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族元素

最新-2018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化学:第一章氮族元素B卷(附答案) 精品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二) 第一章氮族元素(B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P 31 Cl 35.5 Cu 64 S 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解析:铜锌合金也称黄铜,其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密度比黄金小,因其含有锌单质,放入硝酸、盐酸中都能反应,而黄金不与硝酸、盐酸反应。 答案:D 2.将下列固体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冷却后又凝集为原来物质的是 A.碘片 B.氯化铵 C.碘化铵 D.碳酸钠 解析:碘片有升华的性质,但在升华过程中没发生化学变化;氯化铵受热分解成NH3和HCl气体,冷却后两气体又结合成NH4Cl;碘化铵受热也分解,但分解产物HI能再分解为H2和I2,冷却后得不到碘化铵。 答案:B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的侦察小分队发现了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而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工厂,上级要求在三天内必须炸掉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试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试剂是 A.浓HNO3 B. KMnO4和H2SO4 C.黑火药和炸药 D.白磷和CS2溶液 解析:利用了白磷可溶于CS2及CS2易挥发、白磷易自燃的性质,从而引爆军火工厂。 答案:D 4.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NO2 B.NO C.O2 D.Cl2 解析:NO能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且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B 5.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2→NH3 B.N2→NO2 C.NH3→NO D.NO2→HNO3 解析:根据氮气的性质可知B选项中的变化不能一步实现。 答案:B 6.为除去镀在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硝酸 B.浓硝酸 C.浓硫酸 D.浓盐酸 解析:稀硝酸既能溶解铜,也能溶解铝,不符合要求。浓硝酸在常温下可溶解铜,不能溶解铝,符合要求。浓硫酸在常温下既不能溶解铜,也不能溶解铝;在加热条件下既能溶解铜,也能溶解铝,不符合要求。浓盐酸不能溶解铜,能溶解铝,不符合要求。 答案:B 7.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不要求干燥的是 A.用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加热制NH3的大试管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C.氯化钠与浓H2SO4混合制HCl气体的烧瓶

氮族元素化学方程式1

氮元素化学方程式 1.氮气与氢气合成氨: 2.氮气与氧气放电: 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 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6.镁带在氮气中燃烧: 7.实验室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 10. 碳酸氢铵与熟石灰反应: 11.氨水中的电离平衡: 1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 13.氨气与硫酸反应: 15.氨气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反应: 16.氨的催化氧化: 17.加热氯化铵: 18.加热碳酸氢铵: 19.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0.常温下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3.浓硝酸的分解:

24.铜和浓硝酸反应: 25.铜和稀硝酸反应: 26.硫化氢和稀硝酸反应: 27.加热时铝和浓硝酸反应: 28.加热时铝和稀硝酸反应: 29.硝酸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0.加热时铁和浓硝酸加热反应: 32.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33.碘化钾和稀硝酸反应: 34.碳与浓硝酸反应; 35.实验室制取硝酸: 36二氧化氮与氧气通入水中: 37.一氧化氮与氧气通入水中: 38.过量的氨与氯气反应: 40.亚硫酸钠和稀硝酸反应:

氮元素化学方程式 1. N 2+3H 2 2NH 3 2. N 2+O 2=2NO 3. 2NO+O 2=2NO 2 4. 3NO 2+H 2O=2HNO 3+NO 5. 3Mg+N 2==Mg 3N 2 6. 2NH 4Cl+Ca(OH)2加热 CaCl 2+2NH 3↑+2H 2O 10. NH 4HCO 3+Ca(OH)2加热 NH 3↑+2H 2O+ CaCO 3 11. NH 3+H 2O NH 3· H 2 O NH 4++OH - 12. NH 3+HCl=NH 4Cl 13. 2NH 3+H 2SO 4=(NH 4)2SO 4 14. NH 3+HNO 3=NH 4NO 3 15. NH 3+CO 2+H 2O=NH 4HCO 3 16. 4NH 3+5O 2 4NO+6H 2O 17. NH 4Cl 加热NH 3 ↑+HCl ↑ 18. NH 4HCO 3加热NH 3 ↑ +CO 2↑+H 2O 19. NH 4++OH 加热-NH 3↑+H 2O 20. NH 4++OH -=NH 3·H 2O 21. 4HNO 3加热 4NO 2 ↑+O 2 ↑+2H 2O 22. Cu+4HNO 3=Cu(NO 3)2+2NO 2↑+2H 2O 23. 3Cu+8HNO 3(稀)=3Cu(NO 3)2+2NO ↑点燃 放电

