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常用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范围

煤矿常用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范围
煤矿常用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范围

矿井水文地质常用计算公式

目录

一、突水系数公式: (1)

二、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斯列沙辽夫公式): (2)

三、防水煤柱经验公式: (2)

四、老空积水量估算公式: (3)

五、明渠稳定均匀流计算公式: (4)

六、矿井排水能力计算公式: (4)

㈠矿井正常排水能力计算: (4)

㈡抢险排水能力计算: (5)

㈢排水扬程的计算: (5)

㈣排水管径计算: (5)

㈤排水时间计算: (6)

㈥水仓容量: (6)

七、矿井涌水量计算: (6)

八、矿井水文点流量测定计算方法: (7)

㈠容积法: (7)

㈡淹没法: (7)

㈢浮标法: (7)

㈣堰测法: (7)

九、浆液注入量预算公式: (8)

十、常用注浆材料计算公式及参数: (9)

㈠普通水泥主要性质: (9)

㈡水泥浆配制公式: (9)

㈢水玻璃浓度 (10)

㈣粘土浆主要参数: (10)

十一、钻探常用计算公式: (10)

十二、单孔出水量估算公式: (11)

十三、注浆压力计算公式: (11)

十三、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表 (12)

十四、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 (12)

十五、巷道洞室围岩塑性破坏圈厚度计算 (14)

一、突水系数公式:

㈠定义:每米有效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值。

㈡公式:Ts=P/(M-Cp-Dg)

式中:Ts—突水系数(MPa/m);

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M—底板隔水层厚度(m);

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

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

㈢公式主要用途:

1.确定安全疏降水头;

2.反映工作面受水威胁程度。

富水区或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Ts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大于0.1MPa/m为受水威胁。

㈣参数取值依据:

Ts—常用工作面最大突水系数。一般按工作面最高水压,最薄有效隔水层厚度计算,或者对工作面分块段计算最大突水系数,取最大一个值作为工作面的最大突水系数。

P—最大水压的取值,一般根据工作面内或附近井下或地面钻孔观测水位与工作面最低标高计算而得,水压值计算至含水层顶面。

M—根据井下或地面钻孔取最小值。

Cp—肥城矿区七层煤按11m,正常块段八层煤暂按12m,九层暂按10m,十层暂按8m。构造复杂或含水层富水性较强的块段,可适当考虑2~4倍的校正系数。

Dg—钻孔不到含水层就有涌水,稳定涌水量10m3/h以上,水压同该处下伏含水层的水压相近为危险导高。

二、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斯列沙辽夫公式):

㈠公式:

t=L(rL

-)/4Kp

或H=2Kpt2/L2+rt

式中t—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m);

L—采掘工作面底板最大宽度(m);

r—隔水层岩石的容重(t/m3);

Kp—隔水层岩石的抗张强度(t/m2);

H—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t/m2)。

㈡公式主要用途:

可用来计算安全隔水层t,临界水头压力H,掘进迎头或条采安全宽度及工作面最大安全控顶距。

㈢公式存在的问题:

1.底板受力变形不完全符合梁受力变化理论;

2.理论以静力平衡为基础,未充分考虑矿山压力、动水压力等应力的作用。

㈣公式参数取值依据:

r—隔水层岩石的容重,取2.5~3.0t/m3。

H—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此处为计算至含水层顶面的水头高度。

Kp—肥城矿区一般取4.26~10 t/m2。

三、防水煤柱经验公式:

㈠公式:L 0.5

=

式中:L—煤柱留设宽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P—水头压力(t/m2);

Kp—煤的抗张强度(t/m2)。

㈡公式主要用途:

1.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柱的留设。

2.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同一煤层中开采煤柱留设。

3.以断层为界的井田防隔水煤柱的留设。

4.探放水超前距的计算。

㈢主要参数取值依据:

Kp取值依据:肥城矿区在设计太原群系煤柱留设时Kp取1.0 t/m2。

四、老空积水量估算公式:

㈠公式:

Q积=∑Q采+∑Q巷

Q采=KMF/cosa=KMBh/sina

Q巷=WLK

式中:Q积—相互连通的各积水区总积水量(m3);

∑Q采—有水力联系采空区积水量之和(m3);

∑Q巷—与采空区有联系的各种巷道积水量之和(m3);

K—充水系数:采空区一般用0.25~0.5,煤巷充水系数一般取0.5~0.8,岩巷取0.8~1.0;

M—采空区的平均采高或煤厚(m);

F—采空积水区的水平投影面积(m2);

a—煤层倾角;

W—积水巷道原有断面(m2);

L—不同断面巷道长度(m);

B—老空走向长度(m);

h—老空水头高度(m)。

㈡主要用途:

1.计算老空积水量。

2.计算涌水后淹井(巷)时间。 ㈢主要取参依据:

采空区充水系数K 与采煤方法、回采率、煤层倾角、顶底板岩性及其碎胀程度,采后间隔时间诸因素有关;而巷道充水系数则根据煤(岩)巷和成巷时间不同及维修状况而定。因此,须逐块逐条地选定充水系数,这是积水量预计的关键。以走向长壁采煤法为主,新老区平均,10年前充水系数为0.20,10年内充水系数0.25~0.40。

五、明渠稳定均匀流计算公式:

㈠公式Q = ω2/31/21/n R i ω= 式中 n —粗糙系数; ω—过水断面积(m 2); R —水力半径(m); R=ω/X

X —湿周(米),过水断面水流和河床(或水沟)接触部分的周长; i —水力坡度(均匀流时和底坡相等)。 ㈡公式主要用途:

1.计算洪水流量,水沟过流量。

2.计算水渠、水沟设计尺寸。 ㈢主要取参依据:

粗糙系数n 可参照人工河床糙率表取值。见《矿井地质工作手册》P469页。井下水沟水泥砂浆护面n 取0.013;干砌块n 取0.02~0.025。

六、矿井排水能力计算公式:

矿井排水能力按照《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第21条规定设计和计算。

㈠矿井正常排水能力计算:

1.按正常涌水量计算:Q 1=24Q c /20

式中Q

c

—矿井正常涌水量(m3/h)。

2.满足最大涌水量所需的排水能力:Q

2=24Q

max/

20

式中Q

max

—最大涌水量。

3.备用排水能力计算:Q

3≥0.7Q

1

4.检修排水能力公式:Q

4≥0.7Q

1

5.矿井总排水能力计算:Q=Q

1+Q

3

+Q

4

㈡抢险排水能力计算:

