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类型及原因浅析
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摘要: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轴载的增大和高等给公路上行车速度的提高,按照传统沥青规范修建的道路出现了严重的初期损坏现象,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常见的现象有:泛油、波浪、拥包、裂缝、坑槽、松散等。
在此基础上探讨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预防措施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ffic flow, the increase of axle load and higher to highway traffic speed increas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way of asphalt standard built in serious damag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phenomenon, the asphalt pavement early destruction common phenomenon: the oil, and the waves, hold bag, crack, pit slot, loose, etc. On this basis to explore the cause of destruction pave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s.Key words: the destruction causes of 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easures前言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表面完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工期短、养护维修方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
沥青路面的破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破坏,它是路面结构的整体或其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破坏,严重时可能达到不能支承车辆的荷载;另一类是功能性破坏,即由于路面的不平整,使其不再有预期的功能。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
沥青路面一旦被破坏就会泛油、出现波浪、出现坑槽、出现裂缝、局部沉陷、呈现出车辙等不良现象。
一般来说,这几种现象是在公路工程最常见的,严重影响了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标签: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1 路面设计1.1 结构设计不合理路面中的结构设计包括对沥青面层结构的设计和混合料类型结构的设计。
按照相关建设要求,沥青面层首先要遵循车辆的使用要求,同时对其渗水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所选择的的混合料粒径不宜过大,尽量减小空隙。
为了提高其防渗水性能可以选择较小粒径沥青砼,然而,有的沥青路面使用的半开级配或者开级配沥青碎石再或者中粗粒砼,应在面层下加设下封层,以达到防雨水渗漏的目的。
1.2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由于我市的路基状况较为软弱,就算所有的设计都正常,但是也会遇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状况。
类似去年建设在较为湿润的地基上的沥青公路,设计环节没有任何问题,选择逐层晾晒法进行施工,填筑地基的方法都很好,最后却影响了建设工期。
施工单位改变原有设计方案,加大投资。
就目前状况来看,该段路面已经进行过多次修补。
1.3 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在旧路改造过程中,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尽可能地利用了旧路的线型及结构层。
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应当首先进行所利用的路段的评估工作,准确计算路面的强度弯沉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补强厚度和利用方案。
现实情况中,很多设计单位认识不到该环节的重要性,计算精确度较低,使得新路的轻度依然不足。
1.4 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设计路基的环节中,对于地质的判断十分重要,很多情况下由于资料有限,仅仅依靠地表状况判断,很容易判断失误。
我市某地区曾有一条乡村公路,仅用风化岩和页岩作为路基材料,后期由于雨水渗透过度,使得地基软化,路面强度降低,出现极为严重的风裂现象。
浅析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第37卷第18期2021年9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7No.18Sep.2021浅析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及防治措施冯铎(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沥青路面水损害指沥青路面因孔隙及水的交互作用及交通荷载和气候因素的反复作用下,造成沥青膜从粒料表面剥落,进一步诱发唧浆、结构松散、坑洞等次生病害发生。
文章通过对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及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原材料选择、路面结构设计、施工工艺、防排水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为公路工程水损害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U416沥青路面水损害现象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及行车安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大多与水有关,在各种早期破坏类型中,水损害是最主要也是危害最大的。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指沥青路面因孔隙及水的交互作用及交通荷载和气候因素的反复作用下,使进入路面孔隙的水不断产生水压力或积水的循环作用,致使水分逐渐侵入沥青与粒料的接口,造成沥青膜从粒料表面剥落,从而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黏结力逐渐衰退,路面结构功能下降。
