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在“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3S”技术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

“3S”技术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

L i n y e s h u i l i一、"3S"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R S)、地理信息系统(G I S)和全球定位系统(G P S)已走过了各自的独立发展阶段,在各技术取得成就的同时,科学家和应用部门逐渐地认识到单独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技术往往不能满足一些应用工程的需要。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灾害防治等国际关注的点问题的提出,人们迫切希望能具有提供全方位的准实时或实时的地面观测信息的能力。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整体的"时效性"距全球变化研究及环境、资源、灾害动态监测的需求尚有一段距离。

"3S"技术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

二、"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1、促进林业现代化管理随着"3S"技术的逐步应用,R S能迅速获取大范围信息,G P S能准确获取具体定位信息,G I S能对R S和G P S获取的信息迅速作出反应,进行综合管理。

"3S"的同步应用,不但能实现森林资源和经营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还能通过对森力资源内部各方面的全面有效监管,具体落实山头的林地、湿地、沙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林业资源的基础数据,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和掌握,对造林地块和造林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对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预测和模拟,实现造林决策的规划图,完善知识库,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林业生产率,逐步转变林业的粗放经营方式,走上精准经营之路,促进森林资源的现代化管理。

2、实现林业的无纸化办公2009年,中国林业门户网的改版与整合,林业内网办公平台的推行使用,林业信息专网及政务公开平台的扩建,建立起了覆盖全国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国家林业局京内外各直属单位的林业专网系统。

通过建设各类门户网站、办公资源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专业办公数据库,为我国林业系统搭建了技术先进、功能相对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各类数据的便捷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发布等,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全球性的数据管理系统,它能够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以便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和决策。

农业是GIS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现代农业中,GIS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帮助农民优化农业生产、管理农业资源、制定效率更高的农业计划,使农业生产更加可持续和高效。

GI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块管理GIS技术能够帮助农民进行地块管理,包括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状态的监测和评估、土地质量的分析、农作物类型和耕作方式的选择等。

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和模拟,农民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土地资源,及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水资源管理GIS技术可以帮助农民管理水资源,确定地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的监测和评估,实现农业用水的计划和管理。

通过GIS技术的分析,农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农田内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状况,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水土流失。

3、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GIS技术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情况,及时预警,采取相应的灾害减轻措施,如旱灾、水灾、地震等。

同时,GIS技术也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环境监测,包括土壤质量、气候变化、气象预测等方面的监测,以便更好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农业信息化管理GIS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包括种植、施肥、灌溉、收获、运输等方面的信息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制作。

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农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总之,GIS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尤其在推进数字农业发展的过程中,GIS技术的应用将更加重要,将帮助农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发挥农业的生态效益。

3S技术在布尔津县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布尔津县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的叠 加 , 以清 楚 、 观 地 看 出 林 地 分 布 情 况 。综 合 考 虑 可 直 水 资 源 以及 自然 条件 , 选 出满 足 工 程造 林 依 据 的 地块 。 挑
“S 技 术 在 处 理 问 题 上 具 有 准 确 、 速 、 效 , 本 投 入 3” 快 高 成
性, 便利地获得 了不易到达区域的林业 资源信息 , 同时也 低, 产出效益高等特点。三者结合可 以为三北 防护林体系
大 大节 省 了规 划 所需 要 的人 力 、 力 、 间 。此 外 利 用 3 建 设 林 工 程规 划 工 作 提 供 强 大 的技 术 手 段 。 物 时 S
织 力 量 , 已完成 或 阶段 性 完 成 的 林 对
推广机构 , 应尽快配备必要 的林果品
在生产 过程 中 , 随时对 有机配套 、 整合提升 , 强化管理 、 提高 业工程 ,及时进行量化效益评估 , 更 质检测设备 , 保证 进一 果品质量进行控制性动态检测 , 效率 , 自治 区林业科技管理部 门当 加准确地反映出林业建设成效 , 是 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步彰显林业 的社会化功能 。
调查需用笔记本 电脑 、 手持式 G S G S天线 。 P 及 P 所需软件设备为 :R A 8 , N I.影像 处理 软件 E D S. E V4 6 5 软 件 ,u e p 0 8地 理 信 息 平 台 软 件 ,Z 、 P S pr 20 Ma O IMA —
用, 也促进 了布尔津县林业信息化 的进程 。
业 社会 地 位 的有 力 提 升 , 会 各 方 面 社 聚集 , 科 技 投 入 与 生产 对 技 术 的需 但
源 ,制定有效的科技支撑工作方案 ,
学研 究 技 术 水 平 , 为林 业 产 业 升 级 奠

