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摘要:中国古典舞教学是舞蹈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舞种之一。手臂的训练又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笔者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与教学中,总结出一套针对中国古典舞手臂训练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已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从手臂的基本位置、指的训练、腕的训练、肘的训练、肩的训练五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中国古典舞教学尽自己的一点儿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舞蹈教学手臂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手臂是―个复杂而极富表现力的部位。由于手臂具有运用灵活、支配自如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整个身体动作中被发展得最丰富,也是最优美的一部分。“手臂动

作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传情达意方面有着极为细腻的表达方式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并且,还有着自己独立而完整的表现程式。尤其在古老的东方舞蹈中,这一特点更为鲜明”。

①我国戏曲艺术中对手臂动作的发展和运用,其形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仅手掌运动的形态描述就有各种各样的形容。如:切、分、盖、推、摊、提、压、撩、绕、盘、转、抹、劈、托、穿等等。著名戏曲表演大师梅兰芳就总结出上百种手的造型。通过若干表演艺术家的积累、总结发展、越发使

得戏曲舞蹈中的手臂动作多姿多彩,在表现力上独占优势。同时也增强了它的表演难度。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是不可能很好地支配和运用于臂动作的。身韵在吸取大量的戏曲身段和武术的同时,训练上要根据舞蹈发展的需要,从科学性、系统性及训练性等方面去重新认识和整理传统中的手臂动作。比如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口诀,体现了在审美上、动体现范上以及动作方法上对手臂的严格要求,是供我们研究分析、建立手臂训练教材的极好基础。“六方圆满、三节

白然、手、眼相随、大方舒展”这是对手臂动作的总的要求。还有很多很细致的要求如对手臂的形,讲“形圆”,动作过

程则要“残圆”,“形圆接线圆,线圆落形圆。”避免僵直,

但又忌过于弯曲,要做到圆而舒展,又如对“劲”的要求,“虽发力于腰,必须达于梢”。意即在动作过程中,力量要

一直贯通到手指尖上,反对将力量停留在肩或大臀上,形成笨拙、僵硬的状态。

一、手臂的基本位置

要使学生树立手臂在运动过程中基本位置的正确概念,必须从一开始学习舞蹈时就教给他们,并反复进行练习,形成习惯,直到巩固下来为止。准备位:双背手,两手手臂在身后轻靠于髋骨上。下侧位:简称―位。手垂于体侧,离骨盆约12公分。平侧位:简称二位。手在体侧抬与肩平,开

度与胸平。上侧位:简称三位。手上举于体侧上方,离头约

16公分。体前位:简称四位。手位于胸前,高度抬与肩平,与胸形成90度直角。肋旁位:这个手位男性应用多于女性。手臂在以上位置上有两类基本造型。一类是圆式,一类是直式。圆式手臂的造型又根据肘关节的旋内和旋外分内外两种。直式手臂同样有两种,一是保持手臂的自然伸直状态,肘与腕关节无任何动作。例如在翻身一类的技巧中,大都采用这种直式手臂的造型。另一种是肘关节外旋时,这种直式手臂的造型在―些舞姿造型中也常运用。但圆式手臂在训练中应用最多,因为这类手臂造型变化多而复杂,不容易定型。学生掌握起来困难比较大。另一方面,圆式手臂又突出地反映了古典舞手臂造型的风格特征。所以,作为基础训练应多练这一类型。下面将圆、直两种手臂在几个基本手位上的造型举例如下:

第一,一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两手握拳或做掌、伸腕。简称“圆一内”,俗称提襟。肘外旋,肘关节微

弯称“圆一外”。第二,二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

伸脆翘指,简称“圆二内”,俗称山膀。肘外旋,肘关节微弯,伸腕翘指。简称“圆二外”。第三,三位。肘内旋,手

臂呈半圆弧线,伸腕翘指,简称“圆三内”,俗称托掌。肘

外旋,肘关节微弯,伸腕翘指。简称“圆三外”。第四,四位。肘关屈,内旋、手掌于虎口处对身体正中,手腕无屈伸动作,简称“圆四内”,俗称按掌。肘关屈,外旋,手拿的

外侧(小指)对身体正中,手腕无屈伸动作,翘指,简称“圆四外”。“直一外”至“直四外”的手臂形态,除了在位置上有所不同外,只要把肘关节外旋即可。

二、指的训练

指的训练主要针对转指、轮指、翘指三方面进行:

1.转指:是手指末梢神经的一种意识训练,它可将动作的延伸感贯串到指尖,尤其对于初学者,采用单指在胸前进行立圆的转、绕等练习,可为整个手臂动作起到领法儿的作用。使之在今后复杂的手臂运动中,手指能有意识地、积极细腻地参与工作。转指练习可做单一的。如单指向左或向右做立圆的环绕,也可同整个手臂一起练习。与小臂(肘关节为限)、大臂(以肩关节为限)做中的和大的立圆环绕。另外,以后再与身体其它部位一起训练。尤其要注意同头、眼一起做“点”、“线”的练习。通过在不同运动线上做跳跃、延续或停顿等各种练习,从而加强手指在运动中所起的引导作用。

2.轮指:这是训练手指灵活、运用自如的素质练习。在所有腕关节的动作中,如盘腕、转腕、绕腕,都有一个轮指的过程。它能使手掌动作显得圆润、丰富,从而增强手掌的表现力。它一般与转腕一起练习。例如:往里转腕时小指带,其余四指依序收拢。向外打开时仍由小指带。如果先往外转碗,则由拇指带其余四指。

