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传统智慧

养生之道传统智慧在如今繁忙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
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传统智慧中富含的养生方法。
传统智慧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之道,从饮食到运动,从调养心身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健康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介绍一些传统智慧中的养生之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养生的方法。
一、饮食养生的智慧1. 中医养生理论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在传统智慧中,人们注重平衡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例如,饮食多样化,避免偏食;注重五谷杂粮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遵循季节变化,选择当季蔬果等。
这些饮食养生的智慧帮助人们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 食物疗法食物疗法是一种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传统智慧中,人们通过食物疗法来解决各种健康问题。
例如,食用蜂蜜可以润肺止咳;吃鱼可以滋补肾脏;饮用茶可以清热解毒等。
这些食物疗法来源于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二、运动养生的智慧1. 太极养生太极是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之一。
太极拳以它的柔和、缓慢、流畅的动作闻名。
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有助于调节身心,舒缓压力,并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实践太极拳有助于改善身体协调性,增加柔韧性,提高心肺功能,延缓衰老。
2.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样,既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又富有文化底蕴。
例如,八段锦、五禽戏等体育活动,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调理身心,增强体质。
这些传统体育活动在传承中凝聚着丰富的智慧,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发扬的运动方式。
三、调养心身的智慧1. 冥想和气功冥想和气功是调养心身的传统智慧。
冥想通过集中注意力,缓解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意识水平。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平衡体内能量,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这些传统智慧的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传统智慧中,养生也包括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包括规律作息,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等。
中国养生之道

中国养生之道
中国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中华文化中充满了养生的智慧。
以下是中国养生之道的几个方面:
1. 中医养生:中医注重维护人体的平衡状态,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五行来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还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出现之前就防范和调理身体,使身体跟疾病保持一定距离。
2. 中华饮食养生: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营养均衡,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饮食中还注重食物的药用价值,如姜、葱、蒜等常见的调料,就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改善身体状况。
3. 中华武术养生:武术是中华文化中流传最广、最深厚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
武术养生注重修身养性,通过练习拳、剑、棍、刀等器械,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4. 中华养生保健:中华养生保健包括太极拳、气功、按摩、针灸等多种方式,是中华文化中最为广泛的养生方式之一。
这些方式强调身心统一,运用身体的自然能量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改善身体状况。
总之,中国养生之道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实践经验,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养生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身体状况,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 1 -。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身心的平衡发展。
下面,我们就从饮食调养、顺应四时、动静结合、情志调摄、推拿按摩、草药养生、针灸调理以及养生保健操等八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中医养生的精髓。
一、饮食调养中医饮食调养强调“食补不如食养”,提倡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来选择食物。
春季养肝,应多食绿色蔬菜;夏季养心,应以清淡、消暑为主;秋季养肺,可多食白色食物;冬季养肾,应适当摄入温热食材。
此外,中医还强调“五味调和”,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要适量摄入,以保持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二、顺应四时中医养生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应顺应四时的变化来调整生活方式。
春季养生要“养肝”,多做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夏季养生要“养心”,注意防暑降温,避免过度劳累;秋季养生要“养肺”,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冬季养生要“养肾”,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寒邪侵袭。
三、动静结合中医养生注重动静结合,即适度运动与静养相结合。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静养则有助于调节呼吸、放松身心,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实现。
四、情志调摄中医养生非常重视情志的调摄。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平和、愉悦。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行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五、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疲劳,增强体质。
常见的推拿按摩方法有穴位按摩、拍打、揉捏等,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六、草药养生草药养生是中医养生的又一重要内容。
中药具有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等多种功效,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来选择适合的草药进行养生。
常用的草药有枸杞、红枣、当归等,可以煲汤、泡茶等方式食用。
七、针灸调理针灸调理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
