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文化赏析
翻译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汇总

翻译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汇总一、引言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是一门研究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学科。
通过比较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语音和语用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深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对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进行汇总,详细介绍两种语言在不同方面的差异。
二、词汇对比1. 汉字与拉丁字母:汉语使用汉字,每个汉字代表一个意思,而英语使用拉丁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
2. 词汇量:英语的词汇量远远超过汉语,英语中有大约170,000个词汇,而汉语只有大约50,000个词汇。
3. 同义词:英语中有很多同义词,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意思,而汉语则较少使用同义词。
4. 文化词汇:英语中有很多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词汇,如democracy(民主)、freedom(自由),而汉语中有很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如禅宗、太极。
三、语法对比1. 词序:英语的词序为主谓宾,而汉语的词序为主谓宾或主宾谓。
2. 时态:英语有多种时态,如一般现在时、过去进行时等,而汉语则没有时态的概念。
3. 语态:英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而汉语没有被动语态,通过上下文来表达被动意义。
4. 冠词:英语中有冠词a/an和the,用于限定名词,而汉语没有冠词。
5. 代词:英语中有主格、宾格、所有格等代词形式,而汉语的代词形式相对简单。
四、语音对比1. 音素:英语有大约44个音素,而汉语有大约21个音素。
2. 音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有四个基本的声调,而英语则没有声调。
3. 发音规则:英语的发音规则相对复杂,存在很多不规则发音,而汉语的发音规则相对简单。
五、语用对比1. 礼貌用语:英语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如please(请)、thank you(谢谢),而汉语注重尊称的使用,如先生、女士。
2. 谦虚语气:英语中常使用谦虚语气来表示客套和礼貌,如I'm sorry(对不起),而汉语则较少使用谦虚语气。
3. 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语用差异也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如英语中的直接表达和汉语中的间接表达。
语言与文化英文作文

语言与文化英文作文英文: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intertwined. One's language reflects their culture and vice versa. For example, in Chinese culture, the concept of "face" is very important, and this is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 with phrases such as "giving face" and "losing face." Similarly, in English,there are many idioms and expressions that reflect the culture, such as "raining cats and dogs" and "barking upthe wrong tree."Language can also affect one's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For example, in some languages, there are multiple wordsfor different types of snow, ref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snow in those cultures. In English, there is only one word for snow, which may reflect the lesser importance of snowin the culture.Culture can also affect language learning. For example,in some cultures, it is considered impolite to correct someone's language mistakes, while in others it is seen as helpful. This can affect how easily someone learns a new language and how comfortable they feel making mistakes.Overall,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deeply intertwined and cannot be separated. Understanding both is important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中文: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从词汇角度看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文化

从词汇角度看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文化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任敏!摘要"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而且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文化是社会语言学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着重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以词汇为视角%探究了存在于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文化#!