氮族元素习题及答案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一选择题 1. 氮气制备的方法是() A. 将硝酸氨NHNO加热 B. 将亚硝酸氨NHNO加热 4342 C. 将氯气与氨气混合 D. B和C 2. 下列化合物中与水反 应放出HCl的是() A. CCl B. NCl C. POCl D. ClO 433273. NO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 2A. NaNO和 HO B. NaNO、O和HO 22222C. NaNO、NO和 HO D. NaNO、NaNO和HO 3252322 4. 硝酸盐加热分 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 A. AgNO B. Pb(NO) C. Zn (NO) D. NaNO 332323 5. 下列分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A. NO B. NO C. NO D. NO 22234 6. 下列分 子中,不存在离域键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 习题》) 3 A. HNO B. HNO C. NO D. N322 3 7. 分子中含d—p反馈键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 习题》) A. HNO B. HNO C. HPO D. NH 32323 8. 下 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 NH B. NHOH C. NH D. HN 242 33 9. 下列酸中为一元酸的是() (吉林大学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 HPO B. HPO C. HPO D. HPO 427323334 10. 下列各物质按酸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 HNO>HPO>HPO B. HPO>HPO>HNO 234427427342C. HPO>HNO>HPO D. HPO>HPO>HNO 427234344272 11. 下列物质中,不溶于氢氧 化钠溶液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综合复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分析化学》复试大纲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1-2 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1-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章酸碱滴定法 2-1 酸碱质子理论 2-2 缓冲溶液 2-3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2-5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章络和滴定法 3-1 络和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3-2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3-3 提高络和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3-4 络和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4-1 氧化还原平衡 4-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4-3 高锰酸钾法 4-4 碘量法 第五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5-1 溶剂萃取分离法 5-2 沉淀分离法 5-3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第六章电位分析法 6-1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6-2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6-3 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第七章气相色谱法 7-1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7-2 气相色谱固定相及检测器 7-3 气相色谱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第八章可见分光光度法 8-1 光辐射的选择原则 8-2 光的吸收定律 8-3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8-4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主要参考用书1.《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仪器分析》,董慧茹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无机化学部分》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4版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波的微粒性、微粒的波动性、测不准原理 2.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四个量子数 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 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鲍林近似能级图、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元素周期表与核外电子分布关系、原子参数与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考试要求: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掌握波函数与原子轨道、几率密度与电子云的概念; 3.熟悉原子轨道及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4.掌握四个量子数的量子化条件及其物理意义; 5.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及价电子构型; 6.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 化学键的定义、类型及键参数 2. 离子键 离子键理论、离子的特征、离子键强度的度量 3. 共价键 价键理论、共价键的类型、键型过渡 4. 分子的几何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5. 金属键 金属晶格、金属键理论 6.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 7. 晶体的内部结构 晶体的基本概念、四种晶体类型的简介 考试要求: 1.掌握离子键理论,了解决定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因素及离子化合物的特征; 2.掌握共价键理论,了解σ键、π键、配位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并能解释一般的分子结构; 4.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能用其解释主族元素AB n型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5.理解分子间力、氢键的产生及特点以及它们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6.理解离子极化概念、离子极化规律和附加极化作用以及它们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7.了解四种晶体结构类型及特征 第三章配位化合物 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氮族元素知识结构图

