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为提高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效,从产学研合作动力、合作水平、合作效果等方面深入分析目前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研究生方面出现的问题,通过构建共同利益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工作站考核机制及进站研究生考核标准等,探索在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提高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制度与对策。

[关键词]政府主导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学研应用型研究生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2009年国家开始招收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定义专业学位为“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成为应用型学位研究生的重要考核指标,培养过程中实现科研、工程实践与研究生培养的有机结合至关重要,而这正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优势所在。研究生培养与产学研合作的衔接,牵涉众多,系统性强,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深层次发展,政府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9年江苏省以政府行为的方式组织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企业为主体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引入高等院校研究生导师及学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工作站主要任务是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培训。其功能定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规模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重要平台。目前建设规模已达到1000余家,完成3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站培养,利用地方产业资源,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应用型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研究生。

通过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与近几年进站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结合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特点及定位,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动力机制、合作水平及运行效果等方面,探索分析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培养应用型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以便充分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作用,优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环境,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政府主导特征及合作模式

江苏省政府2009年在张家港市开始试点推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专门出台

最新 浅谈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精品

浅谈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导语:随着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化,相互作用型大学和企业的广泛出现,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组织形式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逐步解决成果产业化保障机制、部门间协同性等问题。 一.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点到线到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的时期。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产学研合作得到不断深化,结合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向深层次、紧密性、实体化方向发展,呈现出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 1.产学研合作已由各地自发性的探求摸索上升至具有国家较强理性的战略高度 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随后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这一重要论断第一次把产学研结合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既符合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也抓住了当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2006年12月,科技部、财政部、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体现了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管理机制的创新,从宏观层面统一加强了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指导,为开创我国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2007年“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在钢铁、煤炭、化工和农业装备4个领域,组建4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此,标志了我国产学研合作已由各地自发性的探求摸索阶段,发展上升至具有国家较强理性的战略高度。 2.产学研合作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随着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化,相互作用型大学和企业的广泛出现,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组织形式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逐步解决成果产业化保障机制、部门间协同性等问题。例如,浙江大学提出全面服务浙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研究开发中心,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3.产学研合作由宣传发动向深层次、实体化运作转变 产学研合作工作由宣传造势走向有效踏实的实际合作,由突击式合作走向经常性合作,由碰撞式合作走向网络式合作,由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合作,由原来“要我结合”转向“我要结合”,从“你出题我研制”转向“资本结合”,“从项目合作”转向“共建利益共同体”。例如:中科院发挥科技优势,组织实施全方位、多模式、多渠道、多领域产学研合作,以多种形式开展同地方经

20200527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手册Word

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手册 学号 姓名 院别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目 录《苏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手册》填写规范 (一)《苏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手册》是苏州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基本依据,是永久保存记载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过程的重要档案文件。自入学开始,研究生、导师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以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准确完整记录每一个过程。 (二)填写本手册前,必须认真阅读理解: 《苏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试行)》 《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开题管理暂行办法》 《苏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 《苏州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条例(试行)》。 (三)研究生、导师和培养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培养环节认真执行。末完成本手册规定的上一个培养环节者,不得进入下一个培养环节。末完成本手册规定的所有培养环节者不得毕业,不得申请学位。 (四)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者,必须呈交由导师、培养单位领导签名的书面证明。无故未完成者,研究生管理部门将对其学籍做出处理。 (五)在毕业答辩后,本手册一式两份(A4 纸正反面打印),相关老师签字、院系盖章后一份保存在学校档案馆,一份存入研究生个人档案。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1) 第二部分培养计划 (5) 第三部分论文开题 (8) 第四部分中期考核 (14) 第五部分学位论文答辩 (21) 第六部分必修环节 (24) 第七部分科研成果 (27)

