主自律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指给老百姓竞选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特点:单向、大众传媒 两者联系: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健康教育的部分措施认可称为卫生宣教。 两者区别: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过程(双向)。它强调的是健康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合作,需要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通过两者共同努力,达到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融合了医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管理学等知识形成理论和方法体系。 *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健康促进的概念:指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促进人们行为改变和社会环境改变的组织、法律、资源支持等各项策略和活动。 行动策略: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营造健康支持环境 3)强化社区的行动 4)发展个人的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目前社会性网络研究方法的案例分析

目前社会性网络研究方法的案例分析“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据一些不系统的分析,社会网络(或称为社会性网络)的理论基础源于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和150法则(Rule Of 150)。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 Jon Kleinberg 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可以评估的数学模型,并发表在自己的论文“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中。我们经常在与新朋友碰面的时候说“世界真小”,因为往往可能大家有共同认识的人。Jon的研究实证了这个观点。 曾经“六度分隔”理论只能作为理论而存在。但是,互联网使一切成为现实。六度理论的发展,使得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软件的社会化,即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六度理论的发现和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向人们表明: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弱链接”,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50法则(Rule Of 150)

社会网络分析

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由社会学家根据数学方法﹑图论等发展起来的定量分析方法,近 年来,该方法在职业流动、城市化对个体幸福的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国际贸易等 领域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网络分析是社会学领域比较成熟的分析方法,社 会学家们利用它可以比较得心应手地来解释一些社会学问题。许多学科的专家如经济学、 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们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面临许多挑战时,开始考虑借鉴 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就是其中的一种。 网络指的是各种关联,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即可简单地称为社会关系所构成 的结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问题起源于物理学中的适应性 网络,通过研究网络关系,有助于把个体间关系、“微观”网络与大规模的社会系统的 “宏观”结构结合起来,通过数学方法﹑图论等定量分析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 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数学、通信科学等领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的研究分支。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人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可以表达为基于关系的一种模式 或规则,而基于这种关系的有规律模式反映了社会结构,这种结构的量化分析是社会网络 分析的出发点。社会网络分析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可以利用 来解释一些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问题。近年来,该方法在职业流动、城市化对 个体幸福的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国际贸易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网络分析概述 网络指的是各种关联,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即可简单地称为社会关系所构成 的结构。故从这一方面来说,社会网络代表着一种结构关系,它可反映行动者之间的社会 关系。构成社会网络的主要要素有: 行动者(actor):这里的行动者不但指具体的个人,还可指一个群体、公司或其他集体性的社会单位。每个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被称为“结点(node)”。 关系纽带(relational tie):行动者之间相互的关联即称关系纽带。人们之间的关系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亲属关系、合作关系、交换关系、对抗关系等,这些都构成了不同 的关系纽带。 二人组(dyad):由两个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这是社会网络的最简单或最基本的形式,是我们分析各种关系纽带的基础。 三人组(triad):由三个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 子群(subgroup):指行动者之间的任何形式关系的子集。 群体(group):其关系得到测量的所有行动者的集合。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又被 称结构分析法(structural analysis),因为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 社会)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网络分析不仅是对关系或结构加以分析的一套技术,还是一种 理论方法——结构分析思想。因为在社会网络分析学者看来,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社 会结构,而这种结构即表现为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社会网络分析家B·韦尔曼(Barry Wellman)指出:“网络分析探究的是深层结构——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系统表面之下的一定 的网络模式。”例如,网络分析者特别关注特定网络中的关联模式如何通过提供不同的机 会或限制,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行动。

(读书笔记)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和社会网络

(读书笔记)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和社会 网络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和社会网络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 主题:中国北方一个村庄的礼物交换体系和网络培育的民族志报告 选题:(1)个人经历;(2)国外人类学家关于“礼物”研究的思考;(3)中国“礼物”的自身体系。 (一)人类学话语中的礼物 莫斯的礼物之灵:(1)受礼者必须回馈:基于“豪”(礼物之灵),保留礼物是危险的,迫使受礼者回礼,不回礼会造成严重的麻烦;(2)礼物的不可让渡性,礼物与商品的对立;(3)礼物的给予、接受、回赠三阶段交换过程:(4)夸富宴是整体赠予的体现。 1.回礼的动机:互惠规则(与礼物之灵之争) (1)对礼物互惠的研究 马林诺夫斯基:互惠或“馈赠——接受原则”是拉美尼西亚的社会秩序的基础;雷蒙德·弗思:互惠观念是毛利人的根本内驱力,补偿或均等报偿; 列维斯特劳斯:表亲婚姻理论,仍受互惠原则的支配; 萨林斯:批评莫斯“豪”的先入为主,萨林斯确定了决定馈赠与交换之一般属性的三个重要变量:亲属关系的远近、合群度及慷慨度。交换现象的三种类型:一般互惠,均衡互惠,否定性互惠; 安德鲁·斯特拉森:等级情境中,送礼者比受礼者优越,回报则是对受礼者的政治控制。(赏赐) (2)对莫斯礼物之灵和互惠的普遍性模式的质疑 日本恩礼(莱博若):下级不能从上级那里得到礼物; 印度檀施(V.P.瓦图克等):将危险和罪恶转移到受礼者身上;(赠予和回报不对等) 2.礼物的不可让渡性:

在相互依赖的人们之间转让(像弹性带子系住的球,暂时会失去,一拽带子后就会弹回来) 3.礼物与商品 (1)二元对立: 萨林斯:在亲属间礼物交换,非亲属间是交换商品(亲属距离); 葛里高:阶级社会物品趋于商品形式,宗族社会呈现为礼品; (2)阿尔君·阿帕杜莱在“物的社会生命史”认为物作为商品和非商品,只是物的生命阶段的体现,物有商品化和去商品化过程,这一过程是政治权力、市场、知识等互动产生的结果。(意在消除二元)(补充) (3)商品交换的目的是占有,而礼物交换的是建立礼物收、收者之间的关系。(二)中国社会中的礼物馈赠与人际关系 1.礼物交换的重要性: (1)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流动的、个体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而非凝固的社会制度。(导致再生产、人际关系方面的需要礼物交换的维持) (2)明确人的界限、创造社会往来中的个体经验; (3)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交换。即工具性的一面。 2.国内研究:侧重城市情境中的个人关系和个体策略;在小规模社区环境中社 会行为的交换规则研究较少。 (1)中国社会结构: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之争到关系本位(梁簌溟)、网络本位(费孝通); (2)相关研究: 雅可博:关系是中国政治的个人基础; 杨美惠:中国的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构成了一种和国家权力相抗衡的非正式的权力; 杨联升:“中国人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而事实上是人与超自然存在之间的——行为的回应(喜爱与憎恨。奖赏与惩罚)应当像因果关系一样确定,因此当一个中国人行动时他会自然地预期某种回应或

(完整版)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7O年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从3O年代到60年代,“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他的研究比较简单,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是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o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网络的概念已超越了人际关系的范畴,网络的行动者(actor)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合单位,如家庭、部门、组织.社会网络与企业知识、信息等资源的获取紧密相关。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关系的数量、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编辑] 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理论有两大分析要素:关系要素和结构要素。关系要素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联结的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结构要素则关注网络参与者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形成和演进模式。这两类要素都对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强弱联结、社会资本、结构空洞是社会网络理论三大核心理论. 1。联结的强度:强联结与弱联结 社会网络的节点依赖联结产生联系,联结是网络分析的最基本分析单位。1973年Granovetter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一文最先提出联结强度的概念。他将联结分为强弱联结两种(StrongTie,WeakTie),从互动的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进行区分。强联结和弱联结在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经常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资源常是冗余的.而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跨越了不同的信息源,能够充当信息桥的作用,将其他群体的信息、资源带给本不属于该群体的某个个体。 弱联结是获取无冗余的新知识的重要通道,但是,资源不一定总能在弱联结中获取,强联结往往是个人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基础与出发点.网络中经常发生的知识的流通往往发生于强联结之间。强联结包含着某种信任、合作与稳定,而且较易获得,能传递高质量的、复杂的或隐性的知识(hansen).过于封闭的强联结将限制新知识的输入,禁止对已有网络外部新信息的搜索,使拥有相似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当中. 2.社会资本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首先提出的“社会资本”概念。其后Coleman认为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 。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社会团体和社会关系网之中。个人参加的社会团体越多,其社会资本越雄厚;个人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异质性越强,其社会资本越丰富;社会资本越多,摄取资源的能力越强.不仅个人具有社会资本,企业也有“企业社会资本",通过联结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就是企业的社会资本[。由于社会资本代表了一个组织或个体的社会关系,因此,在一个网络中,一个组织或个体的社会资本数量决定了其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 3.结构洞理论 美国学者Burr在1992年提出了结构洞的概念。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社会网络均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网络中的任何主体与其他主体都发生联系,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从整个网络来看就是“无洞”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