3.翘指:是加强手指关节活动的幅度,使手指造型优美、修长,手的动作更加清晰的一种练习。它一般与屈伸(提压)腕、转(推摊)腕在一起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两手交叉压指关节,来加强手指的柔韧性。

三、腕的训练

腕的训练主要针对提压腕、推摊腕、盘腕、小五花四方面进行:

1.提压腕:是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一般同翘指―起训练,屈时手指放松,自然下垂。伸时手指上翘,这个动作要做得脆而小,有寸劲。提压腕可在手臂的任何一个位置上做,也可在各位置之间的连接过程中做,它还可以同头、眼及腰部的提、沉、冲、靠等元素进行综合练习。

2.推摊腕:是腕关节旋内与旋外以及屈伸的运动。一般

同翘指、轮指一起训练。旋内时经过轮指的过程,然后屈腕,再伸腕翘指,用手掌向外推,强调手指根部关节下压的感觉。推腕和压腕的结束动作一样。旋外时手指自然放松成握拳状,然后再打开伸腕,手掌向上顶,手掌形态同托腕。这个动作要做得有柔劲,它可以同间头、眼及腰部的提、沉、冲、靠等元素进行踪合练习。 3.盘腕:是腕关节的环线运动。

手腕在空中如同画一个立体的8字,往外环绕时由小指主动带,经轮指打开后,同时手腕伸,即托腕。往里环绕时则由食指主动带,手腕屈,即掏腕,它可同头、眼的弧圆线及腰

部的含仰、旁提、拧等元素一起练习。以上动作可单手做,也可以双手同做。

4.小五花:即双手相配合做盘腕。两手手背相对,尽量屈腕,一手向外环绕;另一手向里环绕。行走路线可做上下直线,也可做8字线。与腰的提沉、含仰及旁提、拧等元素相配合。做小五花这个动作时,要求两手对衬,腕子转的幅度要大,转的过程要圆。

四、肘的训练

肘的训练主要针对提压肘、转肘两个方面进行:

1.提压肘。即传统中的“三节”(腕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练习。肘关节主动提起再落下,肩、腕、指相随,整个手臂如波浪般运动,这个练习能使手臂动作柔和连贯。

2.转肘。是肘关节的旋内及旋外的运动。一般通过穿手、中云手等动作进行训练。第一,穿手。穿手可在上方、下方、前方、斜前方、斜后方及侧几个不同的方向上做。上穿手,“圆二内”(山膀)准备。右手掏手后在胸前屈肘,肘关节外旋,手指尖向上。左手由“圆二内”(山膀)变为“圆四内”(按掌)。然后右手指尖向上穿,仿佛要刺破天空,拉长右手臂及右侧背肌,接着右手肘内旋,手心对旁,手臂由上向旁或旁下打开。旁穿手,分正反旁穿手,顺时针方向的为‘正”,逆时针方向为“反”。正穿手可单手做,也可双手配合做,通常与腰“移”的元素相联而进行训练。传统中称之

为掏手和抽手,掏手即正旁穿手,抽手即反旁穿手。正旁穿手,以右手为例,双背手准备。右手外转腕掏手后,双手在肋旁位,右手经胸前平穿到左旁,与左手在体前交叉。然后再从左向右平行拉开。单手做时,左手后背即可。仅旁穿手,以左手为例,左手在直二外推备,从左至右平行至胸前时,进行屈肘腕旋内掏手,手的位置在肋旁。然后向旁伸直手臂,并注意在伸直手臂的同时,肩、肘至腕关节都最大限度地内旋(但不能耸肩),手心向上。后穿手,可单手做,也可连续地双手交替做,通常与腰部的台、腆及旁提拧等元素交织训练。以左手为例,左手在直二位准备,从左走上弧线至右上方时,屈肘、腕旋内掏手,经腋下向体后穿出。

第二,中云手。这个动作是双手保持一定距离交错做盘腕。也可以说它是“小五花”在动作上的放大,因为云手在幅度上可大可小。小至双手紧贴变成“小五花”,大至双臂完全舒展开带上胸腰做大云手。中云手的手臂动作主要体现在肘关节及其以下的部位。有人将这一动作形象地比喻为“揉球’。幅度过大,手臂分得太开就不成其为揉球了。例如:左手在“圆四外’、右手在“圆二内”准备(山膀)。左手做下盘腕的内环绕,右手同时做上盘腕的外环绕,双手在胸前有一个上下交错的过程。然后右手开始做下盘碗的内环绕,左手则做上盘腕的外环绕。两手不断上下循环反复。双手之间始终保持约一篮球大小的距离,动作过程要连贯、流

畅。在训练中进行严格的区分,真正达到每个功作的训练效果。

以上是手臂基本动作的介绍,主要是说明这些动作的做法和基木规格以及它们的训练目的。总之,对于中国古典舞的手臂训练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就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有时候需要靠整体的演绎来进行,切不可过份强调部分,忽略整理。走入盲人摸象的极端误区。

注释:

①张娜.中国古典舞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P58.

