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溶解综合征诊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会功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 、 龄 、 年 性别与治疗方 式以及疾 病
所 处 的 阶段 。
1 王庆 , 荣 明. 与软 组 织 亚 性 肿瘤 综 合 治 疗进 展 [ . 国骨 徐 骨 J中 ]
伤 ,0 5 1 ( : 0  ̄ 1 . 2 0 ,88 5 9 5 2 )
32 经济 、 . 文化程度及治疗方 式对患者 的影响最大 321 经济状况 , . . 患者家庭尽管收入可观 , 但并 不愿 支付癌症 患 者治疗所需 的费用 , 特别是来 自农村 的患者 , 虽然现在开展了合

种 新 的Q Q c o ̄卷 [. 症 ,98 1()27 28 L — 3 i J癌 ' - ] ] 19 ,73 :3 - 3 .
3 胡 秀娟 , 沙立 民 , 贻娟 , . 响癌 症 患 者 生 活质 量 的 因素及 刘 等 影 护 理 对 策 『. 国 实 用护 理 杂 志 ,06 2 ()13 J中 ] 20 ,23:- .
血钾 、 高血磷 、 低血钙 和急性 肾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 合
征 【 20 年7 ~ 0 7 4 本 科 共 成 功救 治 了7 肿 瘤 溶 解 综 合 J 0 3 月 20 年 月 I 。 例 征 患 者 , 要 护理 体 会 如 下 。 主
I 临 床 资 料
除肿瘤细胞溶解释放 的大量细胞 内钾而引起 , 血清钾突然快速升 高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和猝死[ 本组 发生高钾血症4 , 3 1 。 例 血钾 为5 4 74 m o 经 动态监 测 , 制含钾饮 食 , . ~ .1 m H, 9 限 给予 葡萄糖 酸
钙 、 酸 氢 钠 、 尿 等 治 疗 后 3 4 血 钾 恢 复 正 常 。 钾 血 症 一 旦 碳 速 ~d 高

肿瘤溶解综合征诊断标准

肿瘤溶解综合征诊断标准

肿瘤溶解综合征诊断标准肿瘤溶解综合征(TLS,Tumor Lysis Syndrome)是由大量肿瘤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液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症。

TLS 的主要特点是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

TLS 可能发生在治疗肿瘤时,特别是在化疗和放疗开始后。

不同的癌症和治疗方案可能导致TLS 的风险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TLS 诊断标准和指南的要点:1. Cairo-Bishop 分级标准:Cairo-Bishop 分级标准被广泛用于评估TLS 的严重程度,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个级别,基于以下四个实验室指标:1.尿酸:•高危:>8 mg/dL或50%增加•中危:>4 mg/dL或25-50%增加•低危:基线范围内2.磷酸盐:•高危:>6.5 mg/dL•中危:>4.5 mg/dL或25-50%增加•低危:基线范围内3.钾:•高危:>6.0 mEq/L•中危:>5.0 mEq/L或25-50%增加•低危:基线范围内4.钙:•高危:<7.0 mg/dL或25%减少•中危:<8.0 mg/dL或20-25%减少•低危:基线范围内2.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指南:NCI 提供了一些建议,包括对TLS 的监测和预防措施。

这些指南通常基于患者的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基线实验室指标。

3. 预防和治疗:TLS 的预防和治疗通常包括保护性的液体治疗、尿酸降低药物、控制磷酸盐和钾的摄入,以及纠正低钙血症。

在高危患者中,可能需要更积极的监测和预防措施。

重要的是,TLS 的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医疗团队进行,因为它可能是一种严重并且需要迅速干预的病情。

患者在接受肿瘤治疗时,应密切监测实验室指标,以及对可能的TLS 风险做出评估。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徐桂峰;丁时义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
【年(卷),期】2003(030)023
【摘要】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or lysis syndrome ATLS)是由于生长迅速或对化疗敏感的肿瘤病人在进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大量肿瘤细胞溶解,快速释放细胞内物质,超出体内平衡系统的能力,导致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的一组症候群。

该症属肿瘤急症。

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新的药物不断出现,肿瘤治疗效果明显提高,ATLS的发生率也明显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徐桂峰;丁时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221700;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22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4例护理 [J], 周雪梅;梁金清;朱柳荣;谢芳

2.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疗效 [J], 张霞;刘尊鸿;刘雨银;章正华;万楚成;夏云金;姜铧;靳玉洁;王永伟;陆国强
3.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疗效 [J], 赵红丹
4.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并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体会 [J], 陈朝英;周传兰
5.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21例护理体会 [J], 李爱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症研究的挑战与机遇肿瘤免疫治疗的副作用

