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3-5课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异同点

合集下载

国画中的抽象与具象

国画中的抽象与具象

抽象与具象——中国国画观感一直都很欣赏国画的作画风格,看似寥寥几笔就可以勾勒出一种意象,随性而充满哲趣。

它不同于我们大学期间水彩或水粉写生的精心雕琢,也不必苛求那些“冷暖有别”、“颜色变化”、“色彩呼应”的条条框框。

犹记得今年7月我们在西双版纳写生时,王诚浩老师刷刷几笔就描绘出了山水印象,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国画的魅力所在,并且想深入地了解它。

正值十一长假,和父母来到北京798艺术中心,近距离观瞻了吴冠中先生用点线泼墨而成的《点线迎春》,也欣赏了笔墨奔放洒脱,抒发着对美丽中国真情实感的《雪域飞泉》。

联系课上所学,不禁有感而发。

国画创作是写意的,自由而感性的,它同大部分艺术作品一样,提神、养心而塑造品格。

它可以天马行空地抒发、宣泄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情感,也可以使某一事物通过艺术的加工跃然纸上。

一直以来偏爱那些写实主义的唯美或精致,喜爱曹勇先生细腻而又动人肝肠的极致画风,却对抽象表现绘画颇感不解——为什么一幅用蓝色铺满,上面有两点白色的画作可以卖上几十万元?为什么那些由点、线、面组成的像是随意涂鸦的画可以成为传世珍宝?看得多了就会在想,国画中的具象性与抽象性是对立的两方面吗?它们缘何而起又是怎样和谐共存的呢?想起齐白石老先生的一句话,“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这似乎可以解释国画中具象与抽象的区别——就是像与不像。

具象的作品往往看上去明确的像什么,而抽象的作品往往没有明确的形象,因此比较难理解或者可以有很多理解。

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是抽象的,它们不受传统笔墨成规的局限,因而有一些杂乱、不受约束的味道。

老先生最为人所熟知的观点有三:一是“形式美”,二是“风筝不断线”,三是“笔墨等于零”。

他的作品中有“吴氏山水”招牌式的繁密曲线,也有用侧锋横笔的块面构成来表现山势的奇崛。

康定斯基说过,“线是一个点在一种或多种力量下的通道,力量不同作用使之呈现为各种的形态”,“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

高中美术作品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高中美术作品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抽象与具象融合案例分析
抽象与具象元素的结 合
在抽象与具象融合的作品中,艺 术家会将抽象和具象的元素巧妙 地结合在一起。他们可能会在具 象的描绘中加入抽象的线条、色 彩或形状,或者在抽象的构图中 加入具象的对象或场景。
情感与意境的表达
抽象与具象融合的作品通常能够 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艺术家可能会通过抽象元素来表 现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而具象元 素则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 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谢谢聆听
展和进步。
05
案例分析
抽象表达案例分析
01
线条与色彩的运用
在抽象作品中,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来表达内心的
情感和想法。例如,通过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扭曲的线条来表现愤怒或
不安的情绪。
02
构图与空间的处理
抽象艺术家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更加自由,他们可能会打破传统的透视
规则,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处理方式能够让观众更加关注
高中美术作品中具象表达
03
具象表达的特点
01
客观性
具象表达注重对现实事物的客观描绘,追求形似和神似 。
02
真实性
具象表达强调对事物的真实再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 彩表现事物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03
可读性
具象表达的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观众能够直观 地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具象表达在高中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抽象表达与情感、意境的关系
抽象表达能够直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心境,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变化,引发观者的情感 共鸣和思考。
抽象表达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 感体验。
抽象表达与情感、意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融入到作品中,而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和意境。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讲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讲