关键词"英语词汇性别文化一$引言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而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产物%与这种文化所借助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互为依存#男性与女性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必然导致不同性别在应用语言时存在差异%对不同性别所应用的语言也将存在差异%因此%性别的差异与语言的应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会语言学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十年代#而英语作为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早已被认为是0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1&2(34(,3-)5 6789/%其应用与性别的差异之间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从词汇角度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文化#二$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文化分析&一/$男性词泛化在英语中%男性词泛化主要体现在一些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而最能代表男性至上思想的代词莫过于:(;:<=;:<3的泛指性了#在英语句法中%性的标记只限于代词%虽然:(;:<=;:<3在语法上只表阳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已成了中性词%兼指女性#有些表示男性的词也可以用来兼指男女两性%如=>)%其含义并不像-=>)那样单纯%除了指代成年男子%在泛指包括女性在内的0人们1$0某人1时%也可用=>)来表达#又如@在英语中%0人类1被称为=>)A<)+而非?-=>)A<)+#英语词汇中带有此类痕迹的词比比皆是%如@B-,(B>C:(,%=>)4-?(,%D-,43*=>)等%这些词所涉及的主要是户外活动$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等#英语中有许多表示不同性别的成对词语%一般来说表示男性的阳性词多是无标记的%而表示女性的阴性词则多在男性词之后加粘着词素构成%例如@阳性词阴性词主持人;主人:-3C:-3C(33服务员><C(,?><C,(33英雄:(,-:(,-<)(演员>D C-,>D C,(33无论何时或在何种场合提到一位著名女性%总要在其姓名后加上0女性1这两个字来表明其性别%这种情况对男性是不存在的#同样人们常使用-=>)%.>+E和B(=>.(同职业或行为者一起表明所指是女性#我们有女医生&-=>)+-D C-,/%女律师&.>+E.>?E(,/%女服务员&B(=>.(>C C()+>)C/和女记者&’<,.,(*4-,C(,/等#甚至连雌雄动物的名称也不例外%如@.<-);6<-)(33%C<’(,;C<’,(33%.(-4>,+;.(-4>,+(33#反之%在表示女性的阴性词之后加上词缀来表示男性的词%除了<+-?&寡妇/%?<+-?(,&鳏夫/FG,<+(&新娘/%G,<+(’,--=&新郎/之外%几乎很难找到其他的例子这些词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即所谓的文化内涵词它告诉我们%女性是男性的派生物%女性来源于男性%并且反映出女性的不独立性#这与H圣经I旧约J创世纪中描述的耶和华用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之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的说法恰好吻合#女性往往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属#&二/$同一词汇因性别不同则含义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同一个词%描写男性时为褒义$中性或略带贬义%描写女性时就增添了浓烈的贬义内涵&K D:L.M67N O/#为了取得某种程度的修辞效果%-=>)有时也用来指称阳性%但?-=>)的这种用法多为贬义%如@P(<3>)-.+Q-=>)5 &他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又如@4,-B(33<-)>.%当该词被用作修饰一男性时%意思是0从事专门职业的1%但当该词被用作修饰一女性时则指0妓女1#再如@(>3E%当该词被用作修饰一男性时%意思是0容易相处的1%但当其被用作修饰一女性时则指0不整洁的1$0不修边幅1的女人%0娼妓1$0淫妇1#而0C,>=41一词%当用于指男性时指0流浪者1%但当其用于指女性时则是0妓女1之意#类似的情况还有0.--3(1%0D-.+1%0B>3C1等词%下面的例句充分体现了这些词用于不同性别时的不同含义@R..>)<3.--3( &艾伦自由散漫/#R.<D<><3.--3(&阿丽西亚生性放荡/#S<A(<3 D-.+&迈克沉着冷静/#T(C C E<3D-.+&蓓蒂性情冷僻/#R)C-)E <3B>3C&安东尼做事麻利/#R))><3B>3C&安娜容易上手/# &三/$两性间对等词的含义不对等从内涵意义上看%两性间有些对等词的含义是不对等的#男性名词的意义多是肯定和积极的%而女性名词多含有否定及地位低下之意%其外延和内涵相距甚远#<M>,+指0男巫1$0术士1%另外含有0有能力的人1$0奇才1的意思#而?<C D:%除了0巫婆1的意思外%意为0妖妇1$0丑姑娘1#G>D:(.-,和34<)3C(,都指未婚者&L)=>,,<(+=>)和L)U=>,,<(+?-=>)/%可两者的内涵意义完全不同@G>D:(.-,不带有任何的贬义%甚至还暗示有不少的有利条件%有0学士$青年骑士1的意思#但34<)3C(,就不同了%给人一种0冷漠$怪僻$不近人情1的感觉%与-.+=><+一样%常含有嫁不出去的0老处女1之意#又如指一精明的男性用3>’(&圣人/%而同一意义的女性却用<C D:&原意0巫婆1/或=<+?<B(&原意0接生婆1/来表示#用来修饰同样性格特征的形容词也男女有别%并且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强有力的男人是D:>,<3=>C<D&具有超凡魅力的/%而强有力的女人是+-=<)((,<)’&盛气凌人的/F对幽默$诙谐的男人用?<C C E&聪明$机智的/来修饰%对女人则用3>,D>3C<D &尖刻$好挖苦的/F男人勃然人怒称为-L C,>’(+&义喷填膺的/%女人却称作:E3C(,<D>.&歇斯底里的/F称好奇的男人为D L,<-L3 &有求知欲望的/%对女人则称)-3E&多管闲事的/#在英语中还常出现对女性带有歧视性的描述或称谓某些词专用于某种性别!以下这些词只能用在男性身上"#$%&’$()$*!$+,-(./,0$!-1--2!-0.*!*.*$3而下列词专用在女性身上"4/,()51*65-’1*$7!06+462!8/,()9,71,!176%+,1*$%!:$%.-;/207,’!476,*!(#1()!*,+$!*6//!;6<=>四?@颜色词汇和感情色彩词汇的使用各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A,)6;;>B C D E?的研究表明"英语中某些表示颜色的词汇限于女性使用!如"+,.F$!4$1G$!,H.,+,I71%$!/,F$%*$7!+,G$%0,等J她认为"女性比男性对颜色的辨别更精确!掌握的词汇更丰富!这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要求J 为什么会有这种要求呢K人们习惯认为!辨别颜色这类小事>071F1,/?不属于男性关心的范围!理应推给女性J男性关心的是诸如政治@经济@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事!女性关心的是操持家务@照料小孩@洗衣做饭等JL$2>B C C M?经过调查后发现"除颜色词外!女性常被发现过多地使用一些带有自夸意味的形容词或副词来表达感情和加强语气J如形容词",*67,4/$!(.0$!*1F1%$!*7$,+2!G67G$6.-!#$,F$%/23副词,5;.//2!’7$002!0$7714/2!F,-0/2!%1($!H.10$!-6等!女性常说N05,--61%0$7$-01%G=或N#,*-.