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共409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共409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共409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

一、语音辨析

[考点分析]

《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能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

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③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语音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àn、“龋”qǔ。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àn”,而读“biàn”。

②注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号”读 hào(名词)“号召”,读háo(动词)“号叫”。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如“恶”,读“ě”,作“恶心”讲,读“a”,作“凶恶”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薄”,书面语读“b?”,薄弱,口语读“báo”,厚薄。

(4)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巷”,一般读“xià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ng”了。

③留心形近异音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ǒu”,如果读成了“xiù”,则错了。在语音识记中,一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用平时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认真分析,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结合字义,辨识字音。

[典型试题]

例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ì标识.zhì暴殄.tiǎn天物

B、匹.pǐ配戏谑.xua风光旖.qí旎

C、参与.yǔ弹劾.h?审时度.du?势

D、倾轧.yà结束.sù杞.qǐ人忧天

剖析此题考查语音识记能力,答案为A。B项中“旖旎”的“旖”是容易读错的字,应读作“yǐ”,“qí”为误读。C项中“与”是多音多义字,它有三个读音:一读作“yù”,有“参加“的意思;二读作“y ú”,和“欤”的用法、意义相同;三读作“yǔ”,表示“跟”和“给”“交往”意思。所以“参与”的“与”应读作“yù”,注音作“yǔ”是错误的。D项中“结束”的“束”应读为“shù”,有卷舌音,“sù”为误读。

例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

B、解jiě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

C、塞sa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

D、提tí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面命

剖析此题重点考查词语中有特定意义的汉字的读音能力。答案的为A。A项中“差”本来有“chā”“chà”“chāi”“cī”四种读音,但A项中所给词语中的“差”都应该读“chā”。B项中“押解”的“解”

应当读作“jia”,“浑身解数”的“解”应当读作“xia”。C项中“边塞”的“塞”应当读作“sài”。D项中的“提防”的“提”应读作“dī”。

例题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an)止渴

B、凝.(níng)固分泌.(bì) 孜.(zī)孜不倦

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

D、端倪.(ní) 宝藏.(zàng) 未雨绸缪.(m?u)

剖析此题重点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答案为B。与过去对语音的考查一样,试卷中只要求考生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为了降低难度,考查形式由过去的选正确项改为选错误项,即只有一组的读音有错误。B项中“分泌”的“泌”应读“mì”,不读“bì”。这是个多音字,河南省泌阳县的“泌”读“bì”。本题其他字的读音是正确的。

例题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盐碱.箴.言呼喊.减.员增效感.激涕零

B、阐.述弹.药禅.让肆无忌惮.殚.精竭虑

C、束缚.薄.荷簿.册赤膊.上阵博.大精深

D、滇.池嗔.怒缜.密精卫填.海谨小慎.微

剖析本题考查读音辨识能力,主要是因形近而误读的字音。A项中“碱”“减”两字同音,读“jiǎn”;其他加点字的读音是:“箴”读“zhēn”,“喊”读“hǎn”,“感”读“gǎn”。“箴言”是劝戒的话。B项中“弹”“惮”两字同音,读“dàn”其也加点字“阐”读“chǎn”,意思是“讲明白”;“殚”读“dān”,意思是“尽,竭尽”;“禅”有两个读音,一读“chán”佛教用语,一读“shàn”,“禅让”,意思是帝王把帝位让给别人。C项中“膊”“博”两字同音,读“b?”;其他加点的字“缚”,读“fù”,“簿”读“bù”,“簿”是多音字,此处读“b?”。D项加点字的读音是“滇”读“diān”,“嗔”读“chēn”,“缜”读“zhě

n”,“填”读“tián”,“慎”读“shan”。正确答案为D。

例题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

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

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

D、羡.慕汗腺.霰.弹诌.媚阿谀借花献.佛

剖析此题重点考查读音的辨识能力。答案为B。B项中加点字读音都为lì。A项中盥(guàn)洗,其余为huàn;C项中“雄关险隘”中的“隘”读音为“ài”,其余为“yì”;D项中的谄(chǒn)媚,其余都为(xiàn)。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可能感到生僻的“豢养”、“盥洗”、“霰弹”也都在课本中出现过。

[课堂精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穴.(xua)位悭.(qiān)吝发酵.(jiào) 破绽.(zhàn)

B、旋.(xuàn)风炫.(xuàn)目落.(lào)价内讧.(h?ng)

C、窈.(yáo)窕赏赉.(lài) 歃.(shà)血间.(jiàn)隔

D、刈.(yì)除校.(jiào)对嫉.(jí)妒偎.(wai)依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股肱.(gōng) 蜿.(wān)蜒宁.(nìng)可角.(ju?)色

B、麻痹.(bì) 倏.(shū)忽应.(yìng)届按捺.(nà)

C、缫.(sāo)丝晕车.(yùn) 逶.(wēi)迤棺椁.(guǒ)

D、舐.(shì)犊惬.(qia)意垂涎.(xián) 菜畦.(qí)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号háo 号.叫号.丧号.哭号.啕大哭

B、强qiáng 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

C、帖tia字帖.碑帖.画帖.俯首帖.耳

D、累lěi 累.计连累.累.赘危如累.卵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佯.装徜徉.安危无恙.

B、碑.帖裨.益奴颜婢.膝

C、倩.影靓.女靖.康之耻

D、蓦.然募.捐漠.不关心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应.当应.战应.运而生一应.俱全

B、乘.客乘.坐乘.风破浪.千乘.之国

C、复辟.辟.邪鸿蒙初辟.开天辟.地

D、掉转.转.弯天旋地转.转.弯抹角

[课外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挫.折厝.火积薪错.过不知所措.