这件作品是苏轼的代表作, 画中只有顽石一块、枯木一枝。 枯木虬曲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 而生的身躯,顽强地伸展开来, 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旁边配 以古怪的石头,与伸展、挣扎 的小树形成强烈的比照,似乎 是一种黑暗的力量在阻止树的 成长和开展。这幅作品实际上 表现的是苏轼个人的心理活动 和情感,他就好似把自己比喻 为那棵顽强抗争的小树,在与 那个庞大的官僚体制做斗争
这幅作品充分发挥了色彩的作用。那种阴 惨的血红色和浓重的深蓝、墨绿色,形成一个 湍急的漩涡,紧紧包围着画中处于极度痛苦的 男子,好似是呐喊回声。正在高呼的人的面孔 实际已经变形,凝视的眼睛、凹陷的面颊,使 人想起象征死亡的骷髅头,所有的线条都趋向 这个中心,仿佛全部的风光都分担着这声呐喊 的痛苦和刺激。这里必定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整幅画面充满了消沉、恐惧、神秘的气息,使 人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画中人物形象显然是病 态的、神经质的,人物看不见的内心世界在作 品中居然被表达得如此强烈,超过了任何以往 看起来“真实〞、“逼真〞的作品。这就是表 现派的特征:色彩鲜明、强烈,线条和笔触大 胆、奔放,而且使人感到刺激和动乱不安,表 达出以蒙克为代表的表现派画家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厌恶和失望。
练习题
1、左图〔蒙娜丽莎〕 所示名画的产生, 主要反映的社会思 潮是:〔 〕
A.反对基督教的宗 教活动
B.世俗社会的生活 状况
C.人文主义的时代 精神
D.资产阶级追求精 神生活
练习题
2、以下描述中,和意象性 美术作品不符的是:〔 〕 A.凡.高的作品?星月夜? B.背弃古典传统
C.具有情节性、叙事性 D.超越时空、形象、现实的限制 E.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占主导地位,根本只为本质的提醒世界的真 实
〞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另一个就是艺术家

高中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 (共40张)PPT课件

高中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 (共40张)PPT课件

1.对毕加索的牛的变形 图片进行由具象到抽象 的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4 9 5 3 8 167 2
听音乐画音乐:
要求: 根据所听到的音乐,用抽象的符号
和色彩表现出符合所感受到的音乐效果 。 可以用热抽象的表现形式,也可以
用冷抽象的表现形式。
学生作品展示: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4.空间与透视
5.光影与运动
中国抽象艺术
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
答案:既能又不能
我们说能,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世界 独立的感觉和意识,都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念的 欲望,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艺术的语言把我们的 这种情感和观念表现出来呢?
我们说不能,是因为抽象艺术具有自己独立 的组织规范和语言方式,而不是任意的涂抹都可 称之为抽象艺术。
1、冷抽象艺术 2、热抽象艺术
提炼
提炼
具象 半抽象 纯抽象
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科技的发展 人们在工艺美术运动,象征主义
等艺术实践中发现:美术形式可 以通过表现性的处理提升为自由 的抽象艺术形式: 人们从音乐的类比中得到启发。
三。体验艺术美 1.形式和色彩之美
.
2。构图与色彩之美
3.材料与肌理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具象意象与抽象美术ppt课件

具象意象与抽象美术ppt课件

ppt课件.
11
齐白石的 篆刻刀法苍劲 有力,布局又 有“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的 强烈对比效果。
ppt课件.
12
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 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ppt课件.
13
抽象美术指的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 像。这类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 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而强调 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的衡 量标准不是形象的准确与否,而是要看 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旋 律、节奏等因素是否让人感觉舒服。在 这方面,有人认为抽象艺术与音乐有相 通之处,要靠自己的感受才能领悟。
ppt课件.
25
中国画 虾
齐白石(中国)
ppt课件.
26
圣维克多山 (油画 布面 1886) (法国 ) 塞商
ppt课件.
27
你觉得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并 说出你的理由。
ppt课件.
28
意象美术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 的联系,但是更主要的是艺术家把从现实世界中 获得的形象进行了主观化的、情感化的处理创造 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图像。艺术 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如夸张、变 形、重组,或者突出结构特点、改变客观物象的 比例以及打破经验性的时空概念等等。它们的共 同特点是,虽然我们可以辨认出画面上的形象, 但它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距离,不太符 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ppt课件.
23
油画 《生日》 马克 ·夏加尔(俄国)
ppt课件.
1915 年7 月 7 日,28 岁的法国 画家夏加尔生日那 一天,他的爱人贝 拉手捧着生日蛋糕 和鲜花,轻轻走进 他的画室。画家被 突如其来的惊喜感 动得大跳起来,回 头搂住爱人亲吻— —这就是名作《生 日》的内容和缘起。

试论西方现代美术中的具象与抽象

试论西方现代美术中的具象与抽象

试论西方现代美术中的具象与抽象推荐文章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参考热度:论油画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热度:美术家论文范文个人热度:美术论文范文参考热度:中国美术教育论文发表热度:论文关键词:抽象具象对立互补论文摘要:现实世界处于两难境地,出现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对立与互补。

精神、情感是一种抽象的物资,如何把这种抽象具体化,艺术家采用熟悉的具象的形态的组合来表现抽象的内涵。

西方现代美术作品中的抽象元素与具象元素大多难以简单地用概念划分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他们处于一种变化的统一的状态。

在西方现代美术的范围中去划分作品的风格,从概念上大多以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来比较。