第一部分 I基本情况 姓名曾用名性别民族 籍贯省(市)市(县)出生日期年月日身份证号 政治面貌婚姻状况 入学考试类别全国统考、推荐免试、单独考试研究生证号 录取类别非定向、定向学制 现在家 在校宿舍号 庭住址 家庭在校宿舍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移动 毕业学校毕业时间年月 入学前 毕业专业 最后学历 曾获何学位 单位 入学前 地址 工作情况 部门职务 姓名出生年月政治面貌 爱 籍贯省(市)市(县)文化程度 人 工作单位职务 单号研究生双号研究生粘贴相片处粘贴相片处 1基本情况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一)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一) 技术创新是科技、生产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 一、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现状 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实现产学研水平不断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技术引进与购买。该模式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快讯、技术市场等信息交流形式向社会公布,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通过科技产权有偿转让实现生产应用转化。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 2.3亿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6.0亿元,在经费投入上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2.合作成立科技实体。即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之间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统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者是股份公司,或者是项目公司,或者以技术入股等。2003年以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大突破。如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数家合作单位成为公司的股东,密切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共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双方组织生产。如海信集团2004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造纸机项目,项目知识产权归美光机械公司所有。第二种合作开发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即实验室研究工作由高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利润按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分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科技成果的二次技术开发容易成功;企业发挥在资金、场地、市场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可较快地组织实施,迅速开拓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成立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研究中试基地”。 4.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内实行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兴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能为本单位增加收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能为科技研究提供试验场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并自行投入生产的“海力特”、“甘糖酯”两项海洋药物新品种,近四年来创产值2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 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建议 推动一个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推动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政府的职责是为这种体系的建立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形成有利于创新资源聚集和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政策条件。 1.政府继续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调节力度。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改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以优越的合作条件吸引国内外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回暖产学研合作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氛围。再次,推动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并规范其运作,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平台。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同

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本文借鉴国外协同创新的模式,结合中国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了要重视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协同合作,高校参与产业集群的创新联盟必须以学科集群的形态出现,以及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标签: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机制;学科集群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意义 (一)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 经济增长依赖于自然资源、资本、人力资源和技术,其中人力资源和技术是息息相关的,经济增长仅依赖于自然资源和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开发,协同创新可以将人力资本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适时转变科研评价体系,不以论文数量、刊物等级、获奖情况为标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才能实现创新驱动。 (二)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 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急需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井。国家创新能力不是个体的孤立发展、相互脱节,而是要协同创新。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国家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一流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才能参与世界竞争。 二、文献综述 不同的高校选择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高晓莉认为,中国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政府主导型、行业主导型和服务区域型。政府主导型综合实力很强,它们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行业主导型行业优势突出,能解决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创新技术问题,得到行业及主管部位的全力支持;服务区域型主要是地方高校和应用型大学,这些高校服务区域地方,市场实用性强。需要强调的是,协同创新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环境和实际情况的变化,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三、国外协同创新的模式及其启示 (一)日本模式 日本的高校和产业合作主要有向下几种形式。 1.共同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划方案.doc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学术型硕士 专业名称:文艺学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2017.6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 年版): 专业名称:文艺学 ( 专业代码: 050101) 一、培养目标 文艺学专业是人文学科之重要学科,研究文学活动、文学事实及相关艺术、文化活动,能够为 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总起来说是让在校期间的硕士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且具有应用于文艺实践的能力,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能够对理论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重要的文论家的文论思想、 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进行辩证的分析,古为今用。马列文论与文艺学基本理论方向要求能够在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关注文艺实践,对文艺学与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提升。西方文艺理论方向则要求能够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较为熟悉,能够较系统地分析西方文艺理论家的思想,评价其地位与影响。 审美文化方向则需了解审美文化之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既可开展对大众文化的积极探索,也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审美意识进行研究。文艺批评方向要求能够对中外文艺作品、作家进行科学的批评,具有一定的学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文艺创作与批评有建设意义。 二、培养要求 通过对文艺学学科及其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 创新意识并能满足社会尤其是影视新闻出版传媒机构、政府机关、文艺社会团体及院校需要的文艺 学方面高层次专门实践人才。使硕士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熟练地运 用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工具,在文艺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方向应与招生目录相符) 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 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 3西方文艺理论 4审美文化学 5文艺批评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要求与培养环节: 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为 3 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践三个环节。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践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三年制专业所有课程要求在第一、二、三学期修完。 2、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环节总学分≥ 37 分项说明 课程学习≥31 学学位课≥ 21 学公共必修课≥7 学分 环节分分专业必修课≥14 学分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 中地大研发〔2017〕10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和提升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与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一种突出应用性、职业化要求的研究生培养类型,其区别于侧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第二章修业年限与学习形式 第三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为五年。超过最长修业年限者且未达到结业要求的,将按照《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给予退学处理。