(# ;.%=而男性则常用F$72!.00$7/2!7$,//2来加强语气J 此外!女性在交际过程中频繁的使用赞美词及亲密词J在交际中!女性为了使交际得以顺利地进行!她们常使用-6G66*! -.(#;.%!$<H.1-10$!/6F$/2!*1F1%$!’7$(16.-!,*67,4/$!(#,7+I 1%G!;,%0,-01(!-5$$0这类表示赞美的词!并经常使用一些表示亲密的词!如"*,7/1%G!4,42!4,4$或用昵称称呼对方J这些表示赞美及亲密之意的词常被女性作为交际的润滑剂!是女性情绪易于外显的表现J男性的性别原型自然表现为镇定@自信!说话时如果使用这些词难免有娘娘腔之嫌J>五?@哩语@脏话及禁语的使用有别词汇性别差异的另一方面是哩语@脏话及禁语的使用J和女性相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哩语@诅咒语和禁忌语>O6,0-!B C P M?J 通常人们解释这是团结的象征J至于脏话则被认为是男性的领域!女性是绝对禁止使用的J同样!女性很少使用禁语!究其原因!这一现象同女性的社会角色有关!社会要求每位女性象淑女一样讲话J显然!哩语和脏话对淑女来说是不合适的J女性总是Q本能地回避粗俗和污秽的语言!而喜好使用精炼@含蓄@间接的表达R>S$-’$7-$%B C T T?J在词汇方面!女性还喜欢使用委婉语和情态动词J男性广泛使用诅咒语或感叹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些诅咒词包括那些与亵渎性@侮辱性及猥劣性有关的词!尤其是那些与性有关的Q;6.7&/$00$7&567*-R如"-#10!*,+%!’1--!;.()等J这与男性粗犷@直率@好胜心强的性格有关J在感叹词方而!男性常使用/67*!G66*/67*!G66*#$,F$%-!4/$--+2-6./!#$//等3而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如果要表达强烈感情!常常使用程度弱一些的诅咒语或感叹语!如"6#*$,7!+2G66*%$--!*$,7+$等来表示!而避免使用男性常用的较粗俗的语言J如女性说"U#*$,7!26.V F$’.00#$’$,%.04.00$71%0#$7$;71G$7,067,G,1%=而男性却说"W#10!26.V F$’.00#$’$,%.04.00$71%0#$ 7$;71G$7,067,G,1%=三@结束语英语语言中所反映出的这种性别文化特征突出地表现为两性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划分J社会赋予两性的文化含义更多的是对比与差别!具体地表现为"男性总是与正面意义的形象相联系!而女性则往往与反面意义的形象相联系3男性总是与重要的事物相联系!而女性则与不重要的事物相联系3男性往往与强势的成功者形象相联系!而女性则与弱势的失败者形象相联系J尽管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由来己久!但这些差异并非一成不变J社会在变化!语言也在变化J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美国家男性在战争中的伤亡导致固有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些妇女开始涉足到以前她们从来不曾参与过的行业或担任一些以前只由男性担任的职务!社会分工逐渐产生变化!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J随着T X世纪D X年代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要求男女平等和消除歧视女性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与性别有关的英语词汇从以男性为主变化为中性词>%$.7,/567*-?!如" (#,17+,%Y(#,17’$7-6%!-,/$-+,%Y-,/$-(/$7)!’6/1($+,%Y’6I /1($6;;1($7等3或男女两性的词同时使用!如句子中的泛指人称由原来只用#$!变为现在的#$67-#$J英语语言与文化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将在语言的实际应用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中逐步改观J妇女也将用自己的言语@行动和努力证明自身的社会价值!改变社会歧视女性的陈腐观念!并为女性争取平等的社会权利J 但语言的意义由文化@社会等因素决定!人不能离开更不能超越其所属的文化和社会!男女平等主义者的努力只能立足于现实社会和文化的土壤J因而!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决非简单的语言现象!而是社会及文化@种族@宗教等综合因素影响的产物!歧视现象的消除是一大社会系统工程!语言学者的努力仅是其中之一J参考文献Z B[O6,0-!S=B C P M=\6+$%!9$%,%*A,%G.,G$=]$5 ^67)!=A6%G+,%N%(=_,-6/*!‘=T X X X=a#$W6(16/1%G.1-01(-6;A,%G.,G$=E7*= $*==_67$1G%A,%G.,G$a$,(#1%G,%*‘$,(#b7$--c8/,()5$// b.4/1-#$7-A0*=Z T[S$-’$7-$%!U=B C T T=A,%G.,G$!N0V-],0.7$!d$F$/6’I +$%0,%*U71G1%=]$5^67)"\=\=]6706%=Z E[S$-’$7-6%!U=B C T E A,%G.,G$,%*W6(1$02=O,+471*G$" O O b!Z e[L$2!9=‘=B C C M=9,/$Y_$+,/$A,%G.,G$=T%*= $*=A6%*6%"a#$W(,7$(765b7$--!N%(=Z f[A,)6;;!‘=B C D E=A,%G.,G$,%*\6+$%V-b/,($= A,%G.,G$1%W6(1$02=T"e f&P X=Z M[W(#./g!9=‘=B C D f=h65-$716.-1--$<41,-1%/,%I G.,G$S$%1;$7O6,0$->$*=?\6+$%+$%,%*/,%G.,G$",-6(1I 6/1%G.1-01(,((6.%06;-$<*1;;$7$%($-1%/,%G.,G$=A6%*6%" A6%+,%=Z D[胡文仲=B C C f=i英美文化辞典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Z P[田瑾=T X X f=i从英语语言角度分析英美性别文化j=西北大学学报=E"B f f&B f P。
英语习语的语言与文化分析

收稿日期:2012-01-10作者简介:肖亚娟(1968-),女,辽宁铁岭人,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化研究。
2012年第3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32012(总81期)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81英语习语的语言与文化分析肖亚娟(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岭112000)摘要: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是经过上千年的积累和沉淀的英国文化的结晶,它简洁精练,含义隽永,富含哲理,它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示了英国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智慧。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012)03—0024—02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历经上千年的锤炼,英语习语呈多姿多彩的形式和文化意象,它是英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了这个古老的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它文字精练,意义深长,富含美感。