B、和谐.白头偕.老揩.油万世楷.模

C、英俊.严刑峻.法竣.工怙恶不悛.

D、渎.职买椟.还珠赎.罪穷兵黩.武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行.藏行.款道行.树行.子

B、叨.咕叨.念叨.登叨.教

C、蒙.味蒙.骗蒙.古蒙.太奇

D、落.色落.价落.榜落.落大方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角jiǎo 号角.角.落头角.群雄角.逐

B、笼l?ng 笼.子牢笼.笼.屉烟笼.雾锁

C、量liáng 思量.打量.测量.量.体裁衣

D、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削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

B、解jiě解.决押解.浑身解.数解.押归田

C、塞sài 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

D、禁jìn 禁.止禁.令忍俊不禁.弱不禁.风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蓓. (bai) 蕾讹. (?) 诈口供.(g?ng) 恫吓.(xià)

B、呆. (dāi) 板倩. (qiàn) 影楔.(xiē)子杳.(yǎo)然

C、温馨.(xīn) 血泊.(pō) 勾.当(gōu) 佚.事(yì)

D、讥诮.(qiào) 嵌.(qiàn)入沙碛.(zì) 愆.(qiān)伏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滂.(páng)沱酗.(xù)酒场.(chǎng)所枢(shū)纽

B、逮.(dǎi)捕扼.(a)要犒.(kào)赏伺.(cì)候

C、孱.(càn)头感喟.(kuì) 宝藏.(zàng) 比较.(jiǎo)

D、鞭鞘.(shāo) 庇.(bì)护拎.(līn)起勃颈.(gěng)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祛.(qù)除猥.(wěi)亵龌.(w?)龊笑靥.(ya)

B、诡谲.(ju?) 赝.(yàn)品装帧.(zhēng) 坍.(tān)塌

C、岿.(kuī)然缫.(sāo)丝恪.(ka)守潜.(qián)力

D、讪.(shàn)笑虔.(qián)诚挟.(xiá)制谈吐.(tǔ)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蹊.(qī)跷切.(qiē)磋殒.(yǔn)命驯.(xún)服

B、押解.(jia) 虚妄.(wàng) 机械.(xia) 剖.(pāo)析

C、粗糙.(cāo) 罹.(lì)难阔绰.(chu?) 斡.(w?)旋

D、挑.(tiǎo)拔煤屑.(xia) 聒.(guō)噪渣滓.(zǐ)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宵衣盱.(gàn)食味同嚼.(jiáo)蜡原形毕露.(lù) 鹬.(yù)蚌相争

B、咄咄.(duō)怪事成绩斐.(fěi)然大腹便.(pián)便顺蔓.(màn)摸瓜

C、相.(xiàng)机行事功亏一篑.(kuì) 瞠.(chēn)目结舌别出机杼.(zhù)

D、暴戾恣睢.(suī) 间.(jiàn)不容发呼天抢.(qiāng)地无耻谰.(lán)言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提纲挈.(qia)领火亘.(xuān)赫一时亘.(gan)古未见醍.(tí)醐灌顶

B、瑕瑜互见.(xiàn) 博闻强识.(zhì) 耳濡.(rú)目染莞.(wǎn)尔一笑

C、严惩.(ch?ng)不贷色厉内荏.(rěn) 余勇可贾.(gǔ) 畏葸.(sī)不前

D、安步当.(dàng)车运筹帷幄.(w?) 藏头露尾.(lù) 矫.(jiǎo)枉过正

[课内]

1、B( A、穴xu?; C、窈yǎo; D、偎wēi)

2、B(应yīng)

3、A(B、强迫、强调夺理qiǎng;C、俯首贴身tiē;D、累赘l?i)

4、C(依次为qiàn、liàng、jìng)

5、D(A、应当,一应俱全yīng,应运而生,应战yìng;B、乘客、乘坐、乘风破浪ch?ng,千乘之国shang;C鸿蒙初辟,开天辟地pì,复辟、辟邪bì)

[课外巩固]

1、A(A全部都读cu?;B、和谐,白头偕老xi?,揩油kāi,万世楷模kǎi;C、英俊,严刑峻法,竣工jùn,怙恶不悛quān;D、渎职、买椟还珠、穷兵黩武 dú,赎罪shú)

2、A(依次为xíng、háng、h?ng、hàng)

3、D(A、群雄角逐ju?;B、烟笼雾锁lǒng;C、思量、打量liang;D、量体裁衣liàng)

4、A、(B、押解jia,浑身解数xia;C、堵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sa;D、忍俊不禁、弱不禁风jīn)

5、B(A、吓ha;C、勾g?u;D、碛qì)

6、D、(A、滂pāng;B、逮dài;较jiào)

7、C (A、祛qū;B、帧zhēn;D、挟xi?)