参考文献:

[1] 张娜.中国古典舞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刘丽敏.古典舞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郑伟.中国古典舞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刘欣.中国古典舞[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中国古典舞作为历史传承最悠久的一种中国古代舞蹈,舞姿更是含蓄优美,令人陶醉,之所以跳的好看中国古典舞身韵是非常重要的,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因此小编今天特意为艺考生整理了一篇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艺考生必看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 一、沉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是躯干之上下动律,主要掌握躯干上提下沉纵向的动势与呼吸的配合关系。先“沉”后“提”。 做法:在盘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沉丹田,以气息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眼皮随沉气慢慢放松。 二、提 同是躯干之上下动律,主要掌握躯干上提下沉纵向的动势与呼吸的配合关系。先“沉”后“提”。 做法:在沉的基础上,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从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顶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憋住,随着头顶虚空而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逐渐张开,瞳孔放神。 三、靠 是在“提沉”的基础上躯干“斜移”的动律。掌握以拧带动向侧后形成的横向动势,体现古典舞的饱满、端庄、妩媚、含蓄的气质特点。 做法: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水平拉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决不能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 四、冲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是在“提沉”的基础上躯干“斜移”的动律。掌握以拧带动向侧前形成的横向动势,体现古典舞的饱满、端庄、妩媚、含蓄的气质特点。 做法: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 五、含 躯干向后移动,形成”内收“的过程。是后肩缩力的向后动律。 做法:过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空胸低头。”里含”不是旁腰,而是感觉双肩里合与胸腔收缩,可用双手抱肩寻找感觉。 六、腆 躯干向前移动,形成”外开“的过程。是胸腔推力的向前动律。 做法: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探胸微抬头,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 七、移 腰、肩进行左右水平运动的“横线”动律。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一、蹲的练习 “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 双腿蹲: 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 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 3、踏步半蹲、全蹲 4、弓箭步蹲(正、旁) 5、移动穿掌扑步(男)单腿蹲: 1、端腿蹲 2、掖腿蹲 3、跨腿蹲 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单腿前、后下腰。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二、腰的练习 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 2、丁字步拧腰 3、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 4、弓箭步涮腰(男,1-3次)

5、踏步旁腰 6、大踏步旁腰 7、单腿重心前、后下腰 8、单腿跪前、后下腰 9、卧鱼 10、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 11、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 教材的组织范围: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常用的组合如:涮腰卧鱼,穿掌扑步风火轮 4、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三、大踢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踢前腿(勾脚、绷脚) 2、踢旁腿(勾脚、绷脚和向左、右转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 3、踢后腿 4、踢十字腿(勾脚、绷脚) 5、踢蹁腿(勾脚、绷脚和带转身的蹁腿) 6、踢盖腿(不转身与带转身的盖腿) 7、踢紫金冠 8、踢冲天炮(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大踢腿是腿部超过90度较大幅度的动作。由于运动量较大,每条腿在每一姿态上不宜连续超过8次。用不同舞姿连接起来的大踢腿动作或左、右两腿交替做时,不宜超过24次,先采用中速音乐,之后可以采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结合每一种手的姿态单一的反复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

中国古典舞如何练习旋转

中国古典舞如何练习旋转 中国古典舞如何练习旋转 中国古典舞是吸收了戏曲、武术、芭蕾的精华,并将三者加以结合发展,逐步形成的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具有强烈时代性的舞 种体系。“旋转”是古典舞训练体系中技术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没有一个舞种能够脱离转的动作。当今,中国古典舞中的旋 转能力,已经成为了评价舞者身体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 古典舞特性和充满魅力的特质所在。因此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就显 得尤为重要。 (一)旋转的种类 在舞蹈中,旋转是指人体围绕一个点或者一个轴进行的圆周运动。构成舞蹈旋转技巧的三大要素是舞姿、动力和重心轴;中国古典舞旋 转技巧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大致可分为直立转、舞姿转、复合转 三种类型。其中直立转为基础,舞姿转为核心重点,复合转为高难 技巧。它们其内部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 (二)旋转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旋转的主要特点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轴面或者说是身体在空间中发生扭转、交错的关系,是中国古典 舞旋转的独具的风格特征。同时中国古典舞也是画圆的艺术,旋转 连接转换多在三圆(平圆、立圆、8字圆)中完成。其一以“拧倾” 为核心的曲线造型是中国古典舞旋转的基本体态,也是中国古典舞 旋转的基本特点。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 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 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其二民族舞姿的 运用使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复合型与流动性加强,进一步增大了

最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舞蹈的地面训练,是舞蹈训练的一种空间占有形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在形式上包含了地面训练,亦是如此。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训练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柔韧训练(俗称为软开度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能力训练),技术、技巧动作训练三个方面。柔韧、力量、技术技巧是构成舞者职业生涯的三个主要技术性成分,亦是一名职业舞者所必须具备和达到的身体基本条件和技术条件。 地面训练,就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为舞者身体柔韧性、力量、技术技巧动作的具备与掌握,给予基础的、全面而系统的训练。地面训练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地面训练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 方法/步骤 1.基础训练 (一)坐姿(如图) 基础训练中的坐姿是:双腿伸直绷腿端坐于地面,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放于腹部横膈膜处,沉肩,双手以手指尖为点置放于身体两侧地面的一种姿态。它的具体要求是: (1)后背直立,并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此形态。 (2)坐姿平伸的双腿绷脚,用力意误集中在双脚的脚趾尖上,大腿肌肉松 弛。

2.绷脚与勾脚(如图) 绷脚与勾脚是地面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动作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是动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识。绷脚与勾脚在训练的过程中包含着勾绷脚趾,它是一组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动作,一般来讲绷脚与勾脚放在一起练习。 (1)绷脚:自脚腕处用力,推动脚弓绷直再依次用力推动脚趾绷向斜下远 处。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推动脚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脚弓延伸至脚趾,形成绷脚。绷脚在动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开的,单腿的,双脚的。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防止趹脚。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用力方法,脚趾用 力的方向一定是要向远处伸展。 ②注意腿部肌肉的用力是松弛的,向外延伸的。 (2)勾脚: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经过勾脚趾、脚掌,将力量集中在踝关节处。勾脚在训练形态上可以有正的、外开的、双脚的、单脚的。勾脚的分解练习方式可处理为先做勾脚趾再做完整的勾脚。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勾起的脚掌要正对前方,并要求踝关节屈折到最大 限度。