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针或艾灸等刺激方式,可以调整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增强体质。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养生之道经典句子养生经典语录100条

养生之道经典句子养生经典语录100条1.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2.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3.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4.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5.人之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锤,每食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
6.养生者,不过慎起居、节饮食、有序有节、这也是养生之要核。
7.这也是养生之要,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
8.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9.养生以不伤为本。
10.长生之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11.饮食有节,起居有序,心静气和,乃养生之根本。
12.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明智。
13.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14.养生之道,在于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15.淡泊名利,心静如水,是养生之秘诀。
1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17.饮食有节,起居有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8.养生之要在于动静结合,动以养身,静以养心。
19.养生之道在于养气,养气之道在于养心。
20.心静则神安,神安则寿延。
21.养生之道,以自然为师,顺应四时之变。
2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23.心静则体健,神宁则寿长。
24.饮食之道,贵在均衡;起居之道,贵在规律。
25.养生者先养心,心静则气和,气和则身安。
26.淡泊名利心自安,清心寡欲乐无边。
27.知足常乐,心态平和是养生之本。
28.养心在静,养身在动,动静结合,身心并养。
29.养生之道在于阴阳平衡,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30.养生之道在于养德,养德之道在于养心。
31.笑口常开,青春常在;愁肠百结,病入膏肓。
32.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起居有节,饮食有度。
33.养身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寡欲。
34.心宽体胖,气和神安;心窄体瘦,气郁神疲。
35.饮食有节,起居有序;心静气和,健康长寿。
36.养生之道在于调节阴阳平衡,保持气血畅通。
37.静以养神,动以养身;动静结合,身心健康。
38.养生之道在于心态平和,知足常乐。
中医养生名词解释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名词解释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是指中医养生中对于身体健康保健的一种概念和方法,旨在通过适当的饮食、运动、休息等方法,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在中医养生中,养生之道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养生:指通过饮食调节来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认为,饮食应该清淡、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
同时,还应该注意食物的搭配,避免营养价值过高或过低。
2. 运动养生:指通过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认为,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
3. 睡眠养生:指通过睡眠来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认为,睡眠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应该保证每天睡眠时间充足,睡眠质量良好。
4. 情绪养生:指通过情绪调节来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情绪,预防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养生认为,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因此,养生之道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生之道大全

一、1、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
2、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3、一日一枣,长生不老4、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5、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养生不健康二、1、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2、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3、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4、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很管用三、1、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2、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3、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4、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5、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四、1、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2、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3、饭前喝汤,胜过药方4、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5、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五、1、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2、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3、常吃素,好养肚4、宁可无肉,不可无豆5、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六、1、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2、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3、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4、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5、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七、1、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2、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3、先睡心,后睡眼4、药补食补,不如心补5、饭养人,歌养心1、常吃宵夜。
会得胃癌。
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
吃太多。
对身体不好。
3、鸡的臀部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
应是饭前吃水果。