8、D(A、驯xùn;B、剖pōu;C、罹lí)

9、A(B、蔓wàn;C、瞠chēng;D、间jiān)

10、D (A、火亘xuǎn;B、见jiàn;C、葸xǐ)

二、字形辨析

[考点讲析]

“识记现代汉字字形”是《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的要求,它包括区别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以及不规范的简化字。还要注意正确书写数字。

汉字字形的考查,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为主,超出这个范围的,一般是课本上出现过的。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考点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音同音近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试题备选项中一般涉及对16个字的正确识记。要求选全对的,选有错的,选错一个或错两个的。能力层级为A级,分值为3分。

“据义辨形”是辨析汉字字形的最根本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

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例如:同音字(枪)“杆”、(麻)“秆”与(竹)“竿”,“杆”从“木”,指“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秆”从“禾”,指“某些植物的茎”;“竿”从“竹”,指“竹竿子或类竹竿的东西”。形近字“赝”(品)与(义愤填膺),“赝”从“贝”,指“伪造的物品”,“膺”从“月”(肉),指胸。因此,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

[典型试题]

例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翔实词不达意冷寞一筹莫展

B、痉孪不经之谈偏辟励精图治

C、风靡蘖根祸种攀缘始作俑者

D、倾轧气冲宵汉弘扬扑溯迷离

剖析此题考查词语中有特定意义的字形,答案为C。C项中“蘖根祸胎”的“蘖”应为“孽”,误写为“萌蘖”的“蘖”。A项中错两个,分别为;“冷寞”的“寞”应为“漠”,误写为“寂寞”的“寞”;“一愁莫展”的“愁”应为“筹”,误写为“忧愁”的“愁”。B项中也有两处错误:“痉孪”的“孪”应为“挛”,误写为“孪生”的“孪”;“偏辟”的“辟”应为“僻”,误写为“开辟”的“辟”。D项中同样错两个:“气冲宵汉”的“宵”应为“霄”,误写为“元宵”的“宵”;“扑溯迷离”的“溯”应为“朔”,误写为“追溯”的“溯”。

例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娇生贯养伶俐倜傥不羁

B、造次索然寡味迁徙惨绝人圜

C、描摹幅员辽阔惶恐法网恢恢

D、窥测慷慨激昂装祯提要钩玄

剖析此题考查错别字的识别,答案为C。A项中“娇生贯养”的“贯”应为“惯”,此词语的意思是“从小被宠爱纵容”;B项中“惨绝人圜”的“圜”应为“寰”,“寰”指广大的地域,而“圜”则是指圆;D项中的“装祯”的“祯”应为“帧”,“装帧”的意思是指书画、书刊的装潢设计,包括封面、版面、插图、装订形式等等。

例题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戳穿力挽狂澜暖昧食不果腹

B、震撼融会贯通喧嚣响彻云霄

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

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

剖析此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答案为A。A项中的四个词语书写完全正确,没有错别字。C项中的“气慨”应为“气概”,意指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这里的“概”指“气度神情”。而“慨”指“愤慨”、“慷慨”,均与心理活动有关。B项中有一个错别字,“融会贯通”应为“融会贯通”,意指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会”与“汇”读音完全一样,也都有“聚合”的意思,但“汇”指水的汇合,如“百川所汇”、“汇成江河”。而“融合贯通”的“会”,是“理解”、“懂得”的意思。D项中也有一个错别字:“凋蔽”应为“凋敝”,意指生活困苦或事业衰败,如“民生凋敝”、“百业凋敝”等。“敝”本指破旧、破烂,引申为衰败。而“蔽”是遮盖、挡住的意思,如“掩蔽”、“衣不蔽体”、“浮云蔽日”、“蔽塞”等。本题涉及的16个词语中有“慨”、“汇”、“蔽”三个错别字,而且都是常用字,因此要作出正确判断是不难的。

例题4下列各组词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

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和

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

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

剖析本题考查字形的正确识记,答案为B。考查方式与1998年全国卷第2题相同,词义不同,字形不同。B项中“随声附和”的“合”错误,应为“和”,是声音相应、唱和的意思。

例题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剖析本题考查字形的正确识记,除了双音节、四音节的词语外,还出现了多音节的词语。答案为A。B项应为伶牙“俐”齿。C项应为冒天下之大不“韪”。D项应为通“牒”。本题中容易错误的有如下几项:A中的“恰如其分”中的“分”是“职责和权利的限度”之意。C项中的“共商国是”中的“国是”是书面语,意思为“国家大计”。这三个词用字都正确,考生容易看错。

[课堂精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蜕化以偏概全开门缉盗贪赃枉法

B、接洽韬光养晦病入膏盲精减机构

C、装潢发扬光大欢度春节断章取义

D、祛疑以逸待劳励精图治排忧解难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叠起高潮迭起勉励厉兵抹马

B、辐射幅员辽阔退化蜕化变质

C、题名内容提要桃园世外桃源

D、废驰风驰电掣风声谈笑风生

3、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既使针贬时弊纰漏置若罔闻

B、必竟唉声叹气忸怩如愿以偿

C、装潢煮豆燃萁赈济流言飞语

D、勇跃轻歌曼舞峻工怡笑大方

4、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诬告缜密矫健鬼计多端

B、肆业寒暄枯躁卑恭屈膝

C、目真怪渲染逋欠不辨黍麦

D、埠头裨益帮交暴殄天物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文章告诫人们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B、防火患事故,少死人少伤人,无容置疑是很重要的事情。

C、机动车助动车竟相喷吐废气,污染环境,急待整治。

D、这块玻璃殒石是发生在73万年前的一次彗星撞击地球事件的产物。[课外巩固]