其中的抽象艺术一般是艺术形象较大幅度的变化或完全偏离自然对象原有外观的艺术:其中的具象艺术一般是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总体上类似或极为类似的艺术。

抽象艺术发展自具象艺术,源于具象艺术,抽象的本义是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元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元素的提取。

在美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共同构成一对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

西方现代美术中的抽象和具象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两者之间的对立和互补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一、印象派中主观具象的发展印象派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西方美术界对艺术的认识,同时对西方现代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画家用科学理论中新发现的新色彩理论,观察到物体本身并没有永远固定的色彩,颜色随着环境与时间而不断变化。

作品表现的不单单是物体本身的色彩,而是光线在物体表面呈现出的变化,表现的是画家的主观视觉世界。

是在具象的物体基础上发挥主观的视觉感受,作品描绘的是具象事物,但色彩上呈现的更多的是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多少夹杂着抽象的因素。

后印象派不满意印象派过于依赖感觉和自然,流于瞬间,他们认为光靠眼睛是不够的,还必须思考。

后印象派的绘画是在大自然的面前长期观察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自然中短暂瞬间效果的快速记录。

后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再刻意表现光线,而是强调主观感受,主观感受是一种抽象的物资。

意象与抽象

意象与抽象

“意象”与“抽象”摘要时代在进步,各种文明的良性基因差异互动、多样共存的局面,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苦恼于究竟该怎样去“画”的问题。

西方绘画中的抽象造型法则,难以满足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以及材料技法等因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思维在油画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的空白,目前依然没有得到填补。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和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入手,在“无序”中理清头绪,从两者之间的对比差异中寻求共通性,以期为美术创作开拓出一片包融了抽象意识的意象造型空间。

关键词:意象意象造型抽象趋共性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在美术界,对于怎样去“画”、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好画”等问题,一直是画家们讨论的热点。

当然评判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笔者认为一幅“好画”,应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无声地诉说着画家的审美情趣和客观物象的精神面貌,又具备着能够把观者拉入其中任意畅游的能力。

这不仅是表现技法属于具象还是抽象的问题那么简单,而在于能否明晰“意象”与“抽象”的内在关系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意象”和“抽象”造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油画创作中运用中国传统意象造型法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力图能够为中国油画的健康发展开僻出一条新的途径。

一“得意而忘象”之中国传统审美法则“意象”在古代主要指实体一方的内心与表象,而现今所说的“意象”则是一个内涵精深、外延宽泛的概念。

意象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感受和所描绘客体对象的统一,是游离于客观事物之上而又寄情于客观事物之中的一种可感的“意”。

1 儒、释、道思想的内在影响“意象造型”理念的提出,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学说占有重要的统治地位,它们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儒家思想是一直贯穿中国文化艺术的一条重要血脉。

孔子及儒家代表人物把理性引导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不做抽象的玄思。

这样势必“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

抽象艺术的教案

抽象艺术的教案

抽象艺术的教案篇一:走进抽象艺术教学设计高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三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奠基人、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发现”抽象艺术的故事。

本课旨在通过这个故事说明,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通过人们的“发现”产生的。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1.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可以说,任何艺术的终极对象都是现实。

2.抽象艺术所使用的语言是非现实的,是艺术本体语言的纯粹表达,其中包括点、线、面和色彩。

这些需要教师在讲课中加以说明。

第二部分“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

第三部分“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其艺术美有哪些表现?”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学生对此有一个大致了解就可以了。

