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12h内伴相邻导联ST段抬高,无禁忌症者可进行溶栓治疗,常用药物为尿激酶、链激酶。

[护理措施]

一、溶栓前配合医生做18导联ECG,并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吸氧3~5L/min,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二、询问患者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出血、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症。

三、遵医嘱给患者使用静脉溶栓药。

四、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尤其注意有无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

五、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密切观察胸痛减轻程度及缓解时间。

六、密切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并记录ECG。室性心律失常及缓慢型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处理。

七、观察并记录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及颅内有无出血情况,出血程度及出血量,出血量多时应查血红蛋白。

八、溶栓开始后3h内每半小时记录ECG(12-18导联)一次,以后3日每日记录1次。第7-14日记录一次ECG。

九、发病6h起每2h抽血查CK、CK-MB,至发病24、48、72小时各抽血1次查CK、CK-MB。

十、溶栓后3日每日抽血查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及凝血因子Ⅰ,如不正常,应随诊复查至正常。

十一、健康指导: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控制体重,戒烟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急躁、紧张;防止便秘;坚持康复训练,改善预后;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出血与使用溶栓药有关。

2. 潜在并发症:猝死与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肌破裂等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_个案

案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1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神志清合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宽而深的Q波,T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升高,AST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Ⅳ级 2、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立即置于ICU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第5~7天后可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若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2~4L/min持续或间断的鼻导管吸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 4、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年老体弱,胃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最新版)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 一、原则 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二、选择对象的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导>0.2mV。 3.发病≤6小时者。 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三、禁忌证 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3/1 3.3kPa(160/100mmH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四、溶栓步骤 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一)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0.15~0.3g,以后每日0.15~ 0.3g,3~5日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二)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 1.尿激酶(UK):150万IU (约 2.2万IU/kg)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30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2.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150U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60分钟内静脉滴入。 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rt-PA前先给予肝素5000U 静脉滴注。同时按下述方法应用rt-PA: (1)国际习用加速给药法:15mg静脉推注,0.75mg/kg(不超过50mg)30分钟内静脉滴注,随后0.5mg/kg(不超过35mg)60分钟内静脉滴注。总量≤100mg。 (2)近年来国内试用小剂量法:8mg静脉推注,42mg于90分钟内静脉滴注。总量为50mg。rt-PA滴毕后应用肝素每小时700~1000U,静脉滴注48小时,监测APTT维持,在60~80秒,以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 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 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

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11.健康指导 (1)合理饮食 (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心肌坏死,称急性心肌梗死。 1.【护理评估】 1.1胸痛询问病人有无胸痛,评估胸痛发作的特征,与以前心绞痛比较,其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有无区别,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伴随症状,胸痛发作前有无情绪激动、劳累、饱餐等诱发因素。 1.2症状有无呼吸急促、憋气、濒死感等;是否感到虚弱、乏力、眩晕等。 1.3生命体征变化除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压降低。大多数病人心率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衰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1.4既往史病人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系统地进行过治疗和用药情况。 1.5日常生活形态了解病人是否抽烟,每天抽多少;平常是否很少运动,是否过于肥胖;病人是否嗜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 1.6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是否焦虑、恐惧。病人常表现烦躁不安,不听劝解,甚至治疗欠合作。病人因憋气,心前区压痛,有窒息感受而感到恐惧、害怕死亡,加之入住监护病房,更进一步增加了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1.7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为重要手段之一,大约有95%的急性心肌梗死都会出现心电图的变化。急性期可有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及T波倒置。血清心肌酶学测定及血清肌钙蛋白定量为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肌显像检查。 2.【护理问题】 2.1、疼痛 2.2、恐惧