西方人曾这样描述:“谚语美化语言,就象鲜花之于庭园、香料之于食品、宝石之于锦绣、繁星之于天宇”。
(What flowers are to gardens ,spices to food ,gems to a garment and stars to heaven ,such are proverbs interwoven in speech .)一、语义的独特性习语是一个词组或句子。
它囊括了成语、谚语、俚语、俗语、惯用语等固定词组或定型语句。
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它具有语义上的独特性。
首先,习语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而不能简单地按字义理解。
如birthday suit ,不是“生日礼服”,而是“赤身裸体”;best man 是“伴郎”之意。
其次,习语结构固定,它的成分不可分割、不能替代、无法增减;再次,习语取之于日常生活,是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凝练。
英语语言背后的西方文化

英语语言背后的西方文化作者:陈玉熙濮雪峰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教育改革以来,英语语法不在是英语课堂上的主角,教师们多从真实情景的创设和实际交流互动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的综合人文素养。
但事实证明,仍有部分学生产生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语言运用问题。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一个原因,练习和内化的程度不够是一个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们不了解语言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现今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不讲语法,但我们必须讲讲西方文化。
一、中西方文化的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界的研究表明,中西方文化是两种差异鲜明的文化体系。
西方文明来源于狩猎文明,对大自然是一种探索和求知的关系,他们更倾向于认为人类与大自然是两个分开的个体,形成了相对自由和民主的文化基础,因此西方文明更强调个体,认为整体因个体而存在。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更倾向于富有逻辑性。
这些文化和思维特点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英语的“形合”,即强调语言外在形式的结构一致,因此英语语言才显得相对严谨而较富有逻辑性。
另一方面,东方文化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我们起源于农耕文化,农事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人们对大自然怀抱着崇敬和依赖的情结,因此东方文明更强调天人相合,注重和谐统一。
我们的思维导向也更倾向于由整体到个体,我们长于整合,擅长综合思维方式。
这种文化和思维形成了汉语的“意合”,即汉语语言主要靠语义关联而不是句式形态的体现,因此汉语语言特点表现为形态多样、充满灵活性。
正因为存在这两种文化的差异,母语是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更加有必要对西方分化进行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解。
只有深刻理解了两个语言的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才能更有效地使用和运用英语语言。
二、在英语课堂上渗透西方文化的方法1.通过中西对比进行文化渗透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话题都在中西方文化中扮演了截然相反的角色,例如——颜色。
白色“white”一词,在西方文化中代表“高贵”“纯洁”,多用于婚礼,而在中国它则代表“疾病”甚至“死亡”,常用于葬礼;相反,红色“red”一词,在我们的文化中代表“喜庆”“欢乐”,是传统中式婚礼和节日的主要颜色,但在西方,它却代表“警告”和“愤怒”,在交通标志上常常见到。
解读英语熟语文化内核

解读英语熟语的文化内核摘要文化的语言传播功能使英语熟语流传并发展,同时,民族文化的特征也通过熟语表现出来。
本文认为,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环境及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解读英语熟语,是窥见西方文化世界、比鉴中国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最佳媒介。
关键词:英语熟语修辞文化内核宗教信仰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过一个至今引起反响的问题: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人类学家进而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如何生活在一起?我们该怎么交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我们进一步深思我们共同分享的生活。
而在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中我们发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熟语则堪称语言的精华。
英语熟语(idiom),是语言中习用的相对定型化的固定组合,在语言学中属现成的语言材料,可以拿来就用。
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词或句子,其形式和意义比较固定,往往不能随意改动或重新组合,也不能用同义词句代替。
就英语熟语形成及应用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对其文化内核进行考量,将使我们更加了解英语熟语存在的渊源和价值。
一英语熟语的人文历史背景格林说,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
最早的历史学家从语言中解密族群的历史,早期的历史主义者认为某些佶屈聱牙的方言可能是古代语言的遗存。
熟语以最精炼的形式概括了历史故事,流传后世。
各国的语言发展历史概莫能外,英国的语言文化也不例外。
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教皇和国王统治,人民对国王和教皇的愤怒、鄙视和厌恶常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例如:the king can do no wrong (国王不可能犯错误),kings have long arms(王权及四海,勿与帝王争),kings go mad,and the people suffer for it(君王发疯,人民受苦),kings and bears often worry keepers(国王和熊常使守护人担心)等等。
