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炮制与药用沿革
青黛的功能主治

青黛的功能主治简介青黛,又称为“青矾”,是一种传统中药材。
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药物之一。
青黛很早就被应用于中医药学中,并被广泛使用。
功能主治1. 改善眼睛问题•青黛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眼睛红肿、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等问题。
•青黛可以滋润眼睛,帮助保持眼睛湿润,缓解干眼症状。
•青黛还可用于治疗眼睛过敏引起的疾病,如结膜炎、干眼症等。
2. 促进血液循环•青黛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肩颈酸痛、四肢麻木等问题。
•青黛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调节经脉行血的畅通,对于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头痛等症状有辅助功效。
3. 消肿止痛•青黛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伤引起的肿痛问题,如扭伤、跌打损伤等。
•青黛还具有消肿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疮疖、痈肿等炎症性问题。
4. 调节气机•青黛对于调节气机功能上有良好的作用,可以解除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脘腹胀痛等症状。
•青黛还可以舒缓情绪,减轻焦虑和忧郁的症状。
5. 古代写字用品•青黛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写字用品中,可用于制作墨水和墨块。
•青黛的墨色深邃,在书法和绘画中往往被用于勾勒线条和细节部分。
使用方法•口服:青黛可研粉末后,用适量温水送服。
一般建议成年人一次服用3-6克,每日2-3次。
•外用:将青黛研细末,加入适量温开水搅拌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3次。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慎用青黛。
- 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 对该药物过敏者禁用。
总结青黛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
它可以改善眼睛问题、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调节气机等。
此外,在古代它还是一种常用的写字用品。
然而,使用青黛时需谨慎,遵循医嘱或中医师的指导,避免不适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中药青黛的功能主治

中药青黛的功能主治1. 青黛简介青黛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它是由青黛植物的根茎经过加工研磨制成的粉末状物质。
青黛主要产于中国的一些南方地区,如云南、广西等地。
青黛常用于中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下面将介绍青黛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青黛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
以下是青黛的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2.1 润滑肠道,通便止痛青黛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黏液质,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可以帮助调节肠道功能,缓解便秘和肠道不适。
青黛还能舒缓肠道炎症,减轻肠胃绞痛。
2.2 清热解毒青黛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素,降低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青黛还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繁殖,提高免疫力。
2.3 活血化瘀青黛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如经痛、痛经、痛风等。
青黛还能够消散淤血,加速伤口愈合,妊娠妇女产后也常用青黛来活血化瘀。
2.4 改善肝功能青黛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帮助肝脏排毒,改善肝功能。
青黛还可以减轻肝气郁结引起的不适症状,如胸闷、胁肋胀痛等。
2.5 调节月经青黛对女性的生理周期具有调节作用。
青黛可以调经、止经痛、调节月经量,缓解痛经等月经不调问题。
青黛还能够调整月经周期,提高生育能力。
2.6 缓解心脑血管疾病青黛富含多种对心脑血管有益的成分,可以降低胆固醇、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青黛还可以舒张血管,增加血液流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 使用方法青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以下是常见的使用方法:•冲剂:将适量的青黛粉末冲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煎剂:将青黛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片刻,过滤后饮用。
4. 注意事项在使用青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青黛具有滑润性,不宜多食用,以免造成腹泻等不适症状。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黛。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应注意使用青黛前进行过敏测试。
•青黛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青黛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青黛药材名称:青黛拼音名称:QINGDAI别名:靛花、青蛤粉、青缸花、蓝露、淀花、靛沫花。
科属: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河北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中成药:共有115种中成药使用青黛:靛玉红片胃热清胶囊小儿解表止咳口服液五福化毒片解表清肺丸清降片泻青丸桂林西瓜霜桂林西瓜霜含片桂林西瓜霜胶囊等。