此外,由于沥青膜剥落进一步诱发唧浆、结构松散、坑洞等次生病害发生。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并解决水损害问题,是当前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UF。
1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分析水侵害对沥青路面影响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是剥落,所谓剥落是沥青混合料在受外力作用(如水分、温度、交通量、空气)下,使得沥青黏结料界面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损失或沥青胶结料本身的凝聚力降低,造成沥青与矿料分离,进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而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来自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与矿料之间的嵌挤作用,若发生剥落现象则会使沥青与矿料间丧失黏结力,对路面的结果、使用性能及服务年限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因素很多,且不是单一成因或机理可以解释,通常由多种不同因素构成,主要成因分述如下:1.1材料因素1.1.1沥青沥青胶结料的吸附特性及抗剥能力受到沥青等级、质量、化学成分、黏度、酸性物质含量、蜡含量及与粒料的接触面积等因素,这些性质会影响沥青和粒料在拌合中的吸附能力及裹附能力。
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公路在促进国家的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把公路修好了,才能真正的实现“走出去,走进来”的经济目标。
公路是经济发展的桥梁,公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早期公路沥青路面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文章介绍了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一些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防治一、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类型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是指沥青路面在设计寿命期前l/4至l/3期间发生的各种形式的路面破坏。
通车时间在3年内就发生严重病害和较大面积坏损,可认定为沥青早期破坏。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形式主要有裂缝、车辙、泛油、坑槽、松散等。
1、裂缝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
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
2、车辙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路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一般发生在高温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反复碾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的,是公路的主要病害。
3、泛油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公路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玻璃状沥青粘膜的现象称作泛油。
泛油的主要原因有沥青用量过多,新建沥青路面在高温重型车辆反复作用下进一步压实导致沥青路面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运动。
一般情况下只发生在行车道上,呈间断式片状分布。
4、坑槽坑槽是指沥青路面面层混合料失散后使路表出现不同大小的坑洞。
它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坑槽通常是网裂、龟裂、松散等其他破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5、松散松散的症状为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作用逐渐下降并丧失,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使沥青混凝土表层呈松散状态,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路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它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的原因及防治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摘要]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作为公路路面六种通病之一,不仅影响了道路的美观及沥青路面应具有的坚实、平整、抗滑、耐久的品质,也极大程度地破坏了其为汽车运输提供安全、快速、舒适行车条件的宗旨。
自沥青路面问世以来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道路工作者。
本文通过借鉴经验及实际工作中的学习积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沥青路面永久性变形开裂泛油水损害防治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高等级的路面铺装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承载力大等优点,但也有受温度及其它因素影响而改变其使用性能的缺点,这样会导致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
早期损坏现象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沥青路面纵向或横向的永久性变形1、所谓的永久性变形就是沥青混合料不可恢复的流动性变形,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车辙,根据其成因,我们将车辙分为以下几类:1.1 结构型车辙这种车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后载作用超过了基层的承载力。