测绘技术中的GIS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测绘技术中的GIS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测绘技术中的GIS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案例一、引言生态保护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GIS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在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效率、科学规划和决策等方面的优势。

二、案例一:湿地保护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最为脆弱的环境类型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为生物多样化的地区之一。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GIS技术可以用于湿地的调查和监测。

例如,在某国的湿地保护项目中,研究人员使用GIS技术收集了湿地植被类型、水质状况、动物迁徙路径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湿地的演化过程,从而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案例二:森林管理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碳汇,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森林的管理需要对其面积、类型、年龄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一项森林管理项目中,GIS技术被用于制定森林伐木的计划。

通过对森林植被分布、土壤水分、气候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家们成功地确定了合适的伐木区域和时间,从而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四、案例三:物种保护保护物种多样性是生态保护的核心任务之一。

而要进行物种保护,就需要对物种的分布、繁殖地、迁徙路线等信息进行准确地掌握。

在一项大熊猫保护项目中,GIS技术被用于监测大熊猫的栖息地和活动范围。

通过采集大熊猫的足迹、栖息地环境等数据,并结合卫星遥感图像,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大熊猫的分布规律和栖息地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五、案例四: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任何一个生态保护项目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GIS技术可以根据空间分析方法来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例如,在一座新建水库的环境评估中,研究人员使用GIS技术分析了水库对周边土壤侵蚀、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浅谈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上的应用

浅谈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上的应用

浅谈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上的应用作者:杨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1期GIS作为一门综合的学科,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GIS最大的特点就是图形和属性的结合,因此GIS可以更加直观、方便、快捷地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从而使得我们林业资源管理也更加离不开GIS的支持。

从发展的角度看,应用GIS技术势在必行,GIS的应用也势必成为今后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主流。

现阶段,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的重视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细化和加深,GIS技术成为森林资源管理精准化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通过GIS系统可以将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进行充分融合,并可以快速分析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大大提高了精度和速度,可以更好地为森林资源管理服务。

一、什么是GIS所谓的GIS是英文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的缩写,也被称为地理信息系统。

他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更直观快速的表达出空间信息和分析结果。

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系统。

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介绍目前我们常见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有国内的mapgis、supermap和国外的arcgis、mapinfo。

在业界arcgis无疑是领头羊一般的存在,但我不得不要重点提及一下我国自主研发的supermap。

由于采用了更新的核心技术,使得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supermap更符合国人的操作习惯,以及国家对自主研发科研成果十分重视,相对arcgis价格更加亲民,在今后国内的发展会更具有优勢,会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森林资源管理GIS系统1、系统功能森林资源管理GIS系统是对林业资源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传输、发布和共享的数字化平台,该系统可以有效分析数据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特征以及提供技术平台和数据支撑。

地理信息系统在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在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倒伏 , 同时抑制膜 下杂草 的生 长。 54 2 浇水 : .. 培土后根据土壤墒 情进 行浇 水 , 每次 浇水量 不 宜过大 , 漫垄 , 勿 保持土壤干湿 。 54 3 根外追肥 : .. 在花盛开 时进 行根 外追 肥 , 喷施 时间 以下 午 6时以后 为好 , 67 2喷施尿素 3g磷 酸二氢钾 3g 每 6m 0, 0。 54 4 病虫 害防治 : .. 万寿菊病虫害较少 , 主要是病毒病 、 枯萎 病、 红蜘蛛 。对病毒 病用 病毒威 、 毒 清进行 防 治对 枯萎病 菌 用 7 %百菌清 、 5 多菌灵 、 乙磷铝 、 甲基 托 布津进 行 防治 ; 红 对 蜘蛛在初期进 行 防治 , 4 %氧 化乐 果 10 用 0 00—10 液 或 50倍 5 %马拉硫磷乳油 10 0 00倍液 , 7 隔 d喷 1 , 次 连喷 2次 。 来稿 日期 :06 2—1 20 —0 0
t re— n r rtcin fr s t a c lr t te a o s t n vr s e c a a e n a sesf m u h e s t i tn ii h  ̄ - o t p e t e t o c e ae h f r t i i e n e m n g me t rn fr o r g n s ne s s h o o o e fe a o e t r o o v m
为适应林业建设 的发展 , 强对退耕 还林 、 加 三北 防护林 的管理工作 , 建立退 耕还林 及三 北防护林 地理信 息 系统 , 完 善管理机制 , 实现空间信 息的查 询管理 、 动态监 测及 数据更
分析 、 图形再现和数据交换等 , 数据库分 基础数据库 ( 即基础 地形 图)专题 ( 数据库 等。每个数 据库 由若 干数 据层构 、 图) 成 。各库 主要信 息如下 : 112 1 基 础数 据 库 : 界 层 ; ... 境 点状 层—— 各 种 界 线 的 注 记; 线状层—— 国界 、 省界 、 地区界 、 市界 、 县 林业 局界 、 乡镇 界 、 场界 、 图界 、 班界 、 林 成 林 小班 界 、 村屯 界 ; 面状层一 一 各