超过基本修业年限而未达到最长学习年限者不再享受各类奖、助学金。 第四条学习形式: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具体授课方式及时间安排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 第三章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案 第五条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第六条培养方案是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进行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 第七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应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充分体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基本改革方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应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八条培养方案应包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与学分、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部分。 第九条各专业学位点应依据本规定,结合本学位点实际,并

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选择与应用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9, 9(3), 329-33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75996547.html,/journal/m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75996547.html,/10.12677/mm.2019.93039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Model in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ini Yan Shanghai Electr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Shanghai Received: May 13th, 2019; accepted: May 28th, 2019; published: Jun. 4th, 2019 Abstract 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elaborates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used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kes some discussions on its promo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relat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ts possible effects, so as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implementing the cooperation mode for actual work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Mode 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选择与 应用 颜贝妮 上海电气环保集团,上海 收稿日期:2019年5月13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4日 摘要 本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运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类阐述,并就其在企业相关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推行

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产学研合作体制与机制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产学研合作体制与机制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70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产学研合作体制与机制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案人:黄维礼 主题词:教育,高校科研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产学研合作是指学术界与产业界为共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而形成的合作交流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近十几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迅速,创造出了多样化的模式,主要有市场主导型、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三方共建型和政府主导型等五种。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缺乏高校与企业的有效联合机制。 2、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不强。 3、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科研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经费分配不合理、合作研究中心缺乏、信息平台建设落后等问题。 4、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权属和定价评估问题。 5、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难以转化的问题。 为此建议: 1、妥善处理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问题 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间智力资源、生产资源等创新资源的整合,使高新技术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现实生产力。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更依赖于企业的成熟度和高校与企业的契合度,以及法律精神与意识的提升。因此还不能简单地一刀切,笼统地以企业为主体。从目前的模式来看,以企业为主体在实施过程中被简单地理解为把资助的重点放在企业上,或者由企业统筹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相关项目的申请,其结果是忽略了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忽略高校研发这一过程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不能忽略产学研合作的全过程,要对研发、中试、商品转化等全过程进行专门的资金资助与监控,逐步培育企业的成熟度和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平衡性。 2、高校应逐渐建立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相关制度和机制 其核心是如何建立与企业需求相联系的合作机制和促进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其关键步骤则需要高校的相关领导层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更加灵活而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制定相关鼓励措施,鼓励与市场需要相联系的应用性研究和技术研究的转向,制定科研成果分类管理的基本制度。此外,高校也应确立社会服务和产学研合作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价值与重要作用,成立科研成果转化的专门机构,对教师的成果进行合理的价值评

研究生培养类型(专硕,学硕)

按照培养类型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型研究生是硕士研究生一个分支,与专业学位硕士相对应。学术型研究生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硕士学位。 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专业学位硕士,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目前耳熟能详的MBA、MPA都是属于专业学位范畴;说陌生,因为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2013年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 技术创新是科技、生产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 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 一、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现状 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实现产学研水平不断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技术引进与购买。该模式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快讯、技术市场等信息交流形式向社会公布,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通过科技产权有偿转让实现生产应用转化。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 2.3亿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6.0亿元,在经费投入上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2.合作成立科技实体。即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之间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统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者是股份公司,或者是项目公司,或者以技术入股等。2003年以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

大突破。如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数家合作单位成为公司的股东,密切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共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双方组织生产。如海信集团2004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造纸机项目,项目知识产权归美光机械公司所有。第二种合作开发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即实验室研究工作由高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利润按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分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科技成果的二次技术开发容易成功;企业发挥在资金、场地、市场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可较快地组织实施,迅速开拓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成立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研究中试基地”。 4.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内实行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兴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能为本单位增加收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能为科技研究提供试验场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并自行投入生产的“海力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高校尚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亟需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管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字:协同创新高校 第一章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着重阐述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和关键。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