6、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
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时不要吃蕃茄,最好饭后吃。
8、早上醒来。
先喝一杯水。
预防结石。
9、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
会胖。
10、少喝奶茶。
因为高热量。
高油。
没有营养价值可言。
长期饮用。
易罹患高血压。
糖尿病。
等疾病。
11、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12、远离充电座。
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
切忌放在床边。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
膀胱癌不会来。
15、白天多喝水。
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
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
养生之道的介绍

养生之道的介绍养生之道的词语释义名称:养生之道English:Regimen拼音:yǎng shēng zhī dào解释: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出处:《中国气功四大经典·总序》:“它不仅是养生之道,长寿之星,而且是探讨与研究生命奥秘。
”养生之道的基本简介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
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
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
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
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
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健身活动。
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
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
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④大怒不食。吃饭时要有愉快的情绪,才能促进胃液 大怒不食。吃饭时要有愉快的情绪, 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如果盛怒之下勉强进食, 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如果盛怒之下勉强进食, 会引起胃部的胀满甚至疼痛。孙思邈说: 人之当食, 会引起胃部的胀满甚至疼痛。孙思邈说:“人之当食, 须去烦恼。 古人还有“食后不可便怒, 须去烦恼。”古人还有“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 之说。也是告诉人们,进食应保持心平气和、 食”之说。也是告诉人们,进食应保持心平气和、专 心致志,才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心致志,才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⑤饭后不要躺卧和剧烈运动。祖国医学指出:食 饭后不要躺卧和剧烈运动。祖国医学指出: 毕当行步踌躇……饮食即卧乃生百病。食饱不得速步, 饮食即卧乃生百病。 毕当行步踌躇 饮食即卧乃生百病 食饱不得速步, 登高涉险,恐气满而激,致伤脏腑。俗话说: 登高涉险,恐气满而激,致伤脏腑。俗话说:“饭后 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也是说饭后散步有助于促进 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消化,对身体有利。老年人或体弱者饭后散步应慎重。 消化,对身体有利。老年人或体弱者饭后散步应慎重。
• 书中认为整个人体生命系统(古称 “器”)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形—— “形者,生之舍也”,即人体生命的“房 子”;二是神——“神者,生之制也”, 即人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是生命的 主宰(“制”);三是气——“气者,生 之充也”,气是沟通形与神之间关系的 使者,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信息。
• 排在第一位的是“神”,其次是“形”, 最后是“气”,而且“一失位,三者俱 伤也”。中华原创医学是这个原则,狭 义的“养生之道”也是这个原则。那么, 如何来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淮 南鸿烈》讲得很清楚:第一,“将养其 神”;第二,“和弱其气”;第三, “平夷其形”。现在我们将“养生”局 限为食疗、药膳,有以偏盖全 以偏盖全之嫌。 以偏盖全
• 祖国医学主张:“谨调五味,骨正筋柔, 祖国医学主张: 谨调五味,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古典医书中说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 的“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 则皮稿而毛拨;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则皮稿而毛拨;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吃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饮甘, 多吃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饮甘,则 牙痛而发落。 牙痛而发落。”这些都是告诉人们偏食 偏嗜对人体是有害的。 偏嗜对人体是有害的。
一. 养生的含义与内容
• 英文名称:health maintenance • 定义:根据中医理论,运用调神、导引、 四时调摄、食养、药养等方法的中国传 统保健方法。 •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推 拿学、养生学、康复学(二级学科)
•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 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 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 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 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 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 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 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 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 年益寿的目的。
饮食。。到底,多重要捏?
• 饮 养 过 来进 。应 ,根据 同 经济条件、 同 进 调 养 , 但能 饥, 更能补 营养, 健康,祛 年, 种乐 们 养 段。 清代 医家 说:“颐气 , 节其饮 。” 说养 长寿奥 调 饮 , 强调 饮 养 。
饮 养
则
• 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 知食宜节,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 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而 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 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都十 分重视饮食的适度,并通过长期的生活 实践,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饮食养生方法 和经验。以下可供养生者借鉴:
养生之道
养生与生物化学
• 1.究竟什么是养生哩? 究竟什么是养生哩? 究竟什么是养生哩 • 2.饮食养生的含义以及内容意义 2.饮食养生的含义以及内容意义 • 3.与一些简单日常生活中饮食养生相 与一些简单日常生活中饮食养生相 关的知识 • 4.生活中的其他养生指导。 生活中的其他养生指导。 生活中的其他养生指导