癌症研究的挑战与机遇肿瘤免疫治疗的副作用

癌症研究的挑战与机遇肿瘤免疫治疗的副作用癌症研究的挑战与机遇:肿瘤免疫治疗的副作用近年来,癌症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疗法备受关注。

然而,就像其他治疗方法一样,肿瘤免疫治疗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副作用。

本文将就癌症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展开论述。

一、癌症研究的挑战癌症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健康问题之一。

虽然科学家们在癌症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挑战:1. 癌症的复杂性:癌症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疾病,不同类型的癌症在病理生理过程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深入了解癌症的分子基础和微环境,以找到针对性治疗策略。

2. 肿瘤耐药性: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的降低甚至失效。

这种耐药性可能是由癌症细胞的遗传变异引起的,使得癌细胞对抗药物更加有效。

3. 疾病早期诊断:大多数癌症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癌症晚期,其治愈率较低。

因此,寻找早期癌症的生物标志物和开发高灵敏度的筛查技术是亟需的。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副作用肿瘤免疫治疗作为革命性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然而,肿瘤免疫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具体如下: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肿瘤免疫治疗可以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发热、干咳、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害。

2. 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治疗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患者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引发自身免疫病。

常见的例子包括免疫性甲状腺炎、免疫性肝炎等。

3. 药物耐药性:与其他治疗方法一样,肿瘤免疫治疗也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癌细胞通过不同的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减弱治疗效果。

4. 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接受肿瘤免疫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大量死亡可以导致溶解综合征的发生。

这种症状包括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三、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前景尽管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着副作用和挑战,但其作为一种前沿的治疗方法仍然带来了许多机遇。

肿瘤溶解综合征(精品课件)

肿瘤溶解综合征(精品课件)
肿瘤溶解综合征 高助热通,气T,3同9时℃静,脉乏注力射,肾黄上疸腺,素鼻1黏μ膜g。渗动血脉。血气分析示:pH 7.21,PaO2 75 mm Hg,
PaCO2 35 mm Hg,K+8.5mmol/L。随后1.5 h内继续心外按压,期间静脉注射肾上腺素25 mg,5%碳酸氢钠750 ml,葡萄糖酸钙3 g,氯化钙2g,胰岛素12 U及5%葡萄糖500 ml。 患者心跳停止达80min时K+10.9 mmol/L。随后行高流量连续性血液滤过6L/min。3 h后血 K+下降至7.3 mmol/L,但患者仍无法恢复自主心跳,遂放弃抢救。 术后病理报告示:结肠肠脂垂、小肠系膜中至高度恶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倾向弥漫性大B细 胞淋巴瘤。
病因
1.好发生于分化度差、生长迅速、负荷巨大且对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最多见 于恶性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文献报告在上述高危病人中,ATLS的 发生率可达25%。 2.常发生于联合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后,也可出现在单一细胞毒药物如安丫啶、 高三尖杉酯碱、 Vp16等治疗后,甚至单一激素治疗后。 3.可因肿瘤自发溶解引起。
预防和治疗
水化
血液透析
01
03
预后情况
1.黄铮人综合国内文献分析130例ATLS,资料完整的有61例,积极治疗后有40 例获得PR或CR,有效率65.57%,治疗无效死亡者21例,占34.43%
2.和红等报道ATLS40例,3例因肾功能不可逆损伤死亡
3.鲁守斌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ATLS30例:化疗第1天起用五味消毒饮合八正散 口服,并用西药治疗,抢救成功26例,死亡4例,3例死于高血钾,1例死于肾 衰竭
肾功能衰竭 排磷困难
ONE
TWO
机制
低钙血症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TLS)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TLS)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TLS)
【观察要点】
1.全面评估患者发生TLS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的类型、肿瘤负荷、肿瘤对治疗的敏感性以及患者的基础状态;
2.有无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害、痛风;
3.高磷低钙血症: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手足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4.高钾血症:肌无力、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护理措施】
1.遵医嘱在化疗前给予别嘌呤醇,,记录24 h出入量,对发生肾功能衰竭患儿每小时评估1次,注意观察尿液性质、颜色有无变化、有无肉眼血尿、有无尿液混浊结晶,每日定时、定体重秤测量体重,观察并记录有无水肿及水肿的部位及进展;
2.卧床休息,加强皮肤护理,如患儿因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增高导致皮肤瘙痒,指导患儿勿抓挠,可用温毛巾擦拭,减轻痒感;
3.予24h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图的变化,遵医嘱应用胰岛素、葡萄糖酸钙并观察有无心悸、眩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