1.按水泵排水能力的利用率确定最小排水能力:Q

5=KQ

6

/n

式中 K—排水时围岩裂隙中的静贮量流出系数,取1.1~1.2; n—排水设备的利用率,立井取0.65,斜井取0.5;

Q

6

—最大突水量。

2.按移动泵条件确定最小排水能力:Q

5=Q

7

+Q

8

式中 Q

7—其它水泵的排水能力; Q

7

= KQ

6

/n

1

n

1

—为运转水泵的利用率,立井取0.80,斜井取0.65。

Q

8

—为停止运转的水泵排水能力。

㈢排水扬程的计算:

H=K1(HX+HP)

式中 H

X

—水泵的吸水高度,卧泵取5.5m;

H

P

—水泵的排水高度(m);

K

1

—管路损失扬程系数,垂直管路取1.1~1.5,倾斜管路取1.25~1.30。㈣排水管径计算:

dp=

式中 Q

B

—水泵的流量(m3/h);

Vp—排水管的经济流速,取1.5~2.0(m/s)。

㈤排水时间计算:

1.正常涌水量排水时间计算:T=Q

C /nQ

B

式中 Q

C

—矿井正常涌水量;

n—工作水泵台数;

Q

B

—水泵的流量m3/h。

2.抢险恢复排水时间计算:T=Q

静/(nQ

B

-Q

)

式中 Q

—各排水阶段的静水量(m3/h);

Q

—各排水阶段的动水量(m3/h);

Q

B

—排水设备的能力(m3/h);

n—排水设备能力利用率,立井取0.65,斜井取0.50

㈥水仓容量:

1.正常涌水量在1000 m3/h以下时,主要水仓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小时的涌水量。

2.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m3/h的矿井,主要水仓容量按下式计算:

V=2(Q+3000)

式中 V—水仓有效容量(m3);

Q—矿井正常涌水量(m3/h)。

七、矿井涌水量计算:

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有多种,矿井生产中常用比拟法和Q—S曲线法。

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在《矿井地质工作手册》P63—319页介绍很细,在此不再叙述。

八、矿井水文点流量测定计算方法:

㈠容积法:

Q=V/t

式中 V—量器容积;

t—充满容器所需时间;

通常要测三次,取其平均值。

㈡淹没法:

即开泵将水养子排干,然后停泵,测量恢复水位上升高度和时间。

公式 Q=FH/t

式中 F—水养(窝)子断面积m2;

H—水位上升高度;

t—水位上升时间。

㈢浮标法:

Q=L/t.F.K

式中 L—水流两断面间距;

F—水流断面平均值;

t—流经两断面时间;

K—流速系数。

当水深0.3~1.0m时,K值取0.55~0.77;断面很粗糙时取0.45~0.65;很光滑,取0.8~0.9;当水深大于1.0m时取0.78~0.85。

㈣堰测法:

1.直角三角堰Q=0.014h

式中 Q—流量(l/s);

h —堰口上流2h 处水头高度(cm)。

2.梯形堰Q =式中 B —堰口底宽(cm);

h —堰口上流2h 处水头高度(cm)。

3.矩形堰有缩流

无缩流 式中 B —堰宽(cm); h —水头高度(cm)。

堰测法一般要求堰腿高大于二倍水头高度,水头高度可直接从堰口量得,计算时再加15%系数。为了方便,一般编制换算表,查表得流量。

㈤流速仪法,参照《矿井地质工作手册》P393~404页。

九、浆液注入量预算公式:

㈠2V AH R n πβ=

式中 V —注浆孔浆液预算注入量(m 3); A —浆液消耗系数,一般A=1.2~1.5; H —注浆段高(m);

R —浆液的有效扩散半径(m),一般按20m 计算。

n —岩石裂隙率(%),一般根据取芯和抽压水试验来确定。在砂岩、砂质页岩含水层n=1~3%;断层破碎带或岩溶发育的地层n 最大10%。

㈡用途:

1.预计钻孔注浆量;

2.根据注入量计算扩散半径。

十、常用注浆材料计算公式及参数:

㈠ 普通水泥主要性质:

1. 普通水泥的比重3.0~3.15,通常采用3.0。容重为1~1.6t/m 3,通常采用1.3t/m 3。

2. 普通水泥初凝为1~3小时,终凝为5~8小时。(初凝为水泥从加水起到维卡仪试针沉入浆液中距离底板0.5~1mm 时间;终凝为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0mm 所需时间。

3.强度:国际普通水泥分为200、250、300、400、500、600等标号。

㈡ 水泥浆配制公式:

1. 水灰比(ρ)公式:C W W W /=ρ 式中 W W —水的重量; W C —水泥的重量。

2. 水泥浆的体积计算公式:W C g V V V += 式中 V g —水泥浆的体积;

V C —水泥的体积,V C =W C /d C ; W C —水泥重量; d C —水泥比重; V W —水的体积。

3. 一定水灰比配制一定体积的水泥浆所需水泥和水的量计算公式:

W C =dcV/1+dc ρ W W =ρW C

式中 W C —水泥重量;

W W —水的用量; V —欲配浆液的体积; dc —水泥比重;

ρ—水灰比。

4.浆液由稀变浓计算加水泥量公式:W c W c ])[(221ρρρ-=? 式中1ρ—原浆液水灰比。

5.浆液由浓变稀计算加水量公式: W c W c ])[(112ρρρ-=?