应用: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本品咸寒入血,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效。
治疗温毒发斑,常与生地、生石膏、栀子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与生地、牡丹皮、白茅根同用。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
治疗热毒炽盛,咽喉肿痛,常板蓝根、甘草同用;口舌生疮,常与冰片同用;治火毒疮疡,常与海浮石、瓜蒌仁、川贝母同用。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本品咸寒,主清肝火,又泻肺火,且能凉血止血。
故主治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常与海哈粉同用;肺热咳嗽,痰黄而稠,可配伍海浮石、瓜蒌仁、川贝母同用。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本品咸寒,善清肝火,祛暑热,有熄风止痉之功。
治疗暑热惊痫,常与滑石、甘草同用;治疗小儿惊风抽搐,常与钩藤、牛黄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1.5~3G。
本品难溶于水,一般做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胃寒者慎用。
采收加工:初冬采收茎叶,置缸内炮制工艺:1、青黛:夏、秋采收茎叶,置缸内,用清水浸2~3昼夜,至叶烂脱枝时,捞去枝条,每10斤叶加入石灰1斤,充分搅拌。
至浸液成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即为青黛,质量最好。
当泡沫减少时,可沉淀2~3小时,除去上面的澄清液,将沉淀物筛去碎渣,再行搅拌,又可产生泡沫。
将泡沫捞出晒干,仍为青黛,但质量较次。
2、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
中药学_青黛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黛>>>
名称:青黛 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黛
引自:《中国药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黛
药材基源: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 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 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黛
用法用量: 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黛
贮存: 置干燥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黛
相关疾病症状:
斑疹、虫咬伤、除热、丹毒、定惊、发斑、 寒热、喉痹、金疮、惊痫、咳血、口疮、 凉血止血、呕吐、清肝、热疮、热毒、热 痢、伤寒、蛇虫咬伤、头风、吐衄、小儿 惊痫、下血、泻火、胁痛、胸痛、眩晕、 血热吐衄、痄腮、中风。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黛
性状鉴别: 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 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 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黛
性味: 咸,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黛
归经: 归肝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青黛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 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 小儿惊痫。
青黛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青黛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青黛的概述青黛,又称“青色粉”,是一种采用石灰与松脂为基础,加入青色颜料而制成的古代绘画用材料。
青黛具有一系列的作用与功能,在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青黛在绘画中的作用与功能•青黛可用于制作青色颜料,其颜色稳定、鲜艳,常用于描绘天空、水面、植物等自然景观。
•青黛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吸附性,能够与其他颜料混合使用,增强绘画作品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
•青黛在绘画中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不易褪色,能够保持作品的长久保存。
3. 青黛在中医药中的作用与功能•青黛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青黛具有寒凉性能,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热性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青黛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病。
青黛具有收敛作用,能够缩小毛孔、抑制皮肤分泌,对于痤疮、湿疮等皮肤问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青黛还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药领域中,青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能够缓解疼痛和消肿。
4. 青黛的主治范围根据中医药理论和实际应用经验,青黛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热性疾病,如高热、口舌生疮等。
•皮肤问题,如痤疮、湿疮、瘙痒等。
•风湿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青黛具有一定的寒凉性能,不适用于体质偏寒、寒凉症状明显的人群。
5. 如何使用青黛在绘画中使用青黛时,可以将其与其他颜料混合使用,调配出理想的颜色和效果。
使用时,可以将青黛加入胶水或矿物油中,搅拌均匀后使用刷子进行绘画。
在中医药领域中,青黛多由专业医师开具,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调配成药方。
通常以外用为主,可用于炮制成药膏、药膜等形式,涂抹于患处。