论中国古典舞教学法

论中国古典舞教学法 民族舞蹈古典舞蹈教学方法 中国古典舞则是在建国以后,以我国戏曲舞蹈为基础,融合了中国武术 中的因素,动态,吸收和借鉴了芭蕾舞等外来的有益成分,以传统美学思想为审美原则,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具有强烈而浓郁的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体系。经过许多艺术家的努力实践,形成了今天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 几十年来,中国古典舞日新月异,舞蹈家们的创作层出不穷,让人叹为观止。为了使中国艺术文化以及舞蹈家们的智慧结晶,这一成果永远传承下去,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的作用首当其冲,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地去完成一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民族性的教学法。 1.教学法突出了科学性 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科学性原则表现在:一是它同其它学科的教学法一样,首先明确该科目教学法的定义,以及教学法与单科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包括的内容。接着,了解舞蹈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掌握舞蹈教学法课的内容,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阐述,掌握其整体结构,包括概述,动作剖析,教学大纲与教学计 划及组合范例。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把握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A、“拧、倾、圆、曲”的身体形态。B、“内聚性”的内核。C、身韵。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舞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学法的内容的科学性,我们经过研究探讨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的舞蹈动作剖析和动作律动的阐释具有明显的科学性。 教学法对动作的剖析,运用了哲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普遍的观点, 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其中,对基本功体态,如:步、位、手。软开度训练如:射燕,探海及其作用和意义。基本动作如:地面训练,扶把训练,把下训练,功能训练等作了详尽的描绘。特别是对功能训练的阐释最为科学,每个动作的描述都遵循动作的目的和作用到动作的衔接、到由此引发出的动作种类、到动作的做法,再到动作的感觉,最后是动作的节奏及易犯的毛病等逻辑顺序来进行。就拿“蹲”来讲,其目的和作用针对人体科学中的腿部肌肉全面均衡发展以及为跳作准备等。就其种类来讲一位蹲、二位蹲、踏步蹲、弓箭步蹲等等。动作的做法被规定到某部位、某关节,甚至是指尖大的地方。感觉要到位,蹲时身体要有内在的对抗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节奏要把握清晰,这对教员的教学意义重大。蹲的科学节奏一般为舒缓的,丰富的节奏。如:2/4,6/8拍皆可。蹲还可与转、跳、控制等结合,易 犯毛病为身体未提住,重心在脚跟上等。其蹲的幅度由不同种类的蹲与动作连接决定。这些都是经过精心的探讨和实践的结果。

古典舞旋转基本技巧训练方法

古典舞旋转基本技巧训练方法 中国古典舞技术由许多内容组成,其中旋转技术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舞蹈手段。以旋转为例,既有身体在直立舞姿上的旋转,又有身体在水平、俯仰、拧倾等舞姿上的旋转,各种旋转之间还可以形成各种复合转。中国古典舞的审美需求,是在旋转中追求“盘旋萦绕”、“行云流水”的风格特性。作为一名优秀的古典舞演员,必须高质量地掌握这些旋转技巧,以适应塑造各种角色形象的需要。也需要在控制力、柔韧性、重心、协调能力、速度及呼吸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 一、古典舞的旋转分类与特点 (一)古典舞旋转基本分类 1、单一旋转:踏步掖转、上步掖转、跨腿转等。 2、连续旋转:连续旁腿转、连续平转等。 3、复合旋转:扫蹚探海转、平转接舞姿转等。 (二)旋转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中的旋转有很大不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 1、舞姿 中国古典舞的旋转在姿态上丰富多彩。其一,有直立式旋转(如掖腿

转、端腿转等),还有各种拧倾式旋转(如斜探海转、吸腿拧身转等)。其二,是在“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在动作中显出婉转中的修长,以及转在腾空中的延续,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其三,为空中旋转,如旋风空转,跨掖空转。其四,为俯身的探海转及仰身的仰身转。按旋转的空间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原地重心的旋转和移动重心的旋转。① 2、发力 各种旋转有不同的起法儿,起法儿不同,发力点的形成也不同,一般来讲是韧性发力,走上留下。还有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蹚探海转。 3、重心 可分为上盘、中盘、下盘。上盘如“仰胸紫金冠转”,中盘如“斜探海转”,下盘如“扫堂转”等。 4、复合转 各种旋转之间还可以通过巧妙地连接形成各种复合转(如平转接搬紫金冠转、后腿转接斜探海转等)。古典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 (2)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代码:E2201 2、英文译名:Classical Dance Training 3、课程性质:专业课 4、适用专业和年级:表演(舞蹈表演-古典舞)专业/二、三、四年级 5、学时与学分:900学时,35学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是为培养中国古典舞优秀表演人才设立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在中专舞蹈教育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材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使学生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开发和训练,同时掌握理解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方法,为今后成为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 第一学年——基础训练阶段。主要对肢体的基本形态、用力方法进行专业化规整 第二学年——短句强化阶段。从单一的基础素质能力,单一技术技巧训练转向“短句形式”的训练,即把动作多种因素组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动作语言,形成身法与技法相结合的训练短句,为综合性组合阶段作好铺垫和过度。(第三/四学年省略) 二、教学内容 一年级 三、把杆部分训练: 1、活动 2、蹲

3、擦地 4、小踢腿 5、单腿蹲 6、腰 7、弹腿 8、控制 9、大踢腿(前、旁、后) 四、中间部分训练: 1、大踢腿(前、旁、后、蹁、盖) 2、控制 3、旋转: 单一旋转:a掖腿转 b反跨腿转 c旁腿转 d拧身吸腿转 行进旋转:平转 4、翻身: a踏步翻身 b点翻身 c 吸翻身 d串翻身 5、小跳: 原地小跳: a一位 b变位 舞姿小跳: a射燕跳 b旁吸腿跳 流动性小跳:a擦地 b舞姿跳 6、中跳:

古典舞基本功课程教案

古典舞基本功教案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任务: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三、授课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周六上午、周日下午

四、授课地点: 音乐教室 五、内容安排: 第1-2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 第3周:中国古典舞基本脚型 第4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 第5周:中国古典舞基本脚位 第6-7周:单手基本动作 第8-9周:双手配合动作 第11-14周:身体各部分中间活动训练 第15-16周:以上基本动作练习 舞蹈队活动计划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可以训练学生感受美、体现美的能力。以活跃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少年儿童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学习、排练、表演

的过程中,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功能。 本学期我从低年纪学生开始选拔,通过舞蹈基础的教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进本动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掌握儿童舞和进本动作、基本能力、训练过节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为上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通过对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用各种类型动作,发展身体个部分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各种技巧动作。 通过作品排练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部分代表性民族舞蹈,为随时扮演各种人物形象作好准备。 活动时间:每周六 活动地点:舞蹈教室 活动内容: 一、身体基础训练 1、基本脚位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重点

舞蹈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男子) 执教年级:青少年。 教学目标: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3、提高青少年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和动作到位程度。 教学重点:想办法运用不同部位移动身体,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到位程度。 教具准备:音乐排练厅。 教学过程: 一、教学任务 1、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和舞

蹈的基本技能,可以训练学生感受美、体现美的能力。以活跃青少年的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青少年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学习、排练、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功能。 通过舞蹈基础的教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进本动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掌握基本动作、基本能力、训练过节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如:通过对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用各种类型动作,发展身体个部分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各种技巧动作 2、交流活动。 提出问题:"该动作的要求以及训练目的。"(屈膝、弯腿、直腿、勾绷脚等)。师生共同小结身体不同部位的作用。 二、探索活动 1、古典舞技巧。(蹦子、大拉腿) 1)学生一次探索。 教师示范技巧以及告诉要领,师生交流。

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方法

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方法 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方法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训练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柔韧训练(俗称为软开度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能力训练),技术、技巧动 作训练三个方面。柔韧、力量、技术技巧是构成舞者职业生涯的三 个主要技术性成分,亦是一名职业舞者所必须具备和达到的身体基 本条件和技术条件。 地面训练,就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为舞者身体柔韧性、力量、技术技巧动作的具备与掌握,给予基础的、全面而系统的训练。地 面训练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 由地面训练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 一、基础训练 图2-1坐姿 (一)坐姿(如图2-1) 基础训练中的坐姿是:双腿伸直绷腿端坐于地面,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放于腹部横膈膜处,沉肩,双手以手指尖为点置放于身 体两侧地面的一种姿态。它的具体要求是: (1)后背直立,并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此形态。 (2)坐姿平伸的双腿绷脚,用力意误集中在双脚的脚趾尖上,大 腿肌肉松弛。 1.绷脚与勾脚 绷脚与勾脚是地面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动作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是动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识。绷脚与勾脚在训 练的过程中包含着勾绷脚趾,它是一组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动作, 一般来讲绷脚与勾脚放在一起练习。

(1)绷脚:自脚腕处用力,推动脚弓绷直再依次用力推动脚趾绷 向斜下远处。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推动脚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脚弓延伸至脚趾,形成绷脚。绷脚在动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开的,单腿的, 双脚的。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防止趹脚。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用力方法,脚趾用力的方向一定是要向远处伸展。 ②注意腿部肌肉的用力是松弛的,向外延伸的。 (2)勾脚: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经过勾脚趾、脚掌,将力量集中在踝关节处。勾脚在训练形态上可以有正的、外开的、双脚的、单脚的。 勾脚的分解练习方式可处理为先做勾脚趾再做完整的勾脚。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勾起的脚掌要正对前方,并要求踝关节屈折到最大限度。 ②强调腿部前、后对抗肌群的收缩与放松。 2.压前腿(如图2-4) 压前腿是以坐姿为基本姿态,双腿并直平伸,双腿在勾和绷的形态上,结合平伸手、双托掌手位,以拉伸柔韧度为训练目的的一个 基本动作。在地面以髋关节为支点,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于横 膈膜处,同时向前延伸和向下压。 准备:坐姿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摘要:中国古典舞教学是舞蹈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舞种之一。手臂的训练又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笔者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与教学中,总结出一套针对中国古典舞手臂训练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已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从手臂的基本位置、指的训练、腕的训练、肘的训练、肩的训练五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中国古典舞教学尽自己的一点儿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舞蹈教学手臂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手臂是―个复杂而极富表现力的部位。由于手臂具有运用灵活、支配自如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整个身体动作中被发展得最丰富,也是最优美的一部分。“手臂动作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传情达意方面有着极为细腻的表达方式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并且,还有着自己独立而完整的表现程式。尤其在古老的东方舞蹈中,这一特点更为鲜明”。①我国戏曲艺术中对手臂动作的发展和运用,其形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仅手掌运动的形态描述就有各种各样的形容。如:切、分、盖、推、摊、提、压、撩、绕、盘、转、抹、劈、托、穿等等。著名戏曲表演大师梅兰芳就总结出上百种手的造型。通过若干表演艺术家的积累、总结发展、越发使得戏