氮族元素知识结构图 一.氮族元素的通性 (一)基本性质(价电子构型,主要氧化数,半径,第一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第二周期的特殊性),次周期性(原因)) (二)氮和磷的成键情况(氮氮键,磷磷键的比较,单键与三键) 二.氮族元素单质 (一)氮气 A.物性 B.分子结构 (1)价键理论(VB) (2)分子轨道理论(MO)(对比氮与氧,分子轨道能级次序) C.氮气的化学性质 (1)保护气体与化学活泼性 (2)固氮工程(原因) 三.磷 (一)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黄磷),红磷,黑磷(结构,空间构型)) (二)强还原性(能量转化的特殊形式,工业制火柴,置换重金属离子)(三)在在热碱溶液中歧化 四.砷、锑、铋 (一)结构 A.砷(黄砷(分子晶体)、灰砷(金属晶体层状)) B.锑(黄锑(分子晶体),灰锑(金属晶体层状)) C.铋(金属晶体,(层状)) D.存在形式(硫化物) 五.氮族元素氢化物 (一)主要氢化物的比较(成键轨道的区别) A.还原性(酸性,碱性)AsH3>SbH3>PH3>NH3 (二)氨及其衍生物 A.氨(分子结构与水的比较) (1)化学性质 《1》强还原性(利用图像分析) 《2》Lewis碱性(络合作用) 《3》液氨的自偶电离(导电性,溶解性) *补充知识点:金属液氨溶液(导电性,高浓度的强还原性,产生电子的试剂)《4》取代反应(两种类型:氨中的氢被取代;氨解反应 B.铵盐(酸性,热稳定性,还原性) (1)水解 (2)鉴定(与碱共热,强氧化性的酸的铵盐受热分解) (3)热分解分为三种类型 C.氨的衍生物 (1)联氨,羟氨氧化还原性的比较(看图分析) (2)联氨,羟氨的结构与状态 (3)氨,联氨,羟氨的酸碱性碱性:NH3 >N2H4 >NH2OH (4)联氨(肼)(制备,弱碱性,配位作用,氧化还原性)

最新人教版初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新)

最新人教版初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新) 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高中必修1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节钠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第四章卤素 第一节氯气 第二节卤族元素 第三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第四节化学键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测验题答案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单元测验试卷 姓名 班级 座号 成绩 第I 卷(6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有害气体主要是( ) A .CO 2、碳氢化合物 B .NO 和NO 2 C .SO 2 D.氟氯烃 2、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 B 、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弱 C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卤族元素小 D 、稳定性:NH 3 > PH 3 3、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且能维持含量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 .氮分子结构稳定 B .氮气难溶于水 C .氮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 .氮气比空气轻 4、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H SO H SO 2423和 B. 红磷和白磷 C. H O D O 22和 D. O O 18 8168和 5、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发现氧化铜变红色,此外还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这种气体估计应是( ) A. O 2 B. H O 2 C. NO D. N 2 6、在8363242NH Cl NH Cl N +=+反应中,若有1023.g NH 被氧化,则反应用去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A. 5.04L B. 6.72L C. 20.16L D. 40.32L 7、有一种盐A 和KOH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B 经过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到 酸C ,B 和C 反应又可以生成A ,则A 是 ( ) A .NH 4Cl B .(NH 4)2SO 4 C .NH 4NO 3 D .NH 4HCO 3 8、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 1铜与浓硝酸反应;○2铜与稀硝酸反应;○3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 ,CuO 再与稀硝酸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所消耗的硝酸的量:①>②>③ B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C .因铜与浓硝酸作用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D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中山大学化学专业考研范围及参考书目