6. 注意事项•在绘画中使用青黛时,应注意避光保存,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导致颜色褪色。
•在中医药使用青黛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使用,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使用青黛时应注意个人体质和过敏史,若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的指导。
7. 结论青黛作为一种古老的颜料和药物,在绘画和中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青黛,治癌良药

青黛,治癌良药
中、晚期癌症患者,常有发热、疼痛、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苔黄、脉数等症,即毒热内蕴或邪热瘀毒表现。
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清除肿瘤周围的炎症和感染,减轻症状。
同时清热解毒药又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青黛,为爵床科的马蓝、蓼科的蓼蓝、十字花科的菘蓝的叶或茎加工,制成干燥粉末或团块而得。
其色青,咸寒,能入肝肺胃之循经路线,清热凉血解毒。
清脏腑郁火,化膈间热痰,散风热燥结,具清热凉血解毒之效,可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
据报道,癌症患者用青黛配合化疗、放疗治疗恶性肿瘤231例,可减轻甚至消除因放疗、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
放疗过程中加用青黛,可减少放射剂量,缩短疗程。
局部外敷能镇痛,并促进肿块变软,变小,甚至消散。
对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效果尤为适宜。
方法:口服青黛片或青黛粉,并同时外敷青黛于包块部位。
口服时,可日服青黛粉2-3次,每次9克,用稀饭或蜂蜜调服。
个别患者会产生口水过多,腹泻,恶心,但未经处理,3-4天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外敷的方法,可用稀米汤将青黛粉调匀,涂于包块表面。
范围大小与肿块相等。
不宜涂抹过厚,以免产生疼痛。
青黛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青黛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什么是青黛?青黛,又称青蛤蟆、草碱,是一种中草药,其主要来源是由荨麻科植物青蛤蟆根茎的块根采挖而得。
青黛在中医中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青黛的作用青黛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作用如下:1.清热解毒:青黛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感冒等症状。
它可以帮助降低体温、消除炎症并缓解发热。
2.消肿止痛:青黛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炎、肌肉疼痛等问题。
它可以帮助减轻疼痛、舒缓关节不适和改善运动功能。
3.抗菌作用:青黛含有一些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牙龈炎、咽喉炎等疾病。
它可以帮助抑制细菌的繁殖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4.利尿作用:青黛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它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等问题。
5.改善血液循环:青黛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它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青黛的功能主治青黛在中医中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功能主治如下:1.治疗感冒和发热:青黛可以帮助清热解毒,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疼痛、发热等症状。
2.缓解风湿痛和关节炎:青黛的消肿止痛作用被用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炎和肌肉疼痛等问题。
3.治疗口腔问题:青黛具有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牙龈炎、咽喉炎等疾病。
4.缓解水肿:青黛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减轻水肿问题,适用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等问题。
5.促进血液循环:青黛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如何使用青黛青黛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使用,常见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冲剂:将青黛以适量的开水冲泡,可以作为冲剂饮用。
一般每次使用10-15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用量。
2.煎剂:将青黛与适量的水一起煮沸,煮10-15分钟后即可。
可以根据需要饮用,也可以用作外用药物。
3.膏剂:将青黛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植物油或蜂蜜混合,制成糊状膏剂。
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
青黛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医学养生常识】

青黛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文章导读
在很多清宫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宫廷女性会使用青黛来描眉,其实青黛的作用有很多,除了可以用于描眉外,还可以印染布匹,其实它的养生保健功效也是很不错的,比
方说能够清热解毒,还能止血凉血,总之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青黛的功效与作
用有什么?
青黛,中药名。
为爵应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在古代亦
常用于印染布匹、画眉等。
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等地。
性味咸寒,有清热解毒,凉血
消斑,泻火定惊等功效。