4.患儿出现抽搐时,立即予吸氧、心电监护,松开衣领,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儿二次损伤,遵医嘱给予钙剂治疗,控制输液速度,防止钙剂外渗。

5.心理护理;
6.了解实验室检查变化,采集血标本前,应停止静脉输液30min,如果患儿病情不允许,则选择输液肢体的对侧取血,避免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及输液用留置针取血.避免止血带长时间结扎和拍打、挤压肢体,以免造成误差,静脉取血后要注意增加局部按压时间;
7.指导患儿及家属食用碱性食物,如牛奶、苏打饼干及各种蔬菜水果等;
8.血液透析者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 TLS)是指发生于增值速度及负荷较大的肿瘤患者。

特别是对化疗敏感,于化疗时瘤细胞大量崩解,细胞内代谢产物大量迅速进入血循环,引起“三高一低|”代谢紊乱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多发生于第1~7天,有所谓症状。

(1)高尿酸血症:恶心、呕吐、嗜睡、尿酸增高、尿酸性肾病、尿酸结晶、甚至结石、可发生肾绞痛、血尿、痛风。

(2)高钾血症:血钾高、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暂停、心电图T波高尖、QT间期缩短。

(3)高磷血症及低钙血症:畏光、手足抽搐、皮肤瘙痒。

(4)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诊断:治疗期间有下列2项异常,即血尿酸、钾、磷、尿素氮较化疗前增高25%,血钙降低20%,可支持ATLS。

三.治疗:(1)暂停放、化疗。

(2)如尿量正常,应充分水化,每天入量应不少于3000ml。

同时加强利尿,加速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3)给予碱性药物5%碳酸氢钠100~200ml,使尿液PH值维持在6.5~7.5左右,注意高血磷时不能碱化尿液,尿PH>6.0,磷酸钙结晶可自尿中沉积而出。

也不能补钙,可加重磷酸钙沉积,可口服氢氧化铝(100~150mg/kg/天,分三次——增加磷自粪便中排除。

(4)别嘌醇减少尿酸生成0.3~0.6/天,分三次口服。

(5)高钾处理:缓慢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或静脉输注10%葡萄糖胰岛素液(4g葡萄糖:1U胰岛素)500ml,促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

呋塞米静脉注射,可使钾自肾脏排泄。

(6)如果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增高,少尿或无尿,严重的高钾血症,表现为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应采用血液透析。

四.预防:(1)化疗前充分水化,碱化尿液,如用别嘌醇,减少尿酸形成,可以预防或较减轻ATLS.(2)对高危类型外周血及高白细胞性的血液系统恶心肿瘤,可进行外周血白血病单采或化疗前预防处理。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附6例报告)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附6例报告)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附6例报告)
俞康;张君丽;王光汉;江松福;陈怡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0(002)010
【摘要】@@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or Lysis Syndrom ATLS)于1980年Cohen等首次报道,是因肿瘤细胞大量溶解并释放内容物导致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表现为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症候群,国内仅有少量报道.现将作者十余年中遇到的6例就其诊断治疗等问题并复习文献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689-690)
【作者】俞康;张君丽;王光汉;江松福;陈怡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附15例报告) [J], 翁延宏;顾国胜;朱永龙;叶小利
2.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附3例报告 [J], 邓燕艺;卢桂森;张华
3.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附12例报告) [J], 林素霞;蒋俊煌
4.口服珍菊降压片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J], 马成俊;吕海琳;李坤;高延霞
5.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附20例报告) [J], 田翠环;俞森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8·J Chinese PLA Postgrad Med Sch

Apr 2011,32(4)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8 Ishii I, Mizuta H, Sei A, et al. Healing of full-thickness defects of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in rabbits using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and a fibrin sealant[J].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7, 89(5):693-700.19 Ide J, Kikukawa K, Hirose J, et al. The effect of a local application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on tendon-to-bone remodeling in rats with acute injury and repair of the supraspinatus tendon[J].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09, 18(3):391-398.20 Sakai T, Yasuda K, Tohyama H, et al. Effects of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on properties of the in situ froze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 rabbits[J]. J Orthop Res, 2002, 20(6):1345-1351.21 Lind M, Overgaard S, Søballe K, 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enhances bone healing to unloaded tricalcium phosphate coated impla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dogs[J]. J Orthop Res, 1996,

14(3):343-350.22 Yamazaki S, Yasuda K, Tomita F, et al. The effect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on intraosseous healing of flexor tendon autograft replacement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 dogs[J]. Arthroscopy, 2005, 21(9):1034-1041.23 Lattermann C, Zelle BA, Whalen JD, et al. Gene transfer to the tendon-bone insertion site[J].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4, 12(5):510-515.24 Martinek V, Latterman C, Usas A, et al. Enhancement of tendon-bone integration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grafts with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gene transfer: a hist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study[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2, 84-A(7):1123-1131.