中山大学化学专业考研范围 及参考书目 1.参考书目 (1)657化学(A)科目考研参考书目: ①《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有机化学》古练权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一版; ③《高分子科学基础》梁晖,卢江主编,化学工业版社,2006,或国内高等学校通用教材。 (2)861化学(B)科目考研参考书目: ①《分析化学》(上册,第五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②《分析化学》(下册,第五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③《仪器分析》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物理化学》刘冠昆,车冠全,陈六平,童叶翔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⑤《结构化学基础》周公度,段连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四版。 2、核心考点解析 化学A 《有机化学》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础 第二章饱和碳氢化合物 第三章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第四章含杂原子官能团化合物和有机酸碱理论 第五章分子的手性与旋光异构 第六章色谱和波普 第七章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问题 第八章sp3杂化碳原子的亲核取代反应 第九章消去反应 第十章不饱和碳-碳键的加成反应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二章芳环的亲电取代、亲核取代反应及芳环取代基的反应 第十三章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和亲和取代反应 第十四章羰基化合物α-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 第十五章分子骨架重排反应和周环反应 第十六章多步骤有机合成 第十七章酯类 《无机化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第三章原子结构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五章氢和稀有气体 第六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七章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九章溶液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二章卤素 第十三章氧族元素 第十四章氮族元素 第十五章碳族元素 第十六章硼族元素 第十七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十八章铜、锌副族 第十九章配位化合物 第二十章过渡金属(Ⅰ) 第二十一章过渡金属(Ⅱ) 第二十二章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有关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答案)

有关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1. 氮气和氢气反应 N 2 + 3H 2 2NH 3 2. 氮气和氧气反应 N 2 + O 2 ===== 2NO 3. 镁在氮气中点燃 3Mg +N 2 ===== Mg 3N 2 4. 氮化镁和水反应 Mg 3N 2 + 6H 2O ==== 3Mg(OH)2↓+ 2NH 3 5. 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 2NO + O 2 ==== 2NO 2 6. 二氧化氮和水反应 3NO 2 +2H 2O ==== 2HNO 3 +NO 7. 一氧化氮氧气的混合气溶于水 4NO +3O 2 +2H 2O ==== 4HNO 3 8. 二氧化氮氧气的混合气溶于水 4NO 2 +O 2 +2H 2O ==== 4HNO 3 9. 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NO 2 +2NaOH ==== NaNO 3 +NaNO 2 +H 2O 10. 给盛二氧化氮的密闭容器加压 2NO 2 N 2O 4 11. 磷在氧气中燃烧 4P + 5O 2 ===== 2P 2O 5 12. 磷和氯气反应 2P + 3Cl 2 ==== 2P Cl 3 2P + 5Cl 2 ==== 2P Cl 5 13. 五氧化二磷与热水反应 P 2O 5 + 3H 2O (热)==== 2H 3PO 4 14. 制取银氨溶液 2NH 3 + Ag + === [Ag(NH 3)2]+ 15. 氨气溶于水并电离 NH 3 +H 2O NH 3·H 2O NH 4+ + OH — 16. 氨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NH 3·H 2O + CO 2 ===== NH 4HCO 3 17. 氨与氯化氢反应 NH 3 + HCl ==== NH 4Cl 18. 氨的催化氧化 4NH 3 + 5O 2 ====== 4NO + 6H 2O 19. 氯化铵受热分解 NH 4Cl ===== NH 3↑ + HCl↑ 20.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 4HCO 3 ==== NH 3 ↑+ CO 2 ↑+ H 2O 21. 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加热 (NH 4)2SO 4 + 2NaOH === Na 2SO 4 +2 NH 3↑+2H 2O 22. 实验室制取氨的反应原理2NH 4Cl + Ca(OH)2 ===== CaCl 2 + 2NH 3↑ + 2H 2O 23. 浓硝酸的分解 4HNO 3 =========== 4NO 2↑ + O 2 ↑+ 2H 2O 高温 高压 催化剂 放电 点燃 △ 催化剂 △ △ △ △ 微热或光照 点燃 点燃 点燃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大纲版)第二册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五节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一课时)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第五节有关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一课时) 从容说课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类重要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接触过一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最基本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节又介绍了两种计算,即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 本节单独将化学计算编为一节,主要目的是在以前介绍过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的基础上。将计算相对集中编排并进一步讨论有关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形成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复习过去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教材在分析例题时,给出了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在介绍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时,还给出了一个错误的解法,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解题时,给出解题技巧,使学生能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2)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在选择例题时,尽量选择生产中的实际反应事例,说明化学计算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认识到学习化学计算的重要性。(3)注意联系学过的化学计算知识。这一节的有些例题,从题目中已知量的给出到解题过程,都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基础,来介绍新的化学计算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复习学过的知识。 教学中应抓住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以及多步反应的计算规律,以引导学生提高篇题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 2. 使学生初步掌握多步反应的计算。 3. 通过化学计算,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对化学计算的方法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 ●教学难点 多步反应计算中反应物与最终产物间量的关系式的确定。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1. 对于多步反应的计算中间产物的消耗量转化为起始原料的损耗量的问题可采用打比方,分步计算对比等方法消除。 2. 通过典型练习题的训练和分析,使学生掌握过量计算和多步反应计算的一般技巧。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在于不仅告诉我们物质之间可否反应,而且揭示了在反应中物质间所遵循的量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因为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生产中常常需要根据原料的量计算能生产多少产物,或根据产物的量计算需要投入多少原料等。