一、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分别是

1、A、干练凝炼简练锻炼

B、启事启示启用起用

C、殒落坠落堕落脱落

D、间谍喋血通谍谍报

2、A、回肠荡气落草春花秋实闪铄

B、黄粱美梦诺大出尔反尔幌子

C、哗众取宠撤职雕虫小技竭力

D、凤毛鳞角沮丧咄咄逼人濒临

3、A、集腋成裘眉目清秀为虎作伥明察秋毫

B、一张一弛察颜观色相辅相承心劳日拙

C、挺而走险长备不懈长篇累牍汗流夹背

D、鞭长莫及名门旺族刚愎自用心猿意马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分别是

4、A、竖立树立交纳缴械

B、尤物犹豫发泄流泄

C、申请伸张功绩古迹

D、画像意像订货定额

5、A、作弊弊端隐蔽民生凋敝

B、词典修辞楚辞义正辞言

C、鱼民渔业鱼场鱼龙混杂

D、园林圆形圆满字正腔圆

6、A、赌博通缉摧枯拉朽大言不惭

B、妨碍谛听待价而沽毕恭毕敬

C、售罄棘手无耻滥言旁征博引

D、矫健清洌贻人口实绰绰有余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分别是

7、A、高亢寂寞消遥决择

B、怄气瞻仰野蛮涵养

C、诡计恪守修葺挛生

D、赝品冒然膨涨撕打

8、A、勘误蛊惑赔偿攀缓

B、沉湎惦量漱口国藉

C、求实弘扬痉孪漫骂

D、观摩毗连苍穹浸渍

四、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分别是

9、A、抱歉伎俩恢弘摧眠

B、提炼名子祛暑苍穹

C、踊现妒忌缭草披露

D、程控翔实誊写风采

10、A、浑浊猜测威慑阖家欢乐

B、猝然适意诬陷越俎代庖

C、包涵漫延忤逆穷兵牍武

D、甲胃差赧汹酒含英咀华

11、A、文彩良辰美景妥胁筚路蓝褛

B、狙击言简意赅仿碍缘木求鱼

C、欠收肆无忌惮兑现惹事生非

D、耽搁尾大不调渡假惩前毖后

12、A、对待震聋发聩坐收渔利励兵秣马

B、重迭相形见拙德艺双罄利令智昏

C、荟粹鸿篇巨制先发制人万里平筹

D、缥缈梦寐以求金榜提名崭露头角

五、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句分别是

13、A、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立法的春天,形成了涵盖刊事、民事、行政法律在内的基本法律框架。

B、在当代旧体诗坛上略高一筹的名家,大多经过新诗的磨炼,这说明旧体诗要前进,不应再在传统的范围内踏步,必须吸纳新诗的艺术优长。

C、影片《火烧圆明园》富有教育意义,对青少年朋友尤其如此。

D、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不可急工近利,只能循序渐进,积跬步以成千里。

14、A、这篇通讯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映,大家都为他的悲惨遭遇唏嘘不已。

B、新时期报告文学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完整地审视和把握现实生活,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不虚美、不隐恶,揭示和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C、许多天赋不低的人仅仅因为其素质不适宜应试教育的片面要求,就被轻率地打入失败的深渊。

D、坐落在汉内瓦市中心的万国宫是联合国履行国际使命的标志性建筑,每年三四月份,联合国人权会议就在它的地下一层17号大厅举行。

参考答案

[课内]

1、C(A、开门揖盗;B、病入膏肓、精简机构;D、以逸待劳)

2、D(谈笑风生)

3、B、C毕竟(A、即使、针砭时弊;D、踊跃、竣工)

4、C嗔怪、菽麦(A、诡计多端;B、肄业、枯燥、卑躬屈膝; D、邦交)

5、A(B、毋庸置疑;C、竟相;D、陨石)

[课外]

一、1、B(A、凝练、锻炼;C、陨落;D、通牒)

2、C(A、闪烁;B、偌大;D、凤毛麟角)

3、A、(B、察言观色、相辅相承;C、铤而走险、常备不懈、汗流浃背、D、名门望族)

二、4、B(流泻)

5、C(渔民、渔场)

6、C(无耻澜言)

三、7、C孪生(A、逍遥、抉择;D、贸然、膨胀、厮打)

8、C痉孪(A、蛊惑、攀援;B、掂量、国籍

四、9、C、涌现、潦草(A、催眠;B、名字;D、誊写)

10、D毋庸、酗酒(C、穷兵黩武)

11、C歉收、惹是生非(A、文采、妥协、筚路褴褛;B、妨碍;D、尾大不掉、度假、惩前毖后)

12、C荟萃,万里平畴(A、对峙,振聋发聩,厉兵秣马;B、重叠,相形见绌,德艺双馨;D、金榜题名)

五、13、D(急功近利)14、A(反应)

三、词语运用辨析

考点讲解: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成语”将专辟一节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重点提示:

1、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①从意义方面来辨析。如词义的轻重。“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词义的着重点不同。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②从色彩方面来辨析。主要表现在:A、感情色彩不同。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即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B、语体色

彩不同。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夫人”和“爱人”是同义词,前者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

③从用法方面来辨析。A、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B、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2、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考查的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分析词语的性质、功能,尤其是用法,对于辨析虚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

①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②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③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等。

④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⑤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典型题例: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持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疾病。

③ 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了。

A、窜改驱除融解

B、篡改祛除融解

C、窜改祛除溶解

D、篡改驱除溶解

答案:B。分析:“窜改”即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两者的意义和使用范围都有所不同。第①句的意思是说日本的某些政客要改写既成的历史事实,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也就是“作伪”。“驱除”是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是除去(疾病、疑惧或所谓邪祟),这个词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第②句的语境最为吻合。“溶解”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融解”是融化的意思,融有消融、消除的意思。第③句的意思是说她的满腔怨恨似乎没有了,应为“融解”。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