肿瘤溶解综合征诊治的研究进展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mor lysis syndrome

张文英,杨 波 综述 朱宏丽 审校解放军总医院 南楼血液科,北京 100853

摘要:肿瘤细胞大量破坏后细胞内容物及其代谢产物迅速释放入血,引起一系列以高尿酸、高钾、高磷低钙血症、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并发症,称为肿瘤溶解综合征。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进程,甚至导致死亡。识别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肿瘤溶解综合征,可为肿瘤患者赢得继续进行抗肿瘤治疗的机会。本文对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征、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肿瘤溶解综合征;诊断;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 7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139(2011)04-0398-03 DOI: CNKI:11-3275/R.20101228.1017.000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8 10:17:08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3275.R.20101228.1017.000.html

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是肿瘤细胞大量溶解后,细胞内容物快速释放入血,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低钙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等[1]。其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按计划完成后续的抗肿瘤治疗,甚至引起死亡。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介绍TLS的高危因素、病理生理特征、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1 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1.1 高尿酸血症 核酸的分解产物释放入血后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特别是嘌呤核苷酸被代谢为黄嘌呤,在尿酸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为尿酸。尿酸沉积于肾小管,可导致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2]。Abu-Alfa等[3]回顾性分析了87位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尿酸水平与发生TLS或肾功能损伤的危险性关系:尿酸水平较高时(≥8mg/dl),其发生TLS的危险系数明显高于尿酸水平中等升高者(≥4但<8mg/dl;相对危险系数[RR]=4.03;P<0.000 1),而尿酸水平轻度升高者(<4mg/dl,[RR]=11.66;P<0.000 1)其危险性相对下降,与中低水平高尿酸血症相比较,高水平尿酸

其发生肾脏损伤的危险性显著升高(RR=10.7;P<0.000 09)。经进一步对数回归分析,发现尿酸水平每增加1mg/dl,TLS发生的危险性增加1.74%(P<0.000 1),肾功能损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21%(P=0.001 2)。1.2 高钾血症 细胞内大量钾离子释放入血,超过肾脏排泄能力,引起高钾血症。其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心脏骤停等。另外高钾血症还会引起神经肌肉异常,如肌肉疼痛性痉挛和感觉异常。1.3 高磷、低钙血症 肿瘤细胞内含磷水平是正常细胞的4倍,当细胞溶解后含磷物质迅速释放入血,超过肾脏代偿能力,引起高磷血症(儿童>2.1mmol/L;成人>1.45mmol/L),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癫痫发作等症状。高磷血症可引起磷酸钙沉积于肾小管引起或加重肾衰竭。另外,钙盐沉积可引起继发性低钙血症,严重时患者表现为心律失常、低血压、手足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4]。1.4 尿毒症 尿毒症(以血尿素氮升高为特点)通常与TLS有关,多由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引起。但也可由其他原

收稿日期:2010-11-10 修回日期:2010-11-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2597); 中央保健专项资金项目(B2009B115)Sup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0772597)作者简介:张文英,女,军医进修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老年血液肿瘤。Email: zhangwenying.1984@163.com通信作者:朱宏丽,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bjzhuhl301@vip.sina.com·399·J Chinese PLA Postgrad Med Sch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Apr 2011,32(4)