氮族元素

氮族元素 【重点难点归纳】 重点氮族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难点氮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本节需掌握的知识点①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特点。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③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间的关系。 【知识点精析】 1.氮族元素 (1)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氮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VA族,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五种元素。 (2)原子结构: ①相同点: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决定了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某些相似性)。 ②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决定了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性质上具有递变性和差异性)。 2.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电子层均为5个电子,能结合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②氮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通式为R 2O 5。 ③氮族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3价;气态氢化物的分子通式为RH 3 。 ④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通式为HRO 3或H 3 RO 4 。 注意锑、铋为金属,无负价。 (2)递变性: ①单质:非金属→金属。 ②元素:非金属性N>P>As;金属性Sb>Bi。 ③气态氢化物稳定性:NH 3>PH 3 >AsH 3 。 ④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 3>H 3 PO 4 >H 3 AsO 4 >H 3 SbO 4 。 【解题方法指导】 [例1]关于氮和磷两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它们的最高正价都是+5价 B.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NH 3的稳定性要大于PH 3 C.因为氮原子半径比磷原子半径要小,所以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磷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D.磷酸比硝酸稳定,说明磷的非金属性不一定比氮弱

氮族元素1

第一章氮族元素测试题 学生:张新慧教师:崔剑 Cu-64 Ag-108 Cl-35.3 N-14 H-1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3’ 20 = 60)) 1、下列场合中,不能直接使用氮气的是() A、填充灯泡 B、作焊接保护气 C、制硝酸 D、制氨 2、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3、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N2 B、NO C、NO2 D、CO 4、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可用锌制容器贮存 B、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C、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均减轻 D、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 5、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NH3 B、Cl2 C、NO D、HCl 6、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 B、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弱 C、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卤族元素小 D、稳定性:NH3 > PH3 7、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变化的是() A、AgI的见光分解 B、将Cl2通入到石灰水中 C、NO2转化为N2O4 D、将H2S通入到稀硝酸溶液中 8、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际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①少量白磷保存在冷水中②Na、K保存在水里 ③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④AgNO3固体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⑤浓硝酸保存在棕色广口瓶内 ()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浓HNO3的氧化性强于稀HNO3 C、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8氮族