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的作

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

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

A、聚集品位赞扬

B、云集品位赞叹

C、云集品味赞叹

D、聚集品味赞扬

答案:B。分析:聚集是“集合;凑在一起”的意思,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在

第①句中,采访同一件事有上百名记者,人数已经很多了;他们又代表各大媒体,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的,因此用“云集”更为恰当。作为名词,“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可用来专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赞叹:称赞的意思,一般可不带宾语。赞扬:称赞表扬的意思,作谓语时一定要带宾语,“令人赞扬”在语法上是不通的。再者,对古人的作品,我们只有“称赞”,而无法“表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这位发言人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待,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 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 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

B、郑重演示引导

C、庄重演示导致

D、郑重演练导致

答案:D。分析:“庄重”指(人的言行举止)不随便、不轻浮。“郑重”是严肃认真的意思。①句中发言人是代表国家就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事件进行表态,自然要“严肃认真”;至于发言人个人的言行举止当然也万不可随便轻浮,但在这句话中有关发言人个人的信息并不是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之一。“演练”是训练演习的意思。“演示”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两个词中,“演”有“模拟”之意,“练”有训练、练习之意,“示”是给人看的意思。②句中有“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说明这是一次演习,所以只能用“演练”。“引导”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侧重行为过程本身。“导致”是引起的意思,重在结果。③句中重在强调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教材的严重后果,应用“导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四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四 一、默写天地(选材为高考范围64篇先高中后初中,高考前过一遍;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句子后的括号需要翻译。)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吾德。 痕上绿,草色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之劳。南阳诸葛(),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在本期最后) 《陋室铭》理解性默写: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举古人古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古语自慰自勉,机趣横生,意味深长。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陋室铭》用来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复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诗人从反面虚写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情趣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刘禹锡《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本期最后) 二、翻译快车(选取最新模拟题上的一个句子,因为文言文划线句子中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最为集中,尽量选择受文本干扰少的句子,逐字直译,并告知学生得分点。) 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张)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 时:当时。功状:报告立功情况的文书。盈:满。几:桌案。郎吏:郎官。决:断。详处:审阅处理。阅:经历,过。旬:十天。廷:朝廷稽:核查。牒:文书。 整句翻译:当时报告立功情况的文书放满桌案,兵部的郎官不能决断,张嘉贞帮他审阅处理,不到十天,朝廷就没有了待核查的文书。( “盈几”“详处”“阅”“稽”“牒”各1分,共5分) 三、文化长廊(选取8个知识点,两个选择题,在重点处黑体标注出。) 1.寝疾,指卧病。大渐,指病危之意。不豫,有时也可以指天子或尊长有疾。 2.近幸,指受到帝王宠幸的人,其往往假借皇威勾结朝臣干预朝政。既包括皇妃、宫女等宫中女子,也包括“中官(即宦官)”。 3.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和后妃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注意:起居注不记录皇子后妃的言行)

【书稿定稿word版】高中语文总复习高分必备《高考如何命题·高考如何解题》 第十四讲 语言表达简明

第十四讲 语言表达简明 命题点1 消除歧义 命题点2 删除重复 命题点1 消除歧义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要达到明晰,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消除歧义;二是避免语言含糊,令人费解。涉及这一要求的试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辨析歧义句,二是续写语句消除歧义。 对歧义速成的语意不明,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方法: 1.变抉词语法。 它主要运用于固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多音字的读膏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如“他好说话”,只要把句中的“好”改成“喜欢”,好就消除了歧义。 2.语境消除法。如“我要热饭”,后面再加上一句“不要冷饭”即可消除歧义。 1.标点法。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夺得了冠军”,需要加一标点,成了“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夺得了冠军”,就可以消除歧义 Ⅰ高考最新热门题 1.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了语言简明中的歧义现象。答题要注意断句和词语带来的歧义。 【解析】本试题考的是语言简明中的歧义句。A项中在禁止前和后语气的停顿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思,从而产生歧义。 C“看不上”是指不愿意看还是因为条件的不允许?D项中是警方愤慨还是报案人愤慨不明确。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从语言的简明角度看,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常用成语以四字短语为主,以句子形式尤其是紧缩复的形式出现的为数不多,它们都是源自古典文学

作品。 B.从以上例子来看,语文教学如不适当地和其他学科联系,有时就会走进死胡同里,使学生接受一些错误的信息。 C.他瞒着妈妈就和小明偷偷地上了当天早晨八点的火车,到了上海浦东新区。 D.他在倌中说,他三日就游完黄山,准备马上回来。 答案:C 指导:歧义句是考查语言简明的重要题型,本题中A项“它们”指代不明,是指“成语”还是“句子形式”不得而知;B项中“不适当地和其他学科联系”有歧义;D项中“三是”不明确,是“三天”还是“3号”,不清楚。 3.下面是围绕同一事件所作的不同表述,其中表意最明确的一项是 A.安理会谴责伊外交官被害。 B.世界舆论谴责塔利班杀害伊外交官。 C.伊朗抗议一名外交官在阿富汗遇害。 D.受害者家属怒斥外交官司在阿富汗惨遭杀害的暴行。 答案:B 指导:哪项透露的信息最多,最能让人更清楚地了解事情的原委,A项中CD。 Ⅱ题点经典类型题 1.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此人读后不解其意,因为对此信可有多种理解,请你就文意写出三种不同的解释。 答:①②③ 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了语言表达中的不简明,主要是对表意有歧义的考查,答题时可以从断句和意义的理解入手。 【解析】答题时应分清几种不同表意产生的原因。 【答案】这是一道分析并消除歧义的题,可用“标点法”: ①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②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来解决。 ③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羞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2.侨中学)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人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答案:C 指导:A项中“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这样,句中“他”既可能是嘉宾,也可能是别人。B项中“和”当连词讲时,原句可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一人去做某事;“和”当介词讲时,意思是他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去干某事。D项中“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3.学模拟)下面对联有歧义的一项是 A.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B.开岸上沙风来复合槽梢拨破扛心月水定还圆 C.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D.新月如勾残月如勾上弦弓下弦弓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高三一轮复习语文晨读资料(一)