2.3、活动无耐力 2.4、自理缺陷 2.5、知识缺乏 2.6、有便秘的危险 2.7潜在并发症:猝死 3.【护理措施】 3.1、ICU一般护理常规 3.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稳定患者情绪,以减少组织耗氧量,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 3.3、备齐各类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电监护仪持续观察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重点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3.5、给予持续吸氧,每分钟2-4升,胸痛发作时可适当调高氧流量。 3.6、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持续微量泵注入,注意调整注入速度,观察血压的变化。 3.7、观察疼痛的部位及程度、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 3.8、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如出现便秘可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避免屏气和用力过度二发生意外。 3.9、定时、定量抽取血标本,进行血清心肌酶的检查。 3.10、指导患者进食低盐(2g/日)低脂易消化饮食,少时多餐。 3.11、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急性心梗溶栓指南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指南 一、原则 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二、选择对象的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 1m V、胸导>0. 2m V。 3.发病≤6小时者。 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三、禁忌证 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 . 3/1 3. 3k Pa(160/100mm H 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四、溶栓步骤 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一)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 0.15~0. 3g,以后每日0.15~0.3g, 3~5日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二)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 1.尿激酶(UK ):150万IU (约 2. 2万IU/kg )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 30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2.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150U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 60分钟内静脉滴入。 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rt- PA前先给予肝素5000U静脉滴注。同时按下述方法应用rt- PA: (1)国际习用加速给药法:15mg静脉推注,0. 75mg/kg(不超过50mg)30分钟内静脉滴注,随后0. 5mg/kg(不超过35mg )60分钟内静脉滴注。总量≤100mg。 (2)近年来国内试用小剂量法:8mg静脉推注,42mg于90分钟内静脉滴注。总量为50mg。rt- PA滴毕后应用肝素每小时700~1000U,静脉滴注48小时,监测APTT维持,在60~80秒,以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五、监测项目 (一)临床监测项目 1.症状及体征:经常询问患者胸痛有无减轻以及减轻的程度,仔细观察皮肤、粘膜、咳痰、呕吐物及尿中有无出血征象。 2.心电图记录:溶栓前应做18导联心电图,溶栓开始后3小时内每半小时复查一次12导联心电图,(正后壁、右室梗塞仍做18导联心电图)。以后定期做全套心电图导联电极位置应严格固定。 (二)用肝素者需监测凝血时间 可用L ee White三管法,正常为4~12分钟;或APTT法,正常为35~45秒。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

一、原则 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二、选择对象的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胸导>。 3.发病≤6小时者。 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三、禁忌证 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160/100mmH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四、溶栓步骤 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一)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0.3g,以后每日~0.3g,3~5日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二)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 1.尿激酶(UK):150万IU (约万IU/kg)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30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2.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150U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60分钟内静脉滴入。 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rt-PA前先给予肝素5000U 静脉滴注。同时按下述方法应用rt-PA: (1)国际习用加速给药法:15mg静脉推注,kg(不超过50mg)30分钟内静脉滴注,随后kg(不超过35mg)60分钟内静脉滴注。总量≤100mg。 (2)近年来国内试用小剂量法:8mg静脉推注,42mg于90分钟内静脉滴注。总量为50mg。rt-PA滴毕后应用肝素每小时700~1000U,静脉滴注48小时,监测APTT维持,在60~80秒,以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五、监测项目 (一)临床监测项目 1.症状及体征:经常询问患者胸痛有无减轻以及减轻的程度,仔细观察皮肤、粘膜、咳痰、呕吐物及尿中有无出血征象。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 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