在国外因为采用疏散基层较多,所以容易发生这种车辙。
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半刚性基层,一般变形较小,所以这种现象不常见。
1.2 流动型车辙又称剪切性车辙,累积交通量大和行车渠化管理是形成这种车辙的主要原因。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长,道路设计时考虑的交通量已不能够满足要求;另外,渠化管理使机动车道宽度压缩到3.5~3.7米范围内,致使汽车轮迹完全重合,轮胎压过时就产生着重复的交变应力。
这种型式的车辙在我国非常普遍。
1.3 磨耗型车辙这种车辙主要是由于冬天轮胎上带着的防滑链或钉子对路面的磨损而形成的。
一般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比较常见。
1.4 路面压密型车辙这种车辙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偏细、粗骨料偏少,不能形成有效的骨架作用;另一个则纯粹是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主要是压实度不够,造成面层不密实,强度不足。
2、防治车辙应采取的措施2.1高温抗车辙主要是通过粗集料密级配来实现的。
因为在碾压过程中,石料总是不断地朝着稳定的方向变化,这一变化不光是发生在面层施工时的碾压过程中,还发生在通车后轮胎的碾压过程中。
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本文通过对道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形式的调查,从设计、施工、养护方面阐述了其成因分析,针对如何有效预防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提出了建议。
标签:道路;沥青;早期损坏;预防措施0 引言沥青道路在道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新修的沥青道路,原来的旧水泥路面也在大量进行“白改黑”,改造成更为舒适的沥青路面。
然而,随着车辆日益增长,交通对道路影响因素的增加,以及道路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如道路改、扩建中施工环境受限,工期较紧等),多数沥青路面均呈现早期损坏现象,全线出现老化开裂、坑洞、凹陷、推移和车辙等多处破损问题,对车辆运行的效率构成了严重影响,造成运营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加了养护管理费用,降低了路面寿命。
1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形式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形态会由于环境、荷载力、材料成分、施工及养护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可在单一因素影响下产生路面损坏,又可在各因素相互作用下而产生路面损坏。
通过调查,目前道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形式主要有裂缝类、松散类(坑槽等)、变形类(车辙、沉陷等)、其他类(泛油等)。
1.1 裂缝类路面早期病害最常见的为裂缝类病害,道路的全使用期中都可能会发生。
而初期路面裂缝虽对路面使用带来的影响很小,但是却很容易渗水和遭受其它外力作用壓迫,进而引发路面的结构性破坏问题。
而裂缝类病害包括横向、纵向以及网状等形态的裂缝,其中,横向型裂缝早期一般会在路面两侧出现,受到温度应力的作用,很快延伸,逐渐发展成贯通路幅的横缝。
纵向型裂缝一般是在路基或基层沉降作用下产生,又或者由于施工接缝质量差和结构承载力较低而导致。
而网状类裂缝通常会因为早期路面裂缝质量问题,遭受表层水渗透和冲刷作用,进而发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问题,与此同时,会让路面出现新裂缝或者路面出现碎裂破坏现象。
1.2 松散类(坑槽等)在沥青路面的沥青和集料相应的粘结力下降甚至丧失时,由于车辆荷载力的作用,会导致沥青混凝土表层出现松散状态,这也就是松散类的路面病害,比如坑槽等。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种类及养护管理对策分析论文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种类及养护管理对策分析【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自身具有耐久性、行车舒适性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成为市政道路以及桥梁工程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量也与日俱增,使公路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这就为沥青路面的养护及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本文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的种类及其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为沥青路面的可持续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养护管理;具体措施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种类及原因分析(1)裂缝。
裂缝分为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个部分,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从裂缝中渗入的水分能够软化基层路基,从而造成了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路面的破坏程度和速度加快。
造成沥青路面裂缝的主要是因为路面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比较低以及过路车辆严重超载等原因造成。
(2)水损害。
随着沥青路面使用的时间不断的增长,尤其是在雨水的冲刷后,路面颜色会变得越来越黑,并且沥青路面的轮迹处会出现向两边推挤而隆起的现象,随着隆起部分的磨损,沥青路面就很容易出现剥落、松散、坑槽等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水损害,究其原因是因为路面的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和路面的压实度不足所造成的,还有可能是由于集料表面有太多灰尘或者是路面离析所造成的。
(3)车辙。