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一) 一、成语积累 1、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易错点】易误解为:气势宏伟。 2、繁文缛节:指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易错点】易误解为:语言繁琐、罗嗦。 3、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易错点】易误解为:反击。 4、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闹。【易错点】易误解为:场面热闹。 5、风流倜傥: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易错点】易误解为:作风不检点。 6、风声鹤唳: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易错点】易误解为:战斗激烈。 7、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危机四伏。【易错点】易误解为:自然现象的风雨或摇摇欲坠。 8、风雨如晦: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易错点】易误解为:有风有雨的坏天气。 9、逢人说项: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易错点】易误解为:到处说人坏话。 10、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装饰等豪华气派。【易错点】易误解为:人有风度,有气派。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易错点】易误解为:旧貌换新颜。 12、甘之如饴:指为了从事某项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易错点】易误解为:生活甜蜜。 13、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易错点】易误解为:高山美景。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易错点】易误解为:大自然的山水;自然流畅。 15、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易错点】易误解为:望着高山就停止,像山一样的高度。 16、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易错点】易误解为:行为高尚,觉悟或水平高。 17、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易错点】易误解为:互不相同,不能结合。 18、更仆难数: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易错点】易误解为:更换的仆人很多。 19、耿耿于怀:形容事情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易错点】易误解为:怀恨在心。 20、功败垂成:将成功时遭到失败,含有惋惜之意。【易错点】失败后又取得成功。 二、文化常识 (三)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 2.科举前选拔官员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理清思路解读形象——读懂散文教学案

专题十二理清思路解读形象——读懂散文 第四部分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考向定位] 1.分析散文的思路是散文考查的常考点,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二:一是行文思路的梳理,二是句段作用的分析。在二轮复习中要强化读透文本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认识文本结构、重点段落的特点,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2.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多出现于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多出现于写景状物散文)两种,散文中的形象不讲究完整性,讲究的是突出具体事件、某个细节,这些具体的事件、细节对理解作者感情和文章主题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挖掘形象背后的内涵。 技法一行文思路答题技巧 1.常见设问方式 (1)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行文的?请依据线索梳理文章思路。 (2)本文是如何展开写作思路的?请加以分析。 (3)文章以“××”为题,为什么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句(段)文字? (6)某句(段)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2.答题角度及模式

【典例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最新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之二十五

晨读资料之二十五 1 2 一、文言文翻译 3 (1)弱冠,州郡命,不就。刺史召为别驾从事,虚己备礼,方始应命。4 (2)帝以玘频兴义兵,勋诚并茂,乃以阳羡及西乡、丹杨永世别为义兴郡,5 以彰其功焉。 6 译文:(1)二十岁时,州郡委任他官职,他没有就任,刺史征召他担任别驾从事,刺史本人谦逊虚心,礼节周全,他才答应接受任命。(“命”、“就”、7 8 “召”、“备”各1分,句意1分。) 9 (2)皇帝因周玘多次兴起正义之兵,功勋和忠诚都很显著,于是把阳羡以及西乡、丹杨等地永远改名为义兴郡,用来表彰周玘的功德。(“频”、“茂”、 10 11 “以……别为”、“彰”各1分,句意1 分。) (2) 12 二、文言实词 13 任:负担,担任,信任,胜任如:到,假如,像 14 15 辱:谦辞若:像,你,假如芟(shān):割草嬗:把帝位让给别人,16 更替缮:修补讪:诽谤、诋毁韶:美好少:稍微,轻视劭:劝勉赊:17 欠申:再三,陈述审:详细,明白声:名声省:探视眚( shěng):18 过失 三、诗歌鉴赏 19 20 卜算子·漫兴辛弃疾 21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22 23 【注】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广24 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同25 “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选拔人才的科26 目。 27 鉴赏 史记?李将军列传》用李广典并将骁勇善战的李广和才能平庸却得封侯的堂 28 29 弟李蔡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②词人其实是用“李广难封”自况,既30 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 31 32 四、成语 33 241.尸位素餐:形容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4 24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指日出的东方;桑榆:傍晚日影落在桑榆35 树梢,指黄昏。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36 243.失之交臂:交臂: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机会。 37 244.师心自用;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并非指学习老师的方法38 来运用。 39 245.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属误用。 40 246 时乖命蹇(jian):时机不准,命运不好。乖:不顾。蹇:不顺利。 24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 41 42 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使用时注意褒贬色彩。

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习思用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组1 历史·文学 文1[2016全国卷丙卷(Ⅲ卷),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二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二 一、默写天地(选材为高考范围64篇先高中后初中,高考前过一遍;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 解释的重点字词,句子后的括号需要翻译。)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____________()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__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____________()。后值____________,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所以读yòu】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____________(),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____________(),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____________()。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____________)()善道,____________(),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答案在本期最后 依据《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国内有利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毫不懈怠,奋不顾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跟将军向宠商讨军队中的事情,就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局面。 13、《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刘禅能自行谋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切追念先主临终留下的教诲。 答案在本期最后 二、翻译快车(选取最新模拟题上的一个句子,因为文言文划线句子中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最为集中,尽量选择受文本干扰少的句子,逐字直译,并告知学生得分点。) 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 竺法深:和尚名;在:存留于某地点;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据记载简文帝当时还没有登帝位,只是封为会稽王;坐:通“座”,座上宾;刘尹:刘惔;道人:和尚;何以:以何,凭什么、为什么(介词宾语前置);游:交游;朱门:红漆的大门,指达官贵人之家(借代修辞);答:回答;君:您;自: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八写作第七讲形象说理