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不同高校各学科之间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者、企业生产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具体来说,在学科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荣融合;在社会发展上,科技界与经济界的互动更加密切;在国际科技形式上,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与频繁。 第二章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 在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收稿日期] 2005-08-29[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B1-027-04) [作者简介]姜健(1970-),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工程;杨宝灵(1969-),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生物学。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由它引发的经济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的世纪,在重塑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经济社会。教育要面向未来,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根本,其根本要求为:一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基础;二是要求学生要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三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自我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四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高素质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造就过程中,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三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产学研结合教育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有上百年的实践,并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成功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西方国家崇尚的高等教育“回归工程”,又把产学研结合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始终处于自发状态,并且时起时落。究其原因,一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教育与社会的分离,科技与生产的脱节;二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把人才培养局限于学校狭窄的专业适应性教育,把实践性能力培养限制在校内各环节的加强和社会对口、单一性的训练上,客观上阻碍了教育的改革;三是强调学术培养,忽视工程实践,把产

研究生培养过程情况分析报告模板(专业型硕士)

(201×-201×学年) (此报告每年10月20日前提交研究生院) 一、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1.课程教学基本信息 按照本类别(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本学年开展课程教学的基本信息见表1。 沿专题讲座、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等非授课课程;2.课程名称必须与培养方案相对应,并正确标明课程代码;3.课程类型按学位课或非学位课两类注明;4.开课学期按照培养方案中计划的学期填写;5.开课情况栏中对于按计划已开课程填写“按计划开课”,对于因无人选课而未开课程填写“无人选课”,对于未按计划开课的课程填写“未按计划开课”,对于培养计划中非本学年开设但调整到本学年的已开课程填写“调整开课”。 2.课程成绩分析 本学年已开各课程的成绩统计情况见表2和附3。 表2.本学年已开必修课程的成绩统计分析

二、开题情况 按照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和学校开题规定,本学年学位论文开题的基本信息和统计分析见表4~表6。 表4.论文开题基本信息 注:开题结果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 表5.论文开题情况统计分析 表6.研究生第三学期开题情况

三、中期检查情况 按照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和学校中期检查规定,本学年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基本信息和统计分析见表7、表8。 表7.论文中期检查基本信息 注:中期检查结果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 表8.论文中期检查情况统计分析 四、实践环节 按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要求,本学年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基本信息和统计分析见表9、表10。 表9.专业实践情况基本信息

表10.专业实践完成情况统计分析 五、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着重查找、分析是否按教学计划安排授课、是否按规定学时授课、成绩考核方式是否与教学大纲一致,课程成绩评定是否规范、是否有考勤记录等管理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开题和中期检测:着重查找研究生是否按时、按规定程序进行了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 专业实践:着重查找实践单位、实践时间、实践指导教师是否符合学校的有关规定。 六、问题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措施。

产学研合作协议模板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加强校企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XXXXXXXX(以下简称甲方)和XXXXXXXXX(以下简称乙方)经充分讨论和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真诚合作、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和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甲乙双方同意达成以下协议:一、合作原则 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发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合作,形成科技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二、合作内容 (一)构建XXX行业人才共享机制 1、根据工作需要,双方选派工作人员到对方单位挂职锻炼或定期跟班学习,提升理论知识和相关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

2、根据甲方教学改革需要,甲方聘请乙方的业务专家、业务骨干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甲方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并定期邀请到校进行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 3、乙方聘请甲方教师参与XXX行业研究管理工作,指导业务工作实施、技术设计和管理,参与XXX行业研究工作。 (二)搭建无人机行业“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技术服务平台 1、技术服务的合作 (1)甲方利用学校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同乙方一起搭建XXX行业系统技术服务平台,协同XXX行业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2)乙方利用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优势,帮助甲方解决相关专业的教学难题。 2、教育培训的合作 (1)乙方支持甲方选派青年教师到XXX行业企业锻炼,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到甲方担任兼职教师。 (2)甲方支持乙方干部、职工和各类人才培训,采取定向办班、岗位技能培训、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积极开展行政及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汇总