第八章氮族元素 一氮与氮的化合物 1氮气分子的结构、性质制法与用途 VB::N三N: 一个σ键,2个π键,键级为3,键能大:E=941.69kj.mol-1,抗磁性; MO:[KK(σ2s)2(σ2s*)2(π2p)4(σ2p)2一个σ键,两个π键,且σ键的能量高于π键的能量,抗磁性。 练习题 1 为了使N2活化,从理论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1)高温或放电情况下使分子和分子中原子运动和振动加强,N-N三键松弛:N2 + O2 == 2NO (雷雨天气庄稼长得旺) (2)利用催化剂的吸附作用使N-N三键松弛: N2 + 2Fe == 2N-Fe H2 + 2Fe == 2H-Fe 2N-Fe + 6H-Fe == 8Fe + 2NH3 (3)人工模拟固氮,生成配合物,把N2中成键轨道上的电子取走或向反键轨道上填充电子。 2 写出N2与锂、镁的反应,并说明生成物与水的作用。 6Li + N2 == 2Li3N 3Mg + N2 == 2Mg3N2 2Li3N + 6H2O == 6LiOH + 2NH3↑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 3 写出实验室制取N2的方程式。 NH4NO2 == N2↑+ 2H2O NH4Cl + NaNO2 == NaCl + 2H2O + N2↑ (NH4)2Cr2O7 == Cr2O3 + 4H2O + N2↑(火山爆发) 2NH3 + 3CuO == 3Cu +3H2O + N2 4 工业上分馏液态空气得到的N2中常含有少量的O2,如何除去? 4Cr2+ + O2 + 4H+ == 4Cr3+ + 2H2O 2Na2S2O4 + O2 + 2H2O == 4NaHSO3或2Na2S2O4 + O2 + 4NaOH == 4Na2SO3 + 2H2O 其中的少量水蒸汽可用高氯酸镁、五氧化二磷等干燥剂吸收。 5 为什么氮可形成双原子分子,而磷则以P4分子存在,且活泼性氮《磷? 答:氮原子半径小,可以形成重键,而且键能大,故N2不活泼;磷原子半径大,P轨道平行重迭程度小,不易形成多重键,而且P—P单键键能小,由于原子的P轨道互相垂直,在形成P4分子时键角为600,是一个有张力的分子,故活泼性强。 6 氮族元素的单质能形成四面体分子的是(P,As,Sb);单质没有同素异形体的是(N);氮族 元素 在形成共价键时,最易形成重键的是(P);它们的氢化物给电子能力最弱的是(Sb);既是质子接受体,也是质子提供体的氢化物是(NH3);硫酸铜可作(白磷)的解毒剂;砷、锑及其盐的无机解毒剂是(新配制的MgO与Fe2(SO4)3溶液强烈摇动后而形成的Fe(OH)3悬浮液);不存在五氯化物的元素是(N,Bi);氮的最稳定二元卤化物是(NF3);单质不与浓碱作用是(N2,Bi);砷、锑、铋的硫化物不溶碱溶液的是(Bi2S3)。

氮族元素

第十三章 氮族元素 Chapter 13 The Nitrogen Family Elements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Arsenic (As) Antimony (Sb) Bismuth (Bi) Electron configuration: n s 2n p 3 §13-1 氮及其化合物 Nitrogen and its Compounds 一、General properties 1.其电负性(electronegativity )仅次于氟(4.0)、氧(3.5) 2.N 的三重键键能大于P 、C 的三重键键能: N N 945kJ·mol -1 ,P P 481kJ·mol -1 ,-C C - 8355kJ·mol -1 ; 而N 的单键键能很弱:N N 200 kJ·mol -1 , C C 346kJ·mol -1 3.氮的氧化数为-3、-1、+1、+3、+5也有-2、+2、+4 4.氮为植物和动物机体蛋白质(proteins )的成份 5.存在:智利硝石(Chile saltpeter):NaNO 3 印度硝石(Indian saltpeter):KNO 3 也存在于星云和太阳大气中,天王星,海王星 二、Simple Substance 1.N 2的MO 表示式:2 z 4y ,x 2*s 222s )()()()KK(σπσσ,所以键级为3,显得格外稳定。 N 2(g) 2N(g) ?d H m = 945kJ·mol -1 K = 10-120,当T = 3000℃时,N 2 的离解度仅为0.1%,但植物根瘤上生活的一些固氮细菌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把空气中的N 2变成氮化物。 2.许多氮化物的?f H m >0(吸热),而?S <0(因为N 2为气体),所以?r G f 总是大于 零,因此氮化物在热力学上不稳定,易分解。 3.在通常条件下,N 2是化学惰性的,在一定条件下,N 2与金属、非金属反应 6Li + N 22Li 3N Mg 、Ca 、Sr 、Ba 在炽热温度与N 2直接化合 N 2 + O 2 放电 2NO N 2 + 3H 22NH 3 (中温,高压,催化剂) 4.Preparation: (1) Industry :液态空气分馏 (2) Laboratory :NH 4Cl + NaNO 2NaCl + NH 4NO 2 NH 4NO 2N 2 + 2H 2O 三、Compounds 1.[ -3 ] O.S. NH 3及其氮化物(nitride ) Na 3N Mg 3N 2 AlN Si 3N 4 P 3N 5 S 4N 4 Cl 3N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C) (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⑴原子的组成 核外电子 e = Z 质子 Z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中子数(N)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⑵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同位素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它们在元素中原子所占百分数(丰度)乘积之和。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r == A r1·a%+A r2·b% +… ⑷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了解) ①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电子云(运动特征):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高速、无规则的运动,不能测定或计算出它在任何一个时刻所处的位置和速度,但是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几率(机会)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形象地看成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我们把它称为电子云。