因引起,如肾小管发生磷酸钙沉积、嘌呤结晶物沉积、或肿瘤侵犯肾脏、肿瘤相关的尿路梗阻、药物引起的肾毒性和(或)并发急性败血症等。2 TLS的危险因素2.1 相关肿瘤类型 TLS主要发生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Burkitt′s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白细胞过多或广泛髓外侵犯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5]。Wossmann[6]等分析了1 791名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LS的发病率及其并发症,结果78名(4.4%)发生了TLS,Burkitt′s淋巴瘤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较高(8.4%),其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TLS的发病率最高(26.4%);TLS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其他类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2%。TLS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率较低。TLS也可发生于增殖速度快,对治疗敏感的实体瘤,如儿童的成神经细胞瘤、成神经管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生殖细胞瘤。另外广泛转移的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结肠癌和Merkel细胞癌也均有发生TLS的个案报道,但其发生率远低于血液系统肿瘤。2.2 肿瘤负荷与TLS的相关性 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是标记肿瘤负荷的主要指标之一。790名Burkitt′s淋巴瘤或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其LDH水平<500U/L,500-1 000U/L,>1 000U/L对应的TLS发病率分别为1.2%,12.7%,19.1%[7]。另外白细胞计数较高(>25 000/μl),实体瘤患者肿瘤直径>10cm,均易发TLS[1]。2.3 抗癌治疗与TLS的相关性 化疗是引起TLS的首要因素,含铂类、足叶乙甙、胞嘧啶阿糖胞苷、紫杉醇的化疗及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均可引起TLS。另外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干扰素)、糖皮质激素治疗、羟基脲治疗、激素治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氟达拉滨、沙利度胺)甚至自然诱发的TLS均有报道[3]。 其他影响TLS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肾功能损伤、尿酸水平较高。3 诊断 Cairo和Bishop[8]制定的诊断标准得到多数学者的公认。将TLS分为实验室TLS(labaratory Tumor Lysis Syndrome,LTLS)和临床TLS(Clinical Tumor Lysis Syndrome,CTLS)。LTLS的定义见表1。CTLS需在确诊LTLS后出现下列临床症状至少一项: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猝死、癫痫发作。表 1 Cario-Bishop关于LTLS的诊断标准指标数值与患者正常值相比尿酸≥476μmol/L或8mg/dl增高25%钾≥6.0mmol/L或6mg/L增高25%磷儿童≥2.1mmol/L成人≥1.45mmol/L增高25%钙≤1.75mmol/L降低25%在细胞毒性治疗后3-7d内符合上述至少两项指标即可诊断为LTLS4 预防及治疗进展 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均建议给予TLS的预防性治疗。4.1 指标监测 对高危TLS患者目前尚无标准的生化指标监测方法,专家们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推荐:对于高危的TLS患者,乳酸脱氢酶、尿酸、血钠、钾、钙、磷、血肌酐、尿素氮需在化疗前3d 12h监测1次,以后每日监测1次。对于已发生TLS的患者,在发生TLS的第1个24h内需每6h监测1次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尿量)、血电解质水平(钾、钠、钙、磷)、肾功能、血尿酸水平[10]。4.2 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及治疗 目前用于减低尿酸水平的药物主要有别嘌呤醇和拉布立酶(Rasburicase,重组尿酸氧化酶)。别嘌呤醇是黄嘌呤酶抑制剂,其可抑制黄嘌呤转化为尿酸,可造成黄嘌呤的堆积,形成嘌呤结晶沉积于肾脏,堵塞肾小管,引起肾功能损伤。拉布立酶可把尿酸氧化成可溶性更高的尿囊素(Allantoin),随尿液排出体外,降低尿酸水平,预防和治疗尿酸性肾炎。在一项随机对照实验中,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新诊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III/IV的NHL)的儿童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拉布立酶和别嘌呤醇治疗,结果显示用药后0-96h,27名接受拉布立酶治疗的患者得到了显著较低的尿酸水平和显著较低的曲线下面积(128±70mg/dl/h vs 392±129mg/dl/h;P<0.001)[1]。高危(具有两个以上发生TLS的危险因素)患者在入院后应立即给予水化和拉布立酶治疗。在拉布立酶治疗结束后患者应口服别嘌呤醇治疗,不建议二者同时使用,除非患者存在其他需要碱化尿液的并发症,否则在使用布拉立酶的同时不推荐碱化尿液。 拉布立酶的禁忌证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H)缺乏者,或其他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代谢性疾病。这些患者可口服别嘌呤醇。4.3 水化 抗肿瘤治疗前至少48h应给予水化,但由于拉布立酶其可迅速降解尿酸,若病情需要可提前给予化疗。4.4 碱化尿液 以往认为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增加尿酸的溶解度。但同时会明显降低黄嘌呤及次黄嘌呤的溶解度(最适pH值为6.5),特别是在使用别嘌呤醇后更易引起黄嘌呤结晶,引起肾脏损伤。另外碱化尿液还会促使钙盐沉积,引起磷酸钙性肾炎。碱化尿液正逐渐被废止,特别是在应用尿酸氧化酶后,更不建议碱化尿液[12]。4.5 透析治疗 若TLS患者出现持续高钾血症、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血容量超负荷且对利尿剂治疗无反应,出现明显的尿毒症症状,如心包炎、肾性脑病等可进行透析治疗。若有严重的高磷血症(>6mg/dl)及严重低钙血症,即使未发生尿毒症,也可预防性给予透析治疗,建议每日进行透析[13]。另外,TLS患者连续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