㈢ 水玻璃浓度

常用波美度表示,注浆一般使用30~45波美度。 波美度与比重计算公式为:Be ′=145-145/d d=145/(145-Be ′) 式中 d —比重; Be ′—波美度。

㈣ 粘土浆主要参数:

1.粘土比重一般为2,容重为1.3t/m 3;

2.粘土浆比重常用1.12~1.18;

3.计算比重为dn 的一方粘土浆中含粘土X 吨公式:X=2dn -2。一吨粘土造比重为dn 粘土浆量为1/dn 方。

4.粘土水泥浆:一方粘土水泥浆中水泥量为0.1~0.4t ,加水玻璃体积比为0.5~3%。

十一、钻探常用计算公式:

㈠ 钻具全长=累计孔深+残尺(机上余尺+机高) 机高=钻机立轴固定盘至孔口之距离。 ㈡ 累计孔深=上次累计孔深+本次进尺

累计孔深=钻具全长-本次残尺-减尺-钻头磨损。 ㈢ 岩(煤)层真厚度计算公式:

公式:已知岩层钻探伪厚度L ,钻孔倾角α,岩层倾角或钻孔方向岩层伪倾角β,求岩层真厚度m 公式:

公式:1.垂直孔:m=Lcos β,式中β为岩层真倾角,它等于岩芯倾角。 2.顺岩层倾向(或伪倾向)钻孔:m=Lsin(α-β) 3.逆岩层倾向(或伪倾向)钻孔:m=Lsin(α+β) 主要用途:

1.用钻探资料计算岩层真厚度。

2.设计钻孔时根据岩层厚度计算设计钻探伪厚度。

3.反算钻孔倾角。

十二、单孔出水量估算公式:

㈠公式:gh CW q 2= 式中 q —单孔出水量(m 3/s)

C —流量系数,一般取0.6~0.62; W —钻孔的断面积(m 2);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h —钻孔出口处的水头高度(m)。

为计算钻孔的平均放水量,可取最大水头高度的40~45%。 ㈡用途:

1.设计放水孔孔径孔数;

2.根据钻孔喷出水头高度估算钻孔出水量。

十三、注浆压力计算公式:

p 10

h

0?--+

=γH p p m P 0———注浆结束时的总压力(MPa );

H ———孔口至堵水段 ( 1/2) 处的高度(m ); γ———浆液相对密度;

△P ———压力损耗值,孔口观测时忽略; h ———堵水段在注浆时的水头高度(m ); P m ———孔口压力(MPa )。

十三、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表

注:① 表中:M —累计采厚(m );n —煤层分层厚度(m );h —采煤工作面小阶段垂高(m )。

② 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对于缓倾斜和倾斜煤层,系指从煤层顶面算起和法向高度;对于急倾斜煤层,系指从开采上限起的垂向高度。 ③ 岩石抗压强度为饱和单轴极限强度。

取自:《矿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十四、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

1

m a x 1ln

88.59σγH

K h = (4.10)

3)岩桥拉剪复合型破坏

岩桥的拉剪复合破坏(如图4.5)是由于岩桥中部首先产生的张拉裂纹EF 和原生裂纹AB 、CD 扩展出来的剪切裂纹AF 、CE 连通而引起的。

岩桥的贯通强度按下面的假定估算:

(1)张拉裂纹EF 沿1σ方向,且EF 表面点的法向应力均达到材料的抗拉强度t σ; (2)节理面上的点的应力状态满足Mohr —Coulomb 准则。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0=∑x

F

0=∑y

F

??

?

?

?=++??-??+?-?=+?-?-?+?+?+0)sin 4sin 4(sin 4cos 4sin 4cos 40)cos 4cos 4(cos 4sin 4cos 4sin 4131α?σσατασ?τ??σστσ?τ?σl a l l a a a l a a l a l a a h r r j j r r j j t (4.6)

(4.6)式及0=++r r r r C f τσ得:

0)c o s s i n (-)sin 4sin (4 ) cos (sin )cos 4cos 4(4])-sin( )cos([4)]cos()sin([4)cos (sin 1

r 31=+?+++??+-?-?+

-+?-+-++ααα?ασααα?σσ?α?ατ?αα?σr r j r j r r t f l f l a C l f a f a a f a h (4.7) 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及(4.7)式得岩桥的贯通强度为: 4)cos (sin 3

11A

B C l f h r r t σαασσ+?-+= (4.8)

(4.8)式中:

t σ—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 r C —岩石的粘结力; r f —岩石的摩擦系数。

)]

sin()cos([sin C 4- )]cos()sin([2sin 2)cos sin ()sin 4sin 4(2

n ?α?α?α?α?α?αααα?α-+-??-+--?++-?+-=r r t r f f C f l A

)]

sin()cos([cos 4aC )]cos()sin([2sin 2)cos (sin )cos 4cos 4(2

n ?α?α??α?α?ααααα-+-?+-+--???+?+?+-=r r t r f f C f l B

根据矿山压力控制理论,煤体支承压力(z σ)随开采煤层底板垂距(z )衰减的规

律为:

z z He K 0167.0max -=γσ (4.9) 式中max K 为矿山压力最大集中系数,γ为上覆岩层容重;H 为采深 。 将1σσ=z 代入(9)式,得矿山压力对开采煤层底板破坏深度(1h )的理论计算公式: 1

m a x 1ln

88.59σγH

K h = (4.10)

大量的研究证明,矿山压力对底板的破坏是通过拉剪力复合作用实现的, 即矿山压力造成底板岩层的原始裂隙扩展贯通的模式取第三种更符合实际。因此取(4.8)式1σ用于式(4.10)的计算。由式(4.10)知,矿山压力对开采煤层底板的破坏深度

1h 同采深H 及岩层的比重γ成正相关关系,而同底板原始裂隙扩展相互贯通所需的最大主应力1σ成负相关关系。由(4.8)式知,最大主应力1σ同图4.6中的1h 、t σ、

r C 、r f 、l 、α及3σ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底板破坏深度也同这些参数成负相关关系。

十五、巷道洞室围岩塑性破坏圈厚度计算

引自:承压含水层中下山掘进探放水技术,https://www.360docs.net/doc/987248564.html, ,张芳

邵东梅1,戴玉权2,刘红卫2(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2.西北电力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32)

十六、关于帷幕厚度等参数的设计

在帷幕注浆设计中,厚度计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所设计的帷幕厚度值要求能够在长期高水头作用下保持良好的阻水效果。一般是依据灌浆材料所容许的渗透比降J0和帷幕所承受的最大水头H来确定:

T=H/J0

式中: H———灌浆帷幕可能承受的最大水头差(m);

J0———灌浆材料容许的渗透比降;

T———灌浆帷幕厚度(m)。

试验表明:“对于普通水泥而言, Ca (OH)2结晶溶出1%,强度降低1%,溶出16%时,强度损失20%,当石灰溶出50%时,强度丧失殆尽。可想而知,随着帷幕中结石的不断被侵蚀,透水性增加,结石与岩面之间的缝隙亦随着增大,渗水相应加大,渗水增多又会加剧结石的溶蚀。如此破坏性循环,必然会使帷幕逐渐丧失阻水功能,最终导致帷幕失效。

引自:论岩溶帷幕注浆堵水技术,叶闻文,(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四川建材,2008年第一期。

十七、预计强排水时涌水量

○1理论预测

以达西定律公式进行计算

Q=K×I×B×H

式中: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I-地下水水力坡度;

B-过水断面宽度(m);

H-含水层厚度(m).