英语语言与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语言与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之一、在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传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英语语言与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文化的传播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语言是载体,文化是灵魂。
只有了解和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学习者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引导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关联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文化也对语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习者不仅仅学会语言的表面知识,还能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和习惯。
通过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国际交流的需求,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第三,文化的传播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通过学习文化,学习者可以拓宽词汇量,丰富语法结构,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英语习语和成语的时候,学习者需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掌握其正确的用法。
通过学习文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最后,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是相互促进的。
英语作为世界主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之一,其文化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学习英语的人通过学习语言,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英语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优势,引导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和领会英语文化,从而更好地应对国际交流的需求。
总之,英语语言与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英语教学中,要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的传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同时,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文化,提高语言能力。
最终,通过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英语文化,提高国际交流的能力。
赏析英文诗歌的四种方法

赏析英文诗歌的四种方法赏析英文诗歌的四种方法——对比分析、关注音步和韵律、还原情景、分析用词用句,并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和其他若干英文诗歌为例,演示如何赏析不同类别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表情和达意、用词和用句,以及如何通过诗歌的赏析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对比分析赏析英文诗歌“对比分析”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原有的母语诗歌赏析经验,助力学生理解英文诗歌的基本意义。
众所周知,中英文诗歌在性质上有着众多的共性,例如,中英文诗歌都有音韵节奏美的特点,都使用意象意境来抒发感情,都运用明喻隐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但与此同时,中英文诗歌的表达形式、意象寓意、文化内涵却又大相径庭,同样的月亮却有着不同的意蕴。
中国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的汉语诗歌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起了相当的诗歌赏析知识和经验。
如果教师能够尽可能地利用学生已具有的中文诗歌知识对照分析、相互比较,不仅对英文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益,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中英文化。
北师大版《英语》选修Module 6 Unit 18 Lesson 3 “Poetry”推荐使用了这一方法。
教材选用了学生最熟悉的中国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英译版A Tranquil Night和英文圣诞诗歌Twas 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
A Tranquil Night (by Li Bai)Before my bed a frost of light,Is it hoarfrost upon the ground?Eyes raised,I see the moon so bright;Head bent,in homesickness I am drowned.教学方法第一步:教师将常用的英文诗歌赏析表达术语给学生,如:rhyme(韵脚)、rhythm(节奏)、image(意象)、simile(明喻)、metaphor(暗喻)、exaggeration(夸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师 教 案 课程名称: 英语语言文化赏析 授课学时: 授课班级: 任课老师: 教师职称: 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 2
Table of Contents Unit 1 Orientation…………………………………….……3 Unit 2 The Bible…………………………………………...5 Unit 3 Greek Myths ………………………………………..6 Unit 4 Shakespeare……………………….………………..8 Unit 5 Poetry……………………………………….............9 Unit 6 Speeches………………………………………..…..10 Unit 7 Idioms………………………………………………11 Unit 8 A Contras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English………12 3
Unit One: Orientation (本单元4学时完成) I. Teaching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及要求) 1. Contents ➢ Self-introduction ➢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 Brief introduction to U.K. & U.S.A.