曲舞蹈中的手臂动作多姿多彩,在表现力上独占优势。同时也增强了它的表演难度。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是不可能很好地支配和运用于臂动作的。身韵在吸取大量的戏曲身段和武术的同时,训练上要根据舞蹈发展的需要,从科学性、系统性及训练性等方面去重新认识和整理传统中的手臂动作。比如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口诀,体现了在审美上、动体现范上以及动作方法上对手臂的严格要求,是供我们研究分析、建立手臂训练教材的极好基础。“六方圆满、三节白然、手、眼相随、大方舒展”这是对手臂动作的总的要求。还有很多很细致的要求如对手臂的形,讲“形圆”,动作过程则要“残圆”,“形圆接线圆,线圆落形圆。”避免僵直,但又忌过于弯曲,要做到圆而舒展,又如对“劲”的要求,“虽发力于腰,必须达于梢”。意即在动作过程中,力量要一直贯通到手指尖上,反对将力量停留在肩或大臀上,形成笨拙、僵硬的状态。 一、手臂的基本位置 要使学生树立手臂在运动过程中基本位置的正确概念,必须从一开始学习舞蹈时就教给他们,并反复进行练习,形成习惯,直到巩固下来为止。准备位:双背手,两手手臂在身后轻靠于髋骨上。下侧位:简称―位。手垂于体侧,离骨盆约12公分。平侧位:简称二位。手在体侧抬与肩平,开度与胸平。上侧位:简称三位。手上举于体侧上方,离头约16公分。体前位:简称四位。手位于胸前,高度抬与肩平,

少儿古典舞教程:中国古典舞基训民族特性的体现

少儿古典舞教程:中国古典舞基训民族特性的体现 一、身体的专业条件、水平和素质 (一)柔韧性方面:作为一个民族舞演员,要求身体各关节、韧带的柔韧性要好,幅度要大,特别是对肩、腰、腿、髋的柔韧性要求很高。 1、下肢要有大的步幅:前、旁、后腿要求180度,因为演员在“控制慢板”中,通过“步幅” 来充分体现身体的表现力;而且,一系列的民族技巧需要很好的“步幅”的训练上,方法很多,有耗、压、劈、扳、踢、悠、撩。仅一个劈叉就有耗、压、拖、滚、跳、翻、扫。踢腿的种类就更多了。 2、髋关节的“开”和“掀”的幅度要大。它和芭蕾的“开”还不完全一样。我们不但要求大腿跟的外开,而且要求整个髋臼关节大幅度的运动,很多民族舞姿和技巧都需要髋关节有更大幅度的“开”和“掀”的水平。 3、交叉的幅度。要求关节的水平,并且往往和身体的拧倾结合在一起。 4、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这给弹跳等一系列的民族舞姿、造型、技巧的“爆发力”准备了素质、水平的条件和基础。 5、深蹲的水平:这也是一系列的民族舞姿、造型、技巧的必须具备的水平,要求跟腱韧带的韧性要好。 6、古典舞的舞姿幅度特别大,除了上身拧倾的要求外,要在平衡重心上实行运动和变化。这同时增大了主力腿柔韧的幅度。

(二)腰部的训练:我们民族舞对腰的训练要求很高,内容也 极为丰富。腰部的训练不光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腰”的训练,它包 括的范围要广的多。能够分为上、中、下三节。 1、素质与水平。上节——指胸腰。包括肩关节、膀跟。这个节“开”的幅度很重要,特别对女演员更是如此。它包括开、合、含、腆、涮。中节——指胸以下、胯以上这个节。各种拧腰的幅度,中节 是起决定作用的。它除了柔韧性之外,腰背水平也要靠中节来去作用。它应包括柔韧的训练、各种拧腰的训练,包括两头叠的水平、旁提的 水平训练,以及下、耗、甩、涮、抡等。下节——蛰大腿根、胯根这 个节,包括“板腰”的水平。在民族舞中,胯根这个节很重要,它和 髋的幅度及一系列民族技巧的关系密切,在民族技巧中下节运动的很多,如翻身幅度增大,速度加快,很多民族造型、舞姿技巧需要胯根 的“开”和很强的板腰水平。 2、运动中腰的水平训练。运动中要求腰的灵活、有速度、有力量。如快涮腰、风火轮、乌龙盘打、燕子穿林、青龙探爪等,要求腰拧、闪、力、活,具有高度灵敏性和力量。同时,腰也起着上下身配 合的枢纽和桥梁作用。谚语说的好:“变化在手,机关在腰”。 二、古典舞的节奏特点 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 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有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间、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 上多为符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 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所以,所形成 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刚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 三、身法韵律的贯穿 身段课提炼的身法韵律是我们基训课必须加以贯穿的,而且要从 基训的风格性、身体艺术表现力和技巧的民族性的高度在基训课中加