先求出突水时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

K=31.6224Q(LgR-Lgr)/MS

R=10.2S√K

式中:K-预测突水时渗透系数(m/d);

Q-突水量(L/s);

R-突水时影响半径(m);

r-矿井半径(m);

M-含水层厚度72m;

S-降距400m(586m至186m的间距)

代入公式

K=31.6224×1000×(Lg4356- Lg398.94)/72×400

=1.1399m/d

R=10.2×400×√1.1399=4356.06m 代入达西定律公式

a、目前水量

Q=1.1399×0.065×4356×72

=968.25m3/h

b、逐步减小后水量

Q=1.1399×0.065×3000×72

=666.84m3/h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3(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3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2a n =a k 2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2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煤矿常用计算公式汇总审批稿

煤矿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煤矿巷道及通风计算公式 一、常见断面面积计算: 1、半圆拱形面积=巷宽×(巷高+×巷宽) 2、三心拱形面积=巷宽×(巷高+×巷宽)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巷高÷2 4、矩形面积=巷宽×巷高 二、风速测定计算: V表=n/t (m/s) (一般为侧身法测风速) 式中:V表:计算出的表速; n:见表读数; t:测风时间(s) V真=a+ b×V表 式中:V真:真风速(扣除风表误差后的风速); a、b:为校正见表常数。 V平=K V真=()×V真÷S 式中:K为校正系数(侧身法测风时K=()/S,迎面测风时取); S为测风地点的井巷断面积 三、风量的测定: Q=SV 式中Q:井巷中的风量(m3/s);S:测风地点的井巷断面积(m2); V:井巷中的平均风速(m/s) 例1:某半圆拱巷道宽2m,巷道壁高1m,风速1m/s,问此巷道风量是多少。 例2:某煤巷掘进断面积3m2,风量36 m3/min,风速超限吗? 四、矿井瓦斯涌出量的计算: 1、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Q瓦)

Q 瓦=QC (m 3/min ) 式中Q :为工作面的风量;C :为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回风流瓦斯浓度-进风流中瓦斯浓度) 例:某矿井瓦斯涌出量3 m 3/min ,按总回风巷瓦斯浓度不超限计算矿井供风量不得小于多少。 2、相对瓦斯涌出量(q 瓦) q 瓦=1440Q 瓦*N T (m 3/t ) 式中Q 瓦: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440:为每天1440分钟; N :工作的天数(当月); T :当月的产量 五、全矿井风量计算: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为数计算 Q 矿=4NK (m 3/min ) 式中4:为《规程》第103条规定每人在井下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立方米;N :井下最多人数;K :系数(~) 2、按独立通风的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 Q 矿=(∑Q 采+∑Q 掘+∑Q 硐…+∑Q 其他)×K 式中K :校正系数(取~) 六、采煤工作面需风量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 采=100×q 采×K CH4 (m 3/min ) 式中100:为系数; q 采: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相对); K CH4: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 2、按采面气温计算:

矿井三量计算

矿井三量计算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三量”计算公式 一)三量的可采期限规定如下: 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三至五年以上; 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一年以上; 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一般为四至六个月以上。 (二)三量实际可采期计算公式 1、生产矿井: 期末开拓煤量 开拓煤量可采期(年)=────────── 当年计划年产量 期末准备煤量 准备煤量可采期(月)=────────── 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 期末回采煤量 回采煤量可采期(月)= 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 (三)三量的解释和计算范围: 1、开拓煤量:开拓煤量系指已完成开采所必需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或称中央石门)或采区石门、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集中下山或采区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道等的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量。沿倾斜由已掘凿的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的水平起,向上直到总回风道、煤层风化带下部边界或采空区下部边界上;沿走向到煤层两翼最后—个上山(或下山、石门)采区边界,这个范围内的煤量减去地质损失、设计损失和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开拓煤量。计算公式如下: 开拓煤量=(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采区平均斜长×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 ×

采区回采率 说明: (1)用上山开采单一煤层时,两翼运输大巷和必要的总回风道必须作通到采区上山口的位置,运输大巷并应超过采区上山的采区车场岔道外一百米以上,以便车场调车与大巷继续掘进互不干扰。此时,开拓煤量计算公式中的煤层两翼走向长度应计算至此上山的采区边界;若运输大巷或总回风道末做通到采区上山口位置,走向长度只能计至前一上山采区的边界。 (2)用下、上山同时开采单一煤层时,下山部分的开拓煤量也应计算在内。如系用“采区下山”开采时,采区下山应掘至采区车场,并完成采区车场的掘凿工程。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应至下山采区的边界。 如采用“集中下山”采时,必须完成集中下山的车场和底运输大巷的掘凿工程,而且本水平运输大巷及集中下山底运输大巷都应作到采区上山口位置,底运输大巷要超过采区上山的车场岔道外一百米以上。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应计至此上山采区的边界。 (3)用主要石门及分层运输大巷开采煤层群时,每层煤的开拓煤量的计算均和单一煤层相同。 (4)用集中运输大巷及采区石门开采煤层群时,集中运输大巷应在超前运输石门五十米以上,而且石门要做通到煤层,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应计至石门采区边界。 (5)开采“水平”煤层或接近水平煤层时,集中运输大巷必须作到盘区运输巷道口外五十米的位置(盘区运输巷道相当于上、下山)。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计至盘区的边界;公式中的采区平均斜长为垂

国家安监总局推荐煤矿作业规程范本.doc

编号:掘〔200X〕X号 工作面名称: 编制人: 施工负责人: 总工程师: 主管矿长: 批准日期:二〇〇X年XX月XX日执行日期:二〇〇X年XX月XX日

目录会审意见·x 第一章概况·x 第一节概述·x 第二节编写依据·x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x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情况·x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x 第三节地质构造·x 第四节水文地质·x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x 第一节巷道布置·x 第二节矿压观测·x 第三节支护设计·x 第四节支护工艺·x 第四章施工工艺·x 第一节施工方法·x 第二节凿岩方式·x 第三节爆破作业·x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x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x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x