电子层: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根据电子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同,把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称之为电子层。电子能量越高,离核越远,电子层数也越大。 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电子的排布是先排K层,K层排满再排L层,L层排满再排M层,M层不一定排满了再排N 层,后面的也一样不一定排满了再排下一层。(只有前3层) ⑸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2. 元素周期表(B) ⑴元素周期表见课本封页 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

氮族元素练习题一

实验班 氮族元素练习题(一)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1. 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氮氧化物无关的是: A. 闪电 B. 酸雨 C. 光化学烟雾 D. 臭氧空洞 2. 下列物质中是造成光化学烟雾主要因素的是: A. N2 B. NO C. NO2 D. SO2 3. 下列各组两物质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氧气和臭氧 B. 白磷和红磷 C. 硅石和石英 D. 石墨和C60 4. 下列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N B. P C. F D. S 5. 能在空气中稳定保存的物质是: A. 白磷 B. 亚硫酸钠 C. 硒化氢水溶液 D. 石英 6. 根据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 是: A. 砷元素单质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B. 砷元素有-3、+3、+5等多种化合价 C As2O5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磷酸强 D. 砷化氢不稳定 7. 下列有关氮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氮气可作贮存水果、粮食的保护气 B. 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比磷活泼 C. 在雷雨天,空气中的N2和O2反应生成NO D. 氮气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8. 氮族元素与同周期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比较,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小于同周期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的原子半径 B. 非金属性弱于同周期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同周期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 D. 单质的氧化性弱于同周期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 9. 关于氮、磷、硅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氮和磷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单质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B. 常温下,硅可以与氟气、强碱溶液起反应,氮气也能与氢气、氧气反应 C. 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3PO4>H2SiO3 D. 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PH3>NH3 10. 关于硫、磷、硅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磷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硫在自然界中存在 B. 常温下,硅可以与氟气、强碱溶液起反应;磷和硫在足量氧气中点燃得到它们的 最高价氧化物

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三年制专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11010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教育 开设学期:第1、2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考核目的 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检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获得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主要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的情况;检验学生分析解决一般无机化学实际问题和进一步自学无机化学书刊的能力。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126(36周,周课时4/3 )。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面向21世纪教材)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孟庆珍胡鼎文程泉寿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2、《无机化学》曹锡章张婉蕙杜尧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3、《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3版

4、《元素无机化学》蔡少华黄坤耀张玉容。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5、《无机化学基本原理》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四、考核的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无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第一章绪论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定律 考核知识点 1、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原子和分子;元素、核素和同位素;原子量、分子量和式量。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 3、重要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气体分压定律;气体扩散定律;气态物质分子量的测定。考核要求 1、掌握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量、原子质量、分子量、式量、单质和化合物等基本概念,了解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 2、了解国际单位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内容,了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其单位——摩尔的定义,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气体分压定律,气体扩散定律,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第二章反应热效应和化学反应方向

高中化学 (大纲版)第二册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二节氨铵盐(第一课时)