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 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范本一: 1高伟;雷娟;;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元素”教学的积极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年05 期 2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金浩;;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后身韵时段”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季鹰;;对身韵教学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功能与价值的再认识[J];北京舞蹈学院学 报;2007 年03 期 5刘曼利;;从《扇舞丹青》看舞蹈呼吸” [J剧影月报;2006年04期 6杨瑞燕;;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基础教学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 年S1 期 7汪丽红;;谈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与基础训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任亦男;;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01 期 9陈煜芳;;试谈当前高校中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3期 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范本二: 1. 资华筠:《舞蹈生态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年版。 2. 资华筠、王宁、资民筠、高春林:《舞蹈生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年版。 3. 叶宁:《舞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年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一.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理解其精髓,掌握与具有中国古典舞规范,扎实的基本技术,技巧的能力。通过把上擦地组合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掌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舞蹈表演中完成完美的动作与要求。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总体符合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这一目标。 二.教学对象 职业中学舞蹈专业一年级学生(有一到两年的舞蹈训练基础)。三.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把上擦地组合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脚背,与腿部的软开度的加强,与腿部力量的加强与控制。 2、擦地时脚的动作完满与控制 3、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二)教学难点:动作过程中注意身体保持直立,从脚往上肌肉的收紧。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舞蹈基训服 (二)老师准备:钢琴伴奏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明确新课内容 介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要求与作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练在今后的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性与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基本素质练习 (1)压脚背练习:音乐节奏3/4拍,学生地面横排插空对齐,脚背绷直跪下,脚腕并拢准备,双手平放膝盖前,音乐响起,胯部抬起,膝盖伸直。做8x8拍。教学要求:脚腕并拢。 (2)压腿练习:音乐节奏2/4拍,地面右脚在前竖叉准备。a 向前压8x8拍,前4x8双手扶地,后4x8双手变三位手。b向后压8x8拍,前4x8拍双手扶地,后4x8拍左手扶地,右手三位手。c变横叉4x8拍,身体往前趴。然后变反面。教学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直,上身直立,不能掀胯,节奏要准确。 (3)踢腿练习:音乐节奏2/4拍。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前、旁、后,各4x8拍,反面一样。要求:脚背带动,快起慢落。 2.把上擦地组合 (1)教师完整示范:钢琴伴奏准备2/4拍。双手扶把,一位站好准备。动作过程:a右脚由脚后跟带动向前擦出,脚尖点地整条腿外开,1x4拍完成前擦动作,然后由脚尖带动擦回一位,1x4拍完成擦回动

中国古典舞基训的要领

擦地:要求掌握细节上的规格,犹如一滴水经过地面,脚背要绷到头,并且有延伸的感觉。高年级的时候有各式变换,加主力腿蹲或半脚尖的,动力腿每次擦出要灵活自如。 蹲:从髋关节,到大胯小胯要求开,下蹲时尾椎垂直点是双脚后跟的中心,再到地面。下蹲时要绵长,像是水中的皮球,要有韧性,不能蹲死了,因为蹲是跳的准备。 小踢腿: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瞬间的爆发力,为以后的跳做起始的准备。主力腿要求稳定,动力腿不但要灵活而且要有爆发力和速度,击打的时候力量集中到小腿脚背上,不能散。高年级时会在半脚尖上做,更加要求主力腿的稳定与动力腿灵活的配合。 单腿蹲:主力腿的蹲,要求同上,动力腿与主力腿的配合最为关键,两条腿同时的弯曲和绷直。用芭蕾的意义解释更加准确,在法语中单腿蹲的的名字是风丢(译音本人太久没有写忘记了)意思是融化。双腿之间要做到拉、撑的感觉。 控制:主力腿要求稳定,动力腿要求开、绷、直。再这样的基础上提高腿的高度。腰:基本上可以说是舞姿的练习。这个组合可以很多样话,所以没有固定的动作解释。但要求无非是优美,延伸,流畅,最主要的是要有提沉再里面。 把下控制要求同把上的没有很大的区别,稳定是关键。 大踢腿:以小踢腿为基础的大踢腿,少不了动力腿的爆发力,加上腿的开、绷、直。最早的古典舞是要求勾脚,用脚尖踢眉心。 踏步翻身:要求低头,翻转时双手走立圆,速度要快,要有质感。翻转时,以手起分带动腰,过程中腰有往天花板上顶的瞬间。 点步翻身:不但双手走立圆,主要还有双脚与身体连贯性的配合,翻转的速度要快,但每个翻身的连接速度要一样,要甩头。 串翻身:上身的要求与点步一样,无论是原地的还是斜线的都要求双脚在地面蹦跳的速度平均力度平均。 上述翻身其重点都在于腰。虽然腰是以双手的力量启动的,但主要依靠腰在达到软开的基础上发力,就像发动机的核心,把来自双手的力量催化加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眼球捕捉到干净利索的翻身。 平转:要求双脚以八字外开的状态,顺时和逆时两个方向行走,每次是半个圆,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圆。要求双脚的力度相同,运行的的范围不能少于或多余半个圆(大约)古典舞是认为腰是人体的中枢,所以腰的稳定性和直立性很重要,千万不能出现塌腰的情况,塌腰是导致平转歪斜的重要原因之一.旋转时要甩头。在身体能够平衡运行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四位转:女生特有的联系。分前后四位转。前:主要是把握双脚重心在瞬间移动到一条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 头的动作: 仰头:向后做曲的动作。 转头:以额头带动,向左、右转动90度。 涮头:头经过前屈、侧曲、后扬的过程,做圆周运动。 低头:以额头带动,向前做曲的动作 摆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倾倒至最大幅度。 甩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快速转动90度。 肩的动作: 提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肩关节上提。 沉肩:在提肩的状态下,肩关节下沉。 裹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前伸的动作。 展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后缩的动作。 转肩:将裹肩、提肩、展肩、压肩的动作连贯,前向后或后向前运动。 手的动作: 提腕:在“掌形”的状态下,腕关节做上提动作。 压腕:在“掌形”的状态下,腕关节做下压动作。 摊手:手腕关节做由里向外的绕腕(即立圆转动),成手心向上的掌形。 推手:“推手”也可称称“推掌”。手腕关节做由外向里的绕腕(即立圆转动),经过提腕,成手心向外的掌形,要立掌、翘指。