第一节通风·x 第二节压风·x 第三节瓦斯防治·x 第四节综合防尘·x 第五节防灭火·x 第六节安全监控·x 第七节供电·x 第八节排水·x 第九节运输·x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x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x 第一节劳动组织·x 第二节作业循环·x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x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x 第一节一通三防·x 第二节顶板·x 第三节爆破·x 第四节防治水·x 第五节机电·x 第六节运输·x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x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x 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x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x

会审意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总工程师:年月日生产:年月日通风:年月日机电:年月日计划:年月日煤质:年月日技术:年月日地测:年月日安全:年月日运输:年月日供应:年月日劳资:年月日

2020最新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精华版)

2020最新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精华版)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 -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 ±b)2 =a 2 ±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 ±b )(a 2 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 3 +b 3 =(a ±b)(a 2 + ab+b 2 ) 5.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 (1)s n = 2 ) (1n a a n +?=na 1+21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 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1)a n =a 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 a ac b b 242-+-;x 2= a ac b b 242---(b 2 -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2)ab b a 2 ≥+ ab b a ≥+2 )2 ( ab b a 222≥+ abc c b a ≥++3 )3 ( (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 (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5)两项分母列项公式: )(a m m b +=(m 1 — a m +1 )×a b 三项分母裂项公式: ) 2)((a m a m m b ++=[ ) (1a m m +—

煤矿巷道及通风计算公式

煤矿巷道及通风计算公式 一、常见断面面积计算: 1、半圆拱形面积=巷宽×(巷高+0、39×巷宽) 2、三心拱形面积=巷宽×(巷高+0、26×巷宽)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巷高÷2 4、矩形面积=巷宽×巷高 二、风速测定计算: V表=n/t (m/s) (一般为侧身法测风速) 式中:V表:计算出得表速;n:见表读数;t:测风时间(s) V真=a+ b×V表 式中:V真:真风速(扣除风表误差后得风速); a、b:为校正见表常数。 V平=KV真=(S-0、4)×V真÷S 式中:K为校正系数(侧身法测风时K=(S—0、4)/S,迎面测风时取1、14);S为测风地点得井巷断面积 三、风量得测定: Q=SV 式中Q:井巷中得风量(m3/s);S:测风地点得井巷断面积(m2);V:井巷中得平均风速(m/s) 例1:某半圆拱巷道宽2m,巷道壁高1m,风速1m/s,问此巷道风量就是多少。 例2:某煤巷掘进断面积3m2,风量36m3/min,风速超限吗? 四、矿井瓦斯涌出量得计算: 1、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Q瓦) Q瓦=QC(m3/min) 式中Q:为工作面得风量;C:为工作面得瓦斯浓度(回风流瓦斯浓度-进风流中瓦斯浓度)例:某矿井瓦斯涌出量3 m3/min,按总回风巷瓦斯浓度不超限计算矿井供风量不得小于多少。 2、相对瓦斯涌出量(q瓦) q瓦= (m3/t) 式中Q瓦: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440:为每天1440分钟; N:工作得天数(当月);T:当月得产量 五、全矿井风量计算: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为数计算 Q矿=4NK (m3/min) 式中4:为《规程》第103条规定每人在井下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立方米;N:井下最多人数;K:系数(1、2~1、5) 2、按独立通风得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她地点实际需要风量得总与计算 Q矿=(∑Q采+∑Q掘+∑Q硐…+∑Q其她)×K 式中K:校正系数(取1、2~1、8) 六、采煤工作面需风量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q采×KCH4(m3/min) 式中100:为系数;q采: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相对); KCH4: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4~2、0)

煤矿作业规程措施审批制度制度

编号:SM-ZD-30540 煤矿作业规程措施审批制 度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煤矿作业规程措施审批制度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促进各专业、各部门相互协调,保证安全生产,确保采掘工作面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编制要求 1、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必须以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为指导,以《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有关安全文件、指令、决定为依据,确保生产安全。 2、对规程、安全措施实行分类管理。 3、在编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前,必须由主管部门按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调研,提出调研报告,明确重点。无调研报告,不予审批。 4、作业规程、安全措施的界定、编制要求、内容等由技术科制定。操作规程应明确操作程序、动作标准、安全要点等。 5、与作业地点无关,而只与工种或机电设备有关、在操作规程中已经明确的内容可在作业规程中合理删减,但重要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b )=a 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2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n =a m+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n=am-n(m、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n = 2)(1n a a n ?+=na1+2 1 n(n-1)d; (2)a n =a 1+(n -1)d;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a+b; (5)若m+n=k+i,则:a m +a n=a k +ai ;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1q -1; (2)s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 b; (4)若m+n=k +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 x2+bx+c=a (x -x 1)(x-x2) 其中:x 1=a ac b b 242-+-;x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煤矿操作规程新

水城县都格河边煤矿各工种操作规程 水城县都格河边煤矿

目录 第一章机电队操作规程1 第一条井下电钳工操作规程1 第二条井下配电室值班员操作规程5 第三条采区排水工操作规程9 第四条主水泵司机操作规程11 第五条管道工操作规程13 第六条管路维修工操作规程16 第七条主通风机司机操作规程20 第八条空压机司机操作规程23 第九条主提升机司机操作规程26 第十条地面配电室值班员操作规程30 第十一条瓦斯抽放泵站配电工操作规程35 第十二条抽放泵站司机操作规程39 第十三条水处理操作工操作规程43 第十四条地面机电维护工操作规程47 第十五条地面变电所检修工操作规程50 第十六条地面电器修理工操作规程53 第十七条机械维修工操作规程55 第十八条电焊工操作规程58 第十九条氧焊工操作规程60 第二十条充灯工操作规程62 第二十一条木工操作规程64 第二十二条车床工操作规程65 第二章综采队操作规程68 第一条采煤机司机操作规程68 第二条液压支架工操作规程73 第三条机司机操作规程79 第四条刮板输送机司机操作规程82 第五条皮带机司机操作规程86 第六条乳化液泵司机操作规程91 第七条小水泵司机操作规程94 第八条综采队井下电钳工操作规程96 第九条采煤机检修工操作规程100 第十条支架检修工操作规程103 第十一条机检修工操作规程105 第十二条皮带机检修工操作规程108 第十三条破碎机司机操作规程111 第三章综掘队操作规程113 第一条掘进机司机操作规程113 第二条皮带机司机操作规程121 第三条刮板输送机司机操作规程127 第四条气动锚杆钻机司机操作规程130 第五条手持式气动钻机司机操作规程133