其主要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
青黛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温病热毒斑疹;血热吐血;衄血;咯血;肝热惊痫;肝火犯肺咳嗽;咽喉肿痛;丹毒;痄;疮肿;蛇虫咬伤
①《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②《本草拾遗》:解毒。
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③《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
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黛炮制与药用沿革1陈雪梅1 ,徐凯2,郭朝均3 ,邹文铨1,杨明11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11130)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成都(610064)3江油恒源药业,四川江油(621700)E-mail:meixue160244@摘要:青黛为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
药用历史悠久,由于青黛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生产,生产过程中沿袭古人以经验为指导,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临床疗效。
本文结合历代本草文献记载对青黛的来源、产地、生产炮制工艺等进行综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青黛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青黛;炮制;沿革中图分类号:R2831. 引言青黛作为一种植物色素的加工品,应用之初是将其用作颜料和染料,颜料名为花青,染料名为靛蓝。
药用则是从唐代开始,始载于《药性论》(唐《药性本草》),目前也以此作为主要用途,临床应用广泛。
炮制历史悠久,但近代对青黛的炮制研究很少,仅见于中药炮制方面的专著、手册及各省的炮制规范中对炮制方法的相关记载[1~7],没有其它研究内容。
由于沿用传统方法进行手工作坊式生产,各地各家都以自己掌握的经验为准,炮制工艺难以规范,导致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质量参差不齐。
本课题组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对青黛的炮制过程展开全面研究。
本文将结合历代本草文献记载对青黛的来源、产地、生产炮制工艺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2. 青黛的本草考证文献中所记载的青黛别名较多,有“靛花”(《简便单方》),“青蛤粉”(《纲目》),“青缸花”(《外科正宗》),“蓝露,淀花”(《手板发蒙》),“靛沫花”等(《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青黛始载于《药性论》,曰:“君,味甘,平。
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此后多家本草典籍多收录。
马志在宋代《开宝本草》[8]中曰:“青黛从波斯国来,及太原并庐陵,南原等地染靛,亦堪敷热恶肿、染瓮上池沫功与青黛同”。
寇宗奭在宋代《本草衍义》[9]云:“青黛,乃蓝为之。
”首次明确指出了制取青黛的原植物是蓝。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0]中记载:“淀,石殿也,其滓澄殿在下也。
亦作淀,俗作靛。
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
亦可干收,用染青碧。
其搅起浮沫。
掠出阴干,谓之靛花,即青黛,见下。
”文中较详细地叙述了我国古代青黛的制作过程。
3. 来源据文献报道我国青黛的源植物分别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以及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和野青树I. suffruticosa Mill.。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中收载青黛的原植物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11]。
1本课题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02-03zp51)的资助。
四川江油主产马蓝。
关于蓝的记载很多,人们对于“蓝”的认识是从染料开始,蓝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用于染青,如春秋时期的《诗经》中记载:“终朝采蓝,不盈一憺”,表明当时由于技术等原因限制,产量较小,而秦汉年间的《礼记·月令》中记:“仲夏勿令民刈蓝以染”,用“刈”收获蓝,表明此时收蓝已经用工具,劳动力有较大提高。
《说文·草部》中明确指出“蓝,染青草也”,以及荀子《劝学篇》中的名言:“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这些都可以看出,当时蓝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蓝入药始见于《神农草本经》[12]取用果实,称之为“蓝实”,列为上品。
此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后世本草医著中,亦明确指出《神农本草经》中最先入药的“蓝实”专取自蓼蓝。
宋代唐慎微在《证类本草》[13]中记载:“其(蓝实)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
其茎,可以染青”。
唐代苏敬在《新修本草》[14]中始考蓝实的种类:“蓝实,有三种:一种围径二寸许,厚三、四分,出岭南,云疗毒肿,太常名此草为木蓝子,如陶所引乃是菘蓝,其汁抨为淀者。
按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其苗似蓼,而味不辛者。
此草汁疗热毒,诸蓝非比,且二种蓝,今并堪染,菘蓝为淀,惟堪染青;其蓼蓝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
由此可见,苏敬是第一个提出蓝有多个基源即木蓝、菘蓝、蓼蓝,并主张以蓼蓝为正品。
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15]中提出:“蓝有数种”,除了以上三种以外,增加了福州马蓝、江宁吴蓝两种。
寇宗奭在《本草衍义》[2]中记载:“蓝实即大蓝实也. 谓之蓼蓝者,非是。
乃尔雅所谓马蓝者。
解诸药毒不可阙也。
实与叶两用。
”直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0]才中得出:“蓝凡五种,各有主治,唯蓝实专取蓼蓝者……”并进一步指出:“苏恭(敬)以马蓝为木蓝,苏颂以菘蓝为马蓝,宗奭以蓝实为大叶蓝之实,皆非矣。