轮指:两只手像立着的齿轮般依次轮转,分为由拇指带动向外依次轮转和由小指带动向里依次轮转两种。 小五花:在“掌形”的状态下,腕部外侧相对经过腕部内测相对,双手做对称盘手动作,转动一周。 手臂动作: 合手:“合手”也称“盖手”手以“掌形”在屈臂的状态下,由手腕松弛的带动,由旁提起,经上方垂肘从胸前落下,手心往下按的动作。 分手:手以“掌形”在屈臂的状态下,由身前提起,经上方向旁落下,做立圆的弧线动作 抹手:手以“掌形”由屈臂到直臂,在身前做水平运动,分为单抹手、双抹手、交叉抹手。 穿手:手以“掌形”或“剑指”,以指尖为引领,做由内向外的直线运动,分为上穿手、下穿手、平穿手、后穿手、斜上穿手、斜下穿手。 掏手:手成“掌形”,以指尖引领,下盘手至身侧夹肘。 抽手:手以“掌形”或“剑指”,以肘为引领,做由外向内的直线运动。 晃手:手以“掌形”,手臂在立圆的运动轨迹上,做身前“分手”与“合手”配合动作。

(参考1)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教学计划

中国古典舞基训安排计划 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的进行,没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将导致教学的目的性,影响教学应有的成果。因此,教学活动都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教程大致可分为三段:即恢复课、授新课、复习和考试(或汇报)。 1、恢复课。是休假(一个月左右)后上课的最初阶段,一般历时三周左右。低年级稍长,高年级可短。低年级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假期(或间歇期)“退功”幅度大,恢复课可用二周至三周。高年级学生由于已经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础,假期(或间歇期)“退功”幅度相对较小,恢复课可安排两周左右。在学生间歇期间,即使学生坚持一定量的基训练习,但运动量仍然会较正常课减少,学生身体的关节、韧带、肌肉的能力与技术方法体力等方面都会有所减退,因此恢复课就是:(1)使学生身体各部位(颈、肩、背、腰、髋、膝、脚腕、脚趾)的能力、体力与技术的“法儿”都恢复到上学期末(间歇前)已达到的水平。(2)对上学期末学生已掌握的教材进行有重点的复习(技巧部分单一训练为主),使之巩固或提高。(3)有重点地克服与纠正学生休假前在训练中遗留的毛病和弱点,如跳、转、翻各类技巧中存

在的具有倾向性的毛病,或身体某部位的能力较薄弱等等。 恢复课从开始到结束,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与教学进程的速度以及运动量等方面,都需要逐步加强,使学生体力、能力与技巧的恢复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2、授新课。授新课是每一学期教学内容最多、历时最长的一个教学阶段,相对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授新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1)教授新教材。(2)对已学过的技巧加大难度。(3)在已经学过的单一动作基础上进行组合练习,以及加大已学过的组合难度。制定授新课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依据年级教学大纲或某一教学阶段规定的新课程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基础和授新课所占有的学时来安排,对所授新课内容在本学期末应达到的水平做一个估计和设想。安排的依据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以及教材自身的纵、横关系。 3、复习与考试。考试或汇报前的三周左右应进入总复习阶段,对本学期或本阶段所教授的新教材进一步巩固提高,不宜再教授新教材。因为此时已临近新的休假,如果教授新教材,学生在休假期间无法保证必需的时间练习,学了也难于掌握和巩固。复习课也是最后将本学(或本阶段)所教授的主要教材集中组织为一堂课的过程。一堂考试课(或汇报课)应展示本学期或某一教学阶段的最高成果,这堂课既要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一.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 舞的风貌及理解其精髓,掌握和具有中国古典舞规范,扎实的基本技术,技巧的能力。通过把上擦地组合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 掌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舞蹈表演中完成完美的动作和要求。从而 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总体符合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这一目标。 二.教学对象 职业中学舞蹈专业一年级学生(有一到两年的舞蹈训练基础)。三.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把上擦地组合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脚背,和腿部的软开度的加强,和腿部力量的加强与控制。 2.擦地时脚的动作完满和控制 3. 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二)教学难点:动作过程中注意身体保持直立,从脚往上肌肉的 收紧。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舞蹈基训服 (二)老师准备:钢琴伴奏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明确新课内容 介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和作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本 功练在今后的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基本素质练习 (1)压脚背练习:音乐节奏 3/4 拍,学生地面横排插空对齐, 脚背绷直跪下,脚腕并拢准备,双手平放膝盖前,音乐响起,胯部抬起,膝盖伸直。做 8x8 拍。教学要求:脚腕并拢。 (2)压腿练习:音乐节奏 2/4 拍,地面右脚在前竖叉准备。 a 向前压 8x8 拍,前 4x8 双手扶地,后 4x8 双手变三位手。 b 向后压 8x8 拍,前 4x8 拍双手扶地,后4x8 拍左手扶地,右手三位手。 c 变横叉4x8 拍,身体往前趴。然后变反面。教学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直, 上身直立,不能掀胯,节奏要准确。 (3)踢腿练习:音乐节奏 2/4 拍。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前、旁、后,各 4x8 拍,反面一样。要求:脚背带动,快起慢落。 2.把上擦地组合 (1)教师完整示范:钢琴伴奏准备 2/4 拍。双手扶把,一位站 好准备。动作过程: a 右脚由脚后跟带动向前擦出,脚尖点地整条腿

《中国古典舞韵》教案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教案

2011年10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30人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舞蹈》(主编:吴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力以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气息、掌握规律并初步控制气息; 2.将气息初步运用到所学动作中,使动作灵活舒展,传情达意。 难点:灵活运用气息引领动作,使动作流畅自然、传情达意。 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另外通过剧目赏析等手段让抽象的气息具体化.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不同情景的设定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方法;在情景中讲解示范动作;在情景中练习表演;在情景中感受气息对动作产生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合练习与展示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研究等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小组内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增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