智慧林业导向下GIS_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智慧林业导向下GIS_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023年第22期现代园艺智慧林业导向下GIS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靳玉玉(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冶力关林场,甘肃临潭747506)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慧林业成为推动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战略方向。

在新的发展阶段,GIS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工具,在林业资源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了智慧林业导向下GIS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方式,以期为林业资源管理过程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智慧林业;GIS技术;森林资源;林业管护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是一种集成了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跨学科领域,可用于捕获、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使得地理空间信息与非空间属性数据相结合,从而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模式和关系。

在智慧林业导向下,GIS技术作为智慧林业的重要支撑技术,可将其灵活应用于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多个关键流程,以提升林业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从林业资源清查、林业空间分析等部分,介绍了GIS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步骤,并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本模型的稳定性和数据处理能力,以期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林业资源管理模式。

1林业资源清查林业资源管理中,林业资源清查是应用GIS技术的第一步。

首先,在GIS中使用多边形、线条或点等形式的绘图工具标定区域边界,明确需要获取的信息内容和清查的地域范围。

其次,收集与林业资源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遥感影像数据等,为后续的分析和判断提供依据[1]。

获取林业资源相关的基础数据后,将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剔除数据集中的重复数据,利用平滑技术进行数据去燥,识别和纠正数据中的异常值和错误值,消除异常数据的影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摘要】三北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受到退化林分影响,生态功能逐渐下降。

本文旨在分析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的重要性和方法,探讨如何加强其保护。

首先介绍了三北防护林的重要性,指出退化林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然后分析了目前加强三北防护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键措施和技术方法,包括生态恢复、树种更新和土壤改良等。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的必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三北防护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关键措施、技术方法、必要性、研究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三北防护林中存在着大量的退化林分,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退化林分不仅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研究背景下,对于三北防护林及其中的退化林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可以为今后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通过对退化林分修复的关键措施和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个人在实践中提供有效的指导,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对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环境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退化林分修复的关键措施和技术方法,提出政策建议,为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制定更加有效和可行的政策措施,促进三北地区防护林的健康发展,增强其生态保护功能,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在“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中的应

【摘要】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完善管理
机制,实现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制图制表等功能,提高劳动效率,将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数据采集;退耕还林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围绕着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它可以迅速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
理的结果。

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结构与流程。

1.技术标准
标准化的作用是为了获得在硬件、软件和系统上的综合投资效益,首先具备可移植和互操作性。

信息往往是一个由多种计算机平台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有了标准,可以促进用户从网络的不同节点上获取数据;其次是可伸缩性,为了适应不同的项目和应用阶段,必须以相同的用户界面在不同大小级别的计算机上运行;第三是通用环境,标准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系统应用环境,如提供通用的用户界面和查询方法等,利用这个通用环境形成与国家数字地球并轨。

1.1图的技术标准
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表达空间信息的数据均采用统一的国家西安80坐标系统,统一地图投影(utm)。

1.2数据组织
为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应用,如存储、检索、分析、图形再现和数据交换等,数据库分基础数据库(即基础地形图)、专题(图)数据库等,每个数据库由若干数据层构成。

各库主要信息如下:基础数据库:图层点状层、线状层面各种界线的注记国界、省界、地区界、县市界、林业局界、乡镇界、林场界、成图界、林班界、小班界、村屯界,各种界线的彩色边水系层河流、渠道等注记河流、渠道、堤岸、水涯线湖泊、水库、养鱼池等居民地层居民地的注记省、市、县、乡、场、村、居民点、独立房屋的界线省、市、县、乡、场、村、居民点、独立房屋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交通层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主要公路、简易公路、大车道、小路)地形层用数字注明201计曲线202首曲线203间曲线204助曲线。

专题数据库:区划注记特种用途林、防护林种区、林班号、面积等注记林班线林班面小班层小班号、面积等注记小班线小班面地类符号层省址、市址、县址、林业局址、乡址、林场址、国营农场、林业站、检查站、防火站、农田、沼泽地。

1.3采用统一的分类编码
保证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现数据共享。

运用山海仪绘软件,结合手工绘制图的经验及林业图示标准,规范数字图标准,制定出点、线、面符号库。

1.4质量控制
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指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制定质量目标。

