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宿迁规划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概况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概况一、规划期限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2010年。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近期2003-2007,远期2008-2020年,远景至2050年。
二、城市化水平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预测,至2010年,市域城市化率为35%。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预测,至2007年,市域城市化率为35%,至2010年为39%,至2020年为50%。
三、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一级中心城市1个:宿迁市区,人口规模50万人。
二级城镇3个:沭阳县城45万人、泗洪县城25万人、泗阳县城25万人。
三级城镇9个:为中心镇,分别是洋河、大兴、皂河、双沟、半城、华冲、马厂、王集、新袁。
规划人口分别为3-10万人。
四级城镇28个:为一般乡镇,每个乡镇人口1-3万人。
四、市域城镇功能分工1、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南部重要节点,东陇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苏北地区新兴中心城市,以轻型工业为主导、生态环境优良的园林化城市。
宿迁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中心。
以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沭阳——市域交通枢纽型城市。
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现代工业、现代物流业。
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市域的“双中心”。
3、泗阳——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优势和资源优越,建设富有特色的工业城市,充分利用丰富的环境资源建设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园林城市。
4、泗洪——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以丰富的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为特色、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
5、中心镇——具有服务周边区域的综合职能,具有一项或多项县域影响的特色产业或功能。
6、一般镇——注重提高并强化居住功能,能满足部分生产性职能的需求,包括农业生产、简单制造业、农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五、市域交通运输体系1、高等级公路网络——“三纵三横”。
“三纵”指京沪高速、宁宿和宿新高速。
泗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泗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泗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的批复泗水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申报<泗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的请示》(泗政呈[ ]号)收悉。
经审查,原则同意《泗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现批复如下:一、城市性质:以建材、绿色生态加工业及旅游业为主导的滨河园林城市。
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和一般乡镇。
城市化水平2010年达到40%左右,2020年达到55%左右。
要强化中心城区建设,积极发展重点镇,适度发展一般乡镇,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点、各类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分工有序,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三、城市规划区:西至东乔家村—北玉沟—代家庄—乔家洼一线,南至涝家庄—尖山—半截楼—卧牛庄—樊家庄—西高一线,东至中册镇与高峪乡行政边界—泗河—鲍东庄—东高一线,北至北临泗—东杨店—中册镇中心中学—星吴公路一线,济河河道两侧各300米及龙湾套水库库区汇水区域为飞地控制区,城市规划区面积为110平方公里。
四、城市规模:近期到2010年,城市人口为14万人左右,用地16.66平方公里;远期到2020年,城市人口为20万人,用地23.7平方公里。
五、城市规划布局:城市建设发展方向以向西发展为主,通过“一轴、三区、四心”。
“一轴”指沿东西济河路和古城路街区形成城市发展轴带;“三区”指由济河、振兴路将城市分为西部产业区、中部综合区、东部生活区为主的三大片区;“四心”指位于老城区的商业中心、新城区的行政文化中心、西部产业园区的贸易物流中心、东部组团中心。
六、要强化旅游发展、脆弱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结合泗水县自然水域特点,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疏浚河道,整治水系,确保防洪安全,同时精心处理好滨水界面,塑造城市特色,逐步形成“山城相依、绿水环绕”的城市形态。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施。
通过规划,到2020年,宿迁市将下辖新沂市(现辖于徐州市)、沭阳市(原沭阳县)、泗阳市(原泗阳县)、泗州市(原泗洪县)、宿豫区(原宿豫县)、宿城区,共有四市两区,有81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有1441个村(居)委员。
近期(2004-2010年):(1)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形成“亚铃式”新型城市,全市人口将达到615万人,总面积达到10126平方公里。
(2)调整宿迁市区区划,使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136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
(3)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城区区划,沭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1 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32平方公里;泗洪城区规划控制由目前的104.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92平方公里;泗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62平方公里。