第七讲形象说理 ——取譬设喻,美化论据 (2018·浙江)题目见第一讲“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

心怀江潮,务本精耕 浙江一考生 半丁画心,雁冰书情;良镛执纸笔笑傲江湖,良铮焚身膏振臂高呼;前有越王卧薪尝胆,后有鲁迅肩抗黑暗。浙江宝地,人才济济;钱江潮头,涓涓不壅。浙江精神正是水的精神,务实肯干,润万物于无形;心怀江河,奔腾不息向东。作为青年学子,面对浩瀚无垠的广袤天地,唯有常怀浙江精神,方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水者,至清至淡。正如孔丘之喻浮云,老子之喻王相,现代信息社会乱花迷人眼,富贵名利纷繁无常。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将人心比作黏稠的沼泽,住着可怕的居民。而唯有将水之形化为心之形,洗濯内心的尘垢,以林庚先生所言“年轻一代的翱翔姿态”,去触摸未知的或黑或白的世界,以浙江人傍水而生洗净的本性,方能抚去穿花而过时的急躁。 水者,至柔至默。无雷霆万钧惊落风雨,无狂沙淘尽一身锋芒。浙江人躬耕于土地,亲吻山林,侣友海洋。阳明心学,教化苍生万物于无形。浙江人敛起锋芒,脚踏实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正如圣埃克絮佩里所言,“真正的事物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无声处,阡陌纵横,水路清澈,庠序林立,黄老者自乐。沐浴于务实之风,青年学子更应走出伽达默尔所言的“前文本世界”,通过踏实的态度寻找青年人在新时代的意义。“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唯有扣得仔细、紧密,才能书写未来的传奇。从眼前的山花树木,星辰江河出发,方能真正抵达未知的远方。 水者,至刚至强。从来不是娇柔的花朵任人采摘,浙江人也在华夏大地上振臂高呼自己的灵魂与精神。水遇礁石时,迸发朵朵飞花;鲁迅先生遇国民颓丧之际,笔力万钧,直刺旧社会阴暗面。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不应该囿于此,虽未能做到彪炳千古,屹立春秋。但我们要心怀梦想,怀着江潮的执着,一路向东;怀着江潮的力量,遇到山崖,也奋力冲撞开一片天地;怀着江潮的声响,高呼自己的理想,直到燃尽自己。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不应重踏莎翁所说“充满声音却空无一物的世界”,而应该放下沉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一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一 一、默写天地(选材为高考范围64篇先高中后初中,高考前过一遍;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 解释的重点字词,句子后的括号需要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____________(),今天下三分,____________(),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____________()志士之气,不宜_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若有____________()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____________(),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___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____________(),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____________(),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____________()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答案在本期最后 依据《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叙述自己的布衣身份和所受先帝之殊遇,后用对偶句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临危受命、勇于担当。 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3、《出师表》中,表达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节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道出了“开张圣听”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要严明奖惩,对于功过好坏的评判要一视同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去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国家危急存亡之时。 8、《出师表》中一开篇就说明蜀国开国不顺的政治形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本期最后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 【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 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 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 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 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 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 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 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 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 (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 1

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高三语文《语音辨析》总复习讲解 苏教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 一、语音辨析 [考点分析] 《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能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 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 ③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语音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àn、“龋”qǔ。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àn”,而读“biàn”。 ②注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号”读 hào(名词)“号召”,读háo(动词)“号叫”。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如“恶”,读“ě”,作“恶心”讲,读“è”,作“凶恶”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薄”,书面语读“bó”,薄弱,口语读“báo”,厚薄。 (4)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巷”,一般读“xià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ng”了。 ③留心形近异音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ǒu”,如果读成了“xiù”,则错了。在语音识记中,一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用平时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认真分析,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结合字义,辨识字音。

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素材一

安溪六中高三语文晨读材料+作文素材一 一、美句积累 1、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涉水而过的声音此次响起,你被雨淋湿的心,是否依旧。 2、站在寒冬的冷风中,漫天的雪花正纷纷扬扬地包裹着这座寒冷的城市。想着逝去了的那份真挚的无价情义,我忍不住怆然泪下。 3、你在雨中行走,你从不打伞;你有自己的天空,它从不下雨。 4、那段岁月,无论从何种角度读你,你都完美无缺,你所缺少的部分,也早已被我用想象的画笔填满。 5、回首往事,日子中竟全是斑斓的光影,记忆的屏障中,曾经心动的声音已渐渐远去。 6、往事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梦,而你是我唯一鲜明的记忆,那绿叶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泪滴。 7、相信优美的生命,就是一曲无字的挽歌,漫过心际的孤独,早已蔚然成冰,而你,是这个季节最美丽的音符。 8、酒般的思念,一饮就醉,醉时就用全部的热情读这忧伤的月色。于是,月醉了,夜醉了,我也醉了 9、谁与我醉明月,愁在夕阳中。 10、融进银河,就安谧地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 地。这样,才算得上善待生命,不负年华。 二、名言分类——爱国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5、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6、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7、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 国统一的事业。——江泽民 8、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海涅 9、失去祖国的人,犹如丧家之犬。三、哲理词语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四、时评素材 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陈星东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什么?夏衍在《野草》中写道,是植物的种子。因为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而这份力量,正是源于“为着向往阳光”和“达成生之意志”的使命。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颗初心的种子。它或如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说的那样宏大:“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也可能像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外出求学时那么励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更多的则是“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在生活琐事里不忘理想追求,在往来奔波中寻找价值实现。这些初心都值得尊重,因为它们都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充盈着,都有一个奋斗的使命守候着。 其实,人生的许多奋斗,都源自最初的梦想;世界上的很多伟大,都来自不变的追求。在看似简单的动机里,往往有着最原始的动力和最难得的坚持,不经意间就会爆发出惊人的伟力。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牺牲奉献,就是因为“为