小学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6、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8、减数=被减数-差 9、被减数=减数+差 10、因数×因数=积 11、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被除数÷除数=商 13、除数=被除数÷商 14、被除数=商×除数 15、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几何公式 1.正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公式:V=a×a×a 2.长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3.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4.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5.梯形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6.圆 直径=半径×2 公式:d=2r 半径=直径÷2 公式: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公式:c=πd =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r 7.圆柱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总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 8.圆锥 圆锥的总体积=底面积×高×1/3 公式:V=1/3Sh 9.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煤矿作业规程贯彻落实制度

综采队作业规程贯彻落实制度 (一)作业规程的会审 1、工作面作业规程由生产科负责编写,矿总工程师主持会审,生产矿长、安全矿长参加,生产科、调度室、安检科、综采队、通防队、机运队的队长参加。 2、作业规程会审期间,各相关部门和区队对作业规程内容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并做好作业规程会审记录。 3、作业规程会审结束签字后方可生效,并由矿总工程师签发。(二)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实施: 1、贯彻规程: (1)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的作业规程,应在工作面开工前五天由队长组织技术人员向综采队全体干部和工人进行贯彻学习。同时,安全监察部门、调度室及其它服务于生产一线的科室管理人员等也必须贯彻。 (2)学习规程要建立签名表,记录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凡因请假、公休等原因未能参加的人员,由在籍部门向其贯彻。坚持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定期贯彻规程的要求。 (3)外单位参观学习,由技术部门组织贯彻学习作业规程,由生产管理部门和综采队管理人员陪同方可入井。 2、作业规程考试: 1、各种作业规程及措施经会审后,由综采队打印、分装,并给下发部门填写贯彻学习签字表,随同作业规程或措施一同下发各部门。 2、学习结束后,要组织学习人员进行考试,不合格者再组织学习补考,考试合格人员必在《贯彻学习签字表》上亲自签名。 3、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人员学习结束后,要认真在《贯彻学

习签字单》上填写贯彻学习情况。 4、《贯彻学习签字表》必须在自下发5日内交接术科存档。 (1)贯彻学习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后,要认真执行考试制度。 (2)综采队队长、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必须掌握规程中的各项要求。贯彻规程后都要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指挥生产及下井作业,不合格者应限期补考,补考不及格着应调离。 (3)作业规程的考试,由各队会同生产、技术部门组织、出题、监考、判卷等,并建立规程考试登记册,由技术部门保存。 5、作业规程贯彻和落实: (1)矿主管矿长、总工程师、有关生产技术部门应经常检查作业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不符和规程,必须及时纠正。 (2)综采队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组织生产。所有工种工序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作业。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3)安检人员要坚持每班在工作面现场检查和监察工作,保证作业规程的实施。 (4)其他服务于工作面的管理人员也要对作业规程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5)矿每月由生产科组织对作业规程进行复审,每半年对作业规程管理工作进行一次业务评比。 6、作业规程修改补充: (1)生产科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工作现场,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的变化及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和补充规程,使之符合生产实际,正确的指导工作面生产作业。 (2)规程的修改和补充都要形成文字材料,审批后下发贯彻执行。 7、作业规程发放前,由生产科审核盖章,编号登记后方可发放。

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矿井防治水文常用计算公式

矿井防治水文常用计算公式

目录 一、突水系数公式: (1) 二、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斯列沙辽夫公式): (2) 三、防水煤柱经验公式: (2) 四、老空积水量估算公式: (3) 五、明渠稳定均匀流计算公式: (4) 六、矿井排水能力计算公式: (4) ㈠矿井正常排水能力计算: (4) ㈡抢险排水能力计算: (5) ㈢排水扬程的计算: (5) ㈣排水管径计算: (5) ㈤排水时间计算: (6) ㈥水仓容量: (6) 七、矿井涌水量计算: (6) 八、矿井水文点流量测定计算方法: (7) ㈠容积法: (7) ㈡淹没法: (7) ㈢浮标法: (7) ㈣堰测法: (7) 九、浆液注入量预算公式: (8) 十、常用注浆材料计算公式及参数: (9) ㈠普通水泥主要性质: (9) ㈡水泥浆配制公式: (9) ㈢水玻璃浓度 (10) ㈣粘土浆主要参数: (10) 十一、钻探常用计算公式: (10) 十二、单孔出水量估算公式: (11) 十三、注浆压力计算公式: (11) 十三、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表 (12) 十四、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 (12) 十五、巷道洞室围岩塑性破坏圈厚度计算 (14)

一、突水系数公式: ㈠定义:每米有效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值。 ㈡公式:Ts=P/(M-Cp-Dg) 式中:Ts—突水系数(MPa/m); 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M—底板隔水层厚度(m); 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 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 ㈢公式主要用途: 1.确定安全疏降水头; 2.反映工作面受水威胁程度。 富水区或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Ts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大于0.1MPa/m为受水威胁。 ㈣参数取值依据: Ts—常用工作面最大突水系数。一般按工作面最高水压,最薄有效隔水层厚度计算,或者对工作面分块段计算最大突水系数,取最大一个值作为工作面的最大突水系数。 P—最大水压的取值,一般根据工作面内或附近井下或地面钻孔观测水位与工作面最低标高计算而得,水压值计算至含水层顶面。 M—根据井下或地面钻孔取最小值。 Cp—肥城矿区七层煤按11m,正常块段八层煤暂按12m,九层暂按10m,十层暂按8m。构造复杂或含水层富水性较强的块段,可适当考虑2~4倍的校正系数。 Dg—钻孔不到含水层就有涌水,稳定涌水量10m3/h以上,水压同该处下伏含水层的水压相近为危险导高。