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的 病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疾病的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要点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诊,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病人在住院期间,除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外,还应得到合理的护理,才能使患者脱离危险,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早日恢复。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症,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我院心内科从2004年到2010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21例,男,108例,女13例,年龄在34岁至74岁,121例病人在住院期间经积极抢救治疗及合理的护理,除5例死亡外,其余116例均治愈出院,本文结合笔者的护理经验就AMI的护理原则介绍如下: 1 严密监护原则上做到“五勤”:勤监护、勤观察、勤汇报、勤处理、勤记录。有报道,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30-60分钟。有56%-80%的病人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动过速或室早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绝大部分死于原发性室颤,而室颤又往往继发于复杂性心律失常之后,所以,特别要重视发病最初6小时3天内的监护。如条件允许应将患者迅速送入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连续的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定时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时采集标本送检,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汇报、处理。一般监护一周,有并发症时随时监测。 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原则上做到“三要”、“三不要”:一要保持管道通畅;二要准确执行医嘱;三要根据监测指导输液。一不要滴数过快;二不要输液过量;三不要下肢输液。立即开辟静脉通道,用以维持血压,及时用药,补充血容量,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输液量每日不超过1000-1500ml,滴数每分钟在20-30滴,血液动力学监测,可根据监测数据指导输液,保留一条静脉通道,以便急用,为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尽管避免下肢静脉输液。 3 止痛原则上选用安全、有效的止痛剂,老人从小剂量开始,持续剧烈的疼痛表明心肌缺氧、缺血,病情仍在进展,常可导致梗塞面积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给予止痛处理,可选用硝酸盐类、杜冷丁、吗啡类等止痛剂,老年患者应用扩冠止痛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应用中注意观察血压情况。 4 吸氧原则上做到“三要”:一要持续高流量吸氧48小时左右;二要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及吸氧时间;三要在进餐后、睡前及排便时给予吸氧。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主要死于三大并发症而并发症的出现,又取决于梗塞的面积,梗塞的面积又取决于心肌缺氧的程度,急性期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降低,加重了心肌缺氧状态,故给病人高流量吸氧,3-5升/分,持续48小时,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缩小梗塞面积,为减轻心肌缺氧,应注意患者在排便时、睡前15分钟及进餐后给予吸氧,吸氧时间及氧流量可根据病情调节。 5 休息原则上做到“四要”:一要绝对卧床二周以上;二要减少搬动;三