车辙变形主要是过路车辆载荷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出现积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致使沥青路面沿行车带出现横向高差。
造成沥青路面车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合理的设计沥青的混合料及配料、基层路面的施工压实度不足以及行车的超载等因素。
(4)松散。
沥青路面大面积松散的主要现象是因为沥青的粘结力差,或者是沥青路面施工中所用的矿料湿度超标,没有均匀铺洒等,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的松散、脱落等早期破坏的种类的出现,主要出现在水损坏严重的路段上。
(5)剥落。
沥青路面主要早期病害及原因分析PPT培训课件

沥青路面的损坏形式
四大类型: 变形类(包括桥头沉降、车辙、沉陷拥包) 裂缝类(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 表面类(包括泛油、松散、桥面破坏) 修补类。
1、桥 头 沉 降
产生的原因 1、地基强度不同。 2、台后压实不足。 3、地基属于软土地基,路基沉陷。 4、施工时对台后的回填土的质量控制不严,受 水作用造成台后填料的下沉。 5、桥台伸缩缝发生损坏或伸缩缝选择不当。
两个强化
强化现有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作,重点 解决路面破损的修复;
强化2006、2007,2008年通车的在建高 速公路沥青路面实施的管理工作
采取的七项措施
– 加强领导,加大监督力度 – 完善准入机制,严格市场准入 – 加大科研,总结经验,更新设计理念 – 严格环节控制,加强施工工艺管理 – 加强试验室管理,确保数据为生产服务 – 加强养护管理,延长使用寿命 – 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桥头沉降
2、车 辙
路上车辙
桥面车辙
产生的原因
主要发生在行车道,在上坡路段尤为严重。 荷载: 重载、超载; 温度: 持续高温; 沥青: 稠度、软化点、沥青用量; 集料: 针片状,规格,级配; 施工: 压实度不够或孔隙率过大。
拥包、翻浆
桥上拥包
修补拥包
3、水破坏引起的 唧浆、坑槽和松散
五八工程的结果目前也正在向国省道沥 青路面方面推广。
唧浆
初期唧浆
沉陷唧浆
连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槽
动水压力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导致沥 青膜的剥离,剥落的沥青膜在轮胎真空吸力作 用下迁移到路面顶部,同时拌有集料内部松散, 进一步发展成凹陷、 坑洞。
坑洞
路面松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类型及原因浅析
摘要:我国的高速公路建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但是发
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在世界已经排到了第二
位。我国的道路建设的成绩在全世界上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同时也
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质量问题以及建设造价问题。本文就针对
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类型加以分析,为提高公路质量提供一点建
议。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 破坏类型 原因
我国的公路路面的两种主要类型就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
凝土路面,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占的比例正在逐年的增加,据统计,在
199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占的比例是70%;200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占
的比例达到到80%;2004年的时候,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比例已经增长到
90%了。由此可见,沥青混凝土是我国公路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
在实际使用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经常在早期就出现破坏现象,这给道路
的使用带来了不变,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破坏类型有以下几种。
(1)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松散、坑洞现象。
(2)路面出现网裂、唧浆。
(3)路面出现横向裂缝导致路面唧浆。
(4)路面出现车辙、泛油、稳定性遭到破坏。
(5)路面的沥青出现剥落现象。
(6)路面出现滑移破坏。
上述六种就是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目前比较常见的早期破坏类
型,这些破坏严重影响了交通事业的发展,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造
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解
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它的原因,所
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原因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我们才能从
本质上解决问题,避免路面受到破坏。接下来,笔者就对这些问题产生
的原因加以分析。
1 路面坑洞、松散现象原因分析
路面出现松散、坑洞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进入了路面内部并且
滞留在,因为水不能及时的排出,所以在汽车高速行驶的作用下,使公
路像水压机一样每次都产生特别强大的冲击水压力以及泵吸作用,导
致沥青从碎石的表面脱落下来,于是路面形成松散,且在汽车车轮的带
动下产生坑洞。
由上述说明可以看出,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松散、坑洞的主要原
因就是内部进水,而进水主要由以下几点因素造成。
(1)在施工的过程中,密级配混凝土面层因为局部离析而导致空隙
率过大,所以渗水。
(2)因为路面面层的配比不合理导致路面透水并且滞留。例如:AC
Ⅱ结构就特别容易使水透进路面中并且滞留。
(3)半刚性基层由于温缩原因发生横向反射出现裂缝导致路面渗
水。
(4)由于路面本身温缩产生裂缝导致路面渗水。
(5)道路中央的分隔带没有做好防水以及排水措施,导致水从中央
分隔带流入路面中。
(6)路基中的毛细水进入到路面中,特别是开挖地段没有设置盲沟