煤矿井下低压开关整定计算公式

煤矿井下低压开关整定 计算公式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低防开关整定计算一、过流保护: 1、整定原则: 过流整定选取值 I 过流应依据开关可调整范围略大于或等于所带设备额定电流Ie。如果低防开关带皮带负荷,为躲过皮带启动电流,过流整定值 I 过流应依据开关可调整范围取所带设备额定电流Ie 的倍。低防总开关过流整定值考虑设备同时运行系数和每台设备运行时的负荷系数(取同时系数 K t =-,负荷系数取K f =-),在选取时总开关过流整定值应为各分开关(包括照明综保)过流整定值乘以同时系数K t 和负荷系数K f 。(依据经验,如果总开关所带设备台数较少,同时系数可取)。 2、计算公式(额定电流Ie) Ie=Pe/( 3 Ue cosФ) Pe:额定功率(W) Ue:额定电压(690V) cosФ:功率因数(一般取)注:BKD1-400 型低防开关过流整定范围(40-400A) BKD16-400 型低防开关过流整定范围(0-400A)二、短路保护(一)、BKD16-400 型 1、整定原则:分开关短路保护整定值选取时应小于被保护线路末端两相短路电流值,略大于或等于被保护设备所带负荷中最大负荷的起动电流加其它设备额定电流之和,取值时应为过流值的整数倍,可调范围为3-10Ie。总开关短路保护整定值应小于依据变压器二次侧阻抗值算出的两相短路电流值,大于任意一台分开关的短路定值。选取时依据情况取依据变压器二次侧阻抗值算出的两相短路电流值-倍,可调范围为3-10Ie。 2、计算原则:被保护线路末端两相短路电流计算时,阻抗值从变压器低压侧算起,加上被保护线路全长的阻抗(总开关计算被保护线路的阻抗时,电缆阻抗忽略不计,只考虑变压器二次侧阻抗值)。被保护设备所带负荷中的最大负荷的启动电流按该设备额定电流的5-7 倍计算。 3、计算公式:(1)变压器阻抗:Z b (6000) =U d %×Ue 2 /Se U d %:变压器阻抗

煤矿作业规程技术手册前言(11.12改)

《煤矿作业规程技术手册》编委会 主任王显政 副主任梁嘉琨彭建勋翟桂武 委员路耀华赵岸青姜智敏田会解宏绪刘峰王虹桥王广德孙守仁杨汉宏赵振海张宏汤家轩陈奇 陈养才刘富崔洪明陈钢王铁军尤文顺葛春贵 王富奇李剑锋邢奇生徐再刚 主编孙守仁杨汉宏 副主编杨树勇陈钢徐开宇杨俊哲张勇 主要编写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忠辉叶平李浩荡崔杰田臣马亚东周海丰 葛维明秦彦磊王平亮王桂林张国营杨杕宋成顺 孙洪江刘付俊吕建为魏永启罗广利李林王永发 刘兆义张卫东黄志彬邹永德何岗顾新泽赵立柱 葛均刚张建英张金陵伦申平康守昌韩松林李正鹏 陈家祥何世久张永生苗二矿李志张绪林刘军 徐其祥袁保安何胜良李瑛倪建明曲德臣旷永华 陆蕴宝黄安华殷东平 主要审稿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孟祥军张农黄炳辉李士峰陈凤阳李永亮左金忠 王洪志朱效军张瑞强杨茂田魏威吕清华吴江峰 辛新平李飞刘白宙冯之前张占全董继华丁训杰 宋庆尧徐瑞黄超张永国钱四发韩东亚崔凤禄 任克龙邸春生李建廷王春焦先军刘爱民高建伟 郑春友李世银刘如成王家胜李明强李小林颜杰 周廷扬孟峰翟正江刘忠全方杰王冰山丁震 张波马世志蔡峰李武许庆友 编委会秘书处孙守仁陈钢杨树勇徐开宇马忠辉李士峰满建康

前言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75%和70%左右,对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5%和18%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13年共生产了620多亿吨煤炭,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据国土资源部测算评价,截止2012年底,全国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其中,探获煤炭资源储量2.02万亿吨,预测资源量3.88万亿吨。全国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4万亿吨,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的94%,而油气等资源仅占6%左右。特别是近10多年来,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煤炭需求持续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量由2002年的14.7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36.8亿吨,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6.5%和66.6%。可见,较长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供应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难以替代。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煤炭工业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关系数百万矿工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发展和煤矿安全,要求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大力推进煤矿安全治本攻坚工作,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持续稳定好转,矿难死亡人数连续11年下降,由2002年的6995人降到2013年的1067人,百万吨死亡率也由4.64大幅度下降到0.288。2011年,全国406处安全高效矿井的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186,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煤炭资源的禀赋差,在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中,约占50%埋深超过千米,目前开采平均深度已经达到500多米并在继续增加,开采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水、火、瓦斯、煤、尘、地压、地热灾害聚集,煤炭行业仍然是高风险,煤矿事故总量依然偏大,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 煤矿作业规程作为煤矿“三大规程”之一,具有强制性、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是规范煤矿生产组织实现安全、有序、科学和高效作业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历来被高度重视。1979年原煤炭部就颁布《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暂行管理办法》(【79】煤生字第157号),全面推行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要求煤矿生产组织按作业规程进行。1985年部颁布《关

煤矿井下供电常用计算公式及系数

煤矿供电计算公式 井 下 供 电 系 统 设 计 常 用 公 式 及 系 数 取 值

目录: 一、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1、两相短路电流值计算公式 2、三相短路电流值计算公式 3、移动变电站二次出口端短路电流计算 (1)计算公式 (2)计算时要列出的数据 4、电缆远点短路计算 (1)低压电缆的短路计算公式 (2)计算时要有计算出的数据 二、各类设备电流及整定计算 1、动力变压器低压侧发生两相短路,高压保护装值电流整定值 2、对于电子高压综合保护器,按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5A)的1-9倍分级整定的计算公式 3、照明、信号、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中电流计算 (1)照明综保计算公式 (2)煤电钻综保计算公式 4、电动机的电流计算 (1)电动机额定电流计算公式 (2)电动机启动电流计算公式 (3)电动机启动短路电流 三、保护装置计算公式及效验公式 1、电磁式过流继电器整定效验 (1)、保护干线电缆的装置的计算公式 (2)、保护电缆支线的装置的计算公式 (3)、两相短路电流值效验公式 2、电子保护器的电流整定 (1)、电磁启动器中电子保护器的过流整定值 (2)、两相短路值效验公式 3、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选择 (1)、对保护电缆干线的装置公式 (2)、选用熔体效验公式 (3)、对保护电缆支线的计算公式 四、其它常用计算公式 1、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中功率计算 (1)有功功率计算公式 (2)无功功率计算公式 (3)视在功率计算公式