2020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

2020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语句扩展 考点简述 “扩展语句”是XX年新增的高考内容。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这一考点的要求是,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达意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起来。它或者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或者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扩充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特点主要有:1.着力于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考生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2.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高中生学习和生活实际。3.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4.情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5.答案丰富多彩,有较大的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大有益处。完成这样的考题,应该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认真揣摩原句的意思。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重点等方面的要求,紧扣要求去扩展句子。 考题分析 XX年全国考题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解题思路: 此类试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考生发挥个人特长。写作能力强的考生无疑会显示出自己的优势。解答此类考题既要注意题目对扩展内容的要求,又要以此要求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完成题目要求。此题对“情景”的限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场景(“毕业典礼上”“考试前夕”),二是人物(“同学们”“我”),三是主体内容(歌声)。在此基础上,只要写出的语句内容合理,前后连贯,就可以。虽然试题一般都对扩展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定或提示,但有些考生还是感到无从下笔。原因可能在于:①缺乏相关知识,或材料积累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十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十

三、文化长廊(选取8个知识点,在重点处黑体标注出。)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1、考核在中国古代也称为考绩、考课、考校或考功 2、据史籍记载,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黄帝时设置了百官,尧、舜时就有了考课制度。 3、明代的官员考核分文武两大系统进行,文官考绩方式主要是“考满”、“考察”,武官考绩亦称“军政”。 4、考满,即按任职年限考核,规定任满三年举行第一次考核,称初考;满六年举行第二次考核,称再考;到九年一个任期举行第三考核,称通考。 5、“考察”是不论官员的个人任职时间,统一对所有官员的定期考核,并根据考察结果作出相应处置。“考察”又分“京察”和“外察”。 6、京察是针对全体京官的考察,明代一般六年举行一次; 7、外察是对京城以外官员的考察,又称为“大计”,明代一般三年举行一次。 8、清代对各级官吏的考核仍为“考满”和“考察‘两种。考满即实行一年一考,三考为满。颁布”四格八法“制度,所谓“四格”,即守、政、才、年。所谓“八法”,系指贪、酷、罢软无力、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八者,八法与明制同。。 四、时文简评 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的是强者吗? 来源:中国青年网 ①查理·芒格说:“对于一个手里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满世界都是钉子。”同样,对于一个自诩为强者的人,眼里所见皆为弱者。 【引用名言+化用名言,类比说理开篇】 ②今天朋友圈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的一篇致辞刷了屏,有媒体评价,叶敬忠院长的致辞,充满浪漫的情怀和朴素的思想,希望毕业生能够保持纯真与真实,能够时刻深入自己的内心,倾听良知发出的声音;同时他告诉学生,要记住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的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引出观点) 【引入热点社会现象,关注当下,关联现实】 ③向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是因为他们是强者吗,当然不是。这样温情的表达,只是叶教授的一种劝诫之语或者一种期望。农业大学的学习,将来避免不了要跟农村农民打交道,而农民向来是所谓强者眼中的弱者。 当然,这种强弱的对比更多的是思想和学识上的一种类比。希望他的学生在面对不理解的事情时,不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热点现象提出个性解读,主张换位思考。】 ⑤或者说,他希望他的学生有包容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在一个强调“出头”“成功”的浮躁环境里,寄语学生沉下去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其实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知晓,平凡并不可怕,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才可怕。 【深入理解教授对学生的深切寄望:拥有包容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 ⑥可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弱者?弱者的世界是怎样的?其实哪里有标准答案,只不过是世俗的功利观催生的一种带有先天性歧视的表达。 【笔峰一转,引入核心话题,引出对强弱的定义与理解的深入探讨。】 …… ⑾布施与他三尺地,休夸谁弱又谁强。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激进,不妄为,才能感受到这世界没有强弱之分,高下之别,才能让这个社会更和谐友善。 【卒章显志,保持平常心,世界本无强弱之分】 五、诗歌鉴赏

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之九

晨读资料之九 一、文言文翻译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译文:1、临走时,孔儒突然进入州府衙门,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边只有几件破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去。(重点词“濒”“发箧”“袭”各1分,句意通畅2分。) (2)(5分)杨继宗多次与宦官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常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重点词“数”“忤”“毁”各1分,句意顺畅2分。) 二、文言实词 阿:偏袒。艾:停止、完结(方兴未艾)。爱:怜惜;吝惜。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谙:熟悉。按:巡视;考察。败:败北,失败。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报:断狱,给……回信、答复。北:打了败仗往回跑。悖:违背。被:施及;通“披”、受。备:完备本:根源。 三、文化史常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 【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 (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

(3)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译文: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 (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 (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