• 一般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大脑处于兴奋 一般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 状态, 状态,各种消化腺对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增 同时, 高,同时,对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吸收功能也 比较强。晚上活动少,能量消耗也小, 比较强。晚上活动少,能量消耗也小,如体内 热量过多,就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 热量过多,就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 使人发胖。因此, 使人发胖。因此,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非常重 分配的比例应该是3:4:3。有人习惯于早餐 要,分配的比例应该是 。 吃得很少或不吃早餐,晚餐吃得很多, 吃得很少或不吃早餐,晚餐吃得很多,这对健 康是有害的。特别是老年人更应养成晚餐食少、 康是有害的。特别是老年人更应养成晚餐食少、 清淡的习惯。 清淡的习惯。
克
• 1965年第一届奥林匹克先生拉里 斯科特说: 年第一届奥林匹克先生拉里·斯科特说 年第一届奥林匹克先生拉里 斯科特说: 自营养。 “ 健美百分之九十来 自营养。”1993年肖 年肖 雷也有同样的说法: 我可以轻而易举地、 恩·雷也有同样的说法:“我可以轻而易举地、 雷也有同样的说法 地完成力量训练和其他训练, 愉快 地完成力量训练和其他训练,但饮食及辅 助食品补充则要有一定的规则。 助食品补充则要有一定的规则。” 高水平的职 业健美运动员会称出、 业健美运动员会称出、测量出或计算出他们吃 进去的每一回饭。 进去的每一回饭。
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饮食养生首 先指的是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 促进健过调整饮食 来补养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 的康复。同时食补能起到药物所无法起 到的作用。
• 在我国,利用调整饮食作为一种养生健 身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早 在2000多年前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周代 就已经认识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在 周代的宫廷里已配有专门从事皇家饮食 的“食医”,即专门进行饮食调养的医 生。
4. 6:
清淡,
过 。
• 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都强调,饮食宜 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都强调, 清淡,不宜过咸。 灵枢·五味篇 五味篇》 清淡,不宜过咸。如《灵枢 五味篇》中 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 说:“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内 中说: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 经》中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 短肌,心气抑。 医论》 短肌,心气抑。”《医论》中也说老人 饮食应“去肥浓,节酸咸” 饮食应“去肥浓,节酸咸”。如饮食过 摄入盐量过多,可产生高血压病, 咸,摄入盐量过多,可产生高血压病, 进而影响心肾功能。 进而影响心肾功能。
2. 进
时,
别。
• 在食物选择方面,早餐应选择体积小而 在食物选择方面, 富有热量的食物, 富有热量的食物,午餐应选择富含优质 蛋白质的食物,晚餐则应吃低热量、 蛋白质的食物,晚餐则应吃低热量、易 消化的食物。大量实验表明, 消化的食物。大量实验表明,每天早上 一次摄入2000卡热量的食物,对体重影 卡热量的食物, 一次摄入 卡热量的食物 响不大, 响不大,而晚上摄入同样的食物体重就 明显增加, 明显增加,这是因为人体的各种生理机 能和代谢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能和代谢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5.9; 9;
• ① • ② 其 孔 •
饮
卫 ,养
。细 。
习惯。 习惯。
,
可狼吞 当细 , 可狼吞 细,
。 饭 专 , 边 饭, 边 看书 电视, , 看书、看电视,既 响 , 响 ,久 可 起 。 ,2000多年 多年 “ 语,寝 ”。 ,
③大渴 大饮。 大饮 饮 过多, 进 会 加 脏 肾脏 负 。 饭 大 喝 ,还会 淡 , 响 。
1. 饮
节,
寿。
• “饮食有节”是上古之人的经验之一。2000多 饮食有节”是上古之人的经验之一。 多 年前,管子就曾指出: 饮食节, 年前,管子就曾指出:“饮食节,则身利而寿 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 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对于老年 人来说,节制饮食更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 人来说,节制饮食更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 因为当进入老年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因为当进入老年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 理功能逐渐减退, 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渐减 加之活动量减少, 弱,加之活动量减少,体内所需热能物质也逐 渐减少。因此,每日三餐所摄入的热能食物也 渐减少。因此, 应减少, 应减少,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体内能量的代谢 平衡。 平衡。
• 如果到了老年阶段饭量仍不减当年,摄 如果到了老年阶段饭量仍不减当年, 入能量食物过多, 入能量食物过多,势必造成体内能量过 剩,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使身 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 体发胖,并影响心脏功能。 体发胖,并影响心脏功能。这也是诱发 高血压、冠心病、 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 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 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老年人应适 当地节制饮食, 当地节制饮食,以保持机体能量代谢的 平衡。我国古代养生学家认为, 平衡。我国古代养生学家认为,谷气胜 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 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 人瘦而寿。 人瘦而寿。
•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 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 则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 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 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 体充分吸收利用。
• 营养平衡,首先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 惯,不可忍饥挨饿,也不宜暴饮暴食, 不可偏嗜某种食物,也不可偏废某种食 物。还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吃不洁、 有毒食物。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况禁忌 某些食物,这样才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 生,达到饮食养生长寿的目的。
• 养生 养生就是“养神”,或者说“养心”,或者说 “养性”。食疗、药膳,只是养生当中的一部 分,虽然它很有价值,但并非最重要的部分 但并非最重要的部分— 但并非最重要的部分 —因为第一位是“养神”,第二位是“养形”。 食疗和药膳实施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体的自 组织能力,也即“养神”,也就是说现代人们 所称的词汇“气功”(严格说来应该是“医学 医学 气功”,古代又称“导引”“养生 导引”“养生”)是养生 气功 导引”“养生 是养生 学最关键的内容, 学最关键的内容,而其指导思想是东方文明整 东方文明整 体观。 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