”4. 主要产地青黛主产于福建、四川、河南、河北、广东和江苏等地,其它地区如陕西、山西、山东、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浙江、东北地区也曾经有见生产。
福建、四川、广东多以马蓝和木蓝为原料;河北、东北地区多以蓼蓝为原料;江苏、山东、陕西多以菘蓝为原料。
以福建、四川、河北产量最大。
福建仙游、建瓯、四川江油的品质最佳。
前者有“建青黛”之称,后者有逐渐取代之势。
5.炮制工艺5.1 制靛工艺制靛方法始见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16],曰:“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
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
率十石瓮,着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一食顷止。
澄清,泻去水。
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
候如强粥,还出瓮中盛之,蓝淀成矣。
”文中对制靛原料的放置方法、注意事项、发酵时间、发酵后除渣、加石灰量、打靛时间等作了明确交待,最后还对沉靛过程和靛的贮存也有明确叙述,它是在古代青黛制作过程的完整记载。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17]中对制靛工艺的描述是:“凡造淀,叶与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
水浸七日,其汁自来。
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
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
水性定时,淀沉于底。
” 与《齐民要术》中所述方法比较,均比较清晰的描述了制靛过程,但对于石灰的用量两者并不相同,因此不能判断工艺的合理性,关于石灰的加入量应是工艺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本草乘雅半偈》[18]中也提出:“……蓝澱者,掘地埋缸,以蓝水浸一宿,入石灰频搅万余下,澄清去水,则色青成澱。
亦可干收,用染青碧,其搅掠浮沫,掠出阴干者,谓之靛花,即市卖之青黛也。
此属石灰造作而成,慎勿轻用”。
由此可见,古代文献已有对浸泡方法、时间、石灰加入量以及青黛的精制和使用禁忌等均有相关记载,制靛技术已经相当广泛与成熟,同时也认识到传统的生产炮制工艺中是有精制方法的,但仍无法将石灰除去。
《齐民要术》中提出的浸泡工艺强调将原料浸泡于水下,并用木石压制,以防原料悬浮露出水面,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蓝”在发酵过程中的发酵菌属兼性厌氧菌,该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气量仅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5%左右。
当其在空气中即氧气充足条件下,马蓝茎叶发酵是通过叶腐烂途径,而在微氧条件下则是经另一途径即真菌使马蓝茎叶细胞组分水解发生转化生成吲哚醇。
可见,“蓝”茎叶在不同的氧气条件下,发生的作用机理是各不相同的,是由于微生物在不同的生成条件下产生的。
同时,“热时一宿、冷时再宿”,与《天工开物》中则描述为“水浸七日”,虽然有时间差异,其目的均在于将“蓝”中的甙类成分从植物的组织细胞中溶出来,转化为吲哚醇,然后靠石灰的碱性转化为吲哚酮,再通入空气进行氧化,最后缩合生成靛蓝。
加石灰后要“急抨之”,目的是将氧气带入发酵液中,促进吲哚酮氧化合成靛。
“一食顷止”即打靛时间约为20分钟,这一时间也较为合理。
5.2 精制工艺古人所采用的粗靛精制方法一般是将粗靛配成浓溶液,经不断搅拌产生泡沫,将此泡沫晒干成靛,在古代文献中并无详细记载,仅在《本草乘雅半偈》中提到“……其搅掠浮沫,掠出阴干者,谓之靛花……”现代生产仍采用此法,它虽能除去大量的石灰等杂质,但并不彻底,用时仍需再行水飞。
有时因为未能及时干燥,靛中所含蛋白经霉菌污染,所以经常导致产品中微生物指标超标而影响使用。
同时由于此种工艺落后,费时、费力,不符合现代生产要求,须加以改进。
5.3 水飞工艺使用青黛时,由于精制工艺落后,使青黛中含有石灰等杂质,因此必须在使用前再通过水飞除去。
宋代《疮痒经验全书》中虽然提到“青黛水飞”,但对于水飞的目的和意义并不清楚。
明代《证治准绳》将其“澄去灰土”,明代《一草亭目科全书》云“滚水泡过”。
直到明代《炮炙大法》[19]中提出:“水飞去脚,绿中有石灰,入服饵药中宜飞净用,一法用青布浸汁代之”。
明代李中梓《本草通玄》[20]亦有:“今惟以靛花充用,然干靛多夹石灰,须淘澄去,净取浮标用。
”在清代《增广验方新编》[21]中也有记载:“该水冲之,钝饭锅上用绢筛滤去粗滓,水飞四五次,提取净漂澄清,日干去脚。
”古人对水飞目的作了清晰阐述,因为浓泡沫夹带杂质,青黛体轻而漂浮于水面,水飞后即可去渣,“取浮标用”。
这与今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故水飞精制青黛的方法沿用至今。
目前的研究也表明,石灰辛、温,有毒[22],与青黛的功效相抗,影响了青黛的药效作用。
5.4 青黛饮片现代炮制研究在近代,对于青黛饮片炮制工艺研究较少,虽然各种关于现代中药炮制方面的专著、手册及各省的炮制规范中几乎都有相关记载[1~7],但总结起来,进展不大。
对于炮制方法的描述概括如下:夏秋季节采茎叶,置较大容器内,加水浸泡2~3昼夜,至叶烂脱枝、茎脱皮时,捞去茎枝叶渣,加入石灰(加入量10%~20%不等)充分搅拌,至浸液呈紫红色,捞出液面泡沫状物,晒干,研末,为青黛。
也有记载:至浸液呈紫红色时,再行搅拌,稍静置后捞取液面的泡沫(细粉附着在泡沫上),晒干,筛去杂质即得。
“叶腐烂,茎脱皮”这一发酵终点判断指标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情况是当马蓝叶浸泡于水中时,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进行的是半发酵,此时叶呈翠绿色,叶片完整,并未腐烂。
而漂浮于水面的马蓝茎叶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行完全发酵,导致叶片发黑腐烂,这根本不是正确的发酵路线,以此作为判断标准是不科学的。
古人也从未有发酵后茎叶腐烂的描述。
四川江油民间制靛工艺中,也未采用“叶烂脱枝”作为发酵终点的判据。
6. 结论与展望通过对青黛药用及其炮制过程的本草考证,认为:6.1 制备青黛的原料方面2005版药典中收载了青黛的三种植物来源,且本草文献中也对各个植物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有相关记载表明,对不同来源的植物所采用的炮制工艺基本相同。
而实际上,由于植物本身性质的差异,是否可以采用相同的炮制工艺值得考虑,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各种植物来源制得成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及靛的总量进行综合考察,选择合适的原料,按GAP 要求建立原料基地,以保证青黛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