2. Requirements ➢ Understanding the objective and contents of the course ➢ Coming to know assessment approaches and recommended readings ➢ Grasping some basic facts about U.K & U.S.A.
II 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ies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Focus ➢ Contents of the course ➢ Assessment approaches ➢ Some basic facts about U.K & U.S.A.
2. Difficulties ➢ The national flag and the national emblem ➢ Land and people ➢ Politics
III Procedures and Activities (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 1. Self-introduction 2.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3. Brief introduction to U.K. & U.S.A.: A. the Official Name and Nickname B. the National Flag C. the National Anthem D. the National Emblem E. the National Bird F. Land and People G. Politics H. Economy I. A song: Candle in the Wind
IV Assignments (作业)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full name of U.K? 4
2. What are the nicknames of U.K. and U.S.A? 3. Which group of people is the largest minority group in the United States? 4. What are the national birds of U.K and U.S.A? 5. Please describe the separation of political powers in U.S.A..
V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2. Background to Britain, M.D. Munro Mackenzie & L.J. Westwood,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3. 《主要英语国家概况》, 周宝娣,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4. 《英语文化》, 王逢鑫,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 朱永涛,王立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VI Reflections (教学后记) 5
Unit Two The Bible (本单元4学时完成) II. Teaching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及要求) 3. Contents ➢ Lead-in listening activity ➢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 Reading activity: Genesis 1, Ten Commandments ➢ Idioms from the Bible ➢ In-class exercises ➢ Assignment 4. Requirements ➢ Having a basic knowledge about the Bible ➢ Be familiar with some idioms from the Bible II 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ies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Focus ➢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Idioms 2. Difficulties ➢ Idioms ➢ Reading III Procedures and Activities (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 4. Lead-in activities 5. A brief introduction 6. Reading activity 7. Idioms 8. Exercises IV Assignments (作业) 1. Think of 5 idioms in each category: idioms with colors, animals and nations V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2. 《圣经》的文学阐释 3. The Bible VI Reflections (教学后记) 6
Unit Three Greek Mythology (Part 1) (本单元2学时完成) I Teaching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及要求) 2. Contents ➢ Introduction to Greek myths ➢ Idioms 2. Requirements ➢ Having a basic knowledge about Greek myths ➢ Being familiar with some idioms and proverbs from them II 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ies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Focus ➢ Introduction ➢ Idioms 2. Difficulties ➢ Their origin ➢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ames given to Gods and Godesses in Greek and Roman myths III Procedures and Activities (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 1. Introduction to Greece 2. Introduction to Greek mythology 3. Idioms IV Assignments (作业) 1. Explain the given idioms 2. Think of the influences those myths have on our lives V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希腊神话故事精选 2. 各种网上资源 VI Reflections (教学后记) 7
Unit Three Greek Mythology (Part 2) (本单元2学时完成) I. Teaching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及要求) 1. Contents ➢ More idioms from the Greek myths ➢ The zodiac and star sign 2. Requirements ➢ Knowing more idioms from the Greek myths ➢ Comparing some of them with the Chinese myth
II 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ies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Focus ➢ Idioms ➢ Developing more culture awareness 2. Difficulties ➢ The names of 12 star sig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II Procedures and Activities (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 1. Assignment check 2. More idioms and proverbs 3. The zodiac and star sign
IV Assignments (作业) 1. Choose a name from those Gods and Godnesses for yourself and explain why.
V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希腊神话故事精选 2. 各种网上资源
VI Reflections (教学后记)