(4)申报将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
(5)申报撤乡设镇。
通过近期调整,全市有86个镇,16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有 1441 个村(居)委员会。
中期(2010-2020):(1)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市)城区区划。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沭阳调整扩大到 390平方公里;泗洪调整扩大到347平方公里;泗阳调整扩大到305平方公里。
(2)申报将泗阳县撤县设市。
(3)调整部分农场区划,实行属地管理。
(4)对全市范围内的乡镇进行适度规模的撤并,将其并入中心镇、重点镇。
通过中期调整,全市有81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1441个村(居)委员会。
远期(2020年以后):(1)进一步调整宿迁市区区划,市区规划控制面积调整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不含新沂市)。
(2)进一步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市城区区划,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500平方公里以上。
(3)撤销规模相对偏小、经济相对薄弱的镇,因地制宜将其并入中心镇。
第六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方案一、近期规划(2004-2010年)(一)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宿州市2010-2030发展规划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一、规划总则1、规划范围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宿州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和埇桥区,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国土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为宿州市城区规划建成区的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宿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为:东至蒿沟苗安村、大店镇天门村、朱仙庄镇;西至西二铺;南至桃园镇、西寺坡镇张桥村、芦岭镇路口村;北至符离镇的梁套水库、国道G206规划线路以东500米、泗许高速公路。
总面积约为942平方公里。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3、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市域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策略1、市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策略(1)区域联动发展;(2)产业集群发展;(3)城乡统筹发展;(4)创新协调发展。
2、市域空间发展策略(1)东向发展,全方位承接长三角;(2)生态优先,集约开发空间资源;(3)聚集要素,促进城市极化发展;(4)差异组合,构建特色功能板块。
3、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中心极化、组群互动、轴带发展、对接周边”空间开发格局。
(1)向心集聚,多方位、多角度参与区域协调发展。
(2)壮大中心城市,打造皖北地区经济增长极。
(3)依托产业发展轴,串接宿淮、萧砀、灵泗等各个城市组群。
(4)构建宿淮产业协调发展圈,建设安徽重要的煤电化产业基地。
三、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市域总人口预测。
近期(2015年):612万人;远期 (2030年):711万人。
2、市域城镇化预测。
近期(2015年):45.0%;远期(2030年):63.5%。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一轴、两板块”的空间结构:“一核”:宿州中心城市。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泗阳县众兴镇等乡(镇、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泗阳县众兴镇等乡(镇、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10•【字号】苏政复〔2018〕61号•【施行日期】2018.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泗阳县众兴镇等乡(镇、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8〕61号宿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修改泗阳县众兴镇等乡镇(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宿政发〔2018〕7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泗阳县众兴镇、爱园镇、王集镇、裴圩镇、新袁镇、李口镇、临河镇、穿城镇、张家圩镇、高渡镇、卢集镇、庄圩乡、里仁乡、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棉花原种场、泗阳农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
在上述18个乡(镇、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将401.0778公顷允许建设区调入限制建设区,75.8662公顷允许建设区调入有条件建设区;将401.0778公顷限制建设区调入允许建设区;将75.8662公顷有条件建设区调入允许建设区。
规划修改后,上述18个乡(镇、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允许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规模保持不变。
二、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你市要指导泗阳县依据经批准的规划修改方案,对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进行规划空间布局形态调整,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确保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落到实处。
三、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你市要指导泗阳县依据调整后的允许建设区规模边界,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的规划审查,从严控制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和规模。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管控作用,统筹安排各类土地利用活动。