以及基层排水结构的区域。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如果有自由水进入到沥青混凝土路面
中并且滞留,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沥青混凝土,在大量汽车行驶的作用下,
都会出现沥青剥落现象以及水破坏。一旦水滞留在路面的中面层或者
下面层,水破坏就会更加严重。
2 路面唧浆、网裂原因分析
路面内部透水是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网裂和唧浆的主要原
因,在两层式或者三层式的道路中,水透过路面并且滞留在基层顶面,
在大量汽车快速行驶的作用下,自由水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并且冲刷
着基层沥青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白色浆液,形成的浆液在行车作
用下压唧到道路表面就会形成唧浆,时间久了,路面就出现网裂,如果
基层强度较低,路面很快就会形成坑洞。
3 路面横向裂缝原因分析
导致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半刚性基层由于反射产生裂缝。
(2)路面由于温度变化而出现裂缝。
(3)地基或者填土路堤由于纵向发生不均匀沉陷而出现裂缝。因
为路面出现横向裂缝,雨水就会渗透路面直接流入半刚性基层内,在大
量汽车快速行驶的作用下,自由水会产生特别大的压力并且冲刷着基
层沥青混合料表面的细料,进而形成灰白色浆,再被唧到道路表面形成
唧浆。
沥青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它的温度收缩系数一般在
25×10-6到40×10-6之间,所以在比较寒冷的地区,一方面是由于冬季
突然大幅度的降温而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低温收缩出现裂缝;另
一方面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导致沥青面层出现温度应力,在温度应力的
反复作用下,使沥青路表面产生温度疲劳出现裂缝。
4 路面车辙、泛油、失稳原因分析
导致路面出现车辙的因素比较复杂,其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交通
渠化、交通荷载以及道路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温度变化;内部原因主
要是沥青的品种和质量以及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等,它主要反映在
三个方面:内摩擦力、粘结力、温度稳定性。其中粘结力由沥青混合
料的流变性能决定,同时还受到粉胶比、沥青用量、沥青和矿料的粘
附性等因素的影响;内摩擦力由集料性能和矿料级配决定。我国现行
的规范中,对于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方法没有针对矿料级配设计的
具体要求,这也是道路在使用早期出现车辙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由
此可见,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是避免出现车辙的一个主要技术
手段。
在道路早期的泛油现象仅发生在轮迹带上,根据研究发现,新泛油
现象主要有两种。
(1)由小发展到大的点状的油斑。这种泛油在初期是在某段轮迹
带上出现一些轻度小块油斑,然后小块油斑慢慢增多并且增大,等到严
重的时候,油斑的大小、面积以及爆发密度就会进一步扩大,最后各块
油斑联通成片。
(2)由于压实不足或者集料质量较差,在汽车轮载的反复作用下,
路面集料发生位移,在汽车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路面再度压密,挤压沥青
上泛,导致泛油。
在发生车辙的路段一般都伴随泛油的现象,因此,二者的产生原因
有很大一部分是一样的。由此可见,研究一种能够适应新情况的沥青
混合料配比设计方法是解决早期泛油和车辙的有效途径。
5 路面沥青剥落原因分析
路面沥青剥落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路面受到柴油或者机油的污染。
(2)矿料和沥青之间的粘附性等级由沥青及矿料本身的性质决定,
如果粘附性不能达到要求,在拌和的时候就要添加抗剥落剂,并且用试
验的方法最终确定抗剥落剂的种类以及用量。
(3)路面在冻融或者水循环的作用下,因为车轮荷载的作用,水在
进入路面空隙中之后不断产生真空负压抽吸和冲击水压力,并且反复
循环,最终渗入沥青和矿料的界面上,导致沥青粘附性大大降低并且逐
渐失去粘结力,于是沥青膜从石料的表面脱落下来。
6 路面的滑移破坏原因分析
7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也在不断的
进步,交通作为一个基础行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
响国家的综合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我国公路以沥青混凝土
路面为主,所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类型的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只
有明确破坏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本质上防止,进而保证公路质量,使其
最大限度的为经济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北京人
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JTJ014-86,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1986.
[3] JTJ014-9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1997.
[4]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S].北
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 汤雪英.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类型及原因[J].内
蒙古煤炭经济,2010(1).
[6] 王春玲.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1(29).
[7] 刘厚云.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与防治[J].中
国科技纵横,2010(24).
[8] 陈丽莎,霍雪延.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预
防措施[J].世界家苑,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