第二节氨铵盐 从容说课 ,的检在工业上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考中NH3及NH+ 4 验与鉴别、NH3的制取和收集等知识又是命题的热点之一。所以就要求学生对氨及铵盐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在化学理论中结构决定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结论,因此教材在介绍氨的化学性质时,首先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这会有助于学生掌握氨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氨与水反应的知识需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氢键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氨的化学性质,当然氨溶于水的过程本身也是对可逆反应知识的一种复习。教材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这一共同性质,之后,又采用讨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实验较多,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探索实验,然后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来解释现象,认识物质的性质。当然,无论在教学中利用分子模型直观教学,还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都不应该脱离本节的两个重点,即氨的化学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2.使学生了解铵盐的性质。 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掌握NH+ 4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1.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2.氨与氨水的区别,氨与铵的区别。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1.利用氨分子结构比例模型分析说明氨分子的结构特点。通过分子结构对比形象地说 明分子的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实验演示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分析、观察能力。 3.实物展示氨气、铵盐,列表比较氨与氨水、氨与铵的区别,另外还运用投影练习、设疑等手段。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机、氨分子结构比例模型。 2.铁架台(带铁圈)、玻璃管、滴管、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烧杯、橡皮管、夹子、酒精灯、木支架、硬质大试管、试管、试管架、双孔胶塞、单孔胶塞、导气管、棉花。 3.蒸馏水、浓氨水、浓盐酸、固体NH4Cl、固体Ca(OH)2、(NH4)2S04晶体、NH4NO3晶体、lO%的NaOH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固体NH4HCO3。

第八章 《氮族元素、氮气》复习教案(一)

第八章《氮族元素》高三化学复习教案(一) 【教学内容】 氮族元素、氮气、磷 【知识讲解】 一、氮族元素的结构特点 1.氮族元素包括N、P、As、SB.Bi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V A族。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个,它们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它们在原子结构上的异同处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单质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有从氮到铋、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固态氮和红磷、白磷均属分子晶体,熔沸点逐渐升高;锑和铋的金属性已较显著,熔、沸点的递变规律与碱金属单质相仿,逐渐降低。砷较特殊,灰砷已呈现一定金属性,但常压下,它在613C0时能升华,加压下测得的熔点是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最高的。 水化物的通式为H3RO4,但硝酸为HNO3比通式少一个水分子。原因是氮原子半径小。 针对性训练 例1 砷为第四周期V A族元素,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砷在通常状况下为固体B.可以有-3,+5等多种化合价 C.A 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D.砷的还原性比磷强 解析砷在周期表中与N、P处在同一主族,此族元素性质递变是单质状态由气态到固态,

磷为固体,砷必为固体。本族元素非金属均有-3、+3、+5等多种化合价,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HNO 3>H 3PO 4>H 3A S O 4. 答案 D 例2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相互作用可生成含氧酸盐,而硫代硫酸盐也可由非金属硫化物与金属硫化物作用制得。如3Na 2S+A S2S 3=2Na 3A S S 3(硫代亚砷酸钠),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 2S 和A S2S 5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S 和A S2S 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熟知的物质性质类推出不熟悉的物质所具有的性质,解本题关键是将氧化物的性质类推到硫化物性质的确定上。 答案 ①3Na 2S+As 2O 5=2Na 3A S O 4 ②3CaS+AsS=Ca 3(A S S 3)2 例3 在某温度下,一定量的元素A 的氢化物AH 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完全分解成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A 单质的一个分子有________个A 原子,AH 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每个分子中含有X 个A 原子 XAH 3=====A X +223XH △V X 1 X 23 1+X 2 3-X 1 75% % 751211+=X X X=4 答案 A 4 4AH 3=A 4+6H2 2.氮气 (1)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体积分数78%,质量分数75%。 (2)氮气的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N N:,结构式为N=N,因为键能很大,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氮气的化学性质 只有在高温下,氮气才与氢气、氧气和活泼金属反应 N 2+3H 2 高温、高压 2NH 3 催化剂 N 2+O 2 放电 2NO 2NO+O 2==2NO 2 N 2+3Mg 点燃 Mg 3N 2(镁在空气中生成微量Mg 3N 2,镁跟氮气反应比镁跟氧气反应要难得多。因此mg Mg m ×Mg MgO g ,氮化镁为灰绿色固体,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Mg Ng Mg 2+) 3、氮的氧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