第四部分“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以美术的三大功能为基础,说明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障碍点: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抽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2.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抽象艺术有认识和理解。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抽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培养良好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2、教学难点: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共1课时)北京师大附中平谷第一分校赵燕京(一)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欣赏》3-5课: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高中《美术鉴赏》3-5课教学目标是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的问题。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具象 从字面上说,所谓“具象”就是有具体的形象,但这样解释并不确切。在英语中,“具象艺术”被表述为figurative art,意思是“比喻的艺术”或“用图形表现的艺术”,这表明“具象艺术”就是用和我们所见到的事物相类似的图形来代替或比喻这些客观事物。显然,这种图形不是空想出来的,它必须是来自于客观事物本身,它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看出它所代替或比喻的那个事物。为了做到这一点,具象艺术采取了模仿的办法,并且为了使模仿成功又创造出一系列诸如透视、解剖、明暗、比例等方法,这样,具象艺术就成为一种艺术家尽量放弃自身去接近客观事物的艺术了,这是“具象艺术”的最初或者说最本源的意思。至于以后,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具象艺术。 意象 从字面上说,所谓“意象”即“意欲之象”、“意念之象”,或者说“主观之象”,就是艺术家所感觉到的或想要表达的事物的样子,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让我们去观看或鉴别所有的“意象艺术”了。从这方面说,意象艺术家就不是尽量放弃自己去接近或模仿客观事物,恰恰相反,他要与客观对象保持相当的距离,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距离上他才能独立于他所表现的对象,并产生他自己的“意象”。但从此可以看出,意象艺术的前提还是依赖于客观对象的,这一点和抽象艺术就不同。 抽象 所谓“抽象”是与“具象”相对而言的,一般人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以为抽象就是把具体可感的客观形象抽去,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抽象艺术中有的是对客观形象的简化和抽离,而有的则与客观形象完全无关。所以有人认为“抽象艺术”这个概念并不准确,他们就从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角度出发称抽象艺术为“非具象艺术”(non-figurative art)或“非客观艺术”(non-objective art)。不过出于习惯,人们仍将不表现任何客观形象的艺术统称为抽象艺术。 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3.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 (二) 重点与难点 由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重点就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地模拟(尽管它要“如实”地再现)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把具象艺术与艺术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处理结合起来讲解和鉴赏,因为这些形象都服务于艺术家的不同目的。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 作品分析 《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415厘米×7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筌(五代) 《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24.8厘米×52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择端(宋) 《王时敏像》(中国画) 曾鲸(明) 《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1650年,罗马多利亚美术馆藏完成原作)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货郎图》(绢本设色,25.5厘米×7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嵩(宋) 《石工》(油画,160厘米×259厘米,1849年,原藏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已毁) 库尔贝(法国) 《血衣》(素描,100厘米×150厘米,1959年, 中国革命博物馆藏) 王式廓 《蒙娜丽莎》(油画,77厘米×53厘米,1503—1505年,巴黎卢浮宫藏) 达·芬奇(意大利) 《田横五百士》(油画,198厘米×335厘米,1928—1930年) 徐悲鸿 《拿破仑一世加冕》(油画,931厘米×610厘米,1805—1807年,巴黎卢浮宫藏) 达维特(法国) 《占领总统府》(油画,165厘米×320厘米,1977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陈逸飞 魏景山 《夯歌》(油画,1957—1962年,165厘米×320厘米,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藏)王文彬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所以本课的目的就是以简明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因为任何艺术都存在艺术家的主观表达,而且有的意象艺术也可以是具象的,这就容易使学生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强调意象艺术在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以及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 作品分析 《圣维克多山》(油画,65厘米×81厘米,1904—1906年,美国,纽约,私人收藏) 塞尚(法国) 《马蒂斯夫人像》(油画,41厘米×32厘米,1905年,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藏)马蒂斯(法国) 《呐喊》(油画,91厘米×74厘米,1893年,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藏) 蒙克(挪威) 《内战的预感》(油画,100厘米×99厘米,1936年,私人收藏) 达利(西班牙) 《星月夜》(油画,72厘米×90.5厘米,188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凡高(荷兰) 《鹌鹑图》(纸本彩墨) 朱耷(清) 《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油画,129.2厘米×121.9厘米,1954年,芝加哥艺术学院藏) 培根(英国) 《说唱俑》(雕塑,汉代)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油画,1897年) 高更(法国) 《湖滨山居》(中国画,1947年) 黄宾虹 《山居图》(中国画) 徐渭(明) 《渔村》(油画,约1950年) 林风眠 《枯木怪石图》(绢本水墨) 苏轼(宋) (二)名词解释 变形与夸张 它们都是艺术的创作手法或手段。