继续教育答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 100分答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考试 1 . STEMI病理生理核心环节为(C) A.血管内皮不稳定斑块破裂 B.白血栓形成 C.红血栓形成 D.缺血/再灌注损伤 2 . STEMI诊断的主要依据不包括(C) A.典型梗死性心绞痛症状发作 B.STEMI心电图ST-T动态演变 C.STEMI心电图Q波形成 D.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升高 3 . 以下哪项措施不是STEMI早期常规处置(D) A.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 B.无禁忌证,给予吗啡镇静止痛治疗 C.无低血压、低血容量或心源性休克等禁忌证,予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D.常规静脉应用替罗非班 4 . 以下哪项措施早期预防STEMI患者猝死不正确(D)A.早期心电监护B.应积极予以静脉补钾治疗, 维持血钾水平>4.5mmol/LC.如无禁忌,尽早应用β受体阻滞剂 D.预防性应用胺碘酮 5 . 以下哪项并非STEMI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B) A.既往脑出血病史 B.未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 C.可疑主动脉夹层 D.颅内恶性肿瘤 6 . 当发生STEMI时,应首选以下哪种溶栓药物,除了(A) A.尿激酶 B.尿激酶原 C.阿替普酶 D.瑞替普酶 7 . STEMI溶栓时普通肝素的正确用法用量为(D)A.确诊STEMI后皮下注射普通肝素3000U,2/日, 不监测 B.确诊STEMI后应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5000U,随后低分子肝素1mg/kg皮下注射,2/日,监测APTT 或ACT至对照值的1.5~2.0倍 C.确诊STEMI后应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5000U(60~80U/kg),继以12U/(kg?h)静脉滴注,不监测 D.确诊STEMI后应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5000U(60~80U/kg),继以12U/(kg?h)静脉滴注,溶栓及溶栓后应监测APTT或ACT至对照值的1.5~2.0倍,维持48小时左右 8 . 目前,指南推荐以下哪种低分子肝素可应用于STEMI患者抗凝治疗(C) A.低分子量肝素钠 B.纳屈肝素钙 C.依诺肝素钠 D.达肝素钠 9 . 下列哪项不是溶栓成功考虑再通的指标(B) A.溶栓后60-90分钟内抬高的ST段回落50%以上 B.溶栓后2-3小时内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 C.溶栓后2小时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D.心肌坏死标记物酶峰前移 10 . STEMI患者溶栓治疗后,应在多长时间内转至上级PCI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溶栓治疗已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的使相关梗死血管再通。溶栓前应尽量缩短自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做好溶栓前护理。 1.溶栓常规检查凝血常规、心肌酶学、凝血功能,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电图及SaO2,开通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顺利。 2.指导并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常规给予通便剂,以防大便干燥。 3.必要时可给予吸氧。 4.溶栓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每日300mg嚼服。波利维300MG嚼服。 心理护理 1.用亲切的语言给予病情解释和安慰,加强床旁边巡视,给予心理支持。 2.对家属及患者要耐心地讲解溶栓治疗的目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有心理准备,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可信的环境,从而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心理,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护理和检查。 4. 溶栓时应定量、定时滴注溶栓药,密切观察用药效果,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神志,注意穿刺部位、皮肤黏膜有无出血,观察大小便颜色。若发现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穿刺点出血等,应及时使报告医生终止溶栓[1]。 5.溶栓治疗时,一般在患者一侧上肢建立双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选择较大的血管,以确保溶栓药物按时输入;另一条可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方便多渠道的补液及加用抢救药物。 6.在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的过程中,要准确调节输液的滴速。尿激酶用药量要准确,保证在30min内输完。同时尿激酶不能使用酸性液体稀释,以免药效下降,且溶解后易失活,因此宜现用现配。 7.溶栓过程中应加强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症状变化,心电图ST段的变化,心律、心率的变化。继续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以利于患者渡过难关。 8.溶栓期间进行连续心电监护,溶栓前记录心电图作为基础值,溶栓后每10~15min记录心电图,每30min打印全导联心电图,次日打印全导联心电图4次,第3天每天3次,以后每天1次,详细记录做心电图的确切日期、时间、ST-T改变,以判断溶栓效果和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 溶栓后进一步做好护理及出院指导 1.在溶栓治疗后初期,患者心电仍不稳定,应持续心电监测,同时做好心电图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运,限制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若患者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 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文档交流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文档交流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文档交流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文档交流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文档交流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文档交流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 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文档交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 2、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心率的变化。 3、评估溶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一)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1、入住监护病房,绝对卧床休息,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 2、详细询问有无禁忌证,检查血常规、心肌酶谱、出凝血时间及血型等。 3、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选用留置针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一条通道使用溶栓药物,第二通路保证补液及使用抢救药物。 4、床边备好抢救器械、物品、药品。 (二)溶栓治疗中的护理1、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使用溶栓剂,保证药物在 30 分钟内输完。 2、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注意观察用药的反应,如过敏反应、低血压、出血等。 3、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给药时间及剂量,生命体征监测情况。

(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 1、溶栓疗效观察(1)胸痛程度、部位、性质的观察。(2)使用溶栓药物后按要求定时记录心电图,观察心电图的秒 T 段的变化。(3)密切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出现。(4)监测心肌酶谱变化情况。 2、并发症的观察:(1)观察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有无血尿、呕血、黑便等。(2)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虽是冠脉再通的一个临床指征,但再灌注时损伤心肌细胞,易导致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三、健康指导 1、溶栓治疗后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 2、防止情绪激动,指导正确用药。 3、合理饮食(最初 2-3 天以流质为主,少量多餐)。 4、保持大便通畅。 四、注意事项 1、作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 2、溶栓治疗后,应及时给予抗凝治疗,告知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重要性,预防血栓再栓塞。