(1)空间数据的数学基础:图廓点、公里网、经纬网交点、控制点等坐标值正确,根据地形图测绘的规范要求,在回放图上,上述各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0.1mm,图廓线边长误差不超过±
0.2mm,图廓对角线误差不超过±0.3mm。

(2)空间数据的平面精度:数字化(扫描矢量化)采集数据的数字产品其误差以偏离中心位置为衡量标准,主要地物的误差不得超过±0.2mm,次要地物的误差不得超过±0.3mm,线状目标位移中误差不得大于±0.35mm。

(3)空间数据的高程精度:内业数字化采集的数字地图其高程点的高程值正确。

等高线的高程不应与相邻高程点的高程或地物产生地理适应性矛盾,并能显示该地区的地貌形态特征。

(4)空间数据与描述它的属性数据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须正确,也即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必须具有正确的相关性,具有一个以上属性表时,各属性表之间的相关性和网络层次应当正确描述和建立。

2.数据采集
2.1空间数据采集
本工艺采用软件的原则是:效率优先、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出图美观。

空间数据采集绘制基本图,通过扫描仪进入计算机或野
外gps数据直接传入计算机成图。

基本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制图的关键,一旦扫描进入计算机矢量化后,再修改就非常困难,所以基本图成图的要求和传统的基本图成图要求相似,主要强调了空间信息的准确性,对空间特征的描述性信息要求较高。

要求界线清晰是基本图最起码的要求,场界、林班界、小班界清楚;起始点、终止点必须明确,不能产生异议;邻接的地区必须标注清楚。

作为林班界、小班界的单线河流、道路的要求:在计算机中对基本图矢量化时,图像都转化为灰度图像,单线河、道路与小班线相似,易混淆,必须标出。

2.2控制点注记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图通常是按照实际的地球坐标存储的,地图上地理特征的坐标与真正的地理位置相对应,这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真正意义所在。

在基本图扫描进入计算机之前,必须标记好控制点,用以图像配准和矢量文件坐标变换。

布设控制点的原则是:布设在公里网交叉处,分布均匀覆盖整个图幅,至少布设四个,在实践中布设九个控制点基本满足要求。

2.3属性数据采集
属性数据库建立:每个小班卡片为数据库中的一个记录,经输入、检查、修改,建成小班调查因子数据库。

在数据库中每项调查因子为实现属性库与图形库的联结及对应于图形库中的关键字,在小班数据库中增加了一个数据项id;文件以乡(镇)或林场名称命名。

3.应用软件开发
3.1属性数据程序设计
属性数据从总体设计上分库结构设计,编码表设计,程序设计三部分。

库结构主要有小班计算因子库、档案管理因子库和其它辅助库组成。

程序设计部分主要由主控模块和小班数据管理、档案管理、统计计算和打印输出统计表四大功能模块组成。

这四大功能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通过小班信息库相互联接。

3.2计算统计表模块
统计计算工作已经全面实现微机化,统计计算结合gis软件求算的面积,开发相应的程序,求积、查表、派生因子、统计表计算程序。

3.3打印输出模块
此模块包括各种统计表的打印输出程序。

如各年度退耕还林工程上报核实情况统计表;各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计划执行情况统计表;各年度退耕还林工程核实面积按林种统计;各年度退耕还林工程核实面积按树种比重、合格率统计表等。

3.4地类符号注记
地类符号注记是指把库中的小班按不同地类给地类符号字段填上表示不同地类的符号。

这些地类符号是用造字程序编制的,注到图上后属注记参数,不属符号参数。

具体哪个符号表示什么地类,图例中也有详细说明。

3.5小班注记
小班注记是指把库中小班的某些属性如小班号,权属,起源,郁闭度,地位级,面积和龄级付给text字段。

小班自动着色(下转第302页)(上接第286页)和注记库中的其它字段,是小班的主要属性,供联图后作属性查询时使用。

后附小班自动着色和注记库结构。

4.培训与管理
提高林业工作者对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的管理工作的重视。

加强岗前培训,应安排专人负责图表卡及计算机数据录入等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技术规定,保证人员都能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

学习先进技术手段,保证基础材料的可靠性。

每道工序全部实行电脑程式化管理。

工作人员配备gps手持机和专用掌上电脑,要求工作人员在每个小班和标准地中心用gps与掌上电脑连接进行即时定位,掌上电脑会自动记录定位时间和坐标值,杜绝不到位现象的发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普及业务人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属性数据应用软件,学习录入标准及方法。

随着软件的开发,我省造林绿化管理在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实现了革命性的飞跃,加速了我省造林绿化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的转移,使我省的林业信息技术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