(4)功率因数计算公式 2、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取值 3、变压器电阻电抗计算公式 4、根据三相短路容量计算的系统电抗值 五、设备、电缆选择及效验公式 1、高压电缆的选择 (1) 按持续应许电流选择截面公式 (2)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公式 (3) 按电缆短路时的热稳定(热效应)选择截面 ①热稳定系数法 ②电缆的允许短路电流法(一般采用常采用此法) A、选取基准容量 B、计算电抗标什么值 C、计算电抗标什么值 D、计算短路电流 E、按热效应效验电缆截面 (4) 按电压损失选择截面 ①计算法 ②查表法 (5)高压电缆的选择 2、低压电缆的选择 (1)按持续应许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①计算公式 ②向2台或3台以上的设备供电的电缆,应用需用系数法计算 ③干线电缆中所通过的电流计算 (2)按电压损失效验电缆截面 ①干线电缆的电压损失 ②支线电缆的电压损失 ③变压器的电压损失 (3) 按起动条件校验截面电缆 (4) 电缆长度的确定 3、电器设备选择 (1)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2)高压配电设备参数选择 ①、按工作电压选择 ②、按工作电流选择 ③、按短路条件校验 ④、按动稳定校验 (3)低压电气设备选择

第三部分 煤矿作业规程范例

编号:008 唐阳煤矿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工作面名称:135综采皮带顺槽 编制人:谷国家 区队长:孔昭顺 施工单位:掘进一工区 批准人:杨秉权 编制日期: 2004年 7 月 9 日 执行日期: 年月日

目录 矿审批意见 (3)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4)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5) 第一章概况 (6) 第一节概述 (6) 第二节编写依据 (6)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7)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7)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7) 第三节地质构造 (9) 第四节水文地质 (9)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11) 第一节巷道布置 (11) 第二节支护设计 (11) 第三节支护工艺 (14) 第四章施工工艺 (16) 第一节施工方法 (16) 第二节凿岩方式 (17) 第三节爆破作业 (17) 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 (18)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18)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19)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9)

第一节劳动组织 (19) 第二节循环作业 (20)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 第六章生产系统 (21) 第一节通风系统 (21) 第二节压风系统 (23) 第三节防尘系统 (23) 第四节防灭火 (24) 第五节安全监测系统 (24) 第六节供电系统 (25) 第七节排水系统 (25) 第八节运输系统 (26) 第九节通讯系统 (26) 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26)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29) 第一节施工准备 (29) 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30) 第三节顶板管理 (31) 第四节爆破管理 (33) 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37) 第六节机电管理 (37) 第七节运输管理 (40) 第八节其它 (44)

(完整版)高等数学常用公式汇总————

高数常用公式 平方立方: 22222222 332233223223332233222(1)()()(2)2()(3)2()(4)()()(5)()()(6)33()(7)33()(8)222(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ab b 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 ab b a a b ab b a b a a b ab b a b a b c ab bc ca -=+-++=+-+=-+=+-+-=-+++++=+-+-=-+++++= 21221)(9)()(),(2) n n n n n n a b c a b a b a a b ab b n ----++-=-++++≥L 倒数关系:sinx·cscx=1 tanx·cotx=1 cosx·secx=1 商的关系:tanx=sinx/cosx cotx=cosx/sinx 平方关系:sin^2(x)+cos^2(x)=1 tan^2(x)+1=sec^2(x) cot^2(x)+1=csc^2(x)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 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降幂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 两角和差: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积化和差: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露天煤矿作业规程

露天煤矿作业规程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煤矿企业应根据本矿采用的开采工艺和设备制定作业规程和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条露天采场主要区段的上下平盘之间应设人行通路或梯子,并按有关规定在梯子两侧设置安全护栏。 第三条在露天煤矿内行走的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走人行通路或梯子。 (二)因工作需要沿矿山道路行走的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前后方向来车。躲车时,必须躲到安全地点。 (三)横过矿山公路时,必须止步嘹望。 (四)横过带式输送机时,必须沿着装有栏杆的栈桥通过。 (五)严禁在有塌落危险的坡顶、坡底行走或逗留。 第四条未经煤矿企业允许,闲杂人员和车辆严禁进入作业区。

第五条移动设备应在平盘安全区内走行或停留;否则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第六条采场内有危险的火区、老空等地点,应充填或设置栅栏,并设置警示标志;地面、采场及排土场内临时设置变压器时应设围栏,配电柜、箱、盘应加锁,并应设置明显的防触电标志;设备停放场、炸药厂、爆炸材料库、油库、加油站和物资仓库等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设置防爆、防火和危险警示标志;矿山道路必须设置限速、道口等路标,特殊路段设警示标;汽车运输为左侧通行的,在过渡区段内必须设置醒目的换向标志。 严禁擅自移动和毁坏各种安全标志。 第七条在运输线路两侧堆放物料时,不得影响行车安全。 第八条在爆破区域、岩体变形区域、滑坡危险区域内不得建永久性建(构)筑物。 第九条机械设备的供电电缆必须绝缘良好,电缆横过公路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机械设备内必须备有完好的绝缘防护用品和工具,并定期进行电气绝缘性能试验,不合格的及时更换。

第十条电气设备应安设过流、过压、漏电、接地等保护装置,并灵敏可靠。 第十一条采掘、运输、排土等机械设备作业时,严禁人员上下设备;在危及人身安全的作业范围内,严禁人员停留或通过。 第十二条在大雾、烟尘等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作业时,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三条作业人员在超过2米的高空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或设置安全网。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空作业时,遇有六级以上风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第二章采剥 第一节台阶 第十四条挖掘机采装的台阶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需爆破的岩土台阶高度不得大于最大挖掘高度。 (二)需爆破的坚硬煤、岩台阶,爆破后爆堆高度不得大于最大挖掘高度的1.1~1.2倍,台阶顶部不得有悬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