ST_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院前溶栓治疗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尤为重要 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溶栓治疗、PPCI 及急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不能及时进行PPCI 的情况下,药物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再灌注治疗策略,院前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与院内溶栓相比,院前溶栓治疗的早期死亡率降低17%,尤其是发病时间<120分钟的患者。 二、STEMI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 大多数STEMI患者有冠心病病史和放射至颈部、下颌、左臂的疼痛表现。依据缺血症状(持续胸痛)和12 导联心电图(最好是18导联)可诊断STEMI(表1) 表1:STEMI早期诊断与早期处理 对所有疑诊STEMI的患者应尽快启动心电监测,以便发现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必要时迅速电复律。疑诊STEMI的患者必须在首次医疗接触时尽快获得并判读12导联心电图,加速STEMI 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对于确诊STEMI的患者,需尽快启动再灌注治疗。心电图表现不确定或没有证据支持心肌梗死的怀疑诊断时,应重复心电图检查,尽可能与既往心电图记录进行对比。 就STEMI的早期处理而言,对于仍有胸痛及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尽快处理,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例如吗啡)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三、院前急救中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选择 院前救护车接诊到STEMI 患者后选择何种再灌注治疗策略时应依据以下原则(图2),若附近有可行PPCI 的医院,且能在120分钟内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并完成PPCI,则优先选择PPCI 策略;对于发病早期的患者,即使转运时间非常短,立即溶栓策略也优于延迟于延迟急诊PCI,包括老年人在内的高危人群在发病后120 分钟内溶栓绝对获益最大。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预计从FMC 开始12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PCI 的患者,应在30 分钟内给予溶栓治疗。患者就诊越晚(尤其是发病3小时后),越应考虑转运至PCI医院实施PPCI(而不是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方案

秦皇岛市骨科医院内一科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1、缺血性胸痛持续>30min,含硝酸甘油不缓解。 2、至少2个相邻的胸前导联或II、III、avF 3个肢体导联中的两个出现ST 抬高0.1mv。 3、发病在12小时内。 溶栓治疗的禁忌症 1、已知的出血倾向。 2、活动性溃疡出血。 3、2个月内的大手术、创伤。 4、出血性脑卒中,6小时-6个月缺血性脑卒中,或TIA。 5、SBE 6、高度怀疑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肝或肾功能不全。 8、妊娠。 9、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 10、最近的头颅外伤,已知的颅内肿物和血管畸形。 11、无法压迫的血管穿刺。 注:短时间(10min)的心肺复苏如无肋骨骨折,不是溶栓的禁忌症。

溶栓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给药方法 选择:1、下壁心梗合并明显的低血压,链激酶不作为首选。 2、年轻,梗死面积大,首选t-PA。 3、病人的经济承受力。 剂量:尿激酶、链激酶:150万u,30min内静脉滴入。 t-PA:总量50mg。先8mg 6分钟静脉推入后,42mg按每分钟0.5mg 静点,共用90min。 再通的判定 (一)冠脉造影:标准的观察时间是溶栓治疗开始后90min梗死相关冠脉血流为TIMI 2-3级灌注时为开通或再通。 (二)临床判定: 1、溶栓治疗开始后2小时内胸痛减轻或消失。胸痛缓解>50%以上。 2、开始给药后半小时内心电图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迅速下降>50%。 3、溶栓治疗开始后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4、CK-MB峰值提前至发病14小时内,或CK提前至发病16小时内。 注:单独具备1+3不能判定为再通。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 、原则 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 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二、选择对象的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 1m V、胸导>0. 2m V。 3. 发病w 6小时者。 4. 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 年龄w 70岁。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三、禁忌证 1. 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 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 . 3/1 3. 3k Pa (160/100mm H g)者。 3. 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 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 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 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 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四、溶栓步骤 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一)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 0.15?0. 3g,以后每日0.15?0.3g, 3?5日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二)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 1. 尿激酶(UK ):150万IU (约 2. 2万IU/kg )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30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地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 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 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 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 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 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 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 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 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 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 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 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 3—7 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 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重 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 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 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

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 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 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但 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 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 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 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 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 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 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的病 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 疾病的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 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 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 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就是心肌得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得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得心肌严重而持久得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得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与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得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得最突出得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 明显,疼痛性质与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得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可 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与肠胀气,严重 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尤其就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得、成对出现得、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得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得先兆。心

室颤动就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得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与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就是休克,而就是低血 压。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调 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得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得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与交感神经得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得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与得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得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得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 得病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得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疾病得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与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