泗阳县实施河道疏浚整治的主要做法

农村 部分集 中村河 塘整 治 、绿 化美 化、 文化 科普 、 身休 闲于一 体的景 健 点、 亮点 工程 , 既改善 了城 区及部分 集 中村的水环境 , 又提高 了居 民生活 质量。 在城 区水环境整治方面 ,0 4年 20 1 , 阳县委 九届五次全体 ( 月 泗 扩大 )
万 m ,安 装 岸 边 路 灯 2 5 12盏 ,地 灯
1 3 只。 . 万 7
在 城 乡 河 道 疏 浚 和 沟 塘 整 治 过
程 中, 坚持 标本兼 治 、 合治理 的原 综 则, 围绕加 快“ 以水兴 城 , 滨水 城市 ” 和新 农村建设 的总体规划 , 把城乡河 道疏 浚与村庄 环境整治 、道路建设 、
会 提 出 :传 承 泗 水 文 化 , 造 绿 色 景 “ 打
k 完成土方 19 . m3 浚整 治 m, 21 0万 ; 疏 乡级河道 2 8 , 9 条 长度 1 1 . k 完 0 7 m, 9 成土方 17 . m ;完成 2 7个 村 169万 3 4
庄 3 4 个 汪 塘 疏 浚 整 治 ,整 理 土 方 26 14 . 3 8 4万 m ; 施 绿 化 2 43 株 。 6 3实 0 .万
幕。在不 到五年时 间相续完成泗水河
一
期、 二期 , 泗塘河 一期 、 二期 , 葛东
河一期 , 中运河北岸 一期等“ 四河 ” 风 光带建 设工 程 ,改 造和 扩建人 民公 园、 西湖公园和城区南 、 、 总等 4 北 中、 条排污河道 , 建泗阳生态公园和城 新 市森林公 园。 治理水域 面积 3 . h 2 3 m 、 5
环境 的 “ 滨水城市 ” ( 、下转 第 4 8页)
通过几年 的城区水环境整治 , 已 把泗阳城 区打造成绿色环境 与水生态
泗阳桃果园拆迁公告

泗阳桃果园拆迁公告泗阳桃果园拆迁公告1. 引言在现代社会,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城市需要不断发展以适应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为了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时候需要拆迁一些旧的建筑或土地。
然而,在拆迁的过程中,往往会引发社会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泗阳桃果园拆迁公告这一话题,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2. 背景介绍泗阳是一个位于中国江苏省境内的县城,以其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果园资源而闻名。
泗阳桃果园拆迁公告是近期引起该地区居民广泛关注的一则新闻。
据公告内容,由于城市规划的需要,位于泗阳市某地的桃果园将被拆除,以建设更现代化的城市设施。
这一公告引发了当地居民对拆迁政策和城市发展的争议。
3. 拆迁公告评估我们来评估一下这份拆迁公告的深度和广度。
从公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拆迁地点、原因、以及未来规划。
然而,这份公告相对简短,没有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例如拆迁的时间表、拆迁补偿政策等。
在深度方面,公告只提及了城市规划的需要,没有对拆迁可能会带来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情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拆迁政策、居民反馈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4. 拆迁政策与居民反馈拆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府、房主和民众的权益。
根据相关法规,政府在拆迁时需要提供合理的补偿,并尽可能保障居民的利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补偿金额和方式往往引发居民不满。
对于泗阳桃果园拆迁,居民的反馈有两种声音。
一些人支持拆迁,认为建设现代化城市设施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而另一些人则表达了对失去家园和收入来源的担忧。
政府在制定拆迁政策时,应尽量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公平合理。
5. 解决方案与展望为了解决泗阳桃果园拆迁带来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
政府可以加强沟通,与居民进行对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政府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拆迁补偿政策,确保居民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
政府还可以考虑将拆迁改造为搬迁,并提供更好的住房和就业机会,以减轻居民的担忧和不满。
泗阳县银河路(相文路—人民路)

泗阳县银河路(相文路—人民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泗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第一章总述一、项目概要二、建设理由为了推进泗阳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道路网络的建设,方便市民出行,完善县城规划建设,繁荣泗阳城区经济,为城区居民提供交通便利的环境做出贡献。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1、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及其他相关规划;2、城区规划红线图;3、县领导的拟建批示。
四、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1、道路现状及评价目前道路所属区域为已建,该道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的道路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2、工程地质情况(1)地质构造及地震场地位于华北地台鲁苏隆起。
基底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变质岩。
本区构造主要为郯庐断裂带。
属深大断裂,形成时代久远,对本区的地震影响烈度为7度,该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
(2)地质概况该道路区域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4层。
1层表土:以粉土为主,杂色,松散,含植物根;2层亚砂土:灰黄色—土黄色,稍湿—饱和,松散,局部夹亚粘土,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压缩性中等,韧性低,该区域普遍分布;3层粘土:灰色—灰黑色,软塑,无摇震反应,光滑,韧性中等,高压缩性,该区域普遍分布;4层粘土:灰色—灰绿色,可塑,无摇震反应,光滑,韧性中等。