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4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土木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土木工程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土木工程学科或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1、新型数值方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地基处理理论与应用; 3、地震和风荷载下结构隔震减震(振)和智能控制; 4、混凝土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与应用; 5、大跨度结构与高层结构; 6、新型材料与高性能混凝土; 7、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补强修复技术; 8、结构防火防雷理论和技术; 9、大跨桥梁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 10、隧道抗震分析和设计理论; 11、道路工程; 12、交通工程。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0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4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备注:本专业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需参照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生除了需要修满所规定的课程学分外,其培养主要通过研究实践来进行。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科点的作用。 2.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方向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并撰写选题报告,然后就选题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报告,听取专家们的质疑并进行答辩,选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正式进入博士论文工作阶段。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一、区域企业集群发展趋势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将专业综合改革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深化工程(征求意见稿)》把专业群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校专业群,推动相近专业间联合,共享优质资源,形成集群合力”。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多样的特点,恰恰使学校学科专业的集群发展成为可能。同时,近年来,大学适龄入学人口数字不断下降,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出于效益、质量和特色凝练等方面考虑,也需要促进学科专业群建设,提升其与区域典型企业集群的合作能力,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支撑。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过去遵循的与企业“点对点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和高校发展需要,不能满足 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表现出比较强的局限性。主要是缺乏战略层面的合作内容,产学研各方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不能较好产生协同倍增效应,不能满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期深入开展,不利于学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迫切需要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对接高校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的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二、“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首都最大的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立足自身特点和办学定位,依托北京市典型行业、典型区域的企业集群,改变过去高校与企业间“点对点”或是“点面式”相对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特点,发挥其学科专业综合的优势,集成整合高校资源,探索凝练形成了“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上升到学校学科专业群和企业集群直接对接的高度,开展“政产学研用”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在实现育人功能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学校自身发展。本模式适用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或以学科专业群建设为导向、专业之间交叉融合的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产业方适用于企业集群特点明显的区域,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为支持, 面向科技产业园区、高新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等。 “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和特点,优化整合校内专业结构和专业群,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企业集群方式,联合企业集群地的政府、行业、企业,实施全方位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北京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并为首都企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持。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学校的育人功能和社会责任。 这种新模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群对群”,即改变以往点

XX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湖南师范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版)专业类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代码:********)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学科简介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由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工程与设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依托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学科优势,构建了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培养了大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其技术特征是电子技术利用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微纳电子、光电子、微波等基础理论研究电子元器件、传感器、集成电路、计算机、微纳米材料等的设计和制造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号检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与应用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点拥有教授、副教授、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队伍,学术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拥有省部级电子信息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省部级产学研创新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校级示范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等;承担了大量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课题;在电子通信工程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1、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 2、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3、通信技术与信息系统 4、网络与信息安全 5、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 6、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7、生物医学电子及处理 8、物理电子材料与器件 9、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进一步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从组织安排,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了解本领域技术发展趋势,跟踪本领域技术发展前沿,快速获取本领域的先进技术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主报告)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创新成果 (第二届) 主 报 告 成果名称: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申报单位:技术中心

目录 一、华塑股份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背景 (2) (一)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比较分析 (3) (二)提升华塑股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10) 二、华塑股份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过程 (12) (一)结合企业战略,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产学研合作战略 (12) (二)建立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创新的体系 (15) 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公司科技实力 (17)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塑股份)成立于 2009 年 3 月,由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8%)、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持股12%)、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 10%)、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变更为皖投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 10%)、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10%)5 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同投资组建,是安徽省“861”工程重点项目,省高新技术企业。华塑股份所属产业涉及化工、冶金、电力、非煤矿山、建材、轻工等多个领域。华塑股份坚持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发扬“诚信、责任、人本、卓越”的企业精神,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42万吨聚氯乙烯、32 万吨离子膜烧碱、56 万吨电石、110 万吨电石渣水泥、2×300MW 热电和 1200 万吨石灰石生产能力,同时拥有省氯碱化工工程技术、省院士工作站、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华塑股份是定远县龙头企业,2015 年通过 IS09001 质量体系认证,先后荣获省“十二五”节能先进单位、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单位、滁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一、华塑股份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背景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创新发展,产业先行,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复杂性的日益加剧,企业单靠自身内部的研发能力已难以跟上技术进步的节奏。寻求外部创新资源和合作,正成为企业增强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更是当前我国科研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