变形来自拉丁文,意思是歪曲,后来成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意思是艺术家在表现对象时有意或无意地改变对象的自然形态,以符合自己的创作所要表达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与夸张有相同的一面,区别在于,夸张是对事物形貌的扩大或缩小性描写,而变形却往往使描写对象发生极度扭曲或异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由于艺术家个人心理、生理及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就会有所差异或改变;(2)艺术家对感性材料的艺术加工,受其主观意识和情绪活动的影响;(3)艺术家将心灵意象外化为艺术形象时由于媒介和手段等原因而产生。 第5课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类型——抽象艺术。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这是它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的区别所在。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 (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 作品分析 《即兴之31》(油画,1931年) 康定斯基(俄国) 《百老汇的爵士乐》(油画,127厘米×127厘米,1942—194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蒙德里安(荷兰) 《红树》(油画,1908年) 蒙德里安(荷兰) 《灰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 《开花的苹果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 《尼金斯基》(油画,116.9厘米×89.5厘米,1950年,美国私人收藏) 克兰(美国) 《白上白》(油画,1918年) 马列维奇(俄国) 《作品36号》(油画,1953年) 波洛克(美国) 《隐现3X》(综合材料,1986年) 斯特拉(美国) 《26—4—94》(油画,1994年) 赵无极 《红窗》(油画,1964年) 瓦萨雷利(匈牙利) (二) 名词解释 构成 简单地说,构成就是把事物组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有组织、有结构的关系,但它常常与“构成主义”联系在一起。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是20世纪重要的美术流派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而言,它是由英国美学家里德提出的一个雕塑美学概念。法国雕塑家罗丹(Francois A. R. Rodin,1840—1917)曾经认为,世界可以分为“可知世界”和“不可知世界”两部分,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应该包含有后一种成分。里德继承了罗丹的这一艺术理论,把现代雕塑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构成主义”的,另一种是“有机的”。“构成主义”主要凭借工业上使用的原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构成各种几何形式,以表现雕塑艺术的形式美。然而,里德又认为,实际上,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又分不清一件艺术品究竟是属于“构成的”还是“有机的”,因此,只能求助于精神分析学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加以分析。这种以“构成主义”的概念来描述某种艺术类型的作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对其他艺术的表述。而狭义的则专指发生于20世纪初的俄国,以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和嘉博(Naum Gabo,1890—1977)、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1884—1962)兄弟等人为代表的一个流派。 但是到20世纪之后,“雕”与“塑”或“加”与“减”的观念已不能适应艺术的要求,或者说,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概念,这就是“构成”观念的形成。在这种观念下,雕塑已变成各种木头、金属、玻璃或塑料构件等材料的组合或“构成”关系,这为当代雕塑以至当代艺术开拓了无限的空间。从对材料的利用的角度看,立体主义在绘画中的实验预示了这样的必然结果。在1912年毕加索就设计了一个用纸和绳子制成的三度立体主义构成,同一年他又为另一个构成绘制了素描。1912年他的《吉他》和1914年的《乐器》,就是用金属片或木头制作的构成,形象是立体主义的,但结构却是构成主义的。尽管处理得很粗糙,但艺术家却以此申明了构成主义雕塑的一个基本问题——认定雕塑是空间的而不是体量的。 构成主义作为一个流派是在塔特林的领导下进行的实验。塔特林最早与马列维奇一起展出了他的所谓“绘画浮雕”,但塔特林却嘲笑马列维奇的作品不专业,尽管他们在许多方向上是一致的,因为塔特林提出的是一种更具刺激性的信念,这种信念就是艺术家应该直接与机器产品、建筑工程和印刷及摄影的交流方式相一致,以致于强调整个社会在实用上和思想上的需要。为此,塔特林把他的艺术追求命名为“生产主义”(Productionism),这表明了他将艺术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愿望。这种愿望与当时人们力图创造一种区别于腐朽的资本主义的古典主义、代表先进的无产阶级的艺术的抱负是一致的,但是他们追求的不是政治性的艺术,而是艺术的社会化。在这种明确的观念下,一些像嘉博、佩夫斯纳、波波娃(Lyuboc Popova,1889—1924)、利西茨基(El Lissizky,1890—1941)这样的艺术家都站到了塔特林的一边,从事构成主义的实验。直到大约1922年,他们才在苏联艺术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后,纷纷移居欧洲,对欧洲的现代艺术,尤其是通过“包豪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构成主义艺术家嘉博坚持认为,“构成主义观念”不是为了把艺术和科学统一起来,不是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而是要去感觉其真理。这使构成主义既没有想成为一种艺术的抽象风格,甚至也没有想成为一种艺术之类的东西。构成主义运动的理论家之一阿列克赛·甘曾经写道:构成主义“不欲作出抽象的计划,而是以具体的问题为出发点。”也就是说,他们试图从社会便利和实用意义出发,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取代以前艺术家的静态活动,创造新的动态的艺术,这成为构成主义的第一原则。因为构成主义者相信,机械的基本条件和人的意识,自然会创造出反映他们时代的美学。这使他们喜欢用两个颇有说服力的词汇来说明创造的辨证过程:构造的和既存的,二者综合的结果就是构成主义的真实性。对他们而言,“构造的”,即整个观念乃基于社会应用和方便的物质上的基础概念——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既存的”,即物质本身的自然倾向,在其构成和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条件的实现。这种观念在此后的“风格派”(de Stijl)或“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包豪斯、“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以及所有追求“抽象”的艺术中,都多少有所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