(3)气候气象本区地处半湿润亚热带鲁淮气候区,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干旱少雨。
(4)水文地质主要为2层、5亚砂土的孔隙潜水,接受降水入渗补给,水位随季节波动,年变化幅度0.8米左右,年最高水位0.5米,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
3、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10)《05系列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图集》;(11)《国标给水排水标准图》;(12)《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4)《给排水工程工程管道设计规范》.施工时如有新的规范、规程,按新的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目录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第三节城镇职能结构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区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第二节行政区划第三节自然条件第四节资源条件第五节历史沿革第六节社会经济第三章城区建设现状分析第一节建设用地现状第二节主要存在问题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一节城市性质第二节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空间管制第二节布局原则第三节布局结构第六章土地使用规划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第二节居住用地第三节工业用地第四节仓储用地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说明泗阳县的现状表明泗阳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
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
因此,泗阳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泗阳为核心、镇乡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二、规划指导思想1、突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发展;2、握全球化背景,增强城市辐射力;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5、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泗阳县近四年来已批准实施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8、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9、《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苏建规(2000)298号)10、《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2)35号)1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四、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30年规划范围:泗阳县域,泗阳县区、城市规划区、泗阳中心城区,本规划调整重点为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环内的范围。
泗阳县域辖十六个乡镇,分别为众兴镇、王集镇、裴圩镇、爱园镇、里仁乡、庄圩乡、穿城镇、张家圩镇、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临河镇、卢集镇、李口镇、高渡镇和新袁镇,泗阳县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包含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GDP年均增长率、总量;人均GDP;三次产业比例。
GDP总量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人均GDP 名义增速132.20 38.87 32.6 40552 24.1%居住用地:人均18—28m2,特殊情况(大中城市)不得小于16m2/人各类用地工业用地:人均10—25m2,特殊情况不得大于30m2/人人均指标道路广场用地:人均7—15m2,特殊情况不得小于5m2/人绿地:人均不得小于9m2,其中公共绿地不得小于7m2 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20%—32% 各类用地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15%—25% 所占比重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8%—15% 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8%—15%二、县域人口控制目标县域现状、近期、远期总人口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一、城镇体系发展总体目标形成以淮安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二、发展战略县域城镇发展采取“中心极化,择优发展”的总体战略。
坚持效率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非均衡发展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先导,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扶持培育重点城镇,推动各项制度的创新,加强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城市化的总体水平。
三、城市化途径一是要加大中心县城建设力度。
二是提高县城镇的建设水平,增强县城经济的辐射能力。
三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全县小城镇均衡、有序、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点规划建设好16个重点中心镇。
四、城市化水平泗阳现状、近期和远期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指标区域分配如下表。
泗阳县域、县城及各乡镇城市化水平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城镇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1、城镇密度适当,且分布比较均衡经过几轮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泗阳城镇密度基本适当,其城镇密度为10.5个/千平方公里。
有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城镇密度为15个/千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为13个/千平方公里,江苏全省平均为13.3个/千平方公里,从市域城镇空间分布来看,比较均衡,相距大多在8-10公里。
2、城镇分布交通指向明显,城镇基本上分布在主要公路附近,区位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发展水平。
城镇分布格局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经济的强烈影响,各城镇分布相对分散,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串联了主要城镇,形成交通指向特征,S245、泗斐公路等,成为城镇的主要集聚区。
此外,区位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发展水平,如王集、新袁、李口等镇区位条件较好的城镇则发展较快。
3、城镇规模正形成一定的等级序列,中心城市与其在市域的中心地位基本相称,但乡镇规模总体仍然偏小。
按城镇人口规模,目前泗阳县已经形成大于1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1个(泗阳城区),1-2万人口的建制镇2个,1万人以下的建制镇12个。
泗阳中心城市首位度为 2.72,既不是规模偏小的弱中心,也不是规模很大的强中心,与其在市域中的中心地位基本相适应。
但目前乡镇规模总体仍然偏小,除中心城区外,乡镇中镇区人口基本不超过2万,从城镇的规模经济效应来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而言,只有当城镇人口达到2~5万人时,才能配套较完善的公共设施,这样规模的小城镇比较经济。
4、城镇多样化职能初步显现,但尚未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整体。
按城镇职能类型,目前除城区为综合型外,其它的基本可以分为工贸型、商贸型和农贸型三类。
反应在地域上,一般沿高速公路的城镇基本为工贸型;县域边缘各城镇由于具有边缘优势而多表现为商贸型;其余城镇尤其是西部和北部由于二、三产业欠发达,基本职能仍以农业生产和交换为主,多表现为农贸型城镇。
此外,以行政中心为主要职能的城镇较为普遍,各规模等级城镇间的联系以纵向行政管理和商业服务为主,横向的经济联系不密切,导致城镇的职能存在较大的趋同性,发展方向和分工不明确,城镇网络体系不健全。
第三节城镇等级规模一、城镇等级层次二、撤乡并镇的原则和目标原则:积极稳妥有序、整体规划布局、促进发展、提高小城镇素质。
撤乡并镇应有利于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市域城镇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行政管理,尊重地缘关系。
目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精简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
加强中心城市作用的同时,提升全市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使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形成数量的金字塔分布格局。
三、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第四节城镇职能结构一、城镇职能调整思路二、城镇职能结构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二、规划区范围泗阳县城(众兴镇):为所辖3个乡和11个镇的行政范围,总面积262平方公里三、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第二章城区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泗阳,地处古泗水之阳。
位于江苏省北部,在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
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滨洪泽湖、北邻沭阳县,西南和西部与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接壤。
县境东西距50公里,南北距70公里,全县面积1418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62%。
县境平原广阔,无山脉丘陵,古黄河堤内滩地为河床高漫滩,自西北向东南,横亘于平原之上,成为县境自然河流分水岭。
总的地势以黄河故道为脊背形分别向北、向南倾斜,县境大部分地面高程在12~17米之间。
穿城、三庄附近及成子湖东侧有低矮的垄岗。
淮阴——响水断裂延伸至泗阳黄圩——高渡境内。
县境中部和北部属华北地台区,南部黄圩——高渡的部分地区属扬子准台地的北缘地带。
第二节行政区划泗阳全县总人口97万,辖11个镇、5个乡:众兴镇、爱园镇、王集镇、裴圩镇、新袁镇、李口镇、临河镇、穿城镇、张家圩镇、高渡镇、卢集镇、庄圩乡、里仁乡、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2个场:泗阳农场、棉花原种场;共有252个村(居)委会。
县人民政府驻众兴镇。
第三节自然条件泗阳境内无山丘,一片平原,只有个别地区有低矮垄岗。
总地势西高东低,属黄淮冲积平原。
地面相对高程大都介于12米~17米之间。
土壤分三个类型:潮土、砂礓土、黄棕壤土。
潮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83.2%。
土壤质量较差,四、五级占87.5%,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京杭大运河横穿泗阳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的“分水岭”。
运河以南,北高南低,境内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
泗阳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9.62%。
目前,全县境内杨树活立木蓄积量已达500万立方米,年木材加工量突破100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00万立方米,速生杨树覆盖率42%;泗阳拥有保持纯自然生态的水面65万亩,年产甲鱼、螃蟹、青虾等绿色水产品10余万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畅销江浙沪等大中城市;泗阳棉花原种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泗阳大棉花享誉大江南北。
第四节资源条件1、交通条件宿淮高速公路的开通结束了泗阳县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交通条件得到大大的提升,宁连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改善了泗阳的外部交通环境,缩短了与南京等苏南地区的空间距离;新(沂)长(兴)铁路从县域东北角穿过,规划的两淮铁路从县城北部横贯县域,同时城区南部将规划建设宿淮高速公路与安徽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京杭大运河从城区穿过,泗阳西距徐州观音机场100公里,水陆空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